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青楼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青楼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青楼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青楼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那柳外青楼画船,在西湖苏小门前。——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十里青楼玩芳月,西湖并舫瓷娱遨。——苏籀《武林春日一绝》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辛弃疾《减字木兰花·纪壁间题》
轻云卷箔月钩垂,正是青楼乞巧时。——王炎《七夕一绝句》
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李商隐《春日》
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孟郊《征妇怨》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李商隐《赠柳》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李商隐《风雨》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刘禹锡《浪淘沙·鹦鹉洲头浪飐沙》
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卢锦瑟傍。——陆游《鹧鸪天·送叶梦锡》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朱敦儒《水调歌头·淮阴作》
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诗词》
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骆宾王《帝京篇》
朝云旭日照青楼,迟晖丽色满皇州。——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青楼有美人,颜色如玫瑰。——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柳烟梅雪隐青楼,残日黄鹂语未休。——段成式《嘲飞卿七首》
风调才情,青楼一梦,杜牧三生。——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晏几道《生查子·远山眉黛长》
青楼曈曨曙光蚤,梨花满巷莺新啼。——李涉《寄荆娘写真》
青楼一树无人见,正是女郎眠觉时。——薛能《折杨柳十首》
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王建《宫词一百首》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杜甫《清明》
青楼碧纱大道边,绿杨日暮风袅袅。——权德舆《薄命篇》
再入朱门行,一傍青楼哭。——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可嗟青楼月,流影君帷中。——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李峤《汾阴行》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聂夷中《公子家》
流落烟尘归未得,青楼昔在洛阳西。——白玉蟾《琵琶行》
只今王谢俱零落,青楼歌舞不复作。——屈大均《赠张损之》
长安多青楼,月出吹笙竽。——王穉登《增翟丈四首·长安多青楼》
梦觉青楼最可怜,婵娟素魄满寒天。——权德舆《旅馆雪晴,又睹新月,众兴所感,因成杂言》
曷不向,青河战;曷不向,青楼宴。——陈维崧《怅怅词》
皓月临琼树,青楼出凤吹。——张时彻《新秋咏怀》
谁人得向青楼宿,便是仙郎不是夫。——薛能《赠歌者》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崔颢《渭城少年行》
试问佳期不肯道,落花深处指青楼。——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
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温庭筠《塞寒行》
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李白《寄远十一首》
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李白《寄远十一首》
白马游何处,青楼日正长。——李频《古意》
霜落雁声来紫塞,月明人梦在青楼。——刘沧《寄远》
但祗从他随物转,青楼黄阁长相见。——苏轼《老人行》
但只从他随物转,青楼黄阁长相见。——宋无名氏《老人行》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泛浪青楼香子态,在吴兰、不直眉尖扫。——姚燮《貂裘换酒·其四》
青楼女子的诗句
和凝《天仙子》
洞口春红飞簌簌,仙子含愁眉黛绿。阮郎何事不归来?懒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
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云。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温庭筠《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雨,三更雨,不道离愁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道明。
白居易 《琵琶行》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光等闲度。
温庭筠《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顾藑《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孙光宪《浣溪沙》
揽镜无语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头,一庭疏雨湿春愁。
杨柳只知伤怨别,杏花应信损娇羞,泪沾魂断轸离忧。
严蕊《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描写青楼女子的诗句
和凝《天仙子》
洞口春红飞簌簌,仙子含愁眉黛绿。阮郎何事不归来?懒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
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云。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温庭筠《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雨,三更雨,不道离愁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道明。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光等闲度。——琵琶行,白居易
温庭筠《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顾藑《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孙光宪《浣溪沙》
