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落款的形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落款的形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落款的形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落款的形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落款特此证明格式(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证明吧,证明具有凭证作用,持有者可以凭借它证明自己的身份、经历或某事真实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证明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落款特此证明格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兹有青岛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子信息工程班XXX同学,于20XX年10月至20XX年5月在菏泽市鑫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单位)实*。
该同学的实*职位是技术支持。
特此证明
兹有_________学校_________专业_________同学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在_________实*该同学的实*职位是_________。
该学生实*期间工作认真,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并能够举一反三。
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完成任务。
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实*时间,服从实*安排,完成实*任务。
尊敬实*单位人员。
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特此证明。
________(学校):
贵校学生XXX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X人,家庭成员组成:家庭年收入约______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XXXXXXXXXXX (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__□(比如家庭成员是否有重病医疗开支是否较大,是否有残疾,收入来源是否单一,劳动力是否较少)确属贫困家庭。
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 乡、镇(含)或 县区*民政部门
或家庭联系人所在 街道以上民政部门
单位盖章 盖章 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盖章单位联系电话:____盖章单位联系电话:_____盖章单位联系电话:_____
兹证明______________(先生),是我单位职工,已在我单位工作_____年,职务_________,月收入为______元人民币,年收入为________元人民币。
特此证明,我单位对本证明的真实性负责。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联系人:_____________
单位盖章: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安徽市x公证处:
1.兹证明我单位 ,男(女),一九 年 月 日出生,至一九 年 月 日止,从未登记结婚(包括事实婚姻)。
2.兹证明我单位 ,男(女),一九 年 月 日出生,至一九 年 月 日与 离婚后,至今日止未再登记结婚。
3.兹证明我单位 ,男(女),一九 年 月 日出生,至一九 年 月 日其配偶 死亡后,至今日止未再登记结婚。
邮件落款祝福语
古代多在书信、字画上题字,用毛笔竖写姓名年月,用以赠送礼物时表明赠送人和受赠人,也为书法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多在公文、字条上署名,一般为横写,表明其法律效应。下面是小编总结的邮件落款祝福语,希望可以帮到你!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 金安、敬请福安 肃请 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 福绥、敬请 履安敬叩 崇安 只请提安、敬请 颐安、虔清 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 尘安、恭请 道发、肃请海安、虔请 讲安。
用于亲友*辈:敬候 佳祉 并候 *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 台安 顺颂 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 *佳、即问 *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 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 俪安、顺颂双安、敬颂 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 勋安、恭请 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 戎安、恭请 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 撰祺、只请 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 文祺。
用于商界:即请 财安、敬候 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 旅安、藉颂 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 潭安、并颁 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 燕喜、恭贺 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 年禧、恭贺 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 孝履、顺问 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 愈安、即请 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 春安、顺颂 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 秋安、并候 秋绥、敬请 冬安、此请 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 晨安、即请 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 刻安、顺候 日祉、即候 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辈: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好。
代长辈附候: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辈附候: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小儿侍叩。小孙随叩。某某禀笔请安
祺是吉祥、安好的意思。在几十年前还在用文言文写信的`时候,通常长辈给晚辈写 信,在信末也有问候与就用到这个“祺”字。你在上学,他就写即请学祺。一般常用的是:时祺、暑祺(夏天)。那你在做生意,就写即请商祺。就是向你问候商场 顺利吉祥。跟长辈、*辈就不能用,而用“安”字,比如说跟老师写信信末请安,就要用“谨颂道安”等。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 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 祺"、"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 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 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 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 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诗歌落款的正确格式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歌落款的正确格式,欢迎阅读与收藏。
没有横着写毛笔字的,所以不知道格式。落款一般在右下方,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譬如壬辰书是壬辰年写作,下面应添置地点。还有用韵母代数的,譬如马日为文等等。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扩展资料
*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
*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三美”、“三绝”是对诗文、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赞誉,也*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
题款,就是实现诗文、书法、篆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形或称为款识。
*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
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
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标题下一行正中间写朝代和作者。
问: 竖着写古诗的诗人用不用写朝代,格式是怎么写的啊? 答: 写朝代呢,即是落款。
格式和落款的分类与方式如下:
落款的分类
(一)单款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
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1、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3、二字款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5、四字款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7、六字款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二)双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1、受者名号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2、受者官衔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 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 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4、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商务邮件得体落款
落款又分“单款”和“双款”。既署赠与对象名号,又有作者署名的叫“双款”,只署作者名的叫“单款”。题献、题赠,在书画、礼品等上面题上赠送人和收受人的姓名年月或诗句跋语。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商务邮件得体落款,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There are some slight differences in connotations of each letter ending. Ill order them in increasing formality.
信件的不同结尾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接下来我将把它们依照正式程度递增的顺序排序(并逐一解读)。
Love
Very personal. Used between lovers, family and close friends.
语气非常私人化。经用于爱人、家人和亲密的`朋友之间。
Cheers
Very casual. Used between friends. Can be used between coworkers if you want to appear very casual, at the risk of sounding unprofessional.
语气非常随意。用于朋友之间。在给同事发邮件时如果你想表现得非常随和,也可以使用,但可能有听起来略不专业的风险。
Take care
Casual and used between friends.
语气随意,用于朋友之间。
Thanks or Thank You
Thanks is very casual and Thank You is formal. Usually used in a business setting. Thank You is a great way to end an email to a stranger, especially if you are making a request or asking a question.
