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在古诗中的寓意

关于锦绣在古诗中的寓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锦绣在古诗中的寓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锦绣在古诗中的寓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锦绣在古诗中的寓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39) 语录(22) 说说(55) 名言(7k+) 诗词(1k+) 祝福(26) 心语(5k+)

  •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 高考
  •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导语: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花中四君子的相关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一、梅

      *原词《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寓意

      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二、兰

      唐李白《古风》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寓意

      兰,幽而不病。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三、竹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寓意

      竹,轻而不佻。其茎有方圆之别,其色有青紫之分;竹无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爱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矣。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四、菊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寓意

      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园艺之菊与野生之菊不同矣,野菊婆娑,点缀村舍疏篱,随处而生,毋须人工;而园艺之菊,从春之下种至秋之绽放,其间治地酿土,防燥虑湿,摘头掐叶,接枝捕虫,防雨避霜,使艺菊之人难得闲暇。从古到今,历代艺菊之人倾心培育,使其种类纷繁,姿态万千。是谓:菊之美,三分出自天工,七分来自人力,艺菊之人终年辛劳,以人力助天工,菊之美,实臻天人合一之境也。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阅读全文]...

2022-02-28 16:54:03
  • 寓意新的开始的古诗

  • 阅读
  • 寓意新的开始的古诗

      新的开始,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充满信心,充满希望,我们还要一如既往的相互鼓励,相互欣赏,步伐轻盈,充满阳光,走向明天,走向理想!下面就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代表寓意新的开始的古诗。希望可以帮助你们。

      《浣溪沙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bai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南歌子词二首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新雷

      【作者】张维屏 【朝代】清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於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新柳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春日

      【作者】朱熹 【朝代】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元日古诗解释意思

      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解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阅读全文]...

2022-04-13 07:52:17
  •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梅

      *原词《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二、兰

      唐李白《古风》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兰,幽而不病。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三、竹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轻而不佻。其茎有方圆之别,其色有青紫之分;竹无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爱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矣。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四、菊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园艺之菊与野生之菊不同矣,野菊婆娑,点缀村舍疏篱,随处而生,毋须人工;而园艺之菊,从春之下种至秋之绽放,其间治地酿土,防燥虑湿,摘头掐叶,接枝捕虫,防雨避霜,使艺菊之人难得闲暇。从古到今,历代艺菊之人倾心培育,使其种类纷繁,姿态万千。是谓:菊之美,三分出自天工,七分来自人力,艺菊之人终年辛劳,以人力助天工,菊之美,实臻天人合一之境也。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阅读全文]...

2021-11-24 00:47:36
  • 关于春节寓意好的古诗59句

  • 春节,祝福
  •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元日》

      唐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4、《新年作》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5、《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6、《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7、《庚辰元旦试笔》

      宋·舒岳祥

      数我初生岁,今为第二年。

      光阴六十过,行辈几人全。

      试把新诗写,闲将好梦圆。

      儿孙扶出拜,苏酒让渠先。

      8、《已酉新正》

      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9、《新年呈友》

      唐·许棠

      一月月相似,一年年不同。

      清晨窥古镜,旅貌*衰翁。

      处世闲难得,关身事半空。

    [阅读全文]...

2021-12-27 20:01:38
  • 寓意劳动节的古诗

  • 劳动节
  • 寓意劳动节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意劳动节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畲田调二首》

      宋·王禹偁

      之一

      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之二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7、《诗经颂.噫嘻》

      【先秦】佚名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8、《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晋代】陶渊明

    [阅读全文]...

2022-05-08 16:54:50
  • 立夏寓意古诗(精选30首)

  • 立夏
  • 立夏寓意古诗(精选30首)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寓意古诗(精选30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2、《暑旱苦热》

      宋代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

      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

      天岂不惜河汉干。

      3、《纳凉》

      宋代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4、《夏夜追凉》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

      时有微凉只是风。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6、《夏意》

      宋代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7、《幽居初夏》

      南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8、《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阅读全文]...

