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

关于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88) 说说(57) 名言(202) 诗词(2k+) 祝福(38) 心语(29k+)

  • 《陋室铭》写作背景及作者生*

  • 写作,阅读
  • 《陋室铭》写作背景及作者生*

      导语:《陋室铭》以陋室为题材,以清正廉洁为主题思想,以铭文为武器,给恶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刘禹锡托物抒怀言志,通过对陋室的礼赞,达到对陋室主人那种不追名不逐利的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的礼赞;通过对陋室的礼赞,去实现对当时的世俗观念的严正声讨和批判。颂自己能够安贫乐道的情怀。

      人物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写作背景: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一名篇的艺术性倍受中学语文教师的青睐和推崇。但其思想性却被定为“安贫乐道、自命清高、孤芳自赏”,教学时往往要学生“批判的接收”。可是,如果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就会发现,我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是不够正确的,我们误把他“清政廉洁”的主题思想理解成了“自命清高”,并抹杀了它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斗争锋芒,贬低了它的实际价值。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

      刘禹锡想此官人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我们之所以酷爱《陋室铭》,首先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思想境界的高超,其次才是表现这种高超思想境界的艺术形式的高超。刘禹锡若没有迸发的思想火花,焉能有含蓄警策的语句?如果我们说《陋室铭》是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的话,那么清正廉洁就是它的主旋律。刘禹锡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极力强调他的陋室不陋。全文分四层意思:

      第一层:陋室不陋,唯吾德馨。既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居室的陋与不陋就不取决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取决于它的主人之德。“唯吾德馨”,所以陋室不陋。即使“斯是陋室”,可我的'品德高尚,不追名,不逐利;虽身在陋室,却胸怀天下,志在报国,根本不觉其陋。对于德,不同的阶级、不同社会层次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刘禹锡“唯吾德馨”的德是什么内容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句做了形象化具体化的解释,他所指的德就是诸葛亮、扬子云清正廉洁、为官不贪的美德。

      第二层:陋室不陋,唯吾情调高雅。刘禹锡从陋室铭周围的景色、往来人物、生活内容等三个方面强调陋室不陋:苔痕上了石阶,苍翠碧绿,草色映入竹帘,郁郁青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弹弹素琴,读读诗经……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其情调高雅,潇潇洒洒,乐趣无穷。这里没有贪欲,没有物质享受;只有凛凛清风,浩燃正气。这段是对陋室的热情赞美,也是对清廉的由衷歌颂。

      第三层:陋室更显英雄本色,英雄所见略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列举了两位古代名贤居陋室的例子证明陋室不陋,同时照应上文“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不都那么简陋吗?可有谁能说它是陋室呢?人们往往把他们并非富丽堂皇的居室和他们清正廉洁的美德一起称颂。陋室更显英雄本色,我刘禹锡对陋室的态度与名贤们不谋而合,有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意思。俗话说“人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人以人为镜以正品德”,刘禹锡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写入铭文,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显然是以诸葛亮、扬子云作为座右铭,当作效法学*的榜样,而没有把自己和诸葛亮、扬子云相提并论,以名贤自居自傲或以名贤来抬高自己的意思。

      第四层:君子之居,何陋之有?作者借用孔子“君子之居,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作为全文的总结,同时作为证据,证明陋室不陋。孔圣人都说君子的居室没什么陋的,这就把“陋室”之“陋”彻底的翻了过来。

      《陋室铭》以陋室为题材,以清正廉洁为主题思想,以铭文为武器,给恶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刘禹锡托物抒怀言志,通过对陋室的礼赞,达到对陋室主人那种不追名不逐利的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的礼赞;通过对陋室的礼赞,去实现对当时的世俗观念的严正声讨和批判。它对势力小人是无情的蔑视和讽刺,它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炉,真不愧为一首愤世疾俗的清廉诗,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再从文学史来看,刘禹锡本身也就不属于“安贫乐道”之人,他推崇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百折不挠。这从他的《游玄都观》、《再游玄都观》都可以得到证实。

      由此我想到,我们在教古文时,首先应该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特色以及他当时的写作风格。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对其文章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才能有正确的理解。

