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风的题

关于古诗风的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风的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风的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风的题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0) 语录(3) 说说(1) 名言(579) 诗词(421) 祝福(1k+) 心语(88)

  • 陶渊明的诗风格

  • 诗人
  • 陶渊明的诗风格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渊明的诗风格,请参考!

      陶渊明的诗风格

      诗歌风格一:*淡自然、情真味永。

      陶渊明的诗歌*淡自然,无论在叙事、写物还是描景上都是朴质无华的。诗歌的内容贴*生活,思想感情非常的浓厚真切。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虽**淡淡,读起来却有滋有味。

      诗歌风格二:浑融完整,意境深远。

      陶渊明诗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这些句子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的诗意盎然,丰富读者的想象,好像在读者面前展示一幅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的画面。

      诗歌风格三:语言质朴,生动精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的核心思想,在诗歌的著作中当然也不例外。他的语言质朴实在,不娇柔不造作。就如同本人一样,陶渊明在仕途上始终保持着品德节操的纯洁。因人格的坚定与生活体验高度合一,创作出来的诗句就很有感染力。

      诗歌风格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分为五大类,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和赠答诗。田园诗和咏史诗是陶渊明的主要创作,也是他成就的代表。田园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向往追求的田园生活,抒发悠然自在、知足淡泊的思想情感,体现陶渊明追求真的人生哲理;咏史诗是陶渊明继承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咏史的同时又抒**怀,展现一种大气豪迈的风格。

      陶渊明的诗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3、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6、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7、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13、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1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5、不足为外人道也。

      16、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8、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2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阅读全文]...

2022-01-24 04:08:01
  • 太康诗风

  • 太康诗风

      导语:太康诗风是西晋的代表诗风。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太康诗风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之后不久,天下重归于一统。当时“民和俗静,家给人足” (《晋书·武帝纪》),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比三国纷争时有较大发展。士人们重新燃起从政热情,愿为新朝效力,陆机、陆云自吴入洛,就是一个例证。原曹魏*中的文人,转投司马氏*者,为数更多。统治集团为巩固*的需要,也尽力拉拢文人。但由于西晋王室内部矛盾十分复杂,文人们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几经浮沉,演出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剧。

      张华因为支持武帝伐吴得到封赏,确立了他此后在朝中的重要地位。陆机兄弟太康间入洛阳,经张华延誉,得到任用。当时由张华肯定并代表这一时期创作的分别是“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即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潘尼叔侄和以风骨与诗赋闻名的左思。后来,张华被武帝岳父权臣杨骏所忌,不得参与朝政。惠帝时,贾谧专权,当时文人多投其门下,潘岳、石崇、左思、陆机、陆云、刘琨诸人皆在其中,有“二十四友”之称。潘岳与石崇争事贾谧,构陷愍怀太子,尤为人诟病。此后,政治矛盾日趋白热化,战争一触即发。对于这种情形,诗人们虽有所认识,却未能急流勇退。张华晚年,其子劝其退位,不从,说要“静以待之,以候天命”(《晋书·张华传》)。潘岳得势时,其母劝他要 “知足”,“而岳终不能改”(《晋书·潘岳传》)。顾荣、戴若思看到天下将乱,劝陆机还吴,陆机不从(《晋书·陆机传》)。这种处世态度,导致了诗人们在“八王之乱”中多被杀戮的悲剧命运。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废贾后,诛贾谧,拉拢张华参与其事,张华拒绝,被杀。潘岳、石崇、欧阳建等人亦于同年为赵王伦所害。太安二年(303)司马颖等起兵讨长沙王司马乂,陆机率20万大军为前锋,兵败受谗,被司马颖杀害。“八王之乱”本无是非可言,陆、潘等诗人为之丧命,是混乱年代造成的悲剧,也是他们热衷功名的成果。

      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他们努力驰骋文思,以展现自己的才华。陆机《文赋》说“辞程才以效伎”,著文要“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为了逞才,他们对当时最能表现才华的辞赋都十分重视,辞赋创作既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声誉,又使他们在艺术技巧方面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他们的文才,也的确十分突出。

      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的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拟古

      摹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成为当时的风气。陆机的《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寺》八章、《与弟清河云诗》十章,潘岳的《关中诗》十六章、《北芒送别王世胄诗》五章等,均为四言体的名篇,这些诗学*《诗经》,但文辞趋向华美。在《乐府诗集》的《相和歌辞》中,大多数曲调都有陆机的拟作。其中陆机的其他乐府诗也往往成为后来拟作同题乐府诗的样本。陆机的《拟古诗》十二首,基本上都是拟《古诗十九首》的,在内容上皆沿袭原题,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显示出诗歌文人化的倾向,其总体水*不及原作。然而陆机有时能够拟得维妙维肖,有些地方还另有特色,已属难能可贵,所以钟嵘《诗品序》将陆机拟古也列为“五言之警策”。

