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感的诗词

关于关于情感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情感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情感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情感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3) 语录(74k+) 说说(3) 名言(1k+) 诗词(104) 祝福(42k+) 心语(1k+)

  • 爱国情感的诗词

  • 情感,爱国,文学
  • 爱国情感的诗词

      爱国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以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爱国情感的诗词,欢迎查看!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杞人忧》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

      4、《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

      唐·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8、《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阅读全文]...

2022-03-19 14:24:30
  • 爱国情感的诗词

  • 情感
  • 爱国情感的诗词

      爱国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以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爱国情感的诗词,欢迎查看!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杞人忧》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

      4、《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

      唐·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8、《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阅读全文]...

2021-12-17 10:31:31
  • 现代情感诗词

  • 情感
  • 现代情感诗词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欢迎欣赏现代情感诗词。

      《思念的故乡》

      在那不远的地方

      有座庄园让我遐想

      时常想起我可爱的故乡

      溪水潺潺静静的流昶

      人们享受着自然的风光

      如今已经变了模样

      勤劳实现了梦想

      枝繁叶茂迎风起舞

      满山回荡绿色的海洋

      夕阳洒下浓浓的桔红

      晚风送来轻轻的.凉爽

      人们享受着自然的厚爱

      永远沉醉在自然的芬芳

      那里已是天国的画廊

      那里才是我思念的故乡

      《乡愁四韵》

      细雨贵如油粉的黄的红的蓝的紫色的

      素洁的花娘子一片挨着一片

      一片比一片热烈一片比一片开得努力

      在异乡的春色已泛滥成灾带着某种记忆的芳香

      我却不愿意再哼上几句小谣曲

      收割机终于安静下来了太阳

      圈起滚烫的爪子躲进一条峡谷

      小男孩依旧坐在胡同口大石碑座上

      流着鼻涕玩着鸟*

      口袋里藏着一册青蛙王子与公主的小人书

      有一个窗户里飘出了葱花炝锅的香气

      把他领回了家

      想你的时候一根芦杆从水之湄

      飘起雪花味道的离歌阵阵风

      秋波之上写下苍茫和孤单

      人群里有人颤抖了一下

      风吹得更狂了这个匆匆赶路人把秋天送到了哪里

      眨眼间却吹老了我

      静静地享受在梅花和白雪的世界

      请一炷香氤氲缭绕着一颗素心

      采集一滴落红飘下据说是云流下的眼泪

      沏一壶令醉客心动的香茗

      无需追问岁月是否多情

      我浓淡如茶的生命里注定会

      在你清雅的秀阁里小憩

    [阅读全文]...

2021-11-23 05:55:27
  • 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

  • 情感,苏轼,文学
  • 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

      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其一、说理中显趣味——一理趣取胜。

      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理,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所谓理趣,大体上[objectObject]就是诗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机与灵气,即宇宙、社会、人生的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人眺望庐山,看到山岭连绵,峰峦环列,高低巍峨的景象,横看、侧看、远看、*看,视觉不同,看到的情况各不相同。于是作者想到,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就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只看见庐山的一个局部,或被某中现象所迷惑。这也就告诉我们:凡是主观片面,各执一端,都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想见到真相,需要走出自身局限,从搞出全面洞察。全诗融景物、感情、哲理于一体,是一首不朽的哲理诗。

      苏轼诗的理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作品的形象去感受、联想后,然后悟出一些新颖而深邃的哲理。又如他的《和子由渑池相会》: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比喻生动奇妙,单行入律,一气呵成,后四句再以所闻所见所忆的情景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使前后两部分紧密相连、虚实相生。全篇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蕴涵深邃的人生哲理,古能动人深情又发人深思。

      其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苏轼的诗既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其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他的《李氏园》揭露了官僚贵族兼并土地的罪行,他们为了建筑“美园圃”不惜“夺民田”,“破千家”。苏轼的《荔枝叹》揭露了官僚为了“宫中美人一破颜”,不惜造成“惊尘溅血流千载”的丑态与罪行。

