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中月的暗示意义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月的暗示意义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月的暗示意义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月的暗示意义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元素符号表示意义初探
元素符号表示意义初探化学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言语,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分析,欢迎参考!
化学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言语,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我们学*化学的基矗初中化学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和搞好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惯运用化学符号的语言,来正确表达化学过程及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的典型结构形式,对它们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即做到·懂、·会、·对。化学用语比较抽象,一开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为克服这些认知上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首先弄清楚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在物质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里,加深理解,形成规范定格的化学语言,并会用这种化学语言正确地表示和研究各种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初三化学课本里指出:“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但是在多种参考书和*题中都用到这样一种说法“元素符号还可表示该元素的原子量”,由此推知,分子式可以表示物质的分子量。在旧课本第53页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中也指出:“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这进一步说明元素符号还代表着元素的原子量。在旧课本的例题计算中也使用了这一意义。例如在计算元素百分含量时,求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计算式为:NNH4HCO3×100%。这里不言而喻,“N”表示氮元素的原子量,“NH4HCO3”表示碳酸氢铵的分子量。从这些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懂”得以下概念,元素符号本身表示元素的原子量,并“会”用分子式计算元素的百分含量。
但是在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类型的题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例如,“求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列式为H∶O=1∶8(该种写法见旧初三化学课本第88页)。在这里很明显的元素符号“H”不再表示氢元素的原子量,而表示的是水中氢原子集团的质量,即组成1个水分子的2个氢原子的质量之和。
做完这两种类型的*题后,有的学生开始迷惑。元素符号到底表示什么?在练*题中出现了下列问题:①求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有的学生列式为:NNH4NO3×100%,他们从书中“H∶O=1∶8”的式中理解认为元素符号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的质量之和,在这里“N”表示组成硝酸铵的氮原子集团的.质量,也就是组成1个NH4NO3分子的2个氮原子的质量;②还有些同学认为元素符号既然表示元素的原子量,那么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时,可这样表示: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H∶O=1×2∶16=1∶8。但这样又与*惯用法不符了。
综上所述,为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及符号,我认为在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的讲解中应慎重。如果我们认为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元素的原子量,那么在计算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这一类型的题中,就应在表示式中元素符号前加原子的个数,像上面第二种问题中所示。如,表示碳酸氢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可这样表示:N∶5H∶C∶3O=14∶5×1∶12∶3×16=……。或者直接应用新教材中的汉字表示式:氮的质量∶氢的质量∶碳的质量∶氧的质量=……。其实这种说法、写法既不会出现似是而非的场面,也不影响对“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原子量”的正确理解,还便于学生掌握物质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
月亮是一种天文现象,但很多诗人把情怀都给了它,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
古诗中的“月”含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
月的意向例子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是把 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征物。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征,因而每当入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寄托精神的寄托了;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
一、以“残月”写忧愁
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酹江月》
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曹组《青玉案》
2.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仲殊《南柯子·忆旧》
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4.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荷叶杯》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二、以“明月”写忧愁
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菩萨蛮》
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
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
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三、以“淡月”写忧愁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
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
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
1.春啼细雨,笼愁淡月。——卢祖皋《安清都·初春》
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陈亮《水龙吟·春恨》
四、借“新月”写忧愁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作者借助新月这一意象,把那在风中伫立,由朝至暮的难以抛却的新愁,写得淋漓尽致。
五、借“缺月”写忧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词人借助缺月这一特有的意象,将晴空幽绝的境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种境界也正是作者被贬之后,寓居时愁闷难遣的生动体现。
拓展阅读:带月的古诗句
1、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2、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3、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启示意义的名言警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No.1 彻底政治化的儒家比法家更可怕。
No.2 人可以活的将就,也可以活的讲究。
No.3 教育不就是启蒙 启示 启迪的三个过程吗?
No.4 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懂,即贻百年之患。
No.5 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No.6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 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No.7 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只因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No.8 死亡是对生命最后的启示,让我们凝视并聆听它吧。
No.9 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启示和谆谆教诲才是唯一纯粹的宗教。
No.10 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确有其事!
