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蜂的古诗

关于描写黄蜂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黄蜂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黄蜂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黄蜂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3) 语录(2k+) 说说(3) 名言(509) 诗词(241) 祝福(1k+) 心语(52)

  • 《黄蜂筑巢》阅读答案

  • 阅读,写作
  • 《黄蜂筑巢》阅读答案

      导语:阅读短文《黄蜂筑巢》,回答后面练*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原文: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两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画。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鸯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

      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马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嘤嘤,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的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乜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阅读试题:

      1.文中两次较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

      2.文章写黄蜂“筑了巢”的生活?突出了黄蜂哪些性格特点?

      3.把黄蜂的生命历程与人类联系起来看,你认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

      4.文章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是 抓住扫帚尖怜惜。

      2、勤劳无伤人之心。

      3、面对死亡要乐观、坦然对生活 要热爱人类 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4、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语段抓住秋日阳光鲜明美丽的特点,写出了黄蜂临死前环境的优美,突出了黄蜂的优雅与凄美。

    [阅读全文]...

2022-02-02 23:28:42
  • 梅州黄蜂窝茶山旅游区资料

  • 梅州黄蜂窝茶山旅游区资料

      黄蜂窝茶山旅游区位于兴宁市东部的径南镇,离兴宁城区二十公里,毗邻梅县,205国道路经茶山,于一九九零年建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梅州黄蜂窝茶山旅游区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州黄蜂窝茶山旅游区

      茶山种有优质单丛、奇兰、黄金桂等名茶8000多亩,还种有沙田柚、荔枝、青榄等优质水果3500亩。茶山有一条五公里长的环山水泥公路,交通很方便,可以直接乘车上山。

      茶山的各个山头分别建有观茶的'茶亭、假山等景点。这里还建有高7.8米的大茶壶和直径为3米的大茶杯各一个,可能是世界上最巨形的茶杯和茶壶了。游人来到茶山,可亲自体验种茶、采茶和制茶的劳动过程。

      交通:205国道路经过茶山。

      黄蜂窝茶山旅游区位于兴宁市东部的径南镇,离兴宁城区二十公里,毗邻梅县,205国道路经茶山,于一九九零年建成,

      资料

      梅州黄蜂窝茶山旅游区。是集种茶、采茶、制茶、宣传茶文化的名茶示范基地和旅游观光的旅游区。黄蜂窝茶山现种植有优质单丛、奇兰、黄金桂等名茶八仟多亩,茶场配有电动喷灌设施和机械化茶叶加工厂,茶山还种有沙田柚、荔枝、青榄等优质水果三仟伍佰亩。

      最*几年,中央、省等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专家及省内外港、澳地区嘉宾游客曾先后多次到黄蜂窝视察、考察参观。为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及旅游农业发展的需要,茶山内已建成一条七米宽五公里长的环山水泥公路,在茶山旅游区内建有世界最大的高7.8米,直径8.5米的大茶壶和直径3米的大茶杯各一个。茶山的各个山头分别建有观茶的茶亭、假山等景点。黄蜂窝绿色企业和旅游农业的发展,已引起各地游客的青睐,回归大自然,饱赏茶山自然风光,体验种茶、采茶、制茶已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城乡一体游的农业观光的一道风景线。

      黄蜂窝茶山已种茶1530亩,茶品多为单丛茶,亦有黄金桂、奇兰等,装有喷灌设施,年产茶7.5万公斤。因地势高耸,云雾较多,黄泥土质,清寡瘦瘠,甚合茶树生长,故自古种茶,历史悠久,茶品清香,味甘清滑,故“南蛇岗茶”自古名扬。

      黄蜂窝茶山景"一壶”指茶壶王;“二水”指两个水库,上有未名湖,下为黄蜂窝水库;“三山”为景区内有三座矮山并各有景致,南山有茶壶王,中山有品茶亭,北山有观景亭,北山最高,南山次高,中山最矮;“三亭”指品茶亭、观景亭、湖心亭;“三棵树”指手植之榕树。

      地址:兴宁市205国道与299乡道交叉口西北50米

      门票:20元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参考路线:从兴宁汽车总站进入宁江路,行驶190米;右转,进入官汕二路,行驶390米;请直行,进入官汕三路,行驶860米;左转,进入机场路,行驶280米;请直行,进入X016,行驶710米;右转,从X016到山深线,行驶5.4公里;左转,进入山深线,行驶15.1公里;右转,进入Y299,行驶20米;到达兴宁市黄蜂窝茶山旅游区

    [阅读全文]...

