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伤感古诗

关于王勃的伤感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勃的伤感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勃的伤感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勃的伤感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25) 语录(9) 说说(30) 名言(6) 诗词(481) 祝福(15k+) 心语(270)

  • 王勃滕王阁序古诗全文

  • 王勃滕王阁序古诗全文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而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滕王阁序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 )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一作 翔)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一作 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或作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qú)。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jiē)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guàn);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作品影响

      《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

      《滕王阁序》让高举反骈旗帜的文学家韩愈读了之后也大为赞赏,称颂其“读之可以忘忧”也。

      韩愈作《新修滕王阁记》曰:“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玮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亦欲往一观而读之。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文学赏析

      《滕王阁序》全文行思缜密,紧扣题目,不拘一格,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洪府地势雄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主人贤德”“高朋满座“。“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点明滕王阁所在地点,再详写其方位在翼、轸星宿的分野,从地理位置上看连接着湖南衡山和江西庐山,由上及下,再一笔荡开,写南昌地势:三江为襟,五湖为带,胸怀楚国而指引吴越。本为滕王阁作序,开篇却避开宴会和阁楼,不落俗套,气势高卓。“物华天宝”一句到“王将军之武库”一句,写南昌物产丰富,人才济济,称赞宴会宾主“尽东南之美”“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最后一句,简述自己来到这里参加宴会的缘由。宴会盛况寥寥数笔带过,接下来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由*及远,从壮丽的楼阁到秀丽的山川,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滕王阁秋景,展开了一幅流光溢彩、错落有致、上下浑然天成、虚实相映成趣的滕王阁三秋图。“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句在静止中表现了光影色彩的变化,将湖光山色写得极富生命力。积水消尽后寒潭显出一片清澈,傍晚时分,淡淡的云烟凝聚着重重的暮霭,水天之间呈现出一片盈盈的紫光。这一句在色彩浓淡的变化中描绘秋意正浓的晚景,一个“寒”字写出秋高气爽, “寒潭”与“暮山”一*一远构成了错落的景致,这一句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接下来是虚写,作者带着读者驾着马车在高高的山路上,在崇山峻岭里遍访秋日风景,来到昔日帝子居住的长洲,找到仙人休养过的宫殿。接着从众多名胜中将滕王阁烘托而出——“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山峦重叠,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飞檐丹辉欲流,仿佛直插大地。作者在一上一下之间仅仅用了十六个字就把楼阁高耸入云的气势写得蔚为壮观,把楼阁的独特风貌写得栩栩如生,这一句借着俯仰视角的改变,使上下浑然天成。“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这两句写滕王阁周围的动物和植物,白鹤野鸭在萦回的小岛上畅游,洒满兰桂花香的宫殿掩映在起伏的山峦之中,使滕王阁犹如众星捧月一般,显出恢弘的气势。作者写到在滕王阁上登高远望极目之景:打开绣花的阁门来俯视雕粱画栋的屋脊,远阔的山川*原尽收眼底,*处的江河之水蜿蜒曲折令人惊奇。楼宇巷陌中尽是富贵人家;舸舰泊满渡口,都是装饰精美的雀舫龙舟。秀美山川、繁华市井、众多舟楫上承第一段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又与下面的“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共同构成一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图画。这一段中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最为人称道。这句话是一个视觉的飨宴,整幅画面的主体是红色的夕阳余晖和蓝绿色的水光接天的`模样,白色的野鹭穿插其间。色彩美,动态美,虚实美,空间立体美,带给读者无暇的想象。

