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类似独占鳌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类似独占鳌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类似独占鳌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类似独占鳌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卖油郎独占花魁》简介
《卖油郎独占花魁》是明代的一篇短篇拟话本小说,收录于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纂辑的小说集《醒世恒言》,讲述了才貌双全、名噪京城、被称为“花魁娘子”的名妓莘瑶琴与卖油郎秦重之间的爱情故事。
《卖油郎独占花魁》简介
莘瑶琴出身在汴梁城郊一个开六陈铺的小康家庭。自小聪明灵秀,十岁便能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女红刺绣无所不通。然而靖康之难时,汴梁城破,瑶琴在逃难时与家人失散,被人卖到临安(现杭州)做了**,改名称作王美,唤作美娘。王美娘凭着自己的才艺和容貌,成为了临安名妓,得到了“花魁娘子”称号,一晚白银十两,仍然慕名者众。王美娘也想过从良嫁人,但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一直没有见到合适的人选。
临安城外卖油店的朱老板,过继了一个小厮。他原来姓秦名重,也是从汴梁逃难过来。秦重母亲早亡,父亲在他十三岁那年将他卖到油店,自己北上做生意去了。秦重过继给朱老板后,改名朱重。
一年二月的一天,朱重为昭庆寺送油之后,碰巧看见了住在附*王美娘,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心想“若得这等美人搂抱了睡一夜,死也甘心。”于是日积夜累,积攒了十两银子,要买王美娘一晚春宵。老鸨嫌弃他是卖油的,再三推托,后来见他心诚,就教他等上几天,扮成个斯文人再来。然而等到美娘之时,后者大醉,又认为朱重“不是有名称的子弟,接了他,被人笑话。”但是朱重不以为意,整晚服侍醉酒的美娘。次日美娘酒醒后,感到歉意,觉得“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但“可惜是市井之辈”,“若是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回赠朱重双倍嫖资以作谢。朱老板不久病亡,朱重接手了店面。这时美娘生身父母来到临安寻访失散的女儿,到朱家油店讨了份事做。
一年之后,美娘被福州太守的八公子羞辱,流落街头,寸步难行,恰巧遇见经过的朱重。朱重连忙将美娘接回青楼,美娘为了回报朱重,留他过宿,并许诺要嫁给朱重。美娘动用自己多年储下的钱财为自己赎身,嫁给了朱重,又认出了店里的亲生父母。朱重最后也与父亲相认,改回原姓,于是一皆大欢喜。
扩展资料:
《卖油郎独占花魁》取材与主角迥异于以往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英雄红粉之类。
这部小说的男主角是商人,女主角是**,取材更加生活化。秦重对美娘的爱恋始于其美貌,美娘决定嫁给秦重是因为他老实诚心,这与以往的“夫为妻纲”、“从一而终”、“忠贞刚烈”等封建礼教主题不同。
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市民的实际的爱情观,强调的是生活中的人性和真情,反映了新兴的资本阶层的.小市民的爱情婚姻观念和生活理想。
其中的爱情观带有情欲的成分,甚至有侧重如何讨得女子欢心的方面,也是表现了《三言二拍》中对于“人欲”的肯定,与以往爱情题材小说的不同之处。
一个时代,要判断哪一个阶层最得势,只需看最美的美女都嫁些什么人。而在*漫长的两千年里,美女们的价值取向,却无一例外是书生、书生、还是书生。
老大嫁作商人妇,基本上是**们最伤感的命运之一。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社会地位的低下。莘瑶琴与秦重的结合被认为是南宋市民阶层崛起的象征。
莘瑶琴与秦重喜结姻缘的故事,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广泛传播,如《一笠庵新编占花魁传奇》等。
在昆剧《占花魁》中的莘瑶琴(美娘,六旦)是旦行家门中九个代表角色之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占得人间一味愚。——苏轼《南乡子·自述》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道潜《口占绝句》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格言联璧·持躬类》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王安石《北陂杏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徐凝《牡丹》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朱子家训·全文》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警世通言·卷三》
天涯芳草迷归路,病叶还禁一夜霜。——王夫之《初度口占·辛丑》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文同《北斋雨后》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顾太清《玉烛新·白海棠》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晏几道《点绛唇·花信来时》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道潜《口占绝句》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辛弃疾《念奴娇·梅》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韩愈《游太*公主山庄》
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老子风流占却。——辛弃疾《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曾觌《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
三月正当三十日,占得,春光毕竟共春归。——庄棫《定风波·为有书来与我期》
