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满江红是古诗吗

关于岳飞的满江红是古诗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岳飞的满江红是古诗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岳飞的满江红是古诗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岳飞的满江红是古诗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7) 语录(5) 说说(4) 名言(4) 诗词(709) 祝福(3) 心语(330)

  • 岳飞满江红写怀全文

  • 古诗文
  • 岳飞满江红写怀全文

      岳飞的不朽词作《满江红·写怀》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词中表达了作者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念,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岳飞满江红写怀全文,让我们一起走*这个抗金名将——岳飞。

      【全文】

      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翻译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注释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赏析

      岳飞(1103――1142,又说1101――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宋代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不附和议,被权臣秦桧诬陷下狱而死,年仅39岁。岳飞在戎马倥偬中写作了不少洋溢着爱国激情的诗文,收为《岳忠武王文集》(或《*穆集》)。今人唐圭璋主编的《全宋词》录其三首。最有名的一首是表现壮志难酬的《小重山》,另一篇便是千古传唱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在绍兴三年(1133年)9月奉朝见高宗,赏赐优厚,这年他刚好30岁。因荣获重任,身受殊荣,感动深切,于是写下这首壮怀激烈的词章。

      一、激荡的爱国思想

      上阕,通过壮志未酬、岁月空逝的悲愤,表达出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态。词一开心,作者拔地而起,愤怒的情感像长江大河汹涌的波涛一泻而出,他怒发冲冠,仰天长啸,怒的是金兵一次次的野蛮人侵,宋王朝抛家弃国的积极投降和消极抗战;叹的是自幼就培养起的“精忠报国”的决心和希望无法实现。“抬望眼”似乎看到了挣扎在侵略者铁蹄下的.中原父老,望眼欲穿盼王师;似乎看到了在岳家军面前兵败如山倒的金兵,在称叔臣的投降派面前的狞笑。英雄欲死无战场,只能“可怜白发生”!接下去,作者在激愤中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救国济民为已任的岳飞,三十年来空怀报国壮志,屡遭朝廷冷落,但他视往昔转战所建立的功名若“尘与土”,看重的是抗金的路还漫长,不知还要南征北战几千里,还要在征途中度过多少“云和月”。可是时光易逝,特别是抗金的最佳电动机一时错过就永不复返,而立之年的岳飞深知时间宝贵,任重道远,北伐大业,刻不容缓。必须抓紧时间,趁少壮之年为国立功。于是不无感慨地叹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面是对自己的勉励、敦促,实际上却饱含十分复杂凝重的情感:既有对“遗民”的深深的爱,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安苟且,不思北伐的隐隐的愤懑。若不是他们的百般阻挠,岳飞岂能在危难之秋凭栏长啸!

      下阕,写收复失地、重整河山的决心和壮志。“靖康之乱”是宋王朝历史上的厅耻大辱。一开心,作者便耿耿于怀于雪耻灭恨,报仇伸冤。聚浑身力量、全部热血于笔端,吼出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铮铮誓言!从古至今,凡稍具有血性的炎黄子孙,每读至此,无不为之心弦震动,激情澎湃。紧接着,作者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扛大厦于将倾的恢宏气魄和“朝天阕”的必胜信念终结全篇,一锤定音,犹如开篇的凭栏而起,把中华民族对国家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表达得酣畅淋漓。

      二、独到的艺术技巧

      全词自首至末,语言粗犷刚健,音调铿锵激越,气势磅礴奔涌,风格悲壮豪放,慷慨激昂,一气呵成,磅礴的气势逼人奋发,催人上进,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于此同时,悲壮的基调又时时相随,撼人心魄,催人泪下,时时激发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节奏强烈有力,急剧跳跃,很能体现作者“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性格、气魄和胆略。“踏破”“饥餐”“渴饮”,似乎让人听到了人喊叫,马嘶鸣,刀枪叮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英雄情绪最集中表现出来。

      另外,动作、景物、思绪、情感水**融,在艺术上也为词锦上添花。

      三、深远的历史影响

      《满江红》是宋词音乐的一支曲牌。岳飞选用此曲,最能表达自己慷慨激昂的爱国思潮,最能体现气吞山河的英雄形象。若选用像《沁园春》、《念奴娇》|、《声声慢》等柔情似水的词牌,全词要表达的宏大意境和伟大豪情将会大为失色。正由于词、词牌、内容的完美结合,所以很早就有配以古调(如《金陵怀古》)诵唱,其音乐基调悲壮雄伟,词曲贴切契合,人们传唱至今。岳飞的孙子岳珂写有一首《祝英台*北固亭》,词风上继承了祖父的风格,思想内容上也一脉相承。