      第四、五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众人宴会上登临逸兴,进而兴尽悲来,怀古议论,引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作者以起伏跌宕的笔势,从“逸兴遄飞”写到了“兴尽悲来”。第四段头两句“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写的是宴会时丝竹管弦、轻歌曼舞的欢乐场景。接着将在座宾客杯中豪情和笔下才华堪比陶渊明、谢灵运。良辰美景与共,赏心乐事具备,宾主难得相聚,极目远望,尽情地欢娱。到这里写的都是登临逸兴的乐。下面一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从宇宙无穷想到兴衰有尽:回望长安犹在夕阳下,吴会却如在云海间。大地有穷尽,而南海深不可测,擎天之柱不可攀,北斗星辰遥远:关山难越,谁来为失意人悲痛?萍水相逢,都是异乡漂泊之人。满怀抱负,王宫何时能见?皇帝的召见,又要等到何年?作者以“失路之人”自指,叹息自己的命运。作者虽满腔热血,才华横溢却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被当时社会所不容。壮志难酬,所以在这里作者由宇宙的无限而想到人生有限、短暂,表露出对时光流逝却功业难成的感慨;他悲叹盈虚有数,透出无法扭转命运的无奈,为自己只能流落南海之滨,无力跻身帝都长安为国效力而感到悲伤。在第五段中,作者用典故把自己比做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来描述自己现在遭遇的困境,但作者没有在悲伤中停留太久,转而用自己的乐观精神给这一段咏叹做了更好的注解。作者表示自己仍是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处逆境仍旧心胸开朗,立志报国。这一段所用典故较多,但却合理恰当毫无堆砌之感,王勃写自己怀才不遇、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却又用一种处世的乐观精神加以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

      第六、七段为第四部分,简述自己的旅程和志向,对宾主的知遇表示感谢,对参加宴会并饯别作序表示荣幸,这一段内容与开头遥相呼应,再一次紧扣主题。

    [阅读全文]...

2021-12-26 21:36:47
  • 王勃古诗《别薛华》

  • 王勃古诗《别薛华》

      《别薛华》是唐代诗人王勃写给同乡好友薛华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送别朋友,抒写了诗人不满现实,感叹人生凄凉悲苦的情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勃古诗《别薛华》,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别薛华

      作者:唐·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释】

      ①全诗校:“《英华》作秋日别薛升华。”

      ②遑遑(huánghuáng):心神不安。问津:打听渡口。此处指行路。《论语·微孙》:“使子路问津焉。”

      ③“悲凉”二句:化用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争先万里途,各事百年身”句。

      【赏析】

      公元666年(唐乾封元年),王勃17岁,进入沛王府任修撰,奉命撰写《*台秘略》。写完后,沛王赏给他帛50匹,十分赏识他。王勃少年得志,可惜好景不长。据《旧唐书·王勃传》记载,公元669年(总章二年),“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被逐出沛王府时王勃年仅20岁。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对自己的被驱逐,他心中怀着一腔悲愤。当年五月他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后来客居剑南两年多,遍游汉州、剑州、绵州、益州、彭州、梓州等地。在此过程中,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新的深切的感受,写下了一些影响深远的诗文。《别薛华》就是其中一首。

      这首送别诗的色彩、风格,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相径庭,其中原因,就像公刘所说的:“诗是一种感性经验和主观情感占很大成份的东西。诗人此时的生活环境变了,思想感情也发生很大变化了,写出的诗也就迥然不同。《王子安集》中有一篇《秋夜于绵州群官*别薛升华序》,有可能是这首《别薛华》诗的序。从序言推断,诗人与薛华在绵州相逢,很快又分手。在一个清秋的夜晚,他送走薛华,作下了这首痛彻肺腑的诗篇。

      诗的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以事写情,又以情生景。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真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两句诗,描绘出人生的一幅凄惶场面,一对患难知音跋涉在漫长、曲折、险阻的山道上。他们相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但最后还是分别了,各自匆忙惶恐地去“问津”。“穷路”,借用的是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含有“守死善道者,滞涸穷路”的意思。这就促人联想,发人深思。阮籍之所以穷途而哭,是想假作醉酒躲避迫害,时常独自驾车信道而行,走到绝路就痛哭而返,以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汉李固之所以“滞涸穷路”,正因为他“守死善道”,屡次上疏直陈外戚、宦官擅权的害处,后来被梁骥诬告,招致杀身之祸。在此,诗人以阮籍、李固自况,含蓄地指出:凡正直耿介之士,往往很难被当权者所容。这也说明了诗人与其挚友“多穷路”的原因。下句中的“遑遑”,不只是形容凄惶貌,或自嘲“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还兼取宋玉《九辩》中“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的意义,借以表示自己象凤凰一样清高,而不愿象凡鸟一样随处栖登。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是分别承接首联中“穷路”、“问津”,进一步具体描写道路的险远,设想未来,抒**怀的。所采有的手法是虚实相生,语义双关。诗人既为朋友颠沛流离于千里道上而感伤,又自伤其远在千里之外的异乡。眼前道路崎岖漫长,展望未来满目悲凉,前程暗淡。这是诗人走上仕途三年来,对社会现实的真切的感受,从心底发出的深沉慨叹,说明了诗人当时内心失望情绪低落。