揽镜无语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头,一庭疏雨湿春愁。
杨柳只知伤怨别,杏花应信损娇羞,泪沾魂断轸离忧。
严蕊《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望江南(敦煌曲子词)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长相思】
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喜迁莺(宋)许棐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 钏金寒,钗玉冷,荡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
南乡子 冯延巳
微雨湿流光, 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 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 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幸不来门半掩, 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唐代才子众多,如繁星满天,但在风流倜傥这方面,有一个人可谓是先知先觉,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就是晚唐杰出诗人——杜牧。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宰相杜佑之孙。杜佑不仅官荃宰相,还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杜牧对自己生于诗书之家颇为自豪,曾作诗日:“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据《唐才子传》载:“*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而杜牧不仅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又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在*看来,与杜甫齐名,并称“大、小杜”,对杜牧而言是一种极高的荣耀,无论是《新唐书》、宋朝笔记,还是今天的书籍文献,记载之时,都不自觉地透露出一种艳羡的语气。不过,“小杜”的称呼,未必符合杜牧本意,他心中也未必舒坦。
一个有个性的诗人,总不愿附于翼尾,何况杜牧向来自视甚高,我行我素,从无追随之意、模仿之心。在写给权要的《献诗启》中,他不无自得地说:“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意思是过去的榜样他不感兴趣,流行的潮流他不愿涉足,他要走一条自己的路。
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为咏史之作,其咏史诗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对于很多常见的观点,他都摆出一副绝不苟同的架势。如众人皆认为周瑜英俊潇洒、智谋过人,他却在《赤壁》中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讥讽周瑜不过是一幸运儿而已;当年刘邦一心想把皇位传给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吕后听从张良的计策请出著名的隐士——商山四皓;镇住了汉高祖,稳定了汉室。杜牧却说“南军不袒左边袖,四皓安刘是灭刘”,认为对汉室稳定作出巨大贡献的不是这四个白胡须的老头,而是英姿勃发的周勃;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世人皆认为其不失豪杰之气,杜牧却赋诗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好男儿就应不屈不挠。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价杜牧说:“杜牧之门第既高(出身好),神颖复隽(英俊又聪明),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有远见卓识),居然具宰相作略。”这个评价算是说到杜牧的心坎里了,因为他的志向就是成为祖父杜佑那样的宰相。
古诗《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登鹳雀楼》,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鹳雀楼》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注释:
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
④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穷:尽,使达到极点。
⑦千里目:眼界宽阔。
⑧更:再。
《登鹳雀楼》白话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登鹳雀楼》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登鹳雀楼》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周复纲说,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
★1☆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回家取点钱来捧个钱场。
★2☆ 现实中用真名说假话,网络中用假名说真话。
★3☆ 过去:一流学生出国,二流学生考研,三流学生就业。
★4☆ 看一漂亮MM,苦无搭讪办法,路旁一砖头,拣起,上前,“同学,这是你掉的吧?”
★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太监上青楼!
★6☆ 从猴子变*需要成千上万年,从人变回猴子只用一瓶酒
★7☆ 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8☆ 女人喜欢长得坏坏的男人,不是喜欢长坏了的男人。
★9☆ 送你一份有屎以来,粪量最重的礼物,你一定会大吃一斤,还要多多饱含,如觉粪量不够还请自便!
★10☆ 话说出去之前你是话的主人,说出去之后你便成了话的奴隶。
★11☆ 咸鱼翻身,还是咸鱼。
★12☆ 探索的旅程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在于培养新视角。
★13☆ 一个国王正让大臣找一百只乌龟,结果大臣找回九十九只,国王询问原因,大臣说:另一只正看手机呢!
★14☆ 世界上的脑残这么多,可是你却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15☆ 我不是个随便的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
★16☆ 所谓惊喜就是你苦苦等候的兔子来了,后面跟着狼!
★17☆ 我以为天那么久,地就会长的。谁知道还会有地震
★18☆ 我才不会去跟白痴较劲,那样别人会分不清哪个才是白痴。
★19☆ 昨晚梦见孟婆,于是我就对她说:孟婆给哥来碗醋,最*肠胃不好
★20☆ 暗恋我的人,请不要在沉默,只要你敢说,我就敢答应.
