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晓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晓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晓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晓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海棠春·晓莺窗外春啼晓
佚名〔宋代〕
晓莺窗外春啼晓。睡未足、把人惊觉。翠被晓寒轻,宝篆沈烟袅。宿酲未解,双娥报道。别院笙歌宴早。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
夏日李晓湘司寇尹恒复中翰见过和晓湘作
释函是〔明代〕
遗老相携访僻居,水清山浅混樵渔。投閒赖有霜筠寺,祇对难酬竺尚书。
密树池边聆好语,孤烟墟上送回车。临门再订重来往,三伏林间风有馀。
霜天晓角 其二 晓起
毛奇龄〔清代〕
柳烟如织。病起逢寒食。昨夜东风吹紧,花梢上,雨来急。
晓开铜镜立。镜光涵晓色。惊见浓云堆下,梨花月,一轮白。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 其一
丘逢甲〔清代〕
窟室闻钟酒正酣,将军组练罢西龛。已忧朋党逾河北,更遣王庭渡漠南。
急政谁求梅尉传,祸萌何止霍侯骖!汉家未有登封日,留滞休嗟太史谈。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 其二
丘逢甲〔清代〕
军中草檄笔空酣,神理虚存暴未龛。祗见螺舟来海外,未容马柱表交南。
瑶章竞托三青鸟,羽卫翻劳二白骖。收拾皋言注孙子,更无兵许牧之谈。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 其三
丘逢甲〔清代〕
台上歌声起半酣,茫茫项定与刘龛。岂真汉厄逢三七,终见尧封暨朔南。
誓罢猫仍容武鼠,梦回虎已齧嬴骖。百王道在焚难尽,数典偏怜有籍谈。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 其四
丘逢甲〔清代〕
天浆倾倒帝沈酣,西奈神来佛让龛。自转双轮删合朔,别传十诫贬和南。
寻山久已逃灵鹫,问道真疑到剧骖。至竟大同新运在,老生莫自厌常谈。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 其五
丘逢甲〔清代〕
唱月呵云兴正酣,颇闻海上有仙龛。置身敢在中贤下,避地仍居北斗南。
石室搜残神禹简,金天留驻蓐收骖。欲将虎鼠龙猪意,唤起东方与释谈。
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一作晓发鄞江寄崔寿韩)
许浑〔唐代〕
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别离。地穷山尽处,江泛水寒时。
露晓蒹葭重,霜晴橘柚垂。无劳促回楫,千里有心期。
霜天晓角(夜饮武将家,有歌霜天晓角者,声调凄婉,戏为赋之)
韩元吉〔宋代〕
几声残角。月照梅花薄。花下有人同醉,风满槛、波明阁。夜寂香透幕。酒深寒未著。莫把玉肌相映,愁花见、也羞落。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李商隐《嫦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朱庆馀《*试上张籍水部 / *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魏宪《西湖春晓》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清*乐·会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西江月·梅花》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曹雪芹《好了歌》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渔翁》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颜氏家训·序致篇》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杨万里《稚子弄冰》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神仙一曲渔家傲。——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戴复古《淮村兵后》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古今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围炉夜话·第一三七则》
《春晓》诗词及鉴赏
古诗原文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译文翻译
我家就住在往来长信宫的大道旁,小燕子双双在如烟的花草见穿梭。
出入都是油壁香车,金犊牵挽,室内陈设着流苏宝帐,鸡鸣正叫早。
天气已经回暖,笼中的娇鸟暖还在昏睡,门帘外的落花闲来也不扫。
看到暮春一树衰桃,临池倒影,不禁叹息,人也如桃花般红颜易衰。
注释解释
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汉太*居长乐宫,多居此宫殿。后亦为太皇太后的代称。
拂:一作“掠”。草:一作“早”。
油壁车:古人乘坐的一种车子。因车壁用油涂饰,故名。
晓:一作“暖”。
暖:一作“晓”。
衰桃:花已凋败的桃树。
红:一作“容”。镜:指池塘的水面如镜。
创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为闺中女子代言之作,反映其闺情生活。这在温庭筠诗词中甚为常见。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诗文赏析
