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退敌的古诗

关于胡笳退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胡笳退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胡笳退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胡笳退敌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512) 诗词(17) 祝福(1k+) 心语(52)

  • 关于胡笳的诗句

  •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孟浩然《凉州词》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故人杳杳,长江风送,听胡笳沥沥声韵聒。——白朴《小石调·恼煞人》

    怊怅悲愤恩怨昵昵多少情,尽寄胡笳十八拍。——张嵩老《题汪水云诗卷》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户牖尚带沙场尘,小儿犹学胡笳声。——晁公溯《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

    空余诗话传凄恻,不减胡笳十八拍。——曾季貍《秦女行》

    谁知蔡琰燕山燕,愁听胡笳对雪花。——刘克庄《九叠·门户重重绣幕遮》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凉州词二首》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庾信《咏怀六首》

    胡笳动兮边马鸣。——蔡文姬《悲愤诗》

    鹍弦转处如胡笳,宫调弹时若羌管。——白玉蟾《琵琶行》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住迥边城气萧索,旦暮戚戚闻胡笳。——郭登《楸子树》

    吹胡笳,阿牢来。——瞿佑《天魔舞》

    蔡琰胡笳悲紫塞,班姬团扇掩清秋。——孙蕡《骊山老妓行》

    出入关山十二年,哀情尽在胡笳曲。——刘商《胡笳十八拍》

    谋臣猛将俄解体,吹入胡笳一萧瑟。——胡寅《题浯溪》

    锦字窦车骑,胡笳李少卿。——武元衡《石州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汉垒关山月,胡笳塞北天。——柳中庸《秋怨》

    谁堪牧马思,正是胡笳吟。——郑愔《胡笳曲》

    有时把拍板门槌,唱云门曲合胡笳调。——释慧开《法孙天龙长老思贤请赞》

    览回文之纵横而咏胡笳之悲歌兮,则陈哀思而何所补于三纲?——葛高行文《抚玉镜》

    广陵散好足仙踪,胡笳十八堪郑重。——赵光义《缘识·妙手弹琴无向束》

    停车邀别乘,促轸奏胡笳。——李嘉祐《送兖州杜别驾之任》

    于今西北正烽烟,羌笛胡笳听惨然。——徐熥《蜀道难送*甫之临邛省刺史兄》

    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曾棨《敦煌曲》

    幽州古道上,胡笳应夜听。——梅尧臣《送刘司勋奉使》

    知去燕京几千里,胡笳乱动月明时。——梅尧臣《送吕冲之司谏使北》

    [阅读全文]...

2022-06-25 04:42:48
  • 描写胡笳的诗句

  • 描写胡笳的诗句

      胡笳:秦汉时期发明的一种乐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描写胡笳的诗句,希望能帮到大家!

      《胡笳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

      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

      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

      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作品赏析

      能沾出塞衣:一作能令出塞飞。

      本诗描写边塞战事吃紧,兵临城下,在这危机的情况下,胡笳却起了作用,胡人听了用胡笳演奏的曲子以后,不禁怀念起家乡,都满脸泪痕地撤走了。本诗从侧面反衬了边防将士的思乡之情,构思独特,耐人寻味。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城南已被敌军围困,一夜之间敌军围了一重又一重。

      “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尽管敌军围困万千重,可我们能吹奏既哀伤、又凄婉的金笳曲,出征将士听了会涕泪沾满衣襟。

      “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将士们听到这些曲子,会自然想到关山月下战斗的艰苦,一阵阵凄楚的叹息声被海风吹去。

      “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我军战士用胡笳吹奏了一曲又一曲,黎明时分,敌人的围兵军心骚动,人人都怀念起家乡来,掩着面泣泪涟涟地撤走了。

      注释:

      胡笳:秦汉时期发明的一种乐器,当时是用芦苇叶卷成双簧片形状或圆椎管形状,后来又有芦苇杆制和木制管身,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尔族自治区。

