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意元宵猜灯谜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寓意元宵猜灯谜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寓意元宵猜灯谜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寓意元宵猜灯谜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元宵节猜灯谜的寓意
元宵节为什么要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元宵节猜灯谜的寓意,希望大家喜欢!
元宵节猜灯谜的寓意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生动活泼。灯谜的基础是谜语,而谜语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动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瘦词”。这就是谜语书面创作的最初阶段。三国时候,猜谜盛行。
到了南宋,谜语变成元宵节里的游戏方式。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缤纷的花灯之上,供人猜射,称为“灯谜”。明清以后,灯谜已发展成为城乡人民在年节,特别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文娱活动形式,于街头巷尾或公共场所,经常有猜灯谜活动。尤其是在清代,文学家还把猜谜活动写入小说中。《红楼梦》里,就描绘了许多贾府猜谜的生动场面。
民俗专家表示,灯谜的出现,使猜谜发展成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娱活动,受到广大人民欢迎,因而相延成风,历久不衰,已成为我国独有的富于民族色彩和风格的一种文艺形式和文娱活动项目了。
元宵节猜灯谜的意义
元宵节猜灯谜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安安的。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俗,有击太*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们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元宵节的灯谜
孩子丢了(打一字)。亥
池塘亮底(打一字)。汗
内里有人(打一字)。肉
谢绝参观(打一字)。企
床前明月光(打一字)。旷
对影成三人(打一字)。奏
总是玉关情(打一字)。国
柴门闻犬吠(打一字)。润
我独不得出(打一字)。圄
三点河旁落(打一字)。可
二十四小时(打一字)。旧
上下一体(打一字)。卡
另有变动(打一字)。加
异口同声(打一字)。谐
半耕半读(打一字)。讲
颠三倒四(打一字)。泪
凤头虎尾(打一字)。几
弹丸之地(打一字)。尘
四个晚上(打一字)。罗
熙熙攘攘(打一字)。侈
连声应允(打一字)。哥
【拓展内容】
元宵节猜灯谜作文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气拾车钿”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既然有元宵,又怎么能少了活动呢?因此学校举办了“猜灯谜”,“赏灯会”等系列活动。
活动即将开始,我们跟着老师的步伐来到了活动现场体育馆。只见馆内的墙壁被各种颜色小纸条装饰,纸条上还有着各和类型的灯谜。
伴随着陆老师一声:“开始灯谜”。同学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了灯谜旁。有的同学在“燃烧〃自己的脑细胞猜想答案,有的同学在找其他同学蹭答案,还有的人则掏出笔和本子,纪录着小纸条上的答案和编号。一时间活动场上热朝天。
我看着同学们思考着谜底,心想自己也不能示甘落后,便开始了猜灯谜。我不停地寻找着知道的灯谜,可找了圈都没有找到。我心想:看来脑筋急转弯不适合我这种脑子转不过弯的人,我还是另谋出路吧。
于是我转移了目标,将脑筋急转弯改成了文学常识。这样效果显著,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一道题:“刘义庆的代表作是什么?”我心中大喜,这道题我会,答案是《世说新语》。看来老师*时说的多积累以备不时之需时很有道理的,看来我在读古文《世说新语》还是很有作用的。
接着,我撕下小纸条,连蹦带跳地去排队领奖。
经历了十几分钟的等待后,终于轮到我了。当领奖员问我答案时,我毫不犹豫地说了出来“世说新语》。恭喜你,答对了,放下小纸条,拿一个小奖品吧。领奖员笑着对我说。我放下纸条,左挑右选,最终拿了一把蓝色直尺。
拿到奖品的我,心花怒放,开心得如同中了彩票一样。过了好一会儿,我才从喜悦中缓过神来,所到了体育委员的呼喊声。我急忙排好队,跟大家一起去赏花灯。
我们到了花灯处,我找到小潇,和他一起赏花灯。花灯的种类有很多,有宫灯,走马灯、莲花灯等等,这些灯摆放在各种位置,使我们看得眼花缭。
大家都沉浸着赏着花灯,而元宵活动也在这种境界里悄然结束。
元宵节猜灯谜的寓意来历
元宵节,*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猜灯谜的寓意来历,希望大家喜欢。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能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关于元宵节猜灯谜的故事:
在古代,每逢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古代,元宵夜还有元宵照井的*俗,古谚语说:照井水,面皎美。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俗外,还流传着许多轶闻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