      《满江红》是高等教育公共课程《大学语文》的入选宋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也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来因为一些人对词作者和词的结尾表达的忠君思想有疑议,一度从教学内容中取消了。而今教材改革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该词再次步入阅读教材的殿堂,可见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情感上的共鸣。争论、结论并不重要,这终究是一首充满爱国豪情的诗篇,是一首气吞山河的英雄主义战歌,是一篇声讨投降派和侵略者的檄文。千百年来,每当外敌入寇,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报国杀敌,清代名评家陈廷焯说:“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白雨斋词话》)。《满江红》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将永远在中华民族中传承。

      岳飞满江红写怀的感悟

      不知为什么,每次读到岳飞《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词时,便会想起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句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103年出生的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坚决抗金,要求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忠义之举,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世人的崇敬;他因奸佞所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毒死于临安风波亭的悲壮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读词的第一句“怒发冲冠”,可谓气盖山河,极尽其势。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冲冠怒气?还得从头说起:1136年,岳飞再次帅军从襄阳出发,一路北进,所向披靡,攻下洛阳附*的一些州县,前锋逼*黄河,准备收复开封后,横渡黄河,向北挺进。此时的岳飞,可谓踌躇满志。他激动地对手下的将士们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意思是,这次一定要打到黄龙府去,到那时我将和各位一起痛饮。黄龙府是金国最早的根据地,“直捣黄龙”意思是,一直打到金兵的老巢。可是,当时的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各怀鬼胎,一心求和。所以在岳飞乘胜追击、直捣黄龙之时,不仅不派增兵,也不给粮草,还出人意料地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退兵。无奈之下,岳飞只得撤回武昌,旋即被免去军职。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里,岳飞在武昌登高凭栏远眺,胸中的慷慨激昂之气再也压抑不住,于是喷涌而出,写下这首《满江红》。

      一阵急雨过去,我怀着无比的愤怒,站在这高楼上,凭栏北眺中原。这就是首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意思。“潇潇”就是急雨。读第二句“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仿佛看到一个从小被母亲在背上刺着“精忠报国”的忠勇志士,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上,欲哭无泪,欲辩无门,只能仰天长啸,眼睁睁地看着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白白失去,最终落得个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接下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此十四个字,微微唱叹,是词人对自己前半生的追溯:这么多年来,我披星戴月,转战南北,跋涉了几千里的征程,屡建战功,这些功名是我所期,岂能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读到这里,你会不会想起*《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想起他们共同拥有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人说这首词并非岳飞所作,可是,如果不是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的岳飞,又有谁能有如此的高怀远致?

      写到此,壮怀激烈之情,喷薄而出。靖康之耻,实指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蒙难,在金国受尽*辱,终不得还之事,这也是臣子抱恨无穷的事情。此恨何时得解?三十已过,华发已生,却只能“空悲切”。此种痛楚,更与何人说!沉痛之笔,刺痛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接下来的两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语)的豪迈画面: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的黄龙府,相隔甚远。这里的“贺兰山”只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极言其征战之远。其实,岳家军最远打到朱仙镇,距离北宋旧都开封不过几十里。在这里,岳飞大破金国统帅兀术的“铁浮屠”和“拐子马”。然后想象着,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也只有如此,方解亡国之愁、臣子之恨。

      词的最后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腔悲愤,丹心碧血,让人心生怎样的感慨?又获得怎样的鼓舞?可是,如果我们把岳飞的故事继续往下读:1142年8月,宋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兀术对岳飞又恨又怕,故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意思是,必须先杀掉岳飞,然后才能谈议和之事。于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和其妻王氏、万俟l、张俊等人,对岳飞施予酷刑。同年12月29日,岳飞被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掬一捧英雄泪,请再听一曲“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此词约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也有人认为作于绍兴四年(1134)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

      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将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阅读全文]...