      ①东汉末年,朝政的腐败,连年烽火。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之女蔡文姬(蔡琰)在逃难中被匈双所掳,流落塞外,后来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南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她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定了中原后,与匈奴修好,派周*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赎回文姬。蔡文姬被掳掠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但现在就将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了,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异域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②相传,东晋爱国将领刘琨,善吹胡笳。公元307年,刘琨出任并州刺史,进驻晋阳城。有一次,数万匈奴兵将晋阳重重围困。刘琨一面严密防守,一面修书请求援军。过了七天,援军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兵士恐慌万状。于是刘琨登上城楼,腑眺城外敌营,思考退敌之策。忽然他想起“四面楚歌”的故事,遂将会吹胡笳的军士组成了一个胡笳乐队,对着敌营吹起了《胡笳五弄》。曲调哀伤凄婉,匈奴兵听了,不免怀念起家乡,军心骚动,皆泣泪而去。

    [阅读全文]...

2021-12-20 20:19:13
  • 胡笳十八拍八言诗4首

  • 胡笳十八拍八言诗4首

      1、胡笳十八拍

      ——【东汉】蔡琰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2、酬诸公见过

      ——【唐】王维

      时官未出在辋川庄 。嗟予未丧哀此孤生。

      屏居蓝田薄地躬耕。岁晏输税以奉粢盛。

      晨往东皋草露未?。暮看烟火负担来归。

      我闻有客足扫荆扉。箪食伊何副瓜抓枣。

      仰厕群贤皤然一老。愧无莞簟班荆*藁。

      泛泛登陂折彼荷花。静观素鲔俯映白沙。

      山鸟群飞日隐轻霞。登车上马倏忽雨散。

      雀噪荒村鸡鸣空馆。远复幽独重欷累叹。

      3、吴少诚*上作

      ——【唐】卢群

      祥瑞不在凤凰麒麟,太*须得边将忠臣。

      仁得百僚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4、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唐】钱?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阅读全文]...

2022-03-22 12:08:41
  •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赏析

  •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原文: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茄谁喜闻?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赏析:

      天宝七年(748)八月,唐代着名书法家颜真卿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前往河西、陇右(在今陕、甘交界区域)一带。临行前,岑参在长安写了这首诗赠他。诗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古代管乐器,开始卷芦叶吹之以作乐,后来以木为管,饰以桦皮,为三孔,两端加角,从汉代起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其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

      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茄十八柏》,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但岑参的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

      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胡笳之声本来就是最悲的了,特别是由那“紫髯绿眼”的“胡人”吹奏起来,声音更见其悲,一曲未完,就连那西域楼兰能征惯战的军人听了,也不禁悲愁不已。诗中用红胡子、绿眼睛的“胡人”形象,来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 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诗人似乎在兴致勃勃地继续诉说:进入凉秋八月的萧关,强劲的北风把天山的草都吹断了,昆仑山南晓月斜斜,此时“胡人”向月吹笳,那清晓的笳声,越发悲壮。这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安排在晓月欲坠之时,那刺骨的寒气,那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融为一片,似乎充塞宇宙,使天地也为之寒栗,这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最后四句,作者把胡笳之声与送别直接结合。在胡笳的一片悲怨声中,我就要送您远行了,今后只有从秦地的山上去遥望陇山之云,以寄托思念之意;您住在那远离故人的边境,夜里不免会做离别的梦,当清夜梦回之时,望着满地如霜的月色,您恐怕不愿去听那悲凉的胡笳声吧?这四句在深情的诉说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厚意。“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自己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相一致;“边城夜夜多愁梦”,又从边地着笔,悬希望颜真卿对自己的思念,直接与笳声相连。这两层意思,把送别时依依难舍之情,与笳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动人的效果。尽管如此,诗中并无寻常送别那种凄然悲切的情调,从“秦山”、“陇山”、“边城”等字面中,仍然透出一种雄壮气魄。特别是最后一句,但用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而且壮的气氛。正如周啸天先生所说:“诗中的边关是那么哀怨又那么令人神往,月下胡笳的声音那么催人泪下又那么富于魅力,读者感同身受。大抵诗人这时已隐约下定亲历塞垣的雄心,此诗可谓其边塞诗的前奏。”(见《岑诗综论》)