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苏轼《占春芳·红杏了》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苏轼《占春芳·红杏了》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许浑《姑苏怀古》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曾觌《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苏庠《清江曲》
占春芳·红杏了古诗词
古诗原文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译文翻译
红杏花开过了,娇艳的桃花凋谢了,梨花独自暮春开放,兰草麝香怎能和梨花相比呢?梨花的香气自然飘来深深的像从骨子里沁出。
饮酒赏花,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兼有荼蘼花般的香艳,梨花啊!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
注释解释
占春芳:词牌名。《万树词律》卷四注云:“此体他无作者,想因第三句为题名。”《词式》卷二:“苏轼咏杏花,制此调。”
红杏了:红杏花开过了。
夭桃尽:娇艳的桃花凋谢了。
兰麝(shè):兰草与麝香,即大自然生成的兰草香和人工制成的麝香。
透骨:从骨子里沁出,极言深刻。兼合明光:占尽酒和花般的酴醾的香艳。以颜色似之,故名。
创作背景
这首《占春芳》,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三月末到四月初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时。
诗文赏析
与咏梅花、咏海棠一样,苏轼以梨花自况,袒露他贬居黄州后心胸仍像洁白梨花那种旷达情怀。
上片,以反衬手法,从视角上写梨花的品格。“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开头三句,以“红杏”开过了,“夭桃”谢“尽”了来衬托梨花盛开状态,交代梨花独放的暮春季节。“独”字一用,宛有万花皆离我独笑的孤姿;“占春芳”再无他花,只有此花独为大地占尽春芳,显示高洁。以红衬白,个性鲜明。“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从嗅觉上和心态上,以反衬之笔,写梨花的自然清香和沁人脾的魅力。兰草与麝香本是花中之王和香中之首,在此与梨花相比,自然逊色多了。但他并未贬低兰麝。然而,作者巧妙地指出:兰麝怎能和“自然透骨生香”的梨花相比,进一步突出了梨花的名贵地位和观赏价值。这为下片写人埋下了隐示性的一笔。
下片,运用了正喻手法,写包括作者在内的游黄州、武昌的友人梨花般的品格。“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突出他们饮酒赏花,酒花香醉的谐谑情景。“对酒莫相忘”为领颔句,领取串连下文。喝上了酒,就会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还兼有或占尽那似酒似花的、“无花香自远”的“明光”酴醾的韵味。酒、佳人与酴醾的联系是从白色与麝香般的气味为媒体的。紧接着两句点题:“只忧长笛吹花落,除了宁王。”由上的写物而隐喻到写人,让人留恋的`红杏、夭桃最后凋谢了,但最担心的是梨花,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很显然,作者以此隐寓着贤明的神宗,能否像宁王那样,不要吹落他这“梨花”。
全词笔法奇特,博喻成堆。先是以“红杏”、“夭桃”红色和凋谢反喻梨之白花和盛貌;继而以兰麝的兰黑色和沉香来正喻梨花般的白花和透骨的本质;再以上片的花物来喻隐下片的人事;下片又以酴醾般的酒、花与忆想中的“佳人”相喻,且三者融为一体,互得益彰。最后,借花抒发花与宁王息息相关的命运,来影射宋朝皇帝是否爱惜孤洁梨花般的贬臣东坡;何况苏东坡早是“酴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齐安花了。
文开头的古诗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开头的古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文囿雕奇彩,艺门蕴深致。《咏司马彪续汉志》李世民
2、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3、文叔一人知此翁,洛阳城里又春风。《纵笔》
4、文殊去后无消息,休问前三与后三。《偈六十九首》
5、文歹顿足普贤悲,外道拊掌波旬舞。《偈颂七十六首》
6、文殊露出广长舌,普贤大士得一橛。《偈颂一百六十首》
7、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八骏图》
8、文头交比绣,筋骨软于绵。《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9、文阵堂堂新得隽,正少年、壮气虹霓吐。《贺新郎·说到城南杜》
10、文缛山藏豹,飞高弋慕鸿。《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
11、文举有死耳,渊明其归乎。《大衍易吟四十首》
12、文殊与网明,自西还自东。《颂古四十五首》
13、文殊即是普贤,释迦倒骑佛殿。《偈颂三十首》
14、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轻薄篇》
15、文仲蔽展禽,难逃窃位名。《杂兴》
16、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吊白居易》李忱
17、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哭胡十八遇》张籍
18、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古诗十九首》
19、文姬赠别双团扇,自写银钩。《采桑子·高吟烂醉淮西月》
20、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满江红·忧喜相寻》
21、文似枚皋加敏速,记书易若张巡。《临江仙·自古吴兴称冷僻》
22、文彩风流瑞世,延朱履、丝竹喧阗。《满庭芳·韩国殊勋》
23、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示儿》
24、文词害道第一事,子能去之其庶几。《杂感》
25、文里乌巾皆一样,三春景色花荡颺。《缘识》
26、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送梓州李使君》
27、文价乾坤推重,世紏父子同登。《木兰花/玉楼春》
28、文龙画烛摇红影,淮拟君王夜读书。《宫词》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李商隐 韩碑)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杜甫 天末怀李白)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李白 古风)
