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唐朝的诗歌

关于古诗唐朝的诗歌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唐朝的诗歌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唐朝的诗歌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唐朝的诗歌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k+) 语录(20) 说说(58) 名言(18) 诗词(4k+) 祝福(30) 心语(1)

  • 10首唐朝赞扬母爱的古诗歌

  • 诗歌,母爱,赞扬
  • 10首唐朝赞扬母爱的古诗歌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0首唐朝赞扬母爱的古诗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豫章行

      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简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千古流传不衰。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送母回乡》

      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谁氏子

      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阅读全文]...

2022-06-19 20:54:25
  • 关于唐朝诗歌的文化常识

  • 诗歌,文化
  • 关于唐朝诗歌的文化常识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唐朝诗歌的文化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前人常以张九龄与陈子昂并称,他的《感遇诗》十二首和陈子昂的《感遇》很*似,都是兴托讽谏之作。

      2、开元初年,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被称为吴中四士。

      3、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著名的咏物诗,它借柳树歌咏了春风,赞美了欣欣向荣的春天。

      4、张说的代表作是《邺都引》,王翰的代表作是《凉州词》,王湾的代表作是《次北固山下》。

      5、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但他诗歌的主要题材却多是山水行旅。其诗歌的风格是恬淡孤清。

      6、《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中写得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它在八句五言诗中,写了田园景物的清新秀丽,故人情谊的真挚深厚,田家生活的简朴可爱。

      7、盛唐时期真正大量写田园诗的是储光羲,他偏重写农家的快乐,如《钓鱼湾》、《田家杂兴》等。

      8、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他的思想和创作以天宝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热衷政治,奋发有为。后期则是吃斋奉佛。

      9、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三方面:政治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10、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画的评价。

      11、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把边塞沙漠景色描绘得历历在目,历来为人称道。

      12、王维的诗在抒情方面以构思精巧和语言新鲜见长。《送元二使安西》被《诗薮》评为唐绝句之冠。

      13、王之涣仅存六首绝句,其《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非说理,却包含了生活的哲理。

      14、李颀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又以赠答最多,而且善于用古诗描写音乐。

      15、崔颢最著名的诗是《黄鹤楼》其中第二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贯穿了古今,神思邈远。

      16、王昌龄曾做过江宁丞,所以有诗家天子王江家之称,他的七言绝句,只有李白能与之媲美。

      18、高适诗歌今存二百余首,从体裁看,绝大部分是古诗,尤以七言歌行见长。

      19、高适边塞诗的特色是尚质主理,即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其代表性作品《燕歌行》即是有感于张守珪军中之事而作。

      20、岑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的诗尚巧主景,他善于用浓重的色调描绘边塞的奇异景色;用奇特想像造成鲜明的诗句;音调悲壮宏亮,用韵灵活,有的三名一换韵,如《走马川行》;有的两句一换韵,如《轮台歌》等。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是其《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名句。

    [阅读全文]...

2022-05-12 14:00:50
  •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 诗歌,文学
  •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朝诗歌

      前言

      *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后的诗人、诗坛黯然失色。

      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一)初唐诗歌:初唐,即唐玄宗以前,这是唐诗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南朝宫体诗在诗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从唐太宗到上官仪等,无不大写华丽婉媚的作品;另一方面,诗歌改革的序幕正悄然拉开了。初唐的诗歌改革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以陈子昂、四杰为代表的一批出身低微的下层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意识到了诗歌创作必须表现真情实感,于是他们提倡“兴寄”、“风骨”,写出了诸如《登幽州台歌》、《感遇》、《在狱咏蝉》、《从军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类情感充沛,动人心魄的作品,从内容上对宫体诗进行了改造或改革。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层诗人则在对诗歌艺术的精雕细刻中,发展并完善了诗歌格律,并最终完成了对诗歌格律的定型,这从形式上发展了宫体诗。所以,初唐没有伟大的诗人,却有杰出的诗歌改革家。

      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的是初唐“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四位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致力于文学革新,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其中,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

