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香山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香山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香山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香山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有
1、唐·白居易《醉中对红叶》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2、唐·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宋·杨万里《秋山》
乌臼*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4、宋·强至《和纯甫红叶》
秋园无艳色,特地起西风。间向烟林翠,时呈霜片红。霞光青汉衬,灯炬碧纱笼。不解随松柏,染裁烦化工。
5、水龙吟-香山红叶
断霞飞落千山,余晖尽染枫林醉。阳枝尚暖,阴枝已冷,丹黄朱翠。影曳流光,娇姿霜立,一怀秋味。忽寒风吹雁,轻牵红袖,空抛洒,殷殷泪。绮梦冰轮碾碎,黯飘零、夜长无寐。荒沟寂寂,银河渺渺,大城遥对。惟有清溪,举波擎酒,倾杯相慰。且同离暗谷,急追春汛,与梅花会。
6、山林朝市两茫然, 红叶黄花自一川。 野水趁人如有约, 长松阅世不知年。 千篇未暇偿诗债; 一饭聊从结净缘。 欲问安心心已了, 手书谁识是生前。
7、香山红叶
香山红叶舞凉秋,风过枝头似火流,古寺钟声雾里来,憩鸟惊飞扰晨幽。
1、宋·强至《和纯甫红叶》
秋园无艳色,特地起西风。
间向烟林翠,时呈霜片红。
霞光青汉衬,灯炬碧纱笼。
不解随松柏,染裁烦化工。
2、唐·白居易《醉中对红叶》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3、唐·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周昂的《香山》
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
野水趁人如有约,长松阅世不知年。
千篇未暇偿诗债,一饭聊从结净缘。
欲问安心心已了,手书谁识是生前。
5、《香山红叶》
满山枫叶适霜温,随冷增红艳景屯。
雨后*添颜色靓,游人享趣影留存。
6、纪昀的《咏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香自幽山临
欲搬图无功
秋回人不归
独留山中醉
宋代陈日朝
适斋慕香山之高续达哉行集香山诗句次韵
脱衣典酒曲江边,不作闲游即醉眠。
大抵浮荣何足道,生理何曾得自全。
朝廷顾我作闲人,髣髴缗钱二三千。
一种共君官职冷,收得身来已五年。
五年炎凉凡十变,老后谁能惜酒钱。
尘缨世网重重缚,七十八十百病缠。
千万人中无一人,自喜天教我少缘。
六十三翁头雪白,贫家强健亦天怜。
每愧尚书情眷眷,与君一醉一陶然。
香山公园游玩攻略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占地180余公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 香山早在1186年就出现了人文景观。香山寺曾为京西寺庙之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香山公园游玩攻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景区简介:
香山是北京西郊一座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山林公园,为北京市民秋赏红叶及登高健身的最爱场所,公园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园中丰富的林木资源和峰峦地貌亦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景点分布:
清代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静宜园即在香山,园中文物古迹非常之珍贵。此外,香山的林木资源和峰峦地貌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赏景登高。香山公园最高处是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与公园门口的落差是431米。
景区资质:
国家4A级景区
景区特色:
红叶、登高、园林、园林、名人故居、佛教古刹、山岳、森林
游览路线:
导游路线:
南线,预计时间1.5小时:勤政殿——静翠湖——翠微亭——双清别墅——欢喜园——香山寺。
北线,预计时间1.5小时:勤政殿——知松园——昭庙——见心斋——眼镜湖——索道——碧云寺。
自驾路线:
从五环路到香山:由香山路出口下五环,由香泉环岛向西北方向(有指路牌)再行驶大约5分钟便可到。
从四环路到香山:由四海桥出口下四环,向西北方向(有指路牌),经过闵庄路,到旱河路路口向北行,由香泉环岛向西北方向(有指路牌),再行驶大约5分钟便可到。
从香山南路到香山:向北行驶经过红旗村,到卧佛寺路口向西(有指路牌),再行驶大约5分钟便可到。
从颐和园到香山:从青龙桥向西行驶,经过厢红旗、娘娘府,到香泉环岛向西北方向(有指路牌)再行驶大约5分钟便可到。
最佳游览时间:
四季皆宜,春来踏青、夏季避暑、秋赏红叶、冬观晴雪
景区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
到达方式:
乘车路线:318路、331路、360快、360路、563路、563路区间、630路、698路、714路,在香山或香山公园东门下车。
香山门票价格:
淡季优惠联票(11月16日至3月31日):票价14元半价7元
旺季优惠联票(4月1日至11月15日):票价15元半价7元
门票淡季票价(11月16日至3月31日):**5元半价2。5元
门票旺季票价(4月1日至11月15日):**10元半价5元
碧云寺门票:每位10元半价5元
景区开放时间:
4月1日至6月30日:06:00—18:30
7月1日至8月31日:06:00—19:00
9月1日至11月15日:06:00—18:30
11月16日至3月31日:06:00—18:00
景区电话:
010—62xxxxxx/6259xxxxx
东流巨浪今潮北,霜降香山叶染霞。——老舍《致郭老》
清明谷雨香山道,脆管繁弦*乐楼。——杨弘道《中都二首·其一》
瀑布想匡庐,香山葺茅屋。——俞瑊《孙氏池亭》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杜甫《晨雨》
水生鱼复浦,云暖麝香山。——杜甫《入宅三首》
久悟盈虚消息理,香山莲社拟追寻。——吴潜《四用喜雨韵三首·背人岁月苦难禁》
乐天诗句香山里,杜陵酒债曲江边。——辛弃疾《最高楼·金闺老》
红酥点得香山小,卷上珠帘日未西。——和凝《宫词百首》
孔公灵寿固应在,秋晚香山访佛祠。——苏辙《送文太师致仕还洛三首》
少传仕唐朝,香山号居士。——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西都不敢住,空负香山约。——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欧阳修《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白居易《香山寺二绝》
不如展眉开口笑,龙门醉卧香山行。——白居易《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凡二百三十八字》
宋之洛社唐香山,清风长在天地间。——邵宝《耆英图歌寿钱东湖八十》
旷世相感难相逢,前有香山居士后有东湖翁。——邵宝《耆英图歌寿钱东湖八十》
磻溪淇澳吾何敢,且学香山也自贤。——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过去光阴箭离弦》
黄蘖香山路,青枫暮雨天。——韩翃《送金华王明府》
当约香山翁,共了此段奇。——张镃《简喻叔奇工部沈无隐寺簿》
游香山公园日记300字(精选7篇)
转眼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香山公园日记300字(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家乡在中卫,中卫有很多景点,我今天要去香山公园,你们想去吗?如果想去的话,那就跟我来吧!