“Thanks”是非常随意的语气,而“Thank you”较为正式、常用在商业场合。给陌生人写邮件,尤其是你提出请求或者问问题的时候,“Thank you”是一个很好的邮件结尾。
Yours or Yours Truly or Truly
Casual or Business casual. A more personal, but still polite way to end the letter. Youve probably met the recipient in real life.
休闲或商务休闲语气。一种更私人,但还是礼貌的信件落款方式。收件人是你很可能已经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面的。
Best or Best Wishes
Casual or Business casual. A polite way to end the letter. Can be used between friends or strangers.
休闲或商务休闲语气。一种礼貌的信件落款方式,可以用于朋友或陌生人。
Sincerely or Sincerely Yours or Yours Sincerely
Sincerely or Sincerely Yours or Yours Sincerely
Casual, Business casual or Formal. The standard letter ending. Sincerely is the most versatile ending because it can be used to end either casual or formal correspondence. If youre unsure about how to sign your letter, use Sincerely.
语气随意、商务休闲或正式。这是一种标准的信件结束语。“Sincerely”是被使用得最多的结尾方式,因为它既可以用于结束较为随意的通信,也可以用于正式通信。如果你不确定如何签署你的信件,那就用“Sincerely”。
Regards or Best Regards
Business casual or formal. You would use this if the recipient is someone you havent met in real life.
商务休闲或正式语气。如果你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收件人,那就用这个。
Cordially
Formal. Used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when the topic of the letter is serious. Sometimes used if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the sender and the recipient.
语气正式。用于通信话题比较严肃的商务信件中。有时也用于寄信人和收件人之间有矛盾时。
Using an ending that is too casual for the situation may not always be inappropriate. Conversely, using a casual ending can show your self-confidence. But to do this requires you to gauge whether the recipient would like a more casual conversation.
邮件中使用一个过于随意的结束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太合适。但反过来说,使用一个较为随意的邮件结束语也能展示你的自信。但这样做之前,需要衡量收件人是否喜欢更轻松的对话氛围。
关于书信落款祝福语集锦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信,肯定对各类书信都很熟悉吧,书信是人们是人们传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交际工具。你写书信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书信落款祝福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1、财运亨通、风光胜旧、喜气临门、燕舞新春
2、福寿安康、生意兴隆、一帆风顺、家中全福
3、万事大吉、顺理成章、万福临门、月满一轮
4、双喜临门、欢天喜地、客似云来、松林岁月
5、前程万里、健康长寿、开开心心、工作顺利
6、万事胜意、招财有道、财源亨通、六六大顺
7、旭日东升、椿萱并茂、万象更新、四季
8、龙凤呈祥、天福华民、老如松柏、和气生财
9、百花献瑞、大名鼎鼎、岁序更新、万事顺意
10、黄菊傲霜、门迎百福、庆云跃日、五福临门
11、天上双星、大炮而红、龙马精神、新年快乐
12、幸福安康、福寿双全、暖吐花唇、身体健康
13、春舍澄空、笑口常开、百家有福、年年有余
14、江山如画、太*有象、恭贺新禧、六畜兴旺
15、喜气洋洋、才华潢溢、满院春光、财源广进
16、吉祥如意、文定吉祥、百业兴旺、合家欢乐
17、白梅吐艳、心想事成、家肥屋润、松柏同春
18、和气致祥、登峰造极、大马当先、前程似锦
19、腰缠万贯、青春常在、大吉大利、红梅献岁
20、自强不息、篷岛春风、财源滚滚、百花齐放
21、年年有鱼、喜气盈门、金玉满堂、寿城宏开
22、福满人间、家庭和睦、岁岁*安、福如东海
23、喜鹊鸣春、革故鼎新、前途无量、开门大吉
24、恭喜发财、野云归岫、化臻上理、华堂偕老
25、*安无恙、欣欣向荣、日月皆春、福享新春
26、事事顺心、福禄寿喜、鸿案齐眉、舞乐翩翩
27、出入*安、官运亨通、丰财聚宝、合家幸福
28、吉星高照、福满门庭、海屋添寿、长命百岁
29、祖国长春、美梦连连、花迎春光、事业有成
30、合家富贵、日进斗金、福禄寿禧、好事连连
1、便民利国、欣欣向荣、医学渊博
2、博施济众、造福患者、功同良相
3、妙手回春、仁术济众、名冠群伦
4、懋绩长留、荣休之喜、高第莺迁
5、华厦开新、堂构增辉、金玉满堂
6、良禽择木、嘉惠工商、胜胜小屋
7、誓约同心、良师益友、龙马精神
8、姻缘相配、誓约同心、花开富贵
9、好事连连、寿与天齐、开门大吉
10、生意兴隆、百年好合、寿与天齐
11、蒸蒸日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12、年年有鱼、生意兴隆、家肥屋润
13、彩蝶翩翩、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14、开开心心、生活幸福、学*进步
15、工作顺利、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16、球类拔萃、庄敬自强、母仪典范
17、龙马精神、百年好合、身体健康
18、幸福如意、心想事成、如意吉祥、万事胜意
19、新春快乐、年年有余、蒸蒸日上、身体健康
诗歌的形式有哪些
