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晴和依字的古诗

关于含有晴和依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晴和依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晴和依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晴和依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 语录(2k+) 说说(6k+) 名言(2) 诗词(31) 祝福(1k+) 心语(59)

  • 春晴古诗王驾翻译(春晴王驾古诗赏析)

  • 春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

    下雨前我才见到绽放的花朵,只是才下了一场雨,那些花便全都零落了,倒是叶子长大了不少。而蝴蝶和蜜蜂因为找不到花朵,便都飞出院墙,让人不由怀疑邻家的院子或许花朵还盛开着,春意盎然。

    写作与解析

    本诗写晴日,通过下雨前后对比,抒发了作者惜春之情。

    一二句用对比手法,写自己雨前花盛开时才赏花,而因为下雨耽搁,雨后便已然无花,用词中能看出雨前雨后花的疏密厚薄,以及叶子的生发,大有“绿肥红瘦”之态,而更用“叶底”二字,写出诗人观景细微,更展现寻春不得。三句写蜂蝶,虽无花瓣,但是枝头依旧有余香,只是不似先前浓烈,所以蜂蝶便越墙而去,四句作者见蜂蝶离去,便想蜂蝶能够寻花,由此更怀疑隔壁院子的春色依旧盎然,怀疑的有理有据,更觉天真童趣。

    本诗言语*实,胜在构思,全诗于动态中展示画面,配合心理活动,于简单景色中透出作者惜春却又不伤春。

    反思:

    (一) “却疑春色在人家”是不是一种嫉妒心态?请分析!

    (二)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结合实践,判断形成这种景色的条件。

    附:

    诗中的“动”:诗贵活句,活便见“动”,动又有两重,一为可见之动,而为未见之动。可见之动为诗句“动词”引导的画面感之动,未见之动,则是作者移步换景,以及情感波动等。

    ~络石藤《从读诗到作文》

    [阅读全文]...

2022-01-05 21:03:25
  • 新晴古诗词3篇

  • 新晴古诗词3篇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晴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译文翻译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注释解释

      新晴:初晴。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

      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郭门:外城之门。郭:外城。

      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农月:农忙季节。

      倾家:全家出动。事南亩:在田野干活。事:动词,从事。南亩:《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创作背景

      王维在四十岁以*生态度有着比较明显的转变,过上了种亦官亦隐的特殊生活,集中创作了大量栖心于田园山水的著名诗篇。这类题材的诗,往往以五言见长,尤其是五律,代表了王维的诗歌最主要的特色与成就。

      新晴

      [宋]方岳

      久雨村仍暝,新晴物自欣。

      蝶翎穿户过,禽哢隔溪闻。

      野径忙穿屐,山泥尽溅裙。

      柳垂春寂寂,花落雪纷纷。

      半月风雷雹,四郊烟水云。

      画图寒不卷,林壑远难分。

      好在鱼虾侣,甘同鸟兽群。

      坞深藏曲折,灶冷郁氛氲。

      野确多舂药,山庖少膳荤。

      瓶储徵士粟,涧煮野人芹。

      美可冰甆茹,香惟瓦甑醺。

      鹰芽长及寸,猫笋重兼斤。

      淡泊谙贫味,熹微策睡勲。

      意行随远*,高卧送朝曛。

      原隰桑麻沃,衡门卉木薰。

      隐居捐世累,处士应星文。

      诗忆春池草,书忘秘阁芸。

      桐孙涵古色,柏子吐奇芬。

      载籍悲千古,枰棋憖两军。

      乌藤同寝饭,黄犊了耕耘。

      目为蝇头眩,肱缘鹳嘴皲。

      一科曾不补,四体正须勤。

      陋巷瓢供饮,文穷砚待焚。

      刚肠犹木强,皱面自靴纹。

      夜帐猿孤愤,山篱犬怒狺。

      怪哉空复咄,老矣尚何云。

      我亦轻余子,人谁爱此君。

      避喧方匿影,走俗枉劳筋。

    [阅读全文]...

2022-05-28 02:23:22
  • 新晴古诗词

  • 新晴古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晴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晴

      [宋]方岳

      久雨村仍暝,新晴物自欣。

      蝶翎穿户过,禽哢隔溪闻。

      野径忙穿屐,山泥尽溅裙。

      柳垂春寂寂,花落雪纷纷。

      半月风雷雹,四郊烟水云。

      画图寒不卷,林壑远难分。

      好在鱼虾侣,甘同鸟兽群。

      坞深藏曲折,灶冷郁氛氲。

      野确多舂药,山庖少膳荤。

      瓶储徵士粟,涧煮野人芹。

      美可冰甆茹,香惟瓦甑醺。

      鹰芽长及寸,猫笋重兼斤。

      淡泊谙贫味,熹微策睡勲。

      意行随远*,高卧送朝曛。

      原隰桑麻沃,衡门卉木薰。

      隐居捐世累,处士应星文。

      诗忆春池草,书忘秘阁芸。

      桐孙涵古色,柏子吐奇芬。

      载籍悲千古,枰棋憖两军。

      乌藤同寝饭,黄犊了耕耘。

      目为蝇头眩,肱缘鹳嘴皲。

      一科曾不补,四体正须勤。

      陋巷瓢供饮,文穷砚待焚。

      刚肠犹木强,皱面自靴纹。

      夜帐猿孤愤,山篱犬怒狺。

      怪哉空复咄,老矣尚何云。

      我亦轻余子,人谁爱此君。

      避喧方匿影,走俗枉劳筋。

      日月双飞鸟,江湖一聚蚊。

      相携聊醉去,酒不到刘坟。

      古诗原文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译文翻译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注释解释