      (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

      (2)他们的诗歌创作还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

      (3)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对革新初唐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祖父王通,隋朝大儒。叔祖王绩,初唐著名诗人。王勃自幼聪明过人,有“神童”之誉。17岁时对策中第,授朝散郎、沛王府修撰。后沛王与英王(即唐中宗)玩斗鸡游戏,王勃戏作一篇《檄英王鸡》以助战,为高宗所知,认为这不利于王子兄弟友好,把王勃逐出了沛王府。后王勃又任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参军,因私藏了一个犯罪的官奴,待官府追索紧急时又擅自杀死,以此犯死罪革职。其父王福畤zhì本为雍州司功参军,因受儿子牵连贬谪到南海交阯(在今越南境内)。上元二年(675),王勃渡海到交阯省亲,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7岁。

      杨炯(650-693),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10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27岁应制举,补校书郎,后出为盈川令。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相传曾自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恐不可信,因为他曾为王勃集作序,对王勃诗文备加称美。他现存作品文多诗少,诗多为五律,代表作为《从军行》。

      卢照邻(634?-685?),字升之,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十多岁时从文字学家曹宪学*文字训诂学和经史,博学善文。20岁时为邓王(高祖第17子李元裕)府曲签,后出为新都(今属四川)县尉,因染风疾去官,居太白山中。曾拜名医孙思邈为师,求治病之法。后因不堪病痛,自沉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尤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百首,以《长安古意》最为著名。

      骆宾王的生卒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乔象钟、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标为619-687,可备一说。他是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7岁时有《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被人称为神童。初为道王(高祖李渊第16子李元庆)府椽曹,转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后从军蜀中,历任武功、长安主簿,高宗仪凤三年(678)升为侍御史,但不久下狱,遇赦被释放。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怏怏不得志,弃官而去。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署骆宾王为艺文令,徐敬业军中书檄,皆出其手。曾为徐敬业起草了著名的骈文《讨武氏檄》,一时朝野震动。后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在兵败混乱中跳水逃亡,后下落不明,一说被杀,一说出家为僧。骆宾王的诗文多有散失,在诗歌方面,他擅长七言歌行,《帝京篇》是他的代表作,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以京城长安上层社会生活为题材,通过繁华景象的描写和奢华生活的渲染,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诗中多用历史人物典故,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骆宾王也擅长写作五律,其代表作品是《在狱咏蝉》。

      2.沈宋:如果说刘希夷、张若虚上承卢骆,发展了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那么沈佺期、宋之问就是上承王杨完成了五律,发展了抒情诗。沈宋的主要成就就是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从建安以后,散文、辞赋和诗歌都走上了骈偶的道路,骈文和赋在南朝已经先后确立了。从沈约创立“四声八病”说之后,诗歌的律化也加快了脚步,经过庾信、上官仪和“四杰”的努力,律体基本上确立了下来,到沈宋就已经完成成熟、定型。这是*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

      3.陈子昂:陈子昂胸怀大志,才情四溢,富有积极进取精神,但始终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对理想的热切追求,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不*,就是贯穿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的主要内容。陈子昂不但有诗歌创作,而且提出了诗歌主张。他明确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高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他从根本上抛弃了齐梁诗风,直接继承建安的传统。他上追建,下开盛唐,一手拉着屈原,一手拉着李白,在六朝的荆棘中踏出一条浪漫主义的大道,通向强烈的政治性、崇高的思想性和爽朗遒动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诗歌境界。

      4、其他重要诗人: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一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在隋任秘书省正字,出为*县丞,入唐为大乐丞。后自叹才高位下,弃官还乡,隐居东皋,整天以酒为伴。其诗多牢骚语,虽无太大的思想意义,但诗风朴素无华,洗尽六朝铅华,在初唐诗坛上甚为难得,而且对五言律诗的成熟,也有所贡献。他的名作《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写景如画,冲淡萧散,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声。

      初唐末期,张若虚以一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大家地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同时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也成为千古传送的名作。

      【作品阅读篇目】薛道衡《人日思归》,王绩《野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二)盛唐诗歌:盛唐,即唐玄宗至唐代宗时期,这是唐代诗歌高度繁荣的时期。盛唐诗人将初唐诗人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革成果合二为一,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于是诗歌创作大放异彩,涌现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他们不论是写作田园山水,还是描写边塞生活,抑或是表现社会人生,无不穷形尽相,极尽能事,因而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以不同的声音合唱出令后世神往的“盛唐之容”—— 一种富有理想、昂扬向上、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范。这些诗人是这个时代的伟大诗人,由于他们站在时代的顶峰上,因而也就成了整个历史的伟大诗人。特别是李白、杜甫更成了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1.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寻求隐逸,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诗风清新流丽,常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

