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简短意思

关于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简短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简短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简短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简短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37) 说说(166) 名言(4) 诗词(3k+) 祝福(57) 心语(7)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以下是小编带来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词句注释】

      ⑴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⑵使:出使。

      ⑶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县。

      ⑷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⑸浥:(yì) :湿润。

      ⑹客舍:旅店。

      ⑺青青柳色新:亦作“依依杨柳春”。“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在文中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⑻更:再。

      ⑼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⑽故人:老朋友。

      ⑾尽:喝尽。一作“进”。

      ⑿君:元二。

      (13)尽:喝(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西出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知心的老朋友了。

      诗词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阅读全文]...

2022-06-04 14:04:52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送元二使安西注释及意思)

  • 解释
  • 建议听着古琴曲《阳关三叠》看本文!

    每年春晚最后一首歌是李谷一的《难忘今宵》,朋友聚会经常要唱周华健的《朋友》,战友、同学、朋友分别时要唱电影《驼铃》的主题曲《送战友》,好像这已是一种约定俗成。#书写经典#

    其实,在古代也有这样的约定俗成,在唐朝,就有一首歌,就像今天的《送战友》一样,经常吟唱于送别宴上。这首歌的名字叫《阳关三叠》,改编于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诗名叫《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什么背景呢?唐朝时,在安西设都护府,辖域包括了今天的新疆、阿富汗、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领域,是唐朝西北部重要的军事要塞。

    元二,原名元常,因家中排名为二,被称为元二,史料不详,因为要出使安西,好朋友王维搞了一场送别宴,也因为一次送行,元二登上了历史舞台,也是他唯一的一次历史出镜。

    这首诗没有记载写作时间,初步判断是在公元755年之前写的。因为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的军队被抽调到内地*乱,致使守护空虚,被吐蕃占领,后于公元840年,建立龟兹国而结束唐朝统治。所以元二到安西出差,应该是在安史之乱之前,也因此可以判断,王维送元二的这场告别宴是在公元755年之前。

    好朋友元二出趟远门,要到边塞安西去,王维从长安城一路送到咸阳,也就是唐朝的渭城,分手作别,摆下告别宴,宴*中,惜惜相别就不用说了,喝酒吧,什么也不用说,都在酒里了。此时咸阳的清晨刚刚下过小雨,湿润的空气清新,路面无尘,旅馆的柳树也刚刚泛青,应该是一个春天。二人把酒话别,王维说了一句感伤至极的话,老二啊,再喝一杯吧,再往西走,可就没有老朋友了。真是”情深不在语,尽在杯酒中”。于是一首千古绝唱由此诞生。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因为这首诗既没有赶考送别的期许,也没有上任送别时的恭贺,更没有被贬送别时的悲伤,在诗中表达的仅仅是朋友间浓浓的情谊,于是被人谱曲,经常在告别宴中传唱,名为《阳关三叠》。

    经典需要传承,历史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特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山西、甘肃、广东、陕西等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共同书写王维这首饱含浓浓朋友情的唐朝”送战友”——《送元二使安西》。

    [阅读全文]...

2022-02-14 10:52:59
  •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全解)

  •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曾写过一首送别即将前往西域履职的好友元二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后世对这首诗评价很高,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王士祯把《送元二使安西》列为“唐朝四大绝句”。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到安史之乱(755)爆发之前的这段时间,具体写作时间不详。在这段时间里,王维曾在长安为官,出使过边塞,还南下选拔过官员。

    开元二十三年(735),王维经贤相张九龄推荐再度入朝,出任右拾遗。左右拾遗在唐代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等,相当于现在*门的官员。可惜不久之后,张九龄罢相,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独揽大权。王维因是被张九龄提拔的得力助手,也受到李林甫的排挤,将他派往边塞凉州。