      生*: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那不过是随顺当时“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的*俗罢了。因此“刘禹锡彭城人”说法是不确切的。

      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历史人物辞典》和《*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无极,是有据可依的。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作者自远而*,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之主旨与警策。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从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单行,后二句骈俪偶对,骈散相间,颇具韵律美。从写法上看,一二句从正面说,三四句从反面写,正反结合,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我安慰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7-8]

      名家点评: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清·谢有煇《古文赏音》:陋室但作知足话头,终脱不得个“陋”字。以“德馨”为主,则室以人重,陋而不陋矣。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虽不满百字,而具虎跳龙腾之致。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通篇总是“惟吾德馨”四字衍出,言有德之人,室藉以重,虽陋亦不陋也。起四句以山水喻人,次言室中之景、室中之客、室中之事,种种不俗。无他繁苦.即较之南阳草庐、西蜀玄亭,匪有让焉,盖以有德者处此,自有不同者在也。末引夫子“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读者皆不可不知。

      清·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句句将“陋”字翻案,末引孔子语作证据归束,最为有结构。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起首四句,兴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语,道尽陋室增光处,最为简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无非吾德生意;谈笑往来,无非吾德应酬、调琴无丝竹乱耳,阅经无案牍劳形,愈不问而知为吾德举动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虽以是室比诸葛草庐、子云玄亭,无多让焉,末引“何陋”作结,而诵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室虽陋亦不陋矣。至其词调之清丽,结构之浑成,则文虽不满百字,自具大雅。[9-10]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阅读全文]...

2021-12-22 14:59:06
  •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语句

  • 宁静,语句,环境
  •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语句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语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陋室铭 》中描写陋室清幽环境宁静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说

      相传,当时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不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官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创作背景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作者自远而*,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之主旨与警策。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从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单行,后二句骈俪偶对,骈散相间,颇具韵律美。从写法上看,一二句从正面说,三四句从反面写,正反结合,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阅读全文]...

2021-12-31 16:18:24
  • 陋室铭原文翻译什么意思,陋室铭的作者是谁

  •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阅读全文]...

2022-01-27 07:16:12
  • 《陋室铭》赏析

  • 初中
  • 《陋室铭》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初中语文第四册课文《陋室铭》就是一篇这样的文章,全文字数不足100,却显得意蕴幽远,诗情盎然,读之令人玩味难以释卷。

      作者刘禹锡,其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宫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的自明。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一、(1—3句):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即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声名远播。

      二、(4—7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三、(8—9句):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这篇铭文在写法上也独具巧思:

      首先,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其次,文章以骈句为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加之文章一韵到底,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再次,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阅读全文]...

2021-12-31 00:51:56
  • 《陋室铭》赏析

  • 阅读
  • 《陋室铭》赏析

      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赏析相关内容。

      《陋室铭》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

      《陋室铭》只有短短的81字。兹录于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永贞九年,刘禹锡再度被征召上京,后又因玄都观诗讽刺了保守派而外迁。外迁至今属广东省的连州任剌史,后又迁任今属四川的夔州,今属安徽的和州任剌史。陋室是刘禹锡和州剌史任上所造,时间在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至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之间。《陋室铭》大约就写于这段时间或之后不久。

      陋室,就是刘禹锡任和州剌史时所建的简陋的房子。所谓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它一般体制短小,文辞精粹;句式上多用对偶句,且合乎一定的韵律,读起来铿锵有力。

      作者所记为陋室,陋室有何所记?可见他记这陋室是有目的的,也就是不为一般所记而记,其中一定隐含着作者的思想与怀抱。所以,此文虽是铭文,却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文章前三句从“山”与“水”写起,再写到刘禹锡自己所居的陋室,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不高的山有了仙人居住就会有名声;不深的水有了龙的存在也会有名气。那么,陋室如果有德行的人居住也会声名远播。很显然,作者从“山”“水”写起,是铺垫,也是类比,表明既是陋室,只要有“德”的人住着,陋室是名声也是很好的。名山胜水如此,陋室亦然。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使文章很有气势。“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文眼。作者先立论,就为全文的思想内容定了调子,即做人就得做一个有德之人,那怕你是窝居陋室也要如此。

