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七步诗背后的秘密

关于古诗七步诗背后的秘密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七步诗背后的秘密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七步诗背后的秘密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七步诗背后的秘密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96) 语录(52) 说说(299) 名言(2) 诗词(1k+) 祝福(2) 心语(123)

  • “装嫩”心理背后的秘密

  • 心理,秘密
  • “装嫩”心理背后的秘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装嫩”心理背后的秘密,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人都不喜欢暴露自己的年龄,特别是女性。似乎说到自己的年龄就会很尴尬,甚至有的人刻意说小自己的年龄,或者有些喜欢穿衣打扮比自己实际岁数小很多,也就是所谓的“扮嫩”吧。那么,这些喜欢扮嫩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呢?

      崛起的一代80后和90后出现了大批“装嫩族”,不少女性心理都存在着“少女情结”或是“公主情结”,甚至连已经一把年纪的人也不服老,依旧喜欢扮嫩扮可爱。装嫩是什么心理?是一种好现象,还是一种病?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疼爱下长大的,自然而然产生了依赖感,却不愿意面对压力,然而成长是必须的,社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各种压力都需要直面面对,是不可能永远逃避的。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装嫩”,甚至年*30岁、40岁也成了“装嫩一族”。放眼演艺圈,林志玲三十好几了,仍然一副“娃娃音”;刘晓庆,快60岁的人了,仍然嫩劲十足。有资料显示,人群中有25%的人有非常突出的装嫩心理。

      造成独生子女爱“装嫩”的原因,家长为了孩子包揽一切。现在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父母事事都替他们考虑好了。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养成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孩子面对任何问题都需要父母插手,孩子缺少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这些孩子身体虽在长,心理却一直没断奶,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还是小孩子,还需要周围人的呵护。

      一些学生出现了不想长大的心理,他们怀念童年的无忧无虑、潜意识里拒绝长大。心理上的柔弱和不成熟是这部分大学生“装嫩”的主要原因。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为了逃避现实、逃避压力,潜意识里拒绝长大,渴望被保护,逃避现实,不敢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在现代都市里,越来越多成年人的心态就像那首《我不想长大》的歌里所描述的那样。装嫩是对年轻时光的留恋,她们是在追求一种童年期的安全感,往往这种人不能接受现实中存在的压力,期待能像孩童时期一样能够得到别人的保护,是儿童期滞留的现象。对于行事幼稚、拒绝长大,心理专家说,这其实是一种被俗称为“**幼稚病”的心理障碍,属于“彼得·潘综合征”的一种。

      若是在面对巨大压力时,自己总想逃避,总想寻求避风港,总是以“我还小”之类的借口来逃避困难、原谅自己的错误,那就表示,自己在用外表的“装嫩”来表达“我还是个孩子”的心理,希望别人让着自己、宠着自己,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这种装嫩就是一种病。

      如果你的装嫩已经成为了一种心理疾病,那么一定不要轻易的忽视,因为长期如此也是心理压力造成的,所以希望大家在*时的生活中可以更加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保健,这样才可以保证身心健康。

      【拓展】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负重也包括身体负重与心理负重,心理负重与心理健康(学生*作)。健康的人一般来说是少或无负重的,尤其是心理负重。我们说一个人健康是指这个人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是健康的,并且着重指心理健康。在现实生活中,当心理健康与心理负重相碰时,往往是心理负重得逞,但我们追求的是心理健康得胜。

      如果心理负重是废品,那么心理健康就是财富,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收废品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去减少心理负重,他们会像孙猴一样从五指山下蹦出,如果他们有个“唐僧”。

      健康还是负重:这是一个问题。要做到快乐,究竟该逆来顺受接受心理负重的攻击呢,还是该利用健康心态来反抗心理负重呢?选择负重,就等于选择了敌人,时刻给我们一种压力,一步留心就有被敌人消灭的可能。可是我们若再选择了健康,就等于选择了盟军来助阵灭敌,而且往往是来一个灭一个,来两个灭两个。

      再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堪心理负重,想不下去,结果以极端方法磨自己,甚至结束自己,比如说海明威;但也有的人在遭受心理负重之后,不是倒下,而是站得更直了,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容纳负重甚至化之为动力,老师笔记《心理负重与心理健康(学生*作)》。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日本的白隐禅师道行高深,负有盛名。白隐居住的禅寺附*有一户人家的女孩怀孕了,她母亲大为愤怒,一定要她找出“肇事者”,女孩用手指向寺庙,说:“是白隐的。”女孩母亲跑到禅寺找白隐,又哭又闹,白隐明白了怎么回事后,没有做任何辩解,只是说:“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女孩母亲当着全寺僧人的面将小孩送给白隐,要他抚养,白隐接过后,小心地抱到自己的内室,并安排人悉心喂养。多少年以后,女孩受不住良心的折磨,向外界道出了真相,并亲自到白隐跟前赎罪,白隐面色*静,仍是说了一句:“是这样吗?”