      这首诗为七言古诗,但开始却用八字句起头,用“君不闻”三字领起,显出陡然而起的气势。首句是问句,末句也是问句,前后呼应十分紧密。“胡笳怨兮将送君”,又用了楚辞句式,倍增激情。中间使用“顶针”手法,如“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读来语势贯通。全诗换韵频繁,开始四句作一韵(支微通押),较为舒缓;中间四句两句一转韵,*仄交替,由舒缓而变得特别急促;最后又四句作一韵,逐渐回复舒缓。

      这种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阅读全文]...

2022-04-02 18:28:20
  •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 寄语
  •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作者: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释:

      1、蔡女:蔡琰(文姬)。

      2、拍:乐曲的段落。

      3、商弦、角羽:古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

      4、逻娑:今**市。

      5、东掖垣:房任给事中,属门下省。

      6、凤凰池:凤池,因接*皇帝之故而得此名。

      译文:

      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

      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

      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

      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

      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

      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

      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

      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

      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江河听曲而*息了波澜,

      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

      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

      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

      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

      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

      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

      房才高不为名利约束,

    [阅读全文]...

2022-04-10 03:15:52
  •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全诗翻

  • 寄语
  •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蔡女昔造胡笳声, 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 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寒, 大荒沉沉飞雪白。先拂商弦后角羽, 四郊秋叶惊摵摵。董夫子,通神明, 深山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 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 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 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净其波, 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 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 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 野鹿呦呦走堂下。长安城连东掖垣, 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 日夕望君抱琴至。【注解】: 1、蔡女:蔡琰(文姬)。 2、拍:乐曲的段落。 3、商弦、角羽:古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 4、:叶落声,喻琴声。 5、逻娑:今**市。 6、东掖垣:房任给事中,属门下省。 7、凤凰池:凤池,因接*皇帝之故而得此名。【韵译】: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 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 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 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 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 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 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 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象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 