      生活是艰难的,但仍要坚持下去而且要努力使之变好,年轻的诗人虽然沮丧但没有完全绝望。因此诗的颈联写道:“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意思是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事业、建立功勋的志向与抱负,只能与船只一同在风浪中漂泊不定。正因为风华正茂的诗人,有追求,有希望,因此才对挫折、失败倍感痛苦。王勃《春思赋·序》中写道:“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居巴蜀,浮游岁序,殷忧明时,坎土禀圣代。……此仆所以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也。”可见他的“悲”是因为“怀功名”而难以实现。这联诗所表现的正是理想与现实矛盾,希望、失望交织的复杂心境。有志之士,不被赏识与重用,又不甘心自暴自弃,执意追求。就是他们“生涯共苦辛”的主客观原因。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曾说过:“薛华与李白并称,而无一字可传,岂非有幸不幸也。”薛华也是才志高远之人,也陷入同样的境遇,可见,怀才不遇并非偶然,也更说明志向的难以实现。

      尾联“不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上句承诗题中的“别”字,下句直抒惜别之情。从字面看,这联诗可以理解为王勃对朋友的安慰,表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永远相忆。另一方面,“俱是梦中人”包含有“命运之舟”难测的意思,彼此都像在梦里由不得自己。诗人对朋友和自己的前程怀着无限忧虑,而对明天仍抱着美好的希望。这个结尾,是隽永深长的。

      《别薛华》与一般五言律诗借景抒情的方法不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语言简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可谓“兴象婉然,气骨苍然”。

      原文:

      重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译文:

      明月照在冒珍珠似的水泡的江水上,秋风洗刷着能把锦缎洗得更好看的锦江。

      这分别的地方,有楼台,紧靠着又高又陡的江岸;有洲诸,很长很长,长得要跟远天连起来。

      旅途飘泊,现在要以千里计数了;而凄凄惶惶的情景,看来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眼前的穷途末路,只能叫我眼泪洗面;回头看看我走过的里程,也只能叫我潸然出涕。

      注释:

      ①沉珠浦:河岸的美称。浦,江岸。

      ②濯(zhuó)锦川:即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

      ③绝岸:陡峭的江岸。

      ④洲渚(zhǔ):水中小块的陆地。

      ⑤亘(gèn):绵延。

      ⑥长天:辽阔的天空。

      ⑦旅泊:飘泊。旅,一作“飘”。

      ⑧栖遑(xī huáng):同“栖皇”,奔波不定,神情不安。遑,一作“迟”。

      ⑨“穷途”句:典出晋阮籍。《世说新语·栖逸》注引《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哭而返。”

      ⑩潸(shān)然:流泪。

      赏析:

      这首诗的创作特点是随心而发,直抒胸臆。面对好友,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凄苦,倾泻无遗。

      诗的首联不仅写出时间、地点,还暗含了自己的不满,用夜明珠自喻,说明自己的遭遇如同夜明珠,虽然璀璨夺目,但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

      第二联直接写眼前景物,视线由*及远,极为开阔。秋天的江水如同郦道元《水经注》中描绘的景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凄凉悲苦之情由景而生。

      第三联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面对滔滔江水,诗人产生旅泊千里、栖遑百年的感觉,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是最好的概括。

      最后一联,诗人难以自已,直接写出与好友即将离别,漫漫旅途,只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诗中反映出沛王府放逐事件对王勃是致命一击,乐观向上、热情豪放的王勃渐渐远去,凄凉悲苫、忧郁彷徨的王勃开始出现。

      此诗写景浩荡开阔,抒情真实自然,借景传情,景中见情。

      【关键词】

    [阅读全文]...

2022-06-14 23:17:12
  • 王勃的诗有哪些出名(王勃的十首代表作古诗)

  • 出名
  • 关于王勃,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传世的《滕王阁序》,作为唐代诗人,王勃少年成才,六岁能诗,留下不少佳作。其中,《滕王阁序》最有名。

    不过,因为《滕王阁序》太过经典,反而掩藏了他诗作的光芒。

    今天分享10首王勃的诗作,一起来体会他诗作的风采吧!