走进香山公园的大门,有两排高大的树木挺立着,好像在说:“香山公园欢迎你们。”人行道两边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有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鹅黄色的,好像铺上了一张五颜六色的地毯。往前看,有一座桥,桥下是一片湖,湖水清澈见底,清得可以看见湖底的褐色的小石头。
晚上,人们坐在公园的树下乘凉,许多小朋友在那里嬉戏玩耍,还有的大人在那里跳舞,锻炼身体,真是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
我爱家乡的香山公园。
今天天气晴朗,天蓝蓝的,(一朵朵)白云挂在天上,就像一团团(洁白)的棉花。我们一家人去香山公园登山。
刚来到公园门口,我就看到一只(人打扮的)米老鼠站在门口,于是我一下子跑到它面前,把手指放到它的鼻子上,米老鼠也把手指放到我的鼻子上。我觉得真好玩!
在(登山的)半路上,我又看到一个松鼠沟,有几只小松鼠(正在找吃的)。它们个个长的小小的.、又可爱,还特别机灵。我拿出带来的松子给小松鼠吃,有一只勇敢的小松鼠跑到我面前,从我手里拿走一个松子,在我的旁边立刻吃了起来,我趁机摸了一下松鼠的背,吓的它立刻(跳)上树跑了。最后,我们快乐地爬到了山顶。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了香山公园。一进门,便被绿意弄得精神百倍。我等不及得向通柳巷跑去。通柳巷两旁全是柳树,柳树的枝头上偶尔停留着几只小雀,喳喳地叫着。我独自走在林荫路上,两傍的植物不时地散发香气,让我的心情如明镜般的晴朗,清澈。
走着走着,前面的流水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信步走向前去。哗,好壮观啊!一条瀑布从一座布满青苔野花的山上直泻而下,流*了一个已经干涸的湖里,现在那个湖已经是可以泛溢的湖了。
我走上前去,用小手拨腾着湖水,湖水泛起了涟漪,不象刚才那么静了,像是一面镜子被打碎。瀑布还是不停的流,奔腾不息,像我们学*的精神,要持之以恒。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湖很美,可我们珠海的香山湖公园的景色却并不亚于西湖。
一进门,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廊院格外引人注目:中间是一个书法纸造型,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五个大字——“香山湖公园”。不仅有字,还刻着许多形形色色的图案和纹路:有大鹏展翅,有龙腾虎跃,有回纹、云纹等,颇有名气。我立刻被迷住了,直到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才醒过来:该向前走了。
走进公园,鸟儿们在合唱,叽叽喳喳,此起彼伏。继续走,会看到一个大花坛,里面有许多花: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就像花儿在开选美大会一般。
再往前,我见到了栈道。走上去,往下一看,看见了一个湖,这便是香山湖了,湖面上波光粼粼,像抹上了一层金。我把目光移到郁郁葱葱的树林,顿时豁然开朗。香山湖是一张生命的画卷:清澈的水里鱼儿游,高大的树上松鼠跑,碧蓝的天空鸟儿飞,弯曲的小径游人走……正是这些生命的存在,才让这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蓬勃,才让这里成为人间天堂!
走下栈道,快到了尽头,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香山公园位于我国广东珠海。香山公园的山上有缆车,缆车可以看到香山公园的全部景观。最奇特的当然就是望远镜了,只要投了两枚硬币,就可以观看到茂盛的红松林了!
一走进公园里,就可以看见高耸入云的山峰了!我用眼睛观测了一下,这座山应该有一千多米吧!山的两旁还种了一些花草树木,真是生机勃勃!秋风一吹,似乎树木哥哥和花朵姐姐在向我招手,鼓励我爬上山去呢!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似乎还看见云彩姐姐要和我赛跑呢!她开始跑了起来!“我已经爬了三分之二了!”我高兴地喊着!我就在休息椅上休息了一会。我又跑了起来。“终于到了!”我兴奋地喊着。我去换了两枚硬币,投进了望远镜里!看见了红松林,不愧为红松林啊!一大片松树林都是红色的!
