李商隐的诗词

关于李商隐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商隐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商隐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商隐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02) 语录(1) 说说(2) 名言(7) 诗词(378) 祝福(3k+) 心语(415)

  • 李商隐的诗词鉴赏

  • 李商隐的诗词鉴赏(通用7篇)

      李商隐代表作品主要有:《无题》《锦瑟》《夜雨寄北》《贾生》《蝉》《登乐游原》等。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下李商隐的诗词鉴赏,欢迎阅读!

      《正月崇让宅》原文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正月崇让宅》鉴赏

      这是诗人悼念亡妻之作。崇让宅是诗人的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诗人和妻子曾在此居住。诗人的妻子卒于大中五年(851)夏秋间。此诗作于大中十一年正月洛阳时。

      昔日返回崇让宅,见到可爱的妻子,该是多么幸福和欢乐。这次返归,却是触景生悲。宅门牢牢上锁,重重关闭,地上长满青苔,说明久已无人居住,成了废宅;因为寂无一人,回廊楼阁非常冷落,显得特别深远;妻子已死,无人与语,诗人只好在此独自徘徊。夜幕降临,月忽生晕,不但月光蒙上一层阴影,似有无限哀愁,而且月晕则多风,天气也要变得更加凄冷;露寒风冷,春花也不绽开。诗的开头两联,首联扣住题中崇让宅,写其荒凉冷落,伤心惨目;颔联扣住题中“正月”,写“风露花月,不堪愁对”(清屈复《李义山诗笺注》)。这四句,用环境的凄楚,衬托出诗人心境的凄楚。何焯说:“三四覆装,月晕多风比妻身亡,下句则曾未得富贵开眉也。”(《李义山诗集辑评》)也就是说,这两句是兼用眼前之景,隐喻过去的情事,第三句是说妻子去逝之前,诗人已看出不祥的预兆;下句谓王氏婚后,诗人一直穷愁潦倒,生计艰辛,从未使妻子眉目舒展过一日,于内疚中含着深厚的哀悼之情。

      “帘旌”为帘端之帛,以其形状似旌(旗),故称,这里即指帘子。“展转”、“惊猜”,都是诗人的活动。“展转”用《诗经·周南·关雎》“展转反侧”语,指翻来复去,不能入睡。“窗网”是张挂在窗外檐下以防鸟雀入室的网。“惊猜”句非常逼真地表达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深夜诗人全神贯注地怀念亡妻,忽听到鼠翻窗网之声,还以为是妻子到室中来了。“小”字形容心中微微一怔,措词极有分寸。一“惊”、一“猜”,连下两个动词,体物精细入微。这两句以动写静,因为如果在风雨喧嚣的夜里,是不会觉察出“蝙拂帘旌”、“鼠翻窗网”这样微细的声响的。而夜愈是寂静,愈是使人感到寂寞孤独,愈是加重对亡妻的思念,因而才“展转”、“惊猜”,终夜不能成眠。

      最后两句,写得更加沉痛。因为“惊猜”妻子来了,所以立刻翻起身。然而却又没有见到妻子。此时诗人神智已经恍惚,还仿佛听见她唱起《起夜来》的哀歌。“背灯”,状诗人向室内四处寻找;“馀香”是亡妻所遗之香气;闻着馀香,仿佛妻子犹在,故与之语。《起夜来》是乐府曲调名,《乐府解题》说:“《起夜来》,其辞意犹念畴昔思君之来也。”是妻子怀念丈夫之辞。此诗不说自己思念妻子,却说亡妻思念自己,这样从对方来说,其言更加沉痛,更见出自己的思念之深沉,思情之惨苦。这两句一字一泪,一字一血,读之令人伤心不已。

      《正月崇让宅》作者简介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暮秋独游曲江》

      【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文:

      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

      荷叶枯时,秋恨又成。

      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

      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鉴赏:

