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恨的说说

关于愤恨的说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愤恨的说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愤恨的说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愤恨的说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94) 语录(39) 说说(567) 名言(3) 诗词(194) 祝福(0) 心语(1)

  • 愤怒的话

  • 愤怒,经典
  • 1、你的样子真的很棒哦!就跟个棒槌一个样。

    2、你都不如一条狗,我给狗扔块骨头它都知道冲我摇摇尾巴。

    3、一只小狗悄悄的对一只耗子说:你喜欢我吗?耗子深情的说:我是很喜欢你,你能看懂短信,还能装得像人一样。

    4、除了说你自私自大且无自知之明外,还有更贴切的形容吗?

    5、一切逼事儿不是事儿,一切事儿逼都只是逼。

    6、那天看到你,一个人扶着电线杆,顶着个爆炸式头型,兴奋得手舞足蹈,满面通红。问你啥事这么高兴,你嘴唇哆嗦了半天,才挤出来:被电到了!

    7、没文化至少要有人话嘛,连人都算不上了还说什么人话嘛!

    8、阁下长得真是天生励志!

    9、骂我?你是那行做多了见到谁都是抢你生意的假想敌是吧?

    10、笨鸟先飞,笨猪先肥。

    11、你的优点没法数,牛粪上跳过舞,众人前整过蛊,越过高山险阻,不甘自取其辱,在你背上按按,你*上还能噗,不惧臭气,能闻能捂。人送雅号:打屁虫!

    12、好漂亮的美女叔叔啊!

    13、那么多年了,我终于看出来你*有什么不一样了!你看起来是有点人样!

    14、你不知道你妈生了你遭到世界众怒。

    15、别把我对你的忍耐当成你不要脸的姿态。

    16、你真是人渣中的人渣,变态中的禽兽,*中的*。

    17、你干嘛非要往自己脸上贴金子呢?给你脸了吗?

    18、当你拿起镜子,看着自己,你以为是多余的,其实吧……你还真是多余的。

    19、给你面子你不要,你是有多不要脸,我说拿你当人的时候,你尽量走人道好吗?

    20、我真的不愿意用脚趾头鄙视你。但兄弟,是你逼我这么做的。

    21、不是路不*,而是你不行。

    22、你的牙如同天上的繁星,色泽鲜艳,相距甚远。

    23、不能让你乖乖听我指挥,也不能让你的钱塞满自己钱包,那我就发条骚扰短信。事实证明90%的人会回,剩下10%不回的人俗称“狗不理”!

    24、巴黎圣母院少个敲钟的,就你了。

    25、怪我自己没眼力,把你当作人了,早知道就买条狗链套你脖子上了。

    26、北风又开始刮了,粗心的你总是这样,每次都要我来提醒你多穿件衣服,可你也每次都不屑地回答说:我这么厚的猪皮是干嘛的?难道还怕那一点点小风吗?

    27、永远年轻,永远装嫩,永远不知好歹,永远热泪盈眶。

    28、别逼我,否则我伟大起来,一发不可收拾。

    29、真想立马把我37码的鞋bia到你42码的脸上。

    30、我骂你一句衣冠禽兽,只怕污了畜类的天性。

    31、天下之大,大不过你缺的那块心眼。

    32、你哪家学校毕业的啊?你讨人厌的学位都修到博士后了!!

    33、别把我对你的忍耐当成你不要脸的姿态,撅*看天,有眼无珠。

    34、上帝造就你是他的创意,你能活在这世上是你的勇气。

    35、你气度不凡,流露出性感曲线,风雨中坚定不移,不是每个人都能干。你惨遭袭过胸,摸过脸,对此身有体会,却从未抱怨。说句实话,雕塑,你真的很好看!

    36、看你这口牙,难道你*是同一个祖先?

    37、你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半死不活浪费RMB。

    38、我对你这种废物已经没有兴趣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本来以为你还能多撑两下,没想到也是个窝囊废。

    39、荡气回肠,消化不良。

    40、我从来没有欺骗过你,因为我骗的都不是人。

    41、本来咱都差不多,但自从您发了疯之后,我就知道了什么叫差距……不是我说,您也真是蠢得太明显了!

    42、你个小垃圾是独一无二的,至少全人类都不希望再有第二个。

    43、听你说话,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44、人生的悲哀就在于,当你想两肋插刀的时候,却只有一把刀。

    45、年轻算什么,谁没年轻过?你老过吗?真是的。

    46、动物穿这衣服都变人了,你丫一穿上立马就变动物

    47、你不是脑子不好,就是缺根线儿;你心脏挺健康的,就是缺个眼儿。

    48、你人品问题永远是自己本质的玩犊子。

    49、你个没正形的,连头痛都是偏的。你脸上两个窟窿眼儿是用来喘气的吧?能认清自己是个什么东西的,都是好样的。

    50、只要有点智商的人都看得出来你那张老脸有多呕天吐地。

    51、你出生时是不是被扔上去过3次而只被接住过2次?