我下了山,我觉得山上的环境不是很好!因为,有很多人把零食袋、饮料瓶还有从树上摘下来的叶子扔在地上。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才能把香山公园的山变得和天堂一样美丽。我很喜欢爬山!
6月5日,我们一家三口去爬香山,香山海拔约557米。
进入大门,因为我在门外把腿摔破,所以我一直吵吵嚷嚷地要去坐览车上山,但还是被爸爸给拒绝了,但是爸爸又说:“只要比我先爬上山就让你坐览车。”我一听,兴奋劲就上来了,就拼了命地向上爬。爬到半山腰,我有点累,就坐在台阶上,等爸爸,等爸爸上来了,就继续往上爬,不觉已到了中午,烈日当头,我们都满头大汗,但是依然坚持向上爬,终于爬到了山顶……
通过这一件事,就让我懂得“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今天是星期日,我们双清别墅小导游来到了香山公园游览参观。
我们坐着大巴车赶到了香山公园,我小心翼翼地踏过门槛,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座小桥,桥下流水潺潺,虽然已经到了深秋但溪水仍未结冰,清澈的水中几条锦鲤自由地游来游去,有游览者买来旁边的鱼食投入水中,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涌了上来,这景象为这深秋的公园增添了一丝生机。
随后就是一阶阶楼梯。楼梯一旁有一条瀑布,上来楼梯顶尖我们仰望天空,天空是那么蓝,没有了雾霾的干扰,鸟儿们在蓝天自由翱翔,望着这样的天我然不住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再向周围望去,金色的世界里透着几分绿意,我好奇地看了看山脚,一片金黄,仿佛来到了金色的童话世界,我听着风儿从我脸庞吹过,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从前有一个秋姑娘,她是个神奇的魔法师,拿着魔法棒挥舞,树叶,麦田全都变成了金黄……”
看过这美丽的自然景色我们最后来参观了双清别墅和六角红亭,感受了当年*办公的场地。
这次的香山之旅让我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到了别样的“秋味”了解到了更多关于*的故事,真是收获颇丰!
北京香山一日游攻略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脉东麓,距城20公里,占地160公顷,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园。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北京香山一日游攻略,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香山简介:
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1956年开辟为人民公园,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北京十大公园之一。
香山公园文物古迹丰富珍贵,亭台楼阁似星辰散布山林之间。这里有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 这里有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寺院“碧云寺”;这里有国内仅存的木质贴金“五百罗汉堂”;这里有迎接六世*的'行宫“宗镜大昭之庙”;这里有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见心斋”;这里有世纪伟人*和中央进驻北*最早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双清别墅;这里有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地——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香山公园地势崛峻,峰峦叠翠,泉沛林茂。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公园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鸟啼虫鸣,松鼠嬉闹于沟壑林间。这里春日繁花似锦、夏时凉爽宜人、冬来银妆素裹。尤其是深秋时节,10万株黄栌如火如荼,气势磅礴,曾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二、最佳旅游时间:
秋季最佳,霜降后香山红叶漫山遍野,此时的香山分外妖娆。其他季节登山访古也不错。
雪后的香山公园,银装素裹,难得一见的树挂独具风韵,又不失晶莹剔透之美。
只是好景不长,太阳出来后不久树挂就开始成片下落,正应了“清晨看树挂,*午赏落花”的词句。
再细心观察一下,干枯的树枝中已然可见一丝绿意,春天的脚步*了。
三、门票和开放时间:
旺季:**票10元,学生票5元;淡季:**票5元,学生票2.5元;月票:10元。
香山索道票价:*日单程 50元/人;节假日单程 60元/人;儿童单程 (身高低于1.2米的) 20元/人6:00—19:00。
四、交通概况:
乘车路线:318路、331路、360路、360快、696路、698路香山下车,634路香山公园东门下车,505路、特5路香泉环岛下车,630路北京植物园下车。
晚年的白居易为什么自号“香山居士”?