      刘熙载《艺概·诗概》独推李商隐诗“深情绵邈”,这首悼念所爱者的小诗便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这首七绝虽都是律句,但句与句之间不尽符合粘对规则。作者故意让一二句之间不对,二三句之间不粘,并采用其独擅的字句重用的手法来叙事抒情。冯浩赞此“调古情深”,正说出了这首以律句所写的古绝,声调感怆悲凉,情思缠绵哀痛的特点。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诗一开头就用缓慢沉重的语气喃喃诉说起作者内心的憾恨。上、下句七字中有四字重复,类似的字句重用令人想起其七绝名篇《夜雨寄北》中关于“巴山夜雨”的吟咏,读来自有回环往复、似直而纡的情韵。这两句赋中寓比,把无情的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哀思有关。句中春生、秋枯,恨生、恨成映衬对比,更丰富了诗的内涵。“深知身在情长在”一句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诗境。如此一往情深的悼亡语,正如其作于东川的《属疾》诗所云:“多情真命薄,容易即回肠。”他也只不过暂存人世,最为伤心的是常常触绪成悲,哀思难禁。不过,这一句显得更为沉痛哀绝,唯《无题》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至情之语可以仿佛。诗情亦由此臻于极至的境界。

      前三句是至情语,结句则新境再展,转用婉曲语作收。又值幕秋之时,衰病垂幕的李商隐独游曲江,闻声起哀,触景伤情。“怅望江头江水声”,他似乎在怅望水声,而不是在听水声。表面的视、听错乱,深刻地反映了他内心的怅恨茫然。通感所谓声入心通,这里正说明其听觉、视觉、感觉的交融沟通。诗人所视、所听并不真切,唯是思潮翻腾,哀痛难忍。曲江流水引起他前尘如梦的回忆,往事难追的怅恨,逝者如斯的叹息。诗戛然而止,却如曲江流水有悠悠不尽之势。

      【原文赏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注解

      1、八骏:据说穆王有赤骥、华骝、绿耳等八匹骏马。

      2、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韵译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评析

      晚唐迷信神仙之风极盛,最高统治者尤最,好几个皇帝因服丹药妄求长生而丧命。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加以生发,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

      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诗人不作正面议论,而却以西王母心中的疑问作诘。构思巧妙,用心良苦,讽刺辛竦,韵味无穷。

      《蝉》原文

      唐代: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

    [阅读全文]...

2022-02-04 02:13:06
  • 李商隐诗词赏析

  • 优美,诗歌
  • 李商隐,唐代晚期诗人,与杜牧合成“小李杜”。诗词风格多变,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有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诗等等。诗词才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李商隐的《霜月》鉴赏,这是一首著名的七绝古诗,很好的体现了他那种唯美主义的诗作风格。来看看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的是一幅深秋之夜的画面。将那种大雁南飞,蝉鸣绝尽的深秋荒凉萧瑟之感表现的无比清晰。

    开篇七个字,点出当时诗人所经历的季节。“初闻征雁已无蝉”,刚开始听到远行到南方去越冬大雁的叫声,就意味着这已经不是夏天的季节,而是已经来到了深秋。在这个时候,天空中已经很少有蝉鸣,它们伴随着秋天的来临而销声匿迹。

    在这样的时令背景下,李商隐登上高楼,看到“百尺楼高水接天”。秋天的时候,登高远眺,视野之中是水天一线,全部都已经连成一片。站得更高,可以看得更远,所以诗人的目光可以采用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将天地一切美景都纳入的画面当中。

    最后这两句古诗体现出了李商隐的想象力,也体现出了他对于景色描绘的独特把握。“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这两句唐诗写的是霜雪和冷月的交相辉映,“青女”代表着霜雪,“素娥”代表着月宫里的嫦娥,她们两个在这个夜晚交相辉映,竞相斗艳,形成了“月中霜里斗婵娟”的绝美画面。

    全诗通篇读下来,给人一种“冷”感,从诗中的寄情之景物,到全诗抒发的情感,无不显得萧瑟。但是这也正反映了李商隐的才华,能够让全诗如此工整对仗的贴合题意。

    [阅读全文]...