    [阅读全文]...

2022-04-16 23:37:15
  • 陆游《书愤》

  • 陆游
  •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鉴赏

      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 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扞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阅读全文]...

2021-11-26 23:55:08
  • 陆游:书愤

  • 陆游
  •   《书愤》

      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赏析:

      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扞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阅读全文]...

2022-02-17 16:14:35
  • 陆游《书愤》赏析

  • 陆游,诗人
  • 陆游《书愤》赏析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追述早年报国壮志、抗金斗争的豪迈生活,描写了晚年罢官闲居山阴的心情;抒发了自己年华老大,夙愿落空,壮志难酬的悲愤;批判了主和派投降误国,表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主义情精神。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陆游《书愤》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愤》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注释:

      【1】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2】早岁:早年,年轻时。

      【3】那:即“哪”。

      【4】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5】“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6】“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7】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8】“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入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9】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10】“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11】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12】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13】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14】名世:名传后世。

      【15】堪:能够。

      【16】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书愤》赏析: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第一句是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大有气魄。诗人未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几多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如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第三句讲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展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这一结局,非诗人不尽志所致,非诗人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最后一句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阅读全文]...

2022-07-20 13:27:27
  • 赏析陆游《书愤》

  • 陆游,诗人
  • 赏析陆游《书愤》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赏析陆游《书愤》,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追述早年报国壮志、抗金斗争的豪迈生活,描写了晚年罢官闲居山阴的心情;抒发了自己年华老大,夙愿落空,壮志难酬的悲愤;批判了主和派投降误国,表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主义情精神。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夔州通判、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权知严州,礼部郎中等职。他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以完成九州统一大业为*生奋斗的目标,坚持抗金主张,反对和议,但仕途坎坷,屡遭投降派打击,壮志南酬,被迫隐居田园。他以诗歌为手段,反映南宋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扫胡尘” “ 靖国艰”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慷慨悲壮,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书愤》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作者62岁,罢官闲居山阴已经五年多了。它充分表达了诗人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意志和决心,抒发了自己年岁老大,壮志难酬的悲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首联,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作者青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愿。孝宗即位后,陆游曾向他陈述了有关定都、备战和革新政治的建议,使得朝廷主战气氛甚浓。隆兴二年(1164)春,陆游积极支持爱国将领张浚北伐,符离之役失利,朝中主和势力日炽,张浚被罢免,陆游也受牵连而免了官职。乾道八年,陆游抵达南郑,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八个多月的从军生涯是他一生中身临前线最宝贵的时光,他身穿戎装,斗志昂扬地驰骋在西北国防前线。他考察了南郑一带的山川形势和民情风俗,形成了他的“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的战略思想,积极向王炎陈“进取之策”,但南宋朝廷无法容忍他策划北伐的活动。最后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也被撤散,陆游殷切收复中原的主张成为泡影,他的内心非常失望和苦闷但爱国热情并没有消减,如“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救河山”(《楼上醉书》)

      颔联,写作者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瓜洲渡”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面的瓜洲镇,此事指宋孝宗隆兴二年,陆游任镇江通判,劝说支持张浚用兵,准备北伐事。“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边界,此事指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做王炎幕僚,曾筹划恢复中原大计,领军队强渡渭水,策马直驱大散关前线与金人作战。作者采用列景手法,两句用六个名词简洁却巧妙地写出了战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杀敌的心情。宋朝的军队曾经在东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关打败过金兵,一处是在冬天, 一处在秋天! 一次是兵船作战,一次是马队交锋。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战生活,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

      颈联,叙自己的豪气尚在,但壮志难酬。隐用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万里长城”的典故。是说自己曾以捍卫国界的名将檀道济期望自己,可惜志愿落空,如今衰老,一事无成,无限感叹哀伤。深切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想为国立功却又报国无门忧愤。本诗语言精练,概括力强,前三联写出了作者青、壮、老三个时期的.不同感情与生活情况,青年时期的爱国豪情,壮年时期的意气风发,老年时期的壮志南酬,作者虽然壮志犹存,但抗金复国的愿望还是落空了,究其原因是南宋朝廷内部的妥协投降路线所造成,国无良相,庸人误国,令人义愤填膺。

      尾联,慨叹世无名相,国事不堪设想。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曹魏,临行写了《出师表》给后主刘禅,千百年来,谁能够和他的忠义智勇相比呢?作者借缅怀三国时的诸葛亮,希望现在也能出现一位如他那样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把侵略者赶出家园。我们知道,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方面表示北定中原的决心,一方面规劝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对政治提出了建议,这样的结尾自然是含义深刻,发人深省,这两句也是慨叹现实小人当权,没有象诸葛亮那样的忠义智勇的名相。

