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古朗月行李白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古朗月行李白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古朗月行李白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古朗月行李白的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朗月行李白古诗翻译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朗月行李白古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朗月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前言】
《古朗月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不久。此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注释】
⑴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⑵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⑶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⑷团团:圆圆的样子。
⑸“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⑹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⑺羿:后羿,*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⑻天人:天上人间。
⑼**:《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⑽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⑾凄怆:伤心之意。
【翻译】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http://www.slkj.org/b/683.html。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安宁。**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
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
全诗共分三段。从开始至“鱼龙奔走安得宁”为第一段,叙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诗人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诗中将安禄山叛军比做吃人的猛虎。对安史叛乱,大唐帝国危在旦夕的局势,诗人十分焦虑。他肠断泪下,不是因为古乐府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的忧伤曲调勾起了他的故乡之思;也并非因为听了像战国时的音乐家雍门子周那样的高手所弹的凄楚动人的琴声而触动了他个人的伤心之事。而是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灾难痛哭。以下八句写胡兵掳掠洛阳,时局混乱,国衰民亡的惨状,亦即诗人伤心的原因。“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安禄山叛乱时,河北道、河南道相继陷落,被胡人所占领。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朝廷派大将高仙芝率兵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抵抗,被安史乱军所败,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因为他的部下多是关中人(即秦人),禄山的军队多是燕人,因此说“ 秦人半为燕地囚”; 东都陷落,胡骑遍于市郊,故而说“胡马翻衔洛阳草” 。
“ 一输一失关下兵” ,是指高仙芝因兵败于安禄山(故云“一输”),明皇闻此大怒,命宦官边令诚斩高仙芝于军中。高仙芝不战而退,退守潼关,乃出于保卫长安的战略考虑,而唐明皇听信宦官谗言,草率杀掉干城大将,是极失策的(故云“一失”)。“关下兵”,指退守潼关的军队。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贼,河北十七郡皆归朝廷,等到颜杲卿被安史乱军攻陷,河北诸郡又复归贼手,故云“朝降夕叛”。“幽蓟城”指唐河北道的幽州、蓟州(均在今河北、辽宁地区)等地的城池。安史乱军如海中的巨鳌,搅得海水翻滚,以致海中的鱼龙(指唐朝的军民百姓)奔走不宁,此所谓:“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第一段将洛阳沦陷后敌焰猖狂,天下罹乱的情景及诗人忧心如焚的心情,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
从“颇似楚汉时”至“绕床三匝呼一掷”为第二段。此段借张良、韩信未遇的故事,抒发诗人身遭乱世,不为昏庸的统治者任用,虽胸怀“王霸大略”、匡世济民之术,也无处施展,无奈随逃难的人群“窜身南国”的感慨。安史乱军来势凶猛,东都洛阳很快沦陷,战争的局势颇似楚汉相争时,呈拉锯状态。这使李白联想起历史上决定汉朝命运的杰出的谋臣和大将——张良和韩信来。他们在未遭君臣际遇之时,境况也与自己目前的状况差不多。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误中副车,被秦追捕,他只能更名改姓,亡命下邳(今江苏邳县),在下邳圮上遇黄石公,授他《太公兵法》。韩信最初在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曾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无以为生,钓于城下。受漂絮的老妇的饭食充饥。后来韩信投汉,汉高祖一开始也未重用他,他月夜逃亡,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
像张良和韩信这样的贤才智士,尚且有困顿不遇之时,像汉高祖那样的明君,还有不明之时,“今时亦弃青云士”就不足为怪了。李白在安史之乱未发前,就曾单身匹马闯幽州,探安禄山虚实。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曾三入长安,欲向朝廷报告安禄山欲反叛的情状,无奈唐玄宗十分昏聩,凡是告安禄山欲反的人,都被送给安禄山发落。李白因此“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了。传说龙的颈下有逆鳞径尺,若触动他的逆鳞,则必怒而伤人,这里以此喻皇帝喜怒无常,不喜听批评意见,暗示唐玄宗、肃宗决非是汉高祖那样的贤君明主。愤慨之馀,诗人只好“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旷达,其实所表达的是对朝廷不用贤才的深切愤懑。诗人无事可做,只好在诸侯门里做客。刚刚在宣城太守家里做筵上客,此时又在溧阳府上当座上宾。自己的满腔豪情和壮志无处抒发,唯有在赌博场中吆五喝六,搏髀大呼,以快壮心,一吐愤懑。
从“楚人每道张旭奇”至诗末为第三段。前六句盛赞大书法家张旭的才能和为人,后六句写在溧阳酒楼和众宾客及张旭饮宴的情景,最后两句写自己欲钓鳌东海的胸襟和抱负,表达自己壮志未已,仍旧伺机报国立功的思想。张旭是李白的好友,在长安时,他们曾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有过“饮中八仙”之游。
张旭不但因善书被尊为“草圣”,而且胸怀大志,“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是写他不但深得吴郡的地方长官的赏识,而且甚为海内雄侠所钦佩。因张旭做过常熟县尉,因此诗中将他与曾做过沛中吏的汉初大臣萧何、曹参相比,称他将来也会有风云际会“攀龙附凤”之时,干出一番事业来。这几句话虽是祝愿张旭的,其中也有诗人自期的意味。后几句点明和张旭等人宴别的时间和地点,及*上轻歌曼舞、挝鼓欢饮的热闹场面。最后向张旭等人赠别,表示自己要像《庄子》中的神人任公子一样去钓鳌东海,施展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庄子·外物篇》中所说的任公子所钓的“大鱼”“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就是指此诗开始所说的使得海水震动的“巨鳌”,或诗中屡提起的“长鲸”。“巨鳌”和“长鲸”在李白诗中很多地方都是指安史叛军的。因此,东海钓鳌,当喻指寻找*叛报国机会。
整理:zln201707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少居蜀中,读书学道。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译诗:
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
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
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赏析:
《古朗月行》原诗共16句,这里是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这四句诗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月亮,充满了浪漫而神奇的遐想。古往今来,月亮一直牵动人们的心。关于月亮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的确令儿童心驰神往。每个人都有童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月亮更充满好奇心。这四句诗就是李白幼小时对月亮的观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体入手进行描摹的。月亮(指明月)是圆的,白玉盘也是圆的,有相似点,故可以打比方。月亮除了是圆的之外,还能发光(非科学意义上的),于是又有了“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两句。这两句是从月亮发光角度写的。月光皎洁,旖旎可人,而镜子能反光,两者也有相似点,所以怀疑月亮又像瑶台上的镜子飞上了青云的顶端,这又是一处比喻。而“瑶台”又是西王母所居之处,本身还具有神话色彩,更增添了迷人的效果。这四句诗是用儿童思维写成的,诙谐幽默而又充满天真稚趣;又以“白玉盘”、“瑶台镜”为喻,语言生动活泼。这四句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儿歌,它可以开启儿童的心智。
