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元旦的讲解

关于古诗三首元旦的讲解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三首元旦的讲解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三首元旦的讲解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三首元旦的讲解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19) 语录(8) 说说(47) 名言(772) 诗词(1k+) 祝福(47) 心语(135)

  • 元旦的来历讲解

  • 元旦,放假
  • 元旦的来历讲解

      来历,意思是一个人的前期经历或履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旦的来历讲解,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后中央人民*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由于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把这个时间都记录在竹杆上,从中得知两次河水泛滥的时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他们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的开罗城附*时,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来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据称,这是元且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也被称为“新年”或“阳历年”,是指公历的1月1日。在汉语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则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但是,我国古代所说的“元旦”却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而是正月初一,又称“元日”。现在的元旦以公元纪年为准,公元纪年是西方历法,以基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

      在历法上,人们*惯称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为一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最早来自我国的三皇五帝之一—额项,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且”。*建立后,孙中山定正月初一为春节,而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历。”

      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把每年的1月1日作为“元旦”,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惯、季节气候的不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像在我国的*的“古尔邦”节、藏族的“藏历年”、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都是他们民族的“元旦”或“新年”。

      在河北省邯郸一带民间,流传着关于过春节的神话故事。

      过春节,俗称过年,是人们重视的民间传统节日。人们过春节贴对联,横联往往写着“行夏之时”四个字。*的农历,是从夏朝开始的,所以又叫夏历。

      传说,夏王治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可好哩!可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个朝代,世上乱起来了。天有时候旱,有时候涝,有时刮大风,有时下大雨。人有的穷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财主,有的成了奴隶。

      那时期,村里有户财主,家里雇着几个觅汉(即长工)。一天,吃过晚饭,人们祭灶神。小觅汉见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爷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给个病,可别要了命。”不想,这话刚好叫财主听到了。等小觅汉走后,财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闲时病,忙时不误做营生。”

      当时,灶王爷正在打瞌睡。没有听清楚;迷迷糊糊记得 “阴、晴、雨、风、病、痛……”几个字,便牢牢记在心上。

      说话间,一年过去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灶王爷当然也去了。他比谁去得都早,因为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财主和小觅汉祷告的事。见过玉帝,二话没说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间阴阳错乱,风雨成灾,人们无法生存,应该赶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此话当真?”“当真。”“不假?”“不假。”于是,玉皇大帝连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当职,去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接旨。

      这时候。忽听南天门外,一声吆喝:“诸神退后,这差事**啦!”抬头看时,只见是一位光头顶,胖乎乎,腆着个大肚子,眯缝着一双眼,笑哈哈的尊神——弥勒佛。这弥勒佛心胸宽,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门外观赏风景,也觉得无聊,正想给人们办点好事,便自动担当了这一重任。

      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于是,人们便遵照他的意愿,逢集上会办年货,实打实地忙开了。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打黄酒;三十,吃扁食…………。同时,要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头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齐,相互祝贺,尽情吃喝玩乐。同时,还要走亲访友,上坟祭祖……

      这样一来,人间真的太*无事了。玉皇大帝拨开云头,俯视人间,一片欢乐景象,心里自然高兴。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吵声。原来是姜太公的老婆(人们称她为脏神,专管茅房,粪土),正在跟大肚子弥勒佛吵架呢。

      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不想,这几声炮传到天宫,玉皇大帝正在那里下棋,听到炮响,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到人间察看。财神是天上主管金银财宝的神。他来到人间一看,到处都是香箔纸锞,高兴得就忘了回去了。

      玉皇大帝又派仓官下凡、仓官是专管仓库的神。他看到家家户户堆满了馒头供香,也不愿回天了。

      玉帝又派了几位神仙下凡,仍然没有回音。说着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几位神仙都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当他看到人们穿得新崭崭的;吃着大米白面加肉菜,啥活也不干,心里十分生气,便召来弥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间诸事,谁叫你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于活?”弥勒佛笑嘻嘻地说:“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们的吃穿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一句话,说得玉帝闭口无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所以,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

      打那以后,弥勒佛再不能回南南天门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里,还留着他的塑像。人们说,这事不能全怪弥勒佛,他毕竟是想给人们办好事。所以,人们照常为他上香。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的由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的*俗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俗就更简单了。

    [阅读全文]...