    [阅读全文]...

2022-05-24 15:16:43
  • 关于王勃古诗名人名言49条

  • 名人名言
  • 1.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林泉朋月在,诗酒故人同。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俘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6.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7.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8.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9.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1.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12.浇风品渐,淳化难归。 浇风品渐,淳化难归。 唐・王勃《刘石相书》。浇风:浮群的风气。淳化:淳厚的风俗。这两旬大意是:轻薄浮靡的风气很容易蔓延,淳厚质朴的*尚很难于回复。古人认为风俗的淳薄.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因而对风俗十分重视。此二句提出;淳厚良好的风俗很难建立起来,而浮薄的风尚却很容易蔓延开来.因而应防微杜渐,在轻靡之风刚开头时就将其堵住,使浇风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保持住良好的风俗。可用以说明应努力培养良好的风尚,批判制止轻靡的风气。 《刘石相书》

    1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悠闲飘荡的云彩。潭影:倒映在深水潭中的云影。物换:自然界的变化。星移:天上星宿的移动,表示时光的流逝。这两句大意是:闲潭云影,竟日悠悠来去,景随时变换了几度春秋。《滕王阁诗》全诗为:“膝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诗歌慨叹人去阁空,繁华消歇,~二句说:岁月的流逝,使得江山变得寂寞了,只有闲云潭影,竟日陪伴着高阁;时光流逝,物换星移,多少个春秋一下便过去了,表现了对年华易逝,社会多变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滕王阁诗》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5.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还题*子赋,花树满春田。

    16.薰莸不共器,枭鸾不比翼。 薰莸不共器,枭鸾不比翼。 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薰:香草名。莸(yóu犹:臭草名。枭(xiāo消:一种凶猛的鸟。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祥鸟。比翼:并翅齐飞。这两句大意是:香草与臭草不能共贮于一个容器之中,枭鸟与鸾凤不会并翅比翼双双齐飞。“物以类聚”。物性不同,不能与共,特别是冰炭不容的事物,更难共处。~常用于比喻品德不同的人不能共处。南朝刘俊《辨命论》:“薰莸不同器,枭鸾不接翼”与~意同。 《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

    17.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18.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林塘风月赏,还待敌人来。霸华净天未,雾色笼江际。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19.明月沉珠浦,凤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20.紫阁丹楼纷照耀,壁房锦殿相玲珑。 紫阁丹楼纷照耀,壁房锦殿相玲珑。 唐・王勃《临高台》。纷:众多。锦殿:装饰华美的宫殿。玲珑:清脆的玉声。这两句大意是:那众多的富贵人家居住的紫阁红楼彼此掩映照耀着,那用玉石装饰的房屋和精致华美的宫殿交相发出清脆的响声。《临高台》诗对唐都长安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反映了唐王朝建国半世纪以来的盛况,也揭露了唐初统治者奢侈豪华的生活。~写的是统治者精致华贵的住处:楼阁林立,色彩纷呈,装饰华美。交相辉映。更为奇特的是那些用玉石建筑和装饰起来的紫阁丹楼壁房锦殿不仅美丽壮观,而且还能发出悦耳的声响,一饱人们耳目之福,不能不说是建筑学上的创造。 《临高台》

    21.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

    22.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2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24.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25.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26.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2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8.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2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0.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

    31.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32.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胜地:优美的地方。盛筵:华美的酒*。这两句大意是:风景优美的胜地不会永久存在,高朋满座的盛筵难以再次遇见。这两句主要在于感慨优美的光景不可多得,隐含着对“胜地”“盛筵”的珍惜依恋之情,可用以喻世事多变,聚散无常。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33.泛泛东流水,飞飞北上尘。归骖将别棹,俱是倦游人。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

    34.奈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3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在岔路分别的时候哭鼻子抹眼泪像感情脆弱的小儿女一般。临歧劝慰友人不作儿女之态,正显出诗人的宽广胸襟。可引来表现壮别。也可用来劝慰分别时忧伤流泪的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迥(jiǒng炯:远。宇宙:天地四方叫宇,古往今来叫宙。这两句大意是:看到天高地远,于是感到空间时间真是无穷无尽。这两句说明宏观世界的无限大,无限远,既无起始,又无终极,无穷无尽,永无了时。在宇宙自然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有限的。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37.**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李觏

