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还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春天美景的诗句古诗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下面就是一些春天美景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邓独自归。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怨 刘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宫曲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鉴赏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与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与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与“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与*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与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与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与*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与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与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空中舒卷的白云与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与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与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与“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与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鉴赏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与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与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与“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与*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与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与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与*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与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与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空中舒卷的白云与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与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与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与“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与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赞美春天美景的古诗句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春天,生机勃勃、阳光明媚,草绿油油的,水是透明的,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美丽极了!下面是关于赞美春天美景的古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杜甫《春运》
2、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杜甫《春运》
3、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昚虚《阙题》
4、不知供得几多愁。——石延年《燕归梁·春愁》
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7、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8、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秦观《好事*》
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0、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
11、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王维《杂诗三首》
12、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乐府古辞《盂珠》
1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古辞《长歌行》
14、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杨凌《句》
15、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16、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17、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
18、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李益《宫怨》
19、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曾巩《咏柳》
20、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2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22、楼倚春江百尺高。——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23、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4、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25、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
26、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苏轼《望江南》
27、春风如醇酒,着物物不知。——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28、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2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0、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3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3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33、不枉东风吹客泪。——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34、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35、更谁情浅似春风。——晏几道《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
36、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钱惟演《玉楼春》
37、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苏轼《和董传留别》
38、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日游湖上》
3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40、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41、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白居易《春题湖上》
42、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4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4、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4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6、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7、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8、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9、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古诗大全
春天是一个多情的季节,春天的景色是如此的美好。自古就有很多的古诗句对春天的美景进行了深刻的描写。下面我们来看看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借鉴。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7、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11、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魏承班《玉楼春》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夜月》
4、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5、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6、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杜甫《清明二首》
7、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古辞《长歌行》
8、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乐府古辞《盂珠》
9、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葛胜仲《临江仙》
10、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李白《古风》
11、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韩辍痘奕粘手钆泄佟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3、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4、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6、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姣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7、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1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9、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20、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21、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22、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赵嘏《喜张h及第》
23、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24、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25、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26、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7、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8、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29、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苏轼《一丛花》
30、迟与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31、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3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3、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34、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35、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对雨》
8首描写春天景色古诗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殷遥
寂历青山晚,山行趣不稀。
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
暗草薰苔径,晴杨扫石矶。
俗人犹语此,余亦转忘归。
子,籽。雏,幼鸟。诗句描写山中野花结籽成熟、江上燕子引领幼鸟试飞的暮春景象,表现的是一种天然自在的情趣。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没有人前来欣赏这茂盛的树木上盛开的花朵,只好独自伤心的飘落。在春山中一群飞鸟,一路不停的发出着蹄鸣,也没有人倾听。
谷中答响飘新曲,波底妆光飏綵船。
迟日未西人已醉,绿杨柔柳舞秋千。
迟日,指春日,源于《诗经·七月》“春日迟迟”句。此写太阳迟迟不落,柳树青枝绿叶、柔条摇曳的景象,表现的是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在这春天的城中,没有益处不飘舞着落花,寒食节吹着东风,使得那柳枝倾斜着。
清·卢道悦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诗句是说寻春不必刻意到郊野去,春的足迹无处不在,只需留心细察。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家已经破亡,但山河依旧,春日的人城中,长满了杂草,已然很高。一想到亲人,看到鲜花也会伤心流泪。听到鸟鸣,也会感到心惊。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色还没有完全退去,海面上便升起了一轮圆日。旧的一年还没有过完,便透露出一片春天的气息。
韩滉
晦日新晴春色娇,万家攀折渡长桥。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这首诗词描写出了春天不知不觉到来的喜悦之情。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姹紫嫣红的春天即将过去,我们将迎来初夏的艳阳。对于即将过去的春天,你有怎样的遗憾和回忆? 十首绝美的春归古诗词,送别春天,准备迎接初夏吧!
春归
唐-杜甫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春归
宋-俞桂
晴天气淑浓如酒,引得狂蜂路亦迷。
独立栏干凝望处,卖花人在画桥西。
春归
宋-苏泂
十日晴明九日非,人家庭院绿成帏。
春风怕见匆忙去,莫放杨花一点飞。
春归
宋-宋无
报道春归去,忙来看落红。
岂知春不去,还在绿阴中。
春归
宋-吕人龙
过却清明艳冶天,梨花飞雪柳森烟。
欲凭莺燕留春住,无奈东风信杜鹃。
春归
宋-刘过
百花开尽到荼縻,一片春心又欲归。
可恨东风留不得,漫教啼鸟怨斜辉。
春归
宋-俞桂
青青结子在梅梢,方见春来夏已交。
认得主人双燕子,香泥衔去理新巢。
春归
宋-詹初
在春天有许多的美景,那么这些美景都是怎样的呢?关于描写春天美景的句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描写春天美景的经典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2、《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泊船瓜洲》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7、《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9、《玉楼春》
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0、《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春姑娘在四处走过,每走过一处,那一处将是花红柳绿、鸟语花香。
1、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2、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4、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5、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6、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7、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8、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9、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描写春天美景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诗句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春天美景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4、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1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1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2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8、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31、*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3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3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6、*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37、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3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古风二首》
40、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4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寒食》
42、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4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4、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45、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4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8、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49、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古诗里春天的美景
看到春天的美景的的古诗
写春天美景的古诗
看到春天的美景的古诗
对春天美景的古诗
春天美景有关的古诗
春天看美景的古诗句
春天美景色的古诗
春天美景的诗句
春天美景的古诗20首
春天美景的古诗句
春天的美景诗句
春天共赏美景的古诗
春天美景诗句
春天美景的诗句古诗
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还
自编春天美景的古诗
春天乡村美景的古诗
大山春天美景的古诗
春天美景的一首古诗
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
关于春天的又美景古诗
春天寻找美景的古诗
古诗描写春天的美景
春天美景的古诗文
春天美景的古诗李白
家乡的春天美景的古诗
春天美景的句子
写春天美景的诗句
古诗咏柳春天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