2022-02-27 14:01:15
  • 元日古诗的思想感情(元日古诗的讲解及赏析)

  • 思想,感情
  • 元日,指吉日;正月初一。是新的第一天。

    古时,人们十分重视这一天。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今天是正月初一,隐娘想分享8首元日诗词,送你最温暖的祝福。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春风送暖。初生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新年来了,一切都预示着希望,愿你的2020年,希望满满,如爆竹般热烈喜悦。

    《元日》

    唐·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四海升*,岁月静好。沐浴在春风里,让人心旷神怡。

    2020年,愿你的未来,温暖常在,春风无限。

    《元日》

    宋·王十朋

    元日年年见,天涯意故长。

    诗篇示宗武,春色酌瞿唐。

    白发又新岁,黄甘非故乡。

    弟兄团拜处,归去愿成行。

    有些朋友,只有在春节的时候见面,*时就天各一方。

    如果和友人能日日常相见,那么人生会拥有许多欢乐。

    2020年,愿你和朋友,能常见常聚,友谊万年。

    《元日示宗武》

    唐·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这一年元日,杜甫抱着儿子宗武,满是怜爱。

    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了孩子,就会有了许多欢乐。生活再难,看看孩子可爱的笑脸,就会烦恼全消。

    2020年,愿你和孩子,笑颜常开,幸福满满。

    《元日述怀》

    唐·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这个元日,卢照邻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庆大唐的春天,乡间的风景是那么迷人,愿年年如此,共享美好生活。

    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的时候,说明一切都顺利。2020年,愿岁月长好,人长安。

    《元日早朝》

    唐·耿湋

    [阅读全文]...

2022-02-15 21:44:57
  • 山行古诗讲解子衿103句

  • 经典
  • 山行古诗赏析

      山行

      〔清〕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①扑扑②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注释〕①舂(chōnɡ)锄:白鹭。②扑扑:鸟扑打翅膀之声。

      1.请对一、二句中的“劝”与“趁”进行赏析。(4分)

      2.有人说,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你是否同意并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4分)“劝”字将布谷鸟人格(拟人)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趁”字将舂锄人格(拟人)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2分)。这两个词语紧扣春耕期间鸟类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描写春耕营造氛围(2分)。

      2.(4分)同意(1分)。开头两句用整饬而形象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第三句扣一“行”字,写诗人沿山路而上,边登山边欣赏,为结尾句通过山田放水声写春耕作铺垫。最后一句展现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有了呼应,诗人山行欣喜之情得以抒写(2分)。总之,末句卒章显志,是全诗主旨之所在(1分)。(如若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赏析: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是清朝散文家姚鼐所创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描写作者山行所见所闻,赞美和歌唱大自然与山乡农民和谐的景象。

      开头两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布谷鸟即杜鹃,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它在南方春天耕种季节鸣叫,它“播谷播谷”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叫布谷鸟。一“劝”字,将布谷鸟的叫声人格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舂锄即白鹭,它也是江南常见的一种鸟类,全身雪白,两腿细长,喜欢在水田与河边活动。这种鸟在水中起飞,很远就能听到翅膀打水的“扑扑”的声音,当它们成群地在清澈的水边、绿色的山野、湛蓝的碧空飞翔时是很美的,所以杜甫留下了“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古佳句。该诗中,作者着一“趁”字,同样将舂锄人格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可以说,春耕期间山间这两种鸟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春耕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第三句写扣题发挥,从仰望的角度写山路之陡峭曲曲。从山下向上望去,只见山路盘旋而上,被层层叠叠的树木和岩石遮断阻隔,有时又露出那么一小段,就这样时断时续,蜿蜒而上,层层盘旋,越盘越高,越高越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巧妙的视角,将江南山路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也凸显了山乡生活的大背景。同时,又暗扣了一“行”,暗写了诗人沿山路而上,边登山边欣赏的情形,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如果没有这一句,那么最后通过山田放水声写春耕也就没有依据了。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诗人关注的是山乡的春耕,此时终于凸现出来了。这时,诗人已经来到了山上。低头俯瞰,只见山下斜坡上面层层如梯的水田*整如镜,在阳光的反射下,带子似的一道道绕在山间;从梯田方向正传来汩汩的放水声。由放水声可以想见农民们巳开始播种稻谷,繁忙的春耕就此拉开序幕。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得到了呼应,全诗的主旨得到了凸显,诗人山行之始就带有的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作者本来就热爱自然,本来就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村生活极为欣赏,当自然景物已经和人们生活和谐地融为一体时,诗人怎能不由衷地赞美和歌唱呢?

