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带俊字的古诗

关于苏轼带俊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苏轼带俊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苏轼带俊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苏轼带俊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69) 语录(11) 说说(3) 名言(21) 诗词(822) 祝福(1k+) 心语(51)

  • 苏轼写的古诗

  • 苏轼
  • 苏轼写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写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南歌子·游赏》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拓展延伸】

      苏轼的咏茶诗词

      东坡写了许多茶诗,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

      双井茶,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是当时的贡茶之一,诗见苏轼《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这个茶好的东坡都不敢让书童仆人过手,要他自己亲自沏泡,他要好好欣赏如雪茶汤仿佛生出玑珠美玉。

      月兔茶,产于四川省涪州,诗见苏轼《月兔茶》。“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小凤团茶像环又不是环,像玦又不是玦。环状的团茶,烹煮由环变成玦就缺了,这与月的阴晴圆缺又同又不同,月团缺了还会圆,团茶缺了就无法再也圆不了。所以爱茶人“不忍斗小团”。

      垂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宝严寺。宋时葛岭宝严院出产“垂云茶”,是形如“雀舌”的散茶,垂云茶当不是普通山茶,而是佛门上品茶。怡然送与东坡,东坡回礼以贡茶“大龙团”。《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云:“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

      不断的贬谪生活使东坡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也为东坡提供了品尝天下名茶的机会。因此苏轼一生写下了*百首咏茶的诗词。东坡所作的这些茶诗融茶艺茶趣于笔端,意境幽美,引人入胜。后世人读了仿佛与东坡一道曾神游于山水之间,品茗于松竹之下,何其惬意淋漓痛快。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试院监考后,东坡和二三个监考官打水煎茶。东坡作《试院煎茶》一首,诗曰: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一,未识故人煎水意。(古语云:煎水不煎茶。)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诚斋诗话》还有一则东坡《煎茶》诗云: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杨万里解析这首诗第二句“自临钓石取深清”七字时,说它具有五方面的意思:一是水是清澈的;二是水是深处的清水;三是水是石头下面的水,没有泥土;四是石是钓石,不是一般寻常之石;五是水是东坡自己打上来的,不是让仆人做的这件事。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这句是形容水的状态是清澈甜美之极。“分江”二字,用的.十分绝妙。“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这句是倒语,是诗人的独家行文妙法,尤为诗家妙法。如杜甫对香稻的赞美“红稻吸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语反而意全。“枯肠未易禁三椀,卧听山城长短更。”这句又把卢仝吃茶的公案打翻。仝吃茶吃到七椀,东坡不禁三椀,山城更漏无定。长短二字,有无穷之味。

      《游惠山》:“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送南屏禅师》:“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罗酒。”《水调歌头·桃花茶》:“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壑源试焙新茶》:“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白云茶》:“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送刘寺丞赴余姚》:“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邵伯梵行寺山茶》:“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

      《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水调歌头》:“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

      《次韵周种惠石铫》:“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

      《送南屏谦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二昧手。”“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下朽。”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浣溪沙》:“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寄周安孺茶》这首长达120句的苏拭第一长诗,正是咏茶之作。“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格。”

    [阅读全文]...

2022-02-11 00:46:09
  • 苏轼古诗大全

  • 苏轼
  • 苏轼古诗大全

      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本文为苏轼古诗大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

      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

      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阅读全文]...

2022-01-08 13:40:51
  • 苏轼的古诗

  • 苏轼
  •   1、《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2、《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3、《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5、《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6、《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7、《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

      8、《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9、《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饮》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2、《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3、《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14、《蝶恋花》

      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

      学画鸦儿犹未就。眉间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

    [阅读全文]...

2022-02-24 21:46:38
  • 苏轼古诗全集

  • 苏轼
  • 苏轼古诗全集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古诗全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碧纱窗下水沈烟。——出自作品:《阮郎归·初夏》

      2、谁家水调唱歌头。——出自作品:《南歌子·游赏》

      3、蓝桥何处觅云英。——出自作品:《南歌子·寓意》

      4、枝上柳绵吹又少。——出自作品:《蝶恋花·春景》

      5、绿槐高柳咽新蝉。——出自作品:《阮郎归·初夏》

      6、又恐被、秋风惊绿。——出自作品:《贺新郎·夏景》

      7、黄鸡白酒渔樵社。——出自作品:《阳羡歌·山秀芙蓉》

      8、卷起杨花似雪花。——出自作品:《减字木兰花·立春》

      9、真游洞穴沧波下。——出自作品:《阳羡歌·山秀芙蓉》

      10、水殿风来暗香满。——出自作品:《洞仙歌·冰肌玉骨》

      11、解佩投簪,求田问舍。——出自作品:《阳羡歌·山秀芙蓉》

      12、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出自作品:《念奴娇·中秋》

      13、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出自作品:《卜算子·感旧》

      14、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出自作品:《望江南·超然台作》

      15、山秀芙蓉,溪明罨画。——出自作品:《阳羡歌·山秀芙蓉》

      16、谁似临*山上塔,亭亭。——出自作品:《南乡子·送述古》

      17、使君元是此中人。——出自作品:《浣溪沙·软草*莎过雨新》

      18、苦被多情相折挫。——出自作品:《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9、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出自作品:《临江仙·送王缄》

      20、雪晴江上麦千车。——出自作品:《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21、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出自作品:《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22、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出自作品:《阳关曲》

      2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出自作品:《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24、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出自作品:《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25、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出自作品:《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26、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出自作品:《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27、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出自作品:《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8、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出自作品:《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29、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出自作品:《洞仙歌·咏柳》

      30、软草*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出自作品:《浣溪沙·软草*莎过雨新》

      31、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出自作品:《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32、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出自作品:《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3、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出自作品:《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作品:《惠崇春江晚景》

      35、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出自作品:《西江月·顷在黄州》

      36、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出自作品:《满江红·江汉西来》

      37、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出自作品:《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8、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出自作品:《临江仙·送钱穆父》

      39、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出自作品:《虢国夫人夜游图》

      40、微雨如酥,草色遥看*却无。——出自作品:《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41、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出自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42、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出自作品:《浣溪沙·软草*莎过雨新》

      43、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出自作品:《念奴娇·中秋》

      44、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出自作品:《满江红·江汉西来》

      45、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出自作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46、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出自作品:《蝶恋花·密州上元》

      47、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出自作品:《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48、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出自作品:《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49、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出自作品:《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阅读全文]...

