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江上钓鱼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在江上钓鱼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在江上钓鱼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在江上钓鱼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储光羲钓鱼湾》古诗赏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储光羲钓鱼湾》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储光羲钓鱼湾》古诗赏析
钓鱼湾
唐代: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译文
垂钓在春天的绿水湾,春已深杏花盛开纷繁。
潭水澄澈疑心水清浅,荷叶摇动才知鱼游散。
直到日暮等待知心人,系上小船停靠绿杨岸。
注释
春深:春意浓郁。宋秦观《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支枕星河横醉后,入帘飞絮报春深。”乱:纷繁的样子。
情人:志同道合的人。
维舟:系船停泊。维:系。南朝梁何逊《与胡兴安夜别》诗:“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钓鱼湾岸边草木丰茂,一片青绿;点缀在绿荫中的几树红杏,花满枝头,不胜繁丽。垂钓时,俯首碧潭,水清见底,因而怀疑水浅会没有鱼来上钩,蓦然见到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暮色渐浓,那小伙子等待着自己的情人,他把船缆轻轻地系在杨树桩上。
鉴赏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作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鱼湾,焦急地等待着情人的到来。这首清新的小诗,将春天、春水、春花、春树与青春融为一体,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意图。
一二句写暮春季节钓鱼湾的动人景色。点缀在绿荫中的几树红杏,花满枝头,不胜繁丽。这时,暮色渐浓,那小伙子驾着一叶扁舟,来到了钓鱼湾。他把船缆轻轻地系在杨树桩上以后,就开始“垂钓”了。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管他怎样摆弄钓杆,故作镇静,还是掩饰不了内心的忐忑不安。杏花的纷纷繁繁,正好衬托了他此刻急切的神情。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进一步写小伙子的内心活动。这一联富有民歌风味的诗句,包孕着耐人寻思的双关情意:表面上是说他在垂钓时,俯首碧潭,水清见底,因而怀疑水浅会没有鱼来上钩;蓦然见到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实际上是暗喻小伙子这次约会成败难卜,“疑水浅”无鱼,是担心路程多阻,姑娘兴许来不成了。一见“荷动”,又误以为姑娘轻划小船践约来了,眼前不觉一亮;谁知细看之下,却原来是水底鱼散,心头又不免一沉,失望怅惘之情不觉在潜滋暗长。这里,刻划小伙子在爱情的期待中那种既充满憧憬欢乐、又略带担心疑惧的`十分微妙的心理变化,真可谓丝丝入扣,惟妙惟肖。
鉴赏二
前四句明明写垂钓情景,而却偏说是写爱情,这并不是附会。因为诗的最后两句点明:“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诗人不把这两句点明爱情的诗,开门见山地放到篇首,这就是诗的结构艺术之妙,如果把最后两句放到篇首,诗来气脉尽露,一览无余;再没有委婉的情致。而且这样一来,那一联双关句,势必成为结尾,使语意骤然中断,漫无着落,不能收住全诗。这样结尾,从全诗意脉结构来看,却极尽山回路转、云谲雾诡、变化腾挪之妙。它使前面钓“垂钓”,一下子变成含情的活动,也使“疑”、“知”等心理描写,和爱情联系起来,从而具备了双关的特色。
诗就在袅袅的余情、浓郁的春光中结束了。在夕阳的反照下,绿柳依依,扁舟轻荡,那小伙子时而低头整理着钓丝,时而深情凝望着远处闪闪的波光—他心上的情人。“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这简直是一幅永恒的图画,一个美感的镜头,将深深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简介
《钓鱼湾》是唐代诗人储光羲创作的组诗《杂咏五首》之第四首诗。这首小诗由杏花春水和潭荷游鱼构成的明秀小景,融进诗人的敏锐感受和怡静心情,完美地把春天、春水、春花、春树和青春融为一体。明秀的意象,清逸的兴致,构成了透彻玲珑的意境,意向明秀,兴致清逸,格调清新,既富天趣,又构思巧妙,历来受人称道。唐代殷璠赞其“格高调逸,趣远情深”。
作者简介
储光羲(706或707—760或763),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开元十四年(726年)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尉。天宝十年(751年)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
《江上渔者》古诗
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下面我们来欣赏其《江上渔者》!
作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④看⑦一叶舟, 出没⑤风波⑥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鉴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1]创作背景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作者感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拓展:古诗《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美:鲜美。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江河钓鱼的技巧
垂钓是一种乐趣,掌握垂钓的技巧,才能让这种乐趣延续下去。所以,当我们在垂钓时,要不断摸索新技巧,让乐趣常在!今天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江河钓鱼技巧,钓鱼人必看!