    自从张九龄离开朝廷,王维为官的热情就受到严重的打击,他再也看不到清明的政治环境,过起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从王维这个时期的经历来看,他大多数时候对朝廷都是比较消极的。好友元二(古人常以家中排行来称呼对方,元二指元姓朋友在家中排行第二)奉旨出京即将远赴遥远的塞外边关,王维心中充满不舍,于是写下这首充满真挚情感的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安西,在今新疆库车附*,是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治所。都护府是汉、唐等时代中原王朝为监护边境各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安西都护府是当时的六大都护府之一,安西都护府主要防御的是吐蕃。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安西都护府的军队被抽调到内地*乱,致使守护空虚,被吐蕃占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的前两句明确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气候和环境。渭城,是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唐代从长安送西行的旅人,多在渭城饯行。春季里一个小雨过后的清晨,诗人在酒店里送别朋友。“浥”是指湿润,浸湿的意思,春季的小雨雨量不大,刚好压住了路上的尘土。春雨过后,旅馆周围的柳树也被小洗刷得干净清新。

    古代在送别时,常常折柳表示对对方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首诗里,诗人把目光聚集在旅馆外面的柳树,一是对“朝雨”的一种呼应,二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折柳送别

    诗人对元二的不舍从第一句中也能看出端倪,诗的第一句说春天早上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土,可见诗人是从长安一直送朋友送到了渭城。渭城是一个常常上演分别的地方,诗人送别朋友的脚步到这里就要停下来,剩下的漫漫长路就不能再陪伴朋友了。

    渭城的春天小雨淅沥,长安的春天大约是一派繁华吧。那友人即将前往的安西的春天呢,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大约安西是没有春天的吧,因为“春风不度玉门关”,安西在玉门关以西,春风怕是更难以到达。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为朋友在旅馆里摆酒饯行,频频举杯。人在心中充满愁苦时,往往愿意用酒来麻痹自己的情感。“劝君更尽”,这显然已经不是刚刚才喝了一杯酒而已,诗人总想劝朋友再喝一杯,酒里蕴含着对朋友的牵挂,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熟悉的朋友了。

    阳关旧址在甘肃敦煌县西南,玉门关以南,所以称为阳关。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被叫做《阳关三叠》,因为当时伶人在演唱《送元二使安西》反复演唱三遍,故称《阳关三叠》。

    阳关旧址

    对于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来说,玉门关已经是塞外边关,朋友元二要去的地方却在更遥远荒芜的安西。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曾经被派往凉州,虽然他在少年时曾经写过边塞诗,但都是他想象中的,直到他真正到达边关时,他才了解了戍守边关是何等艰难。如果朋友元二此行在王维到过凉州之后,诗人这一杯又一杯的敬酒,更能显示出他对朋友此行的担忧与牵挂。

    朋友元二这一次出使西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长安,朝廷里乌烟瘴气,朋友回到长安时,自己又会在哪里,连诗人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何日才能重逢不得而知。大漠孤烟,朋友要去的荒芜之地,黄沙漫漫,想来都是为朋友的担心。愁苦滋味只能借由一杯酒将它们都压在心里,分别的话不必再多说,自己的心情朋友元二亦十分清楚,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吧。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气象里渗透着悲伤的诗歌,是游宦仕人茫茫未知的心声,是朋友之间诚挚情感低沉的抒发。送君千里总须一别,王维挥手告别远行的朋友元二,等待他的同样也是一场未知的旅程。唐玄宗天宝年间,李林甫、杨国忠让大唐的船舶偏离了正确的航线,使李唐王朝一步一步走向衰落和危亡。

    [阅读全文]...

2021-11-30 21:45:01
  •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和解释)

  • 解释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是一首有名的送别诗。这首诗正是通过描写饮酒送别,来表现朋友离别的复杂感情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写送别的环境。

    “渭城朝雨浥轻尘”,一是点明送行的地点——渭城。渭城位于长安西北,坐落在渭水岸边。通西域的商贾、外交使节,出使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官员,都要经由渭城,直奔阳关西去。现在,元二要出使安西了,诗人特地赶到渭城为他送别。二是点明送行的时间——早晨。三是写了当时的天气——正是一霎雨过,天清气爽。这雨,只能把浮土沾湿,可见很轻、很细,好像只是为了与元二送行而洒落下来似的。“浥轻尘”三个字,写的正是随风潜入、润物无声的蒙蒙细雨。