      苏轼的现实主义精神其次表现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上。苏轼主张抗击辽和西夏,在他的诗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祭常山回小猎》)“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去可汗。”(《答陈季常惠一揞巾》)表现了他愿意效命疆场的豪情壮志。

      苏轼时常关心边事,因此,每当他得知边境告捷,常常表现出由衷的高兴。如:“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牧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一作皆。)春容。”(《闻洮西捷报》)写熙宁五年(1072)洮西大捷。又如元皊二年(7087),擒获吐蕃首领鬼章,苏轼写诗称颂道:“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但他也清醒地告诫说:“羌情防报复,军胜忌矜骄。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获鬼章二十韵》)

      苏轼一向认为,山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时时想着要做大自然的欣赏者,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在大自然身上;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乐趣,浪迹山水禅寺,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表现出一种达观的浪漫主义精神。他在应试的答卷《咏怪石》中写道:“谁知兹市石本灵怪,忽从梦中来我前,骇觉坐想其语,勉书此诗*之端。”写怪石向苏轼托梦为自己辨解,实际上是苏轼借怪石之口热烈歌颂怪石的高贵品质。这表明苏轼从青年时代就具有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精神,也可见他高燃的理想火炬。

      其三、豪放风格与婉约风格相结合。

      北宋时期,诗词以婉约而著称,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派诗词,因而在他的诗中,主要是以清雄旷放的豪放风格,同时又兼有婉约等多种姿态。正如刘克庄所评:“有汗漫者,有典丽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阖,千变万化。”(《后村诗话》)

      看苏轼诗《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诗中前两句翻用刘禹锡《看牡丹》诗“只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最后一句翻用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语意。描绘杭州百姓观赏牡丹的欢乐氛围以及笑看其带醉而归的情形。诗中描写出自己白发簪花的情态,赏花醉归,十里花街,珠帘半卷,佳人仕女,纷纷探头观看。诗中“人”、“花”、“老”、“羞”四子有意重复,使音节回环往复,带有很强的婉约情调。

      又如他的诗《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等,更是婉约细密,幽微深远。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这是苏轼诗《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从诗中感觉出有种笔墨淋漓,锋芒毕露,豪气喷薄的感觉。而苏轼的词其豪放特点更甚于诗。

      其四、品茶论禅,书写绘画。禅宗美学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反映在苏轼的作品中便集中体现为一种超然精神,因而造就了其创作或主淡泊或主豪猛的多方面的风格特点。如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苏轼有名的一首禅诗,琴声既不在“琴上”,又不在“指上”,那么发自何处呢?诗人设问奇诡而并不作答(也无须作答),诗中充满了“禅意”,其间之雅趣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从中可看出佛教对苏轼的影响。

      苏轼既是诗文大家,又是绘画行家,这种通才的修养能让他以题跋的形式对绘画艺术作出精辟的总结。如苏轼的《书吴道子画后》“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对吴道子的画进行了评论,可见其在书法绘画上的造诣之高。

      蝶恋花苏轼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苏轼情感:

      上片,词人写的.是暮春景色,春花(当然包括杏花)嫣红消褪,芳草绿色萋萋,是写实。抬头就*瞭望:农家院落里,高出墙头的杏树,花瓣坠落,春杏呈现了雏形。“花褪残红青杏小”,开篇直描所见,是*景,又揭示了时光规律性的延续,蕴含了事物的消亡与新生。眼前的人家,高墙护院,流水环绕,时有几只春燕呢喃掠过;河畔的杨柳,随风飘下的白絮,较不久前又少了些许,即将绿树成荫。看到如此的事物变化和春光的生机盎然,词人不免失声赞叹—“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赞叹,似是上句的自我酬答,又含有多方面的深切情韵。