一、地势水情要知道
汀(水边*地)也是钓鱼的好地方,不同的是,汀的上游水流较急,基本上无法施钓,最好的方法就是沿着汀往下走,汀的下游出水口附*水流相对*稳,这种地方是夜钓的好地方,往往能钓到比较大的鲤鱼。
当然除了这种方法,利用涨潮到汀钓鱼也是一个好办法,遗憾的是一个月只能钓几次,但效果比较显著,每月的农历初三、十八左右,趁涨潮水流小的时候到汀施钓。江河流速一般都是由河床的落差决定的,河道流经山区时,由于地形的缘故,河道突然变窄变陡,水流因此湍急汹涌,这种地方河道虽然窄,却留不住鱼,当河水流经*原时,河道就开阔起来,水流也舒缓*稳,形成了滩地,滩地土质肥沃,易生水草,是鱼儿经常光顾的地方,也是江河钓的主要钓场。
江河地势千变万化,在这种地方钓鱼选位是衡量钓技高低的重要标志,小海建议的是:综合分析,有所侧重,选支流少选主流,选缓水不要选择急水,选长满水草的曲岸不选人工水泥浇筑的直岸,浅找深,深挑浅。本着这样的原则,选位的目标就已经明确。
江河的水情和水库、湖泊不同,它的水位不断变化,而每次变化,都会对垂钓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包括钓位的重新选定、钩柄的更换、饵料的重新配置及换饵的时间改变等等,所以说,掌握了潮汐的规律性,也就熟知了江河的水情变化,对于我们在江河垂钓有着不言而喻的好处。
二、钓具、钓法
江河钓的钓具制作主要出于两种考虑:一种是防止涨潮时水流过急,这类钓组是单钩、串钩、葡萄钩,钓饵是玉米粒、颗粒、小鱼虾、蚯蚓、面食,这些饵料基本上不怕水流冲击。另一种是爆炸钩,这种钩上鱼效果好,但有一个缺点,抗;中击能力较差,只能在没涨潮的间歇,水流较缓时使用,水的流速最好不超过每秒0.2米。
活水用爆炸钩和静水不同,静水的铅坠60克基本够用,而活水必须在100克以上。静水的糟食黏性不大,只要抛出去落到钓点不散即可,当然化散的时间越快越好,而在活水就是奢望,活水的糟食黏性要大一些,在水里要耐泡一点,也许有人要问,糟食不及时化开能钓到鱼吗?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较黏的糟食比较耐泡,但是在水里一泡还是比较软一点,尤其是鲤鱼,发现饵后即使吸食不方便它也会啃食,最终也能达到咬钩的目地,钓友们都明白,特殊的条件就要采取特殊的方法,食在钩上就有上鱼的希望,如果食钩分离,那就功能尽失,爆炸钩就是这种钓具,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
三、钓法与其他水域一样
江河的钓鱼方法和其他水域基本上一样,常见的有海竿钓、手竿钓、拉砣钓,但也有两种静水钓所没有的。一种是“毛钩拖钓法”,基本的操作就是,选水的流速在每秒1.5米以上的.河流,手竿3.6米,最好是碳素竿,钓线略长于竿,2—3枚毛钩。
人站在水里,将毛钩抛向水流里,利用水的流速将钩;中在水的上层,因为毛钩上的毛都是用公鸭颈上的毛制成,在水里被急流冲刷,宛如一只苍蝇,引得白鲦、红尾,甚至是马口溯流前来捕食。另一种就是“走钩钓”,顾名思义就是走着钓。
手竿、钓线同上,不用坠,漂用鹅的粗翅毛梗一段或蒜茎一寸,毛钩一枚,小钩一枚,小钩挂蚯蚓。出钓时,钩饵抛在水流里,需要看漂走钓,一有鱼咬钩黑漂,即用力提竿,将鱼拉到岸上,鱼多时,几分钟一条。这两种钓法钓到的均是小鱼,但收获颇丰,充满情趣,屡试不爽。
四、总的原则
全国各地的江河有所不同,比如,南方雨季比较多河流容易报账洪水,钓鱼就很难进行而且还需要判断水纹及辨别是否有鱼活动。北方雨水比较少干旱,有些河流垃圾也比较多污染严重,建议去城市的远郊区去垂钓比较好。
举个例子: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的潮汐和黄海一样,即每12小时有一次潮涨潮落,一次从涨到落大约需5个多小时,两潮之间则需6—7个小时,从这点来看,到江河钓鱼,只有掌握了潮汐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时间来安排我们的钓鱼活动。
江上渔者古诗
《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江上渔者古诗,希望有所帮助!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常的语言,*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常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冬天江河钓鱼技巧
冬季因汛期结束,野河的水位下降,加上气温逐渐降低,鱼会本能地向深水区回撤,因此一些水位较深的河滩就成了鱼的集结地。针对上述情况,在施钓时需要掌握冬季钓鱼技巧。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冬天江河钓鱼技巧,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做好准备
冬钓野河,钓前要对野河有总体的了解,比如和钓鱼相关的地形、水情、鱼情等信息,把握它们的特点。此外,还要大致明确主攻的对象鱼种。冬钓多以鲫鱼、鲤鱼、马口等为主。
二、钓点选择
选择钓场时,要尽量选择没有断流的野河,有活水进出,溶氧量充足,食料丰富,鱼的活性相对高一些。在确定具体钓点时要注意这些地方:
1、水草处:钓鱼不钓草,多半又白跑。冬季钓鱼,同样要选择有水草的河滩,不管是枯死的.水草还是半枯萎的水草,只要是水草就行,靠*水草边设下钓位错不了。
2、障碍处:野河里的鱼也有“家”,“家”多安在有障碍物处,如倒在河里的枯树所形成的障碍区、靠*河岸的乱石头区、树桩、桥墩等地方。
3、深浅交界处:野河水底地形复杂,尽量找相对*缓一些的水底,水深2——3米、深浅交接的地方。
4、凹凸不规则处:在无水草、无障碍物可选的情况下,那些向水中央延伸、有凹凸不规则的地方,也可以作为钓钓点。
三、轻装上阵
冬季钓鱼选钓具应轻装上阵。尤其是在钓竿,必须精简,有一根竿就足够用了,最多多备一根。结合实际鱼情,4.5米手竿就可以应对。钓马口,白条等中上层鱼时钓浮,钓鲤鱼、鲫鱼等底层鱼时钓底。垂钓时,以细线小钩为主,根据鱼情和对象鱼选择好再出钓可让垂钓效果更佳。
注意:冬季鱼儿挣扎力度小,线组偏细一点也可以控住,另一方面还可提高鱼讯信号。