      文章题为“陋室铭”,那陋室是什么样子呢?作者兴笔所至,从三个方面叙陋室的情形,先是记陋室的环境,再写自己处于陋室所交往的人,最后写自己居于陋室的生活。这三个方面,也就体现出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先说说作者写陋室的环境的句子。这只有两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对偶句,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对偶,这两句也打破了常式句的组合,按常式句,这两句应该这样说:绿苔痕上阶,青草色入帘,但这样一说,句子也失去了抑扬顿挫之感,读起来索然无味了。从用字上看,有两个字用得特别的好,那就是“上”与“入”字。“上”字写出苔痕漫延台阶的动态之势;“入”字,写出草色的泛滥帘内的弥漫之形,可见这两个字是极具表现力的。这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之景,表现出陋室的清幽与僻静且荒凉。这是哀景,正合适刘禹锡外迁的心情。哀景是刘禹锡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从景象上看,陋室的确陋矣。我们接着往下看,看居于陋室的人的社会交往。刘禹锡处于陋室所交往的人是 “鸿儒”而不是“白丁”。从句式上看,一有一无是对着写的,“白丁”,本是指*民,这并不是说他不与*民交往,这里应是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那么,这两句就是互文的句子,合在一起,全句的意思是只与有学问的人谈笑往来。从这两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作为和州任上的剌史不与为官的打成一片,只与有知识的谈笑来往,表现出了他一般读书人出身作官的孤傲。我们从中还可看出,刘禹锡身处陋室,也要坚守住自己的德行与操守,做到室陋而人不陋。这真实地反映了刘禹锡不随流俗的一面:既是外迁,也要把守住自己的德行与操守,也要与那些德才兼备的人谈笑往来。句括“可以调素琴”而下四句是写自己居于陋室的生活,这生活就是弹琴,读佛书;没有扰耳的官场奏乐,没有使自己劳累的官场文牍。这那是什么刘禹锡身为剌史的官场生活呢,分明是他外迁为官不得志而过的恬淡闲适的生活。他身是官而过着不为官的生活,表明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对现时生活的安贫乐道。他把闲适的生活与官场的生活对着来写,这反映出他对居于陋室生活的追求与固守,在他看来,官场生活是“乱耳”与“劳形”的,这不能不说这是刘禹锡对官场的鄙薄。在这里,我们或许有一个疑问,他身居陋室,一方面要弹琴,而另一方面为什么说又要说是“无丝竹之乱耳”?难道琴声不是丝竹之声吗?作者这样对举着来说,不是互相矛盾的吗?它们虽同属丝竹之声,但是它们二者的本质是不相同的,一是属于居于陋室的闲适*淡之乐,一是属于官场的充满官气的官乐。这从里我们也可看出他是多么地希望生活于陋室而多么地想远离官场。

      刘禹锡写陋室,其实是一个隐喻。达官贵人所居的府第虽是豪华,但他们结识交往的都是无德而又无才之人,所过的生活不是“乱耳”就是“劳形”,自己所处虽是陋室,但结识的人既有德且有才,所过的生活是多么的闲适与*淡啊。这是刘禹锡对现实生活的叛逆,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叛逆。这无疑是对现实生活的讽剌。

      文章的最后四句用典,可以说是文辞简约而意味无穷。前两句只说出诸葛曾居南阳草庐扬雄曾居小亭的事实,让人联想到这两人在后世如此有名气,如此受人景仰,这并不是因为他所住之地的简陋,而是由于他有让人高山仰止的德行。在行文上,这暗合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从作者的意图上看,刘禹锡举这两人之例,有自比与自况的意味,是说自己也要做诸葛亮扬雄这样有德有才之人。文章未句引孔子的话给全文作结,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一反问简洁而有力。作者引用的孔子的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上句而只引下句,因为前两典的例子已把理由告诉了读者:诸葛亮扬雄之类人就是君子。也就无须多引用。这样,引述巧妙地回应了开头,照应了文章的中心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这篇铭文的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指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指语调温顺。刘禹锡的《陋室铭》在这几个方面都具有这些特点。这篇铭文短短的八十一字,内容广博,既述怀抱,又明心志;气度温和,既所托有所指,而又含而不露,实在是千古铭文的第一篇!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接纳文人墨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刘禹锡为官,清廉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为后人留下许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

      赏析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陽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阅读全文]...

