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农事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农事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农事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农事忙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有风没风,堆到当中。
2、粪要入了土,一亩顶两亩。
3、提耩谷子,按耧麦,皮上豆子播下来。
4、人是饭力,地是肥力。
5、麦后才把玉米播,赶上暴雨就烦琐。
6、无肥难耕种,无粮难行兵。
7、霉烂病虫能生灾,入到囤里还得晒。
8、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9、深耕一寸顶车粪,深耕二寸地生金。
10、青草沤成粪,越长越有劲。
11、粮是人的命,水是粮的命。
12、防治玉米螟,喇叭口施药效果灵。
13、老头活到八十八,未见早麦晚谷瞎。
14、花草沤花,肥料到家。
15、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16、奶好娃娃胖,水好秧苗壮。
17、种地没粪,瞎子没棍。
18、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
19、缸里无米空起早,田里无肥空种稻。
20、晚种一天,秸矮粒扁。
21、芒种忙,麦上场。
22、地蛋勤摘花,挖时拿车拉。
23、种地不上粪,好比瞎胡混。
24、粪是庄稼宝,缺它长不好。
25、肥料足,多收谷,一熟顶两熟。
26、秋后不深耕,来年虫子生。
27、肥田长稻,瘦田长草。
28、稀谷秀大穗,来年长好麦。
29、拉到场里一半,收到囤里才算。
30、七分家什,三分行家。
31、夏季修剪桃摘心,三次摘心增千斤。
32、棉花见杈不定苗,秋后不开桃。
33、做瓦靠坯,种红薯靠灰。
34、人能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35、灰粪打底,水粪滴埯。
36、沤青肥,无他巧,一层土,一层草。
37、麦打短秆,豆打长秸。
38、谷子没粪穗头小,黍子没粪一把草。
39、黄熟收,干熟丢。
40、麦入仓,谷入囤,豆子入库才放心。
41、秧田水要清,稻田水要浑。
42、一分肥,一分粮;十分肥,粮满仓。
43、棉花不治虫,有苗没有铃。
44、要想多打粮,积肥要经常。
45、芒种夏至天,走路需人牵。
46、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47、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48、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
49、种得晚,收得晚,玉米小麦都减产。
50、要想庄稼好,氮、磷和钾不可少。
51、芒种夏至,水浸禾田。
《诗经》中的农事诗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诗经》中的农事诗,希望有所帮助!
《诗经》中的农事诗体现了周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引言
*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农业在*有史以来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尤其是在几千年前工业文明尚不发达的时代,农业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周代社会的农业生活方式,决定了周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生活,决定了《诗经》艺术表达的农业文化特征。通过对最能反映农业经济文化内容的《诗经》农事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周代的经济生活实际,揭示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审美趋向产生的物质根源,探讨*古典诗歌农业文化特征的由来。
2、农事诗的概念以及《诗经》中农事诗的篇目概述
“农事”一词,在《诗经》里并没有出现过。最早提到“农事”这一概念的地方,应该是《亡传襄公七年》中的“夫郊祀后樱,以祈农事也。”以及《礼记月令》中的“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从这些语句来看,“农事”本指耕耘、收获和贮藏等农业活动。在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中,郑玄、孔颖达最先使用“农事”这一概念来解释作品。最早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诗经》中农事诗的是朱熹,他在《诗集传》中给出了农事诗的十一篇具体篇目。第一次使用“农事诗”一词的人是郭沫若,他在1944年发表的《从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一文中提到了这一概念。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把农事诗的概念定义为:描述农业生产生活或与农业生产生活有直接关联的事物的诗歌。
对于《诗经》中的农事诗具体篇目的划分,历来都有不同说法,从广义上来说,《诗经》中的全部作品都是在农业社会的背景下产生的,都从不同角度折射了农业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但是从狭义上说来,又有一些篇目是更集中、更具体地描绘农业生产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的。我们现在一般把《诗经》中的农事诗定为《七月》、《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思文》、《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这十一篇。
3、从《诗经》看西周农业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经》中的农事诗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了周代的农事状况,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丰富的社会内容,把它们称作反映周代社会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毫不过分。通过对农事诗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