2022-04-18 17:21:57
  • 《蝉》李商隐的诗词

  • 《蝉》李商隐的诗词

      蝉 李商隐 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①以:因。

      ②高:栖于高处。

      ③恨费声:因恨而连声嘶鸣。

      ④疏欲断:指蝉声稀疏,将欲停止。

      ⑤薄宦:官职卑微。

      ⑥芜:荒草。

      ⑦君:指蝉。

      ⑧清:清贫,清高。

      【译文】: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

      【赏析】:

      栖于高树之蝉吸风引露,饥而难饱,日夜哀鸣,然而碧树无情,仍然清翠依旧;诗人身为小宦,四处漂泊,想来故园一定已经荒芜了,乡思难熬,可是蝉却无情,依然鸣叫不停。

      蝉声的断疏与树叶的`清翠、作者的思乡与蝉的鸣叫本无关联,但在诗人笔下,蝉与树都被赋予了情感,咏物与抒情密切地结合了起来,而且「错综细腻」,寓意更深:诗中的「蝉」难道不就是作者的影子吗?

    [阅读全文]...

2022-06-28 21:03:27
  • 李商隐诗词赏析

  • 李商隐诗词赏析

      晚唐李商隐的作品一项被人们视为晦涩难懂的作品。写情与颂物、景不同;爱情是上天送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但是情也是最难用语言文字描述的内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诗词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 “ 思华年” 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史记 · 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 · 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 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

      将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的爱恋,那“一寸相思一寸灰” 的守望,淋淋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那真挚的情感,那无法相见的悲伤,那曾经炽热的爱情,就那样永远地消逝了 ......

      此诗之所以脍炙千古,潜蕴着禅学韵味也是原因之一。这种禅学韵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色空观。禅宗教义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佛教大乘空宗般若学。般若智要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虚妄,从而超越一切色相,达到彼岸净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锦瑟华年是时间的空,庄生梦蝶是四大的空,望帝鹃啼是身世的空,沧海遗珠是抱负的空,蓝玉生烟是理想的空,当时已惘然、追忆更难堪的“此情”是情感的空……然而正是在这空中,幻出锦瑟华年等一系列色相。作者见色生情,传情入色,因色悟空。

      2无常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庄生蝶梦,幻灭迅速。望帝鹃啼,如梦似烟。珠泪晶莹,忽尔被弃;玉烟轻袅,临之已非。深谙无常之理的诗人清楚地知道,锦瑟华年的美满,终将离自己离所爱而去,替代这美满幸福的,将是凄迷欲断的蝶梦,椎心泣血的鹃啼,寂寥映月的珠泪,随风而逝的玉烟……

      3求不得苦。庄生晓梦迷蝴蝶,抱负成虚;望帝春心托杜鹃,理想幻灭。玲珑剔透的沧海明珠,本为稀世珍宝,如今却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泪”,独自被遗弃在沧海;自己追求的对象,如同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凡有所求,皆是痛苦:锦瑟弦断,却期求情爱之杯盈满;华年烟散,却期求时光之流凝驻;庄生梦迷,却期求生命之树长青;望帝鹃啼,却期求春色不再凋枯;珠泪不定,却期求好梦不再失落;玉烟明灭,却期求能真切地把捉……

      锦瑟华年所经历的种种人生遭际、人生境界、人生感受,是如此的凄迷、无奈、失落。然而,也正是这种色空观、无常感,形成了李商隐诗歌哀感顽艳的艺术魅力。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诗写得是少女之事,所以自然可以解作恋情诗。而有人以李商隐少年的经历进行比照,认为诗中女子为作者自况,从而推断为有寄托之意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是否指宋华阳也不得而知。

      二、

      燕台诗四首

      春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宽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佩。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夏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帏翠幕波洄旋。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桂宫流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秋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

