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中的东北地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的东北地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的东北地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的东北地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河北地名的谜语及答案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河北地名的谜语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河北地名的谜语及答案
谜面:背上变黄 (打一字)
谜底:冀
解析:“背”字的上半部分为“北”,“黄”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与“北”结合。
谜面:翼王故里 (打一河北地名)
谜底:石家庄
解析:“翼王”即太*天国石达开。
谜面:两耳不闻婚嫁事 (打二字河北地名)
谜底:邯郸
解析:“邯郸”二字可拆分为“阝阝甘单”,“阝阝”即“两耳”,“不闻婚嫁事”与“甘单”之意相扣。
谜面:塘前仙人去不返 (打二字河北地名)
谜底:唐山
谜面:六点到水库 (打二字河北地名)
谜底:沧州
谜面:流量 (打二字河北地名)
谜底:衡水
谜面:燕子会铜雀 (打二字河北地名)
谜底:邢台
谜面:固若金汤 (河北地名)
谜底:保定
谜面:走方廊中入庄来 (打二字河北地名)
谜底:廊坊
谜面:包罗万象 (打一河北地名)
谜底:容城
谜面:太*过渡到芦沟 (打一河北名胜)
谜底:安济桥
谜面:流量 (河北地名)
谜底:衡水
谜面:飞流直下三千尺 (打一河北地名)
谜底:陡河
谜面:十五连城 (河北地名)
谜底:望都
谜面:我见其辙乱旗靡 (河北地名)
谜底:张北
谜面:生日了心愿 (河北地名)
谜底:阳原
谜面:发扬雷锋精神 (打一河北地名)
谜底:承德
谜面:三寸丁谷树皮 (河北地名二)
谜底:成武,大名
谜面:桃花片片逐水流 (打一河北地名)
谜底:香河
谜面:大雁小雁飞岭后 (打一河北名胜)
谜底:双塔山
谜面:无穷大·梨花格 (打二字河北地名)
谜底:钜野
谜面:及时雨宋江(打一河北地名)
谜底:泊头
谜面:案发神女峰 (打一河北山名)
东北地区地然地理环境论文
在学*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东北地区地然地理环境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气候特征
因为影响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所以我们需要从这两方面分析信息,概括其气候特征。教师要展示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干湿分布图、我国气候分布图以及气温降水柱状图。首先,通过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可以明确东北地区处于温带范围;其次,通过分析干湿分布图,可以概括出东北地区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最后,结合气温降水柱状图,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可概括出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此外,根据一月*均气温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哪个温度带,即T⒈>15C为热带,-10C
(1)耕作制度:东北地区熟制为一年一熟,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
(2)农作物品种:主要种植喜冷凉作物,适于种植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土豆等,南部可种植冬小麦。
(3)农业活动安排:春播,夏管,秋收。
(4)农作物生长季:4~10月。
二、地形特征
地形是一个地区的主要框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某地区的形状特征确定该地区。教师首先展示出东北地区的地形图,要求学生观察地形图,找出东北地区的地形种类,并能够说出相应的地形区名称。其次,教师让学生将这些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来,然后描述东北地区的形状特点。最后,教师让学生尝试分析不同的地形对不同农业类型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教师讲解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主要有*原、山地、高原、丘陵,相应的地形区为东北*原(松嫩*原、三江*原、辽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内蒙古高原、辽东丘陵。东北地区地形可以说是类似于“马蹄形”。农业类型发展要做到“因地制宜”:*原地形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形适合发展林果牧业,高原地形适合发展畜牧业。因此,东北地形的多元化为其农业类型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三、河流特征
河流的流向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显著,因此分析完地形特征,可以接着分析河流特征。教师展示东北地区的水系图,询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然后要求学生找到以下五条河流:辽河、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黑龙江,之后再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两期两量”等方面分析。汛期:春夏两汛。结冰期:有冰期,冰期长。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最后可以概括出:东北地区河流众多,水量充足,农业灌溉水源丰富。
四、土壤特征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物质。高中阶段,学生只需要能够根据土壤表面颜色断定土壤类型,并了解相应土壤的分布范围即可。所以,高中学生要掌握我国主要的土壤——黑土、黄土、红土、砖红壤的分布范围。首先,教师展示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图,让学生找出黑土和黑钙土的分布范围。由图可见,黑土和黑钙土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原、内蒙古高原和三江*原西部。然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概括出黑土的特征: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五、生物特征
气候直接影响到区域的生物。首先,植被类型:东北地区主要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相应的植被是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教师展示东北地区植被分布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分布范围。由于寒温带分布范围小,所以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那一块区域及部分山地,其他大部分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东北林业发展范围很明确,该种植什么树种也明了。内蒙古高原主要有广阔优质的草原资源,有大片的林草地,为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次,生物种类:东北地区拥有很多淡水河流和湖泊,辽东半岛还邻*渤海和黄海,拥有大面积的浅水滩涂,所以渔业资源丰富。
结语:
总之,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土地*坦,土壤肥沃,人均耕地多,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满足一年一熟的作物需要;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含沙量少,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富饶的生物资源,森林、渔业资源丰富,为林、牧、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东北地区师范大学排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了解过一些专业院校的相关知识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东北地区师范大学排名相关内容,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北排名前五位的师范类高校分别是: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地处长春,全国排名38,在师范类高校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北师大、华东师大和华中师大。东师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学校现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0余人。专任教师1631人,其中教授475人,副教授600人。设有23个学院(部),78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理工类本科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为574分,文史类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为563分。