2022-05-19 07:24:45
  • 满江红岳飞古诗

  • 文学
  • 满江红岳飞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岳飞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竖了起来。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满江红》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满江红》赏析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止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岳飞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满江红》写作背景

      岳飞 (1103-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建炎三年(1129年)秋,兀术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今武昌)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词中有多处可以用来证明这一观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历来是考证《满江红》作者问题最为关键的内容,但几乎所有的解释都不够准确。

      认为《满江红》是岳飞所作的,都把时间定于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这一观点其实是错误的,理由有五:

      一是当时的岳飞无论就其阅历资历还是心境,根本不具备写出像《满江红》那样悲愤交加、气势磅礴的内涵与底气。那时的岳飞正仕途辉煌踌躇满志,怎么可能满腔悲愤“怒发冲冠”?怎么可能觉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何来气度“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二是岳飞当时对功名非常重视,并在其诗词中经常有所流露。如写于绍兴二、三年秋屯驻江州时的《题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为功名”,表明当时岳飞头发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绍兴十年大破金军前,岳飞在《寄浮图慧海》中依然表明“功业要刊燕石上”。这些同期及以后的诗词表明,当时的岳飞非常重视功名。

      三是《满江红》一经问世即广泛流传,如此非同寻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飞三十岁青云直上之时所作,岂能就此湮没不见踪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与“八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研究此词的学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岁”,因此认定此词作于岳飞30岁出头。实际上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会的功名是从幼时求学开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飞自幼时*武读书到入狱前,正好30年上下,是个约数。“八千”也是个约数,只是表示征战路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是不理解“尘与土”与“云和月”的含义。前者是指一钱不值,因为岳飞到入狱时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历来非常重视的功名原来毫无价值。后者是指竹篮打水,岳飞十年征战,功毁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实一钱不值,一生漫长的征战最后前功尽弃。

      由此可以大致框定:《满江红》应该诞生在岳飞于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奉诏被迫班师到入狱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 “怒发冲冠”和“仰天长啸”。此二句从未有人做过详细考证,却是界定《满江红》具体创作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字面看,显示岳飞的愤怒到了极致。在那段时间里,岳飞究竟何时最为愤怒?在班师途中,岳飞撕心裂肺悲愤交加:“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随后,岳飞又被剥夺了兵权,听命于可耻屈辱的和谈。但真正令岳飞“怒发冲冠”的,当是得知对自己的陷害之时。有位好心的部将设法通知正在庐山的岳飞关于王俊上告张宪“背叛” 的消息。岳飞立刻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不许胜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时的岳飞终于忍不住“怒发冲冠”而“仰天长啸”,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查张宪入狱应该是在绍兴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飞是十月上旬下庐山的。因此,《满江红》的诞生理当就在其间的二十多天里。 “潇潇雨歇”。此句亦从未有人考证,诗词是情景交融的,“潇雨”一词诗人总是用来形容秋天的冷雨,“歇”显然是指雨的断断续续。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绵绵时断时续。此句既点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创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闷和沉重。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们历来总是把“等闲”看作虚词,其实不然,它应该是岳飞当时真实处境的具体写照。在此前数年岳飞所作的词中,已有“白首为功名”,表明岳飞那时的头发已经斑白。在随后军事上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击,显然在催白岳飞的头发。因此,岳飞当然不甘心少年时就有的理想就此破灭。查岳飞一生征战,三十岁时正忙得不可开交,谈何“等闲”,唯独到快四十岁时却成为一个无职无权之人而被迫闲散在野,其内心之悲切和壮志之不已的激烈冲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证表明,《满江红》的内容完全符合岳飞入狱前的年龄、心情和处境。 岳飞创作《满江红》的具体地点是在庐山东林寺,解读的密码,就隐藏在词的字里行间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环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岳飞与庐山有不解之缘。绍兴六年,岳飞因母亡守丧,岳母坟就在庐山。绍兴七年,也因故回到庐山。岳飞与东林寺主持慧海关系非常密切,曾专门作诗《寄浮图慧海》。《满江红》中有三处“密码” 可以用来界定其诞生地点就在东林寺。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历来都公认《满江红》是登高而作,却不知岳飞的`具体所处,只得含糊解释成某处高楼,其实当时岳飞就在东林寺,因为《满江红》的开篇就隐藏着创作地点的秘密。 庐山东林寺有一则著名的典故。东林寺门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进东林寺就必须经小溪上的虎溪桥。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慧远与来访的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长吼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个文坛佳话,称为“虎溪三笑”,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护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桥畔有一头石虎怒目而视凭栏而踞。了解了虎溪桥畔的神虎和这则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飞看着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触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护国看家的神虎,眼看着赵构们“越界”而“仰天长啸”,这才有后面的“饥餐胡虏肉”和“渴饮匈奴血”之词。

