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残墙枯井人家的古诗句

关于描写残墙枯井人家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残墙枯井人家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残墙枯井人家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残墙枯井人家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21) 语录(7) 说说(27) 名言(2) 诗词(2k+) 祝福(19) 心语(1)

  • 枯荷的古诗句

  • 文学
  • 枯荷的古诗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枯荷的古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2、萧条垂柳映枯荷,金碧楼空水鸟过。

      3、衰兰枯荷了秋色,几向寒梢问消息。

      4、天寒病鸭守冰池,折苇枯荷霰雪飞。

      5、衫似荷枯嫌绊缚,屋如斗大费支撑。

      6、奔流未已坑谷*,年苇枯荷恣漂溺。

      7、记取相逢又相别,菊枯荷尽早梅前。

      8、池底枯荷瘦不胜,池水新琢玉壶凝。

      9、我生功名付樽酒,衣如枯荷马如狗。

      10、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11、今年畚锸弃春耕,折苇枯荷绕坏城。

      12、驿后新篱接短墙,枯荷衰柳小池塘。

      13、青前潦倒枯荷似,惭愧炉亭夜聚魁。

      14、荒池倒枯荷,腐水飘乱萍。

      15、低颈吸水昂颈飞,髣象荷枯沙瘦时。

      16、深秋荷败柳枯时,霜蟹香枨副所思。

      17、亭亭倒枯荷,似是浮图尖。

      18、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19、枯荷露重时闻滴,君梦不来谁阻隔。

      20、白鸟带将林外雪,绿荷枯尽渚中莲。

      21、身比秋荷觉渐枯,致君经国堕前图。

      22、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23、奔流未已坑谷*,折苇枯荷恣漂溺。

      24、世间好景元无尽,霜落荷枯又一奇。

      25、霜凋老树寒无色,风掠枯荷飒有声。

      26、官居图画里,小鸭睡枯荷。

      27、枯荷野塘水,照影惊颜鬓。

      28、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

      29、高榆老柳媚寒日,枯荷小鸭冻野航。

      30、斜鸿书破半张纸,枯荷纲空散铅水。

      31、蛤蜊买得虽不多,百枚包以一枯荷。

      枯荷高中作文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小雨,小溪,枯荷,画一般的景色,我总是难以描绘,我不知道那最美的景色是否藏在我的梦中,还是,在现实的生活中真的存在。很久了,我都想写些零散的语句,描绘那醉人的意境,纯粹的寂静,但是,总是不能够写到底,总归是因为这意境太难留住,总在我彷徨起笔时消失,每一次都如此。如此曼妙,如此令人入境,潆回。那一日恰逢小雨,那是冬日的连绵的小雨,静谧地打在溪面上,枯荷的叶子已经是重重的泛着黄色,在雨中摩挲的声音,“唰唰”干脆清晰,仿佛是在生命中挤出的一丝微茫的歌声,却那样的清亮,枯败的荷叶恰似老叟的脸,而地下埋藏的藕,又像是新生的“垂髫”怡然自乐。使人不得不感叹生命那么的富有活力:这便是生命最吸引人的地方,不管岁月如何匆匆,它却依然遵循自己万亿年行进的速度,有条不紊的前行,它似一位步伐稳健的老者,用脸上的皱纹告诫奔跑的时间“你还太年轻”生命的长度总是大于时间的。比对不是看起源,而是看终结,虽然在进化论中狭义的解释时间孕育了生命,生命依托于时间,有时间才有生命。

      但不尽然,在我看来,生命的出现才使人们认识到时间的可贵,时间的美丽,倘若时间只是计时的工具,那有或无,多长多短又有什么意义,时间虽有尽,生命却可无穷,世代以至于永矣。整整一片河段,全都是燃尽生命的莲叶,横七竖八的立在水中,交错纵横,相互掩映,却未见有一株埋入水底,无不昂首挺胸,即使苍翠不再,也要在刺骨的寒风和冻结的'冰层中勾勒出倔强的轮廓,倘若你真的细细观察,那莲叶的边缘你可以看到,真的毫无一丝水分,干的彻底,干的动人心弦;皱缩的叶,较原来的饱满却也只剩二三分大小。可是为何宽大的莲叶断裂、滑落、消失,茎却可以长久的屹立?一大片看起来,向上冲着青天,像一根根的大头针,瞪着天幕不低头。古代的士大夫爱莲,爱菊,爱高洁,爱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莲的美,却也在另一面——他的不屈,着实是花中真君子,却也是天地间不可一世的伟丈夫。鲜花和憧憬总是留给英雄,而这满眼的“老叟”却是占尽我的心,我是从心底崇敬他们。现在,已是寒冬,那一片枯荷听雨,早已零落不堪,但似乎没有多大的改变,还是傲气亦然,随着北风消失的,不是傲气,只有那伟岸的身躯,无悔的刚强。

    [阅读全文]...