一、诗歌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诗歌是一咱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歌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他把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乡之情用二十个字淋漓尽致一表露出来。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会对着月光念起这首诗,特别是中秋节的时候这首诗尤其流行。这就是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灵魂。一首优美动人的之所以千古流传下来,之所以为千百万读者所吸引,尽管有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不复有与诗同时代的体验,但仍会为其诗所震憾,这就是诗的抒情所体现的美的力量,其内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感情的饱满真挚。
二、形象美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小说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而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诉诸读者直观感觉的形象和声韵。形象鲜明、声韵铿锵是诗歌的共同特点。唯物辩证主义认为,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人脑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界事物为人感知,反映到大脑中,经过思维抽象出结论,这结论是对景物的本质的认识。然而本质的认识是抽象的、静止的、综合的,也是无个性的,我们该如何表达它呢?例如,我们敬爱的*逝世了,人们都感到非常沉痛,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沉痛?我们可用“心如刀绞”、“哀漠大于心死”等词语来形象地表达失去*的痛苦,诗歌也一样讲求形象。当我们旅游归来,告诉朋友那里的景色优美,但我们单纯地说“那里的景色好美哦!”别人会无法想象到底有多美,是像湛江的湖光岩一样美吗?还是像肇庆的鼎湖山一样美?我们可以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表达,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这还不够形象,必须作一番形象的描绘才行,就像白居易作的《钱唐湖春行》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再现在读者眼前。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之分,抒情诗往往情景交融,有景物形象,而说理诗特别是解读人生的哲理诗,哲理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通过情来打动人。因为诗歌是通过抒情来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感受来调动的,他必须把这具体事物的形象再现出来,才能让人知道他感情的由来,而且也让人有同感。形象化使人有美的感受,也使人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借一座山来说明抽象哲理的,以具体写出的诗除了具有形象美以外,本身是灵活的,意象玲珑,可从多角度作多面观,似乎涵义无穷。中国的诗歌理论强调的意象既要有意,还要有象,通过形象来提示意义,形象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音乐美是诗歌的先天素质
汉朝的乐府是配乐演唱的,唐宋的词有曲牌,而诗是用来唱的,尽管它发展到后来诗与歌逐渐分离,有的已不能唱了,但音乐的本性依然保持不变。诗歌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最初的阶段是和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古代社会里,人们打猎回来,要祭祀,要庆祝,他们是围着篝火跳舞,敲着鼓,唱起歌。皇宫里祭祀也是吟唱诗,青楼里的歌妓是歌唱诗。可以说,音乐美是诗歌的一种先天的素质。古今往来,在各类文学和艺术中,诗歌与音乐是最接*的艺术。有人说它们是形影不离的伴侣,是孪生的姐妹。在音乐中,我们会感到诗的因素,在诗歌中,我们会体验到音乐的特质。例如,李清照《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都透露出形象的深沉婉曲的音乐效果。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节奏和押韵上。一首歌是由节奏、乐谱构成的,失去了节奏,这首歌就像一杯水,没有起伏,更不能传达出它里面所表达的情感,节奏顿扬抑挫,铿锵有致,能从心理上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描写琵琶声传情地表达琵琶女的寂寞、悲伤的情感,从而引发作者“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四、语言美是诗歌的跳动的音符
乐坛的指挥大师用魔杖般的手,调动着波澜起伏的音乐语言诉说流动的的思想和起伏的感情;绘画大师用激情和思考凝成的画笔,把红、橙、黄、绿等色墨调合成出神入化的绘画语言,表现着不同凡俗的艺术思考和美学趣味;而诗人则用生花妙笔,把*淡无奇的文字,组合成优美、生动准确而精练的诗歌语言,抒发满腔的激情。诗歌没有小说散文那样的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戏剧那样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只有形象、精炼、富于色彩、音响、动感的语言,描绘一幅栩栩如生的艺术画卷,开拓出“柳暗花明”的艺术境界。曹操的《短歌行》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广大壮阔的'江山画卷,抒发他的胸怀大志的思想感情,李清照的《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展现了诗人醉酒归来的快乐画面。古人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的语言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它的语言是经过提炼出来的,才能使诗歌闪烁光彩,才能打动读者内心深处的心弦,就像金钢石是从高温炉里脱颖而出。言辞精炼是诗歌的表达手段,往往一句诗或几个字甚至一个字就能传神地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表现在读者面前。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使读者虽然是用眼阅读,却听到诗中传出敲门的声音;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安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姑娘悄无声息地来到江南,给江南披上了绿衣裳的景象。诗歌的语言除了精练之外,还运用各种的修辞手法来为诗歌锦上添花。诗歌巧妙地运用拟人、物化、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刻画生动的形象,牵引读者的思绪,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诗的深沉思想、教益和美感熏陶。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里面把“我”物化成“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的驳船”,含射出作者隐藏其中的那种“痛苦的希望”悲哀的焦虑;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祖国山河的壮阔;余光中的《乡悉》中把“乡悉”比喻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台湾几千万同胞思念祖国大陆、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的心情。诗歌的语言犹如一只无形的手,使诗的琴弦发出优美动人的音响,成为开启人们的心灵的钥匙。
