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自古月亮多情义的古诗

关于苏轼的自古月亮多情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苏轼的自古月亮多情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苏轼的自古月亮多情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苏轼的自古月亮多情义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94) 说说(560) 名言(23) 诗词(11k+) 祝福(31) 心语(4)

  • 月亮的诗句苏轼

  • 月亮,苏轼
  • 月亮的诗句苏轼

      引导语:迷离的月光下,放飞思绪,将所有的'思念都传递于指尖,溶入这行行的字里,随风飘向远方的你。 我们一起学*关于苏轼写的月亮的诗句。

      1、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3、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王维

      4、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5、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陶渊明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7、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8、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刘禹锡

      9、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10、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11、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萧诗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3、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张惠言

      14、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杜甫

      15、清风明月本无价,*山遥水皆有情。——梁章钜

      1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1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19、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20、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21、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2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3、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2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

      2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刘方*

      2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2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杜甫)

      2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张九龄)

      29、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李商隐)

      3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31、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 刘禹锡〕

      32、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3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3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三)秋歌》

      35、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3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3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38、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3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40、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41、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4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3、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4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45、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46、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阅读全文]...

2021-12-06 12:34:37
  • 苏轼月亮的古诗全诗

  • 苏轼,月亮
  • 苏轼月亮的古诗全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月亮的古诗全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品赏析

      【注释】

      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韵。 ②丙辰: 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 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 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 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 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 清露下, 满襟雪。”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 、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 ,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 ,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 ,表面上是恼月照人 ,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 ),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 、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 ,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拓展阅读】

      都说倾城女子定是红颜祸水,可是千百年来,有谁能放弃水;都说天长地久不如曾经拥有,可是人海茫茫,离开终归过显苍凉;都说韶时梦想必是年少轻狂,可是云耸谷河,有几个心中没有远方。

      佛曰:人有三毒贪、痴、嗔,通俗说就是舍不得。舍得、舍得,不舍何有得?红尘一世,却有几个能做的了南柯一梦。你总说自己*庸,只是因为心中总有放不下的杂念,终将只是一颗沉土,看得道者:“满目山河空念,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其眼前人。”面对伊人远去,晏殊放下了离思之苦,终有了“元献门下出九相”的报国之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面对九理城中奸侫的凭空污浊,苏轼放下了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场梦想,终有了“千古文章四大家”的诗词杂文成就。没有人能抓得住月亮,明天依旧升起太阳,因为有了日光,月亮终会离开。唯有舍了杂念,才能得到执念。唯有舍下红尘,才能得到梦想。

      诗曰:虽千万人吾往矣。舍得,舍得,不舍终有得。风再大,吹动的不过是漫无目的的白云,大地不会产生波纹,因为有不舍的追求,所以大地不懂随波逐流。路再长,改变的不过是浑浑恶恶忙忙碌碌蝼蚁的心,我却不会舍弃脚下的路。因为有梦想,更因信仰,所以我不愿放下你所谓的轻狂。唯有不舍梦想,才能到达远方。

      我放得下月亮,却舍不下月光。我避得开时光,却打不开心房。我读得懂纳兰,却看不懂悲伤。我拿得到牡丹,却嗅不到暗香。我听得到凄凉,却遇不见沧桑。我舍得了杂念,放不下信仰。所以,梦想终会发光。

      如果说梦想是亦真亦幻的月光,黑暗污浊的现实就好似发出它的月亮。没有月亮,哪有月光;少了现实淤泥,哪有惊世的梦想。

      放得下的月亮,戒不掉的月光。原谅我太傻,说穿了,戒不了梦想。

    [阅读全文]...

2022-02-16 21:02:52
  • 苏轼的月亮诗词名句(寄月抒情的10首古诗)

  • 苏轼,月亮,抒情
  • 在娱乐设施稀少的古代,月亮成为了文人们亘古不变的寄托之一。

    王维在月下弹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李白邀月亮饮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曾有过深刻的思辩过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做过多列举。

    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苏轼。他对着月亮,又有过哪些举动,哪些想法呢?