2022-06-07 12:32:33
  • 枯井

  •   枯井

      ----悼念枯井吞噬的生命

      

      一棵树,青绿的树

      分割掉“树”的,右边心房---“对”

      对号坐在问号,问是非

      是错?是非?是过?

      

      一条哭泣的河

      竖起,*佛的尘界---“土”

      变成一口呐喊的“井”

      静静地,听着

      一条没有心房的木头

      坐在燃尽的木灰旁

      是问佛的超渡,是如火的过错?

      

      一个绿的生命等号

      等号竖起,放进深土里的等号---“井”

      一口井,坐着绿的哭泣

      口干后,没有一滴舔食绿的呼吸

      是佛在尘界,最后一声叹息!

      罪过、罪过、罪过

      

      蛇一样的暗口

      黑色口边,涂着绿的荒草

      是伪装的谎言?是化妆的恶魔?

      蛇腹中,

      那双望着,最后的一片云

      飘过、飘过

      散失了、散失了

      一双瞳孔的蓝天,那个哭干的望天。

    [阅读全文]...

2022-04-04 03:10:03
  • 游子背井离乡的古诗词 背井离乡打工的诗句

  • 游子,打工
  • 游子背井离乡的古诗词

    1、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2、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杜甫《夏夜叹》

    3、情思乱,梦魂浮。——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4、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5、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6、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7、墙里秋千墙外道。——苏轼《蝶恋花·春景》

    8、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9、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10、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沈约《咏湖中雁》

    11、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12、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14、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15、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6、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17、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18、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19、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20、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王建《羽林行》

    21、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22、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23、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齐己《送人游塞》

    24、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5、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26、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李颀《送陈章甫》

    27、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28、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29、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30、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31、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

    32、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33、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34、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35、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36、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7、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欧阳修《秋怀》

    38、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9、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潘希白《大有·九日》

    40、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41、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2、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3、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陆叡《瑞鹤仙·梅》

    44、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元结《贼退示官吏》

    45、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梅尧臣《苏幕遮·草》

    46、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47、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48、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9、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50、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刘长卿《新年作》

    [阅读全文]...

2022-06-01 18:12:35
  • 《枯棕》古诗赏析

  • 文学
  • 《枯棕》古诗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枯棕》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枯棕》作品介绍

      《枯棕》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9卷第14首。这首诗是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所作。当时军兴赋繁,故杜甫作此为蜀民*。此诗写实中兼有比喻。杜甫是一向关心人民的,所以写景赋物,往往必有所感触。即如此诗,也不是为赋枯棕而赋枯棕的,他是由棕之枯,写出了剥削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

      二、《枯棕》原文

      枯棕

      作者:唐·杜甫

      蜀门多棕榈⑴,高者十八九⑵。

      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⑶,青青岁寒后⑷。

      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⑸。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⑹。

      嗟尔江*,生成复何有⑺?

      有同枯棕木⑻,使我沉叹久。

      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⑼?

      啾啾黄雀啅⑽,侧见寒蓬走。

      念尔形影干⑾,摧残没藜莠⑿。

      三、《枯棕》注释

      ⑴蜀门,犹蜀中,即成都。棕榈,也作“椶榈”,常绿乔木,棕榈皮上有毛,称棕毛,可制绳帚刷等,故下有“割剥”语。起八句写其枯。

      ⑵十八九,十有八九。

      ⑶棕榈有叶无枝,状如蒲葵。

      ⑷《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此句是说棕榈和松柏一样经冬不凋。

      ⑸因割剥太厉害,故反先蒲柳而枯死。

      ⑹军乏,军用缺乏。“取”字,这里读zhǒu。这以下八句联系到人民和时事,说明了所以枯之故。“伤时”二句,是一诗的主旨。因一物尽取,故殃及于棕树。

      ⑺生成,即上所谓物。生是地之所生,成是人之所成。总之什么都被剥一空。

      ⑻此句是说如同棕木的被斧斤割剥以至于死。

      ⑼这两句双关人和木。死者即已休,如棕之已被剥多而枯死,生者何自守,如棕之未甚遭割剥但终当被割剥而死。何自守,是说凭什么来保住自己的生命呢?