2022-04-20 00:43:00
  • 蛤蟆吃黄蜂_咏物抒情写蛤蟆的句子

  • 抒情,经典
  •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蛤蟆吃黄蜂。

    蛤蟆吃黄蜂--反倒挨一锥

    比喻不但没有得到,反而吃了亏。 [例]峰峰想占飞飞的便宜,可万没想列,蛤蟆吃黄蜂--反倒挨一锥。

    相关蛤蟆歇后语:

    青蛙向癞蛤蟆借毛 —— 两家无

    气蛤蟆支起桌子腿儿 —— 鼓起来的劲儿长不了

    气蛤蟆垫床腿 —— 硬撑

    卖蛤蟆买烟吸 —— 水里来,火里去

    买蛤蟆放出塘 —— 穷叫唤

    两个蛤蟆打哇哇 —— 你呀我呀

    癞蛤蟆做垫脚石 —— 担当不起

    癞蛤蟆坐椅娃 —— 假正经

    癞蛤蟆坐藤椅 —— 不像个人形;不象个人形

    癞蛤蟆坐沙发 —— 该我享受了

    癞蛤蟆坐藕荷台 —— 独立为王

    癞蛤蟆作垫脚岩 —— 任爬

    癞蛤蟆钻到*里 —— 黑天无路

    癞蛤蟆走宁夏 —— 看你的踢抓

    癞蛤蟆追轮船 —— 搭不上帮

    癞蛤蟆撞大树 —— 干鼓肚

    癞蛤蟆装鞍子 —— 骑怪;奇怪

    癞蛤蟆咒天 —— 越咒越晴

    癞蛤蟆支桌子 —— 硬撑;尽命儿支着哩

    癞蛤蟆支床腿 —— 硬撑

    癞蛤蟆张嘴 —— 口阔;口渴

    癞蛤蟆遭牛踩一脚 —— 周身都是伤

    癞蛤蟆在*里想着天鹅肉吃 —— 如何到口

    癞蛤蟆遇田鸡 —— 难兄难弟

    癞蛤蟆要吃天鹅肉 —— 想的倒不错;你想我也想;想头不低;尽想高口味;想得太高;想也勿想

    癞蛤蟆学跳舞 —— 步法有限

    癞蛤蟆想天鹅肉吃 —— 妄想

    癞蛤蟆想飞 —— 不是上天的料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 想得美;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心高望想;心高妄想;异想天开;净想高口味;痴心梦想;瞎想;想也勿要想;梦想;空想;死了这份心吧;一场空;混想;想得倒美

    癞蛤蟆想吃灵芝草 —— 白日做梦

    癞蛤蟆下蝎子 —— 一窝更比一窝毒;一窝比一窝毒

    癞蛤蟆洗脸 —— 原来啥样还啥样

    癞蛤蟆驮石碑 —— 硬撑

    癞蛤蟆吞豇豆 —— 下不了场;下不了肠

    癞蛤蟆吞蒺藜 —— 干吃哑巴亏;吃了哑巴亏;吃了个哑巴亏

    癞蛤蟆吞大象 —— 想头不低;想得高

    癞蛤蟆头上别别针 —— 俏皮;撬皮

    癞蛤蟆挺肚皮 —— 气还不小

    癞蛤蟆跳在凌冰上 —— 你热我不热

    癞蛤蟆跳在脚背上 —— 不咬人,恶心人

    癞蛤蟆跳在秤盘里 —— 自称赞

    癞蛤蟆跳水井 —— 噗咚;不懂

    癞蛤蟆跳水 —— 不咚;不懂

    癞蛤蟆跳上戥盘 —— 不知自己分量

    癞蛤蟆跳上秤 —— 自称自

    相关推荐

    2、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醉酒青牛》

    [阅读全文]...