相传,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官讳,他骄横跋扈,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这个州官在元宵节时,贴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日胡作非为,人们便针对他的布告,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猜灯谜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悠久的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谜语就已经出现了。那时,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动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传统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瘦词”。到汉代时,逐步演变成为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这时的谜语还是比较粗糙的,有民间老百姓创作的,也有文人创作的。到了三国时,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进入宋代,谜语与元宵赏灯结合起来了。据记载,“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这时,才有了灯谜。通过代代相传,不断发展改进,此后,猜谜语活动充分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时代性。
元宵节猜灯谜的来历
1、元宵节的介绍
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2、猜灯谜的介绍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3、元宵节猜灯谜的来历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元宵节吃什么
1、元宵节吃汤圆
过元宵,怎么少得了汤圆呢。南方人喜吃汤圆,主要是为了祈求全家团团圆圆。现在的人,吃汤圆也就是去超市买包汤圆回家煮一下,然后大家一起吃吃。真正亲手去做的汤圆的已经很少了。但是,元宵吃汤圆这个惯例还保存了下来。水煮汤圆是最简单的做法,也是最健康的一种吃法。
2、元宵节吃豆面团
除了汤圆、饺子,还有豆面团这种食物,也是元宵节受欢迎的一种食物。尤其是昆明人特爱吃。其做法就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就可以了,而且吃起来口感不错。
3、元宵节喝元宵茶
喝元宵茶是陕西一些地方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这种元宵茶营养丰富,有助于人们缓解人们在春节多食肉食等问题。
4、元宵节吃生菜
生菜,也许很多人都说,*时也经常吃,这个元宵节有什么关系。其实,元宵吃生菜是广东人喜欢的,生菜拌以糕饼煮是一种不错的食物,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节庆也图一个好兆头。从生菜的名字来说,可以谐音为生财,因此生菜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吉祥之物。
元宵节吃元宵的注意事项
1、元宵不可当早餐食用
元宵含有大量的热量、糖分以及油脂,却很少含有其他营养成分。而早餐最好食用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一上午的营养需求。另外元宵外皮多是糯米,糯米具有黏性高、不易消化特性,早上起床后人肠胃功能最弱,所以元宵不适合当早餐吃。若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出现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2、吃元宵不可贪多
元宵每次吃个6-8个也就足够了。吃元宵是最好不要跟其他高糖、高油脂类食物一起食用。因为元宵不好消化、排空慢,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所以吃元宵时不可贪多。
3、吃元宵要趁热吃
元宵皮是用干粉滚制而成,里面馅少,粉较多,这样的元宵煮出来很圆滑,不易破。本来糯米粉就粘腻难化,对于消化脂肪有困难的人来说,就更麻烦一些。所以,如果吃汤圆,最好是热着吃。冷后更难消化。
4、吃元宵要当心彩色元宵添加色素
市场上为增加卖点,出现一些五颜六色的彩色元宵,这类元宵虽然好看,但不建议食用,如果里面添加色素,会危害健康。如果煮出的彩色元宵褪色,肯定是色素勾兑最好别吃。
元宵节的起源
01
元宵节的形成历史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正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在南北 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炀帝也是一个把元宵庆典官式化的`皇帝。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 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581~619)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 而要到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帜。
02
民间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 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 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 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 大火燃烧的火燄,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 日子。
03
元宵节的节目
关于元宵节猜灯谜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猜灯谜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4、《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5、《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6、《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7、《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8、《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9、《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10、《南乡子·宿州上元》