3.1西周时期农民的毕活状态与社会地位
3.1.1生产劳动
关于周代农民的劳动情况,在以《七月》为代表的几首农业生活诗中,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七月》逐月叙述了农奴们一年的劳动与生活。从年初的修理农具、下田耕种开始,一直写到年终的祭祀宴饮。在《七月》、《甫田》、《大田》、《载芟》、《良耜》中,都有给地里农忙的人送饭吃的情节,形象地表现出农民在农忙时的紧张与辛苦。但即使整年辛劳,农民却依然过着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生活。从“采荼薪樗,食我农夫”“我取其陈,食我农人”“穹窒熏鼠,塞向瑾户”等诗句中不难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大概是什么状态。
3.1.2阶级关系
西周时期阶级等级森严,农奴的地位十分低下,是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劳动成果的分配也是极为不均,即使粮食丰收,农民也只能吃陈谷。这不仅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不发达,生活水*不高,更说明了农民阶级与贵族相比社会地位的低下。
3.2西周的农业发展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始于农业,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视为立国之本。周人更是一个重农的民族,他们尊农神后翟为始祖,很早就开始了农事活动,也正是这种意识造就了当时农业的发展与繁荣。
3.2.1农业发展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在很早以前便已培植选育了很多农作物。《诗经》中提到了如桑、白蒿、荻草、芦苇、李子、枣、水稻、青麻、小米、高粱等众多农作物,说明当时人们的食物种类已经非常丰富。除了粮食作物以外,还有很多野菜水果也可以作为日常食品食用。西周时期的农业开垦技术也已达到一定水*,《诗经》有多处提到“耜”“博”、“钱”等当时比较流行的农具,说明了西周社会对生产技术的重视。
3.2.2农时概念
周代农业虽然与前代相比有较大进步,但受社会发展水*所限,仍然是属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所以对自然界的认识、利用以及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非常重要。从那时开始,人们便已有了强烈的“农时”概念,遵循自然规律与节奏进行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农业生产活动。
在《诗经》中,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七月》,诗中表达时间意向的词出现多达四十多处,从开头的“一之日”“二之日”一直写到到结尾的“三之日”“四之日”。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循环往复,年年如此,充分地说明了西周农民对节令物候的敏感。
3.3土地制度的变化
3.3.1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夏、商、周三代所实行的土地制度基本一样,都是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士地国有制度。因为当时道路纵横交错,把土地隔为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得名。最早出现“井田”一词是在《谷梁传宣公十五年》的“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日井田”一句。井田的所有者是周王,分配给庶民使用。土地领主即是周王分封的各级贵族奴隶主,他们强迫农奴们为他们耕种,定期向周王交纳赋税,土地不得买卖与转让。
3.3.2具体作品中反映出的土地制度及其转变
《诗经》有很多篇章在描写农事时都涉及到了当时的土地制度问题,其中提到“公田”的比较多。如《周颂臣工》中的“嗟嗟臣工,敬尔在公”,这里的“在公”即是“在公田上”上的意思。还有《甫田》中“倬彼甫田,岁取十千”的“甫田,,二字,据考证应为“天子田”的意思,也就是指公田。另外根据《载芟》中所讲到的一个大家族从家族长到公社农民以及家属和奴隶一起下田耕种的情景,也说明了他们耕种的土地是公有而非个体家庭所私有。
而私有制在当时也已出现一些萌芽,在《诗经》中的农事诗里同样可以找到很好的证明。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小雅《大田》中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私”字即为“私田”的省略。但《诗经》中提到公田概念的次数远多于私田,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还是以公有制为主,公田比例多于私田,另一方面是因为《诗经》中的农事诗多为周天子举行藉礼时所唱的歌,所描写的生产劳动的情景当然是在公田里进行的。
4、结语
《诗经》中的农事诗是我国西周时期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们详细地记录了西周农民的生产生活,对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农业林业等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情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整体面貌、各种农业礼制风俗以及土地制度的变化情况都有重要的价值。《诗经》是一部不朽的作品,对后世文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值得人们继续去探讨研究。
谷雨农事谚语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谚语吧,谚语一般是通过口头传播,流传下来的。那么,都有哪些广为流传的.谚语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谷雨农事谚语,欢迎大家分享。
1、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2、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3、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
4、一年甘薯半年粮。
5、要想庄稼好,管理要趁早。