      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

      璫璫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冬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上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罢舞腰支在。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倭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诗的本事,已难评考。从诗中来猜测,诗人怀念的大约是一位能歌善舞的贵家歌妓或姬妾,有姊妹二人。这从 “歌唇” 、 “罢舞 ” 、“ 桃叶桃根 ” 等语可以看出。诗人与她初次相识,可能是在 “湘川”( 今湖南长沙一带 ) 某地,大约是春天。后来这位女子流落到金陵,诗人也曾去寻访过她,但佳人已远去。在写这组诗时,女子大约已流转到岭南一带,原先据有她的贵官已故去,只剩下她孤身一人。这可从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 ,“ 唤起南云绕云梦 ” ,“ 楚管蛮弦愁一概 ” ,以及“ 玉树未怜亡国人,古时尘满鸳鸯茵 ” ,“ 雌凤孤飞女龙寡 ” 等诗句约略推知。诗题为 “ 燕台” ,大约因这位女子为使府后房的缘故。这组诗吟咏了一段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诗立春、夏、秋、冬四题,系取《子夜四时歌》之义,抒发对所思慕的女子一年四季相思之情。

      《春》诗从春光烂漫中寻觅娇魂而不得开始,折入追忆初见对方时美好情景。立即又描绘雄龙雌凤杳远相隔的浩叹和魂牵梦系的情景。以下即极力渲染寻觅之渺茫,思念之深挚,最后想象对方在春天将逝的季节身着单绡、肌衬玉佩的情景。《夏》诗先写初夏雨景和石城 ( 金陵) 凄清的环境,暗示女子已去。然后想象对方身处南方瘴花木棉之地,独守闺帏,孤寂无伴之状。接着又转而回忆往昔两人曾经的短暂欢会和随之而来的分离。最后以祈望对方的到来作结。《秋》诗全篇都是对女子现时情境的想象。先想象她秋夜含愁独坐,相思念远;再想其夫亡室空,孤寂凄冷;最后又想象她秋夜弹琴,衣衫冷薄,怀思旧情,独对爱情旧物,潸然泪下。

      《冬》诗首点时令及对方失侣孤居,次言双方如青溪小姑与白石郎之相隔遥远;复想其身处孤冷之境,芳心已死,爱情幻灭;然后又转忆佳人之美,远胜嫦娥,而今唯独处空城,歌舞早歇,唯余纤腰,当年姊妹二人联袂而舞之欢早已烟消云散。最后想象女子在风雨冬夜独对残烛,空流红泪,直到天明;而破鬟松散,倚坐朝寒,容颜亦非往昔。

      四首诗都交织着现在与过去、回忆与想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四季景物的变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也由寻觅怀思、企盼重会,到悲慨馨香已故,情缘已逝,最后则根断心死,悲剧色彩逐渐浓重。女主人公的形象,从《春》之 “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 ,到《夏》之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洄旋 ” ,再到《秋》之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 ” ,最后到《冬》之 “破鬟倭堕凌朝寒 ” “ 蜡烛啼红怨天曙 ”,从外在到内心也都经历了从春到冬的循环过程。徐德泓借《柳枝诗序》 “ 幽、忆、怨、断 ”四字概括四首大意,认为 “春之困*乎幽,夏之泄*乎忆,秋之悲邻于怨,冬之闭邻于断 ”( 冯浩笺引) ,比较真实地概括了四首所表现的情感特点。

      这首组诗以炽烈的情感,秾艳的语言,纯粹抒情的笔法和极富跳跃性的结构章法,歌咏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抒发爱情幻的感受,主要是通过情绪气氛和幽艳意境的渲染,而不是叙述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即通过回忆、想象来抒写刻骨铭心的思念,其中经常出现出人意料的转换,诗歌语言的秾艳和象征色彩造成一种华艳而朦胧的风格。如《春》诗的 “暖蔼” 六句。先是写回忆中初见对方的情景: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在春日和煦阳光的掩映下,对方梳着高高的发鬟,伫立在盛开的桃枝下。下两句却从过去之遇跳过生活中应有的阶段 ( 如会面、结合、离别 ),闪回现境,发出 “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的叹息。接下来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写午醉初醒,迷幻历乱。误以为残阳映帘是初阳照窗,好梦中断,然乍醒迷惑之际,耳畔似犹闻对方之言萦回,似幻似真,如痴如迷。四首诗中,随处可见。这种昔境与现境的迭现,实境与幻境的蒙太奇镜头的变换切入。这种时空不断变化交错的写法,构成了意境的朦胧与多彩。