2022-03-02 18:42:31
  • 《陋室铭》中的文言现象

  • 阅读
  • 《陋室铭》中的文言现象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中的文言现象,一起来看看吧。

      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词”名”,形容词”灵”受副词”则”修饰,用作动词:出名,成为灵异的水.)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乱”,动词”劳”均为使动用法:使……扰乱;劳累.)

      古今异义词:

      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2惟吾德馨(馨:美好.今义为:芳香.)

      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注意:何陋之有?是倒装句

      文学常识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语音

      馨(xin) 鸿儒(rú) 调(tiáo)素琴 案牍(dú)

      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 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 白丁:*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 竹:本指管乐器

      特殊句式

      1、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

      【拓展】《陋室铭》文学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作者自远而*,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之主旨与警策。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从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单行,后二句骈俪偶对,骈散相间,颇具韵律美。从写法上看,一二句从正面说,三四句从反面写,正反结合,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阅读全文]...

2022-07-24 03:36:53
  • 关于仿写陋室铭

  • 阅读
  • 关于仿写陋室铭

      仿写《陋室铭》是怎样的呢?《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表现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仿写陋室铭,欢迎阅读!

      仿写《陋室铭》

      仿写一:

      子期流水意,把酒对月明,忘白驹之过隙,与吾同心山不在高,记如影之随行。谈笑千言少。斯是良友,阅金经。人不在多,有仙则名。与君调素琴,管仲知己心。西窗共剪烛,有友则精。吾子云,往来日月勤。

      仿写二: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仿写《陋室铭》

      学生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了解则灵。斯是学生,娱乐为名。衣着皆名牌,生活入潮流。渴了有雪碧,困了去迪厅。可以听音乐,谈谈情。无唠叨之乱耳,无家务之劳形。老师云:“何苦之有!”

      做官铭

      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斯人!”

      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新闻。谈笑无边际,放来有后门。可以打毛衣,练气功。无书声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一样升。斯人云:“乐在其中。”

      关系铭

      想人重用,拍马就行;欲己高升,礼拜要勤。斯是诀窍,唯吾高明。胡话贵乎多,献媚在于精。善于拉帮派,惯于巧钻营。可以讨喜欢,拿奖金。无办公之辛苦,无下乡之劳神。绒绒细细结,清茶慢慢品。人赞曰:“聪明绝顶!”

      诊室铭

      术不在高,能吹则行;业不在精,会嘘则灵。斯是诊室,唯吾称雄。抨击同行蠢,贬斥西医庸。自诩具妙手,回春力无穷。兼营看手相,驱灾星。无务农之费力,无经营之劳形。逢人即思骗,遭骂便装聋。心里云:“来钱就行!”

      写作铭

      文不在精,有味则名;事不在真,能诌则灵。斯是新闻,唯求轰动。期期嵌凶杀,篇篇裹**。句句够刺激,字字堪入胜。可以凭想像,造内容。无采访之辛苦,无审稿之劳形。竞逐名与利,喉舌吹怪风。读者云:“成何体统!”

      麻将铭

      人不在多,凑齐就行;屋不在好,保密则灵。斯是国粹,正合吾心。最恼三缺一,常喜门前清。谈论有输赢,往来无人情。可以废寝食,忘名姓。掷公事于九宵,弃家务于云层。世间多少事,迷此最虔诚。与人云:“修我长城!”

      *铭

      人不在高,有德则名;话不在多,有理则灵。斯是邓公,智勇超群。历史建丰功,当代创理论。谈笑论国是,浮沉惊风云。可以挽狂澜,顶恶风。无落难之颓唐,无功高之忘形。南疆特区设,北国乾坤定。万众云:“伟哉*!”