2022-06-28 14:32:57
  • 古诗罗隐《蜂》赏析

  • 古诗罗隐《蜂》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罗隐《蜂》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原文: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

      山尖:山峰。

      尽:都。

      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罗隐此篇歌咏“蜂”之作,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追求“神似”的工艺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极至有一,曰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体物工妙,词*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创作背景

      罗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罗隐简介

      罗隐(833~909)

      *唐代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人。20岁应进士举,十试不第。罗隐生当变乱时代,大半生流落不得志的生活经历,养成愤世嫉俗的思想性格,好为谐谑讽刺。

      他的创作以杂文小品成就最高。他将自己的小品文集题名《谗书》,并自述写作用心是“有可以谗者则谗之”,“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杂文小品表现形式上有直接发议论,有借寓言托讽,有用散文体,有用赋体,随物赋形,不拘一格,而皆能嬉笑怒骂,涉笔成趣,明快泼辣,一针见血。罗隐还有一些较好的记叙文和政论文,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诗歌多应酬赠答、登临写景之作,表现出一些怀才不遇之感,但总的说来境界比较狭窄,调子不免低沉。他的一部分讽刺小诗,批判时政,尖锐有力,与其杂文相似。罗隐的诗风在晚唐属于浅易明畅的一路,述事真切而语言通俗,尤其善于提炼民间口语,有些诗句写来如同白话,成为后人常用的谚语格言。

    [阅读全文]...

2022-05-12 04:45:14
  • 罗隐《蜂》古诗赏析

  • 文学
  • 罗隐《蜂》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罗隐《蜂》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原文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翻译

      无论是*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蜂》注释

      山尖:山峰

      占:占其所有

      尽:都

      甜:醇香的蜂蜜

      《蜂》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有蜜蜂的出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阅读全文]...

2022-01-04 05:43:36
  • 蜂的古诗有哪些(蜂古诗的名句赏析)

  • 1、年年花市几曾淹,斟暖量寒日夜添。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钱起<蜜脾咏蜂>2、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树禽垂翅,依原兽绝踪。微遭断手足,厚毒破心胸。昔甚招魂句,那知眼自逢。——元稹<虫豸诗·蛒蜂>3、兰蕙本同畹,蜂蛇亦杂居。害心俱毒螫,妖焰两吹嘘。雷蛰吞噬止,枯焚巢穴除。可怜相济恶,勿谓祸无馀。——元稹<虫豸诗·蛒蜂>

    4、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5、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王锦<咏蜂>

    6、云窗雾阁春风透。蝶绕蜂围花气漏。恼人风味恰如梅,倚醉腰肢全是柳。——向子諲<玉楼春>7、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8、坐上人如玉。花映花奴肉。蜂蝶乱,飞相逐。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须细看,晚来月上和银烛。——苏轼<千秋岁>

    9、无端掘下相思窑,那里是蜂蝶阵燕莺巢。痴心枉作千年调。不札实似风竹摇,无投奔似风絮飘,没出活似风花落。——郑光祖<骂玉郎北>10、树铃索,高障槛,补篱藩。丁宁莺燕蜂蝶,上下莫争翻。遥想韶光九十,只恐花飞一片,瘦减玉颜温。不惮银瓶冷,汲井沃芳根。——陈德武<水调歌头?咏惜花春起早>

    11、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吴承恩<咏蜂>12、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李商隐<蜂>13、梨笑清都月,蜂游紫殿春。构脾分部伍,嚼蕊奉君亲。翅羽颇同类,心神固异伦。安知人世里,不有噬人人。——元稹<虫豸诗·蛒蜂>

    14、三百天来九州跑,南疆北国采花娇。终日酿蜜身心劳,甜蜜人间世人效。——葛显庭<咏蜂>15、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晓来蜂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阿鲁威<湘妃怨>16、况是此花开后,便蝶乱无花,管甚蜂忙。你从今采却蜜成房。——陈亮<秋兰香>

    [阅读全文]...

2022-07-14 12:12:07
  • 关于黄河的古诗

  • 黄河
  • 写作文的时候我们需要关于黄河的俗语,还有关于黄河的诗句古诗、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以及有关于黄河的古诗,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描写黄河的古诗吧。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浪淘沙》【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水调歌头》【宋】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阅读全文]...

2022-04-17 14:44:46
  • 黄河的古诗

  • 黄河
  • 黄河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2、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于谦《岳忠武王祠》

      3、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王之涣《宴词》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5、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范云《渡黄河》

      6、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齐己《送人游塞》

      7、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宋琬《渡黄河》

      8、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9、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崔颢《行经华阴》

      10、造天关,闻天语,屯云河车载玉女。——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二》

      11、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12、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谢榛《渡黄河》

      13、数点渔舟歌欸乃,诗情恍在白苹洲。——罗元琦《黄河泛舟》

      14、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毛文锡《柳含烟·隋堤柳》

      15、奔流聒地响,*野到天荒。——李流芳《黄河夜泊》

      16、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17、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李颀《古塞下曲》