★21☆ 我们几乎过着全世界最多的节,却几乎放着全世界最少的假。
★22☆ 一直想对你说句话,可你知道它的分量,一旦说出,可能咱连朋友都没法做了,但我控制不住感情!现在我鼓足勇气对你说:什么时候请我吃饭?
★23☆ 男人的大脑喜欢女人的内心,但是眼睛喜欢女人的外表。
★24☆ 孩子把玩具当朋友,*把朋友当玩具。
★25☆ 广告就是告诉别人,他的钱还可以这么花。
★26☆ 人生三大快乐: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泡妞泡到腿发软。
★27☆ 不要相信什么一见钟情,因为你不能一眼看出对方挣多少钱。
★28☆ 警告:你好!由于你的手机外形难看,样式过时,已严重影响本市的市容,我们决定发射信号摧毁该机。
★29☆ 内事不决问老婆,外事不决问
★30☆ 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只有拿出钱才能证明爱心的时代。
★31☆ 一农夫请兽医给猪配种,兽医说:看来需要人工配种。农夫犹豫了半天,鼓起勇气说:行是行,就怕它咬我。
★32☆ 嘴在逞强心在投降没那么坚强其实我们都在装
《玉楼春》古诗鉴赏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玉楼春》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玉楼春?戏赋云山【注】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本词作于作者受南宋“和谈”派排挤,闲居江西铅山期间。
8.请分别简要概述词作上下阕描述的内容和作者的心情。(5分)
9.词的开篇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加以简析。(6分)
8.上阕写对青山被浮云遮盖的忧虑(遗憾);下阕写重睹青山的喜悦。本词通过描写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变化,寄寓了作者坚定的信念。 .
9.设问和拟人手法。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拟人手法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
赏析
【鉴赏】: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由于上饶(今属江西)带湖寓所毁于火,遂徙居位于铅山(今属江西)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瓢泉”。这首词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间写成的。内容如题,乃吟咏云山之作。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所着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象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开首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后来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曾用其字面,句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可见,用典的巧拙,不在于能否师其字面,而在于能否即景会心,缘事而变化。而“四面浮云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盖“知”字判断的意味太浓,和起句的诘问语气不相搭配,且使本句也显得呆滞;而著一“猜”字,不仅和起句的诘问语气相吻合,而且还使全韵灵动活泼,声情若掬。歇拍一韵紧承前韵,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词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因为青山是他闲居瓢泉期间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实写照。“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虞美人·邑中园亭……》)你看,词人对青山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怪不得他要殷勤寻觅呢。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如果说下片一韵着重写浮云散而青山见的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的话,那么结拍一韵还不该直接抒写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吗?作者偏不这样,而是宕开笔墨,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之喜。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而且还丰富了词境,说明热爱青山、关心青山是否依旧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词人对他吟咏的对象并未作十分精细的描绘和刻划,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并非*淡之叹。这首小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一面。
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云:“侍儿小名録云:”钱恩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可为此词注脚。
古诗原文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译文翻译
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注释解释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相间(jiàn)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
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
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
馆:驿馆。
创作背景
此篇述离情,作于景佑元年(1034)春天离开洛阳之时。
诗文赏析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象着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青楼的古诗
青楼诗句
青楼的古诗词
青楼的诗句
写青楼的诗句
青楼吟诵的古诗
古代去青楼的古诗
描写青楼的古诗
对青楼女子的古诗
关于青楼的诗句
没有青楼的古诗词
逛青楼的古诗词
有关青楼的诗词
关于青楼的古诗四字
描写青楼女孩的古诗
青楼女子的诗词
描写夜晚青楼的古诗
青楼招客台词
描写青楼的句子
形容青楼的句子
描写青楼的诗句
青楼女子的诗句
白衣青楼女子的古诗
描写青楼女子的古诗
青楼的诗句最出名的
描写古代青楼的古诗
爱惜青楼女子的古诗
用来写青楼女子的古诗
古诗19青楼十里堤的上一句
有日照青楼生紫烟的这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