(宋)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关于元宵节猜灯谜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猜灯谜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4、《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5、《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6、《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7、《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8、《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9、《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10、《南乡子·宿州上元》
(宋)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
元宵节,*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猜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古代,元宵夜还有元宵照井的*俗,古谚语说:照井水,面皎美。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俗外,还流传着许多轶闻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相传,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官讳,他骄横跋扈,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这个州官在元宵节时,贴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日胡作非为,人们便针对他的布告,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1、单纯的词汇解释或知识问答,不能算是灯谜,就算是谜语,也只能被看作低级的作品,例如:人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以”山水甲天下“猜*地名”桂林“,这纯属一种文字解释,毫无谜味。如果以”山水“合成”汕“字”甲天下“会意为”头“字,而猜作”汕头“,底、面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文句,却能互相搭配,岂不趣味盎然。
2、谜面上的字,绝对不能在谜底出现,除非有标明露春格,否则,底、面不能相犯,例如以”普天同庆“猜店招”大家乐“很多人猜”全庆“。因为谜底已犯着一个”庆“字,这个答案就肯定不能成立了。
3、有些灯谜,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例如:尧 加 火 才好煮熟饭。第四,有些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是影射字义,例如:臭 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1、猜灯谜的由来
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古时称“C辞”或“隐语”。它起源于春秋战国,那时各国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影射事物,以劝谏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逐渐形成了谜语。汉朝时一些文人常用诗词、典故来制谜,出现了妙喻事物特征的事物谜和文字形音义的文字谜。南北朝时文人常以制谜、猜谜来斗智,制谜技巧逐渐成熟。隋唐时谜语由民间进入宫廷,许多皇帝都喜欢猜谜。 北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猜谜成为市民的一大乐趣。南宋时,每逢元宵节,人们将自己制作的谜语挂在花灯上,供人们边观灯边猜谜取乐。南宋都城临安的灯谜居全国之首,被誉为“灯谜之乡”。明清时期元宵节猜灯谜更加盛行,并出现了研究谜语制作的专门着作。谜语就这样成了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并一直流传至今。
2、什么是猜灯谜
灯谜,在**俗的活动上会称做猜灯谜,每年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会将灯谜结合赏花灯,变成许多人可共同参与的猜谜游戏。与谜语一般的谜语相比,具有更严格的规则。方法是将谜语贴在灯上,多数谜语都是诗词,猜中谜语的人,有时可获得奖品。
3、猜灯谜的历史改革
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春秋战国时代,宫廷和墨客中出现了“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灯谜。那时一些游说之士出于利害考虑,在劝说君王时往往不把本意说出。
这种“隐藏”的话语,当时叫做“庚词”(庚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秦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西汉曹娥碑后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射“绝妙好辞”,即是“隐语”。
灯谜至此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灯谜了。至明清时代,春节前后各城镇皆张灯悬谜,盛况空前。
关于元宵节的猜灯谜
一、元宵节
元宵节,*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关于元宵节的猜灯谜(精选250个)
元宵节,*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俗。民俗专家介绍说,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的猜灯谜(精选250个),供大家参考!