古人好春怨秋愁,这是典型的宫怨(闺怨)诗。一般的宫怨(闺怨)诗多以凄清秋景作背景,借以烘托失宠宫嫔之寂寞凄凉心境。此首却以春晓鲜妍明丽的景物作背景,借以反衬宫嫔失宠的命运与惋惜红颜易老的心理,别具匠心。
开头两句写春景。“家临长信”“乳燕双双”有所暗示。汉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汉成帝刘骜微服巡行,经过阳阿公主家,见歌女赵飞燕艳丽非常,便召她入宫,极为宠幸。不久,成帝又将其妹赵合德召入宫中,封赵氏姊妹为婕妤,从此赵氏姐妹贵倾后宫。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赵飞燕又诬告许皇后、班婕妤有邪媒之道。许皇后被赵氏姐妹诬陷后,班婕妤见情势危急,便请求去长信宫侍奉皇太后。这里借用“长信宫”来暗喻班婕妤失宠后自避长信宫的典故,使诗歌表达闺怨之旨突显出来,内中隐含着失意的忧伤。接着两句写用品、陈设的富贵华美,隐隐透漏出一种慵懒无奈之感。家宅临*皇居,出入乘油壁香车,金犊牵挽,室内陈流苏宝帐,有春鸡报晓。不言富贵,而诗中人之豪奢自现。
后面四句写暮春景色,“暖犹睡”“闲不扫”表现出来的是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红颜镜中老”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青春逝去的哀怨。结尾暗以衰桃临池比喻美人临镜,叹息红颜易衰,表现出一种无限悲凉之感。
此诗以春鸡、乳燕、落花、衰桃、娇鸟等意象渲染出了一片暮春景色。全篇几乎没有动作,也没有出现人物,纯为一个静谧柔媚的画面描绘。作者冷静客观的叙述,不作过多的主观抒情,就像是一幅图画,是一种静的客观的美。全诗语言华丽,意象密集,风格秾丽绮艳。其声调的确有接*词体之处,因此有些版本就当作词处理,调名为木兰花(或玉楼春)。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注释: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诗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ju.51tietu.net延伸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春江晚景的诗意
《春江晚景》
作者:张九龄
原文: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注释:
1、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赏析:
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惠崇春江晓景的古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一诗词鉴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运动会的班级口号,欢迎阅读与收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
杨万里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翻译」
清晨走出西湖的时候还可看到昨夜的残月高挂在天上,我陪着友人穿过绿树环绕的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写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在杭州西湖送别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组诗第一首虽默默无名,但在组诗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月尚残”点明了送行的时间和环境。“荷花荡里柳行间”写出了送行路线以及沿途风景、“红香世界清凉国”形象了表现了荷花的风姿神韵以及观赏者的感受。
「注释」
⑴晓:天刚亮的时候。净慈寺:在杭州西湖南岸,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即林枅,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荡:浅水湖。
⑶却:回转。
名家点评
清代诗人恒仁《月山诗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杨诚斋《晚(按:应为‘晓’)出净慈送林子方》诗。亦犹东坡《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之意。坊刻《千家诗》误以为东坡作。二如亭《群芳谱》亦沿其谬。《广群芳谱》亦未改正。又按《月令辑要》亦载此首,题曰:“苏轼湖上诗。”
扬州大学教授顾农《千家诗注评》:西湖盛夏时无边无际的荷叶荷花壮丽之至,给人的视觉以很强的冲击;此诗以“毕竟”二字领起,一开始就有惊叹不置的意思。杨万里的诗总是给读者一种别出心裁、新鲜泼辣之感。这也是有冲击力的。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注释: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诗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延伸阅读
晓的诗词
带晓的诗词
春晓的诗词
带晓字的诗词
纪晓岚的诗词
含有晓晓的古诗词
含程晓艳的诗词
晓出的古诗词
晓声的古诗词
带晓的最美诗词
古诗词中的晓
晓字的古诗词
余晓的古诗词
晓*的古诗词
有晓彤的古诗词
带晓渊的古诗词
带晓字的古诗词
含晓字的古诗词
晓和寒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晓月
带晓彤的古诗词
晓和飞的古诗词
春晓的古诗词
含啼晓的古诗词
带晓梅的古诗词
带晓红的古诗词
带有晓看的古诗词
含晓露的古诗词
含晓芳的古诗词
带有晓日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