      雅室铭

      楼不畏高,安居则行;室无须大,雅洁则宁;虽非阔绰,却含温馨。朝阳映轩亮,皎月入窗明。不慕豪华居,安思别墅亭。可以聆乐音,寄诗情;无敷衍之累耳,无迎送之劳心。谈笑皆好友,往来俱佳朋。聊慰曰:“室雅心清”。

      新居铭

      猫不在快,能跑就成。名不在响,群众就行。斯是陋室,两室一厅。苔痕上阶绿,蜘蛛入帘轻。谈笑有网虫,往来不正经。可以扮帅哥,假惺惺。无孩童之乱耳,无老婆之叮咛。南来侃人生,北去玩纯情。虫子曰:“何陋之有?”

      公寓铭

      寓不在私,有德则名;位不在高,有才则灵。斯是公寓,唯吾宽心。小偷怕蚀本,大盗不屑临。开销靠正道,敲门不吃惊。可以教子女,授金经。无舞会之翩跹,无酒*之酩酊。兰考裕禄墓,聊城繁森亭。常反问:“何陋之有?”

      会场铭

      会不在听,到会就行;心不在会,坐完则灵。斯是会场,尔吾闲情。烟抽红塔山,酒喝老龙井。谈论处世学,话说山海经。可以拉家常,眯眼睛。无群言之乱耳,无公务之劳神。虽非麻将场,堪比歌舞厅。亦道是:“吾乐就行”。

      《卧室铭》

      室不在大,能住即行。棉被虽薄,能盖则行。斯是陋室,唯吾心*。苔痕上阶绿,蟋蟀入室鸣。谈笑二三声,往来不需迎。可以听风铃,看流星。安静无人打扰,无对月之伤情。那有蟋蟀声,也有风吹声。余笑曰:“如此而已”!

      《文凭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之劳心。自*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云:“混张文凭”。

      《写作铭》

      写不在多,有字则灵,词不在好,能用则行。斯是作文,惟吾真心。段落巧安排,构思有创新,叙写中外事,感慨古今情。可以用记叙,抒真情。无文体之规范,无语法之束缚。议论说明文,叙事抒情篇,学子云:“好文妙文”。

      仿写《陋室铭》

      《陋室铭》

      科不在多,努力则行。题不在难,会做才行。斯是难题,惟吾难理。吾须再努力,收获及可行。抬头看时间,低头写,再抬已十二点。谈笑题不多,往来无学渣。无喧声之乱耳,有难题而伤神。古人云:“悟透才行。”

      《笔铭》

      笔不在精,可写则行。字不在美,规整则行。斯是陋笔,惟吾德馨,断痕上笔干,笔帽皆无影。笔下有美文,来去无颠语。能够飞龙凤,走蝰蛇。无噪音之乱耳,无坠手之劳形。故曰:“何陋之有”?

      衣不在贵,合身就行。衣不在多,暖和就行。斯是旧衣,唯吾德馨。新旧搭配,省钱就好。卖衣说贵好,素淡又便宜,正合我意。俗话说:“节俭就好!”

      家不在大,温馨就行。人不在多,热闹就行。虽是简装,温暖无比。走进小厨房,美食入眼睛。听会流行歌,看会小幸运,能够写作业,谈谈心,没有悲伤烦恼,仅有幸福安康,天天乐呵呵,个个喜盈盈。家人云“欢乐家庭!”

      《学*铭》

      魏泽桐

      人不在高,有才则名。话不在多,有理才行。斯是学生,学为最重。班里书声朗,操场汗水扬。谈笑有白丁,往来无鸿儒。能够读《论语》,览名著。无丝竹之乱耳,无家务之劳形。北大与清华,牛津与剑桥。吾师曰:“不学怎行”

      话不在美,用心则灵。句不在多,真实就行。斯是日记,用心相待。真情渐流露,情感动人心。吾师渐赏识,言语合吾情。能够畅其言,与君谈心。无之空虚之扰心,无敷衍之劳形。同学云:“何烦之有?”