      该诗写山行所见所闻,构思巧妙,剪裁得体,卒章显“志”,语言清新雅丽,没有冗辞赘语。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阅读全文]...

2022-05-06 01:41:28
  • 咏风古诗意思讲解(王勃的古诗咏风赏析)

  • 公元650年,在绛州龙门县,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河津市,隋朝末年的大学问家、大教育家王通的家族里又诞生了一个男丁,取名为王勃,字子安。这个孩子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和天赋。

    比如:王勃六岁时就会写文章,写的还不是流水账,而是论据充分,文辞优美的干货。

    到了九岁,王勃读隋唐儒家大师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居然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写了整整十卷长的《汉书指瑕》。

    等王勃长到十三岁,他已经制定好了职业规划,拿着自己文章和简历到处毛遂自荐。

    多少人在十四岁时还不敢拉女孩子的小手,而十四岁的王勃已经给当朝宰相刘祥道写信,谈论政治,针砭时弊。宰相看完信后都忍不住拍手赞叹,直呼” 神童”。

    16岁的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意思就是他轻松通过公*,被任命为从七品的文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县级干部。

    要说明一下,这个“幽素科试”是唐朝科举考试的一种,难度比不上考进士。

    古人20岁束发加冠,表示成年了,可以去求取功名了,而还是未成年人的王勃就已经遥遥领先,未冠而仕,成为了朝廷里年龄最小的官员。王勃在当时那可是相当的引人注目啊。

    在前面的文章中,华姐姐提到过唐朝的科举考试一要有才,二要人长的帅,三要有*举荐。如果朝中没人,即便考中进士,也会迟迟轮不到空缺。

    王勃能16岁就当官,这跟他出生名门世家是分不开的。比如他的爷爷王通是唐初多位开国功臣的老师;他父亲也在朝中做官;他的叔爷爷王绩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王勃,固然家庭环境很重要,但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勤奋努力。否则,世界上只是多一个纨绔子弟,璀璨的唐诗史上也不会有这么一颗耀眼的明星。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少年天才写的一首诗:

    (1)肃肃:象声词。形容风声。

    (2)加:给予的意思。

    (3)林壑(hè):指有树林的山谷。

    (4)涧户:山沟里的人家。

    (5)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整首诗翻译过来,就是:

    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凉的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的雾霭,显现出了山上涧旁的房屋。凉风来来去去本来没有踪迹,可它的吹起和停息却好像很有感情,合人心意。当红日西下,大地山川一片寂静的时候,它又吹响起一片松涛声。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关于五言律诗,详见第二篇:

    风本是天地间的自然现象,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但在这首诗里,王勃把风拟人化,把它塑造成一个做好事不留名,急人所需的“有情人”。

    首句的“加”字,写出凉风吹走炎热,带来清爽,是风有意为之的举动,仿佛它通晓诗人的心思。

    第二、三句的“驱烟”、“卷雾”,把风的动态之美展现在读者眼前。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副动图:云雾缭绕的山谷,房舍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这时一阵凉风袭来,烟雾慢慢消散,山谷房舍逐渐明朗清晰。

    第四、五句则点睛抒情,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即风来去无踪影,举止有情义,不因人的高低贵贱而区别对待。