6、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7、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8、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9、春天里的泥,秋天里的米。
10、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11、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12、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13、山上有树好造屋,塘里有水好种谷。
14、开花过密,适当疏掉,全部保留,空耗养料。
15、高地芝麻洼地豆。
16、风生火龙(红蜘蛛)雾生疸(锈病)。
17、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18、稻收塘泥麦收粪。
19、插秧早,不如养秧老;养秧老,不如春耕早。
20、沙山花生土山粮。
21、苞米下种谷雨天。
22、条锈成条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紫斑。
23、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24、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25、窝瓜喜阳不喜阴。
26、整秧田,不用问,田*如镜,泥烂如羹。
27、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28、高田种麦,低田种稻。
29、不怕棉儿小,就怕蝼蛄咬。
30、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31、一担栏肥换担谷,加上塘泥肥更足。
32、田等秧,谷满仓;秧等田,丰收难。
33、横栽番薯竖栽葱。
34、水稻水稻,无水无稻。
35、一壶水,浇五棵,地干也能保成活。
36、谷喜岭,稻喜洼,地瓜最喜高地沙。
37、薄地地瓜旱地谷,涝洼地里种秫秫。
38、地蛋要长大,刀口要朝下。
39、山岭薄地栽地瓜,高粱丰收在涝洼。
40、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41、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42、春风不吹花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43、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44、娘无奶,儿不长;田无水,稻秧黄。
45、管好一塘鱼,能抵十亩粮。
46、棉花播下就锄地,增温保墒地通气。
47、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堆。
48、芍药打头,牡丹修脚。
49、稻怕枯心,树怕剥皮。
清明节的农事谚语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谚语吧,谚语大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的农事谚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2、清明节降水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
3、有的年份连阴雨,寒潮侵袭倒春寒。
4、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5、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
6、棉花播下锄梦花,提温保墒效果显。
7、涝洼地里种高粱,不怕后期遭水淹。
8、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
9、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
10、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11、牲畜配种抓火候,畜禽防疫要普遍,
12、大力提倡种牧草,种植结构变“三元”。
13、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
14、捕捞大虾好时机,昼夜不离打鱼船。
15、家鼠田鼠一齐灭,保苗保粮疾病减。
16、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
17、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18、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19、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20、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21、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22、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23、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24、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25、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26、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27、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28、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29、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30、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31、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32、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33、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34、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35、清明暖,寒露寒(湘)