大家知道白居易晚年的时候,干过一件非常盛大的一件事情。从而有了流传古久的一个非常美好的老年人的对未来的这么一种期许和向往。有这么一句成语叫做会昌九老,他背后的故事就是跟白居易但他晚年的时候所办的一场香山九老之会,这件事情息息相关。这件事情让小编对晚年生活也对此寄予了非常大的期许,并且也能够了解当年的古代老人他们是以什么样子的心态来面对他们的晚年生活。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与元稹共同倡导了唐代中期的“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他不论仕途如何,都坚守着知识分子的一份良知,*民的苦难生活,始终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他所写的诗篇,贴*生活,反映社会现实,被广为传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年少显诗才
和李白、杜甫不同,白居易没有经历过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对他来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应该只从父辈那里听说过。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宗大历七年(772),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安史之乱”对于唐朝来说是一个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此时,一向被人们所称道的大唐盛世,在*十年兵革的摧残下已经一去不复返,继之而来的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百姓则流离失所,生活困苦。
白居易生于书香家庭,其父白季庚做过几任地方官,他正直清廉,过着一般官吏的生活。白居易十一二岁时,正赶上军阀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不服从朝廷的号令。白季庚因劝说徐州刺史李洧脱离*卢节度使李纳(李正己之子)的羁绊,服从中央而有功,升任徐州别驾(州刺史的辅佐官员)。他眼看北方要继续战乱下去,于是决定送儿子到南方去避难。就这样,尚未成年的白居易过起了南北奔走的生活,这种饱经苦难的经历,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了解百姓疾苦、关心百姓生活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有很大影响的。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对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充满了同情和伤感。
白居易很早便开始了诗歌创作,而且水*很高。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十六岁那年,白居易到了唐朝首都长安。一次,他拿着自己作的诗去拜见一位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性格高傲,对他人的作品不放在眼里,特别是看到十六岁的白居易,更有轻视之心。当他看到诗卷上“白居易”三个字后,戏谑地说:白居易?可知道长安的米价昂贵,白居是大不易呢!但当他打开诗稿,立刻被许多动人的诗句所打动,特别是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后,更是大吃一惊,反复吟咏,十分赞赏。随后改口说: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在长安住下来是不难了。
这首诗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春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纵然肆虐,也奈何不了它。诗中描述了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同时又联系到人也应该像野草一样坚韧而不怕磨难,要顽强地生存下去。应该说这是白居易在经历漂泊的生活后产生的感想与慨叹,情真意切,况味无穷,也体现了诗人白居易的才情和诗歌造诣。
在长安居住,开销确实很大,当时白居易还没有做官,生活的压力让他倍感艰难。大概两三年后,白居易就从长安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中的白居易,没有因为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绩而沾沾自喜、志得意满,他的志向是要成为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于是,他更加刻苦地学*,后来他回忆自己这段学*时光时说:我白天读赋,晚上读诗,每天在书案上练*写字,手肘都磨出了茧子。
白居易刻苦攻读,为的是走科举这条路。在当时,通过科举取得功名,是读书人的最好出路。德宗贞元十五年(799),二十八岁的白居易拜见了宣歙观察史崔衍,崔衍很赏识他,推选他去应考。白居易没有辜负崔衍的希望,次年中进士第四名。考取进士,在当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这时白居易虽然已经二十九岁,但在考取进士的十七人中,却是最年轻的,因此,他有“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唐考取进士者,照例要在慈恩寺塔(即大雁塔)下题名,以示荣耀。
四年后,白居易又应吏部的考试,列入甲等,被任命为秘书省(古代*掌管图书的官署)校书郎。这个职位负责管理国家的图书,级别比较低,而且没有施展抱负和才能的机会,这令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白居易颇感不快。也是这次吏部考试,元稹同时登科,被任命为秘书郎。元白二人的深厚友谊从此开始,并传为一段佳话。
当上了校书郎,也算走进了官场。然而,白居易看到的却是官场中争名夺利、互相排挤、结党营私的不堪场面。有一次,他愤慨地说:“长安不过是争名逐利的名利场,就连鸡狗都不能安居了。”这对一个初入官场、又有着崇高理想的人来说,是一种打击,更是一种刺激。
宪宗元和初,白居易与元稹将应制举,二人“闭户累月,揣摩当代之事”,并把想法写成文字,最终成《策林》七十五篇。我们今天提到白居易,更多谈论的是他的诗歌,其实他的政治思想也是很有见地的。他见到朝政的腐败,认为要使国家政治清明,就必须广开言路,使民情可以上达。因此,他非常推崇周代的采诗官制度,认为这是“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一种必要方式。此外,白居易认为国家的虚弱、政治的腐败、百姓的贫困,归根结底是由于统治集团的腐朽堕落、挥霍浪费、战争不断导致的,所以他提出了“节财用,均贫富,禁兼并,止盗贼,起廉让”等主张,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应该说,白居易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是正确、也是较为全面的,他虽然没有做*,但他切实从国家利益和民生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关心百姓疾苦,敢于直言进谏