这也是一首乐府诗。鲍照有《朗月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从军行李白诗词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军行李白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李白诗词中有月的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诗词中有月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简介: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
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
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子枉清盼,不知东走迷。
离家来几月,络纬鸣中闺。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那能吐芳信?惠好相招携。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珉齐。
摭拭欲赠之,申眉路无梯。
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
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浮人少荡析,爱客多逢迎。
游子睹嘉政,因之听颂声。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白日与明月,昼夜尚不闲。况尔悠悠人,安得久世间。
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玉树生绿叶,灵仙每登攀。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词鉴赏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古朗月行》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韵译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
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清明*安。
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寸断。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李白有《古朗月行》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此诗开篇诗人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把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突显出来。
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
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空悲远游子”,一个“空”字,显示出诗人的漂泊无依。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整理:zln201707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诗中的千古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
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
12、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 《羌村三首》其一
1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1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1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端午日赐衣》
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其作品很多都有对月亮的描写,这些诗的欣赏价值也很高。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2、“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挂*西江上待月有怀》)
3、“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4、“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宗之》)
5、“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树.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初月》)
6、“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雨后望月》)
7、“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送杨山人归嵩山》)
8、“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处悬明月.”(《庐山谣》)
9、“摇*萝枝,半挂青天月.”(《忆秋浦桃花旧游》)
10、“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秋浦歌》其五)
11、“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送殷淑》其三)
12、“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越女词》其四)
13、“镜潮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同上其五)
14、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秋浦歌》其十三)
15、“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其十四)
16、“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17、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魏万还王屋》)
18、“日落山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东鲁门泛舟》
1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一)
20、“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终南山》)
21、“对酒不觉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
22、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
2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谢朓楼饯别》)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晔及贾至游洞庭》其二)
26、“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当时明月在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明月好因缘宋晏几道《菩萨蛮·来时杨柳东桥路》
明月清风忆使君宋晏几道《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明月不谙离恨苦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明月别枝惊鹊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翠竹岭头明月上宋欧阳修《渔家傲·一派潺湲流碧涨》
当时明月在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後楼台高锁》
明月清风忆使君宋晏几道《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可惜一溪明月宋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画堂明月侵帏宋苏轼《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
明月多情来照户宋苏轼《渔家傲七夕》
明月清风我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明月不胜愁宋苏辙《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
明月逐人归宋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断肠明月霜天晓宋辛弃疾《蝶恋花·意态憨生元自好》
明月何妨千里隔宋辛弃疾《满江红·宿酒醒时》
明月楼台箫鼓夜宋辛弃疾《满江红·老子当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古诗古朗月行李白的诗
古诗古朗月行李白写的
2行李白的古诗
少年行李白的古诗
古朗月行的古诗唐李白
唐李白古朗月行的古诗
李白写的古朗月行古诗的内容
侠客行李白的古诗带注意的
长干行李白的诗爱上古诗
从军行李白古诗的诗意
李白诗词中带月的古诗句
李白的诗古诗古朗月行拼音版
古朗月行古古诗唐李白的笔顺
李白诗中含月的诗句
古朗月行唐李白的古诗词
侠客行李白古诗的短意思
李白诗经中的古诗
李白诗中写月的古诗词
李白诗句的古诗
李白古诗大全古朗月行中的名句
李白诗句
李白诗中含月酒的诗句
李白诗与酒有关的古诗
爱上古诗从军行李白写的
唐李白的古诗月行
李白诗酒双绝的古诗
古郎月行的古诗李白
李白诗的菩萨蛮古诗
李白诗中含有月字的20首古诗
李白诗送友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