36、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
37、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38、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39、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40、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41、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42、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43、三月清明不用忙,二月清明早下秧
44、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45、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
46、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47、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48、春雷日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
49、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
十二个月农事诗句
一月
小寒大寒在其间,气候寒冷到极点。
小麦已进越冬期,越冬作物保安全。
土粪覆盖弱苗转,保护栽培蔬菜园。
育苗准备此月间,葱种晾晒除菌变。
土豆切块把种选,全年生产开好端。
二月
立春雨水二月间,小麦早春要巧管。
促分蘖来多成穗,穗足粒多创高产。
倒伏纹枯要早防,早春追肥群体观。
土壤解冻忙中耕,抗旱防倒记心间。
早播西瓜和土豆,育苗催芽要保暖。
三月
三月惊蛰春分连,作物病虫解冬眠。
拔节肥水不能少,纹枯病防莫迟延。
棉花育苗要打钵,西瓜嫁接定植前。
土豆整地施足肥,起垄栽培一米宽。
春耕备播早动手,一年之计在春天。
四月
四月清明谷雨天,小麦管理任务艰。
挑旗抽穗开花期,病虫防治紧相连。
辉丰菊酯打穗蚜,灭扫利来防虫螨。
白*锈病禾果利,多菌灵将赤霉缓。
椒棉苗床控好温,移栽追肥基础关。
五月
立夏小满五月间,小麦灌浆粒重添。
防治病虫干热风,养根护叶早衰免。
灌浆水分很重要,有风不浇保*安。
麦套棉田防缺墒,麦垄点种半月前。
麦收准备要用心,充分打好提前战。
六月
芒种季节麦收忙,虎口夺粮不一般。
夏收夏种和夏管,件件都要记心间。
机械收割麦茬高,焚烧麦茬不安全。
夏季高温蒸发快,麦秸麦糠来盖田。
病虫草害综合防,秋季作物要早管。
七月
小暑大暑烈日炎,温度最高三伏天。
高温积肥黑臭烂,沃土工程做示范。
四位一体好处多,建好沼气是一关。
烟熏火燎要告别,厨房革命走在前。
七月雨季防好汛,秋季丰收多卖钱。
八月
玉米授粉在立秋,以水调肥丰收年。
处暑以后花吐絮,控旺治虫技术尖。
大豆喷钼花果实,花生控旺要当先。
红薯提蔓防旺长,芝麻打顶油涟涟。
锄下有火也有水,锄禾当午莫等闲。
九月
乳线消失玉米熟,适时收获告乡亲。
农事谚语集锦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谚语吧,谚语内容非常广,类别繁多。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谚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事谚语集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猪衔草,寒潮到。
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
龟背转潮天作恶。
大水蚁飞,风雨凄凄。
蚊子飞成球,风雨将临头。
土狗上岸,大雨漫漫。
木棉花开,大冷不再来。
大芒花开,风雨即来。
小暑大暑七月间,追肥授粉种菜园。
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种麦夺高产。
十月寒露和霜降,秋耕进行打场连。
立冬小雪十一月,备草砍菜冻水灌。
大雪冬至十二月,总结全年好经验。
燕子来在谷雨前,放下生意去种田。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
豌豆大蒜不出九,种蒜出九长独头。
杨柳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齐栽。
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抢种至立夏。
清明高粱立夏后,小满芝麻芒种黍。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
白露早来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地是铁来粪是钢,把粪施在刀刃上。
牛粪凉来马粪热,羊粪啥地都不错。
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秋耕田地地发塇,冬雪渗下不易干。
人治水来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人不勤俭不能富,马无夜草不能肥。
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杆。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都是金不换。
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
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春打六九头,备耕早动手。
雨水修渠道,抽水把地浇。
惊蛰地气通,搂麦要进行。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
谷雨前和后,种瓜又点豆。
立夏种油料,同时插水稻。
小满防虫患,农药备齐全。
芒种麦登场,龙口夺粮忙。
夏至伏天到,中耕极重要。
小暑管玉茭,人工授粉好。
大暑种蔬菜,生活巧安排。
小满节气的农事常识
节气变更,农事上也要有所变更,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小满节气的农事常识,欢迎大家阅读。
小满节气的农事常识
一小麦产区
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冰雹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浇好“麦黄水”,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以增强麦子的长势,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防风措施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
