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烛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红烛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红烛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红烛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红烛颂诗歌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烛颂诗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
当我们把今天用信念埋葬了
我们的明天是否能够破茧成蝶
让梦想在未来淡蓝色的时空里
自在翩跹,就是这样的思潮
和简单的守望催促着我裂变
改变,然后是更深的沉迷和奋斗
今生,我的青春属于这一方天地
今生,我的歌谣属于这样的调调
今生就这样过去,心中的火焰正在燃烧
燃烧,然后成为灰烬,直至成为落红
滋润万亩苗圃,开出新生的花蕾
2
透明的春天阳光像瀑布一样挂着
海子的笑声在远处静静浮动着
生命就这样在安静和火热里升沉着
日子在天边落下去了,
心中的信念却烧得更加热烈
岁月留给我背影,我却用一生来找寻
生命永远只是一个谜题,我们都在寻找答案
生命多远,青春就能盘亘多远
生命的厚度在血汗之中打拼,反复煅打
然后闪现金属的光泽,直至出现彩虹的绚烂
孩子的未来映上了群峦舞动的绿意
生命总在延伸,生命还在燃烧
就是红烛,我的生命之中始终有一个声音
出现,然后奔腾,燃烧,燃烧
直至成为灰烬,成为桥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眼泪开始枯干,生命不能拉伸长度
但是厚度之中可以掺上红土的广博
以及万里山岭那无限的胸襟
生命可以承载一切,红烛燃烧之后
滴落的眼泪之中装满了对于光明的憧憬
3
烧干之后神灵仍在念着你
烛台之上落满的灰尘,风中有幸福的歌声
这个季节永远握紧春天的温暖
神灵仍在想着你,对于我来说
你的名字永远都是一盏明灯
永远都是发光之前的口号
今生我沉浸在你的启示里
把阳光和雨露滴进干渴的心中
直至桃李满天下,脚下踏*的那条蹊径
仍在沉默不语,仍在思念着你
4
慢慢的慢慢的燃烧下去
慢慢的慢慢的流干眼泪和心血
慢慢的慢慢的忘记这一切
红烛颂诗歌
1、《流泪的红烛》
作者/心灯如豆
徘徊在秋风中
行在夜雨里
红烛啊,我想起你
想起你照亮别人的热情
想起你燃烧自己的美丽
从唐人的诗卷里
我读到了
你内心深处的苦寂
从《红烛》的序诗里
我感悟到
生命应该和奉献连在一起
红烛啊,我深知你的痛苦
心中流出来的
是殷红殷红的血滴
也许,你温暖了别人
自己却独守凄风冷雨
也许,你点亮了黑夜
自己却被人遗忘在
阳光灿烂的日子
红烛啊,你为燃烧而生
无怨无悔,无声无息
在人们的欢乐中
体现着,生命的价值
你的崇高就在于
流着热泪,忠贞不渝
你的伟大就在于
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
2、《红烛的泪》
作者/蓝兰浅草
白炽灯下惨白的世界
界限分明,
好像一座摩登的城
红烛下昏暗的世界
摇曳明灭,
宛如一个遥远的传说
总以为,越明朗越好
可在看清世界的时候
也看清了瑕疵
殊不知,幽暗之中
有一个唯美传神的国度
只有你我思绪神游
我的思想因你而熠熠生辉
你的烛光因我而愈发光亮
都说,离开了电
世界就变成了黑色的地狱
哪见,红烛淌泪
黑暗中
有的是光
红烛闻一多的诗
导读:《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闻一多的诗——红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红烛(序诗)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底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古诗词鉴赏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写的一首怀旧词。上片实写相识、传情,下片虚写离散、思念。长调而运以小令之法,通过在上、下片末三句上用力,既能分收承转、绾合之效,又能前后贯通意脉,浑然一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古诗词鉴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译文翻译
香喷喷的脸儿。胭脂敷得均匀,黛色的眉毛,勾画得精巧玲珑。这淡妆正是宫中的式样。她那种天然生成的风流气质,全在一双娇波欲流的妩媚眼睛里。我们很早就互相属意称心,在筵*上常常眉目传情。也曾有好几次见面,但仅仅是见面,哎,倒不如不见面更好些!
