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上册写的是谁

关于古诗两首上册写的是谁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两首上册写的是谁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两首上册写的是谁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两首上册写的是谁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30) 语录(3) 说说(10) 名言(1) 诗词(356) 祝福(1) 心语(1k+)

  •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 二年级,语文
  •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

      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

      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一)学*古诗《雪》

      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

      (1)简介作者尤袤

      (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背诵

      (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二)学*古诗《江雪》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

      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俺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俺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同学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同学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沛了解同学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同学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同学对优秀保守文化的热爱,丰富同学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2-23 14:24:33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突出“远、*、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俗。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庐山的挂图。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第二单元的学*。指导学*第二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单元主题是:在观察中学会思考。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的观察先锋队,在宋代诗人苏轼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的庐山参观。

      认识苏轼,擅长写祖国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二、学诗文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苏轼最爱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一千年前,苏轼游览了庐山,他很认真的观察了庐山,发现庐山险峻和柔丽,它的雄奇秀险令苏轼感触很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题西林壁》。

      (解诗题)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请个别同学朗读诗歌。自有朗读,理解诗句中的字词。

      学生对字词质疑,学*小伙伴互相解决,或者由老师解决。

      (抓字眼)

      出示庐山图。请观察庐山,你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我站在远处看,庐山 ;

      我站在*处看,庐山 ;

      我站在高处看,庐山 ;

      我站在低处看,庐山 。

      (怎么看都看不清庐山的真面)。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交流对这句诗句的看法。

      反复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节奏,和快慢。

      三、回忆总结刚才学*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悟诗情,多诵读。

      四、作业

      默写全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借助注释,读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阅读全文]...

2022-07-24 08:35:01
  •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的教案

  • 二年级,语文
  •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的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会认个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小组汇报,检查读书效果。

      4、小组合作学*,记忆汉字。

      5、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三、初读课文。

      1、作者简介。

      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情感。

      3、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制名读、全班齐读。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指名读。

      2、互读。

      二、学*《赠刘景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借助图画理解诗意,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画下来。

      3、小组汇报。

      4、配乐范读,学生模仿,小组互读

      5、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教师小结。

      7、小组朗读比赛。

      三、小组合作学*《山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确定学*方案。

      2、小组自学。

      3、汇报,师生合作解疑。

      4、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说说感受。

      5、教师小结。

      6、背诵古诗。

      四、扩展练*。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

      教学内容:

      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俺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俺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阅读全文]...

2021-12-03 06:58:21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

  • 二年级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俩首》课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俩首》课文

      1、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2、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整节课以朗读古诗为主线:先读准、读通古诗;再读懂诗意,利用“画一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领会古诗的意境;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安排】

      一、“赛诗”导入

      1、激发兴趣:

      老师听说,咱们班有一大批小诗人,今天可要好好赛一赛,看看究竟谁能称得上是小诗人。

      ⑴开始“赛诗”,评出小诗人。

      ⑵导入:

      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的大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两位大诗人所写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

      二、初读古诗

      1、活动板块一:

      ⑴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⑵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2、活动板块二: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一读两首古诗,注意正音。

      (重点:擎、犹、景、径。)

      设计意图:很多小朋友在上课前就已经将古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仔细一听就会发现很多字都背错了,所以还是很有必要让他们借助拼音再读一读,同桌相互查一查,再指名读帮助正音。

      二、读画结合,理解古诗

      1、活动板块一:

      想一想这两首古诗写的都是什么季节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抓住:橙黄橘绿、枫林。)

      2、活动板块二:

      找找画画,学*《赠刘景文》。

      ⑴介绍背景:

      我国宋朝有位大诗人,名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的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你知道他写的是哪首诗吗?

      ⑵我们来当小画家:

      现在我们要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美丽的画,想一想:画中除了有橙子、橘子,还应该画上些什么呢?请小组合作,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

      ⑶小组汇报,老师做画。

      ①指名汇报,根据汇报,完成整幅画。

      ②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

    [阅读全文]...