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江河听曲而*息了波澜, 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 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 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 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 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房琯才高不为名利约束, 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赏析】:全诗写董大以琴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意在描摹琴声,明以赞董大,暗以颂房琯。全诗巧妙地把董大之演技、琴声,以及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称颂房,也寄托自身的倾慕之情。诗以惊人的想象力,把风云山川,鸟兽迸泉,以及人之悲泣,人为描摹琴声的各种变化,使抽象的琴声变成美妙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易于感受。是一首较早描写音乐的好诗。李颀此诗,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间。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所谓“胡笳声”,也就是《胡笳弄》,是按胡笳声调翻为琴曲的。所以董大是弹琴而非吹秦胡笳。这首七言古体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赏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也以此寄房给事(房琯),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诗开首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起势突兀。蔡女指东汉末年的蔡琰(文姬),文姬归汉时,感笳之音,翻笳调入琴曲,作《胡笳十八拍》(拍,等于段)。三、四两句,是说文姬操琴时,胡人、汉使悲切断肠的场面,反衬琴曲的感人魅力。五、六两句反补一笔,写出文姬操琴时荒凉凄寂的环境,苍苍古戍、沉沉大荒、烽火、白雪,交织成一片黯淡悲凉的气氛,使人越发感到乐声的哀婉动人。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诗人对“胡笳声”的来由和艺术效果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邃的艺术境界。读者要问:如此深挚有情的《胡笳弄》,作为一代名师的董庭兰又弹得如何呢?于是,诗人顺势而下,转入正面叙述。从蔡女到董大,遥隔数百年,一曲琴音,把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为第二段。董大弹琴,确实身手不凡。“先拂”句是写弹琴开始时的动作。古琴七弦,配宫、商、角、徵、羽及变宫、变徽为七音。董大轻轻地拂拭琴弦,次序是由商弦到角弦,意为曲调开始时迟缓而低沉。琴声一起,“四郊秋叶”被惊得摵摵(shè设)而下。一个“惊”字,出神入化,极为生动。诗人不由得赞叹起“董夫子”来,说他的演奏简直象是“通神明”,不只惊动了人间,连深山妖精也悄悄地来偷听了!“言迟”两句概括董大的技艺。“言迟更速”、“将往复旋”,指法是如此娴熟,得心应手,那抑扬顿挫的琴音,漾溢着激情,象是从演奏者的胸中流淌出来。董大的指法使人眼花撩乱,那么琴声究竟如何呢?诗人不从正面着手,却以种种形象的描绘,来烘托那凄恻动听的声音。琴声忽纵忽收时,就象空廓的山间,群鸟散而复聚。曲调低沉时,就象浮云蔽天;清朗时,又象云开日出。嘶哑的琴声,仿佛是失群的雏雁,在暗夜里发出辛酸的哀鸣,嘶酸的音调,正是胡儿恋母声的继续。诗到此忽然宕开一笔,又联想起当年文姬与胡儿诀别时的情景,照应了第一段蔡女琴声,而且以雏雁喻胡儿,更使人感觉到琴音的悲切。接着二句,引自然界景物来反衬琴声的巨大魅力。琴声回荡,河水为之滞流,百鸟为之罢鸣,世间万物都为琴声所感动了,这不是“通神明”了吗?其实,川不会真静,鸟不会罢鸣,只是因为琴声迷住了听者,“洋洋乎盈耳哉”,唯有琴声而已。诗人接着指出,董大的弹琴不仅仅是动听而已,他还能完美地传递出琴曲的神韵。侧耳细听,那幽咽的声音,充满着汉朝乌孙公主远托异国、唐朝文成公主远度沙尘到逻娑(*的另一音译)那样的异乡哀怨之情。这与蔡女造《胡笳弄》的心情是十分合拍的。直到“幽音”以下四句,诗人才从正面描写琴声,而且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幽音”是深沉的音,但一经变调,就忽然“飘洒”起来。忽而象“长风吹林”,忽而象雨打屋瓦,忽而象扫过树梢的泉水飒飒而下,忽而象野鹿跑到堂下发出呦呦的鸣声。轻快悠扬,变幻无穷,怎不使听者心醉入迷呢?这一段,诗人洋洋洒洒,酣畅淋漓,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董大弹奏《胡笳弄》的情景。由于董大炉火纯青的技艺,蔡女“十八拍”丰富的琴韵得到充分的体现。诗人对董大的赞慕之情,自在不言之中。最后四句,是“兼寄房给事”的。唐朝帝都长安,皇宫面南坐北,禁中左右两掖分别为门下、中书两省。“凤凰池”指的是中书省,青琐门是门下省的阙门。给事中正是门下省之要职。诗没有提人而人在其中,而且暗示其密迩宫庭,官位令人羡艳。最后,诗以赞语作结。房琯不仅才高,而且不重名利,超逸脱略。这样的高人,正日夜盼望着你抱琴而去呢!这里也暗示董庭兰得遇知音,可幸可羡。而李颀对董弹《胡笳弄》的欣赏,以及所作的传神的描摹,自然也非知音莫能为。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首诗关联着三方面──董庭兰、蔡琰和房琯。写董庭兰的技艺,要通过他演奏《胡笳弄》来写。要写《胡笳弄》,便自然和蔡琰联系起来,既联系她的创作,又联系她的身世、经历和她所处的特殊环境。全诗的特色就在于巧妙地把演技、琴声、历史背景以及琴声所再现的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笔姿纵横飘逸,忽天上,忽地下,忽历史,忽目前。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对房给事含蓄的称扬,既为董庭兰祝贺,也多少寄托着作者的一点倾慕之情。李颀此时虽久已去官,但并未忘情宦事,他是多么希望能得遇知音而一显身手啊!(姚奠中)

    [阅读全文]...