      《满江红》的词韵隐藏着其诞生地点的第二个秘密。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东林寺时有一首诗,名为《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冥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绝断出没。李白写诗是抒怀,岳飞作词也是抒怀,而且《满江红》正是步了《庐山东林寺夜怀》的韵,特别是“阙”、“月”和“歇”这三个押韵的字都是来自李白的诗。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满江红》中有 “壮怀”与“壮志”。按理说,同一首诗词中用两个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较少见。但李白的诗却有“天香”与“天乐”。两个“壮”对两个“天”,显然绝非巧合。而且,还能明显看出《满江红》的“天阙”也应该是受到了李白两个“天”的影响。 李白在东林寺还写过另一首诗,名为《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满江红》中也可以看出追随这首诗的痕迹。“凭栏处”正是“送客处”的模仿,“长啸”无疑是“猿啼”的翻版。《满江红》中的神虎精神更是与李白“过虎溪” 的畏惧形成鲜明比照。 “朝天(金)阙”。此句隐藏着解读《满江红》诞生地点的第三个秘密。此句自《满江红》现世以来从未见有人作出过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不了解其中也隐藏着一个东林寺的典故。 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相传慧远初到庐山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由此而来。 有了这则典故和前述的铺垫,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实很简单,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来朝拜东林寺的“神运宝殿”,因为神是天神,“神运宝殿”就象征着天上的宫阙。岳飞自比神虎,理当朝拜天阙。 还要解释一下,此句为何历来有“天”与“金”二说。很可能岳飞在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满江红》之际,于最后收笔时有了点犹豫。他先用了“金”字,当然决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銮宝殿,而是朝拜金碧辉煌的神运宝殿。岳飞在诗词中把佛像称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中的“陪僧僚谒金仙”。毕竟是身在佛寺,理当朝拜佛祖金身。但岳飞继而又改为“天”字,一来以避深恶痛绝的“胡虏”之“金”,二来受李白的影响以映衬东林寺神运宝殿的典故,三来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于“天”与“金”在词中的基本含义相通,就不能排除岳飞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于原词照录的可能。由于后来者在誊抄或刻录时只能二选其一,于是有了“朝天阙”与“朝金阙”两种版本。

      《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 多少年来,人们研究《满江红》,为寻找岳飞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费尽周折而不得。对《满江红》的上述破解,终于使人看到了岳飞真实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阅读全文]...

2022-07-15 01:52:06
  • 岳飞:满江红

  •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

      凭阑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赏析:

      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阅读全文]...

2021-11-28 00:04:31
  • 朗诵满江红岳飞全文

  • 古诗文
  • 朗诵满江红岳飞全文

      《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朗诵满江红岳飞全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满江红原文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二、注释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三、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四、创作背景

      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阅读全文]...

2022-04-09 19:08:53
  • 岳飞《满江红》原文与赏析

  • 学生
  • 岳飞《满江红》原文与赏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岳飞《满江红》原文与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赶到鄂州。他痛感错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 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写作背景

      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了这首词。

      【赏析】

      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

      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

      “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阅读全文]...

2022-01-11 21:32:07
  • 岳飞《满江红》朗诵技巧

  • 古诗文
  • 岳飞《满江红》朗诵技巧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岳飞《满江红》朗诵技巧,欢迎大家分享。

      《满江红·怒发冲冠》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写作背景

      岳飞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朗诵技巧

      作为一位重视人民的著名将领,亲手建立岳家军,前前后后经历了数百次战争,以一腔爱国热血,捍卫着宋朝的领土尊严,却被奸臣陷害,咣当入狱,在此际写下了这首《满江红》,抒发自己的壮志难酬。同学们在朗诵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情感的抒发。

      词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朗诵时情绪应是激昂的。“凭栏处、潇潇雨歇”将军凭栏盛怒之时,骤雨乍停,风和烟尽,天光景明,眼前一片澄(cheng2)净,此般景色不再助怒,却助郁勃之怀,故此时的`感情应有盛怒转为略带忧郁。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中“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

      “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

      “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注释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胡虏(lǔ):对女真贵族入侵者的蔑称。

      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阅读全文]...