五、朦胧美是诗歌的艺术外衣
在诗歌中,诗人情感的抒发并不是直接呼吁出来的,而是借助诗歌意象间接地暗示出来的,这就是诗歌的朦胧美。诗歌的最大特点景在于它通过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涵,而又始终不露风骨,总是叫人寻味无穷,就像俄罗斯姑娘的脸上蒙一块面纱。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当我读完这首诗的时候,百思不解,弄不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内容,是传达爱情之意还是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哲理?诗人并没有说明他的意图,而是让我们自己去自由想像,去解读。我们阅读一篇小说,不是单纯地去追求它的故事情节,而是去挖掘故事情节里面所蕴含的内容、思想。我们读一首诗也一样,要用心去揣摩作者的心理,去揭穿诗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暧花开》表达作者去追求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的生活。法国诗人马拉美说,诗只有说到七分,其余三分让读者自己去领会。
六、意境美是诗歌艺术的境界
所谓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意)和客观生活的物景(境)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美是作者巧妙地把意与境结合起来,而且是结合得天衣无缝,自然和谐,情景交融。一首诗只有境没有意,犹如一个死寂的世界,只有意没有境,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马致远《天净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秋风萧瑟,树叶飘落的寂寞凄凉的画面,再加上“断肠人”在他乡的思念之情,达成了一种意境相合的艺术境界。诗的意境之美,或因果略情浓,或因情略景浓,景物引起了诗人的心动,诗人用心去感受景物,于是产生了诗意。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且是一种精神食粮。我们阅读诗歌,既可以了解诗歌所映射的内容,也可以感受作者内心的世界。我们在读诗歌时也可以欣赏到它的艺术特征。
秧歌的表演形式
秧歌是*(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秧歌的表演形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秧歌的表演形式
东北秧歌流传于我国的东北三省。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的独特风格特点。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含着关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东北秧歌有其特定的,这种风格存在于各种动作之中。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阔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活泼),浪中俏,俏中艮,总体归纳为“艮、俏、浪。不管春夏秋冬都有自发的秧歌队伍在路边或活动中心翩翩起舞,如果不同秧歌队伍相逢时,就会鼓乐齐鸣,以礼相拜,接着就是一通各显高低的竞技性表演。观者为之叫好,表演者自娱其中,忘我投入,情趣万千。同时它的表演形式一共有三种:“大鼓秧歌、小鼓秧歌、地秧歌
(一)大鼓秧歌
大鼓秧歌在三种形式中流传最广,尤其以辽南地区的营口、海城及盖县等地更为盛行。主要通过使用的道具来与小鼓秧歌区分。
(二)小鼓秧歌
小鼓秧歌分“天津高跷”和“小鼓高跷”两种。表演者脚踩一尺六寸左右的木制跷腿,因为两者都以腰鼓和手锣伴奏,所以统称小鼓秧歌。
(三)地秧歌
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跷表演的秧歌,现在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都属于地秧歌。地秧歌又叫“地蹦子”,主要流传于沈阳、抚顺一带。
秧歌的韵律特点
人们的思想、审美、情感、观念都随着这个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作为一名舞蹈演员也深刻体会到社会的进步。*有五十六个民族,汉、蒙、藏、鲜、维等等,可想而知民间舞的丰富多彩,同时也造就了不同的舞蹈风格。而这个风格恰恰就是跳好民间舞的关键所在。东北秧歌也一样,有其特定的风格,失去了这种风格就不再是秧歌舞。今天的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阔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活泼),浪中俏,俏中艮,总体归纳为“艮、俏、浪。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这些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
“艮、俏、浪”在东北秧歌的含义。只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著作中对于 “艮”的介绍,少之又少,而且据我了解这个“艮”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我查阅了很多关于东北秧歌的资料但是释义很少。所以我凭自己在学*和实践当中的不断总结我觉得应该是膝盖规律性的“顿劲”和舞动翻转时的“利索劲”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动律,称为“艮(gen)劲”。动作中最能体现东北秧歌特点的是前踢步、后踢步和手绢花。
东北秧歌的前踢步,蕴含了许多特有的风格特征,比如:收回正步移中心的那一瞬间,体现出了女孩特有的细腻与体态表现了柔情似水的美感。其实舞蹈就像一道菜,同样的一道菜,不同的人炒就会炒出不同的味道。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所以表达出的情感各不相同!
原来的东北秧歌以“小”为美。但是随着东北秧歌现代发展趋势,对于东北秧歌的动作训练在课堂就已经按照舞台的感觉、人们的审美观和发展趋势来要求。比如:以前东北秧歌有很多幅度大的动作和幅度小的动作,但现在要求幅度“大”的`动作要更大。而幅度“小”的动作要更小。使其更能适应现代舞蹈者的内心体验和意境追求。舞蹈是人类心灵的表达,我觉得只有了解东北秧歌才能从内心真正感受到风格。才能将风格展现出来。
秧歌的角色