2022-06-20 18:09:02
  • 诗名含有退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退字的诗词

  • 余与仲退读书山间壬至子无一日相拾已丑仲退

    徐瑞〔宋代〕

    独听松风度九夏,两发无情生二毛。渠侬翰墨流声远,老我山林畜眼高。往日归从不知乐,只今说梦竟徒劳。男儿肯受人拘束,相见频频赋大力。

    曾退如雷何思过柳浪湖时退如初度有诗见示次韵荅之

    袁宏道〔明代〕

    醉里乌藤手自扶,閒随鸥鹭过澄湖。一江浩雪浮箕舌,千亩深篁露顶颅。

    且与青娥删白发,保将五岳换三孤。烟峦好在消摇侣,惭愧虚名老顾厨。

    和退如舟中韵退如访道回家有新姬并以为嘲

    袁宏道〔明代〕

    霞光犹绕芰荷衣,红袖前迎远客归。玄鬓返来犹可辨,丹砂健后却疑非。

    三山誓许鸾台入,一鹤终随弄玉飞。云作风神花作语,看君战胜几多肥。

    烛之武退秦师

    左丘明〔先秦〕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贼退示官吏

    元结〔唐代〕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湖边。

    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

    周必大〔宋代〕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

    孔明智退司马懿

    罗贯中〔明代〕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日:“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日:“亮*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夏完淳〔明代〕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腾飞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紫宸殿退朝口号

    杜甫〔唐代〕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香飘合殿春风转,

    花覆千官淑景移。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臣知。

    [阅读全文]...

2022-06-02 07:27:49
  • 小儿垂钓古诗_小儿垂钓胡令能

  •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1、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2、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3、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4、莓:一种小草。

      5、苔:苔藓植物。

      6、借问:向人打听。

      7、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8、应:回应,答应。

      9、映:遮映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阅读全文]...

2022-07-15 01:38:42
  • 胡一天教你学古诗111句

  • 经典
  •   人与人的遇见是一次全身心的碰撞,是一次新的蜕变。当我遇见44班这个集体时,感受到了来自同学的关心和前所未有的班级和谐感。

      月考前夕,大家都在教室中紧张复*。“Everybody,停下来,听我说——你们看看你们自己,一个个都是苦瓜相,本人已不忍直视,所以我大发慈悲,来帮助你们脱离苦海。现在,让我来带你们*天性,带你们放飞自己!”说这话的人是我们恣意潇洒的A同学。底下人一听,立刻就“丢盔弃甲”,大有“漫卷诗书喜欲狂”之风范。每个人都将心中郁积已久的紧张、烦闷、愤怒“怒吼”出来——放声高歌的,疯狂乱舞的,颠颠倒倒,仰天长啸。而我也顾不上什么举止端庄,欢呼一声,直接“嗖”地飞奔到人群中*天性去了。当时那场面简直就是一群失了心智的人在发疯,却又格外和谐。

      结果整栋教学楼都被我们震得“东摇西晃”,惊动了教导主任和班主任,他们将我们狠批一顿才悻悻作罢,拂袖而去。走时的脸还泛着青,极为渗人。待他们走远,我们一群人默默十足地对视良久,放声欢笑起来——有的笑得内敛,有的笑得“人仰马翻”(包括我在内),有的人笑得眼泪鼻涕一把流。那场面,好生欢快!