2022-05-26 22:56:49
  • 岳飞的《满江红》全文和意思

  • 古诗文
  • 岳飞的《满江红》全文和意思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岳飞的《满江红》全文和意思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阑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凭借着栏杆之处,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华白,换来空空的悲伤凄切。

      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息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象踏破贺兰山的空缺。英雄的志气要象饥饿一样狠狠吃掉敌人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敌人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

      岳飞《满江红》鉴赏

      摘要:

      宫怨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一样,也是唐人喜欢吟咏的题材。唐代宫怨诗歌的数量很多,其中也有不少是洛阳宫怨诗,揭露了宫廷妇女的不幸和痛苦,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本文从具体唐代洛阳诗歌着手,阐述了唐代洛阳宫怨诗的表达宫女的哀怨之情、寄托文人自身的'思想感情、抒发盛衰之感等思想内容,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宫怨诗提供条件。

      关键词:

      岳飞 满江红 爱国热情

      一、悲壮词人

      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在历史的长河中杰出的诗人辈出,但又能文又能武的就不多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岳飞,就在那个时候出现了。岳飞,字鹏举,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人,*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在军事方面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由于坚持抗敌,不同意议和而死于奸臣秦桧“莫须有”的罪名之下,年仅39岁。

      岳飞能文,在戎马倥偬中写作了许多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篇,收于《岳忠武王文集》(或《*穆集》)。最为著名有两首,一首是表现壮志难酬的《小重山》,另一首则是千古传唱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二、《满江红》的独到艺术魅力

      他独上高楼,栏杆拍遍,忧愁难抑,仰天长啸,长啸声中爆发怒吼。“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还有那鸿门宴中樊哙的“头发上直”。如此仇恨,岳飞又作何感想呢?独上高楼,凭栏而立,不禁热血沸腾慷慨激昂。“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可见岳飞之气度非凡。这凌云壮志的开头气盖山河,写的气势如虹,浩浩荡荡,引起读者的无限深思。接下来就是岳飞内心世界的独白,“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是岳飞对自己感情的抒发,在这一声长啸中,包含了岳飞内心多年来压抑之情,让人为之动容。再接下来,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十四个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情的老英雄,回顾自己的戎马生涯。功名是我想要的,岂与尘土同埋,抗金之路何等漫长,路途之中又何足言苦,堪与云月共赏。时光一去不复返,特别是抗金的最佳战机,一旦错过就将永远消失,在作此诗时,岳飞已到而立之年,时光易逝,作为武将的自己任重道远,北伐大业,刻不容缓,必须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于是他感慨悲壮的写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这句中岳飞是对自己的自勉,但话中又隐藏着岳飞复杂而又凝重的情感,既表达出作者对人民深深地爱,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扬大宋国威,对自己的任重的勉励,同时又夹杂着内心对南宋王朝不思北伐的悲愤之情,时间马上过去,光愁和想是不行的,一切即将晚矣,悲从中来。这上阕,通过壮志未酬、岁月无情流逝的愤懑,表现出作者迫切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态,又夹杂着复杂的感伤之情,以引起下阕的怒嚎。

      一腔悲愤,喷涌而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字字有情,字字皆恨,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这是何等的耻辱啊,岳飞身为南宋臣子却束手无策,这仇恨在岳飞的心中经久不灭。而立之年,作为臣子的自己又怎么不想去洗刷祖国的耻辱呢!又应该有怎么样的行动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几个字中洋洋洒洒间透漏着作者内心的志向,也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宋兵英勇向前的恢弘气势。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两个动词“驾”“踏破”无不表现岳飞内心对金兵的仇恨,同时又向我们展现了岳将军军事方面的雄韬伟略以及自己对于这场战争已经有所准备。于是乎,岳飞的壮志与豪情化于笔端,怒吼而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从古到今,多少有着血性的中华儿女,读到此处,内心激情澎湃,有着多少的愤慨!一个英雄驰骋疆场,奋勇杀敌,体现着一种主体力量,正如“饥餐”,只是为了表现岳飞内心的“壮志”,是一种气概的展现;而“渴饮”也不过是笑谈的话题而已,又有谁会付诸实施呢?但于笔端透漏出来的是一种力量,一种胜利的气息在弥漫,有着如此的志气与豪情,胜利不就在眼前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满腔的悲愤倾出肺腑,收拾旧山河是为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朝天阙”。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国恨还在,我等岂能酣睡?等收复失地,江山统一之后,再回京庆贺。这一阙无不体现岳飞最为动人的感伤,岳飞用这简单的语句写下这不简单的理想,收复金瓯,重建社稷,精忠报国。