秧歌的表演形式分为大场与小戏两部分。跑大场与一般秧歌相同,小戏则专门演小戏,两者除服饰相同外,没有内在联系。从前述安锅组班,到扮演的人物、人物关系以及服饰等方面,可以看到它属于由秧歌向小戏和现代戏曲发展的过渡形式。所扮演的人物有:
鼓子:原是挎鼓表演,后改为水袖,扮成40多岁的中年人,有如戏曲的老生。
棒槌:持双棒表演为年青人,扮如戏曲中的小生、武生。
翠花:持折扇,舞时并不打开,扮如青衣。
扇女:持折扇,舞时打开,年青妇女形象,扮如花旦,舞姿优美。 小谩 (小姑娘)持团扇表演,伶俐活泼。
膏药客:穿大褂、戴礼帽,持伞与虎撑。此人不跑大场,多是戏班的负责人,说些插科打浑的话,引人发笑,犹如丑角。
扮演人物的服饰、打扮完全是为了后面的小戏,并有了生、旦、丑等行当的划分。在伴奏乐器上,除唢呐、锣鼓外,还加了演出戏曲用的板鼓、拍、板、堂鼓等乐器。演出场地可在广场,也可搭台,因地而异。
秧歌的起源
秧歌在*已有千年的历史,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清代吴锡麟《新年杂咏抄》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秧歌”的起源,汉族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4]、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奋力抗洪,最后,取得胜利,大家高兴地拿起抗洪的工具当道具,唱起来,跳起来,抒发高兴的心情,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有了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第三种说法根据《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阁可见秧歌可能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
秧歌的发展
*广泛流传且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主要在传统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于广场表演。这个舞蹈与农业劳动密切相关。由劳动的步法,作为舞蹈步法的基础,在艺术上加工,并且使群众的队伍整齐化,形成了完整的秧歌舞,其后逐渐成为祝贺性、娱乐性的新年社火队舞,表演内容多为汉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秧歌舞在清代就已盛行,清朝学者吴锡麒在其《新年杂咏抄》一书中认为宋朝流行的汉族民间舞蹈《村田乐》是秧歌舞前身。
形式
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根据角色的需要手持相应的手绢、伞、棒、鼓、钱鞭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各地秧歌的舞法、动作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浑,有的柔美俏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2]
构成
秧歌是载歌载舞的综合艺术,是一种用锣鼓等伴奏,将舞蹈,歌唱等融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艺术。汉族民间主要流传着唱秧歌、扭秧歌、戏曲秧歌、戏剧秧歌四种型式。
秧歌的表演形式
东北大秧歌,总是给人们的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东北秧歌有悠久的历史,是很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民间歌舞。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东北秧歌流传于我国的东北三省。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的独特风格特点。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含着关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东北秧歌有其特定的,这种风格存在于各种动作之中。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阔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活泼),浪中俏,俏中艮,总体归纳为“艮、俏、浪。不管春夏秋冬都有自发的秧歌队伍在路边或活动中心翩翩起舞,如果不同秧歌队伍相逢时,就会鼓乐齐鸣,以礼相拜,接着就是一通各显高低的竞技性表演。观者为之叫好,表演者自娱其中,忘我投入,情趣万千。同时它的表演形式一共有三种:“大鼓秧歌、小鼓秧歌、地秧歌。
(一)大鼓秧歌
大鼓秧歌在三种形式中流传最广,尤其以辽南地区的营口、海城及盖县等地更为盛行。主要通过使用的道具来与小鼓秧歌区分。
(二)小鼓秧歌
小鼓秧歌分“天津高跷”和“小鼓高跷”两种。表演者脚踩一尺六寸左右的木制跷腿,因为两者都以腰鼓和手锣伴奏,所以统称小鼓秧歌。
(三)地秧歌
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跷表演的秧歌,现在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都属于地秧歌。地秧歌又叫“地蹦子”,主要流传于沈阳、抚顺一带。
人们的思想、审美、情感、观念都随着这个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作为一名舞蹈演员也深刻体会到社会的进步。*有五十六个民族,汉、蒙、藏、鲜、维等等,可想而知民间舞的丰富多彩,同时也造就了不同的舞蹈风格。而这个风格恰恰就是跳好民间舞的关键所在。东北秧歌也一样,有其特定的风格,失去了这种风格就不再是秧歌舞。今天的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阔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活泼),浪中俏,俏中艮,总体归纳为“艮、俏、浪。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这些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
“艮、俏、浪”在东北秧歌的含义。只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著作中对于“艮”的介绍,少之又少,而且据我了解这个“艮”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我查阅了很多关于东北秧歌的资料但是释义很少。所以我凭自己在学*和实践当中的不断总结我觉得应该是膝盖规律性的“顿劲”和舞动翻转时的“利索劲”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动律,称为“艮(gen)劲”。动作中最能体现东北秧歌特点的是前踢步、后踢步和手绢花。
东北秧歌的前踢步,蕴含了许多特有的风格特征,比如:收回正步移中心的那一瞬间,体现出了女孩特有的细腻与体态表现了柔情似水的美感。其实舞蹈就像一道菜,同样的一道菜,不同的人炒就会炒出不同的味道。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所以表达出的情感各不相同!
