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诗里面最短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宋诗里面最短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宋诗里面最短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宋诗里面最短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春节最短的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最短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人日思归》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迎春》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3、《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除夜雪》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6、《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7、《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8、《凤城新年词》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9、《癸巳除夕偶成其二》黄景仁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10、《癸巳除夕偶成其一》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1、《除夜》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12、《已酉新正》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3、《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4、《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如果要找一本写古代先民生活情景的书,非《诗经》莫属。
《诗经》里描述着先民生活、劳作、婚姻、亲情、恋爱的诗作,比比皆是。
读《诗经》,就像在看一幅超长的先民生活画卷,所以,有人说,读《诗经》,知先民。
《诗经》最短的12首诗,每一首不超过50个字,一起来读一读吧,了解古时先民的生活状态吧!
《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男子说,我想你,一天不见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诗人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流传千古,备受后世赞誉。
《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zhēn zhēn】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这首诗被认为是一首赞美贵族公子的诗。麒麟是古代的神兽,据说它的出现是祥瑞的征兆。
此诗以麒麟比人,祝贺人家多子多孙,且子孙品德高尚,如同麒麟。全诗通过视觉意象与听觉效果的交汇,营造出一种兴奋、热烈的诗情画意。
《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xí】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jū】。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的诗歌。全诗充满了调侃、戏谑的意味,笑骂中蕴含着深厚的爱,清新活泼。又因为全诗出自少女之口,不失其天真、善良。
读“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颇有戏谑的味道,意为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yì】兮。行与子逝兮。
这是描写采桑人轻松愉快的劳动场景的诗,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和劳动场景,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
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园里,年轻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道唱着歌儿回家转。在相邻一片很大的桑园里,漂亮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起说说笑笑往家转。
《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卫风·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zhāo】。
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思归诗。是《诗经》中篇优美的抒情短章。
全诗仅仅八句,就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豳风·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gòu】之子,笾【biān】豆有践。
豳(bīn)风,豳,古邑名,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这是一首关于婚姻的诗歌,讲述了古人婚姻时的一些礼节。
媒妁在聘娶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完成一桩婚姻,必须履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礼记·昏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媒妁的穿针引线。
《召南·小星》
嘒【huì】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shí】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shēn】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此诗写一位下层小吏日夜当差,疲于奔命,而自伤劳苦,自叹命薄,体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小吏之悲。
诗人将主人公放在暗夜冷星的特定环境下,倍显凄凉。天还没亮,小星闪烁,小吏就要出征了,离开了温暖的被窝,小吏感慨命运真是不公。
《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此诗写一次发生在河边的送别。两位年轻人终于拜别亲友登船,刹那间化作了一叶孤舟,在浩淼的河上飘飘远去。
冬天,我们有太多的感慨与想念,慨叹着自然的力量,感念着一幕幕动人的瞬间。
《江雪》
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问刘十九》
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咏梅》
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冬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绝句》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
现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唐诗宋词”一语,是唐诗与宋词的并称,唐诗与宋词是*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2、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3、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宋诗的特点
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以文为诗”。唐代个别诗人如韩愈等已开其端。但奉为圭臬,因之蔚为一代诗风者则自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而达到极致。由“以文为诗”到“以议论为诗”,宋诗之所以在强大的唐诗影响之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这一风格特征﹐有著深刻的时代根源。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要问题。终南宋之世﹐主战和主和﹐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绝大多数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其次,宋代儒学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蔚为风气,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所谓某人好议论。主要就是由这两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促成。
【扩展资料】
成就
唐诗宋词是*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几乎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也几乎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唐诗中最短的一首边塞诗,歌颂唐代名将哥舒翰的边塞诗。