      长吉诗奇而怪,艳中显冷,有时甚至追求强烈的刺激。李商隐这首仿长吉体的组诗,却以奇幻的想象来构筑迷离朦胧的意境,用秾艳的词采表达炽热痴迷的情感,哀感缠绵,一唱三叹,令人低吟不尽。

      三、

      那一年,李商隐 23岁,那一年,他遇到了洛阳富商之女柳枝,这个走入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柳枝无意间听到兄台吟诵李商隐的《燕台》诗,便心生爱恋,柳枝虽然出身富贵,可是她不爱红妆爱文采,她敢爱敢恨,手断衣带,请兄台转赠给李商隐以表达爱意。那年李商隐进京应试,落脚洛阳,大声吟诵自己的诗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阅读全文]...

2022-02-10 12:33:39
  • 天涯李商隐的诗词

  • 天涯李商隐的诗词

      天涯

      李商隐 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赏析】:

      此诗冯《谱》编于大中九年(855),时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张《笺》编在大中五年(851),时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并云:“‘春日天涯’,点时点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显然。冯编梓幕,大误。”刘、余《集解》云:“义山诗中,‘天涯’一语,或指桂州,或指梓州。此诗就诗中所抒写之感情论,似作于梓幕较为合理。”冯《注》引杨致轩语:“意极悲,语极艳。”屈复《玉溪生诗意》:“不必有所指,不必无所指,言外只觉有一种深情。”此诗写天涯沦落,又值春残日暮,人有情而鸟无意,伤春伤时又自伤身世。“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句,比之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更为美艳而沉痛,激越而悲凉。张《笺》落实“最高花”乃指卢弘止,并以“日又斜”喻卢之亡故,似过于执着于本事。

    [阅读全文]...

2022-06-29 20:34:48
  • 细雨李商隐的诗词赏析

  • 细雨李商隐的诗词赏析

      细雨 李商隐 唐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注释】:

      ①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

      ②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

      ③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

      ④萧萧,清凉的感觉。

      【赏析】: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有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帷幕、簟*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

      接下来,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逗人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虚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比较起来,《微雨》偏于写实作风,本诗则更多浪漫情味,从中反映出作者咏物的多样化笔调。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象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有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帷幕、簟*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接下来,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萧萧,清凉的感觉。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逗人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虚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

    [阅读全文]...

2021-11-29 03:20:36
  • 李商隐经典诗词《锦瑟》创作主旨

  • 经典,创作
  • 李商隐经典诗词《锦瑟》创作主旨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经典诗词《锦瑟》创作主旨,欢迎大家阅读!

      李商隐,晚唐诗坛的创作主将,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成就直追盛唐大家,代表了晚唐诗歌创作的最高艺术水准。李商隐的诗歌构思奇特,想象丰富,风格昳丽,某些无题诗和爱情诗更是显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但其中的一些名篇却又写得异常隐晦迷离,让人难以揣摩其创作主旨。因此,金代的诗歌评论家元好问曾经发出“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慨。而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一诗就集中体现出其诗隐晦迷离的艺术特点,关于《锦瑟》一诗创作主旨的探究,几乎成为文坛的一个永恒话题。