      繁缛

      在诗歌技巧方面,陆机、潘岳诸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正如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所说:“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其实,陆机在《文赋》中已经强调了这一点:“或藻思绮合,清丽芊眠。炳若缛绣,凄若繁弦。” 这几句话正好可以用来评价他自己的诗风。“繁缛”,本指繁密而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分而言之,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说文》曰:“缛,繁彩也。”《晋书·夏侯湛潘岳张载传论》说:夏侯湛“时标丽藻”,“缛彩雕焕”;“机文喻海,韫蓬山而育芜;岳藻如江,濯美锦而增绚”;“岳实含章,藻思抑扬”;“尼标雅性,夙闻词令”;“载、协飞芳,棣华增映”。指出潘、陆、夏侯湛、张载、张协等人诗歌繁缛的特征。

      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陆机的《拟古诗》,可以为华丽藻饰的代表。试举《古诗·西北有高楼》与陆拟作比较如下:

      △古诗·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拟西北有高楼陆机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这两首诗内容相同,每两句所描绘的具体情景相似,结构也一致。可是风格有朴素与华丽之别。陆机、潘岳其他的诗作,以及张华的《情诗》、《轻薄篇》、《美女篇》等,与此类似。

      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试以《猛虎行》为例,《猛虎行》古辞为:“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魏文帝、明帝的拟作也很简单(见《乐府诗集》卷三十一),陆机的拟作大大地丰富了原作的内容,文辞委婉曲折,而以繁复取胜: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这首诗写自己在外行役的经历,虽然壮志难酬,仍不改“耿介”之怀。情、理结合自然,描写景物细致而生动,是陆诗中的上乘之作。

      又如潘岳的代表作《悼亡诗》三首,其一写丧妻后的悲痛之情: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隟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诗中叙亡妻葬后,自己准备赴任时的所见所感,笔触细腻,低徊哀婉。其二、其三虽然描写的具体情景有所变化,但总的意思与第一首相*,显得重复。所以,清人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

      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例如陆机的名作《赴洛道中作诗》二首: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这两首诗写自己被召入洛时留恋家乡之情和前途未卜的忧虑。除首尾之外,几乎都是偶句。其骈偶化的程度不但为汉诗所未见,而且也大大超过了曹植、王粲的诗作。另如陆机的《招隐》诗、《悲哉行》及一些拟古诗也多偶句。潘岳的《金谷集作诗》、《河阳县作诗》二首、《在怀县作诗》二首以及张协的《杂诗》等,也大量运用偶句。陆、潘诸人为了加强诗歌铺陈排比的描写功能,将辞赋的句式用于诗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们诗中山水描写的成分大量增加,排偶之句主要用于描写山姿水态,为谢灵运、谢朓诸人的山水诗起了先导的作用。

      总之,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 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的趋势。正如萧统所说:“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选序》)陆、潘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的作用。


    [阅读全文]...

2021-12-10 18:29:13
  • 古诗风

  •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注释:

      1、解:能够。

      2、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3、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4、过:经过。

      5、斜:倾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赏析:

      这首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诗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阅读全文]...

2022-01-24 02:48:23
  • 古诗中含风字的诗句(以风字为主题的诗句分享)

  • 分享
  • 飞花令,古人饮酒助兴的游戏之一,严格来讲对令人所对出的要和行令人吟出的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我们现代人很少能自己短时间内对得出来,所以我这边只是借这么个名而已,今天我们设置的关键字是:风,就每人想一句你知道的带“风”字的诗句或词句,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玩一下。

    诗词中带“风”字的应该不下千首,我先列举一些……

    [阅读全文]...

2022-07-24 01:58:06
  • 唐诗风貌阅读答案参考

  • 唐诗,阅读
  • 唐诗风貌阅读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诗歌,常被诗评家以“盛唐气象”四个字将它与其它时代的诗歌风貌相区别,这种概括有助于更明确地把握盛唐诗歌特征。但对于这样的概括,一方面有人望文生义,把“盛唐气象”理解为单纯的对时代的颂歌,对唐帝国文治武功的夸耀,以及对躬逢盛世、如鱼得水的情感抒发。另一方面有人回转过来通过检查盛唐诗歌发现其中并没有多少歌颂盛世之作,相反,许多诗歌是表示对现状的不满,包括对种种阴暗面的揭露、*,因而认为“盛唐气象”一词,是对开元、天宝诗歌主流的歪曲。以上两种看法皆失之片面,而根源在于对“盛唐气象”涵义的理解存在偏差。

      ②“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严羽《沧浪诗话·考证》云:“‘迎旦东风骑蹇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严氏辨其“非盛唐人气象”,显然是指“迎旦东风骑蹇驴”瑟缩委琐,见不到盛唐人的笔力,也缺少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这与严氏《答吴景仙书》所云:“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可以说是分别从正反两面对“盛唐气象”涵义的一种阐发。因此“盛唐气象”指的是诗歌风貌,具体即指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与内容上是否直接歌颂国家之盛,歌颂文治武功,乃至粉饰太*,本不是一回事。