中国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的
哪些轶事趣事系列(215)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哥舒歌》唐·西鄙人
在唐代以前,边塞诗只能算是一个小类,唐代之前的边塞诗数量加起来也百余首。直到盛唐时期,边塞诗才盛行诗坛,涌现了很多以边塞诗闻名当世的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卢纶等等。边塞诗名作层出不穷,其中很多名句流传千百年。
这首《哥舒歌》本是盛唐时期西北边塞的一首民歌,作者“西鄙人”意为西北边疆人。诗中所表达的也是边境人对唐代名将哥舒翰的赞扬,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但却将名将哥舒翰的赫赫威名刻画地淋漓尽致。“北斗七星高”以北斗七星比兴,描绘出了边塞之夜的辽阔壮远之景,同时也是以“高”隐喻对哥舒翰的仰慕。第二句则转为描写哥舒翰的形象:“夜带刀”!带刀做何事可想而知,一副英武善战的形象跃然纸上。
从侧面反映了哥舒翰的赫赫武功:自从有了哥舒翰这首边疆,吐蕃的侵略者就再也不敢过临洮牧马劫掠了。颇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气势。
哥舒翰是盛唐天宝年间的名将,曾多次与吐蕃作战,人称常胜将军。后来在石堡之战中一举大败吐蕃,以至于数十年间吐蕃不敢越境劫掠。这首诗所赞扬的正是哥舒翰威震吐蕃的功绩。
最短的端午节古诗词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短的端午节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2、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4、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6、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7、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8、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10、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1、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1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3、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4、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5、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2、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3、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4、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5、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6、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8、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9、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10、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1、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12、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13、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4、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15、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16、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唐宋诗人有哪些人
诗人就是写作诗的名人,那么唐宋有哪些著名的大诗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宋诗人有哪些人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3、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4、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5、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6、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7、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8、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
《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9、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 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10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11孟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12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13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14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15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
(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门《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16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17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18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19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20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21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22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23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附:诗人杨万里仕途介绍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为官清正廉洁,后遭弄权之人排斥,忧闷而死。杨万里是一位爱国志,士,他一生关心国家命运,留下了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的诗篇。杨万里留下的诗文中有很多是关于茶的,他一生嗜茶,有时竟然达到不顾自己身体的程度。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可惜传世作品并不是很多。
话说当年杨万里因得罪了宰相,由江东转运副使改知赣州。他不赴任,申请退回官帽当老百姓。据推算,他当时应有余钱万缗——一缗为一千文。杨万里把这一大堆钱弃于官库,不去取,“归去来兮”回了江西吉水老家。自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或胖或瘦的手偷偷伸进“官库”,左一把右一把地把国家的钱掏出来装进自己腰包,以至有了“无官不贪”这一夸张的说法。而把本属于自己的钱取走,则是天经地义的事。杨万里却弃之如敝履。杨万里对钱的这种“奇男子”态度,还成为一种影响、“塑造”儿子伯孺的DNA。杨伯儒在广东当官时,从自己“工资”中拿出七千缗代贫困户缴纳租税。是杨家里富得流油?非也!他家只有一栋老屋,仅能避风雨而已,三代没有新建扩建改建使之“美化”、“亮化”、“豪华化”……
*心而论,对于钱,弃之如敝履其实大可不必。只要不偷不抢不骗不贪污受贿,看重金钱并无不妥。本属于自己的钱,干吗弃之不取?金钱固然能发出邪恶的狞笑使人耳不聪目不明喜滋滋窜入险途恶境,但金钱也会发出友善的微笑帮人跨沟堑攀高峰。宵小之徒以金钱为目的,夺包撬锁制假*巧立名目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有的还为了最终获取金钱往往不惜大把抛出金钱通关节贿权贵费尽心机跑断腿,金钱是撬动其生命运动的杠杆,其形象当然比一枚金币还矮小。大写的人以金钱为手段,围歼贫穷落后培植富裕文明,金钱是其推动社会进步的滚轮,其形象比一座金山还高大。
固然不能迷恋金钱,但不妨合理地占有金钱;固然不能迷信金钱,但不妨理性地使用金钱。杨万里鄙夷金钱,虽堪称一奇,但还是不宜鼓掌叫好。不过,杨万里那种视金钱如敝履的态度,对于或道貌岸然或贼眉鼠眼地一心捞银子而无暇看一眼社会公益事业与贫困群体、甚至无暇顾及道德良知与法律禁令的各色人物,能说不是一种响亮、亮丽的生命信息,不是一种高亮度的人性参照?
王勃的生*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二十七岁。
种高亮度的人性参照?