      《读书铭》

      志不在远,努力才行。资不在高,付出才可。斯是求学,唯勉唯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谈吐添学问,思辨助长进。无世俗之喧嚣,有诗词冶雅性。古人云“何乐不为.”

    [阅读全文]...

2022-05-10 03:49:51
  • 刘禹锡《陋室铭》创作背景

  • 创作,阅读
  • 刘禹锡《陋室铭》创作背景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禹锡《陋室铭》创作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金:珍贵的。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子云:即扬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创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作者自远而*,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之主旨与警策。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从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单行,后二句骈俪偶对,骈散相间,颇具韵律美。从写法上看,一二句从正面说,三四句从反面写,正反结合,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安慰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阅读全文]...

2022-03-14 06:13:43
  •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典故

  • 阅读
  •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典故

      《陋室铭》是语文重要的一课,那么关于《陋室铭》中的典故,各位同学们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典故 ,欢迎大家阅读。

      诸葛亮与诸葛庐

      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是*人心中崇敬的偶像。对他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无需多言。

      据记载,诸葛亮在出山辅佐刘备前,曾在南阳郡建茅草屋而居。传说诸葛亮曾在此躬耕隐居,一方面读书修行观天下,一方面等候明主。后来刘备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都发生在这里。关于南阳诸葛庐地点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湖北襄阳西南的隆中卧龙岗,二说是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

      后人为纪念他,在这两个地方都修建祠堂,是为*,都有诸葛庐。千百年来,只要有机会,人们都会来这两处瞻仰。

      南阳诸葛庐到底在哪已无关紧要,这两地诸葛庐都反映人们对诸葛亮的崇敬。

      扬雄与子云亭

      扬雄(公元前53—公元前18),字子云,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属四川成都一带)人。

      扬雄年少时好学,博览多识,但口吃,不善言谈。四十多岁时,扬雄游学京师长安,被举荐任侍郎、给事黄门。他为人不慕富贵,不求名利,故历经成帝、哀帝、*帝三朝,始终未得升迁。王莽新朝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别人触犯王莽,扬雄却被株连。为洗刷自己的冤屈,他曾试图投阁自杀明志,但未遂。后王莽得知他并不知情,又任他为大夫。

      扬雄在汉赋写作方面成就尤为突出,与司马相如并称为“扬马”,其代表作有《甘泉赋》、《羽猎赋》、《法言》、《方言》等。

      子云亭位于四川省绵阳郫(pí)县城西南11公里处的西山,是为纪念西汉文学家扬雄隐居在此读书而建。因刘禹锡《陋室铭》提到“西蜀子云亭”,而更加出名。

      孔子与“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出自《论语》中的《子罕》篇。这篇文中有这样的话——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里,“九夷”指东方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当时汉族是以中原为中心活动,东方边远的地方还有少数民族生活。“陋”是指简陋,但这个“简陋”实际是指生产水*低,生活贫穷和思想文化原始落后。这段话的'意思是——

      孔子打算居住到东方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人说:“那地方太简陋,为什么要去那地方?”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有什么简陋?”

      孔子的意思是居住在那,用中原的文化思想教化边远的少数民族,使他们具有君子之道,那么那个地方就不再简陋了,也就是不再原始落后了。

      刘禹锡巧妙借用孔子“君子之居,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与陋室联系起来。此时,这句话已经不再含有原来的意思了。

      扩展:

      原文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称:“彭城刘梦得,诗之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他有写时事之作,如《*齐行》、《城西行》、《*蔡州》等。另外,他感世伤怀、托物寓情之作甚多,如《养鸷词》、《聚蚊谣》、《读张曲江集作》、《有獭吟》、《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等,都反映他虽受打击而气骨桀骜、毫不屈服的精神。他的怀古诗语言*易、意境深远。如《金陵怀古》、《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皆为人们传诵,而尤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学*民歌的成绩卓著,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生*详见《新唐书》卷一六八。有《刘宾客文集》。

      [注释]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者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山不”二句:山不在于高不高,有神仙居住就名闻远方。