文章深掣曳,珂佩鸣丁当。 (贯休 古意九首)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
文昌宫中赐锦衣,长安陌上退朝归。 (李欣 缓歌行)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柳宗元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 偶题)
藏头诗古诗
《藏头诗》是唐代李淳风与唐太宗李世民口头对话,当朝史官记录成书的一部推测国运的谶语诗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藏头诗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孙静您好》
孙府淑女真漂亮,
静心安坐电脑旁。
您是天仙下凡来,
好运伴您福久长。
2、《赵永红好》
赵府美女郎,
永结友情长。
红日映彩云,
好运福满堂。
3、《蕾莎您好》
蕾铃含苞花欲放,
莎莎作响茎在长。
您是天仙下凡来,
好运伴你去远航。
4、《蕾莎您好》
蕾府美女郎,
莎莎好漂亮。
您是天仙女,
好运伴久长。
5、《王利娜好》
王府王后真优秀,
利人利己解民忧。
娜姿娜色逗人爱,
好人好运到永久。
6、《游清霞好》
游侠仗义留美名,
清秀纯洁见真情,
霞光漫步从头越,
好运伴您万里行。
7、《游清霞好》
游府美女郎,
清秀好漂亮,
霞光映美景,
好运伴您行。
8、《赵喜俊好》
赵府淑女真漂亮,
喜结良缘百年长。
俊杰美女配成双,
好运伴您去远航。
9、《肖*好》
肖府淑女真漂亮,
小巧玲珑玉满堂。
*易*人是美德,
好运伴您去远航。
10、《肖*好》
肖府美女郎,
小玉真漂亮。
*常心态好,
以国字开头的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以国字开头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国字开头的古诗
1.国典斯为重,亲耕示不轻。
2. 国初天下一文公,子岂他杨未袭封。
3. 国初名下数三陈,今代吾宗又有人。
4. 国初吾乡民,万户一逢掖。
5. 国子先生老宦游,十年学省一狐裘。
6. 国破不共天,军行却扫地。
7. 国主太祀,地道聿神。
8. 国家元气几如发,章李以来几台察。
9. 国尔怀孤愤,麟兮嗣古风。
10. 国凭节义壮洪基,激厉颓风属圣时。
11. 国富民安后,修成体属乾。
12. 国破空陵墓,时移改要冲。
13. 国香不欲论家谱,合姓孙枝作郑花。
14. 国不可负,城难以降。
15. 国朝唐与苏,不数汉相如。
16. 国祚重兴后,人才应运生。
17. 国朝几名家,在蜀苏与范。
18. 国士多孤愤,君侯特长雄。
19. 国步何多难,天骄据孟津。
20. 国耻臣当死,公家二世心。
21. 国朝以来妙人物,*世独数乾道年。
22. 国士报国士,后人哀后人。
23.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
24. 国丧三台首,家藏五庙尊。
25. 国虽褊小亦封除,疏奉仙灵意气馀。
26. 国重天之报,神歆德所存。
27. 国论多同异,身名有险夷。
28. 国破人何在,宫名喜尚存。
29. 国风千载务重华,须逐浮云背若耶。
30. 国香倾国色,天质殆天怜。
31. 国家三岁一郊天,万骑云从锦绣鲜。
32. 国事雕零王气衰,东南豪杰竟何之。
33. 国初已来治蜀者,处置尽自乖崖公。
34. 国士今为鬼,有棺空断肠。
35. 国有承祧重,人知秉哲尊。
36.国破家何在,穷途更莫年。
37. 国法已难私故人,一杯缱绻岂真情。
38. 国主张罗网异材,一言隗始自为媒。
39. 国栋帡幪不日成,天河星斗宿檐楹。
40. 国步阽危古所稀,旷无仗节不胜讥。
41. 国朝启运星聚奎,太极夫子生濂溪。
42. 国老相随尽,家风慨独存。
43. 国士文章海内传,丘园风雨故依然。
44. 国朝良史载,能事日论思。
45. 国付重离后,身随十圣仙。
46. 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47.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
48.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苏轼的水调歌头古诗
苏轼一生当中有许多流传的千古诗词。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古诗,希望能帮助到您。
原文: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主题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 、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 ,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 ,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 ,表面上是恼月照人 ,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 ),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 、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 ,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古诗独坐敬亭山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独坐敬亭山,欢迎阅读与收藏。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译文及注释】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关于孤独的古诗名句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江楼旧感》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江楼旧感》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独占鳌头的诗句
独占鳌头的古诗句
类似独占鳌头的古诗
含有独占鳌头的古诗句
独占鳌头的古诗词
鳌头的古诗
独占的古诗
独占我的英雄台词
独占我的英雄句子
独占我的英雄语录
独占我的英雄经典台词
独占我的英雄经典语录
独占我的英雄台词语录
余占鳌经典台词
关于蟹鳌的古诗
学钓鳌的古诗
欲钓鳌的古诗
古诗鳌山的作者是
描写博鳌的古诗
关于博鳌的古诗
鳌的古诗词
古诗开头是孤独的独字
独字开头的古诗
带有鳌字的古诗词
夜过金鳌洲的古诗
独开头的古诗句
描写鳌花鱼的古诗
有占字的古诗
带占坤的古诗
古诗蜂的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