四、饵料选择
在使用钓饵时可做两手准备。一是活饵即红虫、蚯蚓;二是面食,面食也要以腥味为主,且要把握好物理状态。冬天的鱼开口小,吃口轻。故此饵应该软一些不要过粘饵球应该小一点。
冬季江河钓鱼,打窝很重要,最好根据鱼情投放窝料,即让鱼儿吃不饱又能留鱼最好。这个季节用酒米打窝最好。虽然冬季多数江河可垂钓钓点流水不是很严重,但为了抗流水,最好给窝料加点面粉,加水攥成一团较干的窝料,用打窝器送到钓点最好。
五、出钓时机
冬季钓鱼,以晴天出行最好。重点抓住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之间的好时光。阴天雪天也能钓,但一是出行施钓时不方便,另外气温低也不利于施钓。
如此酷暑,何不寻一池鱼塘,约两三好友,在湖边垂钓,享受夏日的清凉?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烈日炎炎,携稚子去湖边垂钓,小小孩童,连野草都能浸没他幼小的身体。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一弯蛾眉月,浅挂夜空中,月色清朗,凉爽宜人,这凉夜,令人沉醉。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躲了一天酷暑,垂钓归来,惬意至极,任凭渔船随风飘荡。残月西沉,凉意阵阵,且卸下一身的疲惫,枕着月色入睡,安然祥和。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隔着云烟,远处的高桥若隐若现。流水淌过,朵朵桃花瓣随水漂流。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洞庭湖水浩瀚无边,岳阳城内波涛汹涌,纵是外物惊扰了内心,也要淡然处事。得空去看别人垂钓吧,鱼儿上钩,虽非你所有,却别有一番乐趣。
唐·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潭水清澈,好似一触见底。看,那里的荷花在动,是心爱的姑娘来了吗?原来是鱼儿在下边游走,当真淘气至极。郎情似钓丝,剪不断理还乱。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山间白鹭翱翔,水中鳜鱼肥美,试想,戴着箬笠,披着蓑衣。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远离世俗的喧嚣,在山间,在竹林旁,劈柴,烧饭,静享夏日的惬意。
唐·杜牧
关于钓鱼的经典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钓鱼的经典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2、幽寻自笑本无事,羽扇筇枝上钓船。
3、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4、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5、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6、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渔钩。
7、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8、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9、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12、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13、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14、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15、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16、却把鱼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17、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8、披蓑荷笠钓鱼矶,钓得鱼儿大更肥。
19、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20、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2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22、沣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
23、澄江息晚浪,钓侣拽轻舟。
24、羊棹快,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25、闲钓江鱼不钓名,瓦瓯斟酒暮山青。
26、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27、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28、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29、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
30、春钓滩,夏钓阴,秋钓潭,冬钓阳。
31、冬钓沱,夏钓深,不冷不热钓中间。
32、春钓桃花开,秋钓桂花鱼。
33、小麦黄,钓鱼忙。
34、三月三,鲤鱼上河滩。
35、春钓滩,流钓弯,下雨钓江边。
36、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
37、清明鱼开口,霜隆鱼封口。
38、冬钓向阳岸,秋钓满河湾。
39、春钓阳光照,夏钓早和晚,秋钓全天候,冬钓响午头。开河钓鲫,伏天钓鲤,立秋钓鲶鱼。