      ③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待遇和社会上的不*现象发出怨怼之词。感激与怨怼看似相反,但实际上联系非常紧。感激而望成就功业,遇挫即成怨怼。所以在具体作品中,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④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理想主义色彩很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它是为时代的召唤、时代的需要所吸引,要轰轰烈烈大干一番的人生意气和事功精神的表现。盛唐人的这种感敏奋发,颇不同于一般狭隘的个人名利追逐,它往往表现于建功立业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乃至奉献精神的结合。由于主体精神强旺,盛唐人谈起建功立业,又往往表现得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谓壮怀激烈。

      ⑤盛唐诗人的怨怼之作,包含着诗人与时代社会的冲突,但盛唐诗人要求于那个时代的往往不是简单的`仕途出身,不是薄禄微官问题,而是要成就“济苍生,安黎元”的大事业。这种宏愿,在玄宗统治后期是只好落空的,以致出现了类似鲲鹏太大,海水和风力无法支持的矛盾。但冲突的内容既然是在较高的层次上展开的,就仍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非同一般的气魄与力度。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盛唐气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它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风貌。

      B.“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风貌。

      C.“盛唐气象”体现了盛唐人的笔力和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

      D.“盛唐气象”指诗歌风貌,它与诗歌的情感内容没有联系。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①段列举了对“盛唐气象”的两种片面理解,并指出其根源在于对“盛唐气象”涵义的理解存在偏差。

      B.第②段引用了严羽的话,一方面说明了“盛唐气象”的概念来源,另一方面阐发了“盛唐气象”的涵义。

      C.第③④⑤段文字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分别阐释了“盛唐气象”在两类诗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特点。

      D.文章采用了先驳后立的方式,驳立旗帜鲜明;在论证中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盛唐诗人夸耀帝国文治武功、歌颂盛世之作都不具有“盛唐气象”。

      B.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和怨怼之作,都带有盛唐诗人的理想主义色彩。

      C.盛唐诗人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渴望建功立业,因而主体精神强旺。

      D.盛唐诗人“薄禄微官”无法成就“济苍生”的宏愿,所以产生怨怼。

      1.D

      2.C

      3.B

    [阅读全文]...

2022-01-07 00:56:33
  • 关于李白诗风的介绍

  • 李白
  • 关于李白诗风的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长安3年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他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虽然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阅读全文]...

2021-12-17 04:40:38
  • 《题临安邸》古诗

  • 古诗文
  • 《题临安邸》古诗

      《题临安邸》,这是一首有争议的诗,有说是莆田林洪字梦屏,又有一说是晋江林外字岂尘,也有泉州晋江人林外是作者的说法,不过民间多偏向于林升所作。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题临安邸》古诗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字词解释:

      题:写。

      临安:南宋的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府邸,官邸。

      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休:暂停、停止、罢休。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直:简直。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原北宋都城。

      作品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艺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城当成了汴梁城。

      创作背景:

      《题临安邸》这首诗歌写于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原国土全被金人占领时期。当时康王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而只求苟且偏安,对外一味屈膝媾和。同时,一些达官显贵们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意思是说,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是说,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奢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的意思是说,温暖的风熏得“游人”陶醉。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奢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感受到“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人们就感觉到是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作者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据民国《*阳县志》、《西湖志》等地方文献载,林升大约生活在南宋绍兴至淳熙之间,善诗文。查*阳、苍南两县的林氏谱牒,据*阳八丈《林氏宗谱》(今日苍南县灵溪镇百丈村,谱系清乾隆辛亥年(1791)编修)载:“林升,字云友、梦屏,葬西程山,娶渡龙(今苍南灵溪镇)杨氏,生雄、熙。”林升系灵溪厦林迁始祖林时鸣四世孙。两宋绍兴前后儒士,谱中未注明其有无获取功名。

    [阅读全文]...

2022-02-05 22:00:11
  • 带风的古诗

  •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4、《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8、《塞下曲·其二》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

      9、《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阅读全文]...

2022-07-17 07:48:24
  • 咏风_风古诗

  • 经典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咏风》,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作品赏析

    【注释】: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本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你看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无怪乎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这风确乎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吗?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咏菊,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7-08 21:30:16
  • 腊八主题古诗

  • 腊八
  • 腊八主题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腊八主题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2、《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3、《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4、《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5、腊八祝福

      天寒地冻腊八粥,暖暖亲情涌心头。

      电邮动画与健康,获益多多忙稽首。

      6、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7、《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

      宋代:喻良能

      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

      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

      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8、《腊八日早漫成》

      宋代:张即之

      簿书方应接一身,减却新计上笔尖。

      愧我世无分雨补,为农忧有岁时占。

      客因年*思家切,人到心间饮水甜。

      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

      腊八一过,就是年,每逢佳节倍思亲。

    [阅读全文]...

2022-07-13 15:43:26
古诗风的题 - 句子
古诗风的题 - 语录
古诗风的题 - 说说
古诗风的题 - 名言
古诗风的题 - 诗词
古诗风的题 - 祝福
古诗风的题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