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

关于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83) 语录(12) 说说(81) 名言(633) 诗词(639) 祝福(2k+) 心语(1)

  • 相见欢古诗赏析

  • 相见
  • 相见欢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见欢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遥思当日情浓,梦匆匆。

      暗想低回何处伴征鸿。

      含泪叹,言辞淡,冷心融。

      《相见欢》又名《乌夜啼》相见的欢愉竟然会和乌鸦夜半啼哭的凄哀相同。这个倒是千真万确,世间的事总是在好了一时后滑到了低谷,甚至是直接坠入深渊。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我们古人说的天理循环的道理。

      一个声明极高、用了十数年堆起来的声望,可以被一时糊涂糟蹋成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丑;一个决定命运的时刻本来满是希望,一段飞来的横祸,可能留给你只有愣神的份;一个有梦的、有能力的追梦的人,见到了世事百态堕落到了混世的.地步;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一个好好的家,一些好好的人,一个美美的生活可能就会被命运设计出来的一个个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闹剧破坏的残碎败落。

      以前听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还不信以为只有自己家才有。在这难念的经念到我头疼得不行的时候,又听了些朋友的故事,心里很不是滋味。记得听人说过*人的劣根,不担心自己家的牛死,就怕邻居家的牛不死。我居然也是劣根很重,听了别人的苦,自己的负累居然觉得轻了。想想其实也并非全然如此,有人和自己一样那不就是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沦落人,也算得上是一种知心,有了知心自己的心锁不就解开了许多。

      正月十五刚刚过完,今年年过得早,这个时候离着开学还很远。能在这个时候回来学校,心思不全然是学*的人大概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有个朋友很有志气,来自重山之中却思量着自己飞翔于四海九州之上。背负着行囊,怀揣着梦想,独自到了四*小城,无家可归、流浪几日后才被特批回到寝室。她做得一切为的只是给自己的梦做得真实加上些筹码。哭笑过后,留给我的是对她的钦佩。还有个朋友,含泪于破梦之刻,肩头担子重得千斤。在人前却怎么也看不出她的苦楚,看到的最多也就是怀疑她家境的困难而已。这样的人我称之为英雄,英雄不一定要经天纬地,英雄需要有一颗英雄的心。

      对于第一个朋友我有的是惭愧,我游手好闲二十年还是没有变化,差不多成了啃老族。对于第二个朋友,我有的还是惭愧,我怎么也没有她那份坚强。对于她们我还同样怀有敬佩,敬佩她们不畏千险万难,敬佩她们不畏严寒身单,敬佩她们不屈不挠没有被世俗污染的心志,敬佩她们我所没有、所欠缺的一切。

      我就是很悲情的,明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却总是提不起勇气去做。暗暗寻思见到了沦落天涯的朋友,却比不上朋友们坚强的心,我的心不觉得又脆弱了些。

      虞美人

      风花雪月何时尽,

      双泪将心浸。

      娉婷娇燕醉梦中,

      不畏天涯歧路有狂风。

      天涯不过天边远,

      能有几多险?

      谁人看剑挑明灯,

      不弃相随携我踏征程。

    [阅读全文]...

2022-07-18 14:33:45
  • 相见欢古诗赏析(相见欢李煜古诗诗句)

  • 相见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代·李煜《相见欢》

    小注:“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又作“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南唐后主,后世人们爱称呼他为:李后主。

    李煜字重光,因为他的眼睛比较特别,是“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这在现代看来,自然是一种眼病,但当时人们觉得,重瞳子,是天降贵人,了不得,据说大舜、项羽都是重瞳子。

    公元961年,李煜在金陵继承了皇位,但是李煜生来不是做皇帝的料,他虽然聪明绝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对治国理政,却一点也没有兴趣,他喜欢的是穷奢极欲的享受,是“手提金缕鞋”的浪漫,以至于南唐后来日渐衰落,而李煜的应对办法,却只是一味地向赵匡胤称臣纳贡,麻痹自己。

    大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借故诏李煜北上,李煜知道这一去的凶险,便称病不去。第二年,宋兵便挥师南下,很快便攻下了金陵。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往汴京。

    赵匡胤怪李煜不早投降,颇具幽默性地给了他一个“违命侯”的封号,虽是受封,实则被囚禁了起来,毫无自由可言。后来宋太宗即位,借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词有诽谤怀思之意,在他生日的当天,赐给毒药,李煜死后,被葬在了洛阳北邙山。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之一,黄升在《花庵词选》中曾评价这首词说:“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前期生活富贵奢侈,被俘虏后却连人身自由都没有,这种天壤之别的差距,令李煜悲痛不已,其故国之情、亡国之恨、生活之贫,全都写在了一首首的诗歌中,这也让他的词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王国维先生曾评价李煜的词曰:“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者也”,《相见欢》这首词,无疑便是其“*”之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仅仅18个字,却包含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极其常见的四种意象:西楼、月、梧桐、清秋。