1、五指尖尖肚子空,有皮无骨爱过冬,不怕寒冷不怕风,十冬腊月逞英雄。(猜一服饰用品)
答案:手套
2、两脚弯弯细又长,一张嘴巴明晃晃,不吃米面不吃菜,专吃布匹和纸张。(猜一日用品)
答案:剪刀
3、我就有只小铁狗,专吃人的脚和手,养成卫生好*惯,偏要让它咬个够。(猜一日用品)
答案:指甲刀
4、小小船儿整一对,坐着客人有十位,白天坐船赶路忙,走遍天下不用水。(猜一日用品)
答案:鞋
5、一个画家真奇怪,画画不用笔和彩,朝它面前站一站,咔嚓一声画下来。(猜一日用品)
答案:照相机
6、哥哥倒比弟弟短,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刚刚走一圈。(猜一日用品)
答案:钟表
7、玻璃房,水银墙,不怕隔山又隔水,互相说话听得清。(猜一通讯工具)
答案:电话
8、小帐篷,圆又圆,雨天满街走,晴天家中闲。(猜一日用品)
答案:雨伞
9、兄弟五个人,各走各的门,谁要走错了,出来笑死人。(猜一服饰用品)
答案:纽扣
10、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脸上脏不脏,看它就明白。(猜一日用品)
答案:镜子
11、看着像块糕,不能用嘴咬,洗衣和洗澡,浑身出白泡。(猜一日用品)
答案:肥皂
12、半个西瓜皮,口朝上头搁,上头不怕水,下头不怕火。(猜一日用品)
答案:锅
13、浑身都是毛,常在水中泡,和你常贴脸,天天离不了。(猜一日用品)
答案:毛巾
14、一只无脚鸡,常在桌上立喝水不吃米,客来敬个礼。(猜一日用品)
答案:茶壶
15、长长的身体,脚下小洞开,家里没有它,衣服不能改。(猜一日用品)
答案:缝衣针
16、小小花布四方方,整整齐齐好端庄,讲究卫生天天洗,干干净净带身上。(猜一日用品)
答案:手帕
17、圆筒装着白糊糊,每一天早晨挤一股,三十二个好兄弟,都说用它好处多。(猜一日用品)
答案:牙膏
18、一根小棍五寸长,一头有毛一头光,出来就爱讲卫生,天天嘴里走两趟。(猜一日用品)
答案:牙刷
19、兄弟两个一般高,一天三餐不长膘。(猜一日用品)
答案:筷子
20、身子弯弯像月牙,没有嘴巴光长牙,你要问它有啥用,天天清早头上爬。(猜一日用品)
答案:梳子
21、四四方方,大口一张,独里滚水,转吞衣裳。(猜一家用电器)
答案:洗衣机
22、铁笼藏铁鸟,翅多飞不掉,夏季人爱它,寒冬难寻找。(猜一家用电器)
元宵节灯谜古诗
元宵节灯谜古诗(精选40首)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宵节灯谜古诗(精选40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4.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5.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6.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7.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8.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9.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
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元宵节简单又有趣的猜灯谜游戏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元宵节简单又有趣的猜灯谜游戏,欢迎阅读。
1、今朝泪如雨。→谜底:漳
2、羽。→谜底:出言不逊
3、游泳比赛。→谜底:力争上游
4、一块变九块。→谜底:四分五裂
5、哑巴打手势。→谜底:不言而喻
6、心无二用。→谜底:一心一意
7、相声。→谜底:装腔作势
8、仙乐。→谜底:不同凡响
9、西施脸上出天花。→谜底:美中不足
10、五句话。→谜底:三言两语
11、无底洞。→谜底:深不可测
12、万年青。→谜底:长生不老
13、脱粒机。→谜底:吞吞吐吐
14、兔子请老虎。→谜底:寅(yín)吃卯(mǎo)粮
15、铁公鸡。→谜底:一毛不拔
16、四通八达。→谜底:头头是道
17、守岁。→谜底:有待来年
18、伞兵。→谜底:从天而降
19、弃女。→谜底:一掷千金
20、进水行不成。→谜底:衍
1、岳父大人。→谜底:仗
2、早不说晚不说。→谜底:许
3、中央一条狗,上下四个口。→谜底:器
4、祝福。→谜底:诘jié
5、周转。→谜底:无动于中
6、仲尼日月也。→谜底:一孔之见