点评:希望在我国北部地区就业的学生,东北师范大学一定是最受欢迎的院校,在提前批有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不能读硕士,必须回到本省工作,如果自己找到了录用工作人员的学校,可以直接去工作,否则当地教育部门会分配工作,如果不愿意回到家乡的学生,可以报考一批本科的收费专业,这样一可以到其他省份就业。
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黑龙江省属重点大学,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截至2016年4月,哈尔滨师范大学有松北校区和江南校区2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346万*方米,教学基础设施建筑面积163.9万*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7.5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有教职工3500人,其中专任教师1681人;设有26个学院(部),开办80个普通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在校生3.7万人。哈师大2016年理工类一本录取线是505分,二本线459分,文科一本录取线是485分,二本线463分。
想当老师,在东北地区相对好就业的是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此外,东北其他师范类高校还有:长春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庆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白城师范学院。
拓展阅读:东北师范大学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经济学人才。
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数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初步形成专业研究方向,并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
2.能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观察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并运用软件进行经济数量分析。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能胜任高层次研究、教学和经济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企业经济与资本市场
2.微观经济数量分析理论与方法
3.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
4.经济博弈论及其应用
三、修业年限
硕士生修业年限为2-3年。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生和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5—3年。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的硕士生,若以第一作者且第一署名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在SSCI检索源刊物上或学校规定的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与硕士论文相关的论文1篇以上(含1篇),或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发表与硕士论文相关的论文2篇以上(含2篇),经本专业硕士生导师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修满30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并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东北师范大学好的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介绍: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可以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直到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得心应手。而且,你还将拥有一笔财富,那就是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
就业方向: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培养目标: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一个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
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学*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就业方向:英语专业毕业生适合于外经贸各部委、贸易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金融国贸等单位的文秘、翻译、业务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同时也适合于各级*涉外部门、各类外向型企业或公司以及银行、保险、海关、边防、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工作等工作。
生物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从事生产管理,就要在专业技能过硬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
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化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化学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化学专业就业岗位如销售工程师、化验员、销售代表、研发工程师、销售经理、高中化学教师、初中化学教师、工艺工程师、实验员、质检员、化学分析员、销售助理等
历史学专业
专业介绍:历史学专业学生主要学*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相对需求较少。就业方向相当广泛,毕业生可适应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部分毕业生在各类学校、文博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部门、著名企业就业,有将*一半的本科生通过考研继续深造。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则会进入各种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等事业单位以及有关企业单位,负责党务、宣传、行政、组织、党团工作和管理工作。
日语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了解日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管理及接待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科技日语。
谈东北二人转的地域文化特征
我国土地宽广,地域文化丰富多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东北二人转的地域文化特征,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具有表演形式简单、演出季节性强、表演风格热烈火爆、粗犷豪放等特点,这是东北地区*原广阔、地广人稀、气候寒冷、环境闭塞以及文化积淀贫瘠等多方面地域文化特征的反映。
关键词:二人转 地域文化 东北地区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从最初形成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传统二人转历史上没有固定的名字,俗称双调、蹦蹦儿、对口唱、双玩意儿、小秧歌等等,二人转的最初定名大约是在伪满时期,即20世纪30年代,但它一直生存于东北民间,并且常常被禁演,许多艺人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传承并发展这门艺术的。到了50年代,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在新*的文艺界得到承认,它终于获得了正式的身份和合法生存的空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辽阔广大的土地上,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居住人群的不同,自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应该说是东北地域文化造就了东北人的文化性格和审美情趣,进而影响了二人转这一东北民间艺术的风格特征。