      芳草的绿色,最为温馨,最可让人赏心悦目,人离不开绿色。上天赐给地球以绿色,让人赖以生存。只要有绿色便有希望。大自然在不停止的演变,季节在周而复始地更替,寒冬过后,春天必然来临。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人能以生存的地方,有阳光和雨露滋润,总会是芳草萋萋,充满生机!绿色足可给人以信心和希望,绿色最值得人们去讴歌吟诵。

      上句“枝上柳绵吹又少”,不少人解析为词人“悲观,若有所失”、“惜春的哀情”云云,笔者不能苟同。词人看得很清楚:春风吹落的是了无根基的柳绵,而送来的却是漫山遍野的碧绿。柳绵何足惜,这碧绿的芳草,才最沁人心脾。

      纵观苏轼的人生轨迹,可谓历尽坎坷,频遭打击,屡屡被贬,几经沉浮。逆境的磨砺,养成了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每到一处总能随遇而安,执着地与命运抗争!“天涯何处无芳草!”言外音,透漏出苏轼情操的乐观、豪迈与豁达,实非常人所能以企及。

      下片,主要是抒情。写得生动、诙谐,回味无穷。

      词人行走在墙外道上,只能看到墙内秋千的顶部,荡秋千的几个女子,在墙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凭笑声可判定是女人,自然,女人们绝非在为墙外的词人而笑,词人也并不疑心是自己惹起墙内女人的笑。这样的情景,若不是亲临其境、细心地观察,是难以凭空想出的。

      查《汉典》,“佳人”,三种解释:貌美的女子;理想中的人;有才干的人。这里,假若词人不是犯了约定俗成的错误—年轻女人必是佳人,则适合第二种解释。

      妙在下面的两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声渐悄”的原因在于:其一,词人没有驻足不前,渐去渐远,自然慢慢从听不真切到听而不闻;其二,几个女子说笑着因故离开了秋千架。而末句,直道出词人荡漾心中的某种情感,这情感,词人名之曰“恼”,这里,只可理解为烦恼,绝不是恼怒。听不到笑声,会让人烦恼吗?不可能,所以,只能说是词人语言的诙谐,意在显现一种情趣。墙内的女人无视墙外的词人,若说这是一种无情,实在是冤枉了她们,这仅仅是词人的臆断;纵然词人是多情的,但恪守住了理智,未付诸于行动,无伤大雅,而将这种萦绕于内心的情感旋窝,坦诚直抒于词中,却鲜明地增添了词的谐趣,词人是高明的。

      文人大都情感丰富。多情的词人才会有婉约隽永的词作。古往今来,女人永远是男人的一道风景线。男人若只是耳闻嘻嘻、嘤嘤之女子声,而不见其人,视觉没有得到满足,心存憾意,似有秘密可探,在其潜意识里,极欲穷其究竟,此种心理,男词人也不会例外。假如院墙低矮,或为篱笆,一般男子,见此荡秋千女子,鲜有不凝视者。举止轻薄的,或驻足呆望,或*前厚颜搭讪。如是想来,所幸墙高,若词人已得睹芳容,便不会有此词面世了。

      苏轼很喜欢自己的这首《蝶恋花》,谱了乐曲,不时的让艺伎弹唱。

      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寓惠州,此时其妻已逝,唯侍妾朝云相伴。相传,某秋日,落叶萧萧,凄厉苍凉,苏轼让朝云弹歌《蝶恋花》以缓心情的积郁,刚唱至第三句,朝云便“歌喉哽咽,满目噙泪”,再也唱不下去。苏轼询问何故,朝云道:“奴所不能歌者‘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苏轼大笑:“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此后,再也不听此曲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词写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亦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作者当时知密州(今山东诸城),这首中秋词,“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也是一种对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特地请求北徙,但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当然,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即有深微的提示。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

      上片望月,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开篇排空直入,笔力奇崛,表达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这样一组矛盾的情境。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下片怀人,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挥洒淋漓。在这里作者把月亮拟人化了,仿佛月亮也是一个与他“心有灵犀”的朋友。不应该有遗恨的,但你又是因为什么缘故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一个阴错阳差的误会使苏东坡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心惊胆战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给苏辙留下了两首诀别诗,愿与子由“世世为兄弟”。苏辙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殷殷关切之祷告,无不流溢着手足深情,兄弟情深,那无眠的思念,以至于此,有兄如此,夫复何求!