二水稻产区
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
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西北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但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时,使赣、浙、闽、粤等省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均气温低于20℃,日最低气温低于17℃的低温阴雨天气,会影响这些地区的早稻稻穗发育和扬花受粉。俗称"五月寒",又称为"小满寒"。
三蔬菜农事
1、继续加强大棚作物培育管理,注意通风换气,特别是雨过天晴,及时揭膜,降低棚内温湿度。同时,注意加强病虫防治。
2、做好露地蔬菜瓜果的培育管理,及时追肥,中耕除草,防病治虫。
四果树农事
1、柑橘:继续做好保花保果和病虫害防治,重点是疮痂病、树脂病(黑点病)及红蜘蛛、蚧(矢尖蚧)类、卷叶蛾等病虫害。注意排水,防止涝害和水土流失。
2、杨梅:继续抓好保果治虫为中心的管理。适时疏果,克服大小年。疏果标准一般为:每6条结果枝中留3条结果枝,3条疏去,留下的3条结果枝,每枝留2个果实。病虫防治参照上一节气。
五畜牧农事
1、养兔专业户如生产需要,小满前后还可配一胎,可以保证仔兔安全度夏。要保持兔舍干燥环境,首先搞好兔舍清洁卫生。
2、加强夏季牧草种植工作(墨西哥玉米、饲用高粱)。
3、继续加强蚊蝇灭除工作,在饲料中应添加驱虫剂。
4、继续防止乙脑、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及过敏性皮炎的发生。
小满节气的主要农事活动
小满节气期间,各地区要做好农事活动:
1、东北地区
加强苗期管理。及时间苗、定苗、查田补种。加强铲趟。灭草、松土。防治病虫。做好人工消雹工作。
2、华北地区
春播作物看苗追肥,防治病虫害。防御于热风对麦田的危害。
3、西北地区
冬春小麦灌水、松土,防治虫害,春小麦追肥。播种水稻和谷子、嘹子。春玉米定苗,中耕除草。
4、西南地区
水稻插秧。晚玉米、高梁、黄豆播种。
5、华中地区
单季晚稻播种。中稻插秧,早稻防虫害。棉花看苗追肥。春玉米、高梁中耕除草培土。加强花生田间管理。茶园夏锄、追肥,防治小绿叶蝉、刺蛾幼虫等虫害。
6、华南地区
早稻追肥,中稻插秧。早玉米收获。夏甘薯、甘蔗追肥。甘蔗预防茅虫。
7、青藏地区
冬小麦施拔节和抽穗肥,青稞施分蘖肥。油某施肥。
24节气气候农事歌(精选15首)
导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所独有的,它始于秦代,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4节气气候农事歌,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捧雪飘空交大寒。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说个子来道个子, 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 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 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 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 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 冬月数九烘笼子。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立春节气的农事活动及气候特点
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重视立春,在古时有迎春之仪。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节气的.农事活动及气候特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蔬菜农事
1、保温防冻
早春季节的冷害和冻害发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植株旺盛的生长,加上人为管理中水、肥的增加,使植株的抗寒力显着下降。立春后仍有较大的寒流,使温室内茄果类蔬菜产生冻、冷害。为此,要继续做好防寒抗冻工作。
茄果类蔬菜已经有了较大生长量,必须在大棚内进行二道膜覆盖。瓜类因比茄果类更容易受冻,除采用二道膜覆盖外,可在大棚外四周裙膜位置堆放稻草束,增强抗御大棚四周的冷气侵入;尚在育苗阶段的瓜类秧苗,夜晚可在小拱棚上覆盖遮阳网、稻草帘或无纺布,增强保温能力;如遇强冷空气来临,一定要做好防冻保温措施。
2、做好通风透气
立春后,随着日照时间增长,温度回升,棚内湿度增大,为了减少病虫害发生,满足瓜菜生长发育环境条件要求,必须认真做好棚内温湿度管理工作,要视天气变化和植株生长状况,做好开门与揭膜通风、关门及盖膜保温管理工作。
3、做好保花保果工作
低温会影响较多瓜菜品种**结果,易发生落花落果。目前生产上,提高着果方法,一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沾花或涂于子房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要按说明书使用,防止浓度过高,发生药害。二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4、做好病虫防控工作
随着气温升高和棚内湿度增大,大棚内瓜菜易发生灰霉病、疫病、枯萎病及蚜虫危害。病虫防控应采用农业防控和药剂防控相结合,例如做好棚内温湿度管理,降低棚内湿度,畦沟铺草,合理施肥水,及时整枝、摘除病老叶,喷施对口农药预防等。
二、经济作物农事
1、田间除草
随着温度慢慢回升,小麦将进入返青期,年前杂草未出土,数量较少,或者没有时间除草的,要加强田间除草,特别是禾本科杂草。但伴随温度升高,也会出现阔叶杂草,需要禾阔双除的麦田,注意打药时的温度,避开降温。降温前3天,不建议施药。
2、浇返青水、施返青肥
对于总体麦田基苗不足的弱苗,需要及时采取早浇返青水、少量多次追施返青肥,喷施功能型叶面肥,来促进小麦生长。
三、果树农事
1、清扫果园
清扫果园的落叶、病果、虫果、杂草、废弃果袋和杂物等,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处理,消灭其中潜藏越冬的病虫。
2、剪除病虫枝
结合冬剪进行,集中对病虫枝处理,并注意破除树枝上的害虫茧(如黄刺蛾)。
3、树干涂白