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参加了朝廷举行的制举考试,他指出要安抚百姓,就要减轻赋税,而盗贼是否存在,取决于官吏的好坏。这些话,切中时弊,很有见地。但这也触痛了为官者的伤疤,是考官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们以出言太直为由,给了白居易一个很小的官职—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周至)县尉。
县尉与县丞同为县令的佐官,执掌治安捕盗之事。这当然也不是白居易想做的职位,因而有了“一为趋走吏,尘土不开颜”的感叹。然而,县尉这个职务,使白居易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农民,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苦难,于是,在他的笔下出现了许多劳苦大众的形象,同时也对当时统治者的奢侈进行了揭露和谴责。其中有一首为人们所熟悉的诗歌,就是《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一上来就描绘了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景象。接着,还有更惨的场景:“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原来,贫妇人家里割下的麦子,已经完全拿去交税了,如今只能靠拾取些麦穗勉强度日。这个场景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简直不能比。当时,官府不顾百姓的死活,一味地索取征收。最后,诗人发出慨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没有因为自己所处的地位而逃避现实,他把农民的困苦与自己生活的优裕做了鲜明的对照,由此感到自愧,这是他爱民重农思想的体现。其实,县尉的俸禄并不高,白居易此处其实还有暗比,就是那些京城的达官贵人比自己的俸禄不知高了多少,他们只知道过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不顾百姓的温饱,这是为官者的失职,甚至是罪恶。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成分正体现于此。
盩厔这个地方,离马嵬坡不远。提到马嵬坡,就让人想到“安史之乱”,想到唐玄宗和杨贵妃。这里正是杨贵妃自缢的地方。一次,县尉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等到马嵬坡附*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之事,大家多发感慨。朋友劝白居易把这件事写成长篇叙事诗,于是就有了流传千古的《长恨歌》。这首诗,一方面体现了诗人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同情,更主要的是通过这段历史,让后人知道国君荒废国政的下场,并引以为戒。
元和二年(807)秋,白居易被召回长安,做了翰林学士(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次年五月间,改任左拾遗。从而开启了他三年的谏官生涯。拾遗是谏官,职位虽然不高,却有批评朝政,向皇帝陈述己见的权利和机会。对于想有作为的白居易来说,能够获得这个官职,自然是很高兴的。而且他还表达了自己对这份工作的重视,以及鞠躬尽瘁的决心:“授官以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
果然,白居易没有违背初衷,他在任上,敢于谏诤,敢于直言政治得失,表达自己的意见。他奏请免去江淮赋税以解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灾民,又请释放宫人,以减少宫中用度。一次,宪宗要让得宠的宦官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领兵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叛乱。在当时,宦官因为靠着皇帝的恩宠而飞扬跋扈,甚至把持朝政。如果再让宦官带兵,其势焰就更嚣张了。因此,白居易上书反对,言辞非常激烈,甚至当面跟皇帝争执了起来,大声说:“你错了!”宪宗大怒,对大臣李绛说:“白居易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居然敢这样放肆,实难容忍。”幸亏李绛说情,白居易才没有受到处分。他在诗中,也表达了自己的刚直之气:“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白居易的好友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原因是元稹在做御史时,举奏不避权势,因而受到权贵们的忌恨。白居易非常激愤,冒着生命危险三次上书,在奏疏中,他列举了陷害元稹的权贵和宦官们的许多罪恶。当然白居易没能救元稹,但他写了《和大嘴乌》这首寓言诗,诗人用大嘴乌代表狡猾的权贵,用鹦鹉代表正直敢言的谏官。大嘴乌因为善于欺骗而得逞,鹦鹉却因为直言而获罪,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于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更体现了自己的正义感。
在谏官任上的三年,也是白居易创作的黄金时代。他最富于“人民性”的“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讽喻诗(包括《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等诗)便是这个时候写成的。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创作原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将诗歌视为当时社会面貌的反映,直接为当时的政治服务。
《新乐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就是《卖炭翁》了。这首诗意在揭发“宫市”的罪行。当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负责向民间采购。德宗贞元末年,改为由太监直接办理,经常派几百人到热闹的街坊,他们不携带任何文书和凭证,看到所需要的东西,口称“宫市”,随意付给很少的价钱,还要货主送到宫内,并向他们勒索“门户钱”和“脚价钱”。这一弊政给商人和手工业者造成了深重的苦难。诗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烧炭翁,辛辛苦苦烧成一车炭,本想卖个好价钱,以维持生活,不料却遇到了负责采办的“宫市”,“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是多么令人愤慨的行为,诗人在这里,对他们的强盗行为和罪恶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此外,还有揭露统治者奢侈浮华生活的诗篇,如《红线毯》《买花》等。《红线毯》写的是宣州(今安徽宣城)地方出产的一种红软的锦毯,用贵重的丝线织成。宣州太守为了获得皇帝的宠信,每年都要逼迫百姓为宫廷织造歌舞用的红毯。诗人在最后,指责太守说:“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百姓尚未保暖,为官者却还一味地加以盘剥,阶级矛盾不断尖锐,也就可想而知了。