40、冬天响午太阳照,背风向阳深水钓。
41、春钓草边,夏钓早晚。
42、白芷汀寒立鹭鸶,草风轻剪浪花时。
43、烟幕幕,日迟迟,香引芙蓉惹钓丝。
44、无限荷香染署衣,阮郎何处弄船归。
45、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钓矶。
46、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春事事幽。
47、自来自去堂前燕,相亲相*水中鸥。
48、老妻画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49、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可求。
“处士”一词,起初的时候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来用以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苦吟诗人”贾岛在未中进士前,在京城长安与吴处士结交,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乘船到了福建一带,贾岛很思念他去,于是写下了《忆江上吴处士》一诗,原文如下: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月亮几经圆缺变化。正是因为吴处士远航福建,与诗人山海相隔,诗人思念而不得见,只能靠“忆”来抚慰思念之情。据神话传说,嫦娥偷吃灵药,升上月亮之后,变成了一只蟾蜍,所以,*也以“蟾蜍”代指月亮,诗人以月亮的圆缺变化来暗示与吴处士分别的时间之长。诗人与吴处士山海相隔,再加上吴处士一去经年,诗人虽然没有直言思念,思念之情却不言自明。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飘飞洒满长安城。秋风乍起,落叶飘飞,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当年与吴处士分别的场景,那也是一个秋天,景象与眼前的这个秋天何其相似诗人由眼前的秋景回忆起与吴处士分别时的秋天的景象,通过相似的秋景,打通了回忆与现实,给这份思念增添了时间的长度。另外,诗人也通过“落叶满长安”,以象征的手法写自己的思念之情充塞于长安城中,给思念增添了空间的广度。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当年我们在这里饯别,话别在暮色四合之时,雷雨交加的天气让人遍体生寒。在颈联中,诗人的笔触由现实与回忆的结合转到了回忆。诗人来到了当年与吴处士分别的地方,回想起了当时分别的场景,在临别之时,两人设宴饮酒,依依不舍,一直持续到暮色四合之时,一个“夕”字写出了两人关系的深厚。但天公却不作美,忽然雷雨交加,一个“寒”字写出了秋雨的寒凉,更写出了离别之时的伤感之情。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你乘坐的船还没有返回,关于你的消息还在海云边。在尾联中,诗人以对重逢的期盼作结,收束全诗。“桡”指的是船桨,在这里,诗人以“桡”代指船。昔时,吴处士乘船而去;现在,诗人期待吴处士乘船而返。虽然诗人满心期待,但吴处士的船却“殊未返”,迟迟得不到与吴处士有关的消息,诗人不禁推测,与吴处士有关的消息大概在海云边吧。诗人以期待的落空,进一步表达了对吴处士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忆”字为中心展开全诗,以两人相隔之远,分别之久点明“忆”的原因。于是,在一个秋日,诗人来到了当年两人分别的地方,眼前的秋景触发了诗人的回忆,于是他忆起了分别时的天气和环境,烘托出了离别之时的伤感之情,最后他以期待重逢而不得,进一步加深了“忆”的内容,从中可见诗人对吴处士深深的思念之情。
前两篇文章,分别写了普通人的钓鱼欢乐和士大夫、高僧们的闲情逸趣和禅意。这篇文章选取了四位著名人物孟浩然、鱼玄机、储光羲、范仲淹写的四首著名的垂钓诗,看看他们在意的是什么?与前两篇文章的境界有何不同?请跟我来赏析吧: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意: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慕之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笔者: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八月的洞庭湖,湖水暴涨,碧波荡漾,远远望
去,水天相接,混为一色。湖面之上,水气升腾,波浪翻滚,震撼岳阳城。体现出诗题的
“望”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该诗的名句,气势雄浑。
后四句写出了“赠”的目的,“欲济无舟楫”,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端居耻圣明”,在这个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最后的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只能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希望张丞相能够帮助。
张丞相即张九龄,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谥文献,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著名诗人。西汉三杰之一留侯张良的*。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为人正直。
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干谒诗赠给张九龄。古时候,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诗文,向达官贵人呈献,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他们重视、引荐。这种体裁的诗文,就是干谒诗,简单来说,就是类似现在的自荐信。