      面对诋毁和陷阱,面对外界的负重,有的人畏惧,有的人抗争,有的人处之泰然,也有的人不问不闻,依旧故我,一副闲云野鹤之态:风来拂面,不着痕迹;雨来刷身,不觉清凉。这没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能成吗?若换作是一般人,99.9%都会为自己辩解,为自己争面子,饭不吃,水不喝觉不睡的,甚至垮了身体。

      但并不是说负重都是坏的,都是伤身伤心的。有位作家曾说过:“人都是属驴的,不赶它不走。”一点不错,可是谁来赶呢?我想负重就是其中一员。现如今,每个人都被无形的负重压着,只是轻重不同而已。《佛经》有言:“众生以菩提为烦恼,菩萨以烦恼为菩提。”意思是说积极向上的人总能在烦恼中愈挫愈勇,相反,*顺的人通常不会比愈挫愈勇的心理更健康。

      所以,当我们心理产生负重时,不要惊慌,更不要被吓倒,应积极的面对它,用自己健康的心理状态去容纳它,并最好将其转化为磨刀石,一点一点儿消磨它,并且使自己也变得更锋利。(共1105字)

    [阅读全文]...

2022-04-06 13:20:49
  • 七步诗曹植古诗

  • 七步诗曹植古诗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作者曹植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萁与豆来比喻同父共母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残酷斗争与作者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步诗曹植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步诗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鼓(gǔ):豆。这句意思是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萁与豆来比喻同父共母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作者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表达了曹植内心悲愤。

      真实度

      七步诗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比较有理。他以为曹植《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以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愿文】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阅读全文]...

2021-12-07 03:09:35
  • 七步诗古诗正确原文(古诗曹植七步诗)

  • 七步诗

    [ 三国·魏 ]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阅读全文]...

2022-02-09 12:03:24
  • 七步诗曹植古诗原文

  • 七步诗曹植古诗原文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步诗曹植古诗原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是与其于你所作为?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阅读全文]...

2022-05-01 12:20:22
  • 古诗七步诗的意思

  • 古诗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用于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诗七步诗的意思,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译文1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译文2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着。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了豆子呢!!

      注释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真实度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

      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阅读全文]...

2021-11-30 01:27:02
  • 七步诗古诗原文(七步诗原文诵读 )

  •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世说新语》·书影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魏文帝曹丕曾命令胞弟东阿王曹植在行走七步路的时间内作诗一首,如诗不成,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应声吟出六句诗来,这就是上面这首《七步诗》。曹丕听了,深有惭色。

    一个“惭”字,能看出曹丕当时的心态。原本是同胞骨肉,所谓“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何以要“相煎”如此?

    原来曹操在世时,曹丕和曹植二人在争夺世子地位过程中,就展开过激烈的竞争。曹植天资聪颖,从小深得曹操的喜爱,所以益发锐气逼人而不自雕励。

    曹植也希望成为魏王世子,以继承曹操的事业,但曹植的个性和真诚的本质,使他并不理解真正的竞争,他的个性超越了个人生活,所以他的言行显得与一个合格的继承者格格不入的时候,失败就无可避免了。

    在他所有的任性行为中,违背禁令私开司马门,行车于驰道应该是最为严重的。这一举动,大大伤了曹操的心,以至曹操两次颁令都说到这件事,《魏志·陈思王传》记载了曹操当时的反应:“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

    曹操在权衡再三之后,决定立曹丕为世子,在两人的角逐中,曹丕最终获胜。

    而原先,曹操曾认为曹植是“儿中最可定大事”的人。这便是曹植生活中的个性,曹植的个性注定他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者,但却是他成为杰出诗人的重要保证。曹植的诗歌将他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文学个性的鲜明、动人,是继屈原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魏王,他便对曹植及其辅翼人士的职位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离开了权利中心,有些人甚至因此丧命。曹丕尤其对曹植不放心,如果不是太后出面干涉,曹植早已丧命。

    在这种情况下,曹丕又使出“七步索诗”的绝招,看似普通的文学活动,实则是接*于一桩阴谋的人怀疑曹植的这首诗是伪作。

    但经著名学者陆侃如冯沅君认真考证,在《中国诗史》中,作出“我们认为七步的传说是可信的”结论,并判定此诗“必作于黄初元年至七年中”(文帝在位期间)掌握了诗的本事之后,这首千秋绝唱就容易解读了。曹植的《七步诗》,原诗是这样的:

    煮豆持作羹,瀌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一、二句,讲豆粒被蒸煮作羹的惨痛遭遇,煮熟、发酵、滤汁,经受无尽的折磨。

    三、四句写出煮豆子的燃料的竟然是结长豆粒的“萁”(豆类植物的茎秆),它在锅底下猛烈地燃烧,致使锅里的豆粒承受痛苦煎熬,忍不住哀哀哭泣。

    五六句是曹植发自肺腑的感慨,点出了这首诗歌的主旨:豆萁与豆粒,原本同根而生,怎么竟然这样残酷无情,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听过这样含着血泪、带着咽的控诉,只要稍有良知,总会愧疚于衷、不能自己吧?我们不能不叹服诗人应对之敏捷、手法之高明。通篇纯以比兴出之,取譬精准,借物写怀。

    被曹丕步步相逼的诗人以豆粒自喻;而把加害于他的同胞兄长喻为豆萁,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难怪历代骚人、学者对他赞不绝口,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也说:“子建(曹植字子建)思捷而才俊”,“援牍如口诵”。

    曹植的朋友杨修在《答临淄侯笺》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是关于曹植写作构思情形的,原文写道:“(曹植)握牍持笔,有所造作,若成诵在心、借书于手,曾不斯须少留思虑”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这是杨修亲眼目睹的,大意是说曹植每有所作,援笔立成,像是事先打了腹稿,背诵下来,没有经过片刻的思考。

    赵孟頫行书·曹植《洛神赋》

    反观曹植这首《七步诗》,不管从诗意的构思、修辞的运用、遣词造句以及行文来看,都是构思奇妙、譬喻精妙灵巧、词采华茂,这首诗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古人把这种超常敏捷的创造能力,以及创作思维的高峰状态,称作“神思妙悟”。

    钟嵘《诗品》·书影

    大文学家钟嵘在《诗品》中如是评价曹植的诗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麋溢今古,卓尔不群。”

    但从这首《七步诗》来看,钟嵘对曹植的评价是中肯的、贴切的。

    [阅读全文]...

2022-02-23 21:05:12
  • 反七步诗是?

  •   《反七步诗》是1943年7月7日郭沫若居重庆时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精神。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反七步诗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

      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注释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

      创作背景

      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争正处相持阶段,“大后方”的文坛上,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风气,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为此,“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饱满的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作者在书前序言中,说明自己研究历史人物,“主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在此标准和原则的指引下,作者对于曹植,一面充分肯定他在*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指出他的多项不足,诸如骄纵任性,恃才傲物。至于历代被人传颂的曹植的神来之笔《七步诗》,郭沫若则认为“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他愤愤不*地写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

      作品鉴赏

      诗句赏析

      附:曹植《七步诗》原诗文

      其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记载为曹植原作)

      其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人由原诗改编)

      曹植《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这是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之事的悲愤与斥责。《七步诗》千百年来使人们对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而在道德上对曹丕多怀厌弃,并一定程度影响到在文学上对曹植、曹丕的评价。《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郭沫若在史实与文学的方面,对“抑丕扬植”提出反对。他认为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曹丕占有开山地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并认为南朝梁·刘勰的评价:“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是较为公允的。

      郭沫若的看法

      郭沫若1943年写了文章《论曹植》,重新考察、论证曹丕、曹植在人品与文学方面的评价,并对《七步诗》是否曹植所作质疑:

      “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讽刺而便‘深惭’?所以这首诗的真实性比较小。然而就因为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

      曹植《七步诗》的立意是站在“豆”的立场(自己的立场)写“萁”的煎迫(曹丕的迫害)是过火和无情的。郭沫若则认为如果从“萁”的角度来思考,“萁”是具有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的。因此,基于这种理解,郭沫若仿《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立意不同的“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他认为,对于“豆”,“萁”的煎迫是过火无情的;而对于“萁”,这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豆萁燃烧自己是为了成全同根而生的豆子,它身上有一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是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生动写照。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诗以新旨,另铸新词。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名家评价