      “水不”二句:水不在于深不深,有龙潜藏着就有灵验。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斯是”二句:这座简陋的房子,也正是由于我具有美德而散发出芳香。斯、是,都是代词,“这”。惟,只。馨(xīn欣),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苔痕”二句:点点青苔滋生上了台阶,台阶因而呈现着绿色;草色映入帘帷,室内也显得一片青翠。痕,斑迹。

      “谈笑”二句:在室中一起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相互往来的没有一个不识字的人。鸿儒,大儒。白丁,*民,这里指没有文化的人。

      调素琴:即弹琴。调,抚弄乐器。素琴,朴素无华的琴。

      阅金经:读佛经。金经,古代用混金(一种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无丝竹”二句:是说悠闲地调琴,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潜心静默地读经,用不着处理官府事务那样劳神。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案牍(dú读),官府公文。形,指身体。

      “南阳”二句:是说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子云亭也是简陋的,但都因主人而闻名。言外之意是以自己的陋室和它们相比。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今湖北襄阳西)时居住的草房。西蜀子云亭,西汉学者和辞赋家扬雄(字子云)在成都的住所,又称“草玄堂”,因扬雄在这里写作《太玄》一书而得名。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么简陋可言呢?《论语子罕》说:孔子打算到东方少数民族地方去居住,有人劝他不要去,说那个地方太简陋,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按,本文只本句没有入韵。

      [译诗]

      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声。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处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日里谈笑的都是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拨弄那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紊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扬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赏析]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接纳文人墨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刘禹锡为官,清廉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为后人留下许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

    [阅读全文]...

2022-07-02 20:19:56
  • 《陋室铭》三疑新解

  • 《陋室铭》三疑新解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陋室铭》三疑新解,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陋室铭》全文寥寥八十一字,然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可谓家喻户晓。陋室铭其文字流畅,隔句押韵,一韵到底,读来朗朗上口,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作者高尚的人格更是感染了一代代青少年。然而关于《陋室铭》的几个问题尚无定论,很多中学教师也在授课时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从音韵学、训诂学、民俗学角度对铭文押韵问题、金经含义以及“素琴”与“丝竹”是否矛盾等问题予以阐释,以期裨益于中学语文教学。

      一、押韵问题

      《陋室铭》是一篇铭文,铭文最大的特点是讲究押韵,《陋室铭》一文的韵脚字为:“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然而其中只有“馨”是前鼻音,其余均为后鼻音。

      笔者认为,《陋室铭》不存在不同韵的问题。诗人用韵一般按照当时的语音,同韵(即主要元音、韵尾)相押。隋陆法言的《切韵》是隋唐时期为供诗人写字押韵而编写的韵书,分为一百九十三韵(声调不同属于不同的韵)。然《切韵》分类过细,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口语。事实上,唐人作文也不完全按照《切韵》的分类。当时就有“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某些邻*的韵合起来。到南宋江北*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一百零七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一百零六韵,这就是“*水韵”。尽管*水韵是南宋时才出现的,但它反映的是唐人用韵的部类。《陋室铭》一文的韵脚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均属*水韵中下*九青韵,故并不存在不同韵的问题。

      二、金经的含义

      关于“金经”究竟是何意,至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或将“金经”释为“佛经”,或释为“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或释为“佛道经籍”,又或以为金经指四书五经之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思维的路径应当是:首先金经的含义只是与佛教有关还是与佛教、道教都有关。其次,金经是不是用泥金书写的。笔者采用历史与共时研究相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印证的方法,分析“金经”一词的意义,认为金经当指“佛道经籍”。

      (一)金经的含义与佛道教有关

      考察同时文献中同一词语的用例是训诂学重要的方法之一。单从《陋室铭》一文出发,从“谈笑有鸿儒”一句就简单认为“金经”指四书五经之类的好书,这样是不科学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下面笔者对同时文献中“金经”用例进行考察。本文不仅考察传世文献,也考察了唐墓志文献中这一词语运用的情况。举数例如下:

      “金经”见于传世文献。

      《全唐诗卷七九四还丹可成诗联句》:“羽化自仙骨,延年资养生。金经启灵秘,玉液流至精。”