      苏轼思亲心痛,感悟到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又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月亮同人有“悲欢离合”一样也有着“阴晴圆缺”,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再怨天尤人有什么意思呢?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突破时空间的局限让彼此的心沟通起来,把彼此分离的人以精神相通。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还有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总之,本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完美的体现了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间的眷恋。人如其词,面对挫折多少文人一蹶不振,屈原跳进了汨罗江,李贺蓬头垢面,义山终生郁闷,苏轼却坚持了自己的人格和心志,埋首沉心,和诗词歌赋相依为命,靠灵魂和气度,靠气骨和诗胆,用超然的态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心灵光彩让苦难变得黯然无色,他光明磊落,一世坦荡,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地位和功名,而是处穷而不忘兼济天下之志,超然物外,旷达乐观,身处逆境而能保持心境的安适,超脱于世俗的苦乐和生死之外,追求进入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所以,千年之后,他的丰富和深沉,天真和质朴仍如封存的醇酒,浓香醉人!也许正是一蓑风雨,铸就了一个旷世奇才,一个士大夫心神往的人格典范,一个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一个刚直不屈执著风节的政客,一个有着一颗善于解脱的智慧心灵的智者,一个有着一副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的善良心肠的赤子!

      苏轼已走远,那个携人生的一肩风霜任云卷云舒的他,拂心灵的一襟悲喜对花落花开的他已走远,但是这首千古绝唱、这首不同凡响的《水调歌头》,却一直在在亘古至今的文学艺术星空里回响。

    [阅读全文]...

2021-12-21 19:53:31
  • 经典情感古诗词

  • 情感,经典,文学
  • 经典情感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情感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2、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断肠。——曹丕《燕歌行》

      3、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4、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曹植《明月上高楼》

      5、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6、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7、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8、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9、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10、相思重上小红楼。——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11、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2、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春雨细如尘》

      13、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14、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1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16、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17、旧相思、偏供闲昼。——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18、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王象春《书项王庙壁》

      19、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20、此心与、东君同意。——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2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22、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薛道衡《昔昔盐》

      23、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24、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2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27、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28、寻思难值有情人。——晏几道《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2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0、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31、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32、画船捶鼓催君去。——舒亶ァ镀腥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33、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孟郊《列女操》

      34、人如风**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35、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36、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

      37、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38、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39、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4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4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42、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43、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44、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45、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李商隐《风雨》

      46、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47、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48、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49、漫向寒炉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阅读全文]...

2022-02-03 17:34:32
  • 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

  • 苏轼,情感
  • 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

      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其一、说理中显趣味——一理趣取胜。

      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理,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所谓理趣,大体上[objectObject]就是诗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机与灵气,即宇宙、社会、人生的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人眺望庐山,看到山岭连绵,峰峦环列,高低巍峨的景象,横看、侧看、远看、*看,视觉不同,看到的情况各不相同。于是作者想到,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就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只看见庐山的一个局部,或被某中现象所迷惑。这也就告诉我们:凡是主观片面,各执一端,都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想见到真相,需要走出自身局限,从搞出全面洞察。全诗融景物、感情、哲理于一体,是一首不朽的哲理诗。

      苏轼诗的理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作品的形象去感受、联想后,然后悟出一些新颖而深邃的哲理。又如他的《和子由渑池相会》: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比喻生动奇妙,单行入律,一气呵成,后四句再以所闻所见所忆的情景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使前后两部分紧密相连、虚实相生。全篇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蕴涵深邃的人生哲理,古能动人深情又发人深思。