      陈志岁《论郭沫若〈反七步诗〉》

      郭沫若《反七步诗》云:“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豆是一种生态,是生命的一种形式,以与他物互适共生为原则。粗看郭诗似借物倡扬自我牺牲,细味却是一种以个人拗见强加于物的言不传心的种类共灭思想。郭沫若《反七步诗》写于1943年7月7日,是其《论曹植》一文的尾笔。当时我国正处抗日战争社会背景下的第二次*时期,“大后方”的文坛上,刮起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之风,身居重庆的郭沫若,在其逆风所举“以事求是,古为今用”帜下作此《反七步诗》。郭沫若对历代被人传诵的曹植《七步诗》的论说可归为两点:一是有着“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的认为。二是操“古为今用”器,对诗中“豆”“萁”所代表的两种事物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只不知自称以“人民本位”标准研究历史人物的郭沫若,在《反七步诗》中,斯“豆”何指?斯“萁”何指?“萁”以己故灭“豆”之性,“豆”有何幸?“萁”有何德?“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国共共“自毁”乎?或中日共“毁”乎?!

      作者介绍

      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并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作品。他是*新诗的奠基人。1978年6月12日因病于北京逝世,时年86岁。

    [阅读全文]...

2021-12-22 01:48:54
  • 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

  • 解释,文学
  • 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翻译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注释

      1、漉豉以为汁: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2、本:原本,本来。

      3、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赏析

      三国时期,魏国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拓展

      *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家庭,父亲曹操不仅是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父子三人并称“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为最高。

      曹丕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的《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著作。曹植则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才华很出众,特别在文学方面,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哥哥曹丕继位以后,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借机惩罚曹植,除非曹植可以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韵律的诗。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为难自己,但曹丕现在是皇帝,他只能唯命是从。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一时,他吟下四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惭愧,也就不再加害自己的弟弟了。

      曹植的最大成就在诗歌创作。三国时候,战争连绵不断,社会凋敝,身为贵公子的曹植却用诗歌表达了对无家可归的百姓的深切关切和同情,而乱世惨景也激发了他的报国热情,在一首诗中他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千古名句。

      尽管曹植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但他始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这样就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因此曹植的生活充满曲折。他在作品中表达这种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却又不能写得太直白,因此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植在自己的诗文作品中描写了大量美丽的女性形象,象《美女篇》、《南国有佳人》等诗歌,其中的女性不仅漂亮,有才华,而且品行高洁,富有理想。作者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这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洛神赋》。洛水是魏国首都洛阳附*的一条河,曹植以洛水之神宓妃为题材,刻画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以及因神人殊途不能交流的惆怅。尽管是虚拟的主人公,但作者以高超的手法,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洛神的美丽姿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篇文章上千年来一直为人称颂。

      天才诗人曹植仅活了41岁,但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现在,“七步成诗”作为一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学才能很高。

      七步诗典故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从小聪明过人,十多岁时,就能够诵读《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到了青年时代,他的文学才华更是充分显露,写下了《洛阳赋》、《铜雀台赋》等传世名篇,曹操对他十分欣赏。

      曹操的长子曹丕也是一个很有文学才能的.人,但与曹植相比,还略逊一筹。曹操看到曹植才能在曹丕之上,曾好几次想立曹植为世子。曹丕得知后,心中非常恼火,从此埋下了与曹植之间的怨恨。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曹丕如愿以偿,继任魏王。曹丕怕当时任临淄侯的曹植日后养成势力,威胁他的宝座,便以父死不来奔丧、醉酒侮辱他的使者为名,派许诸带兵把曹植逮住押到洛阳。

      曹植的母亲卞太后得知消息,十分焦急。她赶到曹丕那里,对他说:“你三弟曹植*生喜欢喝酒,脾气怪僻,性情疏狂,这都是我*时教养不严造成的。你要是能念手足之情,饶他一命,我就是死了,也可以暝目了。”

      曹丕跪下说:“母后放心,三弟的才学我也喜爱,我怎么会杀了他呢?我只是想警戒警戒他,让他把坏脾气改掉。”

      第二天,曹丕升殿,命曹植进见。曹丕说:“我和你虽是兄弟,可是照国法,我们是君臣,你怎么能狂妄自大,蔑视法令制度,违抗我的命令,侮辱我的使臣?”曹植听了,连连叩头,请求恕罪。

      曹丕又说:“父王在世时,常常夸奖你的文才,我怀疑你是请人代笔的。今天我要亲自考考你:限你走七步,做诗一首。如你真有才能,免你一死;如徒有虚名,足见你一向欺诈,决不宽容。”

      曹植站起身来,说:“请出题目。”

      曹丕想了一想,说:“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此为题,可是诗句中不准出现兄弟两字。”

      曹植略加思索,一面迈步,一面念道: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未完,诗已做成。在场的文武官员都叹服曹植的奇才,纷纷请求宽恕曹植。卞太后也从殿后出来,笑着说:“做哥哥的别把兄弟逼得太紧了。”

      曹丕也不由惊佩曹植的才思,对卞太后说:“母后放心,我会因此赦免他的。”

      于是,曹丕下令说:“植弟是我同胞兄弟,我对天下尚且无所不容,何况兄弟?为了骨肉之情,我免他死罪,改封他为安乡侯!”