      ⑽未四句慨叹其枯。啅,群雀噪声。“啅”字一作“啄”。

      ⑾尔,指枯棕,亦双关人民。

      ⑿莠,狗尾草。“摧残”二字和上文“割剥甚”“一物尽取”照应。

      四、《枯棕》赏析

      这首诗和《病橘》都是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所作。当时军兴赋繁,故杜甫作此为蜀民*。此诗写实中兼有比喻。杜甫是一向关心人民的,所以写景赋物,往往必有所感触。即如此诗,也不是为赋枯棕而赋枯棕的,他是由棕之枯,看出了剥削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因而写了这首诗。

      五、《枯棕》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的动荡、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六、文学赏析

      全诗二十句,可分三段。

      前八句写棕之枯。首二句直入“棕榈”以应题,并用“蜀门”加以限定。棕榈树生于秦岭以南,蜀地自然多见。此诗既慨蜀中百姓之不堪繁赋,因托当地多见而*凡之树种来作载体,又能以“割剥”相贯,使二者形、意吻合。表里如一,主旨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空间。如任取一物加以咏叹,便不能使作品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四两句紧扣题中“枯”字,用抑笔,言棕皮因割剥得太厉害,纵然这树很多且十有八九长得高大,也难逃厄运,会很快枯萎的。在结构上,此处用“众”呼应前文“多”,又以“虽”、“易”二字形成逆笔转折,造成开合之势,宕出下文,由叙述转为描绘,进一步刻划其“枯”:“徒布”二句用宽笔,言棕榈本来其叶如云,如松柏经霜雪而不稍减其青翠之色;“交横”二句用紧笔,言其枉自具备了耐寒的品质,终因斧斤交集,先于蒲柳凋零了。此处用不耐寒冷、至秋即衰的蒲柳作反衬,用笔一松一紧,将棕榈惨遭割剥的不幸作了立体的描画,构成丰厚的意象,使主题能植根于其中并得以深化。

      中八句述棕枯之由。“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二句承前启后,为全诗过脉。前已言棕被“割剥甚”,先于“蒲柳”而凋零,至此顺势一接,道出其所以出现如此反常情况,是因“军”兴而物“乏”之故——战乱频仍,军中自然匮乏,故凡有可用之物,皆被搜刮以充军实,棕皮当然不能幸免。这两句又是诗眼。句中一“伤”一“苦”,构成全诗的情绪基调,与题中“枯”字暗扣:棕若不“枯”,何以令诗人既“伤”且“苦”?二字将诗人对内忧外患的时局与衰败的国运的深深忧虑全盘托出。而一“尽”字,又是全篇立意的关键:棕因“尽”剥而枯,民因“尽取”而不欲活,这正是诗所要表达的主旨。“嗟尔”以下由“物”过渡到“人”。既然“官”已“尽取”一切有用之物,蜀中百姓已没有什么剩下的了,就与那因割剥过度而枯死的橡榈树命运相同,这是多么的令人吁嗟、叹息。此处继“伤”,“苦”之后,又连出“嗟”、“叹”等带有强烈感情色彩之辞,将诗人一腔忧国忧民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接着“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两句,一笔双关,既写人,又写树,意谓:无论是树是人,死去的也就罢了,那么活着的又靠什么来保住自己的性命呢?断绝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死者的今天不正是生者的明天么!诗至此立意又深一层,不仅哀伤死去的,更是担忧活着的。从诗人奏响的情感音符中感受到了他那颗赤子之心的搏动。就章法言,此处由人而及于树,又提起了未段。