2022-01-24 15:30:33
  • 苏轼的古诗精选

  • 苏轼
  • 苏轼的古诗精选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的古诗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对社会看法和对人生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重要主题。更可贵是,苏轼对社会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弊政、陋*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常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反思。尤为难能可贵是,诗中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体现。苏轼在逆境中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一面,但苏轼更多诗则表现了对苦难傲视和对痛苦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表现能力是惊人,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北宋后期是宋诗鼎盛时期,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和情思内蕴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更重要是,苏轼具有较强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宋代诗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代: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谁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代: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阅读全文]...

2021-12-15 11:25:56
  • 苏轼的古诗及赏析

  • 苏轼
  • 苏轼的古诗及赏析

      遥遥地,苏轼从岁月深处中走来。擦肩而过的瞬间,我会回眸,俯首,捡拾你两袖间遗落的千年前的文字花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及赏析,如果可以,我想去宋代,去邂逅苏轼这位宋代文化孕育出的旷世奇才。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横看”即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岭”即顶端有道路可走的山,形状长而*。“侧”即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峰”即山顶端,形状尖而高。这两句意思是说,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处等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从写作方法来说,我们可以从“远*、高、低”这些方位词看出诗人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似乎在诗句中浓缩了一路走来所看到的景象,仅仅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把千姿万态的庐山特点概括出来,虽说是“务虚”的笔法,但给人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2、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

      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

      由于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4、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5、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6、定风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7、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

      词的上阕描绘兰溪美景:浸在溪中的兰草的嫩芽,不见泥泞的松间小路,下个不停的潇潇暮雨,婉啭啼鸣的杜鹃,构成了一幅清丽、洁净又富有生机乐趣的图画,抒写出诗人轻松、愉悦、恬然自得的心情,为下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下阕以反诘起句: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然后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言外之意,人不应把老视为畏途,只要心态好,老也可变为年轻。结句又反用白居易的诗意,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人生也会返老还童的。

      苏轼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 该篇为词人远谪黄州,托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写请泉寺风光,下片融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奋发向上的议论。

      8、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阅读全文]...

2022-06-05 05:09:00
  • 搜索苏轼的古诗大全

  • 苏轼,文学
  • 搜索苏轼的古诗大全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搜索苏轼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一:《满庭芳·蜗角虚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之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二:《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玉房金蕊。宜在玉仁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三:《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四:《点绛唇·不用悲秋》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五:《点绛唇·红杏飘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六:《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仁白玉肌。

      七:《南乡之·凉簟碧纱厨》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仁间一味愚。

      八:《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仁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仁泪。

      字之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仁,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仁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拓展: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 赏析

      一、 作者简介

      诗人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诗人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诗人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诗人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阅读全文]...

2021-12-09 00:06:40
  • 古诗苏轼的《少年游》

  • 苏轼,写作
  • 古诗苏轼的《少年游》

      青春年华里,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苏轼的《少年游》,希望大家喜欢。

      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品翻译: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与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写作背景: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苏轼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作品赏析: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双璧人。该句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苏轼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阅读全文]...

2022-03-23 16:01:08
  • 苏轼的诗词有名的古诗

  • 有名,苏轼,文学
  • 苏轼的诗词有名的古诗

      苏轼是*古代文人中的著名诗人,他的诗、词、散文成就非常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的诗词有名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鉴赏: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两个人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鉴赏: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鉴赏: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鉴赏: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鉴赏:这是苏轼最有名的词作之一,也是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3-19 07:46:03
  • 苏轼《入寺》古诗原文

  • 苏轼,诗人
  • 苏轼《入寺》古诗原文

      入寺注释

      【玉堂仙】翰林学士的雅号。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诗:“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明何景明《赤壁图》诗:“黄州逐客玉堂仙,停舟到此悲秋天。”清查慎行《舟过三水邑宰徐君来晤口占赠之》:“谁知花县宰,旧是玉堂仙。”参见“玉堂”。漢【摩尼珠】宝珠。晋法显《佛国记》:“﹝师子国﹞多出珍寳珠璣,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唐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宋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元顾瑛《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又若摩尼珠,跃出驪龙湫。”漢

      苏轼简介: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文学成就

      词作

      参见:苏词、诗词一体、以诗为词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文章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范增论》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但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忍之性;《*王论》批评周*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而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苏轼早年的政论文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但随着阅历的加深,纵横家的*气遂逐渐减弱,例如元祐以后所写的一些奏议,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词则剀切沉着,接*于贾谊、陆贽的文风。

      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交融。

      由于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就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八十余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

      苏轼甚至在四六中也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制诰曲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他遭受贬谪后写的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艺术成就

      书法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绘画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阅读全文]...

2022-02-16 09:11:19
苏轼带俊字的古诗 - 句子
苏轼带俊字的古诗 - 语录
苏轼带俊字的古诗 - 说说
苏轼带俊字的古诗 - 名言
苏轼带俊字的古诗 - 诗词
苏轼带俊字的古诗 - 祝福
苏轼带俊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