      1.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原因

      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⑴盛唐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们提供了隐居田园和游览山川的优越的物质条件;

      ⑵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和大地主统治集团的专权,使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求仕无门,或者从仕途上被排挤出来,而他们又不可能走向人民,因而只好到山水田园中去寻求慰藉;

      ⑶当时统治阶级对佛、道思想的提倡,造成了当时以隐逸为清高的社会风气。有的以归隐作为入仕的阶梯,走“终南捷径”;有的将归隐视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显示其人品的高洁。

      ⑷从文学本身的原因看,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南朝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为盛唐诗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2.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特点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所以也叫王孟诗派。其诗作从题材内容到艺术风格都比较接*,以描写秀丽山水和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自已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疏淡,境界静谧恬淡,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这派诗人除王、孟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名和字都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印度佛教大师)。太原祁人。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年轻时就有才名。他的思想和创作以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热衷政治,奋发有为;后期,啸傲山林,吃斋奉佛。王维诗歌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政治诗、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音乐,又懂绘画,他首创水墨山水画,务求淡雅、精炼,为破墨山水南派之祖。他还精于书法,善制盆景,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王维生活的前期,思想是积极进取的,尽管在仕途上也遇到了一些措折,但对政治还是充满热情的。在政治上,他主要是依靠张九龄,而张九龄是盛唐开明政治的最后一个代表,王维的政治生活和他联系在一起,可见他的政治倾向是比较进步的。

      王维生活的后期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对政治的热情逐渐消失了,开始过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政局的变化,张九龄罢相后,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朝政非常黑暗,后来又发生安史之乱,对他打击更大;二是其母亲笃信佛教,对王维影响很大;三是王维31岁时妻子病故,以后30年没有再娶,晚年无子,生活孤独。这些都是他思想消沉的原因。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数量比较多,在他的诗集里占了大半数。而这些山水田园诗多半写在他生活的后期,主要是表现他的隐逸之情,有些诗的情调甚至是虚无冷寂,主要倾向是消极的。

      他的山水田园诗又可以细分为三类。一类是田园诗,如《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终南别业》等,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纯朴美好,抒发自己的归隐之情。一类是山水诗,如《山居秋暝》、《终南山》、《汉江临眺》等,主要是描写山水景物,借景抒情。还有一类就是《辋川集》(20首)中的一些小诗,如《鸟鸣磵》:“人间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些诗主要是描写一种幽冷、寂静的境界,显然是禅宗思想的艺术体现,情调比较低沉。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在家乡隐居读书,后曾入长安求仕,失意而归,布衣终生。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生活经历简单,除因求仕到过长安和漫游吴越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襄阳过着*静的隐居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歌题材比较单纯,主要是反映隐居生活和描写旅途的景物风光,思想内容不够丰富。

      孟浩然的诗艺术成就很高,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在他的诗作中山水诗占多数,在这些诗中有壮阔的山川景物的描绘,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洞庭风光气势磅礡,格调雄浑。但这样的诗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多。孟浩然最擅长的还是描写山林隐居者的幽居情景。在这类诗中,他善于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刻画景物,于*凡景物的描写中寄托隐居者的孤寂心境或游子的飘泊之感。诗风自然高远、清疏简淡,有时略显冷清。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以江上暮景的描写衬托乡愁,疏淡而略显空寂。他的田园诗虽不多,但生活气息却相当浓厚。通过常见的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隐居的情趣,情调冲淡*和。如《过故人庄》写农村安详简朴的生活气氛,让人觉得十分亲切。

      【作品阅读篇目】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春晓》。王维:《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观猎》、《使至塞上》、《鸟鸣涧》、《鹿柴》、《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

      2.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产生的原因

      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盛唐时期,边塞诗的创作特别兴盛,可谓作家众多,名篇迭出,以致于形成了一个不小的诗歌流派,这在当时诗坛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⑴当时边境战争十分频繁,唐与周边民族几乎都有冲突,时有战争发生。无论这些战争的性质、胜败如何,频繁的战争本身给诗人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