原来的东北秧歌以“小”为美。但是随着东北秧歌现代发展趋势,对于东北秧歌的动作训练在课堂就已经按照舞台的感觉、人们的审美观和发展趋势来要求。比如:以前东北秧歌有很多幅度大的动作和幅度小的动作,但现在要求幅度“大”的动作要更大。而幅度“小”的动作要更小。使其更能适应现代舞蹈者的内心体验和意境追求。舞蹈是人类心灵的表达,我觉得只有了解东北秧歌才能从内心真正感受到风格。才能将风格展现出来。
诗歌的形式特征及分类汇总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的形式特征及分类汇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诗歌的形式特征
形式,即体式,指诗歌的语言结构的组合方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时奇妙的形式能够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意、加深印象。朱光潜先生认为:“诗的实质是语言所表现的情思,形式是情思所流露的语言。”语言是表现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形式实际上也是诗人思想性格的外化,是诗人的一种生命形式。人既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思想性格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诗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1.“风”“骚”并称
*文学史上以“风”、“骚”二体并称,源自《诗经》之“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诗经》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本只称《诗》,因举成数,又称《诗三百》,又因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据《史记》等*载,《诗经》系孔子编纂。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产生于西周各国,有不同地方风味的的民歌;雅,是有关政事的诗歌;颂,是统治者通过祭祀为自己歌功颂德的诗歌。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朱熹的《诗集传》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静女》通篇用赋;《硕鼠》通篇作比;《关雎》中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起,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禽之思偶鸣叫引出男子对美女的思慕。《诗经》的主要特点是: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手法:章法上多重章叠句,反复咏叹:至少隔句押韵,有时换韵,句末若有虚词,在虚词的前一个字上押韵,有时押入声韵;大多诗篇采取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楚辞,亦称“骚体”,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这类作品篇幅、旬式较长,形式自由,富有浪漫气息,多用“兮”字助语势,抒情气氛浓,有南方地域色彩。汉成帝时,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辞赋编为一集,定名为《楚辞》。
2.赋、乐府与歌行
赋,原本为《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文学表现手法,后来人们又把用这种手法写成的文章称作赋,沿用其名至今,成为一种文体名称。用华丽的辞藻进行铺陈描述,是赋的表现形式;刻画客观事物,抒写作者情怀,是赋的内容。赋是诗歌的一种变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铺陈其事,讲究文采,多以四言、六言为主,隔三夹五押韵。赋在汉代时最为兴盛,故汉赋也称古赋,与唐诗、宋词并称。其特点是篇幅长、多问答,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六朝时称俳赋,也称骈赋,其特点是篇幅较短,讲求骈偶和用典。唐宋时用于科考,称律赋,讲究格式、对仗、*仄、押韵等,不超过四百字。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的'影响,成为文赋,其特点是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行文流畅,与散文接*,越来越离诗歌远了。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赋分四类:骚体、骈体、文赋、杂赋。
歌行又称“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歌词音节较长的称“长歌”,如汉乐府中的《长歌行》,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妇孺皆知。歌词音节较短的称“短歌”,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诗慷慨悲凉,堪称千古绝唱。又如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3.格律诗和律诗绝句
格律诗,是按照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律写成的诗歌。所谓“篇有定数,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就是说在字数、句数、节数、*仄、对仗、押韵、变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格、规律和规则。*古代的律诗、绝句、词、曲,日本的俳句以及西方的十四行诗等都是格律诗。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声韵。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每句是几个字(言)就叫做几律,如五律、七律;每首超过八句,就叫排律(长律):每首是六句的话,叫做三韵小律;每首截八句的一半(四句)就叫绝句,如五绝、七绝。唐以前已有绝句,称古绝:唐以后的绝句称律绝。律诗和绝旬内在的结构形式是起承转合。
4.词