      一、关于《锦瑟》创作主旨既往研究观点的几点商榷意见

      历代学者和评论家们对于李商隐《锦瑟》一诗的创作主旨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咏物说、悼亡说、自伤说、爱情说等几种观点。虽然各种观点皆有自己的论证,但笔者总觉得不够全面和准确,都有一些可待商榷之处。持咏物说者,仅凭诗名《锦瑟》和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就简单地推断为该诗乃咏物诗,显然比较武断。根据全诗所表现出的充沛情感和迷离意境,这绝不是一首咏物诗所能解释的,因此咏物说显得非常苍白。持悼亡说者,根据古人对断弦之说的理解(古代男子的妻子先夫君而去世,该男子即被称之为“断弦”),认为古瑟本为二十五根弦,而此诗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则表明作者写这首诗是悼念自己的亡妻王氏。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该诗的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似与悼亡之说有所冲突。既然李商隐如此深刻地爱着并怀念着自己的亡妻,为何会有“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感慨呢?显然难以自圆其说。持爱情说者,以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出发,认为此诗是李商隐怀念昔日恋人所作。但细品此诗,发现该诗绝非爱情诗所能简单定位的,此诗所发散出的深沉生命之思在颔联和颈联中有充分的体现。持自伤说者认为此诗乃李商隐自伤身世之作,为自己一生的仕途郁郁不得志作一首无可奈何的悲歌,持此说者主要是结合李商隐一生的仕途遭际而得出的结论,虽有一些道理,但笔者认为,仍然不能简单地以自伤身世来概括此诗的创作主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于《锦瑟》创作主旨既往研究的主要观点,或过于简单,或以偏概全,或难自圆其说。孟子曾提出“知人论世”的著名文学研究观点,笔者先从李商隐的人生经历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试图解开《锦瑟》一诗创作主旨的谜团。

      二、李商隐其人、其世、其仕、其情探究

      李商隐原籍怀州河内,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李商隐自称与大唐王朝皇室同宗,经学者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其高祖、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职位。所谓“宗绪衰微,簪缨殆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这类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李商隐少有文才,16岁时即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受天*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并入其幕府。大和六年,李商隐随令狐楚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这个阶段他的作品虽不多,但已形成自己一定的风格。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指事陈情,激切感人,显示了青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和胆识。另一些作品以比兴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漩涡的中年时期。这一阶段坎坷不*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题材比前期明显宽广,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地。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漂泊天涯的人生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党成员纷遭贬逐,诗人受到进一步压制。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谋求到远方的幕府去安身立命。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漂泊无定的生涯,偃蹇坎坷的仕途,使诗人饱尝人生变幻与世态炎凉之味,对于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与体味,后期的诗风变得更为多样,诗境也日趋老成。所写的诗更加发人深思,令人叹惋。《锦瑟》即为李商隐后期的代表作之一。

      李商隐的爱情生活,也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的某些无题诗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在李商隐的一生中,除了妻子王氏,还与初恋情人荷花、洛阳富商之女柳枝、女道士宋华阳等女性有过情感的交集与纠葛,这些情感的体验无疑会在诗人的作品中有所表达与体现。

      李商隐的一生与中唐以来所形成的特殊政治生态――党争密切相关。李商隐被夹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其一生的政治前途几乎都毁于牛李党争之中。李商隐聪颖自负且秉性敏锐,对于人生与红尘感悟颇深,这都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之中。同时李商隐也是一个情感丰富与细腻的才子,情感生活的快乐与痛楚、甜蜜与纠结也一定会体现在他的创作中。

      三、《锦瑟》真正的创作主旨――生命之思的高度凝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锦瑟》一诗是李商隐晚年的作品。诗人在历经了宦海沉浮与人生沧桑之后,思想变得极为复杂与老成,体验变得极为透彻与深刻,情感变得更加沉淀而超脱,这些特质体现在创作上,诗人晚年写诗不再追求出语新奇,也不再追求壮怀激烈,更多的是凝练、圆融、飘逸,看似语淡,其实内蕴极其丰富,体验极其深刻,而《锦瑟》一诗则突出体现了诗人晚年诗风的这一特点。笔者认为,《锦瑟》一诗不是简单的悼亡诗,更不是普通的咏物诗,也不是一首爱情诗或者感伤身世之诗所能概括的,《锦瑟》真正的创作主旨是作者一生对于生命感悟与思索的投射,它可谓是诗人李商隐对于生命之思的高度凝聚。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联看似突兀,其实包含了诗人对于生命与人生无比深刻的体验与感悟。这把锦瑟上的每一根弦与柱,似乎都凝结着诗人的历历往事,凝结着诗人生命中所有的快乐与悲伤,凝结着诗人曾经的荣耀与沉沦,凝结着诗人深深的怀念与浓浓的情思。“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两句借用庄周晓梦与古蜀国帝王杜宇的典故,既写出了诗人对于生命与红尘的留恋与执着,也点出了人生的虚幻与飘忽。“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有一种别样的凄迷之美。诗人用南海鲛人泣泪成珠和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这两则典故,来表明人生与红尘中所有美好的事物往往是那么的可望而又不可及,同时,世间一些看似美好事物的背后凝结着许多痛苦甚至眼泪。“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含蓄而内蕴深刻。晚年的追忆与少年的惘然相互交织,令人无限感慨。其实不仅仅是少年时曾经有过的惘然,即便是作者历经人生沧桑之后,对于生命、对于红尘,依旧是怀念中浸染着怅惘,这是所有善于思考生命的人所共有的亘古不变之慨。在这一瞬间,笔者似乎听到了庄子、陶渊明、苏东坡、曹雪芹、王国维等无数大师对于生命所共有的感慨。