白居易的讽喻诗,题材广泛,直面社会现实,把统治者阴暗、丑恶的一面揭发出来,为的是掀起社会舆论,促使政治的改革。但是,这种做法却遭到了权贵们的忌恨。
江州司马青衫湿
宪宗元和五年(810),白居易任左拾遗期满。他做谏官时,因直言而得罪了不少权贵,很多人将他视为眼中钉。于是便找借口把他调去做京兆府参军。这是明升暗降,实际是把他驱逐出*臣的行列,剥夺他进谏的权利。次年,白居易的母亲病故,他因此要守孝三年。于是,白居易全家在渭水北岸的一个小村庄居住下来。
守孝期间,白居易经常与农民往来,因而对百姓的疾苦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段时间,他的生活是清苦的,没有了薪俸,只靠几个朋友不时寄些钱物来资助,以维持家人的生活。但他的心情是愉快的,在朝中,他感到的是相互欺诈、相互排挤、相互陷害的无情和冷漠,而在这里,他接触的却是勤劳朴实的劳动者,这让他松了一口气,可以在此享受“人情味”,于是他写诗道:“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三年时间过去了,对于前途的抉择摆在白居易的面前,是就此隐退,还是重新走上政坛?白居易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还是想尽自己之力,有所作为的。
元和九年(814),白居易又一次走进了长安,他出任的官职是左善赞大夫,这是一个专门陪太子读书的闲官,皇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让他不得过问政事,做好“文职”工作。这与白居易的初衷又是不相符的。更加不幸的是,第二年(815),一场风波冲击了他。当时,*卢节度使李师道暗中派人刺杀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刑部侍郎裴度。白居易认为这是国家的奇耻大辱,他难以容忍这种叛乱行为,于是愤然上书,要求捕杀刺客。当时的权贵,已经对白居易的直言怀恨在心,这次他们抓住时机,借口白居易不是谏官而越职上书与法制不合,对他进行攻击。最终,一纸令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唐代,司马一职是没有实权的,只是留给被贬官员的一个名号。
到江州不久,白居易就给老友元稹写了一封长信,这就是《与元九书》。在信里,白居易对自己几十年的创作活动和文学思想做了一个总结。白居易认为,文学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工具。他列举了古代的一些民歌,认为文学一开始就是根植于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文学的价值就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的面貌,帮助人们清楚地认识社会问题。因此,他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强调文学要为改善社会服务。
此外,白居易还谈到诗歌的特点,认为诗歌不是用理论来说服人,而是用深厚的情感来感染人的。他打比方说,一首诗就像一株果木一样,感情是根,语言是苗叶,声韵是花,意义是果实。没有感情的诗歌,就是没有根的果木,是没有生命力的。一首好诗,应该是思想感情和语言艺术的全面结合,而其中特别重要的又是思想感情,它是一首诗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他还特别赞赏《诗经》这部作品,认为其中有很多描写百姓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愿望的优秀民歌,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直接反映了百姓的疾苦,表达了人民的爱憎情感。
白居易的这些文学和诗歌理论具有进步意义,他的诗歌既有情感,又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因此成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江州司马任上,他写了一首长诗,即《琵琶行》。末句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如果我们了解诗人的遭遇和处境,就能清楚地知道,“江州司马”就是指诗人自己。这首诗对后世古典戏曲也产生了影响,元代戏曲家马致远曾根据这首诗写了《青衫泪》这一剧本,清代学者、戏曲家蒋士铨也根据此诗写了剧本《四弦秋》。直到今天,这首诗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名句,仍为人们所传诵。
元和十三年(818)十二月,白居易得到敕令,由江州司马升为忠州(治今重庆忠县)刺史。忠州的百姓生活困苦,白居易到任后,尽力减免徭役赋税,并亲自指导人们开垦荒地,发展生产,使当地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
元和十五年(820),唐宪宗去世,穆宗继位,白居易被召回长安。这次,年*五十的他仍怀着一腔抱负,想担负起治理国家的责任。谁知,穆宗将其召回,主要是看中了他的文学才能,而不是重视他的政治才干。白居易几次上书论得失,都被穆宗驳回。面对此景,白居易有些沮丧,他认为,与其这样庸庸碌碌,不如出任地方官,为百姓实实在在地做一点事。
穆宗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外调任杭州刺史。在这里,他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比如疏通水道,解决居民生活中的用水困难,修护堤防,引湖水灌溉田地,等等。长庆四年,刺史任期已满,白居易被调往洛阳。临行时,杭州百姓纷纷出门相送,表达不舍的情怀。
到洛阳不久,敬宗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又接到去苏州任刺史的命令。于是他再次南下。在苏州任上,他依旧不忘百姓的疾苦,兢兢业业地做事。然而,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主动提出辞官的申请,并得到批准。临别苏州,他写了《别苏州》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青紫行将吏,斑白列黎甿。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此后,白居易又做了几任官,直到武宗会昌二年(842),七十一岁时才正式休官。会昌四年(844),白居易住在洛阳。此时的生活是闲适的,但他仍没有忘记百姓的疾苦,于是自己出资,为百姓做了一件大事。当时,洛阳龙门潭南面有所谓“八节滩”“九峭石”,很多天然的石滩阻碍着船只的通行,为此船工要赤脚下水去推船。当地的官府,勒索舟民的捐税,只用来享乐,却不顾百姓的利益。为此白居易自己出资,开凿了龙门石滩,解决了船工的困难。
次年,白居易又与同在洛阳的六位年过七旬的朋友,组织了一个“七老会”,后来又加了两位,号称“九老图”。他们饮酒作赋,高谈阔论,成为诗人中的一段佳话。后世有画家还根据这一题材,绘出了《香山九老图》。又过了一年(846),白居易卧病不起,不久就与世长辞了,时年七十五岁。