词,亦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约起源于隋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曲子词的“曲子”是“燕乐”(宴乐)曲调的意思;“词”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依乐谱声律节拍写新词,叫做“填词”(依声):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写,与音乐分离,就成为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词有词调,每种词调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不同的词调,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等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5.曲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曲词。狭义的曲,单指与诗、词并列的曲。即宋代及其以后的南曲、北曲,盛行于元代分戏曲(杂剧、传奇)、散曲(小令、套数)。曲和词都是依声而作,体式相*,但曲比词更为灵活。曲,一般在字数定格外还可以加衬字,较自由,且多口语、俗语、俚语等。
二、诗歌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可以给多种多样的诗歌大致分类: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对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作一些具体的介绍。
1.抒情诗
抒情诗是以作者的口吻抒发主观情绪、情感的诗体。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即使有某些片断的景物描写,也是为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根据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作品的内容,可分为颂歌、哀歌、恋歌、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咏物诗等。抒情诗是最富有个性、最能体现诗歌抒情特点的诗。例如李清照的《武林春》,以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后人盛传的抒愁佳篇。
2.叙事诗
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生活的诗体。它与抒情诗相比,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能采用各种手法描写套物,但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比较单纯,跳跃性强,人物性格比较单一,细节较少,叙述语言比较概括并充满激情。如白易的《长恨歌》就是上乘的叙事诗。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3.哲理诗,
哲理诗重在哲理的揭示,通过形象的比拟开掘生活中的道理与规律。以往是把它归入抒情诗的。如卞之琳的《断章》,揭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处处存在“相对状态”,作为群体的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
三、诗歌的来源
一:*是诗歌的国度。*诗歌从击壤开始,“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吟唱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响彻云宵。
*诗歌自始至终承担着“美刺”的社会职能,庶民吟之,铎铃采之,王侯听之,以知得失。无论:“大人君子,不素餐兮”的讽刺还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批判,无不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和与剥削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
自然界的游戏规则是:老虎吃人没有错,是应该的。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是:统治阶级不劳而获,享尽荣华富贵,劳动人民终身劳作,受苦受累也是应该的。这种规则进行到一定阶段,每当统治阶级偏离正道,或横征暴敛,人民不堪重负;或,骚腥弥天。人们以诗歌唱出自己心中的忿懑,冀统治阶级醒悟。此为诗歌之正道。或以诗歌唤醒民众,摒弃暴君,甚至愤怒一击,铲除匪党,摧垮腐朽统治,净化空气,光大天地。此为诗歌之末流。总而言之,歌颂*,鞭挞假丑恶,是诗歌之天职。
诗道兴于国衰,《小旻》作而西周亡;屈子吟而楚庙焚;李杜哭而贵妃缢。诗人者不祥之物也,歌则惊天地泣鬼神,其气拟兵,象合于天,畏之则昌,犯之则亡。赢氏政焚诗书,乱天纪,贤者至商山,邑人徙武陵,戍卒叫,函谷坏,天下大乱。唐德宗步赢氏后尘,焚诗书,效坑儒,唐室崩坏,祚终庙毁。
二、三代之诗古朴典雅,衰周东迁,诗道沦丧。战国诸侯纷争,战火连年,民不聊生。
屈子辞赋独领风骚。炎汉承秦焰余毒,文人雅士噤若寒蝉,不料诗在民间,只可惜保存至今的只有十九首。从战国初至汉末数百年间,*诗歌几*消亡。如果说苏李诗为伪作,《古诗十九首》可以填写这一空白。建安年间动荡不安,皇纲废弛。七子吟唱声震苍穹。蔡琰、曹操以朴实的语言如实记录了社会动乱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同时出现了民众口头传唱,后经文人加工修改而成的《孔雀东南飞》。
魏晋诗歌风骨峻拔,嵇康戕于司马,陶令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放浪形骸于山水间。诗人多以吟咏名山大川,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既不关心政治,也不关注民生。
南北朝宫体诗轻佻、艳丽,多贡媚之词。大唐国力强盛,以诗取士,直接催生了千古第一诗人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可悲的是李白和杜甫坎壈终生,一个淹死在小溪里,一个饿死在独木舟上。诗仙和诗圣从以诗取士的大唐王朝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光焰万丈的诗篇。相反,李林甫,杨国忠等不学无术的**才却居高位,享厚禄,以声色犬马迷惑君王,祸国殃民。正是“凤凰在笯,鸡鹜翱翔”。
人类社会就是如此荒唐,明君千载不遇,而*不可一日缺少,人类社会就是在荒唐和混乱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李唐而下,历代文人大多和李杜一样,穷困一生。如今假使曹植再生,李白复活也只有被活活饿死,而多少奸商却刊印他们的诗集而发财,这就是*文人的悲哀,也是这个历代统治阶级一贯标榜“文明”而力倡愚昧的伟大古国的痼疾。
三、初唐产生格律,无形中给*诗歌这匹野马套上了笼头,渐渐成了羁绊。
自此*的诗歌不但失去了承担社会职能的能力,而且仅仅成了文人士大夫们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和互相酬答的一种娱乐方式。诗歌自身的功能逐渐衰退。只能躲进文人的塔里顾影自怜,与普通百姓彻底绝缘。诗歌本身源自民间,与普通百姓绝缘就失去了本源,只能是一潭死水。好在包括李白的乐府诗和杜甫的《三吏》、《三别》在内的好多诗歌都未受到格律的束缚,才使得唐诗在*文学史上大放光彩。
五代乱离,赵宋暗弱,强敌压境,国土日削,被迫南迁,元代为鞑奴所统治。