      就这样,曹植以自己的诗才躲过了一场惨祸。然而曹丕后来仍不放过自己的三弟,把他贬东谪西,使他时时处于恐惧不安之中。曹植只活到四十一岁,就离世而去。

      后来,“七步诗”这一典故,用来称誉人文思敏捷,才气超群。(梅初)

    [阅读全文]...

2022-06-30 02:00:57
  • 反七步诗

  • 诗歌
  • 反七步诗

      谁都知道曹植七步成诗,但是我们*代两位作家郭沫若与鲁迅都各自写有“反七步诗”。此“七步诗”,乃《世说新语》中曹植受曹丕所迫之作,后流传中被凝缩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郭沫若与鲁迅曾于不同历史背景下,改此诗而作“反七步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反七步诗,希望大家喜欢。

      替豆萁伸冤

      鲁迅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

      正好办教*!

      此诗写在鲁迅的杂文《咬文嚼字(三)》中。该文发表于1925年6月7日《京报副刊》,后收入《华盖集》。

      煮豆子正燃烧着豆萁,豆萁在釜下哭泣:我把你烧熟了的时候,正好办一桌宴请宾客的教*!

      【创作背景】

      1925年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与段祺瑞*沆瀣一气,专事迫害进步学生。学生忍无可忍,奋起自卫,并由刘和珍、许广*等倡导组织了学生自治会,与其展开斗争,是为女师大学生风潮。杨荫榆为了制造舆论,责令其亲信哲教系代主任汪懋祖于1925年6月2日,在《晨报》上发表致全国教育界意见书,极力颂扬杨荫榆功德,指责反杨学生,谓之“今反杨者,相煎益急”,将杨荫榆压迫进步学生,说成是“兄弟相煎”。鲁迅当时在女师大任教,他对于受迫害的青年学生深表同情,对于杨荫榆之流深恶痛绝,而对于帮闲文人汪懋祖之辈的奇谈怪论则嗤之以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遂撰此“反七步诗”一首,旨在为“豆萁”鸣屈申冤。诗中的“办教*”,指的是1925年5月7日杨荫榆在北京西安饭店宴请女师大评议员之举。在此宴*中商议开除刘和珍、许广*等六位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之事。汪懋祖当时也出*宴会。鲁迅借此“反诗”,以辛辣的笔触,针对杨、汪之流,投以绝妙的讽刺和鞭笞。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锅里煮着豆子,豆茎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呢?

      郭沫若1943年写了文章《论曹植》,重新考察、论证曹丕、曹植在人品与文学方面的评价,并对《七步诗》是否曹植所作提出了质疑:

      “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讽刺而便‘深惭’?所以这首诗的真实性比较少。然而就因为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

      曹植《七步诗》的立意是站在“豆”的立场(自己的立场)写“萁”的煎迫(曹丕的迫害)是过火和无情的。郭沫若则认为如果从“萁”的角度来思考,“萁”是具有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的。因此,基于这种理解,郭沫若仿《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立意不同的“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他认为,对于“豆”,“萁”的煎迫是过火无情的;而对于“萁”,这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豆萁燃烧自己是为了成全同根而生的豆子,它身上有一种“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是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生动写照。

      曹植的《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诗以新旨,另铸新词。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阅读全文]...

2022-05-17 03:25:09
  • 古文七步诗的意思

  • 古文
  • 古文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文七步诗的意思,欢迎阅读。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翻译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注释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背景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是与其于你所作为?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这首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然有君臣之分,但是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赏析

      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作者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这首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这首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精练】

      一、解释加线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 2.萁在釜下然( )

      3.漉菽以为汁( )( )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____。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死刑 2.同“燃” 3.过滤 豆类 4.曾经

      二锅 破釜沉舟

      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四、相煎何急 七步成章 七步之才

    [阅读全文]...

2022-07-09 17:59:36
当前热门
古诗七步诗背后的秘密 - 句子
古诗七步诗背后的秘密 - 语录
古诗七步诗背后的秘密 - 说说
古诗七步诗背后的秘密 - 名言
古诗七步诗背后的秘密 - 诗词
古诗七步诗背后的秘密 - 祝福
古诗七步诗背后的秘密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