      其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苏轼的诗既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其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他的《李氏园》揭露了官僚贵族兼并土地的罪行,他们为了建筑“美园圃”不惜“夺民田”,“破千家”。苏轼的《荔枝叹》揭露了官僚为了“宫中美人一破颜”,不惜造成“惊尘溅血流千载”的丑态与罪行。

      苏轼的现实主义精神其次表现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上。苏轼主张抗击辽和西夏,在他的诗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祭常山回小猎》)“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去可汗。”(《答陈季常惠一揞巾》)表现了他愿意效命疆场的豪情壮志。

      苏轼时常关心边事,因此,每当他得知边境告捷,常常表现出由衷的高兴。如:“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牧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一作皆。)春容。”(《闻洮西捷报》)写熙宁五年(1072)洮西大捷。又如元皊二年(7087),擒获吐蕃首领鬼章,苏轼写诗称颂道:“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但他也清醒地告诫说:“羌情防报复,军胜忌矜骄。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获鬼章二十韵》)

      苏轼一向认为,山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时时想着要做大自然的欣赏者,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在大自然身上;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乐趣,浪迹山水禅寺,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表现出一种达观的浪漫主义精神。他在应试的答卷《咏怪石》中写道:“谁知兹市石本灵怪,忽从梦中来我前,骇觉坐想其语,勉书此诗*之端。”写怪石向苏轼托梦为自己辨解,实际上是苏轼借怪石之口热烈歌颂怪石的高贵品质。这表明苏轼从青年时代就具有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精神,也可见他高燃的理想火炬。

      其三、豪放风格与婉约风格相结合。

      北宋时期,诗词以婉约而著称,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派诗词,因而在他的诗中,主要是以清雄旷放的豪放风格,同时又兼有婉约等多种姿态。正如刘克庄所评:“有汗漫者,有典丽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阖,千变万化。”(《后村诗话》)

      看苏轼诗《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诗中前两句翻用刘禹锡《看牡丹》诗“只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最后一句翻用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语意。描绘杭州百姓观赏牡丹的欢乐氛围以及笑看其带醉而归的情形。诗中描写出自己白发簪花的情态,赏花醉归,十里花街,珠帘半卷,佳人仕女,纷纷探头观看。诗中“人”、“花”、“老”、“羞”四子有意重复,使音节回环往复,带有很强的婉约情调。

      又如他的诗《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等,更是婉约细密,幽微深远。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这是苏轼诗《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从诗中感觉出有种笔墨淋漓,锋芒毕露,豪气喷薄的感觉。而苏轼的词其豪放特点更甚于诗。

      其四、品茶论禅,书写绘画。禅宗美学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反映在苏轼的作品中便集中体现为一种超然精神,因而造就了其创作或主淡泊或主豪猛的多方面的风格特点。如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苏轼有名的一首禅诗,琴声既不在“琴上”,又不在“指上”,那么发自何处呢?诗人设问奇诡而并不作答(也无须作答),诗中充满了“禅意”,其间之雅趣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从中可看出佛教对苏轼的影响。

      苏轼既是诗文大家,又是绘画行家,这种通才的修养能让他以题跋的形式对绘画艺术作出精辟的总结。如苏轼的《书吴道子画后》“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对吴道子的画进行了评论,可见其在书法绘画上的造诣之高。

      蝶恋花苏轼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苏轼情感:

      上片,词人写的.是暮春景色,春花(当然包括杏花)嫣红消褪,芳草绿色萋萋,是写实。抬头就*瞭望:农家院落里,高出墙头的杏树,花瓣坠落,春杏呈现了雏形。“花褪残红青杏小”,开篇直描所见,是*景,又揭示了时光规律性的延续,蕴含了事物的消亡与新生。眼前的人家,高墙护院,流水环绕,时有几只春燕呢喃掠过;河畔的杨柳,随风飘下的白絮,较不久前又少了些许,即将绿树成荫。看到如此的事物变化和春光的生机盎然,词人不免失声赞叹—“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赞叹,似是上句的自我酬答,又含有多方面的深切情韵。