红色的烛光摇晃着,更深夜残。筵*散了。美好的春宵,我们只觉得它太短。啊,当时谁知道会有唱《阳关曲》的一天?可是到头来竟是天涯远隔。离恨绵绵。有什么办法啊,一切都已经雨散云收了。当春天来时,我只能倚着栏杆,泪流满面,眼看着海棠花开尽,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还独自在黄昏的庭院里苦苦地思念着你。
注释解释
烛影摇红:词牌名,又名“玉珥坠金环”“忆故人”“秋色横空”等。以毛滂词《烛影摇红·送会宗》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的变体。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用以画眉。
萦心:萦系于心。可惯:称心爱宠。
顾眄(miǎn):回视;斜视。
争如:怎似,何如。
谁会:谁知道。阳关:即《渭城曲》。唐代王维作。
创作背景
该词为政和七年(1117)提举大晟府期间所作。
诗文赏析
周邦彦这首《烛影摇红》是奉旨“增损”修改他人词作而成的。对于改写者来说,这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首先是奉旨修改,宋徽宗以原作不够“丰容宛转为恨”,下令修改。要迎合精通音律的皇上心意,做到“丰容宛转”,这的确是一件难事;修改他人的作品,尤其是一首较为成功的作品,既要保持原作意旨、风格,又要使之更完美,更上一层楼,这又是一难;对于*这样已经成名了的作家,修改他人之作,自亦需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此为三难。而难能可贵的是,周邦彦把这三者都做到了,且做得天衣无缝。
首先周邦彦拓展了词作的容量,上片全为其所增写,并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原作主要是写离情别恨,周邦彦便在上片把时间往前推移,着力刻绘这位女子的美貌,以及两人的`心心相印。这便为下片叙写思2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刻画这位女子的美貌,改写者抓住她的“娇波眼”米做文章。其“芳脸”、“黛眉”虽然也精致,但“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这便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女子的风韵。这位女子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还顺心于他,致使他“几回枢见,见了还休”,以致有“争如不见”之叹。这样,上片由”风流天付”写到相见倾心,便为下片的描写旧思,作了准备。
周邦彦“增损”的笫二步,便是在下片,即原作上作了几处改动。改动的原则是更能使原作的意旨和主题得到表现。原作第二、三、四句为“向夜阑,乍洒醒,心情懒”,周词改为“夜阑饮散春宵短”,不仅较原作精炼,而臣还写出了男主人公夜阑饮散之后的孤独,这样就为下一句叙写回忆思绪作了铺垫。第二个改动之处是“当时谁为唱阳关?”原作为“尊前谁为唱阳关?”周词的改作最主要之处是将原作的简单叙述眼前之情形改为回忆往昔,这样不仅在写法上显得婉转,有波折,避免了直说、直叙之弊,更重要的是突出显示了主人公的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正因为有上片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铺垫,打肓此铭心的思念,从整首词作看,也显得浑然一体。第三个改动之处在“争夺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原词为“无奈云沉雨散,凭闹干,东风泪眼”这一层改动的关键句在“无奈”改成“争奈”,粗看两词并无什幺很大区别,ffi细辨起来,“争奈”除了有“无奈”的意思外,还有承受不了的意思,表露了男主人公为相思之情所重压。还有“云收雨散”,“东风泪满”都较原闻有少许改动,改动的结果,就是内含更显深广,更加突出了主题。
第三,这首词经过一番“增损”,不仅使原作的意旨更加突出,而且还商’深打上周词的风格烙印。如经过改写后,全词在篇章结构上显得严密而有最次,且多变。周邦彦抓住离恨这一主题,在现实与同忆上做文章,于腾挪顿挫开合之中,多层次地表现离恨别绪,避免了过多直说、直叙而造成的弊病,厨词之讲究用字,用典是相当著名的,该词囿干原作,没有用什么典故,但叉闲其是改写,庄讲究用字上是很突出的,这在上面已经阐述了。
【拓展内容】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
《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整理:wjl201604
1、《二十四日》宋/文天祥
壮心负光岳,病质落幽燕。
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岁时如有水,风欲不同天。
家庙荒苔滑。
2、《华严知客寮》宋/刘克庄
檐外苍榕六月秋,小年来此爱深幽。
坏墙萤出如渔火,古壁蜂穿似射侯。
3、《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李士谦》宋/林同
杀生非孝也,人未必云然。
绝口杀害语,君看自小年。
4、《冬夜读书》宋/陆游
茂陵病後非*昔,瘦骨竛竮短发疏。
红烛悔从长夜饮,青灯喜对小年书。
圣贤亲见生非晚,忿欲俱空死有余。
破屋颓垣君勿笑,更阑弦诵满吾庐
5、《和黄彦华帅机六言十首》宋/刘克庄
吾尝评论齐物,未知彭殇孰贤。
蒙庄略晓些子,分别小年大年。
6、《华严知客寮》宋/刘克庄
檐外苍榕六月秋,小年来此爱深幽。
坏墙萤出如渔火,古壁蜂穿似射侯。
涉世昏昏忘旧话,入山历历记前游。
故人埋玉僧归塔,独听疏钟起暮愁。
1.摆到荣回入暮霞,斑距嘶断七香车。——《无题》
2.屏风临烛钟,扞拔倚香。——《和孙林韦蟾孙省咏》
3.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秋。——《柳》
4.月榭故香因雨发,风怜残烛隔霜清。——《银河吹笙》
5.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楚吟》
6.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青陵台》
7.天上参旗过,人间烛焰销。——《明日》
8.犹犹复翩翩,黄昏扬冷烟。——《鸦》
9.银钥却收金锁台,月明花落又黄昏。——《宫词二首》
10.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无题》
11.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