    第七八句继续深化赞美,写风的勤奋。日间带来清爽,夜里奏响大自然的乐曲。古诗*惯用响来反衬静,这一句也不例外,松涛声更是烘托出夜间山林的寂静。

    整首诗以风喻人,似乎是表明作者的志向:他希望像这秋日里的凉风一样,努力为世间苍生涤荡污秽,留下一片清明。

    可是,王勃虽少年成名,胸有大志,但做公务员之后,却是命运多劫难。

    当官不久,他就因写了一篇斗鸡的文章被开除出公务员队伍。无奈之下,他跑到四川去玩了三年。

    后来王勃又回到长安,在朋友的举荐下再次做了个小官,结果却成了*犯,被关进大牢。

    再后来呢,本该被砍头的他遇到唐高宗大赦天下,被放了出来。经历这种种磨难,王勃觉得做官与自己八字不合,再也无心于仕途,跑到越南去看望他的父亲。但天妒英才,在返途中王勃因溺水而亡,年仅26岁。

    后面华姐姐还会解析大才子王勃的几首诗,会比较详细的聊一聊王勃后半生的这些坎坷离奇的经历。

    [阅读全文]...

2022-03-15 05:59:49
  • 山行古诗的意思全解(山行古诗全文讲解)

  •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的好节目,一经上线,立刻吸引了无数各年龄段的观众朋友。

    在曾经的一期节目中,著名画家康震用画笔现场描绘“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画面,画中远处有高山,*处有树木,还有一人坐在石块上,周围一片片火红的枫叶在随风飘舞。

    知名教授孙绍振直接康震对诗句的理解有误,认为“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并非是坐着休息的意思,不能把如此美好的诗句理解成大白话,并指着康震的鼻子骂他“水*不行,误人子弟”。

    这期节目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些观众虽然不知道康震到底哪里画错了,但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既然已经被指着鼻子骂了,肯定是错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好多都是小朋友,将理解错的东西展示给小朋友,影响极坏,希望电视台规范节目内容,避免给小孩子一些错误的信息。

    也有些观众认为孙绍振教授无理取闹,为了炒作自己,表现自己的高深学问,踩着康震老师上位,完全不给对方一点点台阶下,要知道他的一言一行给康老师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估计康老师今后的人生都会因为这个污点羞耻地活着,康老师的所有威信也将被彻底埋葬,你让他的学生以后如何看他?

    这句诗来自杜牧的一首诗,名叫《山行》,全诗内容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思就是说诗人在一个秋日,驾车去山中游玩,马车在弯弯曲曲的石头小径上一直通往山顶,山中云雾缭绕的深处,仿佛有几户人家。作者停下马车来好好欣赏一下这里的美景吧,因为实在是太美了,特别是那被霜染过的枫叶,鲜红地胜过二月春花。

    好多成年人每当读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都会羞耻地笑出声来。“坐爱”这两个字,放在我们现在的语言环境下确实不够雅致,甚至有点污秽。那这句诗到底什么意思呢?

    记得我的小学老师这样教过我们,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字或词的词性往往会发生变化,如“坐”之一字,通常是作名词、动词、副词使用,这都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含义,但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它就变成了介词,解释为“因为”。因为喜欢这个枫林晚的环境,所以停车下来欣赏美景,这样解释这句诗也就通顺、符合逻辑了,所以主流观点都认为“坐”就是“因为”的意思。

    网友们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吗?你认为以上的解释对吗?请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我们一同讨论。

    [阅读全文]...

2022-01-20 08:20:05
  • 古诗金缕衣全文(金缕衣古诗讲解分享)

  • 分享
  • 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注解:

    1、金缕衣:以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

    2、堪:可。

    3、直须:不必犹豫。

    韵译: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赏析一:

    此诗为中唐时期流行的一首配着曲调演奏弹唱的歌词,作者不详,《全唐诗》标无名氏,《乐府诗集》为李,《唐诗三百首》作杜秋娘。诗题一作《杂诗》,一作《金缕曲》,一作《金缕词》,一作《金缕衣》。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故各本多以演唱者杜秋娘署名。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劝喻诗。从字面上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颂,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在字面的背后,是劝谏人们不要贪恋富贵荣华,而要珍惜少年美好时光。告诉人们青春难再,应该珍惜年华,抓住机遇积极进取。这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以浅显的语言、动人的形象、优美的韵律、形象贴切的比喻将这一人生哲理意味深长地传达出来。深情切切,余音缭绕,具有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两句以“劝君”领起,既赋又兴,引人注意。上句开门见山提出问题,金缕衣虽然华贵,但不值得珍惜。“莫惜”,指不要过于看重,言下之意有比其更为重要的东西。“金缕衣”,用金线刺绣的华美的服装,这里指代一切华贵的东西。白居易《秦中吟·议婚》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本属“须惜”,诗人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诗人以物起情,这样开头就有一种引人入胜的力量。下句从正面说明需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补充上句。“惜取少年时”就是要珍惜少年时代大好时光,岳飞《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属此意。这两句用赋体陈述,语义之间形成轻重、取舍的比较,诗人用否定与肯定的语气直陈己见,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由此更突出后者的珍贵。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字面意思是当鲜花盛开的时候,要及时采摘,不要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去攀折那无花的空枝。本句以春日花开花落做比,一说时光易逝,美好的青春时光很快就会过去。一说要勇于把握时机、抓住机会,不要优柔寡断、拖泥带水,一旦时机错过,将一事无成,空余悔恨。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是此意。前句的时光易逝,更突出了后句把握时机的重要性。两句一铺一宣,浑然一体,让人心悦诚服。

    本诗新颖别致,形象生动,韵律优美,一唱三叹,颇有民歌的色彩,又极具哲理的意蕴。读后余音袅袅,思绪难收。

    [阅读全文]...

2021-11-28 00:57:42
  • 元旦的古诗

  • 元旦
  • 元旦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旦的古诗,欢迎阅读。

      1、《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2、《元旦》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8、《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9、《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0、《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阅读全文]...

2022-03-16 07:30:02
  • 写元旦的古诗

  • 元旦
  • 写元旦的古诗(精选37首)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元旦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守岁》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2、《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8、《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9、《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0、《生查子》

    [阅读全文]...

2022-02-09 10:30:22
  • 元旦的古诗

  • 元旦,文学
  • 元旦的古诗(精选40首)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旦的古诗(精选40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1、《守岁》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2、《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8、《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9、《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0、《甲午元旦》

    [阅读全文]...

2022-07-15 21:10:16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古诗(古诗讲解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苏轼的名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西湖是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地方,它仿佛汇聚了天地间的灵气,以绝美的胜景以无限的风情倍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青睐,不知留下过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无怪乎西湖又被叫做西子湖,确实是以倾国倾城的美色让人不得不为之倾倒。而西子湖这个精彩的别称,就来自于宋代大诗人苏轼苏东坡的一首西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于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是在宋神宗熙宁四年到熙宁七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到1074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最愉悦的回忆之一了。

    熙宁六年,也就是公元1073年的初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苏轼刚好从一场小病中康复。苏轼的好朋友——杭州知州陈襄(陈襄(1017~1080)北宋理学家、“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时期名臣。字述古,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进士及第,历官枢密院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进奏院,后又兼侍读,提举司天监,兼尚书都省事等。其人公正廉明,识人善荐,著有《古灵集》二十五卷传世。)就盛情邀请苏轼一同前往城外去踏青散心,恰好有人送来了上好的官酒,苏轼就提出不如前往西湖吧。两人就在湖上共饮美酒、共赏美景。刚开始的时候天气还是非常晴朗的,景色宜人,但没过多久就突然下起雨来了。要是换了别人也许就会扫兴而归,苏轼却不同,雨中的西湖同样让他赞赏不已,于是便有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两首诗歌。我们在这儿赏读的就是广为流传的第二首。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晴、雨两种不同风光的描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而“空蒙”则是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西湖是三面环山的,一水绕城。面对西湖美景,苏轼没有展开穷形尽相的描摹,而是选取了水与山这两个最为*常、但同时又是最为经典的代表。

