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追索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追索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追索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追索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搜索苏轼的古诗大全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搜索苏轼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一:《满庭芳·蜗角虚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之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二:《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玉房金蕊。宜在玉仁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三:《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四:《点绛唇·不用悲秋》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五:《点绛唇·红杏飘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六:《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仁白玉肌。
七:《南乡之·凉簟碧纱厨》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仁间一味愚。
八:《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仁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仁泪。
字之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仁,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仁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拓展: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 赏析
一、 作者简介
诗人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诗人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诗人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诗人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格言联璧·学问类》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战国策·魏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朱子家训·全文》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尚书·周书·牧誓》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管子·法法》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一》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 寒食夜》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佚名《书法家欧阳询》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柳永《雪梅香·景萧索》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王建《田家行》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晏殊《油壁香车》
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冯延巳《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纳兰性德《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赵佶《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辛弃疾《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温庭筠《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白居易《长恨歌》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柳永《雪梅香·景萧索》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辛弃疾《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周邦彦《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高明《【商调】金络索挂梧桐 咏别》
追思母亲的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追思母亲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2、《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4、《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思母》
宋·与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6、《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7、《送母回乡》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追求爱情的古诗词
爱是寂寞的谎,缘分是谎言的传播者。下面是小编整理搜集的追求爱情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参考。
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5、*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6、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7、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0、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1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击鼓》
12、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
1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14、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15、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3、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4、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5、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6、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一夜的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小儿索余画骑马官因索诗随吟父子问答口号
杨继盛〔明代〕
我已因官累,尔何又爱官。街前骑马者,轰烈万人看。
一落索(歌者索词,名之一东)
程垓〔宋代〕
小小腰身相称。更著人心性。一声歌起绣帘阴,都遏住、行云影。闻道玉郎家*。被春风勾引。从今莫怪一东看,自压尽、人间韵。
上关索岭贵州路此山独高险常阴雨上有关索庙
王缜〔明代〕
黯黯瘴云飞雨,岩岩石磴盘空。绝险更无鸟过,奇勋惟说关公。
登富春山时乡族商人多以索逋钱寓子陵祠问其所从索者皆县官也笑赋一绝
程敏政〔明代〕
争道先生百世师,富春山麓起崇祠。残碑尚刻希文记,终有廉贪立懦时。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现代〕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纳兰性德〔清代〕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周邦彦〔宋代〕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周邦彦〔宋代〕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
辛弃疾〔宋代〕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吴文英〔宋代〕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鬒。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虞世南诗词《蝉》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全诗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绥(音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流响:连绵的声音。
疏桐:稀疏、高大的梧桐树。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形状、*性、声音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3)虞世南的《蝉》中,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5)作者借“蝉”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作者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而不需借助秋风,
②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③这首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的志得意满和清高。
二:
5.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2分)
6.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5.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2分)。
6.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2分)。
三: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
3.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托物寓意,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丰富的含义,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2.“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流响”: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
3.这首诗告诉我们:贤能之人,不需凭借权势,自然声名远扬。
四:
【注释】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藉(jiè):凭借。
1.本诗前两句所写的“蝉”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所写的蝉尊贵清高。(2分)它角须下垂,栖于疏桐,饮吸清露,鸣响流播。(3分)
2.托物寓意(2分;答比兴、象征、联想亦可。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寓情于物、融情于物给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蝉”的形态、*性、鸣响,(1分)自然引出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2分)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1分)
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赏析:
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译文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鉴赏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和“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诗意可见。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首句貌似*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开门”,点出作者原在室内。或许他本已就寝,而因夜里天热的缘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而“明月”,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三五之夜。这样,作者“独立”的目的,应该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着若此了。
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凉》诗亦云:“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虽设问风从何来,但既然桂旗不动,可见非真有风,殿阁之“微凉”不过因静而生。人们通常说“心静自凉”,其理相若。因此,范诗实可与这首诗参读。
显然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如果没有“不是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凉”与“风”联系在一起。陈衍《石遗室诗话》早就指出:“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然而,这首诗的妙处恰恰也就在这里。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不是风”,善于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当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大概这就是《石遗室诗话》所称道的“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王勃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具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李清照)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剑客》(贾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遣》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汉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望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2、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3、丈夫不报国,终为愚***。
4、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8、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11、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12、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13、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1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18、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1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0、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2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2、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2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5、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2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7、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9、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0、奋斗行程何惧苦,诗词伴我路勤勤。
3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2、岁月蹉跎坚跋涉,鲜花也有励进军。
33、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34、路漫漫其修远昔,吾将上下而求索。
35、追求梦想年花甲,讨论诗词已暮春。
3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3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42、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4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4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4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关于追索的古诗
有追的古诗
索居的古诗
追逝的古诗
想追又不敢追的古诗
带追的古诗
群追的古诗
搜索秋的古诗
搜索见的古诗
索开头的古诗
搜索台的古诗
古诗里的索道
搜索云的古诗
搜索竹的古诗
追捕的古诗
追和若的古诗
带追韵的古诗
铁索横江的古诗
含索的古诗词
搜索桥的古诗
搜索写蝉的古诗
搜索曾几的古诗
追的古诗词
含追肥的古诗
童芽追梦的古诗
承古追魏的古诗
搜索含时的古诗
运用线索的古诗
关于索引的古诗
搜索秋词的古诗
带亦和枫的古诗
温州一座城的古诗
五绝迎亲的古诗
有关差距的古诗词
表达我心情的古诗
古诗词里的圈名
两岁半的孩子古诗
带有刘新两个字的古诗
讽刺破坏花草的古诗词
清*乐村居古诗的诗义
描写刘秀的古诗文
边词张敬忠的古诗
描写胸有成竹的古诗词
描述自己心情的古诗
古诗《读书》的拼音
表达志向的古诗将*酒
古诗池上的教育意义
有关描写云的古诗
日出时候的古诗
观音大士的古诗
姐妹分离的古诗
描写牛羊满山坡的古诗
舌尖上的古诗之食物图片
洛桥晚望唐孟郊拼音的背古诗
有关于战疫的古诗词
带有伏的古诗
飞花令关于夏季的古诗
相信未来一定会成功的古诗词
带网名的古诗词
春晓古诗的景物
咏战国七雄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