2022-07-07 02:08:44
  • 寓意好的诗句或古文(寓意未来很美好的诗句)

  • 古文,未来
  •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情感就是淡然相处,默默相对,如溪水之清澈,似圆镜之清亮。累了、困了,就静倚一隅,给心灵以一片淡然。任清风徐来,揽香入怀;把心结打开,爱如大海。精选十首意境淡然的古诗词。

    1、早秋山中作 唐代: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赏析: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

    2、野步 宋代: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情感的缘起,后两句是情感的抒发,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清新幽雅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3、约客 宋代: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淡然面对。

    4、寻陆鸿渐不遇 唐代: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赏析:“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5、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赏析: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

    6、淮中晚泊犊头 宋代: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赏析:夜里船泊牧犊头,人静潮涌,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7、浣溪沙 宋代:黄庭坚

    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人传诗句满江南。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杜鹃声乱水如环。

    赏析:词人没有简单地去描写自己的动作,而是用猿、鹿的神态和杜鹃的反应,客观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自信,闲适,意趣潇然。

    8、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岑参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赏析:诗的最后两句承上文写乡思,诗人能在边塞字斟句酌,从容吟诗,仍流露“闲”字,而新诗未足即被乡梦打断,写“闲”中乡思愈切,十分符合闲居异地的生活情调。

    9、夏日 宋代: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赏析:本诗通过夏日午夜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清净、安宁生活的喜爱。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

    10、菩萨蛮 宋代: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赏析:对于仕途遭际的变化,王安石采取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

    [阅读全文]...

2022-02-27 07:58:40
  • 古文中寓意美好的诗句(有深意且寓意好的诗句分享)

  • 美好,深意,分享
  • 有许多绝世的名句,却是来自古文中,如

    ……

    1.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

    ——苏轼《放鹤亭记》

    2.天地为愁,草木凄悲。

    ——李华《吊古战场文》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4.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阁序》

    6.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袁宏道《虎丘记》

    7.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欧阳修《秋声赋》

    8.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

    9.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0.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1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13.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李孝光《大龙湫记》

    14.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曹植《洛神赋》

    1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欧阳修《醉翁亭记》

    16.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17.明月浮空,石光如练。

    ——袁宏道《虎丘记》

    18.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20.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欧阳修《丰乐亭记》

    21.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2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阅读全文]...

2022-06-28 02:10:50
  • 古诗中的客舍意思100句

  • 经典
  •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翻译赏析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前言】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是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时的写怀之作。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大历四年(769)成都客舍,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注释】

      ①客舍:旅馆。两省,唐时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此指中书、门下两省。旧游,旧友。幕,指剑南节度使幕府,治所在今成都。

      ②“三度”两句,说自己五次出任郎官便已年老,自从出任刺史以来,也已五年了。岑参自广德元年(七六三)至永泰元年(七六五),曾先后五次出任郎官。这里说“三度”是言其为多数,且不与下文“五”字重复。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五经秋,经历了五个秋天,过了五年。三度为郎:岑参曾五次为郎:祠部员外郎(礼部)、考功员外郎(吏部)、虞部员外郎(工部)、屯田员外郎(工部)、库部员外郎(兵部)。三为虚数。白头:诗人此时五十四岁。

      ③“莫言”两句:意思是不要说皇帝长久不重用自己,百姓尚未安宁又怎么办呢?说自己关心的不是作官,而是济世。那,奈何的'合音,对……怎么办。未休,未得安宁。莫言:不必说。其那:怎奈。未休: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④“人间”两句:说岁月如流,秋日又至。

      ⑤“不知”两句:说满腹心事不知向谁倾诉,只有江上蝉叫伴着自己。空,徒然。

      【翻译】

      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赏析】

      大历四年,诗人旅居成都一年余,终未及北归,病殁于成都客舍。此诗如诗人的一生经历的感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诗人回忆自己五度为郎、二次出塞、三年嘉州的出仕经历,虽没有力拔千钧、扭转乾坤之才,却也已尽绵薄之力,尽职尽责,忠义持身。微官卑职,忝居朝列,自己虽有长风破浪、济世扶危之心,不能施展,又怎可怨声载道,叹世艰难?客舍独坐,凄然北望,诗人百感交集,满腹心事,无人倾诉。全诗写得苍凉悲郁,格调高远,深衷浅貌,句*意远,脱弃繁缛而丰华古韵,天然呈现。诗人晚年诗苍凉*淡中更见老成和浑圆,意境浑涵,更耐人沉思吟咏,回味咀嚼。