No.11 悲壮是一种完成,苍凉是一种启示。
No.12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站在她旁边的那个人不是我。
No.13 如果启示病毒将悲伤化为恶意,那么我连这恶意也一并接受。
No.14 这里没有书本,也没有智慧之物。只有你,我的兄弟。
No.15 每当我们避开恶,便会得到善的启示。
No.16 结婚前问自己开不开心,结婚后问土豆多少钱一斤?
No.17 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No.18 神无处不在,不仅在善中有神的启示,在恶里也有神的意志。
No.19 玄虚的学识呵,你也就要暗淡 死亡,在智慧的永恒的太阳面前。
No.20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掳掠人的,必被掳掠;用刀*的,必被刀杀。
No.21 世界上的事从来就没有应该与不应该,只有你愿意不愿意。
No.22 热枕这个字眼,源自于拉丁语,意思是受神的启示。
No.23 往事写来写去,是我写的寻人启示,连观众都只有自己。
No.24 我丢失了宝贵的东西,贴再多寻人启示都没用了。
No.25 没有在自己最好的时候遇见你,但是遇见你就是最好的时光。
No.26 如果你能爱我几年,那将是我的幸运,如果你能爱我一生,那将是我的.命运。
No.27 泪与水的交杂,痛思。听:时逝 看:世事 感:启示。懂得了坚强。
No.28 尊重,来自于彼此的信赖和真诚,互尊互重也来自于彼此倾诉聆听的启示。
No.29 当第一个天使吹响起圣号,飓风和暴雨将此地化为灰飞烟灭。
No.30 原来天国无所不有,而天神又无所不能,一切欲望需求全都满足,却被无限的腻味苦苦折磨。
No.31 智者的智慧,于他自己也许只是一个娱乐,但对于公众却成为了永恒的启示。
No.32 相见短而分离久,热闹短而寂寞长,荣华一瞬而萧索永时,青春片刻而衰亡继来。
No.33 你是否考虑过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别人的意见甚至自己的意见都无法影响你的那种自由?
No.34 上帝今天早上给了我一个启示。他说我之所以仍然单身是因为他要我为你守身。
No.35 我虽行过死阴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No.36 神使我能不能见,耳不能听,因而也无法说话,是想通过这种残缺而给世上的残弱者一些启示。
No.37 于是,有限而欠缺的人世,反成了众神向往的所在,我们因此而降生人间,所谓众神下凡是也。
No.38 迄今为止,人类最初始和最伟大的创造就是神,这和上帝创造人正好相互印证和遥相呼应。
No.39 很多事情,虽美好,但不会持久。很多时候,虽然痛苦,但终究总会过去。"无常"是人生最好的启示。
No.40 只要你天性能够感受,只要你尚有一颗未因年龄增长而泯灭的承受启示的心,你就应当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No.41 恐怖有张面孔,你必须与之结交。恐怖与道德恐怖,应该是你的朋友,如果不是,那他们便是你应惧怕的敌人。
No.42 元宵节给我的唯一一个启示就是:人恰似元宵,必须削圆了才能继续生活,不过最终还是被别人左一口右一口分担了你的一生。
No.43 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最后时刻的释放,无论一个人想要做什么,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必然会得到启示,这就是释放的实质。
No.44 音乐是比一切智能 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No.45 我们终会了解,幸福的故事永远千篇一律面目模糊,唯有痛苦和恐惧,会令我们深刻地思考并获得心灵的启示。
No.46 据说这个世界上的婚姻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凑合的,我曾经以为自己是那幸运的百分之五,现在看来,我错了。
No.47 人并不是相信,而是看见:至善就是真,而且它可以在思想中轻而易举地打消一切特殊的游移和恐惧,静待时间明确的启示。
No.48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
No.49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就算再艰难也有雨过天晴的那一刻,总有一个人,在你深陷谷底的时候拉你起来向前奔跑。
No.50 说好了要信任的,可怎么遇上问题,还是吵啊吵啊的,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我们对周围的人可以客客气气,却忍不住去伤害你最亲的和最爱的人。
李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是李白的诗魂,而李白的月亮诗又将中国的月亮文化推向成熟的巅峰。月亮这一独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使所要表达的各种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比如兰花代表高雅,梅花表现傲骨,杨柳寄寓离情或愁绪等等。“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月亮”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的传情达意的作用。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在他塑造的众多意象中,月亮是他最爱的意象,在他留下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歌中,我们发现其中从不同角度写月、吟月、歌月、颂月的诗就有*四百首,占其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是迄今为止写月最多的诗人。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三百三十六次,还不算“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出时间的月则更不在统计之列了,不同氛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诗人对月都有不同的描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地。于丹说过:“李白这个人,心中的酝酿,明月光不只在床前,其实在他的心里,一个人只有在心里面有无限光芒的时候,才能留在外面。李白的一生,明月相伴,美酒相随,所以明月是他最浅显的一个意向”。因此,李白对“月”这个意象的完美运用,在他的一些诗作里是完全能够体现出来的。