      ⑵盛唐国力强大,在边塞战争中占有明显优势,而且当时统治者重视边功,唐玄宗锐意用武,竭力用富有刺激性的措施激励、宠幸边将,从而激发了文人士大夫的从军热情,使唐代许多诗人都具有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

      ⑶我国边塞诗的创作由来已久,盛唐边塞诗是对我国古代边塞诗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边塞诗派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表现出安边定远、治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和进取精神。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高岑: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促武。少时贫困,二十岁后到长安求仕不遇,浪游燕、赵、梁、宋一带。四十岁后举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辞去,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安史之乱后任西川节度使等官,最后任散骑常侍。高适诗歌的特点是苍劲古朴,雄浑悲壮。有的表现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理想,如《塞下曲》;有的抨击武将的,如《蓟中作》等;有的描写边地风土人情,如《营州歌》;有的揭露军中矛盾和战争的残酷性,如《燕歌行》。尤其是代表作《燕歌行》,既歌颂了士卒勇赴疆场的爱国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又揭露了将帅的无能;既有对苍凉的边塞景物的描写,又有对战争残酷性的鞭挞;既有对征人思妇乡愁闺怨的同情,又有对军中苦乐不均的谴责。可谓盛唐边塞生活的一个缩影。

      岑参(715-770),少时隐居嵩阳,二十岁至长安献书阙下,以后十年屡次往返于京洛间。天宝八载( 749 )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十载归长安。十三载(754),又随封常清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至德二载入朝任右补阙。后为嘉州刺史,卒于成都。

      其边塞诗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阅读全文]...

2022-02-16 23:39:52
  • 关于唐朝古诗词

  • 文学
  • 关于唐朝古诗词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唐朝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6、《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阅读全文]...

2022-03-29 14:11:38
  • 唐朝描写景物的古诗

  • 景物
  •   唐代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诗人所写的景物诗栩栩如生,文笔极佳。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相思》【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思》【唐】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写景物的名句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7、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1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5、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16、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1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18、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2、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2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阅读全文]...

2022-01-25 08:51:37
  •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古诗句全集摘抄

  • 诗人
  •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的诗全集: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登鹳雀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宴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翻译】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上的七言绝句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翻译】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凉州词·单于北望拂云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翻译】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翻译】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阅读全文]...

2022-06-17 16:30:27
  • 唐朝诗人王维简介

  • 诗人
  • 唐朝诗人王维简介

      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朝诗人王维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朝诗人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在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拥有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的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这时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虽然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他们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的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和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早年经历

      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 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仕途坎坷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阅读全文]...

2022-05-23 00:50:48
  • 唐朝诗人写的诗

  • 诗人
  • 唐朝诗人写的诗

      在唐朝*300年的历史中,涌现的诗人有2000多位,流传下来的`诗作*五万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朝诗人写的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赠别·其一》

      作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是小杜的大作。后来他为这事一直不痛快,还写了:

    [阅读全文]...

2022-06-23 22:27:30
  • 唐朝陈子昂的诗有哪些(陈子昂最具代表的10首古诗)

  •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新人物之一。陈子昂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1.《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登泽州城北楼宴》

    *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

    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

    武安君何在,长*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3.《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4.《卧病家园》

    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

    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

    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

    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

    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

    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5.《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6.《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7.《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

    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

    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夜外。

    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

    谁知入楚来。

    8.《晦日宴高氏林亭》

    寻春游上路。

    追宴入山家。

    主第簪缨满。

    皇州景望华。

    玉池初吐溜。

    珠树始开花。

    [阅读全文]...

2022-05-18 03:37:19
  • 《灞上秋居》唐朝马戴书写秋色的古诗鉴赏

  • 《灞上秋居》唐朝马戴书写秋色的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灞上秋居》唐朝马戴书写秋色的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灞上秋居】

      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灞上秋居]】译文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注释

      ⑴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⑵郊扉:郊居。

      ⑶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灞上秋居]】创作背景

      灞上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进身无门,困居于此,有感于秋节变换,身世落寞,作此诗慰藉愁情。

      【灞上秋居]】鉴赏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7-17 02:05:16
古诗唐朝的诗歌 - 句子
古诗唐朝的诗歌 - 语录
古诗唐朝的诗歌 - 说说
古诗唐朝的诗歌 - 名言
古诗唐朝的诗歌 - 诗词
古诗唐朝的诗歌 - 祝福
古诗唐朝的诗歌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