      末四句感慨之辞。《诗经·秦风·终南》有“交交黄鸟,止于棘”之句,起兴之语。此处“啾嗽黄雀”与之异曲同工,为见景生情,进行气氛渲染与情绪烘托。黄雀呜叫,其声“啾啾”,好不凄惨。这与《兵车行》结末“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嗽啾”实为同一种意境,所异者一写战场,一写后方,可见偌大*,已无安宁之地。“寒蓬”句,言枯棕经黄雀一啄,棕毛纷飞,如蓬草般随风飘散,景象亦不可谓不凄凉。两句同为场景描写。结尾两句由此而生无限感慨:“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既写树,又言人,仍是一语双关——被“摧残”者,何止于棕榈树,而“形影干”,也是对被榨干血汗与骨髓的劳动者的真实写照。“形影干”与前文“割剥甚”首尾照应,扣“枯”字,是点题之笔;一“念”字,寄托着诗人对惨遭“割剥”的树与入的无限同情;“摧残”之辞,又表达出诗人对官府横征暴敛行径的无比激愤。然而,诗人一介书生,阻止不了这场悲剧的上演。结局只能是“没藜莠”——树枯而人亡,一同埋没于荒草丛中l此处与前文“如云叶”、“青青岁寒后”构成形象与色彩的强烈反差,从而使全篇主旨得以凸现:蜀地棕榈树本是干拔而叶茂,其色青青,终因过度割剥而形销影灭,埋没荒草;蜀中百姓本是丰衣足食,太*安康,终因战乱军兴而惨遭掠夺,生计断绝,竟然会因冻馁而死。正如王嗣爽所说:“因军而剥棕,既悲棕之枯;因枯棕而念剥民同之,因悲民之困。”(《杜臆》)

      这首诗托物而寓意,主旨直露,是杜甫咏物篇什中现实性很强的佳作,从一个方面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关心民瘼的博大情怀。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则以比为主,借树言人,使全诗所要表达的主旨形象化,从而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又在比兴中兼用赋法,时而直陈其事,摒弃了一般咏物诗的含蓄,这既是抒发强烈感情的需要,又得“为民*”之旨,使诗歌增强了针砭现实的意义。此外,在章法结构上,注重了前、中、后的关联与照应,又多用双关,使出入转化更显自然而不露痕迹,足见诗人驾驭是体的非凡工力。

      七、《枯棕》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219_14枯棕杜甫

      蜀門多棕榈,高者十八九。

      其皮割剝甚,雖幸嘁仔唷

    [阅读全文]...

2022-01-29 08:12:35
  • 泰伯井古诗唐李绅99句

  • 经典
  • 无锡惠山古镇导游词

      无锡惠山古镇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无锡惠山古镇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朋友:

      大家好啊!欢迎大家来到人杰地灵、山水俱佳的太湖明珠——无锡。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无锡一个别具特色的景区——惠山古镇。

      无锡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仅2.5公里,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无锡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余年,有锡山先民施墩遗址。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的祠堂建筑群,至迟在元、明之间业已形成,明代无锡书画三杰之一的浦长源有“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之句。

      明清时期是惠山古镇祠堂群发展的鼎盛时期,基于惠山胜地的吸引力和当时江南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惠山一带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二泉庭园等风景名胜建筑,邵宝书院、*书院、碧山吟社等书院建筑,惠麓小圃、愚公谷、寄畅园、棲隐园、一梅园、黄园等山居园林等先后建成。同时,墓祠、神祠、庙祠、宗祠、先贤祠忠节祠等祠堂建筑也相继建成。

      尤其是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允许民间联宗立庙建祠之后,无锡境内外的宗族纷纷到名泉胜地、人杰地灵的惠山一带立庙建祠,于是在惠山山麓和惠山浜、寺塘泾——上、下河塘*及横、直街两侧,形成了现今所见的祠堂群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古运河黄埠墩至龙头下共1400m的惠山寺塘泾,自古就是著名的“黄金游览水道”,舟楫穿梭往来,灯船画舫群集。明崇祯年间(1682-1644)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记述:“进桥(宝善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盎、泥人等货”是其舟游惠山的实描。清代康、乾两帝先后南巡至此地达十三次之多。