      全诗除了巧用典故,还巧作对比,一处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二处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处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此外本诗起结有力,对仗工整。如“楼船”对“铁马”,写出抗敌水陆两战;“夜雪”对“秋风”,点出两个时令一秋一冬;“瓜洲渡”对“大散关”,地名相对,表示抗敌方位一南一北。名词相对,内容丰厚, 形象鲜明,很好地发挥了律诗的对仗艺术。刘克庄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村诗话》前集卷二)沈德潜:“放翁七言律,对仗工整,使事熨帖,当时无与比埒。”(《说诗语》)

      题目为《书愤》,写出愤激之情的意思。全篇不露一个“愤”字,却又在叙述中使人感到一种雄伟的浩然之气,充满了自己恢复中原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愤恨,感情也变得慷慨愤激。全诗塑造了自己鲜明的爱国形象,也表达了理想不得实现后所带来的深切悲哀。梁启超对陆游高度评价:“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大有气魄。诗人未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几多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如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层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这一结局,非诗人不尽志所致,非诗人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阅读全文]...

2021-12-31 12:06:55
2022-04-14 16:30:25
  • 愤世嫉俗的诗句

  •   1、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其二》

      2、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李商隐《落花》

      3、怅卧新春白夹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

      4、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5、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李商隐《无题》

      6、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7、雍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

      8、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13、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m.ju.51tietu.net)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李白《行行游且猎篇》

      14、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逢。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香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李商隐《无题》

      15、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李白《相和歌辞·公无渡河》

      16、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阅读全文]...

2022-01-07 07:35:28
  • 《书愤》原文及译文

  • 《书愤》原文及译文

      此诗虽然没有用一个“愤”字,但是胸中那郁积之“愤”在字里行间仍然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爱国之情将永远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书愤》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书愤

      陆游〔宋代〕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赏析: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作者青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愿。孝宗即位后,陆游曾向他陈述了有关定都、备战和革新政治的建议,使得朝廷主战气氛甚浓。隆兴二年春,陆游积极支持爱国将领张浚北伐,符离之役失利,朝中主和势力日炽,张浚被罢免,陆游也受牵连而免了官职。乾道八年,陆游抵达南郑,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八个多月的从军生涯是他一生中身临前线最宝贵的时光,他身穿戎装,斗志昂扬地驰骋在西北国防前线。他考察了南郑一带的山川形势和民情风俗,形成了他的“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的战略思想,积极向王炎陈“进取之策”,但南宋朝廷无法容忍他策划北伐的活动。最后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也被撤散,陆游殷切收复中原的主张成为泡影,他的内心非常失望和苦闷但爱国热情并没有消减。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写作者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瓜洲渡”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面的瓜洲镇,此事指宋孝宗隆兴二年,陆游任镇江通判,劝说支持张浚用兵,准备北伐事。“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边界,此事指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做王炎幕僚,曾筹划恢复中原大计,领军队强渡渭水,策马直驱大散关前线与金人作战。作者采用列锦手法,两句用六个名词简洁却巧妙地写出了战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杀敌的心情。宋朝的军队曾经在东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关打败过金兵,一处是在冬天,一处在秋天!一次是兵船作战,一次是马队交锋。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战生活,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展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这一结局,非诗人不尽志所致,非诗人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全诗除了巧用典故,还巧作对比,一处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二处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处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陆游。这些诗句皆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创作背景:

      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到山河破碎,国家动荡,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书愤其一》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其一》注释

      ①书愤:抒发义愤。书:写。

      ②早岁:早年,年轻时。

      ③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⑤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⑥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⑦衰(shuāi)鬓:苍老的鬓发。

      ⑧空自许:白白地自许

      ⑨堪:能够。

      ⑩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书愤其一》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书愤其一》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5-19 13:19:06
  • 描写愤怒的句子