    苏轼和月亮的关系,可以说是千丝万缕不断绝。如我们熟知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苏轼对月抒怀的一个典型例子,然而,词的下阕还能自然的转入哲学的思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实在是极高的文学水*的体现。

    其次,如果我们在苏轼和月亮之间再加一个赤壁,值得讲的名篇就又多了两篇,不论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沉思,还是《赤壁赋》中”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观察,都是苏轼与月亮最经典的互动。

    将苏轼写月亮的诗篇与前朝诗人的作品一对比,唐宋文风之间的差距似乎也就变得明显了。如李白王维之流,偏向于浪漫和出世,他们写月亮也多是浪漫之比,潇洒而美丽。但是到了宋朝,苏轼对着月亮却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哲学思辩,将其博学雄辩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今天想要给大家介绍的词,却并不那么传统,它是苏轼对着月亮吐露心绪的产物,词中的一字一句都是苏轼内心的坦白。这首词写于乌台诗案之前,苏轼虽然仕途不算很顺利,但仍然在京中担任着翰林学士,知制诰这样的重职。但是当时宋朝的党争激烈,朝廷在变法和守旧之间徘徊不定,两党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苏轼作为旧党的重要人物,实在遭受了太多来自政敌莫须有的迫害,以至于雄心勃勃的苏轼萌生了退隐之心,这首词也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出来的,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

    行香子·述怀

    宋代: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先看上阕,前两句对诗歌的背景环境进行了整体性的介绍。夜色清静,净无尘埃,月色如一束银光,缓缓的打到尘世间。在这样的环境下,苏轼再没有红尘里的虚伪和客套,直接进入了议论环节。

    斟酒一定要斟满呀,这才是世间最极致的快乐,俗人们追求的名与利,不仅虚无缥缈,而且劳神费力,属实是没什么意义。

    接着是词的精华部分,三个连着的典故直接拉高了哲学水*。“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分别出自《庄子·知北游》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白居易《对酒》的“石火光中寄此身”和《庄子·齐物论》的“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说明苏轼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辩并不仅仅是一时起兴,即兴所为,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词的下阕以抱怨开头,虽然有一肚子文章,但是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一肚子没人懂得的“不合时宜”。

    只是抱怨从来不是苏轼心思的重点,后边两句接着就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就自娱自乐吧,做一个世间的闲人,对着一张鸣琴,一壶老酒,一溪的云彩。

    最后三个意象的排比,太美了,苏轼词里的人生,也太美了,像极了所有人的人生梦想。

    只是,这样的人生追求看似美妙,却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是古代的文人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想到的出路。

    毕竟,如果可以毫无顾忌的施展胸中所学,扬名立万名垂青史的话,谁会甘心默默无闻孤芳自赏一辈子呢?

    从苏轼当时的角度,政敌迫害,朝中主事人的思想又与自己不合,没有办法只好选择了这条路。他的心中应该是藏着很多不甘心的,毕竟,如果变法能够放下党争偏见,听取自己的意见,这是一件可以成功的事情。

    只是,朝廷中的人们只重视党争派别,根本没有多少人在乎变法成功与否,北宋的命运如何。

    这样的朝廷让苏轼灰心了,也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阅读全文]...

2022-03-24 05:31:26
  • 苏轼月亮的诗句

  • 苏轼,月亮
  • 苏轼月亮的诗句

      自古以来有不少诗人在诗中写到了月亮,可见月亮在古时候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且借月亮来抒发ta们内心的.情感。苏轼就是其中之一,那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成为了经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苏轼月亮的诗句,体会个中情感吧。

      1、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花影》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中秋》

      3、月笼云暗重门锁。——《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4、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上元侍宴》

      5、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6、春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减字木兰花·春月》

      7、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少年游·润州作》

      8、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西江月·顷在黄州》

      9、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0、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11、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临江仙·送钱穆父》

      1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中秋月》

      13、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中秋见月和子由》

      14、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鹊桥仙·缑山仙子》

      1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16、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7、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8、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念奴娇·中秋》

      19、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20、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21、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22、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23、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蝶恋花·密州上元》

      2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中秋》

      25、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阅读全文]...