      啊!遇见你们让我知道原来一个班不一定是“派系林立”、“明争暗斗”的,也可以这么的和谐、融洽。感谢你们让我学会将目光放长远,感谢你们能够让我放飞自己,超越自己!而遇见你们还让我感受到同学之间那纯粹的友谊与真切的关心。

      上个月,我不慎将脚扭伤。当时我的脚肿得跟猪蹄似的,大家也纷纷来“调侃”我。当天中午,我对与我同行的B、C两位同学说让她们先走,我的去打水。当我打完水时,已经有一会儿了,心想:她们应该走了吧……,叹了口气,停下脚,抬头看看前方,似乎看到抹熟悉的身影,可转念一想,苦笑一声,耸耸肩,扯着嘴角,又释然了,拿着两个水壶继续步履蹒跚地走着。

      忽地,似是想到了什么,脚步一顿,猛地把头一抬,看到她们俩竟然还在那儿等着我。顿时,眼眸迸发出无限亮光,而我的心好似被一股暖流灌满,眼眶只觉有些湿润。而后,全身上下仿佛有了使不尽的力量,“大步流星”地朝她们走去。“我还以为你们走了呢!”我道。“我们是一起来的嘛,要走当然是一起走啊。”C同学笑答。B同学则帮我拎着两个水壶走在了前面。我抬头望望天空,感觉这阳光似乎柔和了许多,照得我整颗心都暖洋洋的,不知不觉,眼睛已经弯成了一对月牙儿,里面的夜幕上嵌着点点笑容,璀璨如辰。她们二人的影子,感觉变得十分高大。

      一次遇见,几乎谱写了我整个青春——遇见44班这个集体,只觉得三生有幸!感谢上天能够让我遇见你们,而遇见你们,使得我的青春与温暖相拥!因为你们,我的青春路上的困难挫折成为过往烟云,留下了乐观潇洒的青葱味道。感谢青春路上有你们相伴!有你们,我的青春不孤单!

      岁月在流逝,曾经的衣物渐渐穿戴不进去,成了过往遗留的痕迹,恍然发现,自己与青春已相遇。

      数学试卷上老师的表扬,被我视为至理明言,好想欣喜若狂地大叫一声:“我是天才!”却被理智压制住了这疯狂的举动。总是在内心隐痛时,表现在脸上的却是洒脱。满口的不在乎其实都是在乎。所谓无所谓的我,其实一丁点都输不起,因此,独自一人时,晶莹的泪滴变成了青春豆旁的常客。在别人面前总是把笑容摆得那么巧妙,却把落寞孤寂藏在心底。和青春相遇的我爱在别人面前带着华丽的面具,把成长的孤独和痛苦留给自己。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乘着自己的小船,和着波涛的旋律,披着青春的光芒,乘风破浪。我立下了誓言:我要上清华,我要读北大!得意洋洋的豪言壮语刚说完,却发现,小舟已被狂风恶浪卷出了轨道。一度曾想要放弃,让小舟随波逐流,任意飘荡,但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我抓牢双桨,为了那个誓言,为了那个愿望,我要奋力向前,冲向梦里的远方。和青春相遇的我,不再总被困难吓到。已经知道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自立自强。

      数学试卷上老师的表扬,被我视为至理明言,好想欣喜若狂地大叫一声:“我是天才!”却被理智压制住了这疯狂的举动。总是在内心隐痛时,表现在脸上的却是洒脱。满口的不在乎其实都是在乎。所谓无所谓的我,其实一丁点都输不起,因此,独自一人时,晶莹的泪滴变成了青春豆旁的常客。在别人面前总是把笑容摆得那么巧妙,却把落寞孤寂藏在心底。和青春相遇的我爱在别人面前带着华丽的面具,把成长的孤独和痛苦留给自己。

    [阅读全文]...

2022-07-21 01:02:08
相关推荐
胡笳退敌的古诗 - 句子
胡笳退敌的古诗 - 语录
胡笳退敌的古诗 - 说说
胡笳退敌的古诗 - 名言
胡笳退敌的古诗 - 诗词
胡笳退敌的古诗 - 祝福
胡笳退敌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