12.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烛可待熏。——《牡丹》
13.烧兰才做烛,劈锦不成书。——《槿花二首》
14..郿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5..月榭故香因雨发,风怜残烛隔霜清。——《银河吹笙》
16..遗簪可惜三秋白,蜡烛犹残一村红。——《晚坐寄友人》
17..长是江楼便伊健,黄昏犹待倚栏杆。——《归葵》
18..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干。——《楚泽》
19..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烛可待熏。——《牡丹》
20..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
2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23..红蜡烛前明似昼,清毡帐里暖如春。——《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24.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干。——《楚泽》
25.屏风临烛钟,扞拔倚香。——《和孙林韦蟾孙省咏》
26.月榭故香因雨发,风怜残烛隔霜清。——《银河吹笙》
27.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青陵台》
28.天上参旗过,人间烛焰销。——《明日》
29.犹犹复翩翩,黄昏扬冷烟。——《鸦》
30.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楚吟》
31.遗簪可惜三秋白,蜡烛犹残一村红。——《晚坐寄友人》
32.争奈野鸭无数健,黄昏来占日栖枝。——《和袭美悼鹤》
33.烧兰才做烛,劈锦不成书。——《槿花二首》
34.雨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幕鸦。——《隋宫》
35.池暖五秋色,江晴有暮鸦。——《桂林路中作》
36.眼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浦云。——《题鸦》
37.摆到荣回入暮霞,斑距嘶断七香车。——《无题》
38.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青陵台》
39.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
40.天上参旗过,人间烛焰销。——《明日》
41.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长门烛》
42.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林灯灭烛时。——《曲池》
43.银钥却收金锁台,月明花落又黄昏。——《宫词二首》
44.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菊》
45.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
46.池暖五秋色,江晴有暮鸦。——《桂林路中作》
47.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菊》
48.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
49.楼上黄昏欲望休,玉带横绝月中钩。——《代赠二首》
50.红蜡烛前明似昼,清毡帐里暖如春。——《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51.前明照罗衫泪,马上风吹蜡烛灭。——《华清宫感旧》
红豆词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豆词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
瞧不尽镜里花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
喔……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
喔……
赏析
歌词取自曹雪芹的《红楼梦》,是贾宝玉所唱《红豆》曲的歌词。这是一首爱情的颂歌。“红豆”即相思豆,唐代王维《红豆》诗有“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诗歌中常用以代指相思,此处借指血泪。首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点出全曲的爱情主题。以下用一连串排比句表现热恋中的青年人为爱情而苦恼的情景。“开不完”、“睡不稳”二句以春秋景色的代换写痛苦的年复一年;“忘不了”等五句详写因爱而引起新仇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结句又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比喻爱情之难以割舍。
歌曲为多句体乐段结构。全曲以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为基本节奏贯穿、发展,这种数板式的节奏型加上环绕性的音调进行,似吟似诵地表达了含蓄的情感。歌曲最后两乐句与开始两乐句相同,前后的.呼应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性,也进一步艺术地体现了相思之情。
整首歌曲可以说架构在抒情、婉转、规则、整齐、*和与伤感气氛上。因此,《红豆词》所言所诉,决非尽是诗情画意,而包含痛苦与伤感的呈诉,所以演唱表现,就得明瞭作者,方能体会其中的意念,然后才能表达出它的意境。
拓展: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有以王瓜护烛者名为瓜烛赋之
陈是集〔明代〕
谁能火宅具冰容,禅续风灯自不穷。忽见丛条连蔓摘,复依莲焰吐花茸。
果于慧照求生种,膏莫煎残觅护从。愿得君心如此烛,光明匣里露华浓。
烛影摇红 丁卯正月初三夜,与闺人烧烛候春
陈洵〔清代〕
光悦新眉,冻痕巧印妆梅倩。旧寒尊俎尚依然,门掩黄昏院。
蜜炬围红自暖。暗尘销、香深醉浅。年华珍重,问讯花风,今番迟见。
无限银屏,好春来处都行遍。趁时青韭入冰盘,何似山家便。
钗胜看人未免。海天宽、闲心待遣。尊前一笑,有几春人,白头贫贱。
玉烛新 咏烛
陈维崧〔清代〕
五更寒作阵。正绣幕重重,一枝斜隐。当时曾在,春宵底、照足美人春困。
云沈雨重,谢倦眼、看承逾俊。珊枕畔、翠袖轻遮,怕他隔帘风紧。