7、种牛痘。→谜底:天花坠地
8、纸老虎。→谜底:外强中干
9、照相底片。→谜底:颠倒黑白
10、圆寂。→谜底:坐以待毙
11、皇。→谜底:白玉无暇
12、桁héng。→谜底:行将就木
13、乖。→谜底:乘人不备
14、感冒通。→谜底:有伤风化
15、超级好牙刷。→谜底:一毛不拔
16、并重。→谜底:恰如其分
17、八十八。→谜底:入木三分
18、遇事不求人。→谜底:自力更生
19、七仙女嫁出去一个。→谜底:六神无主
20、*原门下客三千。→谜底:胜友如云
21、爬楼梯。→谜底:步步高昇
22、农产品。→谜底:土生土长
23、逆水划船。→谜底:激流勇进
24、南北安全,左右倾斜。→谜底:东倒西歪
25、美梦。→谜底:好景不长
26、马虎。→谜底:千里同风
27、鲁迅逝世一世纪。→谜底:百年树人
28、鲁达当和尚。→谜底:半路出家
29、零存整取。→谜底:积少成多
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策划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策划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活动主题:
小区元宵节灯谜会(闹元宵、猜灯谜、游园会)
二、活动目的:
为活跃社区文化,营造和谐社区,创造和谐氛围,庆祝元宵佳节,增进物业服务中心与业主间的交流。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五、集合时间:
六、主办单位:
七、活动总负责人:
活动现场布置及结束清场负责人:
安全员名单:
张贴谜语条、礼品摆放、收库:
兑奖员:
礼品发放员:
活动现场秩序维护员:
八、奖品设置:
九、活动内容:
1、所有工作人员需在当天下午18:30前做好活动准备工作,并准时在小区服务中心前集合;
2、19:00由项目经理宣布活动准时开始;
3、活动期间,各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做好灯谜兑奖及礼品发放工作;
4、秩序维护员负责维护好现场秩序;
5、21:00活动结束,工作人员做好现场清洁及其它收尾工作。
十、各项物品、准备:
灯谜条、帐篷、射灯、彩带、气球、礼品台、照相机等。
十一、注意事项:
1、秩序维护队须维护好活动现场秩序,确保业户及活动现场人员安全;
2、活动的准备工作需提前做好,工作人员需准时集合,避免活动现场混乱;
3、灯谜兑奖及礼品发放需专人负责;
4、做好活动的收尾工作和现场清洁。
【活动时间】元宵节前一天
【活动对象】学校学生以及家长(欢迎校外学生及家长参加)
【活动地点】学校楼下(最好是临街道路旁)
【活动内容】做灯笼、猜灯谜、得奖励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们了解元宵节的来历风俗*惯,感受节日的气氛和快乐,并通过收集元宵节的资料,培养其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
3、引导孩子们团结友爱、珍惜亲情,感受亲情。
【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1.1上课期间,各班以“灯笼”为主题讲灯笼,做灯笼,写灯笼。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优秀灯笼作品评选,各班上交的比例不少于60%,动员学生正月十四参加猜灯谜活动,带一名新生每生奖励10元和仕币,前台做好新生登记工作。
1.2各老师清点灯笼,做好美化补充工作,并给每个灯笼附上字谜。
1.3各老师在本周期间,每日通过校讯通给家长发送短信,祝福元宵节快乐,动员家长能够和孩子一同来参加猜灯谜活动,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传统佳节的气氛。
2、人员分工
2.1收集300条谜语,以及谜底,包括文学,历史名人,生活,汉字,地理名称等方面。按难易程度分成四类。(负责人:xxx 时间节点:xxx)
2.2制作“和合教育庆元宵猜灯谜”条幅,制作3—5块展板(负责人:xxx时间节点:xxx)
2.3准备铁丝,灯穗等,活动奖品设置((负责人:xxx时间节点:xxx)
2.4场地布置:活动当天把展板、灯笼等摆放到位(负责人:xxx时间节点:活动开始一个小时)
2.5主持人(负责人:xxx)
2.6活动营销(负责人:xxx)
元宵节猜灯谜大全有答案
导语: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元宵节猜灯谜大全及答案,欢迎大家收藏转载!