    古诗词中的“西楼”经常和“月”结伴,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有“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之句。

    李煜独上西楼,看到西沉之月,可见夜已经深了,而词人却辗转难眠,山河破碎、奢华逝去后,李煜能够聊以*的,便只有凭栏望乡,天上一弯钩月,地上一个愁人。

    李煜所见之残月,独上之西楼,尽显其凄苦、悲凉、孤独、哀婉的感情。

    更何况,还有“梧桐”和“清秋”。

    我国自古便有“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说法,梧桐,总是能够和秋天联系起来,而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自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后,悲秋便是诗歌中的主旋律,秋是萧瑟的、凄婉的、深沉的,更是哀怨的。

    温庭筠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的名句;晏殊有“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能寐”;李清照也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张炎也有“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其实寂寞的怎么会是梧桐,不过是李煜自己罢了,王国维早有定论,“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深深庭院,重重压抑,李煜有一种被“锁”住的感觉。其实锁住的,不是深院梧桐,不是寂寞清秋,而是词人自己的内心。他悔不该当初,但又没有卷土重来的魄力,所以只能这样懦弱的对月长叹,抒发自己的满腔哀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李煜的呐喊,也是李煜的懦弱,他不敢明言,只好用含蓄的语言来写内心的别样滋味。

    剪不断、理还乱的,是愁绪,愁绪如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千丝万缕的离愁,萦绕在李煜的心头,这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悔恨,更是对“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生活的追忆,还有“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伤感,以及“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奈。

    李煜总是能够抓住人性中最敏感的情怀,将其上升为普通人都存在的人生体验,所以千载之下,我们读这几句词,便有“心灵感应”,产生共鸣感。

    但是,李煜的愁,非止离愁,他还有无限滋味,这种滋味,他明了于心,也知道如何更能打动人,他知道,越是“别有幽愁暗恨生”越需要“此时无声胜有声”,正如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

    所以“别有一番滋味”的表达,实在要比痛哭流涕,更能动人。

    至此,字字句句皆是血的肺腑之言、真挚之情,欲说还休的家国之悲,犹如一幅凄美的图画,深深打入到了每一个读者的心中。

    作为皇帝的李煜,实在算不上明主,欧阳修在这方面早就评价过,他说:“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这的确是客观的评价,我们不能因为其词作上的影响力,就去否定他治国上的荒淫。

    但作为文人的李煜,却是少有的天才式词人。李煜的词,可以鲜明地分为两个阶段,以南唐亡国为界限:前期的词,充满着宫廷的享乐浮夸之风,无比绮丽但尚未达到一流境界;后期的词,风格沉郁,充满着故国之思,语言精练,意境开阔,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格格不入”,影响了中国词史的发展。

    李煜本人,对中国诗词的发展,更是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确是中肯之言。

    李煜之前,词多出自伶工之手,内容也多以闺怨、艳情韵事为主,题材狭窄,而李煜后期的词作,完全摆脱了花间词浓重艳丽的脂粉气息,把词的创作由对思妇闺怨的情思引向了词人对自身际遇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形象生动、不事雕琢、情感真挚、发人深省,极大地扩展了词的取材范围,为后世宋词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正是对李煜最鲜明的概括。

    [阅读全文]...

2022-06-24 13:08:58
  • 相见欢古诗赏析(相见欢古诗意境)

  • 相见,意境
  • 李煜作亡国之词,虽大多用语浅白,但用情却至深。王国维认为他之所以用“赋体作词”直抒胸臆,是因他“阅历较浅”,于是只能夸他是“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越浅,则性情越真”。

    其实,李煜能在南唐纷乱的宫廷斗争里活下来,怎么也谈不上“阅历很浅”。他之所以把词意写得很浅,除了天性之外,也是为了摆脱了“花间词”的步调。

    在《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李煜借鉴了杜甫诗歌中的句子。这就说明了:他词风的转变,固然与个人经历有关,但也是他主动追求的结果。

    正是这种“主动”追求,使李煜摆脱了前人的束缚,最终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了与“花间派”相抗衡的“南唐派”的代表词人。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这一首词完全不需要翻译,现代人就可以将其读懂。事实上,很多人因为不了解李煜创作这首词的背景,所以没读明白词中含义,误以为它只是一首普通的抒发亡国哀愁的词。

    周汝昌先生在讲解“林花谢了春红”的时候,说:这一句并没有说明是林中的什么花,但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李煜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