2022-03-09 18:59:27
  •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练*3篇

  • 二年级,语文
  •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练*3篇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根gēn据jù课kè文wén内nèi容róng填tián空kòng。

      1、 离家 , 鬓毛衰。

      2、 将欲行, 踏 。

      二、连lián一yì连lián。

      《赠汪伦》 贺知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登鹳雀楼》 李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 王之涣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回乡偶书》 孟浩然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三、判pàn断duàn下xià列liè说shuō法fǎ是shì否fǒu正zhèng确què,用yòng“√”或huò“×”表biǎo示shì。

      1、贺知章到朋友家做客时写下《回乡偶书》。 ( )

      2、《赠汪伦》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汪伦将要乘舟离去,李白前来送行。 ( )

      四、读dú一yì读dú,猜cāi一yì猜cāi。

      有位朋友编了一个顺口溜给班报投稿。原文是:

      西爪解渴甜又甜,冬爪做菜味道鲜。

      傻爪非瓜不能吃,脑爪聪明靠训练。

      同学们看了这则顺口溜,哈哈大笑。请你想一想,同学们笑什么?

      第一课时

      一、根据课文组词

      于( ) 首( ) 枝( ) 枫( ) 记( )刘( )

      二、填空《赠刘景文》

      ( )( )( )( )擎雨盖,菊残犹( )傲霜( )。( )( )( )( )景君须( ),( )( )橙黄橘绿时。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于( ) 干( ) 尤( )

      手( ) 于( ) 龙( )

      二、填空《山行》

      ( )( )寒山( )径斜,白云( )( )( )( )( )。停( )做( )( )( )( ),霜( )( )( )( )( )( )。

      一、根据课文组词

      于( ) 首( ) 枝( ) 枫( ) 记( )

      刘( )

      二、填填记记

      1、默写古诗

      赠刘景文 山 行

      苏轼 杜 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橘子 橙子 荷花 荷叶 菊花 花枝

      秋末时节, 虽然______凋谢, ______枯萎; ______开败,只剩下那傲寒斗霜的______。但是,这时节却正是______金黄和______青绿的时候。

      3、深秋时节,虽已百花凋零,然而______却比二月花更红,更好看!

      4、学背一首别的古诗。

      三、品味探究

      1、“擎雨盖”指的是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橙黄菊绿时”是什么时候?________(秋末)

      3、这两首古诗,都是赞美______季节的。读了这两首古诗,你会沉醉于深秋的______景色之中。

      四、实践活动

      1、收集一首赞美秋天的古诗。(如《秋夕》、《子夜吴歌》、《灞上秋居》等)

      2、观察秋天落叶飘起来像蝴蝶的景象。

    [阅读全文]...

2022-04-21 02:17:36
  • 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最新教案

  • 二年级
  • 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最新教案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 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 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 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对话*台

      初读

      1、 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 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 小组合作学*,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的能力。)

      研读

      1、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 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 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 汇报交流诗意。

      5、 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 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 学生自由练读。

      3、 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 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 学生练*。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台

      复*

      1、 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阅读全文]...

2022-04-05 08:08:47
  • 有关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 语文,文学
  • 有关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李白.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独立阅读文言文古诗】

      1、大道之行也

      孔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阅读全文]...

2022-07-12 12:12:48
  •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古诗

  • 语文,文学
  •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

      【望岳】(杜甫 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 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 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 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 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 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 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唐)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 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 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 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 溪 沙】(苏轼 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阅读全文]...

2022-03-16 07:03:12
  • 四年级上册夏天的古诗

  • 四年级,夏天
  •   夏天,当一切都变得成熟而显得有些老成的时候,它带着狂热,顷刻间*卷了整座城市。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阅读全文]...

2022-03-29 00:34:32
  •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山行》教案设计

  • 三年级,语文
  •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山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今天,我们将学*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

      (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

      a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b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d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师点拨:

      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

      2、设置导语,配置音乐、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诗人)。

      3、反复吟唱,强化记忆。

      四、选择性作业。(任选一道完成)

      1、画一幅秋*。

      2、改写《山行》(以第一人称,把古诗改成一篇记叙文)

    [阅读全文]...

2022-07-07 16:58:42
古诗两首上册写的是谁 - 句子
古诗两首上册写的是谁 - 语录
古诗两首上册写的是谁 - 说说
古诗两首上册写的是谁 - 名言
古诗两首上册写的是谁 - 诗词
古诗两首上册写的是谁 - 祝福
古诗两首上册写的是谁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