2022-06-09 09:29:37
  • 苏轼月亮的诗句

  • 苏轼,月亮
  •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这是一篇有关于苏轼关于月亮的诗的文章,希望它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二、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三、永遇乐

      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译文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注释

      ⑴彭城:今江苏徐州。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⑵紞如:击鼓声。

      ⑶铿然:清越的音响。

      ⑷梦云:夜梦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惊断:惊醒。

      ⑸心眼:心愿。

      ⑹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

      赏析

      上片写梦醒,深夜寂静,明月如霜,在弯弯曲曲的池子里,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滚下了晶莹的露珠。三更时分,夜深人静,一片树叶落地都铿然有声,自己从梦中惊醒,夜色茫茫,踏遍小园寻找旧梦,却无处可得。写夜景,以夜间轻微的声响衬托夜间的寂静,写梦仅用“梦云惊断”一笔带过,无处寻梦,不禁黯然神伤。

      下片写自己这个“天涯倦客”在清幽的深夜被秋声惊醒后惟见“燕子楼空”,感到无限惆怅。接着便由张与关盼盼的故事引出对整个人类历史无限深沉的感慨,昔日燕子楼中的旧事,已如梦一般地逝去,而古往今来无数代人的欢乐、怨恨,又何尝不像它一样也如一连串连续的梦境?世人不明此理,固如大梦未醒。而大梦已醒的诗人自己,此时此地所感发的人生感叹,在*看来,难道不也是一场梦!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苏轼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结合现实处境,表达了自己盼归难归,触景伤情,怀古伤今的感伤。语言高度凝练概括,仅“燕子楼空”三句,便说尽张建封(当为张)事,写景如画,感情浓郁,具有强烈的抒*彩。低沉而感伤的情绪正是诗人厌倦官场的心绪在词作中的艺术折射。词境的开阔,题材的阔大,又是诗人把社会、历史以及对人生哲理性思考引入词作的豪爽表现。

      诗人莅临徐州,宿于唐代名妓关盼盼的燕子楼。是夜,明月皎洁如霜,好风清凉如水,此为大景,以静衬托夜之深。鱼跳曲港,露泻圆荷,此为小景,以动反衬夜之静。如此静夜,自能梦遇佳人。然三更鼓响,一片叶落,忽然惊醒,于是怅然若失,起而寻梦上征融情入景,若梦若醒,亦真亦幻,给人以惝恍迷离之感。下片由人亡楼空,直抒感慨,把故园之思,今昔这感、人生如梦之叹,打成一片。他从自己今日凭吊燕子楼,推想到他日*又将凭吊自己所建的黄楼,一种人生须臾、荣枯无常的感慨袭上心头,使他深有"古今如梦,何尝梦觉"之慨。看来,这燕子楼的一梦,也不特是艳遇而已,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上阕写清幽梦境及梦醒后的怅然若失之感。起三句总写秋夜清景,各以霜、水分喻月、风,并小结以“清景无限”,赏爱之心已溢于言外。首句写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清景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

      下阕乃醒后述怀,语意沉郁而超然独悟。换头三句是实写心境,写在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此句带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诗人无限的怅惘和感喟。杜甫曾有诗云:“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苏轼此处当是化用杜诗,写登楼后的思家心理。

      诗人将景、情、理熔于一炉,围绕燕子楼情事而层层生发。景为燕子楼之景,情则是燕子楼惊梦后的缠绵情思,理则是由燕子楼关盼盼情事所生发的“人生如梦如幻”的关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问。全词融情入景,情理交融,境界清幽,风格在和婉中不失清旷,用典体认著题,融化不涩,幽逸之怀与清幽之境相得益彰,充分显示出苏轼造意行文的卓越不凡。

      这首词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佳人的绵绵情事,传达了一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词中“燕子楼空”三句,千古传诵,深得*赞赏。

    [阅读全文]...

2022-03-18 14:26:03
  • 苏轼关于月亮的诗词

  • 苏轼,月亮
  • 苏轼关于月亮的诗词

      苏轼关于月亮的诗词有哪些呢?他留下了哪些诗词是通过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苏轼关于月亮的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被,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阅读全文]...

2022-05-01 08:13:35
  • 苏轼关于月亮经典诗词

  • 月亮,经典,苏轼
  • 苏轼关于月亮经典诗词

      古人喜欢托物言志,借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是苏轼关于月亮经典诗词,欢迎参考!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苏轼《前赤壁赋》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4、离别一何久,七度过春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永遇乐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7、【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被,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8、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9、【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作者简介

      诗人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阅读全文]...