    而在写水与写山的时候,苏轼又侧重在水光和山色上。光与色是流动的,是不可捉摸的,是变幻迷离的,他们比实体更不容易描摹。潋滟和空蒙两个绝妙的形容词,恰好描绘出了水光和山色的流动变幻,不但给人带来整体的印象,并且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前两句写景已然非常出色了,但更为精彩的是由前两句所引出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就好比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那样,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善用比喻是苏轼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前人曾经这样评价苏轼,说“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不尽,重加形容。”)。钱钟书先生也说,“苏轼的一大特色,就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

    这个比喻的精彩,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几个层次来加以体会。首先,我们来看比喻本身,它是以人喻物,这可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比喻方式。古人在打比方的时候,往往是以物来喻人的。庄子《逍遥游》里形容藐姑射(yì)山上的神女,是“肌肤若冰雪”(百度汉语:藐姑射,读音miǎo gū yè,基本意思为神话中的山名。和郦波老师的读音有所不同。《庄子·逍遥游》:“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而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曹植则说洛水的女神是“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洛神赋》的名句;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把哭泣的杨贵妃比作“梨花一枝春带雨”。像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非常之多,而苏轼这两句诗却不同,是以人来比喻物,把西湖比作西施,也就是西子,这确实是比较新奇的一种联想方式。

    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苏轼与友人畅游西湖,小酌尚景,同时用因人喻物的手法写出了这首名作。湖光山色之间,初晴后雨之际,东坡先生并没有止步于对具体实景的描摹,而是更钟情于烟雨迷蒙的湖光山色。此时此刻,诗人仿佛看见了绝世佳人一般,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之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东坡先生是如何将佳人之美与西湖之美结合起来的呢?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次,我们再来看这个比喻的效果,由于是用人来比喻物的,所以在艺术效果上也带来了独特之处。人们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目的是使所描写的对象变得更加形象可感。“欲把西湖比西子”,这恰好相反,它是把实体的事物比喻成一个较为抽象的对象,也就是西施。为什么说是较为抽象的对象?因为我们虽然知道西施是个美人,然而西施究竟长成什么样,没有人知道。她的美丽是存在于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想象和叙述之中的,其实并非是一个具体形象的人,苏轼的这个比喻是非常大胆、也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没有人知道她的长相的人,一个在每个人眼中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同时她又是一个所有人都为之醉心的绝世美人。当西湖被比喻成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所带来的想象空间,就是极为广阔的。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西施,每个人眼里也都有不尽相同的西湖风景,西湖与西施的相通之处就在于那绝世惊艳的美。

    这个比喻的巧妙还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再往深一个层次看。关于西施,我们都知道一个“东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也是个著名的成语,它是说西施有心口痛的毛病,有的时候会犯心口痛。每当病发的时候,都要忍不住按住胸口,蹙起眉头,即使如此,但西施在病中的那个模样,还是那么楚楚动人。据说村子东头住着一个叫东施的姑娘,东施就长得不那么待见了。她非常羡慕西施的漂亮,觉得西施即使在病中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也是那么优美,于是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按着胸口,皱着眉头,每日的在外头表演,行为艺术。结果却适得其反,人人俱觉其丑,丑不堪视。东施模仿的西施是在病中,按着胸口、蹙着眉头,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说西施无论在何时都是那么美,即使是在病中,也别有一种病态之美,这个病态之美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病态美,是她在病中,她的病态也极具美学的意义。