      芳草的绿色,最为温馨,最可让人赏心悦目,人离不开绿色。上天赐给地球以绿色,让人赖以生存。只要有绿色便有希望。大自然在不停止的演变,季节在周而复始地更替,寒冬过后,春天必然来临。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人能以生存的地方,有阳光和雨露滋润,总会是芳草萋萋,充满生机!绿色足可给人以信心和希望,绿色最值得人们去讴歌吟诵。

      上句“枝上柳绵吹又少”,不少人解析为词人“悲观,若有所失”、“惜春的哀情”云云,笔者不能苟同。词人看得很清楚:春风吹落的是了无根基的柳绵,而送来的却是漫山遍野的碧绿。柳绵何足惜,这碧绿的芳草,才最沁人心脾。

      纵观苏轼的人生轨迹,可谓历尽坎坷,频遭打击,屡屡被贬,几经沉浮。逆境的磨砺,养成了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每到一处总能随遇而安,执着地与命运抗争!“天涯何处无芳草!”言外音,透漏出苏轼情操的乐观、豪迈与豁达,实非常人所能以企及。

      下片,主要是抒情。写得生动、诙谐,回味无穷。

      词人行走在墙外道上,只能看到墙内秋千的顶部,荡秋千的几个女子,在墙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凭笑声可判定是女人,自然,女人们绝非在为墙外的词人而笑,词人也并不疑心是自己惹起墙内女人的笑。这样的情景,若不是亲临其境、细心地观察,是难以凭空想出的。

      查《汉典》,“佳人”,三种解释:貌美的女子;理想中的人;有才干的人。这里,假若词人不是犯了约定俗成的错误—年轻女人必是佳人,则适合第二种解释。

      妙在下面的两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声渐悄”的原因在于:其一,词人没有驻足不前,渐去渐远,自然慢慢从听不真切到听而不闻;其二,几个女子说笑着因故离开了秋千架。而末句,直道出词人荡漾心中的某种情感,这情感,词人名之曰“恼”,这里,只可理解为烦恼,绝不是恼怒。听不到笑声,会让人烦恼吗?不可能,所以,只能说是词人语言的诙谐,意在显现一种情趣。墙内的女人无视墙外的词人,若说这是一种无情,实在是冤枉了她们,这仅仅是词人的臆断;纵然词人是多情的,但恪守住了理智,未付诸于行动,无伤大雅,而将这种萦绕于内心的情感旋窝,坦诚直抒于词中,却鲜明地增添了词的谐趣,词人是高明的。

      文人大都情感丰富。多情的词人才会有婉约隽永的词作。古往今来,女人永远是男人的一道风景线。男人若只是耳闻嘻嘻、嘤嘤之女子声,而不见其人,视觉没有得到满足,心存憾意,似有秘密可探,在其潜意识里,极欲穷其究竟,此种心理,男词人也不会例外。假如院墙低矮,或为篱笆,一般男子,见此荡秋千女子,鲜有不凝视者。举止轻薄的,或驻足呆望,或*前厚颜搭讪。如是想来,所幸墙高,若词人已得睹芳容,便不会有此词面世了。

      苏轼很喜欢自己的这首《蝶恋花》,谱了乐曲,不时的让艺伎弹唱。

      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寓惠州,此时其妻已逝,唯侍妾朝云相伴。相传,某秋日,落叶萧萧,凄厉苍凉,苏轼让朝云弹歌《蝶恋花》以缓心情的积郁,刚唱至第三句,朝云便“歌喉哽咽,满目噙泪”,再也唱不下去。苏轼询问何故,朝云道:“奴所不能歌者‘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苏轼大笑:“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此后,再也不听此曲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词写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亦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作者当时知密州(今山东诸城),这首中秋词,“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也是一种对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特地请求北徙,但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当然,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即有深微的提示。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

      上片望月,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开篇排空直入,笔力奇崛,表达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这样一组矛盾的情境。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下片怀人,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挥洒淋漓。在这里作者把月亮拟人化了,仿佛月亮也是一个与他“心有灵犀”的朋友。不应该有遗恨的,但你又是因为什么缘故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一个阴错阳差的误会使苏东坡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心惊胆战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给苏辙留下了两首诀别诗,愿与子由“世世为兄弟”。苏辙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殷殷关切之祷告,无不流溢着手足深情,兄弟情深,那无眠的思念,以至于此,有兄如此,夫复何求!