常用于幼树涂白和大树主干(特别是颈部)涂白,防冻、日灼、灭菌、杀虫。树干涂白可增强反光,减少树干对热量的吸收,缩小温差,使树体免受冻害。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日灼"和"抽条",其次是消灭病虫害,兼防蚁兽啃咬。
立春节气期间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日夜温差较大;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立春到了,但是气温并不会回升的那么快,并且老话讲春捂秋冻,不建议大家过早的脱掉冬装换上亮丽的春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保暖。气象学意义,连续5天的日*均气温高于5°C,冬天就结束了。二十四节气认为,到“惊蛰”前后结束了冬天。大约公历3月初冬季结束。20xx年3月5日11:43:30为惊蛰节气后大概就不那么冷了。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所以立春后还冷的情况是正常的。
1.春饼
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俗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俗,历史悠久。《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这一*俗,可追朔到晋,而兴于唐。《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
北京人吃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经烙制而成。清《调鼎集》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卷洋角葱后食用。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各种熟食和炒菜。因其荤素搭配,食物种类繁多,故各种营养成分均很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钾、镁、硒等矿物质。又因*时家中不常制做,故而新颖别致,令人见了胃口大开,可以养胃生津、滋阴化燥,特别适合老人孩子食用。
吃春饼时,每人面前最好放一只干净的*碟子,将春饼置于其上,放上和菜或其他炒菜,卷好,拿着吃。在吃春饼的同时,还可以配些汤水来滋润。春饼宜配绿豆稀饭或红豆小米粥等。但若有一碗酸辣汤,或其他汤类,亦无不可。
2.萝卜
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过去“咬春”就是买个萝卜来吃,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李时珍对萝卜更是赞誉有加,认为它“根叶皆可生,可熟,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您看,李时珍开出了一串萝卜的食谱。而且,萝卜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它可祛痰、通气、止咳,甚至解酒、解毒、补脾胃、御风寒。由此可见,吃萝卜表面看来仅是一种风俗,实际上它是古人关于营养、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
民间也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的记载。萝卜中还有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尤其是白萝卜或者水萝卜,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通常,酶能够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积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预防胃痛和胃溃疡。
1、立春之日不看病
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
2、立春之日不理发
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
3、立春之日不能躺着
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感受活力与自然,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
4、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
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5、立春之日莫搬迁
搬家不要选择在四立八节之上,因为这是气节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不宜动荡。
6、立春这一天,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
关于立夏节气的农事谚语
花勤锄草,秋后拾花早。
力量麦子锄头谷。
锄草不论遍,越锄越好看。
护根草,长到老。
垄里有根草,好似毒蛇咬。
丰产不丰产,全靠掏垄眼。
要想虫害少,除尽田边草。
地边锄杂草,病虫都减少。
地湿温低苗病重,深锄勤锄病减轻。
春锄杂草少,夏锄棉苗好,秋锄如拾金,冬穿新棉袄。
不怕苗子小,就怕虫子咬。
苗要好,除虫早。
治虫没有巧,治早治小又治了。
少了不治虫,多了治不净。
小时治不净,大了就有抗药性。
虫子危害细查看,对症下药是关键。
一穗两穗,一月入囤。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立夏天气凉,表子收得强。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风生火龙雾生疸。
麦拔节,蛾子来,麦怀胎,虫出来(指粘虫)。
小表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描写农事忙的古诗
关于农事繁忙季节的古诗
农事的好古诗
写农事的古诗
描写农事的古诗
秋季里农事的古诗
关于农家农事的古诗
关于农具农事的古诗
节气与农事的古诗
描写农事词的古诗
讲农事艰辛的古诗
关于处暑的农事古诗
关于农事的诗句
关于农事偶感的古诗
江南农村初夏农事的古诗
关于季节农事的古诗
描写快乐农事的古诗
描写农事活动的古诗
收集和农事有关的古诗
立冬的古诗谚语农事
古代农事活动的古诗
古诗中写农事的诗句
陶渊明农事活动的古诗
关于农事古诗的手指操
描写农事活动的诗歌
关于秋季农事的古诗或谚语
描写关于农事活动的古诗
关于四季农事的古诗或儿歌
描写农事丰收的古诗四句
描写乡村生活农事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