    学界公认李煜的这首诗,化用了杜甫《曲江对雨诗》中的“林花著雨胭脂湿”,周汝昌先生也同意这个观点。不过,他仍然没有解释明白,“林花”意象到底要说明什么。

    其实,如果《曲江对雨诗》说得还不够直白的话,那么在杜甫的另一首诗《别房太尉墓》最后一句中,有一句“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就讲解得很详细了。

    这里的“林花”,就是指逝者坟旁树木上开出来的红花。只要读过杜甫这两首诗就会知道,这里是很明显地发出了“亡国悲音”。

    词中的故事发生在一次凭吊事件之后,李煜很有可能是刚刚焚香祭拜过南唐将士的亡灵。“谢了春红”,指春天过去了。也就是说,不知不觉,南唐亡国又一年了。

    根据北宋王铚《默记》记载,李煜最后是有复国之心的。然而他却是有心无力,两年间南唐军节节败退,直至退无可退。自己身陷囹圄之中,也只能感叹“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明指遍地的落红,仿佛是在说美人泣血,但是事实上却是指那些为南唐作最后征战的英雄们。因为李煜投降的时候,南唐并没有全境沦陷。

    在江州,指挥使胡则与左军招讨使柯昶继续与宋军作战了四个月,最后城破殉国。根据《南唐书》记载:吉州刺史申屠令坚、袁州刺史刘茂忠二人相约,誓死以报南唐。

    后来,申屠令坚无故发狂,半夜在军帐中,不知与何人搏斗而亡。刘茂忠独力难支,为了保持袁州百姓才投降。他们二人的抗争,一直持续到李煜降宋的两年之后。

    再后来,又由卢绛接过重担,继续与宋军作战。卢绛改走山中,打算从金陵突围,未能成功。他身边的那些州县都投降了,就他依然不肯降。

    于是,卢绛就打算到转到闽中,继续和宋军战斗。但是当他路过歙州的时候,刺史龚慎义不肯出来迎接他的军队,他直接就把龚慎义杀掉了。

    在李煜降唐的前后,发生了很多类似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李煜本身也曾经努力利用长江天险,积极御敌。最后只是因为双方的力量太悬殊,为了保全城中人民,不得不投降罢了。

    所以说他后来,一心想等待一个复国的机会。而这也是他最后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宋太宗赵光义不能容忍一个还有复国之心的阶下囚活着。

    “胭脂泪,留人醉”。*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这个意思,它是遍地“林花”陨落之后带来的感触。

    在这里,李煜并非是因为“落红”而产生的伤感。对于牺牲的英雄,任何的“同情”都是侮辱。对于南唐那些牺牲的英雄,只有尊重与赞美。

    “几时重”的“重”字,按照《相见欢》的词格,应是*声字,所以读“chóng”,意思是“几时再重现”。但是说完这一句后,李煜就知道根本“不可重见”,于是他又说“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这首《相见欢》,如果只从表面上理解,你可以将它当作一篇简单的伤春之作。读者甚至可以完全不必理会作者身份,就能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与这一首词达到最大的“共鸣”。

    假如不研究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并单纯地来看这首词的话,那么它所表达的就是一种生命易逝的伤感。

    在这里,把“胭脂泪”当成了美人泪。爱人离去了,什么时候才能重温鸳梦呢?没有办法重温了。人生的恨意,只有附着流水,滚滚向东流去了。

    因此,这一首诗表面上看着有些粗浅,但是事实上确实蕴藉隐秀,内涵和境界远胜普通的“花间词”,是一首典型的“南唐派”作品。

    李煜这首《相见欢》,拆解了杜甫《曲江对雨诗》中的“林花著雨胭脂湿”。把“林花”与“胭脂湿”的意象,分别用到了上下两阙当中,并且赋予了它们更加细腻、丰富的内涵。

    再通过长短句特有的音律之美,从艺术上实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因此,绝对不是像王国维说的那样,只是因为李煜“阅历浅”,所以才能写成这样。

    以赋的手法来写词,很显然是李煜有意而为之。看起来,他也没有少读杜甫的诗歌。

    从前看梁实秋在书中谈阅读时,有一段话大意是说:中国古代不靠阅读而能自己成书的,恐怕只有屈原一人。因为屈原写《楚辞》时,我们无法知道他当时有什么可供参考的书籍。

    李煜纵然是天才,也绝对不可能像王国维说的那样,只靠着“阅历浅”保持住了赤子之心,再凭着赤子之心去进行创作,这种说法未免把李煜看得太低了。

    事实上,李煜的确是“天才”,但是他也有努力学*前人的长处,并经过自己的摸索,才形成了后来的风格。最终,成为了与“花间派”并驾齐驱的“南唐派”的代言人。

    [阅读全文]...