      民国以来,随着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崛起,古镇东北端的黄埠墩、三里桥一带,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米市”、“布码头”,无锡大米的年库存量曾达到300亿斤之多,使无锡享有“衣被天下,食供四方”之美誉,大批的商贾巨富云集无锡。同时,西方的工商业文明也渗透到古镇的传统文化之中,在古镇中出现了行业公所、义庄、钱庄、警署、救息会、保墓局、指路牌及驻锡会馆等*代城市功能设施和社团组织。其中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成为古镇亮点。惠山古镇得益于古运河交通之利,已是风光秀丽、商业繁荣、香火缭绕的吴中游息之胜地和南北商贸交通之要冲。但日寇侵华期间,于1937年11月对惠山古镇的狂轰滥炸和占领掠夺,使得寺园胜迹、祠堂建筑、街区民宅损失惨重。1949年*前夕,据统计资料,此时的惠山古镇建筑面积10万㎡,约420户、2000人左右,祠堂百余处,泥人作坊及泥人店数十家。幸存的古镇祠堂一片荒凉,树木稀疏,杂草丛生,十分萧条。

      *以来,无锡市人民*为了保护好这批珍贵文化遗产,从大局出发,一直控制这里的基本建设规模,倾力于锡山、惠山的文物古迹和古典园林的修复及市政建设,在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水*的同时,坚持在古镇内不新建、不扩建大型公建、工业、民用建筑,基本保存了惠山古镇及祠堂群的历史风貌。

      惠山古镇及祠堂群虽历经千余年的沧桑,仍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特别是集中分布着118处祠堂建筑及部分遗址,比较完整和系统地保存着中国祠堂文化发展的千年历史,人文史迹丰富,寺、祠、庙、泉、店俱全,为国内外所罕见。它是中国的姓氏谱牒文化的特殊见证,对传统的中华谱牒学及祠堂文化研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惠山古镇及祠堂群是无锡全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大运河的风貌地带”、“历史传统风貌区”和“一城一带一片”基本保护构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2005年,惠山古镇祠堂群被江苏省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6年6月,*公布“惠山镇祠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全文]...

2022-07-12 00:56:20
  • 关于家的古诗句

  • 关于家的古诗句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杜甫《月夜》

      今夜郛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归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阅读全文]...

2022-06-07 09:40:27
  • 形容家温馨的古诗句

  • 温馨
  • 形容家温馨的古诗句

      家,是浓浓的爱语;家,是絮絮的唠叨;家,是一页一页翻过去的琐碎的日子;家,是一串串穿起挂在房檐下的红辣椒……下面是关于形容家温馨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好事*》宋代:郭应祥

      今岁庆生朝,迟似迎长十日。试向彩衣堂下,听欢声洋溢。

      小孙能笑长能歌,已自堪娱膝。管取婆犹未老,见满床堆笏。

      2.《白牡丹》唐代: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3.《西江月》宋代:黄庭坚

      细细风清撼竹,迟迟日暖开花。香帏深卧醉人家。媚语娇声娅姹。

      姹娅声娇语媚,家人醉卧深帏。香花开暖日迟迟。竹撼清风细细。

      4.《七夕》唐代:权德舆

      今日云輧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5.《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唐代:白居易

      山上巴子城,山下巴江水。中有穷独人,强名为刺史。

      时时窃自哂,刺史岂如是。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

      莓苔翳冠带,雾雨霾楼雉。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

      回头望南浦,亦在烟波里。而我复何嗟,夫君犹滞此。

      6.《浣溪沙》郭应祥

      尊俎之间著二陈。津津眉宇笑生春。清歌妙舞两无伦。

      叔隗轻盈饶态度,小乔妩媚足精神。风流总属一家人。

      7.《筑城篇》顾云

      三十六里西川地,围绕城郭峨天横。

      一家人率一口甓,版筑才兴城已成。

      役夫登登无倦色,馔饱觞酣方暂息。

      不假神龟出指踪,尽凭心匠为筹画。

      画阁团团真铁瓮,堵阔巉岩齐石壁。

      风吹四面旌旗动,火焰相烧满天赤。

      散花楼晚挂残虹,濯锦秋江澄倒碧。

      西川父老贺子孙,从兹始是中华人。

      8.《清*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9.《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0.《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阅读全文]...