2022-02-16 19:57:42
  • 苏轼的古诗精选

  • 苏轼
  • 苏轼的古诗精选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的古诗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对社会看法和对人生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重要主题。更可贵是,苏轼对社会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弊政、陋*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常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反思。尤为难能可贵是,诗中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体现。苏轼在逆境中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一面,但苏轼更多诗则表现了对苦难傲视和对痛苦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表现能力是惊人,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北宋后期是宋诗鼎盛时期,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和情思内蕴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更重要是,苏轼具有较强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宋代诗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代: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谁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代: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阅读全文]...

2021-12-15 11:25:56
  • 苏轼的古诗大全

  • 苏轼,诗人
  • 苏轼的古诗大全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6、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7、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未尝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多难。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9、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10、大秦寺

      晃荡*川尽,坡陀翠麓横。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11、石鼻城

      *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12、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3、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15、《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16、《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17、《点绛唇·不用悲秋》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阅读全文]...

2022-05-20 10:15:51
  • 苏轼写风古诗

  • 苏轼,写作
  • 苏轼写风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写风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碧纱窗下水沈烟。——苏轼《阮郎归·初夏》

      2、谁家水调唱歌头。——苏轼《南歌子·游赏》

      3、蓝桥何处觅云英。——苏轼《南歌子·寓意》

      4、枝上柳绵吹又少。——苏轼《蝶恋花·春景》

      5、绿槐高柳咽新蝉。——苏轼《阮郎归·初夏》

      6、又恐被、秋风惊绿。——苏轼《贺新郎·夏景》

      7、黄鸡白酒渔樵社。——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8、卷起杨花似雪花。——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9、真游洞穴沧波下。——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10、水殿风来暗香满。——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11、解佩投簪,求田问舍。——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12、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13、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卜算子·感旧》

      14、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5、山秀芙蓉,溪明罨画。——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16、谁似临*山上塔,亭亭。——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17、使君元是此中人。——苏轼《浣溪沙·软草*莎过雨新》

      18、苦被多情相折挫。——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9、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20、雪晴江上麦千车。——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21、杖藜徐步转斜阳。——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3、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24、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5、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26、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苏轼《和董传留别》

      27、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28、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29、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苏轼《有美堂暴雨》

      30、门外东风雪洒裾。——苏轼《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31、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32、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3、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5、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36、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

      37、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8、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39、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40、微雨如酥,草色遥看*却无。——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相关阅读:写风景的优美句子】

      1、夏夜,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就像细碎的流沙铺成的银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上。大地已经沉睡了。

      2、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就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3、暂且掠过这个人,马路两旁的树被细雨洗的格外清新。树叶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几声鸟鸣,给这雨增添了几分朝气。马路上的人渐渐多了,一辆辆汽车驰骋在被雨丝擦洗过的地面上,却没有溅起水花。这条路一直蔓延向远方,远方的车和人也不断地向我走来。靠*又远离。

      4、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笋也钻出来放叶透青了,河道里*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5、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6、巴黎让人沉醉,让人迷离,而让人震撼的景,我想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只是在一张照片上的一瞥,那般的'金光灿烂,那般的美仑美奂,就像是建在云端,天地都成为她的陪衬,在金色的阳光中熠熠生辉,让人永生难忘。真正的大气磅礴,气吞山河。我甚至不敢去那个地方,怕那时拍这照片的摄影师高超的记忆才制造出的美丽,或者怕自己的身影会玷污了这风景。

      7、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8、走在路上,阳光和秋风结伴扑面而来。四周静谧安详,侧耳细听,仿佛可以听见它们在毛衣的纤维间嬉戏穿梭的窸窣声。毛衣就像是摆在烘干机上一样,好像是渐渐的鼓胀起来,热气球一样,暖暖地裹住我,仿佛要带着我飞起来,让我的脚步越来越轻快,心也轻飘起来,化成最温柔的风,飞向更美好的远方。

    [阅读全文]...

2021-12-22 07:25:30
苏轼的自古月亮多情义的古诗 - 句子
苏轼的自古月亮多情义的古诗 - 语录
苏轼的自古月亮多情义的古诗 - 说说
苏轼的自古月亮多情义的古诗 - 名言
苏轼的自古月亮多情义的古诗 - 诗词
苏轼的自古月亮多情义的古诗 - 祝福
苏轼的自古月亮多情义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