    38.侵星违旅馆,乘月戒征俦。复嶂迷晴色,虚岩辨暗流。猿吟山漏晓,萤散野风秋。故人渺何际,乡关云雾浮。

    3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4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渔舟唱晚,响穷澎澧之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1.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

    42.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4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贪泉:《晋书・吴隐之传》;广州附*有贪泉,人喝此泉水,怀无厌之欲。时吴隐之任广州刺史,饮贪泉水,反而更加清廉。涸(he合辙:《庄子・外物》有涸辙之鱼的故事,后以鱼处于干涸的车辙中,比喻困境。这两句大意是:纵然处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清白;即使处在极为艰苦的境地,依然能保持乐观。一个人,特别是身在官位的人.能在污浊的社会氛围中保持高洁的情操,在极为险峻的生活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是很不容易作到的。~两句可借以称颂那种“出污泥而不染”,对生活永远充满乐观和信心的人。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45.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

    46.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4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唐・王勃《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冯唐”句:冯唐,西*,文帝时拜车骑都尉,景帝时出任楚相,后被免,屈居郎官小职。武帝立,有人推荐他,时已九十多岁,不能任职了,故史称“冯唐白首,屈于郎署。”“李广”句:李广,汉武帝时名将,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却始终投有立功封爵,最后被逼自杀。这两句大意是:冯唐老了已不能任职,李广多舛难以立功封爵。王勃是以冯唐李广自况,说明身处逆境,才高命乖。现在可借以比喻政治上不得意而年纪已老,或很有才干却得不到提拔的人。 《滕王阁序》

    48.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49.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阅读全文]...

2022-07-14 10:37:21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古诗翻译及赏析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古诗翻译及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古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7、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8、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10、宦(huàn)游:出外做官。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13、比邻:并邻,*邻。14、无为:不要效仿。15、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16、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邻。(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评析】: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中心思想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赏析二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阅读全文]...

2022-04-15 21:53:06
  • 关于王勃古诗名人名言49条

  • 名人名言,名人,语录
  • 1.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林泉朋月在,诗酒故人同。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俘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6.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7.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8.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9.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1.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12.浇风品渐,淳化难归。 浇风品渐,淳化难归。 唐・王勃《刘石相书》。浇风:浮群的风气。淳化:淳厚的风俗。这两旬大意是:轻薄浮靡的风气很容易蔓延,淳厚质朴的*尚很难于回复。古人认为风俗的淳薄.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因而对风俗十分重视。此二句提出;淳厚良好的风俗很难建立起来,而浮薄的风尚却很容易蔓延开来.因而应防微杜渐,在轻靡之风刚开头时就将其堵住,使浇风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保持住良好的风俗。可用以说明应努力培养良好的风尚,批判制止轻靡的风气。 《刘石相书》

    1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悠闲飘荡的云彩。潭影:倒映在深水潭中的云影。物换:自然界的变化。星移:天上星宿的移动,表示时光的流逝。这两句大意是:闲潭云影,竟日悠悠来去,景随时变换了几度春秋。《滕王阁诗》全诗为:“膝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诗歌慨叹人去阁空,繁华消歇,~二句说:岁月的流逝,使得江山变得寂寞了,只有闲云潭影,竟日陪伴着高阁;时光流逝,物换星移,多少个春秋一下便过去了,表现了对年华易逝,社会多变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滕王阁诗》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5.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还题*子赋,花树满春田。

    16.薰莸不共器,枭鸾不比翼。 薰莸不共器,枭鸾不比翼。 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薰:香草名。莸(yóu犹:臭草名。枭(xiāo消:一种凶猛的鸟。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祥鸟。比翼:并翅齐飞。这两句大意是:香草与臭草不能共贮于一个容器之中,枭鸟与鸾凤不会并翅比翼双双齐飞。“物以类聚”。物性不同,不能与共,特别是冰炭不容的事物,更难共处。~常用于比喻品德不同的人不能共处。南朝刘俊《辨命论》:“薰莸不同器,枭鸾不接翼”与~意同。 《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