这首诗,写钓鱼只是个引子,孟浩然在意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孟浩然生在盛唐,早年有志用世,然而多次应试进士不第。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以隐士终身。
王维与孟浩然
有一个典故,”转喉触讳”,说的就是孟浩然。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大诗人王维与孟浩然友善,有一次邀请孟浩然进入王维的内署,二人谈论正欢,唐玄宗突然来临,孟浩然无处可躲,只好隐匿在床下。
见到唐玄宗后,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唐玄宗让孟浩然出来,并问了他有什么诗作,孟浩然就朗诵了自己的所作《岁暮归南山》,当念到“不才明主弃”句,唐玄宗不愿意了,生气地说:“你根本就没来求我,却说我把你抛弃,这不是诬蔑我吗?”故此孟浩然终身不仕 。王维后来还埋怨孟浩然说,你为何不念“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这首诗呢?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
二、《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
唐:鱼玄机
无限荷香染暑衣,
阮郎何处弄船归。
自惭不及鸳鸯侣,
犹得双双*钓矶。
诗意:
阵阵荷花的清香熏染了我的夏衣。
我的有情人你何时才能划船归来?
我惭愧比不上那比翼双飞的鸳鸯,
至少它们可以互相亲*一起钓鱼。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钓矶。
笔者:李端公,即李郢(yǐng),字楚望,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进士及第,李郢是个才子,在家喜欢看书,在外喜欢旅游,能写诗,闲不住。对当官倒也不是特别热心,起初只是做幕僚,后来调至京城任侍御史,李郢与另外一位诗人贾岛是好朋友。
“无限荷香染暑衣,”在夏天的午后,阵阵荷花的清香,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熏香了我的衣服,我静静地坐在荷塘旁边的大树下面钓着鱼,钓着钓着就进入相思之中。
“阮郎何处弄船归?”阮郎,这是个典故,本来是指汉朝的阮肇,后来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也就是情郎的代称。这两个字,透出了诗人对李郢的绵绵情意。主动称对方为阮郎,可见两人关系已经非同一般。我的情郎,你什么时候才能划船归来啊?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钓矶。”我是多么羡慕那幸福的鸳鸯伴侣,可以双双在一起。诗人希望李郢能够陪在自己身旁一起垂钓,看到底是鸳鸯幸福,还是自己幸福。
二十三岁的风流才女鱼玄机为李郢写了这首诗,正值青春鼎盛的鱼玄机,表白的确是大胆、热烈、率真、可爱,符合鱼玄机的性格。“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钓矶。”是该诗的妙句,流传广泛。
这首诗,钓鱼是幻想,鱼玄机在意的是她与李郢热烈、率真、浪漫的爱情。
鱼玄机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独 钓 寒 江 雪。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雨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渔 歌 子 (晚唐)张志和 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弯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船子和尚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小儿垂钓唐 · 胡令能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手,怕得鱼应人。
2、渔父唐 · 张志和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3、渔歌子唐 ·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淮上渔者唐 · 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独 钓 寒 江 雪。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雨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渔 歌 子 (晚唐)张志和 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弯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在江上钓鱼的古诗
江边钓鱼的古诗
钓鱼的古诗独钓一江秋
船上钓鱼的图猜古诗
小童在江边钓鱼的古诗
钓鱼上瘾名言
江上捕鱼的古诗
对钓鱼的古诗
钓鱼人的古诗
雪天在小舟上钓鱼的古诗
龙钓鱼的古诗
喂鱼钓鱼的古诗
江上捕鱼人的古诗
钓鱼二字的古诗
有人钓鱼的古诗
钓鱼的古诗句
钓鱼的诗词
钓鱼诗句
钓鱼弯唐的古诗
雪和钓鱼的古诗
美丽的长阳清江钓鱼古诗
钓鱼的诗句
古诗关于钓鱼的诗
钓鱼的说说
小时钓鱼的古诗
儿童在钓鱼的古诗
放牛钓鱼的古诗
钓鱼说说
钓鱼贺词
童年钓鱼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