  • 愤怒
  •   1、你好你坏,都和我无关,我也不在乎,我不会哭,我再也不必去等待那个不属于自己的爱。

      2、我以为爱,像热水开着就能不停流,却像雾气,在挥霍后失踪。

      3、我爱得发了疯,还相信我守着就有用,不管我醒着睡着,呼吸喝水,哭着笑着都会觉的心痛。

      4、我失去知觉看着相爱的极限,我望着地*线天空无际无边。

      5、爱到用尽全力,都是挫折,我想留的,留不住了幻灭后该怎么抉择。

      6、你的话,就像冷冷的最後一箭,我看着,心碎成一片片。

      7、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或许我会笑着离开。

      8、擦肩而过的我们,有着无法表达的痛。

      9、岁月漫长,时光短暂,一个人守候,一个人默默等待,清楚注定悲哀的结局,可是还是在等待,这是爱,卑微地落寞在尘埃里。

      10、用酒来麻痹自己的心,用烟来诠释自己的寂寞,用自残来缓解自己的伤痛。

      11、有时候明明很脆弱,却刻意假装坚强,难道这就是命运吗?看着一朵枯萎的花,还有一句未说出的话。

      12、我唱着属于我们的歌,想着我们的音符,因为我爱你爱你爱你。

      13、在太阳出来时,把孤单晾干。

      14、眼泪代替你亲吻我的脸,我的世界忽然漫天白雪。

      15、曾经依靠彼此的肩膀如今却各自在人海中流浪。

      16、我讨厌你对我无视,因为曾经在你眼里我那么完美。

      17、爱你的心忘了上锁傻傻让爱变成一种折磨。

      18、我爱得发了疯,明知道再狂吼也没救,那句我爱你,我还能向谁说。

      19、独自坐在了房间,眼睛藏在心里面,有时候觉得这样也很甜,谁都不会看得见。

      20、请让我让我对你先说再见,深呼吸,推开所有依恋,谁都不要为我可怜,只是爱的结束。

      21、跌跌撞撞,这一条爱情路,我们看到的只有荒芜,辛辛苦苦跟随你的脚步,等待我们的不是幸福。

      22、这一次,决定放手了,这一次我们终於懂了。

      23、这场爱情,是不是一开始就是错误,为了什么,我们固执的坚持,换来却只有痛苦。

      24、有你在我才学会勇敢,坚持我梦想,感谢你,当我的,避风港。

      25、我听着,属於我们那首歌曲,心里面,流过许多回忆。

      26、电话那一头的你,说也许我们该各退一步,电话这一边的我,眼泪悄悄流出却不想哭。

      27、只怪我们都太过年轻,把感情想得像儿时游戏,彼此都没好好珍惜,我后悔过,明知道我很爱你。

      28、有些记忆,有些旋律,不用回忆就能想起,在我生命中最快乐的你。

      29、还想要一个简单的拥抱,将一个人的孤单紧紧的围绕。

      30、说了再见是否就能不再想念,说了抱歉是否就能理解一切。

    [阅读全文]...

2022-02-08 13:37:00
  • 《书愤》诗词鉴赏

  • 《书愤》诗词鉴赏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大型战船。②金国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将金兵击退。③诗人与金兵在大散关曾发生遭遇战。

      1.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2分)

      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1分)

      3.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2.诸葛亮

      3.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阅读练*二: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参考:

      1、怀什么古颔联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年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古事):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充满豪情气势。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2、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首联和颈联表达出作者渴望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及自己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的悲愤沉痛,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同病相怜型)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3、艺术手法: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阅读练*三: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

      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歌的倒装性)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欲图收复失地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 愤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赏析: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书愤》前四句是回顾往事,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接着将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江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但塞上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壮志未酬,鬓发先斑。《出师表》名传于世,千百年来又有谁能与诸葛亮相比!尾联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自己也会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国之志至死不移。

      诗的开头写的是年青时的认识和志向。哪知世事艰,即不知道世事的艰难。事实上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因此,一个艰字就饱含着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愤,也包含着报国无门的无奈。然而,在那时,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的豪气却像山一样。这一比喻非常奇特而贴切,可以从山之高联想到豪气万丈,壮志凌云,也可以从山之凝重、不可动摇,联想到坚忍不拔,无可动摇之志。这便是诗人年轻时的写照。接着两句便是对抗金英雄的追思,其中虽无一个动词出现,但在读者面前就呈现着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极有鼓舞人心的作用。诗人通过今昔之对比,从而突出了对现实状况的不满,隐含着一种愤懑的情绪。南朝宋时的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唐朝名将李勣也被唐太宗比为长城,因而诗人要效法他们的精神,以塞上长城自比,以为能成为一个抗敌的英雄。然而,壮志未酬,已生华发,这是以沉痛的笔调,抒发了对苟安而不思抗金的投降派的极度愤慨。最后,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叹息南宋朝廷中就没有一个可以与之相比之人,用以表明对朝廷不思恢复中原的气愤。对于一个志在立功却怀才不遇,光阴蹉跎而难以作为者来说,能不幽愤哀伤吗?此诗虽然没有用一个愤字,但是胸中那郁积之愤在字里行间仍然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爱国之情将永远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古诗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注释解释

      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阅读全文]...

2021-12-31 13:30:27
当前热门
愤恨的说说 - 句子
愤恨的说说 - 语录
愤恨的说说 - 说说
愤恨的说说 - 名言
愤恨的说说 - 诗词
愤恨的说说 - 祝福
愤恨的说说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