2022-05-05 20:14:25
  • 诗名含有枯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枯字的诗词

  • 枯椰先祖移居,植椰成林。经八十馀载,仅存其四。今秋忽枯二株,感而赋之

    张子翼〔明代〕

    酒树天涯种,经秋拥荜门。松筠推玉液,风雨妒孤根。

    垂老肝肠折,先人手泽存。东园山月吐,犹忆挂梢痕。

    枯鱼过河泣

    佚名〔两汉〕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沉醉东风·挂绝壁松枯倒倚

    卢挚〔元代〕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枯鱼过河泣

    李白〔唐代〕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

    作书报鲸鲵,勿恃风涛势。

    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

    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识。

    枯荷

    许棐〔宋代〕

    万柄绿荷衰飒尽,雨中无可盖眠鸥。当时乍叠青钱满,肯信池塘有暮秋。

    【越调】斗鹌鹑_阙盖荷枯,

    王修甫〔元代〕

    阙盖荷枯,辞柯叶舞,败叶苍苍,残花簌簌。露滴梧桐,霜欺翠竹。景消疏,人凄楚,心上离愁,腮边泪珠。

    【小桃红】半帘花影也扶疏,冷落了迎风户。噪晚寒蝉断肠处,谩惆躇,西风夜送帘纤雨。清灯一点,知人潇洒,相伴影儿孤。

    【醉中天】彩扇空题句,锦纸谩修书。海角天涯鱼雁疏,千里云山阻。寂寞闲庭院宇,芳心一寸,愁眉两叶难舒。

    【天净沙】正欢娱阻隔欢娱,道心毒果是心毒,生拆散吹箫伴侣。不堪言处,痛伤怀凤只鸾孤。

    【金蕉叶】没缘受似水如鱼,有分受些枕冷衾寒。地狱海誓山盟,肺腑对何人告诉。

    【眉儿弯煞】难由绪,没是处,吃紧有统镘的姨夫。果必是个风流俊人物,又不敢道间阻,间阻,免得那些月底星前悄受苦。

    运有荣枯行

    释文珦〔宋代〕

    运有荣枯,道有隆污。吉凶福祸,相为乘除。历览旧载,变灭纷如。或以贫残,或以逼诛。莫知其端,为之长吁。予少愚蠢,不能奔趋。翛然物表,与古为徒。彼是两忘,乃道之枢。庶几中庸,匪疾匪徐。不事王侯,不游国都。高尚其事,猗那其居。烟霞冲澹,松竹扶疎。来往忘机,山泽之癯。荷裳芰制,可曳可娄。竺坟鲁诰,可卷可舒。逍遥林壑,宁畏简书。临清坐茂,洽比禽鱼。自守玄默,死生弗渝。安时处顺,其乐只且。

    题苏仙宅枯松

    李涉〔唐代〕

    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

    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

    枯棕

    杜甫〔唐代〕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黄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沈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枯菊

    陆游〔宋代〕

    龙山落帽未多时,陈迹依然使我悲。粲粲菊花何似好,阶前惟见束枯枝。

    [阅读全文]...

2022-01-20 15:35:37
  • 思念家乡的诗句古诗

  • 思念家乡
  • 思念家乡的诗句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念家乡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结婚通知短信

      2、《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塔希里亚

      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3、《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4、《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阅读全文]...

2022-04-22 10:06:57
  • 残叶古诗词

  • 残叶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叶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原文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译文翻译

      一棵树时时遭受摧残,现在有几片叶子还留存在枝头?站在栏杆旁,我最是为你感到伤心。

      不要在寒冷的夜里,冷雨击打中辗转,想起以前也曾在温暖的春天里饱含花蕾。

      算来只有日和月有情义,照着我依恋的树影。无礼的是泥土粗鲁地将秋天的红叶蹂躏。

      上阳宫女诗情横溢,取下红叶题写诗句,请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寄给草率的世人。

      注释解释

      (1)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擅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

      (2)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句清新,寄情真挚,围绕着秋天中仅存的树叶展开思绪。诗的开头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三、四句,以“寒”字点出叶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出枝抱花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同情。

      作者:李璟

      朝代:*现代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翻译」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

      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今陕西横山县西)《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亦作鸡禄山。《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元稹《连昌宫调》:”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菡萏:荷花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赏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是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父亲)流传下来的词作之一。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清新,格调委婉,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李璟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美好的时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1-12 02:19:49
描写残墙枯井人家的古诗句 - 句子
描写残墙枯井人家的古诗句 - 语录
描写残墙枯井人家的古诗句 - 说说
描写残墙枯井人家的古诗句 - 名言
描写残墙枯井人家的古诗句 - 诗词
描写残墙枯井人家的古诗句 - 祝福
描写残墙枯井人家的古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