1、拜年(打一作家名)。 贺敬之
2、除夕守岁数钟声(打一商业用语)。 年终盘点
3、年终岁尾,不缺鱼米(打一字)。 鳞
4、除夕夜守岁(打一歇后语)。 辞旧迎新
5、初一(打一成语)。 日新月异
6、一夜有喜(电影名)。 元宵乐
7、元旦元宵捷报频传(打一成语)。 节节胜利
8、清明前夜(节日纪念日)。 元宵
9、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节日纪念日)。 元宵
10、十五花灯艳,万人期中彩(金融词语)。 元宵奖储蓄
11、家家迎元宵(学校用语)。 第二节
12、一夜鱼龙舞(民俗风俗词语)。 元宵灯会
13、好歹倒置令心怯(常言俗语)。 元宵佳节
14、元宵之夜遇徐娘。(《射雕英雄传》人物)。 胖妇人
15、白糖梅子真稀奇(打一食物)。 元宵
16、新春佳节话元宵(报刊名)。 半月谈
17、元宵节开社员大会(部门单位场所)。 方正集团
18、赶制元宵闲不住(常言俗语)。 忙得团团转
19、元宵出门赏灯(常言俗语)。 外行看热闹
20、婚期定在元宵后(成语)。 喜出望外
21、煤球和元宵一样(成语)。 混淆黑白
22、元宵(成语)。 一朝一夕
23、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赏光
24、元宵节后捷报多(成语)。 喜出望外
25、元宵同返家(成语)。 众望所归
26、元宵之后柳吐芽(成语)。 节外生枝
27、元宵欢度迎佳客(词曲牌名)。 喜春来、集贤宾
28、年年元宵有谜会(电影名)。 十五贯、赛虎
29、万家灯火闹元宵(电影名)。 不夜城、乡情
30、元宵节(电影名)。 万家灯火
31、元宵谜会压魁(电影名)。 寒虎、胜利在望
32、元宵前后回家乡(歌曲名)。 二月里来
33、灯谜会猜庆元宵(古文句)。 破题儿第一夜
34、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月季
35、灯会元宵初(化学词语)。 烷
36、元宵佳节望满月(货币)。 十五张美圆
37、元宵回暖(篇目)。 十四寒
38、元宵莫来缠·上楼格(篇目)。 望勿纠正
39、元宵灯火已阑珊(谦辞礼貌用语)。 望多关照
40、观赏元宵灯谜(人名)。 张节、文虎
41、正月十五打牙祭(打一成语)。 胖
42、元宵已无州官讳(商品名)。 节能灯
43、小毛头约会:元宵节晚八点(诗词句)。 少年十五二十时
44、元宵(诗词句)。 数问夜如何
45、元宵前后(诗词句)。 十四为君妇
46、举头望明月(打一词语)。 仰光
47、元宵前后(书名)。 二月
48、十分一个元宵(体育词语)。 角球
49、元宵春灯(网络电脑词语)。 节点
寓意元宵猜灯谜的古诗
元宵猜灯谜的古诗
元宵节猜灯谜的诗句古诗
元宵节关于猜灯谜的古诗词
元宵灯谜的古诗
描写猜灯谜的诗句
猜灯谜的古诗描写
关于元宵的古诗灯谜
关于猜灯谜的古诗句
元宵节的灯谜和古诗
描写元宵灯谜的古诗
写猜灯谜的古诗词
元宵灯谜的古诗词
元宵古诗词里的灯谜
关于猜灯谜的诗句古诗大全
中秋节猜灯谜的古诗
正月十五猜灯谜的古诗
关于元宵灯谜的古诗词
关于元宵节古诗类的灯谜
古诗里描写猜灯谜的诗句
古代猜灯谜的场面描写的古诗
猜古诗的灯谜
元宵节的文化古诗春联灯谜
元宵节猜谜的古诗
元宵节古诗寓意好的
猜古诗名的灯谜
元宵节猜谜语的古诗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寓意团圆
含灯谜的古诗
灯谜乐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