    “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写饯别的地点——客舍。古人有折柳赠别的*惯,据记载,远在汉代,人们送客到长安附*的灞桥时,就折下柳枝送给行人(《三辅*》),意借依依的杨柳,表示自己依依的别情。这正是:“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也许是为了同样的缘故吧,客舍修建在绿柳扶疏的地方。经过一场细雨,洗去了枝叶上的浮尘,绿柳比以前更绿了。“柳色新”的“新”字,写出了人的感情。在柳色的映照下,客舍也蒙上了一层“青青”的颜色。景色这样迷人,空气这样新鲜,仿佛还飘散着淡淡的清香。这样的环境,让人留恋,让人陶醉。然而,却要离别。离开这样优美的环境,也离开像这环境一样美好的友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离别,人们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后两句写送别的情景。“更尽”,说明酒已经喝过很多了。喝了那么多,还要劝饮,好像这万千离怀,都要通过这杯酒来表达似的。是的,这不是一般的酒。这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连心酒。朋友们转眼分离,各奔东西,什么时候再能相聚呢?且莫以醉推辞,“更尽一杯酒”,这是转瞬即逝的时机!这是“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豳风·七月》)的祝福酒,只有酒才能表达对朋友的良好祝愿。这又是“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的浇愁酒,只有酒才可以排遣这九曲离肠。是啊,酒,可以使人“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动心)”(刘伶《酒德颂》)。“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要喝,而且要一饮而尽。

    “西出阳关无故人”,又点明了去向。阳关之外,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再干一杯,饮下“故人”亲手斟的这杯酒,让它伴你长行吧!

    这首诗通过送别情景的描写,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写作上,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写景时又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美好的景物,反衬离别的忧伤,收到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的艺术效果。全诗内容含蓄,语意明白畅达,第四句尤其有力,耐人寻味。

    这首诗表现的感情很真挚,很动人,是送别诗中很有影响的一首。唐代很多有名的诗人都提到过它。刘禹锡说:“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与歌者何戡》)白居易说:“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都是指的这首诗。

    但唐人咏别之作,也不能说“殆不能出其意之外”。与王维同时稍晚的诗人高适,他的《别董大》同王诗以明媚的春景反衬寸寸离肠不同,高诗用无边的黄云、凛冽的风雪等壮阔的北国风光,正面衬托豪放磊落的襟怀,令人心胸为之宽广。高诗与王诗意境迥别,却同样脍炙人口。

    [阅读全文]...

2022-01-14 19:23:42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_送元二使安西古诗

  •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2、使:到某地;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县附*。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5、浥:(yì):湿润。

      6、客舍:旅店。

      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8、君:指元二。

      9、更:再。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老朋友。

      12、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

      唐代大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常的送别诗,这与*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6-26 22:20:32
  •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诗句

  •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诗句

      学*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诗句,欢迎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县附*。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诗意】

      唐朝时,边疆战乱很多,诗人了解战争的无情,也知道朋友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这一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朋友祝福,期待着他能够*安归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安宁的美好祝愿!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 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赏析】

      这首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阅读全文]...

2022-03-30 19:41:17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下面是关于《送元二使安西》古诗鉴赏的内容,欢迎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这是一首久负盛名的送别诗,在当时即谱入乐府,作为送别曲广为传唱。或称之为《渭城曲》,或称之为《阳关曲》(《阳关三叠》)。

      这首诗是作者为一位姓元的朋友出使安西而作。安西,时为西域诸国总称,因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故称。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即现在的新疆库车。当时,自长安赴西域,必经渭城,出阳关或玉门关。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处渭河北岸,在长安附*。阳关,故址在敦煌县西南,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阳关。