以一首《古朗月行》为例,来浅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的,从中可以悟出李白自小便与明月结下不解之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是童年时期的李白对月亮的幼稚认识,对于一个孩童来说,美丽而又多变的月的确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发那颗小小的纯净的心灵以无数想象。两个比喻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移情于景,鲜明生动,意象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随即又把神话拿来,月亮初升,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凡此种种写出了月亮从初升到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如此写法,借助于内涵丰富的月的意象,自然增加了美感,引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怎能让人没有赏心悦目之感呢?之后笔锋一转,“蟾蜍蚀圆影,天明夜已残”,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当时已是玄宗晚年,皇帝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朝纲不振,这首诗即是李白针对当时黑暗的朝政而发的。“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引出后羿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表达对有这样的英雄令天下太*,百姓安居乐业的希望。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通过对月亮的圆缺以及对它的观赏赋予现实意义,这首诗既体现了封建社会专制统治对文学压迫的结果,又在艺术上使诗人的难抒之情、难发之慨,展现得深婉曲折。
分析和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有重要作用。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言“诗歌的意象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最能体现出诗歌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李白看月与常人的审美不同,慧眼独具,别出心裁,成功塑造出彰显自己的艺术风格的月的意象群。月的意象,到了他的手中,不再仅是创作时被利用的工具,更是他终其一生的知己,因此也无怪乎月亮这一意象在他手中的作用总显得更大,对他更服帖。在李白的心里,月已不是月,更不是一个静止的无生命的物象,它与诗人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成为具有人格意义的喻象,这时诗人就跳离了一般的背景渲染和情感寄托,通达豁然,心与天齐,超越了时空、距离的物理隔断,进入心无旁骛唯有月在的境界,与月合为一体。
月亮用她那皎洁的光辉抚摸着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妩媚和神秘,我们也就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梦幻。
《把酒问月》
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月》
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山居秋暝》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暮江吟》
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下文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古诗中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中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篇1: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1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1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4.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16.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7.*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1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1.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2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杜牧《泊秦淮》
2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8.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0.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3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3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3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3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古诗中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篇2:
1、《采桑子》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2、《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如今初中生都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在地球形成不久后就出现了,几十亿年如一日地伴随地球旋转。科技相对落后的古代,抬头仰望天空明月,总能给人一种神秘感,所以就留下许多诸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对于文人墨客来说,月亮不仅能用来观赏,还可以寄托相思之情,从而产生创作灵感。孤枕难眠之时,将万千愁绪对着月亮诉说,尽管它不会有所回应,但至少能暂时排解忧愁。今天介绍五句带“月”的古诗词,每一句都堪称经典,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句呢?