      悠悠岁月,中华儿女传承和吟诵,继承和光大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责无旁贷。

      三、悲壮词人岳飞独自承受那份悲伤

      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人生也因为有理想而变得多姿多彩,理想有崇高与低下之分,但这只能交予后人来评说,历史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岳飞的作品则是他自身的真实写照,一首《满江红》英勇悲壮,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真实的再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也不难体现岳飞“收复山河”“精忠报国”的炽热情怀,而词作“激昂”之中略带“深沉”,“深沉”之中又略带“忧伤”。这忧伤,是岳飞内心的叹惋和寂寞,他的声音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激荡的话语击破苟且者安稳的睡梦。岳飞想要身先士卒,报效祖国,在腐败的环境下又变的那么脆弱,现实是残酷的,不仅仅有太多的不如意,而且有着太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岳飞急于打破这一社会局面,而这必然触及到同僚们各方面的利益,朝中的文臣武将纷纷阻挠陷害;古代忠君思想的影响,使岳飞主张迎回徽、钦两位皇帝,而这样将会直接威胁到君主的地位,所以皇帝的内心对岳飞也有所猜忌。岳飞的抗金,只有自己和岳家军的孤军奋战,所以在词中慷慨激昂的背后有着作者孤寂的心,岳飞在面对残酷现实时也会有着焦虑和不安,而他只有自己去承受这份忧伤。

      参考文献:

      [1].王曾瑜.岳飞《满江红》词真伪之争辩及其系年【J】文史知识.2009

      [2].代伶俐.《满江红》的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2007

    [阅读全文]...

2022-02-18 03:27:14
  • 《满江红·写怀》岳飞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 宋词,古诗文
  • 《满江红·写怀》岳飞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宋词都不陌生吧。你知道什么样的宋词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写怀》岳飞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简介

      《满江红·写怀》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这首词以义愤填膺的肖像描写开篇,极力展现对北宋灭亡的愤怒。“潇潇雨歇”,壮中寓悲;“三十功名”,回顾自己的战斗生涯;“八千里路”展现自己战斗历程。“莫等闲”三句是对未来的期许,激越悲壮。接下来直陈丧国之痛。“驾长车”数句,表达报仇雪耻的决心。“壮志”“笑谈”一联,运用夸张手法,表示对入侵者彻底战而胜之的信心与豪情,词语之间可听金鼓之鸣,可闻血腥之气,显示出一代英雄的精神风貌。结尾三句,是为前几句作结,也是前几句合乎逻辑的`发展与结局,是“壮志”与“笑谈”的余韵。英烈气概烁人,读之令人奋起。

      作品原文

      满江红·写怀(宋·岳飞)

      怒发(髪)冲冠①,凭栏(阑)处、潇潇②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③,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④,八千里路云和月⑤。莫等闲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⑦,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⑧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⑨。

      作品注释

      ①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②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③长啸:大声呼叫。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宋·岳飞《满江红》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许地山《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三十年来,建立了一些功名,如同尘土。

      ⑤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⑥等闲:轻易,随便。

      ⑦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⑧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一说是位于邯郸市磁县境内的贺兰山。

      ⑨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又,明·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

      作品译文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创作背景

      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赏析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十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之必然反映,莫以现代之国家观念解释千年往事。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痛语,说与天下人体会。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寄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盖金人猖獗,荼毒中原,止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将军而言,“匈奴”实不难灭,踏破“贺兰”,黄龙直捣,并非夸饰自欺之大言也。“饥餐”、“渴饮”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亦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千里万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即以文学家眼光论之,收拾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诵之令人神旺,令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人谗害,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复可望眼见他率领十万貔貅,与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此种词原不应以文字论长短,然即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致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阅读全文]...

2022-02-06 13:17:36
  • 岳飞的爱国宋词《满江红·写怀》赏析

  • 宋词,爱国
  • 岳飞的爱国宋词《满江红·写怀》赏析

      《满江红·写怀》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岳飞的爱国宋词——《满江红·写怀》,希望大家喜欢!

      《满江红·写怀》

      朝代:宋代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诗人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赏析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岳飞的历史故事简介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先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先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阅读全文]...

2021-12-16 14:06:07
  • 古诗《满江红》原文赏析(满江红的古诗全首)

  • 《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韵,后片十句五*韵。

    以下整理八首《满江红》,与君共赏。

    满江红·暮雨初收

    宋代: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代: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满江红·万恨千愁

    宋代:柳永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

    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

    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

    [阅读全文]...

2022-07-07 14:58:00
岳飞的满江红是古诗吗 - 句子
岳飞的满江红是古诗吗 - 语录
岳飞的满江红是古诗吗 - 说说
岳飞的满江红是古诗吗 - 名言
岳飞的满江红是古诗吗 - 诗词
岳飞的满江红是古诗吗 - 祝福
岳飞的满江红是古诗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