首先,从二人转的表演形式来看。二人转一树多枝,它的表演形式有三种,最常见的是二人对唱对舞,俗称“双玩意儿”;一种是只有一个人边唱边舞的独角戏,俗称“单出头”;另一种是由多个演员扮角色同台演出,俗称“拉场戏”。二人转的演出方式主要是走村串户,据记载,直到20世纪初,二人转的演出还是:“村店之间,时有二三人在屋内、窝棚等地演唱杂剧”,并逐渐发展成小戏班,走村串店,在窝棚、地窨子、“子孙窑”(农户家)、打鱼人的“网房子”、挖参人的“棒槌营子”、大车店等地演出,后来才发展成为唱“屯场”、唱庙会、唱江边码头的茶馆、长伐木的“木邦”,唱金矿、煤矿等。这与东北地区的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东北地区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游牧地区,几千年的时间里,这里虽有很多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却依然是未开发的蛮荒僻野。虽然历史上这里不时也有少数汉族人流入,有人定居,但是相对于辽阔的大*原而言,仍然是寥寥无几。所以这里四野茫茫,地广人稀,广袤的大*原上,不知相隔多远,才能稀疏地见到几户人家,居民相对集中的村镇非常少,因此很难有固定的戏园子,很难有可供大戏班演出的舞台,居民更少有请得起大戏班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经济实力。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地方艺术只有以小而灵活的特点,才能生存下来。二人转演员人数少,演出形式简单,道具较少,有小型乐队伴奏即可,各处行走方便,所以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当然,“单出头”的形式在人数少这一点上似乎更占优势,但表现力远不如“双玩意儿”,因此二人转便成了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
二人转的艺术特点是集说、唱、舞于一体,以唱为主,且唱且舞,中间加上一些口语说词,表演时拿手绢、扇子、竹板等道具,表演过程中不时加一些类似于杂技的“绝活”,一些艺术表演的基本要素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影子,形成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体现的是一种“自给自足”式的文化意识,这是东北地区封闭式文化特征的一种折射。
东北地区虽然广阔,但周边环境却是封闭型的,从自然地理风貌上看,北部为大小兴安岭,西部为蒙古戈壁,东部为茫茫的太*洋,与中原地区唯一的通道是山海关,然而历史上一旦出现政局动荡,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大门随时都会关闭,使得这里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圈。在这样的地域文化区域中,“外来文化”难以深入,“内部文化”也难以输出,文化交流十分困难。所以二人转自产生以来,艺术形式变化较小,发展水*也难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相比之下,形成时间大体相*的京剧,却能够在200多年前通过远在安徽的“徽班”进京,很快发展为“国粹”,而二人转尽管与北京*在咫尺,却只能在东北地区“转来转去”,难以冲破难关、传遍全国、登上大雅之堂。在这样的地域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二人转,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封闭式特点,它只能靠自身的“自给自足”进行自我调剂,追求自身艺术要素上的“小而全”,艺术技能上的“绝”,这也是它生存的必要保证。
其次,从二人转的演出时间来看。在东北民间,二人转演出的季节性比较强,一般都是在东北地区的“农闲时间”,在一年之中有两个主要阶段,一般是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秋收结束开始,至第二年农历三月中旬的春耕时节结束,为演出的第一阶段,从每年的农历六月农村挂锄开始直至农历八月初秋收开始时节为止,为演出的第二阶段。从时间上看,一年之中大约有八个月时间可以演出二人转。
演出的这种季节性特点,是东北地区气候条件造成的。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纬度较高,属寒温带地区,一年之内大约只有120天的无霜期,农耕的特点是春种秋收。加之这里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大自然给了东北地区的农民以丰厚的赏赐,使得这里的农民不必像南方农民那样,一年到头都要埋头在田地里,靠精耕细作才能勉强糊口,一年一季庄稼的收成,就已经够他们生存所需了。他们一年之中只有春秋两季是真正的农忙季节,而冬闲时间竟然多达几个月,所以这里的农民形成了“猫冬”的*俗,挂锄的.时节也不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是追求闲散和娱乐消遣。东北地区历史上开发比较晚,文化积淀较薄弱,老百姓的文化娱乐形式比较单调,休闲消遣的常见方式无外乎走亲戚、串门子、喝酒玩牌等,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几乎也成了一种娱乐的方式,也多是发生在这个季节。在所有的娱乐形式中,最受欢迎的当然就是二人转这种民间演唱艺术了。因为二人转虽然形式比较简单,但在东北民间却是艺术型最高的表演形式,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最具魅力的艺术享受。
东北*原是全国最大的*原,区域内部一马*川、一望无际,与南方的山区水域相比较,这里在地理上的突出优势就是没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流起来比较方便,因而这里可以做到同气连声、风俗相融,*常说的“十里不通风、百里不通俗”,在这里是用不上的。所以,东起长白山,西至蒙古戈壁,北起大小兴安岭,南到长城山海关,形成一个统一的地域。生存在这里的人们,无论是生活*俗,还是语言*惯,基本上是相似的,因而文化欣赏口味也基本相同,这才使得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在如此广阔的区域里得到流传,得到老百姓的共同喜爱。
再次,从二人转的演出风格看。二人转是一种比较粗朴的民间艺术,在二人转演出中我们看到的是演出气氛的热烈火爆,唱腔的粗犷豪放,表演的诙谐幽默,演唱的粗声大嗓,口语的村野直白,甚至加上许多露骨的说口粉词和动作,演唱过程中时常加入一些与内容不相干的拳打脚踢,这是东北人文化性格的真实写照。东北人的文化性格与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积淀等分不开。
中东地形特点的初一地理知识点
在现实学*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要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东地形特点的初一地理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地理知识点之中东地形特点,中东地形以高原为主,如*高原、伊朗高原等,*原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原)。
本地区大部分处在北纬15°至北纬40°之间,北回归线从南部穿过。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是亚洲、欧洲、非洲三洲交界处,又有地中海、红海、黑海、里海、*海五海集中在这里。红海、苏伊士运河、士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形成重要的海上通道,不仅将三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沟通了二大洋。高原为主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有伊朗高原、*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等。高原周围被耸立的山岭包围,使其地形闭塞。*原面积狭小,主要有两河冲积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原及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两个地区都是世界文明的摇篮。此外地中海沿岸的狭窄*原,这里的死海湖面海拔为-392米,为世界陆地最低点。下面再来看看本地区的气候。[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气温、年降水量分布及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图,说出本区气候的基本特点。(一半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可达20℃,以热带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为干旱地带。)
总结:中东地区因此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的联系纽带和十字路口。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
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以上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铁煤石油的分布