      诗的开头两句自叙*生。“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其中包含“生*未得意”的感叹。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

      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生感慨。“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苍生”,诗人不能不忧,格调更为沉重。

      诗人在同时期所作《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上引均见此诗)一诗中写道:“春与人相乖,柳青头转白,生*未得意,览镜心自惜”,是“叹春”。本诗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则是“悲秋”。对春光而兴叹,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则悲叹壮志未酬、*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

      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时至暮年,处境维艰。“穷苍草转深,闭门日将夕”(同上),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实为追悼*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阅读全文]...

2022-05-12 08:59:54
  • 古诗中的月亮意象117句

  • 月亮,经典
  • 李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是李白的诗魂,而李白的月亮诗又将中国的月亮文化推向成熟的巅峰。月亮这一独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使所要表达的各种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比如兰花代表高雅,梅花表现傲骨,杨柳寄寓离情或愁绪等等。“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月亮”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的传情达意的作用。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在他塑造的众多意象中,月亮是他最爱的意象,在他留下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歌中,我们发现其中从不同角度写月、吟月、歌月、颂月的诗就有*四百首,占其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是迄今为止写月最多的诗人。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三百三十六次,还不算“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出时间的月则更不在统计之列了,不同氛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诗人对月都有不同的描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地。于丹说过:“李白这个人,心中的酝酿,明月光不只在床前,其实在他的心里,一个人只有在心里面有无限光芒的时候,才能留在外面。李白的一生,明月相伴,美酒相随,所以明月是他最浅显的一个意向”。因此,李白对“月”这个意象的完美运用,在他的一些诗作里是完全能够体现出来的。

      以一首《古朗月行》为例,来浅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的,从中可以悟出李白自小便与明月结下不解之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是童年时期的李白对月亮的幼稚认识,对于一个孩童来说,美丽而又多变的月的确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发那颗小小的纯净的心灵以无数想象。两个比喻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移情于景,鲜明生动,意象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随即又把神话拿来,月亮初升,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凡此种种写出了月亮从初升到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如此写法,借助于内涵丰富的月的意象,自然增加了美感,引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怎能让人没有赏心悦目之感呢?之后笔锋一转,“蟾蜍蚀圆影,天明夜已残”,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当时已是玄宗晚年,皇帝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朝纲不振,这首诗即是李白针对当时黑暗的朝政而发的。“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引出后羿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表达对有这样的英雄令天下太*,百姓安居乐业的希望。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通过对月亮的圆缺以及对它的观赏赋予现实意义,这首诗既体现了封建社会专制统治对文学压迫的结果,又在艺术上使诗人的难抒之情、难发之慨,展现得深婉曲折。

      分析和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有重要作用。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言“诗歌的意象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最能体现出诗歌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李白看月与常人的审美不同,慧眼独具,别出心裁,成功塑造出彰显自己的艺术风格的月的意象群。月的意象,到了他的手中,不再仅是创作时被利用的工具,更是他终其一生的知己,因此也无怪乎月亮这一意象在他手中的作用总显得更大,对他更服帖。在李白的心里,月已不是月,更不是一个静止的无生命的物象,它与诗人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成为具有人格意义的喻象,这时诗人就跳离了一般的背景渲染和情感寄托,通达豁然,心与天齐,超越了时空、距离的物理隔断,进入心无旁骛唯有月在的境界,与月合为一体。

    [阅读全文]...

2021-12-23 08:33:44
锦绣在古诗中的寓意 - 句子
锦绣在古诗中的寓意 - 语录
锦绣在古诗中的寓意 - 说说
锦绣在古诗中的寓意 - 名言
锦绣在古诗中的寓意 - 诗词
锦绣在古诗中的寓意 - 祝福
锦绣在古诗中的寓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