2022-02-05 16:06:48
  • 相见欢古诗翻译(相见欢朱敦儒赏析)

  • 相见
  • 《相见欢》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一个人登上西楼

    心中纵有千言万语

    却只能无言独对夜空

    看天边新月如钩

    庭院深深 梧桐静默

    时节已到了凄冷的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绵绵无尽的离愁

    这别是一般的滋味

    一直萦绕在心头

    [阅读全文]...

2022-04-26 23:06:04
  • 相见欢的诗意

  • 相见,诗意
  •   《相见欢》

      作者:李煜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2、剪,一作翦。

      3、离愁:指去国之愁。

      4、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别是,一作别有。

      诗意: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

      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m.ju.51tietu.net)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全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阅读全文]...

2022-06-06 07:05:01
  • 咏相见欢诗句

  • 相见
  • 咏相见欢诗句

      (一)

      一见钟情心迷乱,二字心中挥不散,

      今夕复见伊容颜,寒暄短暂空悲叹,

      一颦一笑醉人眠,恨不与伊长相伴,

      辗转相思寝何安,从此魂萦梦里牵。

      (二)

      庭院深深垂碧柳,潇湘夜雨锦堂春。

      晚云烘月折丹桂,玉水明沙点绛唇。

      并蒂芙蓉长命女, 换巢鸾凤二郎神。

      空亭日暮意难忘,沉醉东风思远人。

      (三)

      相聚文坛袅娜春,逍遥雅苑乐情真。

      引杯共醉欢今日,邀月同歌喜当旬。

      海角天涯吾体己,千山万水我亲人。

      深深谢意难为表,学作诗词辅酒醇。

      (四)

      晚照夕阳霞满天,炊烟袅袅入云间。

      轩前远眺思云漫,柳岸凝眸念雨绵。

      暑往寒来吟律美,星移斗转赋词欢。

      人生苦短逢君悦,把酒当歌笑韵癫。

      (五)

      雪落寒枝静,银妆一夜添。

      合窗掩冷意,明月云后圆。

      闻汝来相见,壶觞对饮欢。

      醉执残酒杯,一梦七八年。

      (六)

      教坛似绕天,一过数十年。

      盛世千帆竟,尔辈万木添。

      佳节眉宇乐,老朽落日圆。

      最喜人间事,徒临一瞬间。

    [阅读全文]...

2022-07-18 18:14:39
  • 相见欢朱敦儒原文及翻译(10首相见欢诗文赏析和解释)

  • 相见,解释
  • 前言: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韵,下片两仄韵两*韵。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

    【清代】纳兰性德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

    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

    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见到了冷溶溶的远山便联想起她清晓所画的眉形,于是不免怀念起她来。故于下片待以“红蜡泪”三句描绘想象中妻子正孤独凄清的情景。但此时身在远方,停宿黄茅野店,耳畔是西风猎猎,又怎能不凄迟伤感,孤清寂寞呢!从词中所绘之情景看,此篇大约作于出使之途中。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清代】纳兰性德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

    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本篇很像微型小说。作者于词中塑造了闺中女子伤春念远的形象。其中有环境氛围的渲染,动作的描绘,心理的刻画,鲜明生动,细腻深刻,令人叹为观止。其结处显系柳永“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之句而来,极传神,极组致。这种作法在词中时有所见,虽不能说这是纳兰的创造,然而可以说在他的手里得到了精妙的运用,写出了作者凄惨的心境。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清代】张惠言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

    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春来不觉去偏知”,此种体验,人人*而不觉,一经词人拈出,顿成名句。“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三句写尽春愁,笔力重大,造语不凡。全词句句沉痛,结句尤耐寻味。

    《相见欢·小鬟衫着轻罗》

    【清代】周稚廉

    小鬟衫着轻罗,发如螺,

    睡起钗偏髻倒唤娘梳。

    心上事,春前景,闷中过,

    打叠闲情别绪教鹦哥。

    此词着意描写人物情态。小鬟睡起,钗偏髻倒,娇憨之态可掬。神情逼真,如在眼前。全词委婉含蓄而又新巧自然。

    《相见欢·花前顾影粼》

    [阅读全文]...

2022-01-18 07:27:18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 相见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也作“别是一番”,另有一种意味。

      4、西楼:指西边的楼。

      5、般:一种。

      翻译: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

      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

      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m.ju.51tietu.net)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2-12 04:07:10
  • 《相见欢》全诗赏析

  • 相见
  • 《相见欢》全诗赏析

      [出自] 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韵,下片两仄韵两*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赏析: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5]?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6]?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4-01 18:11:34
2022-07-10 07:27:27
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 - 句子
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 - 语录
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 - 说说
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 - 名言
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 - 诗词
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 - 祝福
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