如今长伴空床,风也弄孤灯,闪成青晕。兰心剪瘦,谁听得、掉却玉钗声韵。
金荷渐烬。结遍釭花无准。问红蜡、今夜和愁,烧残几寸。
赠管舍人御赐烛笔等物六首时丙戌新正二日王孝廉邸舍即*赋 其一 烛
孙继皋〔明代〕
宝炬荧荧出上方,小臣何幸借馀光。一从学士金莲送,尔亦承恩正未央。
烛之武退秦师
左丘明〔先秦〕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晏子谏杀烛邹
刘向〔两汉〕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李煜〔五代〕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忆故人·烛影摇红
王诜〔宋代〕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
周邦彦〔宋代〕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玉烛新·白海棠
顾太清〔清代〕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1.摆到荣回入暮霞,斑距嘶断七香车。——《无题》
2.屏风临烛钟,扞拔倚香。——《和孙林韦蟾孙省咏》
3.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秋。——《柳》
4.月榭故香因雨发,风怜残烛隔霜清。——《银河吹笙》
5.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楚吟》
6.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青陵台》
7.天上参旗过,人间烛焰销。——《明日》
8.犹犹复翩翩,黄昏扬冷烟。——《鸦》
9.银钥却收金锁台,月明花落又黄昏。——《宫词二首》
10.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无题》
11.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
12.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烛可待熏。——《牡丹》
13.烧兰才做烛,劈锦不成书。——《槿花二首》
14..郿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5..月榭故香因雨发,风怜残烛隔霜清。——《银河吹笙》
16..遗簪可惜三秋白,蜡烛犹残一村红。——《晚坐寄友人》
17..长是江楼便伊健,黄昏犹待倚栏杆。——《归葵》
18..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干。——《楚泽》
19..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烛可待熏。——《牡丹》
20..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
2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23..红蜡烛前明似昼,清毡帐里暖如春。——《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24.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干。——《楚泽》
25.屏风临烛钟,扞拔倚香。——《和孙林韦蟾孙省咏》
26.月榭故香因雨发,风怜残烛隔霜清。——《银河吹笙》
27.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青陵台》
28.天上参旗过,人间烛焰销。——《明日》
29.犹犹复翩翩,黄昏扬冷烟。——《鸦》
30.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楚吟》
31.遗簪可惜三秋白,蜡烛犹残一村红。——《晚坐寄友人》
32.争奈野鸭无数健,黄昏来占日栖枝。——《和袭美悼鹤》
33.烧兰才做烛,劈锦不成书。——《槿花二首》
34.雨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幕鸦。——《隋宫》
35.池暖五秋色,江晴有暮鸦。——《桂林路中作》
36.眼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浦云。——《题鸦》
37.摆到荣回入暮霞,斑距嘶断七香车。——《无题》
38.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青陵台》
39.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
40.天上参旗过,人间烛焰销。——《明日》
41.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长门烛》
42.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林灯灭烛时。——《曲池》
43.银钥却收金锁台,月明花落又黄昏。——《宫词二首》
44.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菊》
45.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
46.池暖五秋色,江晴有暮鸦。——《桂林路中作》
47.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菊》
48.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
49.楼上黄昏欲望休,玉带横绝月中钩。——《代赠二首》
50.红蜡烛前明似昼,清毡帐里暖如春。——《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51.前明照罗衫泪,马上风吹蜡烛灭。——《华清宫感旧》
红烛的古诗
红烛中的古诗
红烛颂的古诗
红烛的诗句
关于红烛的古诗
与红烛有关的古诗
含红烛二字的古诗
写红烛的古诗句
红烛的唯美古诗
关于红烛的诗句
关于九月的红烛古诗
描写红烛的古诗句
描写红烛的古诗词
含有红烛情的古诗词
有关流泪的红烛的古诗词
关于红烛的古诗句古风
关于闻一多的古诗红烛
红烛关于青春的诗句古诗
闻一多的红烛是古诗文吧
烛影摇红的古诗
红蜡烛古诗的意境
含有烛红的古诗和出处
关于红蜡烛到货的古诗
含烛的古诗
含有烛的古诗
挑蜡烛的古诗
古诗中的孤烛
关于烛火的古诗
有关烛火的古诗
带烛字的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