      《全唐文补编补全唐文拾遗卷二》:“金经雕岂易,宝偈显难思。”

      亦见于出土文献。

      《灵泉寺僧塔铭》:“□金经之法宝,修梵宇□浮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韦`墓志》:“长诵金经波若,兼持维摩、法华。”(《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青陟霞及妻万氏墓志》:“孀岁,以清斋永日,素食长年,黄卷金经,不离心手。”(《西安碑林博物新藏墓志汇编(下)》)

      据以上文例中前后文内容,易知“金经”含义与佛教、道教都有关。第一例中“羽化”二字可见其与道教有关,从墓志文献中“梵宇”“维摩”“清斋”等词语可见金经与佛教有关。

      (二)金经不是用泥金书写的

      泥金,是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是一种十分奢侈的材料,一般用来书写或装帧帖子、牌匾、折扇等,很少用来书写经书。如《红楼梦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宝玉拿了一幅泥金角花的粉红笺出来,口中祝了几句。”《天宝遗事》:“新进士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均用来装饰便笺、贴子等物品。另结合《陋室铭》写作背景,作者刘禹锡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奢侈。当时刘禹锡参加政治 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县通判,还遭到和州知县的故意刁难,半年之内,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刘禹锡的生活境况可想而知,当然不太可能用如此贵重的材料来写经书,也不太可能拥有这样的经书。将其解释为用泥金书写的佛经似乎不甚精确。综上分析,金经当指“佛道经籍”。

      三、“素琴”与“丝竹”

      人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素琴的解释是“不加装饰的琴”,对丝竹的解释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既然弹琴会发出声音,为什么又“无丝竹之乱耳”?

      笔者认为“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表面看来是矛盾的,然结合唐代民俗文化看来,二者并不矛盾。

      在唐代,素琴有时指无弦的琴。李白《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白居易《清夜琴兴》:“明镜懒开长在匣,素琴欲弄半无弦。”然有时又有弦,可以发出声音,元稹《春晚寄杨十二,兼呈赵八》:“空际扬高蝶,风中聆素琴。”白居易《清夜琴兴》:“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从“聆”、“弹”二字又可见“素琴”可以发出声音的。

      以上两组文例似乎矛盾,但事实上,素琴含义之精髓并不在于有弦还是无弦,发声还是不发声,而是其文化内涵中高雅和超脱的意味。古人抚素琴,第一讲究地方,必不会于闹市中抚素琴,而是会选择高山流水处、江畔、林中等幽静清雅之处,例如李白《琴曲歌辞幽涧泉》:“拂彼白石,弹吾素琴。”李白药《春眺》:“栖息在何处,丘中鸣素琴。”第二讲究对象,素琴也绝对不会对着闹市之人,而是择几位志同道合之友弹之。如王维《送权二》:“韩侯久携手,河岳共幽寻。怅别千余里,临堂鸣素琴。”贾岛《送别》:“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

      另外,对于“丝竹”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其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结合起来。嵇康在这封信中道出做官的“七不堪”“二不可”。其中,“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此乃“六不堪”也。《陋室铭》中的“丝竹”含义应当与此处的“聒耳”之声类似,当指世俗之音。

      从修辞手法看,素琴和丝竹应该均是借代手法的运用,素琴代指清*和乐的高尚之音。丝竹代指喧哗嘈杂的世俗之音。更进一步,素琴是高雅生活的`象征,丝竹是嚣尘臭处的代表。

      从情感上看,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表达了嵇康愤世嫉俗而崇尚自然的狂傲。刘禹锡的《陋室铭》所表达的也是这种不畏权贵的傲气。当时刘禹锡遭到势力小人的刁难与轻视,这首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就是对官场势利小人的猛烈一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不仅不矛盾,反而更加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清*乐道、高雅脱俗生活的向往之情。

      【拓展】陋室铭原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词句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 刚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金:珍贵的。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子云:即扬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阅读全文]...

2022-07-07 16:29:13
当前热门
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 - 句子
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 - 语录
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 - 说说
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 - 名言
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 - 诗词
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 - 祝福
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