白居易一生经历了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八个皇帝,享年七十五岁,在当时来说也算是高寿了。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怀有抱负、勤政爱民的'官员。只可惜,生不逢时,白居易的才能没能得到充分施展,其政治理想更没有实现,但是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一有机会(任地方官员),就为百姓谋利益,从而赢得了百姓的称赞。他的诗歌作品,贴*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唐玄宗会昌二年的时候,也就是842年的时候,白居易他是在指一个叫做刑部尚书职位。所以他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在洛阳定了一个家,在会昌五年3月24号的时候,他组织了一次尚齿之会。为什么叫做尚齿之会呢?那是因为啊,他请的这这些贵宾都是一些保护诗书并且非常有才学的一些老人家,其实最年长的也有90多了。
当时的七个人年龄加起来的时候都已经有将*600多岁了,就是这么非常安详和慈爱的这么一个老人家的这么一个聚会。因为各个参与的嘉宾们的年龄都十分的年长,所以在那个时候是十分不容易见到的,之后白居易甚至为了纪念这一次的聚会,他还为此写了一个叫做九老会诗并序。以此来纪念这么一场聚会。
所以这就是会昌九老的由来,自从唐朝的时候会参由老以各个形式的艺术品来展现出。会昌九老这么一个事件,其实是从古往今来的一些老人他们最期许的这么一个愿望,因为当你年老的时候,你不想要让年轻一辈去认为你已经老了所以该做一些什么事情不该做一些,什么事情都是由他们所定义的。
就例如说因为你老了不中用了,所以你就不可以参加朝政了,要不然的话会因为你的糊涂的性格而搞砸了,朝廷大事该怎么办?所以其实古往今来的老人都不希望有这样子的事情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并且可以跟几个好友没事就在一起聚一聚,聊聊天,解解闷,然后聊一聊,当初他们相知相许的这么一个情形也算是在老年的一种娱乐性质的交流。
会昌九老这么一件事情建之所以被人们挽留至今,我想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这当中寄托了老年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一种寄托与向往。从当今社会来看,如果说像这样高龄的老年人一起聚集在一块,其实也是不大多见的,除非你在一些养老院或者是中心公园这样子的地方才会偶尔见得到。不过难以想象的是在当时那个社会交通那么不便捷,甚至都有90多岁的老人来参加这个聚会,可见当时那个年代的老人身体到底是有多硬朗,且有许多的老人并没有被那些凡尘礼俗那些所老旧的一些观念而受到影响。认为老年人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等着他们的子女来奉养他们。
但会昌九老这九位老人就是非常形象的自由洒脱的老年人,勇敢的去追寻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按照自己他们的意愿而活着。像这样子的老人,因为洒脱,因为特别的有朝气,所以也被非常多人儿喜欢。相信正在读这篇文章的读者,你也会对这样子的老年生活所有期待吧。毕竟现在依旧年轻的我们就已经在好好的规划了我们未来的路该要怎么走,以至于我们的晚年生活又该怎么过下去呢?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社交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当然老年人肯定也是不例外的。虽然说可能因为年龄的增长,从而身体大不如前,稍微的限制了自己的一点点的人生自由。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朱敦儒《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
香火萧然栋宇卑,满山松树送灵吹。——王履《都土地祠》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李白《杨叛儿》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辛弃疾《八声甘州·把江山好处付公来》
奉崇香火若君难,莫把经文作戏言。——胡叔阳子《题壁二首·奉崇香火若君难》
中开香火祠殊庭,石林高卧忧苍生。——张元干《叶少蕴生朝》
院院烧灯如白日,沈香火底坐吹笙。——王建《宫词一百首》
春夜深怀香捧金橙,哀弦声断银筝,宝鼎沉香火冷。——张可久《天净沙·书怀二首香》
丹青罗像设,香火奉岁时。——张祁《庐州诗》
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苏轼《五郡》
远客闲心无处所,独添香火望虚空。——鲍溶《赠真公影堂》
冷淡独开香火里,殷妍行列绮罗中。——齐己《江寺春残寄幕中知己二首》
佛龛日*得香火,僧饭时容供粗粝。——张耒《淮阴太宁山主崇岳逮与予诸公游今年七十余耳》
两庑香火谁,分祀及四子。——赵孟坚《题陈山龙祠》
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盘冷。——白居易《黑潭龙-疾贪吏也》
博山夜宿沈香火,帐外时闻暖凤笙。——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好鸟亲香火,狂泉喷泬寥。——齐己《怀天台华顶僧》
道旁一庙有神坐,黄金为身受香火。——吕坤《靳庄行》
岁时香火喧笙竽,神兮归来驻銮舆,祐我圣祚窥*。——王磐《尧帝庙》
安得东归奉香火,晏坐终老甘三椽。——楼钥《次韵雷知院观音诗因叙家中铜像之详》
尽道人皆有一天,如何癖爱香火缘。——杨万里《古风敬饯吉州梁史君》
长斋俨香火,密宴簇花钿。——白居易《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每对双关分叙两意)》
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居节《春寒·重楼燕子隔天涯》
已矣榜敲成俗吏,怀哉香火奉湘祠。——赵蕃《送吴提刑赴召三首·只道边城狱讼稀》
至今遗庙存,香火乃寂寞。——徐贲《晋冀纪行(十四首)》
初作衡山香火缘,不教俗事到吟边。——刘克庄《明道祠满》
□言香火埒蒋霍,渐觉凤俗侔徽衢。——刘克庄《观社行》
官冷何妨*香火,时容绝胜洗埃尘。——张耒《同鲁直无咎游启圣》
胡不户祝之,香火均远*。——陈造《魏帝庙》
空村巫觋舞,灵祠香火谒。——黄公度《秋旱热甚尤苦登陟舆中戏成》
春来香火盛,倾城出游适。——杨循吉《送楚岩往支硎山》
筵篿巫志怪,香火婢输诚。——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
拥笏朝真香火罢,虚明庭院静无哗。——谢伋《恭谒台岳桐柏观纪事》
雪足莫辞重趼往,东人香火有因缘。——王安石《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
真源不可取,香火供晨夕。——李弥逊《杯渡塔》
三百六旬如此少,更添香火坐逡巡。——秦观《与邓慎思沐於启圣遇李端叔》
沉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李贺《屏风曲》
半炉爇尽沉香火,消受篷窗一夜寒。——范汭《夜泊梁溪》