    17.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18.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林塘风月赏,还待敌人来。霸华净天未,雾色笼江际。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19.明月沉珠浦,凤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20.紫阁丹楼纷照耀,壁房锦殿相玲珑。 紫阁丹楼纷照耀,壁房锦殿相玲珑。 唐・王勃《临高台》。纷:众多。锦殿:装饰华美的宫殿。玲珑:清脆的玉声。这两句大意是:那众多的富贵人家居住的紫阁红楼彼此掩映照耀着,那用玉石装饰的房屋和精致华美的宫殿交相发出清脆的响声。《临高台》诗对唐都长安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反映了唐王朝建国半世纪以来的盛况,也揭露了唐初统治者奢侈豪华的生活。~写的是统治者精致华贵的住处:楼阁林立,色彩纷呈,装饰华美。交相辉映。更为奇特的是那些用玉石建筑和装饰起来的紫阁丹楼壁房锦殿不仅美丽壮观,而且还能发出悦耳的声响,一饱人们耳目之福,不能不说是建筑学上的创造。 《临高台》

    [阅读全文]...

2022-04-10 20:48:17
  • 王勃的别离诗句

  • 别离
  •   的离别诗真诚深挚的感人友情、积极乐观的博大胸襟为人们所赞叹和传诵.作为送别诗,堪称上品.

      《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以真诚深挚的感人友情、积极乐观的博大胸襟为人们所赞叹和传诵.作为送别诗,堪称上品.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别薛华》(一作《秋日别薛升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译文

      送了一程又一程前面有很多艰难的路,匆匆忙忙只有一人去寻路。

      在千里的行途中悲凉失意,寂寞冷落会摧垮人生不过百年的身体。

      你我的心情都是漂泊不定,我们的生活同样凄苦辛酸。

      不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会是对方梦中出现的人。

      注释

      薛华:即薛曜,字曜华,父薛元超,祖父薛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薛王为累世通家。薛华以诗文知名当世,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

      穷路:即穷途末路之意,喻世途艰难。

      遑遑(huáng):惊恐不安貌;匆忙貌。问津:问路。津:渡口。

      千里道:极言道路长远,非指实里数。

      凄断:悲痛欲绝。百年:极言时间之长;亦指人的一生。

      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望的事情。漂泊:随水漂流或停泊。比喻行止无定所。

      生涯:人生的极限。

      去与住:即去者与住者,指要走的薛华与留下的自己。

      梦中人:睡梦中的人,意即梦中相见,或前途未卜。

    [阅读全文]...

2022-05-23 06:39:37
  • 古诗伤感诗句

  • 伤感
  • 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2、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早行》

    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4、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5、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戴复古《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

    6、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9、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日对酒》

    10、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11、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12、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13、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14、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15、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16、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17、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18、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白居易《后宫词》

    19、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

    20、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21、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22、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江采萍《谢赐珍珠》

    23、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24、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纳兰性德《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25、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26、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27、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8、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29、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元稹《得乐天书》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31、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32、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33、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34、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35、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36、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孙光宪《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

    37、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38、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

    39、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40、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41、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曾几《苏秀道中》

    42、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43、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欧阳修《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44、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曹操《薤露》

    45、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46、慷慨惟*生,俯仰独悲伤。——陆机《门有车马客行》

    47、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48、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萧子显《春别诗四首·其三》

    49、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50、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51、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李商隐《流莺》

    [阅读全文]...

2022-03-14 16:49:09
  • 古诗伤感

  • 伤感
  • 1、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2、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3、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4、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

    5、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6、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7、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8、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9、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0、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11、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1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3、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14、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金缕曲》

    15、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1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7、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

    18、少别华阳万里游,*南风景不曾秋。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戴叔伦《送人游岭南》

    19、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20、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21、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22、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2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24、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25、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26、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7、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28、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9、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30、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31、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32、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33、掬土移山望山尽,投石填海望海满。持索捕风几时得,将刀斫水几时断。未若不相知,中心万仞何由款。——韦应物《难言》

    34、记得旧时,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35、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36、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乐》

    37、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李商隐《泪》

    38、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39、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琴歌》

    40、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41、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选自《雨巷》

    42、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郡楼》

    43、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关汉卿《大德歌·夏》

    44、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45、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阅读全文]...

2022-04-01 22:17:24
王勃的伤感古诗 - 句子
王勃的伤感古诗 - 语录
王勃的伤感古诗 - 说说
王勃的伤感古诗 - 名言
王勃的伤感古诗 - 诗词
王勃的伤感古诗 - 祝福
王勃的伤感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