      18、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9、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谭嗣同《望海潮·自题小影》

      20、其害乃去,茫然风沙。——李白《公无渡河》

      2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2、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李益《塞下曲·其一》

      23、箜篌所悲竟不还。——李白《公无渡河》

      24、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25、河朔毡庐千里迥,泾原旌节隔年留。——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26、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27、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28、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29、波滔天,尧咨嗟。——李白《公无渡河》

      30、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王守仁《登大伾山诗》

      31、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2、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万楚《骢马》

      33、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李流芳《黄河夜泊》

      34、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范云《渡黄河》

      35、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白居易《望月有感》

      36、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许浑《汴河亭》

      37、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

      38、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李流芳《黄河夜泊》

      39、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40、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41、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岳珂《祝英台*·北固亭》

      4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3、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章碣《焚书坑》

      4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45、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4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47、洪波舣楫泛中流,凫淑鸥汀揽胜游。——罗元琦《黄河泛舟》

      48、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张说《邺都引》

      49、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阅读全文]...

2022-05-15 10:50:37
  • 与黄河有关的古诗

  • 黄河
  •   1、《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2、《渡黄河》  明·宋琬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3、《秋风辞》  西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桌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4、《秋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5、《岳忠武王祠》  明·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6、《渡黄河》  南朝·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7、《夏夜宿表兄话旧》  唐·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8、《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9、《饮马长城窟行》  唐·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10、《送陈章甫》  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阅读全文]...

2022-02-07 18:19:26
  • 渡黄河古诗

  • 黄河
  • 渡黄河古诗

      古诗原文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译文翻译

      常听说银河倒泻,这事真假难辨,如今见到的黄河,一下子浊浪掀天。

      人世间的风波,不知比这险恶多少,可人们反说,险途只在这黄河中间。

      注释解释

      倒泻银河:银河里的水倾倒下来。

      须臾:一下子。

      翻说:反而说。

      创作背景

      宋琬曾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为族人诬告他与起义军首领于七有联系,被满门抄系,槛车押赴北京。三年后才出狱,又放废了八年。在这期间,他对于人情的反复,世途的险恶,有深刻的体会。此诗即写于宋琬释归之后,他晚年遭到人生大挫折,故亦借渡黄河而慷慨悲歌。

      诗文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将黄河的浊浪排天,以天上盼银河倒泻陪衬,极力描写它的险恶。说人们一旦来到那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黄河岸边时,就不免被它那“倒泻银河”的神秘传说吓住。对这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人,诗人是非常蔑视的。自然,横渡黄河是有一定危险的,但也只不过是承受“须臾”的“掀天浊浪”而已。在永恒的时间和空同里,人的生命也正如激流险峰中的一叶小舟:当生活的巨浪铺天盖地砸下来时,没人能够事先预见,也没人能知道这灾难会延续到何时。宋琬曾是位少有方名的诗人,早年便高中进士,为官时也颇多惠政,深得人民爱戴。却不想被人诬陷,以至于“立逮下狱”,“并系妻子”,在拘囚的.三年中,又险遭不测之祸。这就难怪他会借“渡黄河”之题,发出“人间更有风涛险”的沉重叹息了。

      后两句写黄河汹涌奔腾,古人不知其发源地,认为是天上的银河倒翻下来的,故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说。它有掀天的浪涛,但是要渡过去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惊涛骇浪的风险很短暂,一般都能渡过。真正的风险却是在人间。一般人在险恶的人间,*惯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豺狼横行、暗无天日、伤天害理、良心灭绝的生活,还不曾觉察到它的险恶,反而说黄河的险风恶浪才是最可怕的,不敢渡过。

      宋琬认为诗人处穷困之境,心怀“幽忧”之情,自易“悲歌慷慨”。(《董阆石诗序》)黄河本是自然界之险途,但无论其“倒泻银河”也好,“掀天浊浪”也罢,在诗人眼中,与人生道路之充满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相比,都微不足道。诗人以反衬的手法极写其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十分深刻,含感时伤世之情,发穷愁孤愤之音,诗格老成,笔力劲健,可见其诗风之一个侧面。

    [阅读全文]...

2022-06-19 04:31:57
描写黄蜂的古诗 - 句子
描写黄蜂的古诗 - 语录
描写黄蜂的古诗 - 说说
描写黄蜂的古诗 - 名言
描写黄蜂的古诗 - 诗词
描写黄蜂的古诗 - 祝福
描写黄蜂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