    苏轼的比喻,其实就化用了这个典故,既然常态,病态,都是美的,那么无论淡妆还是浓妆,自然都是恰到好处了,这一点,不正是吻合了西湖晴雨皆宜的特点吗?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解读,我们现在对这个比喻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了。无怪乎清代的大诗人查慎行,要给予这样不遗余力的赞赏,“多少西湖诗被二语扫尽”。这个比喻也成为苏轼的得意之作,在后来的一些诗歌里,苏轼还多次用到,例如“只有西湖似西子”,再比如“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这首诗除了写景的生动、比喻的精妙,还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那就是其中所饱含的哲理,这对西湖晴景与雨景的同等赞赏中,体现了苏轼善于发现美、善于欣赏美的独特眼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回头读一读这首诗的前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其一与其二其实是一个有所关联的整体。其一云:“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前两句紧扣题目中的初晴后雨,“朝曦迎客”写的是晴,“晚雨留人”写的是雨。第三句是非常关键的一句,“此意自佳君不会”,“此意”指什么?不会又是谁不会呢?一般来说游客都偏好晴朗的好天气,尤其是在游玩的途中,突然下起雨来,总是会令人扫兴而归的,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苏轼则不然,“留人”一句是很有深意的,苏轼把下雨解读为留人,这就给雨赋予了人的感情,从一个正面的角度肯定了雨的价值,然而普通的游客并不能领会其中的好处,也只有湖畔庙中被供奉的水仙王能够尽享西湖各式各样的风光。

    美人如画,画如美人。绝代佳人已逝,后世之人无缘得见西施的美貌,却能从东坡先生的诗句中想象一二。更令人叫绝的是西湖那多侧面的丰富美感,也被使人通过西施之比喻得到了完整的体现。雨落苏堤后的西湖令人沉醉,也许只有湖畔庙中供奉的水仙能够尽情领略,那么东坡先生还有哪些对西湖的赞美之词呢?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饮湖上初晴后雨》。

    从第二首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其实尽享西湖风光的并不是那个在虚幻中存在的水仙王,而是谁呢?当然是苏轼本人。雨中的西湖之美是别人所忽视的,苏轼却发现了,并且能够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它,那么苏轼为什么能够发现呢?一是因为他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是源于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在苏轼的一篇著名的文章《超然台记》中有这样的句子,苏轼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在苏轼眼中,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可观、可乐之处,不止那些怪奇伟丽的事物值得欣赏,其他看似普通的事物,其实也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只要你具备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饮湖上初晴后雨》无疑是苏轼这种心态在诗歌中的直观体现,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心态,这首吟咏西湖的作品,就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摹了,而上升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

    二是因为,苏轼与西湖本来就有着割不断、理还深的关联。苏轼曾前后两次到杭州做官,第一次是1071年到1074年,第二次是10*到1091年,分别任杭州通判和杭州知州。苏轼在杭州任内,政绩那是非常显著的,得到当时老百姓的赞扬的,也是为后世所称颂的。那时候的杭州,经常发生旱涝灾害,西湖严重淤塞,苏轼怎么样?他就招募民工,前后共用了二十万工,全面疏浚了西湖,并用西湖里挖出来的葑草、淤泥堆筑起了自南至北横贯湖面的长堤,还在堤上建造了六座石拱桥。这条长堤就是现在的西湖十景的苏堤,西湖十景有苏堤春晓,这条长堤就是现在的苏堤。

    苏东坡有诗云:“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由此可见,西湖得以呈现更加娇媚动人的姿态,那是和东坡先生的努力分不开的。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十景中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景观——“三潭印月”,那三个小石塔也是当时苏轼为了防西湖淤塞而下令建立的。东坡先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将西湖、将杭州治理得更加诗情画意、繁花似锦,而在西湖柔波的涤荡下,他能写出“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妙诗句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说,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任何一位中国作家更加突出,也更完整地蚀刻在他的生活和作品中。

    回看这首小诗,既饱含深刻的哲理,又与景物的描写、情感的抒发融合为一体,没有任何生硬的痕迹,因此这一首诗,真可以称得上是情、景、理的水*融,就某种程度而言,可以说达到了古代诗歌极高的境界。苏轼本人对唐代画家吴道子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实这两句评价,同样适用于苏轼本人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中,那生动空灵的景物描写、那新鲜又充满表现力的比喻,以及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无不印证着苏轼作为一代大诗人所具备的惊世奇才。

    [阅读全文]...

2022-03-16 08:50:07
古诗三首元旦的讲解 - 句子
古诗三首元旦的讲解 - 语录
古诗三首元旦的讲解 - 说说
古诗三首元旦的讲解 - 名言
古诗三首元旦的讲解 - 诗词
古诗三首元旦的讲解 - 祝福
古诗三首元旦的讲解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