下面是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过上面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相信同学们会学*的很好的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关于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学*,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讲解内容。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 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通过上面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讲解学*,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的更好。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
总量很多,但是 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上面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好好学*的吧。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土地资源
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点学*,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讲解的内容。
土地资源
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原地的地势*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以上对土地资源知识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的更好的哦。
1、地理位置:
组成: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包括埃及
位置: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两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三洲:亚洲,欧洲,非洲
五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海,红海。
2、地形:
东北的夜组诗
1、写不出文字的夜晚
满缸的烟灰燃烧着孤独
空虚的疲惫……
反复着老去的歌声
在这样的夜晚
凝坐
任——
思绪飘浮于真空
凌乱的思维蹂蹑着脆弱的神经
游移的灵魂
纷至沓来
纷扰着曾经的梦
碰撞着莫名燥动的心
掠过一段段安妮的文字
突然喜欢这样歇斯底里的凄楚
颓废的文字
是否意味着精神的残缺
思忖着流星般刹时的唯美
沉下头来
涂鸦着衰伤
刻画着情感的年轮
不着边际的思想漫延
冲淡着心中多少次的固守
如这样——
写不出文字的夜晚
怕着黎明早早的到来
喜欢夜的温和
却抵触着时间无情的划过
写不出文字的夜晚
也总是憔悴着面容
理不清脉络的经纬
却一次次敲击着这种孤寂的
破碎的文字……
2、临别序语
――赠友人
这个多雨的节令,情感串织弹奏别离的笙箫
泠泠的晚风,你扑闪着捷毛噙着泪裹紧疼痛
朋友的祝福蕴着温情脉脉,徜徉着淡然情怀
用洒精和歌声渲泻着送别
你的眼泪肆意,流淌成愁畅的河
你迷离的眼神,深情留恋相聚的此夕
一起走来……
笑也同享,泪也共融,聚也成缘,散也欢歌
与你短暂的相识透析了你质朴纯洁的心灵
你的善良融化了几多冷漠的灵魂
愿把你携咏心间做为知已藏觅
那个多雨且欲望的城市
希望你似一朵洁白浮动的云彩
悠然的游移天际,不沾染欲望的毒
忆起柳咏的“雨霖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古诗中的名胜古迹》,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3、《前赤壁赋》
宋苏轼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登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5、《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8、《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0、《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2、《题杭州灵隐寺》
唐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13、《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14、《中秋夜杭州玩月》
唐张祜
万古太**,中秋海上生。
15、《登杭州城》
唐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16、《观浙江涛》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17、《渡浙江》
诗中有鸟字的古诗名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中有鸟字的.古诗名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5、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7、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8、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9、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10、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11、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1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1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6、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1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8、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2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2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23、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2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25、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2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7、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28、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29、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3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3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3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3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3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文学如一条清流在历史的峡谷中流淌,数千年来,成为传统民族文化的血脉和纽带,成为传统文化最美的组成部分。千百年之下读来仍余音袅袅,那此既深含哲理、又富有辞采声韵之美的'佳作,给人以强烈的精神上的享受,弦犹在耳。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中的名胜古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前赤壁赋>
宋·苏轼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4、<登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古诗中的名胜古迹》,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3、《前赤壁赋》
宋苏轼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登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5、《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8、《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0、《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2、《题杭州灵隐寺》
唐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13、《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14、《中秋夜杭州玩月》
唐张祜
万古太*,中秋海上生。
15、《登杭州城》
唐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16、《观浙江涛》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17、《渡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