      深刻而浓郁的生命之思,让笔者领略到了李商隐《锦瑟》一诗真正的内涵,它凝聚着诗人对于生命极其丰富而复杂的体验,也是诗人真正创作主旨之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7-30 10:00:41
  • 锦瑟 李商隐(李商隐的锦瑟全诗赏析)

  •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锦瑟》,它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在学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四个典故: 第一个:庄生梦蝶 是说 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后以“庄生梦蝶”比喻往事追忆或梦中佳趣。 第二个典故是望帝春心,故事中的望帝是蜀地一位很开明的部落首领,他带领百姓走出了刀耕火种的时代,深得百姓的信任,但后来却因帝位所传非人而搞的民不聊生,望帝在悔恨之中郁郁而终,死后化作杜鹃叫声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来。后代诗人常用这个典故来描写哀怨、凄凉或思归的心情。 第三个典故是鲛人泣泪,这个故事最早出自《*》,传说鲛人在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变成美丽的透明珍珠,称之为鲛人珠,是异常珍贵的宝物,有香铜软玉等神奇功效。 第四个典故是良玉生烟,极品的玉石温度异于常玉,有冷暖之分,但不管冷暖玉表面都会形成一层 氲,这氲在光下会有流动的感觉,向烟云流动,故称之”良玉生烟”!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就运用了四个典故,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wang;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鲛人泣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良玉成烟,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 锦瑟 李商隐 〔唐代 ǐn sè wú duān wǔ shí xián , yī xián yī zhù sī huá nián 。 锦 瑟 无 端 五 十 弦, 一弦 一 柱 思 华 年。 zhuāng shēng xiǎo mèng mí hú dié , wàng dì chūn xīn tuō dù juān 。 庄 生 晓 梦 迷 蝴 蝶, 望 帝 春 心 托 杜 鹃。 cāng hǎi yuè míng zhū yǒu lèi , lán tián rì nuǎn yù shēng yān 。 沧 海 月 明 珠 有 泪, 蓝 田 日 暖 玉 生 烟。 cǐ qíng kě dài chéng zhuī yì , zhī shì dāng shí yǐ wǎng rán 。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只 是 当 时 已 惘 然。 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神秘生物)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是当时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

    [阅读全文]...

2022-01-12 19:30:22
  • 李商隐的诗

  •   1、《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无题二首》之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

      4、《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5、《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6、《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7、《寄罗劭兴》

      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

      人闲微病酒,燕重远兼泥。

      混沌何由凿,青冥未有梯。

      高阳旧徒侣,时复一相携。

      8、《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

      昨夜玉轮明,传闻*太清。

      凉波冲碧瓦,晓晕落金茎。

      露索秦宫井,风弦汉殿筝。

      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

      9、《崔处士》

      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

      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

      10、《自喜》

      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绿筠遗粉箨,红药绽香苞。

      虎过遥知阱,鱼来且佐庖。

      慢行成酩酊,邻壁有松醪。

      11、《题僧壁》

      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

    [阅读全文]...

2021-12-02 11:01:16
李商隐的诗词 - 句子
李商隐的诗词 - 语录
李商隐的诗词 - 说说
李商隐的诗词 - 名言
李商隐的诗词 - 诗词
李商隐的诗词 - 祝福
李商隐的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