唐宋诗词鉴赏
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是用汉字码成的文本中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唐宋诗词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菩萨蛮① 【唐】李白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作者】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唐玄宗时供奉翰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尊前集》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注释】①*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韵。
【品评】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景,用一“入”字由远而*,从全景式的*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 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品评】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者】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菩萨蛮①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②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③北斗回南面,④休即未能休,⑤且待三更见日头。
【作者】本世纪初,大量五代的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
【注释】①*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韵。 ②休:罢休,双方断绝关系。 ③参(音申)辰:星宿名。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④北斗:星座名,以位置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 ⑤即:同“则”。
【品评】此词写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实现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思或为此词所本。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此词中的誓言发自男方抑或女方,却任人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在两情最为浓烈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发愿于“枕前”,表明他们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发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为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于笔端的只不过是其中的片言 语罢了:他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面上秤錘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绝无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借以比况拳拳爱心的坚贞不渝,是极为确切而又富于联想的。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直接托出喻体,一气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显著特点。同时,此词无意象文人词那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遣词造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
虞美人①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只是朱颜改。④问君能有几多
愁,⑤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品评】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浪淘沙①【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罗衾不耐五更寒。④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品评】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1,敦煌曲子词《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长风举棹觉船行。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2,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3,李白《菩萨蛮》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4,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6,温庭筠《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7,韦庄《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8,鹿虔扆《临江仙》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9,李璟《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0,冯延巳《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
11,李煜《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2,李煜《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3,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4,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5,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6,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7,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8,张先《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人。他是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他的祖籍是在浦城。原名是姓李,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
叶绍翁画像
关于他的祖父是李颖士,曾在宋政和五年时期中了进士,曾担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在建炎三年的时候,他的祖父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又因赵鼎党事,被贬官。而正是因为这样,叶绍翁因祖父被贬官的影响受累,家业中衰,在他年少的时候改名姓叶。
叶绍翁曾在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过小官,其中与真德秀的关系很是甚密。他长期隐居在钱塘西湖之滨,并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关于他的的诗大多是以七言绝句最佳,类如他所作的《游园不值》中的:"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还有其他的,诸如《夜书所见》,写的就是少年儿童连夜挑促织的故事,景象鲜明,反衬出了客中一人的孤寂;在《嘉兴界》中主要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
关于他的诗集有《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其次他的著作《四朝闻见录》,对现代来说颇有史料价值。
叶绍翁最著名的诗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著作颇多,被人们广为流传的诗也是不少,其中就包括了他所写的《夜书所见》、《游园不值》、《访隐者》。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主要是诗人叶绍翁用来描述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的感情著作。在诗的前一二两句主要用来描述景物,诗人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等景象烘托游子在外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总得来说通观全诗,就整体来讨论,全文上下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作者通过拟人、通感的手法,给诗增辉添彩。通过这些手法给读者呈现出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
而在《游园不值》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所见和所感。作者将一段闲情写得很是富有情趣。这首诗从开头就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又进不了园门,从感情上来说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的表达;后来又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渐渐领略到园中的勃勃春意,感情开始又由失望到达到意外惊喜的层面。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在《访隐者》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述这幽深夜静的环境,突出了隐居在这里的人的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襟怀。表现作者想要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叶绍翁的资料
关于叶绍翁这一人物的介绍,历史上并没有对他的出生年月日有详细的记载。只记得他的字嗣宗,号靖逸,是如今的浙江丽水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原姓李。
叶绍翁图片
关于他的姓氏问题,他原本是姓李的,后来改性也是由于自己的祖父官职上的缘故。他的祖父名叫李颖士,曾在宋政和五年时期中了进士,曾担任过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在建炎三年的时候,由于祖父李颖士抗金有功,被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可惜因赵鼎党事,被皇上罢免了官职,自从这以后家业中衰,叶绍翁也就在他小的时候改以龙泉叶姓为子。
叶绍翁这一人物曾在朝廷担任过小官职,他的学识也是出自于叶适。他长期居住在钱塘西湖之滨,要说他最好的朋友应该算是真德秀了,最属他与叶绍翁的交往最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和葛天民互相酬唱。说道酬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叶绍翁还是江湖派诗人,在他的诗中多以七言绝句最佳。向他的那首《游园不值》中的句子一直被后世之人所诵读。但然他也不只有这首诗,向他著名的诗就有《夜书所见》、《嘉兴界》、《田家三咏》等等。
在他所写的诗中,景象明显,却又略显不同。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
叶绍翁的作品
江湖诗人几乎代表了中国南宋中后期诗坛的整个动向,而对于像叶绍翁这样受过“四灵”影响的诗人来说,能从那种狭小的圈子里稍稍挣脱出来,这里面或有叶绍翁自身的豁达思想,或有他失望于政治而做出的漠视和逃避。
叶绍翁故居
作为江湖诗派诗人的叶绍翁自然少不了有属于自己的作品。在他的诗中多以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其中在人们所诵读的《游园不值》一诗中,就呈现了这一特点: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在诗中不但渲染了浓郁的春色,而且还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其次就是这首《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在这首诗中,作者借助萧萧的秋风和摆动的梧桐叶,表达了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更加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总得来说通观全诗,就整体来讨论,全文上下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作者通过拟人、通感的手法,给诗增辉添彩。
《嘉兴界》也是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江南水乡景色:
*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宋诗里面最短的古诗
最短的古诗50首宋诗
宋代最短的古诗100首
宋诗选的古诗
最短的古诗啊
最短的路古诗
词最短的古诗
宋诗和古诗的区别
唐诗三百首里面最短的古诗
最短的45首古诗
五篇最短的古诗
6句的古诗最短
用时最短的古诗
最短的古诗100条
最短的古诗10篇
最短的古诗39首
五首最短的古诗
写雪的最短古诗
古诗19首最短的
20首最短的古诗
唐宋八大家的最短古诗各一首
最短的古诗60首
最短的古诗8首
最短小的古诗
张籍最短的古诗
最复杂的古诗最短
最短最含蓄的古诗
最短最简单的古诗是
最短最好背的古诗
最短的诗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