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诗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家乡落入叛军之手,战火不休不止,书信也寄不出去,跟远方的几个弟弟失去联络,杜甫心中无时无刻不担心他们的安危,那时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杜甫无计可施。
天气逐渐转凉,已经到了白露节,家人依旧杳无音讯,杜甫越来越着急,一袭月光洒在身上,并不能让杜甫感到丝毫安慰。夜不能寐,起身坐在窗前,由衷感叹道:走南闯北,还是感觉家乡的月亮最圆最亮!紧接着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句词出自北宋才子柳永之手,*不羁的柳永,一不小心得罪了宋仁宗,从此仕途无望,戏称自己奉旨填词,内心却无比落寞。为打发无聊时光,顺便发挥自身才华,柳永开始为歌伶写词,一旦谁能求得柳永词,身价立马蹭蹭上涨。
因此,柳永结交许多红颜知己,其中有些还成了女朋友。有一次,柳永要去外地办事,不得不跟女朋友分开一段时间,他们在杨柳依依的河边告别,微风吹过,柳永泪水不自觉落下,仿佛就连月亮也为自己哀伤,故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名句。
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此诗句出自诗仙李白的《把酒问月》,李白喜欢喝酒的事情,估计大家都了如指掌,称他为酒鬼绝不为过。有一次李白有喝大了,居然举着酒问了月亮几个问题,最后肯定没得到想要的答案,却思考出饱含哲理问题:如今世人都没见过古时的月亮,但现在的月光曾经照在古人身上。
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想必所有人对这句词都不陌生,它是苏东坡《水调歌头》里的名句,中秋佳节之际,苏东坡给弟弟苏辙写信,通过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悟出人生亦是如此的道理。亲人也好,恋人也罢,没有人能陪你走到最后,悲欢离合乃人生常态,不必过于伤心。
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征战沙场十余年,立下战功无数,令金兵闻风丧胆,结果落得身陷囹圄,而后还被皇帝下旨处死的下场。关于这首词的创作时间,至今仍有不少争议,但多数人都认为,岳飞在无奈班师回朝或者在牢狱中所写。
此句中的“三十”和“八千”,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小编认为,岳飞描述的是从少年时期立志报效朝廷,直至被召回的那一刻,总共大概有三十年岁月,八千里路是从军生涯披星戴月的经历,随着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岳飞清楚认识到,以前所有付出都化作尘土。
在你心目中,还有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能让你读后不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古诗中的月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中的月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原文:
蒹葭
作者: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意思: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释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意境: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我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蒹葭》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赏析: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蒹葭》,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蒹葭》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蒹葭》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却得到失之愈远的相反结果。况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见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科林伍德《历史观念》),对文本的阐释也具有当代性。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先以苍苍的蒹葭起兴,再写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在茂密的蒹葭丛里,似见非见,时隐时现。《蒹葭》用反复重章来表现悬念迭起。“苍苍”、“萋萋”、“采采”*义;白露“未霜”“未晞”、“未已”,内容也差不多。总之,《蒹葭》的重章整齐、浅显,读起来节奏明快、动听。
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蒹葭》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探索人生深刻体验的作品总在后代得到不断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曹植《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蒹葭》所表现的主题的回应。而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就是以《蒹葭》为本改写的。
古诗中月的暗示意义
蝉在古诗中的暗示意义
折柳在古诗中的暗示意义
古诗词中舟的暗示意义
古诗中的暗示意象
有安全警示意义的古诗
古诗苔的启示意义
表示意义的古诗词
古诗中月暗示的情感
在古诗中黄花暗示的含义
古诗中柳的暗含意义
含有暗示性象征意义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暗示性
古诗中的月的意义总结
体味古诗中月亮的暗示性
古诗中梅柳草的暗示
古诗中红的暗示性
木在古诗中的暗示性
古诗中暗示生日的诗
古诗中生活的暗示
古诗中雨的暗示性
古诗中的意义
古诗中月亮象征的意义
月字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古诗中兰的意义
古诗中字的意义
古诗中菊花的暗示性
荷在古诗中的意义
柳在古诗中的意义
古诗中竹的意义
吟诵古诗的造型
播放忆江南男的古诗
我想看二手的古诗
感恩广东狮子会的古诗
写冬日景色萧条的古诗
做自己认为对的就好的古诗
有关枯荷花的古诗
关于夏天歌曲的古诗新编
播放海内存己的古诗
借景色表达情感的古诗
关于感恩老师的简短古诗
古诗山中的红叶
形容被遗忘的战神古诗词
古诗关于月亮的故思有那些
追随一个人的古诗
古诗词氓的读音
古诗炼字对色彩词的分析
微信好的古诗名
让学生感恩的古诗
古诗词的小说名
关于关爱帮助的古诗
有七行的古诗简单
古诗人柳永的诗词
夏天熏香的古诗
初秋和晚秋的十首古诗
关于刀剪剑伞的古诗
付出的努力的古诗
中国古诗词最难走的路
形容蛋糕口味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语文特色总结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