      苏轼思亲心痛,感悟到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又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月亮同人有“悲欢离合”一样也有着“阴晴圆缺”,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再怨天尤人有什么意思呢?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突破时空间的局限让彼此的心沟通起来,把彼此分离的人以精神相通。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还有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总之,本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完美的体现了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间的眷恋。人如其词,面对挫折多少文人一蹶不振,屈原跳进了汨罗江,李贺蓬头垢面,义山终生郁闷,苏轼却坚持了自己的人格和心志,埋首沉心,和诗词歌赋相依为命,靠灵魂和气度,靠气骨和诗胆,用超然的态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心灵光彩让苦难变得黯然无色,他光明磊落,一世坦荡,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地位和功名,而是处穷而不忘兼济天下之志,超然物外,旷达乐观,身处逆境而能保持心境的安适,超脱于世俗的苦乐和生死之外,追求进入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所以,千年之后,他的丰富和深沉,天真和质朴仍如封存的醇酒,浓香醉人!也许正是一蓑风雨,铸就了一个旷世奇才,一个士大夫心神往的人格典范,一个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一个刚直不屈执著风节的政客,一个有着一颗善于解脱的智慧心灵的智者,一个有着一副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的善良心肠的赤子!

      苏轼已走远,那个携人生的一肩风霜任云卷云舒的他,拂心灵的一襟悲喜对花落花开的他已走远,但是这首千古绝唱、这首不同凡响的《水调歌头》,却一直在在亘古至今的文学艺术星空里回响。

    [阅读全文]...

2021-12-18 16:47:11
  • 关于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 思乡,情感,抒情
  •   1、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烽火*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4、泪鸿怨角,空教人瘦。——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5、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边词》

      6、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7、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8、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9、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韦庄《江外思乡》

      10、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11、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殷尧藩《同州端午》

      12、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李颀《古塞下曲》

      1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5、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6、回首乡关归路难。——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17、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8、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李颀《送陈章甫》

      19、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20、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21、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22、嗟因循、久作天涯客。——柳永《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23、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24、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25、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26、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27、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杜甫《客夜》

      28、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9、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王建《羽林行》

      30、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陆机《门有车马客行》

      31、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32、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33、归家梦向斜阳断。——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34、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35、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李商隐《潭州》

      36、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李白《郢门秋怀》

      37、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8、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9、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40、燕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宋徵舆《玉楼春·燕雕梁画栋原无数》

      41、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42、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安否。——王维《不遇咏》

      43、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44、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45、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6、江山重叠倍销魂。——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47、情思乱,梦魂浮。——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48、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4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0、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51、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白居易《阴雨》

    [阅读全文]...

2022-05-18 18:44:18
  • 描写情感的古典诗词12首

  • 情感
  • 描写情感的古典诗词12首

      1、《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2、《渭城曲》【唐】王维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4、《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5、《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送魏万之京》【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别董大》【唐】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阅读全文]...

2022-03-08 14:13:57
  • 表达爱国情感的诗词

  • 情感
  • 表达爱国情感的诗词

      1、《酹江月》

      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

      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2、《对酒》

      清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登楼》

      唐杜甫

      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6、《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鹧鸪天》

      清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阅读全文]...

2022-02-11 03:55:01
关于情感的诗词 - 句子
关于情感的诗词 - 语录
关于情感的诗词 - 说说
关于情感的诗词 - 名言
关于情感的诗词 - 诗词
关于情感的诗词 - 祝福
关于情感的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