从残唐至明初,一千年间,我们的民族在**,诗神在哭泣。有明江山一统,国力蒸蒸日上,经济繁荣,诗道呈现复兴势态,但是“台阁体”严重影响了诗歌的健康发展。虽然前后七子力主复古,“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未脱唐人窠臼,三百年间止起涟漪,不见巨澜。
清季,诗歌开始复苏,可惜五四运动以来,文学巨擘全倡导白话文,新诗介入,直接取代了旧体诗。*诗歌就象一位雍荣华贵的阔太太被颇辣刁蛮的乡村野妇撵出了家门,并且揪住格律的长辫子任意踢打。几乎出现了诗歌断代史的局面。直至今日,面对新诗如此猖獗的势态,墨守国古的老先生们依然揪住自己的长辫子不肯松手:“凡不合格律,概不为诗。”
格律诗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诗,古诗十九首既不求对仗,也不拘*仄,谁也不敢说不是好诗。相反格律诗为求对仗大多有词性相同或相反的词语堆砌、拼凑的弊病。
当然也有人讥讽格律诗是“小脚”、“太监”,诚不为过。“小脚”、“太监”,奴才也,有何作为?假如*诗歌一开始就有格律,是“小脚”、“太监”的话,即没有四诗,也没有唐诗,*也不会成为诗歌的国度。
四、*诗歌形式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甚至十一言。还有长短不齐的杂言诗和乐府诗。乐府诗形式自由,语言俚俗。历史上的曹魏父子和李白、白居易等大诗人都以乐府诗见长。
唐宋以来,人们论诗,一般指格律诗。诗不合格律则画眉深浅不入时,羞于拜舅姑。诗歌成了个别文人的专利,庶民百姓的吟唱只能是野曲,根本不被世人承认是诗。而大多数文人望格律而生畏。只有个别文人按*仄格式模仿唐宋诗。文人诗作了一千年,其结果是诗歌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彻底消亡了。我们的先人与其说是给子孙后代留了三分田,倒不如说格律税太重,他们交不起,才让诗歌的肥田又荒了上千年。
*诗歌从古诗十九首“无乃杞良妻”开始用典,后人受汉赋的影响大量用典,至李白达到了用典高峰。杜甫一改昔人用典陋*,即事名篇,开新乐府先河。后来白居易、元稹有所继承,但均未超越前人。宋、元诗似乎无一可取;明诗用典已成痼疾;清诗用典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佛教用语,名人名言大量堆砌。已经到了不看注释读不懂的地步,几乎成了诗谜。虽然出现了大量的长歌但是已经不是诗了,且不说*于白话,一篇中相同的句子反复出现(如余梅《听屠生说马僧事,证之随园所书者,记以古诗》),甚至好多句子连在一起反复出现(如姚夑《双鸩篇》)。
或谓宋诗是入韵的散文,清诗承宋诗之弊,且孙不如祖,已经是入韵的小说了。
五、因为古典诗词早已是过时的体裁,在当代文学领域非主流,坚守诗词阵营的包括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大多是退休老人,他们拿着退休工资,生活无忧,写一点吟花弄月的小调自娱,无病**。再加上普及白话文,人们的阅读能力非常低,读不懂诗词。这些原因是当今人们屛弃古典诗词的主要原因之一。
诗道衰微已过千载,我们要发扬光大诗歌艺术,首先要冲破格律的束缚,大胆仿古。当今有人喊出了超宋赶唐的口号。旧体诗如果压不倒新诗的声势,在诗歌的国度没有一*之地,仍然难以生存的话,超宋赶唐只是一种梦想罢了。
abac形式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abac形式的词语,欢迎阅读。
绘声绘影、相亲相爱、倾国倾城、一生一世、没完没了、
难兄难弟、美轮美奂、再接再厉、人来人往、如火如荼、
绘声绘色、今生今世、自由自在、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不卑不亢、无法无天、谢天谢地、人山人海、亦步亦趋、
诚惶诚恐、若即若离、尽善尽美、阿猫阿狗、无影无踪、
十全十美、我行我素、不屈不挠、不破不立、古色古香、
不知不觉、相辅相成、一五一十、见仁见智、载歌载舞、
自言自语、危言危行、自作自受、群策群力、无时无刻、
何去何从、知己知彼、百发百中、一心一意、仁心仁术、
可歌可泣、蹑手蹑脚、若隐若现、相生相克、予取予求、
难舍难分、戒骄戒躁、有声有色、无缘无故、不愤不启、
不稂不莠、宜室宜家、一颦一笑、自暴自弃、任劳任怨、
善始善终、不三不四、不伦不类、如痴如醉、同心同德、
误打误撞、大吉大利、半推半就、有板有眼、一张一弛、
疑神疑鬼、百依百顺、一琴一鹤、不折不扣、忽冷忽热、
随时随地、不偏不倚、先知先觉、克勤克俭、半梦半醒、
又红又专、自给自足、能屈能伸、不骄不躁、一模一样、
大彻大悟、不蔓不枝、全心全意、不即不离、不慌不忙、
如泣如诉、一饮一啄、善有善报、毕恭毕敬、百战百胜、
不悱不发、乐山乐水、无边无际、有始有终、无穷无尽、
一板一眼、畏首畏尾、作威作福、无拘无束、一朝一夕、
自私自利、尽心尽力、风言风语、虎头虎脑、大模大样、
速战速决、童男童女、忧国忧民、天兵天将、不生不灭、
多才多艺、不闻不问、不紧不慢、不痛不痒、一针一线、
能屈能伸 捏手捏脚 蹑手蹑脚 疑神疑鬼 偏听偏信 *起*坐 全心全意
群威群胆 倾城倾国 窃钓窃国 群策群力 任劳任怨 人山人海 如痴如醉
如火如荼 如诉如泣 十全十美 缩手缩脚 速战速决 数一数二 善始善终
所作所为 同心同德 土头土脑 土生土长 惟妙惟肖 畏首畏尾 我行我素
先知先觉 亦步亦趋 倚门倚闾 宜室宜家 一心一意 疑神疑鬼 忧国忧民
再接再厉 作威作福 载歌载舞 知彼知己 各种各样 真心真意 不三不四
一心一意 无忧无虑 有始有终 大模大样 自暴自弃 不慌不忙 一生一世
无影无踪 有声有色 大是大非 自吹自擂 不屈不挠 一针一线 无缘无故
有血有肉 大摇大摆 自高自大 不亢不挠 一草一木 无边无际 有头有脸
大风大浪 自给自足 自言自语 自暴自弃 自吹自擂 自由自在 自生自灭
风言风语 非驴非马 非亲非故 怪模怪样 古色古香 敢作敢为 活灵活现
活龙活现 绘声绘色 诲盗诲淫 忽明忽暗 忽隐忽现 患得患失 将信将疑
戒骄戒躁 假仁假义 见仁见智 尽善尽美 尽心尽力 可歌可泣 刻肌刻骨
快人快语 克勤克俭 快人快事 可亲可敬 旅进旅退 离心离德 冷言冷语
屡战屡胜 屡战屡败 利人利己 满谷满坑 美轮美奂 无忧无虑 无依无靠
无法无天 无边无际 不痛不痒 有声有色 群策群力 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
活龙活现 全心全意 作威作福 不可不问 不偏不倚 不屈不挠 有声有色
群策群力 自吹自擂 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 先知先觉 活龙活现 全心全意
作威作福 不可不问 一心一意 千与千寻 不偏不倚 不屈不挠 不三不四
不痛不痒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可歌可泣 一五一十 不三不四
一心一意 碍手碍脚 毕恭毕敬 悖入悖出 暴饮暴食 笨手笨脚 笨头笨脚
彻头彻尾 称王称霸 诚惶诚恐 楚弓楚得 大手大脚 呆头呆脑 多才多艺
古诗落款的形式
落款古诗的格式
古诗落款的正确格式
落款的正确格式古诗
书法写古诗落款的格式
28字的古诗宣纸落款格式
书法古诗落款的正确格式
7言古诗的落款
圆形格古诗的竖着写的落款
竖着写古诗的落款
硬笔古诗落款的正确格式图片
硬笔书法古诗落款的正确格式横式
古诗毛笔作品落款的正确格式
古诗的完整落款
书法作品七言古诗竖式的落款
山水落款的古诗
风古诗的书法落款
祝福落款
古诗的落款应该写啥
米字格古诗写的落款
写古诗的书法落款
祝福语落款
古诗山行的隶书落款
112字的古诗词落款
祝福语的落款
有落款日期的硬笔古诗
古诗书法的落款图片
国画可以落款的古诗句
古诗的落款写在哪里
写古诗最左边的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