      小诗自写景始,以抒情终。前两句状眼前之景,绘形绘色,如同戏剧舞台上的布景:渭城早春的清晨,蒙蒙细雨拂浥轻尘,雨过天晴,驿道微湿,客舍杨柳青青。这里的“浥”字,十分传神。浥,本为湿润之意,在此作使动用法,谓细雨拂尘而使之湿润。漫漫古驿道,无雨则尘土飞扬,雨大则泥泞难行。而今朝,虽有雨而细小,拂轻尘而不扬,好似天从人愿,特地安置了一个清洁明快的环境。好友出使西域,本为壮举,此番送行,非黯然销魂之别,故诗人笔下的'景物亦非阴沉忧郁之状。然而,西域毕竟尚为荒漠孤寂之地,好友离别在即,势难挽留。所以,在明快的画面中,读者总感到有几丝早春雨后的凉意。这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为后两句抒情确定了基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字,恰当确切,内涵丰富。它暗示朋友对饮已三巡数盏,此前的频频举杯、殷勤话别尽在无字处包涵。诗人选取饯行之酒将阑的场面,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入诗,自然妥贴,意蕴深长,可谓化俗为雅。

      小诗从景入情,情景交融。表现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情调虽深沉但并不悲伤。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阅读全文]...

2022-06-05 14:43:51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①

      王维

      渭城春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②

      【作者】

      599-649,700-761,字摩诘,排行十三。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初为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相,擢为右拾遗,后转监察御史,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被执,受伪职。乱*论罪,其弟缙又请削已宦为兄赎罪,责授太子中允。后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乃盛唐山川田园诗派杰出代表。早岁边塞诗沉雄慷慨,意气飞动。山水田园诗或壮丽雄阔,或清幽恬澹,“诗中有画”。五绝绘景传神,超妙自然,七绝语*情遥,风神摇曳,与李白同擅胜场。有《王右丞集》,《全唐诗》存诗四卷。

      【注释】

      ①安西: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附*。②阳关:西汉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南古董滩附*。

      【品评】

      这是送友人远赴西北边疆的诗。前两句写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气氛。作者分明从长安直赶到渭河北岸的'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难舍难分,不言可知。但他不这么写,只用渭城“客舍”点出饯行的场所。轻尘、杨柳,都能引发离情别绪,但作者不说风尘仆仆,也不写折柳赠别,而借清晨的一阵微雨洗尘濯柳,展现出“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清”的明丽画面。盛唐人远赴边塞,一般是为了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元二也不例外。

      诗人把送别的场景写得如此明丽,蕴含着安慰、鼓励和祝愿的深情。有人认为这是“以乐景写哀”,可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后两句写客舍饯行,只写出不得不分手时说出的劝酒辞。“劝君更尽一杯酒”,一个“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惜别之情,见于言外。“西出阳关无故人”,而朋友是要到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去的。阳关已无故人,何况安西!对元二来说,故人包括为他送行的作者。对作者来说,元二正是故人。“更尽一杯酒”之时,故人尚在一起,分手之后,就只能两地相思了!

      后两句表达的是任何人与至亲好友分手时共有的真情实感,但以前却无人用诗的语言说出。一经王维说出,便万口传诵,谱为乐章,被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刘禹锡《与歌者何戡》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云:“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李商隐《赠歌妓》,亦有“断肠声里唱阳关”之句,可见传唱之广。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指出:“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人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外。”所谓“三叠歌之”,即将后两句反复歌唱。这首送别诗,情深味厚而略无衰飒气象,体现了盛唐诗的时代特征。

    [阅读全文]...

2022-07-05 08:20:35
  • 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

  • 诗意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2、使:到某地;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县附*。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5、浥:湿润。

      6、客舍:旅店。

      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8、君:指元二。

      9、更:再。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老朋友。

      译文: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

      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赏析: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题中王维这位姓元的友人奉命前往安西,王维在渭城送别。

      前两句写明送别时间,地点与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免不了经历万里的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浸透了诗人全部情义的琼浆玉液。这里面不只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的体贴。

    [阅读全文]...

2022-03-01 21:54:13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简短意思 - 句子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简短意思 - 语录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简短意思 - 说说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简短意思 - 名言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简短意思 - 诗词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简短意思 - 祝福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简短意思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