如今江上见寒梅,幽香自清绝。——蔡襄《好事*·瑞雪满京都》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陆游《菊枕诗》
幽兰生虽晚,幽香亦难歇。——曹邺《成名后献恩门》
幽香寄情深,洁身非自好。——*《五古·咏梅》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齐己《早梅》
绿渚幽香生白蘋,差差小浪吹鱼鳞。——温庭筠《东郊行》
道种将闲养,情田把药鉏。幽香发兰蕙,秽莽摧丘墟。——齐己《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
时闻递幽香,似接谭妙语。——赵蕃《得晴欲过江访梅已忽病作天亦复阴怅然有赋》
岩草度幽香,退后金三尺。——郑刚中《即事·新凉到郊墟》
江南秋尽犹无菊,只有幽香满岩谷。——韩元吉《同尹少稷赋岩桂》
午窗试读离骚罢,却怪幽香天上来。——谢宗可《挂兰》
每隔岁华留硕果,早从春事媚幽香。——陈藻《寿山种柑命名学圃》
醉捻嗅、幽香更奇。——曾巩《赏南枝》
珍禽逸响来缤纷,瑶草幽香散蓬勃。——程敏政《刘阮遇仙图为提督河道杨克敏通政赋》
曲屏深幌间,夕静幽香飏。——丘逢甲《菊枕诗·其二》
欲歌白雪词难和,试挽幽香力尚禁。——胡寅《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不辞开后苦寒侵》
风递幽香入槛来,枕簟全无暑。——蔡伸《卜算子·小阁枕清流》
霜光著红小,幽香逗疎樾。——张镃《吴疾愈约客游湖上园》
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鱼玄机《迎李*仁员外》
梨花白白柳条青,闭阁焚香奈雨声。——仇远《寒食雨三首·梨花白白柳条青》
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刘长卿《寄龙山道士许法棱》
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吕洞宾《绝句》
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周邦彦《尉迟杯·离恨》
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月殿云阶敞上方,宫中*静夜焚香。——王国维《颐和园词》
礼塔焚香诵藏经,更能拜斗与瞻星。——白玉蟾《万法归一歌》
焚香凝一室,尽日思层城。——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
焚香开敕库,踏月上城楼。——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焚香三鸟至,炼药九仙成。——张说《道家四首奉敕撰》
焚香读楚词,时作真行帖。——五迈《读林去华居厚主簿省题》
焚香如云屯,幡盖珊珊垂。——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
作礼睹灵境,焚香方证疑。——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
宫女焚香把经卷,天人就*礼袈裟。——韩翃《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焚香开卷霞生砌,卷箔冥心月在池。——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焚香面金偈,一室唯巾水。——李群玉《饭僧》
起草征调墨,焚香即宴娱。——高适《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皎洁青莲客,焚香对雪朝。——杨巨源《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
深心念行暍,清夜久焚香。——苏辙《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皇太后阁六首》
秘殿清斋刻漏长,紫微宫女夜焚香。——王建《宫词一百首》
幽阁焚香万虑凝,下帘胎息过禅僧。——郑畋《初秋寓直三首》
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王维《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下帘宴坐自焚香,酒力醒时冬夜长。——岳珂《偶题》
焚香坐阅精神通,古来尚友只数老,九原可作吾其从。——邵宝《题郭子仪见虏图》
锦鳞行酒白昼静,金鸭焚香长夜清。——甘立《有怀玉文堂》
青溪道士餐白石,扫地焚香坐空碧。——屠隆《青溪道士吟留别京邑诸游好》
万姓焚香惟顶礼,瑞云随伞入宫闱。——和凝《宫词百首》
焚香拜手倾垦恻,左右前后皆列星。——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子孙共罗拜,焚香向神告。——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
说法金殿里,焚香清禁中。——崔颢《赠怀一上人》
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李峤《汾阴行》
因兽害田秋罢猎,为民求主夜焚香。——徐世隆《后唐明宗庙》
焚香拜天赐,欢声遍群农。——释文珦《夏雨应祷》
种花春扫雪,看箓夜焚香。——许浑《茅山赠梁尊师》
结茅种杏在云端,扫雪焚香宿石坛。——韦应物《寄黄尊师》
焚香独自上天坛,桂树风吹玉简寒。——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共爱初*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沙野先生闭玉虚,焚香夜写紫微书。——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醉后焚香厌濁醪,诗成入口胜金脔。——白玉蟾《题诸葛绣香园》
不觉随玉皇,焚香诣金阙。——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湘君祠对空山掩,渔父焚香日暮归。——韩翃《送中兄典邵州》
闻君何事病恹恹,镇日焚香不捲帘。——于谦《喜高佥宪病痊口号戏之》
□雷车雨滴阶声,寂寞焚香独闭扃。——贯休《避地毗陵,寒月上孙徽使君兼寄东阳王使君三首》
锵佩引凉姿,焚香礼遥夜。——陆龟蒙《上真观》
水殿夫容隐暗霜,夜临新月自焚香。——顾璘《拟宫怨·水殿夫容隐暗霜》
把钓看棋高兴尽,焚香起草宦情疏。——温庭筠《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
白酒土人来祷旱,绛帏玉女对焚香。——岳岱《龙母祠》
扫地更焚香,襟期古人亚。——郑镜蓉《夏日钞书小窗如炙念家严远出捕蝗率彼旷野炎蒸百倍因用家严送有邻弟返里原韵示诸妹》
香山的诗句
香山诗句
写香山的诗句
游香山诗句
有关香山的诗句
关于香山的诗句
北京香山的诗句
香山红叶诗句
香山枫叶的诗句
香山红叶的诗句
描写香山的诗句
赞美香山的诗句
北京香山诗句
关于香山红叶的诗句
香山红叶的诗句古诗
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
描写北京香山的诗句
写香山的古诗
枫叶似火的香山诗句
赞美香山红叶的诗句
描写香山的诗
爬香山的古诗
关于香山的诗词
香山红叶红满天的诗句
香山红叶红满天诗句
描写香山的句子
爬香山的说说
有关香山的诗词
去香山的说说
香山红叶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