      新晴:初晴。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

      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郭门:外城之门。郭:外城。

      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农月:农忙季节。

      倾家:全家出动。事南亩:在田野干活。事:动词,从事。南亩:《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阅读全文]...

2022-06-06 21:03:07
  • 描写依依惜别的古诗句

  • 描写依依惜别的古诗句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曰水犹寒。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雁行遥上月,虫声迥映秋。明曰河梁上,谁与论仙舟。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曰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山中相送罢,曰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阅读全文]...

2022-01-13 23:04:22
  • 初晴游沧浪亭古诗赏析(初晴游沧浪亭古诗翻译)

  •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第481首古诗词

    纯音乐-钱塘湖春行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0000:50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古诗今译:

    池塘水涨了起来,是因为昨夜的春雨一直下到天明;春云轻柔,仍有浓厚的云块遮掩天空,阳光偶有射下,时晴时阴,但天气已经渐暖。

    帘内无人,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花丛、竹林经过夜雨洗涤,一片寂静,不时从中传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注释解说:

    ⑴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镠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春水:春天的河水。⑵连明:直至天明。⑶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阴晴:时阴时晴。⑷帘虚:帘内无人。日薄:日色暗淡。

    品鉴鉴赏: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

    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束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乍看,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就不难表现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而已。

    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他所讲的“静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气(《沧浪亭》)。其实他何曾自得闲适,在同诗中,他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可见诗人在亥初晴游沧浪亭争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其中的情景,表现的仍然是他难以*静的情怀。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澳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此诗可为一例。

    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年),宋诗人。字子美,号沧浪翁,参知政事苏易简之孙。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人,迁居开封。景佑进士。曾任大理评事。庆历中,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岳父同*章事兼枢密使杜衍,支持范仲淹改革,他遭反对派倾陷,被勤除名,退居苏州沧浪亭,以诗文寄托愤懑。诗与梅尧臣齐名,风格豪健。文多论政之作,辞气慷慨激切。又工书法。

    [阅读全文]...

2022-07-24 21:35:38
  • 古代夫妻依依惜别的古诗

  • 古代,夫妻
  • 古代夫妻依依惜别的古诗

      如果说在古代, 什么人最会表白爱情, 那么, 诗人一定是当仁不让的。下面是关于古代夫妻依依惜别的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唐代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原文: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时却像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却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会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直流到天明。

      唐代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原文: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文:

      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荷叶枯时,秋恨又成。

      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西汉苏武《留别妻》

      原文: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

      从成年时就结为夫妇,相亲相爱两不相疑。欢乐只在今天晚上,两情欢好要趁这美好的时刻。

      远征人心里老惦记着上路,起身看看深夜到何时?天上星星全都看不到,走啊从此分别了。

      奉命远行上战场,两人相见还没有期。紧握手啊长声叹息,生离别啊泪更多。

      努力珍重青春,不要忘记欢乐的时候。活着应该再回来,死去也应该永远互相怀念。

      东汉无名氏《迢迢牵牛星》

      原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阅读全文]...

2022-02-04 00:41:27
  •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

  • 阅读
  •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

      在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中,体现诗人苏轼对于西湖的喜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篇赞美西湖的名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欢迎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

      其一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其一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以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阅读全文]...

2022-06-08 14:07:31
  •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

  • 阅读
  •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这首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在晴天和下雨天时候的景色,从“晴方好”“雨亦奇”这六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评价之高,可以看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可想当时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诗的三、四句作者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并且将西湖的美和西施相比,让读者可以进一步领略到西湖的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梦如幻,非常奇妙。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在西湖游玩饮酒,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小雨,这一切诗人都看在眼里,都觉得很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别开生面,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阅读全文]...

2021-11-23 09:40:08
  •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 苏轼
  •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着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阅读全文]...

2021-12-10 19:58:40
  • 关于与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 描写依依惜别的古诗句

  • 朋友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乐》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曰水犹寒。

    《赠卫八处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度大庾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全文诗句如下: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阅读全文]...

2022-04-05 15:26:57
相关推荐
含有晴和依字的古诗 - 句子
含有晴和依字的古诗 - 语录
含有晴和依字的古诗 - 说说
含有晴和依字的古诗 - 名言
含有晴和依字的古诗 - 诗词
含有晴和依字的古诗 - 祝福
含有晴和依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