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荣的古诗悯农二

关于李心荣的古诗悯农二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心荣的古诗悯农二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心荣的古诗悯农二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心荣的古诗悯农二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6) 语录(1) 说说(6) 名言(1k+) 诗词(537) 祝福(20k+) 心语(7k+)

  • 李绅《悯农》古诗解释

  • 解释,文学
  • 李绅《悯农》古诗解释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绅《悯农》古诗解释,欢迎阅读与收藏。

      悯农

      李 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等的现实的不满。

      简介

      李绅(772846)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共倡新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

      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溢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阅读全文]...

2022-04-25 14:59:22
  • 悯农李绅_悯农古诗

  •   《悯农》

      作者:李绅

      原文: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

      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2、粟:泛指谷类。

      3、秋成:一作“秋收”。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m.ju.51tietu.net)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阅读全文]...

2022-02-26 07:26:51
  • 李绅《悯农》古诗

  • 李绅《悯农》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绅《悯农》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禾日当午,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知盘中餐,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等的现实的不满。

      悯农

      李绅

      chūn zhòng yī lì sù

      春种一粒粟,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收万颗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海无闲田,

      nóng fū yóu è sǐ

      农夫犹饿死!

      注词释义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犹:还是。

      悯:怜悯。

      【译文】

      春天,这个播种的季节里,农民们种下一粒谷子,

      待到收获的秋天,就可以收获千万粒的谷子。

      即使普天下荒地都变成了良田,

      农民还是会饿死。

      赏析:

      这是李绅《悯农》诗中的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然而,诗人的本意并不是要赞美农民的劳动,这样层层递进的写法,是为了下文制造悬念。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阅读全文]...

2021-12-23 04:42:00
  • 悯农其二古诗解释意思(悯农其二古诗赏析)

  • 解释
  • 远看山有色①,*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②。

    【词语释义】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

    【诗意体悟】

    从远处看,高山颜*翠,走到*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仍在争奇斗艳,人走*了,枝头上的鸟儿也没有因害怕而飞起。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阐述禅理的诗,描绘的是清净自性,以及清净自性对于一切显现的观察,是不同于普通思维心对于境界之观察的。自性见山,虽然有色相,有也是无,幻相而已;自性听水声,声声不实,有声也是无声;自性观春花,没有取舍,当下即是自性,所以春天虽然过去了,自性之花却并未凋谢,自性不生灭的缘故;人来了,鸟因为妄想心的缘故而惊飞,鸟的自性却依然如故,不曾有任何惊扰。

    悯农①(其二)

    【唐】李 绅

    锄禾②日当午③,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④,粒粒皆⑤辛苦。

    【词语释义】

    ①悯农:对农民遭受的苦难表示同情、哀怜。悯,怜悯,同情。②锄禾:用

    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③当午:正午,中午时分。④盘中餐:碗里的饭食。餐,

    饭。⑤皆:都是。

    【作者名片】

    李绅(772 ∽ 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谥(shì)号“文肃”。元和进士,与元稹、白居易是好朋友。他的诗篇反映现实和人民疾苦,代表作品有《悯农》诗二首、《莺莺歌》等。

    【诗意体悟】

    盛夏的正午 , 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锄地,汗水滴到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 , 每一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诗歌鉴赏】

    诗歌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它*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阅读全文]...

2022-03-21 18:38:09
  • 悯农其二古诗解释意思(悯农其二古诗全文赏析)

  • 解释
  •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作品赏析】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注释】

    ①锄禾:在田里锄草、松土。

    ②日当午:正当中午的太阳。

    ③餐:饭。

    【大意】

    在太阳当头的正中午农民锄地,汗珠儿一串一串滴进苗下的泥土中。有谁知道盘里香喷喷的米饭,每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阅读全文]...

2022-07-18 05:04:30
  • 十二首李贺古诗

  • 十二首李贺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二首李贺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贺古诗

      1、出城——李贺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2、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3、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老夫采玉歌——李贺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5、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6、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7、天上谣——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8、神弦——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湾,神兮长在有无间。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9、秋来——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10、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飒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11、帝子歌——李贺

      洞庭帝子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12、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李贺

      邺城中,暮尘起。探黑丸,斫文吏。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

      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扶毂来,关右儿。香扫涂,相公归。

      九月唐李贺古诗词

      [唐]李贺

      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

      月缀金铺光脉脉,凉苑虚庭空澹白。

      霜花飞飞风草草,翠锦斓斑满层道。

      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疏桐。

      李贺主要影响

      作品题材

      借古讽今题材

    [阅读全文]...

2022-02-11 11:04:09
  • 悯农古诗赏析

  • 悯农古诗赏析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悯农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悯 农

      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 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 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 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 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等的现实的不满。

      赏析

      《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各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正文的反结果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续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众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了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锄禾》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是“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的补叙,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民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可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它*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趋势的同情。

      李绅当然不懂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道理,但是,我们从几十年之后唐末农民起义的“天补*均”的口号中,便不难看出这两首诗在客观上是触及到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阅读全文]...

2022-07-27 13:36:50
  • 悯农锄禾日当午的诗意(锄禾古诗词赏析)

  • 诗意
  •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我们今天能吃上饭都是因为有农民,他们辛苦地劳作,所以我们才能吃上饭,每一粒米饭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因为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都是这些先辈和先烈用自己的双手所打拼出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2021年5月22日,袁隆*爷爷去世了,他的去世,让所有的人陷入深深地悲伤之中,在我的眼里,袁隆*爷爷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一个会说英语的老爷爷,一个专心研究的老爷爷,他用自己的一生为了让所有人民能吃上饭,用自己的一生在去做这件事情,袁隆*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人。

    我们中国在过去的时候闹过饥荒,老百姓都吃不上饭,有的都在啃树皮,有的因为没有粮食而饿死,因为袁隆*爷爷经历过这样一个时代,对他来说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中国曾穷过,也曾苦过,但是袁隆*爷爷解救了这些人,如今我们中国再也不缺粮食了,而我们今天更要珍惜粮食。

    袁隆*爷爷的去世,让无数人陷入忧伤里,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粒米,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剩饭,同时,也要教导我们的后辈,要珍惜粮食。

    人事无常,世事难料,我们要学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只有这样才不枉此生。

    [阅读全文]...

2022-02-16 16:42:38
  • 古诗悯农语言教案

  • 语言
  • 古诗悯农语言教案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悯农语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教案准备】

      ppt课件

      【教案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育儿天堂 )。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背诵古诗,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萌发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提前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水稻种植、种植过程等。

      2、物质准备:PPT图片、米饭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激发幼儿的兴趣。

    [阅读全文]...

2022-03-30 12:16:30
李心荣的古诗悯农二 - 句子
李心荣的古诗悯农二 - 语录
李心荣的古诗悯农二 - 说说
李心荣的古诗悯农二 - 名言
李心荣的古诗悯农二 - 诗词
李心荣的古诗悯农二 - 祝福
李心荣的古诗悯农二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