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渔歌子全部古诗

关于有趣的渔歌子全部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趣的渔歌子全部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趣的渔歌子全部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趣的渔歌子全部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52) 语录(36) 说说(71) 名言(2) 诗词(559) 祝福(9k+) 心语(10k+)

  • 张志和的渔歌子全诗(渔歌子全部古诗分享)

  • 分享
  • 张志和的五首《渔歌子》

    (其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其二)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其三)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其四)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乾, 醉宿渔舟不觉寒。

    (其五)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阅读全文]...

2022-06-13 09:44:42
  • 渔歌子古诗带拼音译文(渔歌子古诗教案)

  • 《渔歌子》,又名《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入“黄钟宫”。原为单调廿七字,四*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后来此调多用为双调。“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曲》。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渔歌子·浪花有意千重雪

    【五代】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诗歌不长,短短27个字,勾勒出了渔父的舒适的令人羡慕的生活。不知道曾为一国之君的李煜在位时是否也曾羡慕过渔父的悠闲自得的生活!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五代】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在春风中摇起一叶小舟,春江垂钓。远处的小岛上开满了春花,身边则是满满的一坛美酒,四个一字连冠下来,一气呵成,不仅不觉重复,反而*添了悠然轻快的气氛,可见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在这样的万顷波中垂钓,真可称得上自由二字。

    渔歌子·钓得鳊鱼环卖钱

    【明】刘基

    钓得鳊鱼环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雪满船。

    得鱼举酒看天,渔翁疏放兀傲之态可掬,这也是诗人自己心态的写照。刘基早年对社会黑暗的不满,晚年对统治者高压的畏惧,使他看透官场的污浊,希望早日得解脱,过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此词上片写景,词中描绘出一幅潇湘秋月,小艇垂纶欲归图。下片写人情,词中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自在自乐的隐居生活。这首词写景*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

    渔歌子·柳如眉

    【五代】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这首词写少妇闺情。上片描写女主人公的容貌,以及她梦醒后的所见所闻;下片女主人公追叙与少年郎分别时依恋的情状,抒写离愁别恨。

    渔歌子·柳垂丝

    【五代】李珣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这首《渔歌子》乃记游之作,有景致,有情趣,令人神往。暮春天气,楚江*,垂柳轻拂,袅娜多姿,一树树鲜花,姹紫艳红,芳香四溢,沁人肺腑,更有莺歌燕舞,生机盎然,好一派明媚春光。

    渔歌子·楚山青

    【五代】李珣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

    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

    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这首词写处士的生涯与心怀。全词淡淡写景,缓缓抒情,风骨俊逸潇洒,态度旷达超拔,语言清新流利,文笔洒脱豪放,无不洋溢着一种“清胜”之美。

    渔歌子·泛流萤

    【五代】孙光宪

    [阅读全文]...

2022-07-29 07:35:57
  • 关于渔歌子的古诗简析

  •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关于渔歌子的简析]

    [阅读全文]...

2022-06-15 20:56:51
  • 古诗渔歌子的诗意(渔歌子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 诗意,创作
  •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古词今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注释解说: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5)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6)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品鉴鉴赏: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区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阅读全文]...

2022-06-01 19:37:39
  • 渔歌子古诗的意思(渔歌子的注释和诗意)

  • 诗意
  • 渔歌子

    张志和

    xīsàishānqiánbáilùfēi 西塞山前白鹭飞,

    táohuāliúshuǐguìyúféi 桃花流水鳜鱼肥。

    qīngruòlì lǜsuōyī 青箬笠,绿蓑衣,

    xiéfēngxìyǔbùxūguī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融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阅读全文]...

2022-07-13 12:26:38
  • 渔歌子的诗意

  • 诗意
  •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

      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

      披着绿色的蓑衣,

      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1、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韵,以张氏此调最为着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2、西塞山:浙江湖州。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6、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7、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8、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地起风波也。

    [阅读全文]...

2022-03-12 18:44:52
  • 渔歌子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渔歌子原文及翻译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渔歌子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词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诗句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阅读全文]...

2021-12-14 12:27:02
  • 渔歌子的诗意(渔歌子这首诗的诗意和注释)

  • 诗意
  •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緌(ruí):蝉的触须

    流响:蝉不停地鸣叫。藉(jiè):凭借、依靠的意思。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今宵:今天晚上。碧霄:青天、天空。牵牛:牛郎。渡河桥:牛郎织女渡过天河,踏上鹊桥。尽:完。几万条”的“几万”是虚指,比喻多。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本来就知道。

    同:统一的意思。

    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

    家祭:家中祭祀先人的仪式。

    无忘:不要忘记的意思。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题:写。临安:现在的杭州。

    邸(dǐ):旅店。题目表明这首诗是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的。

    几时休:“休”是停,何时停止。

    “直”是简直的意思。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因为中国古时候分为九个州。生气:生机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的意思。万马齐喑(yīn):喑:哑。千万匹马都沉默无声,比喻中国死气沉沉。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山居秋暝

    [阅读全文]...

2022-05-30 16:11:31
  • 立冬的全部古诗

  • 立冬
  • 立冬的全部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冬的全部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冬日作》

      宋 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

      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

      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 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

      宋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十月十日立冬》

      宋 周南

      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

      律吕看交会,衣裳出褚中。

      骭疡时作尰,怀抱岁将终。

      汗手污牙笔,晴檐共秃翁。

      《立冬即事二首》

      宋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宋代:程公许

      金鲫鱼犹涵藻涧,玉蕤香未破梅花。

      人生转眼皆泡幻,勘破须饶老作家。

      《立冬夜舟中作》

      宋代: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立冬后风雨》

      宋代:刘敞

      冷雨欲成雪,高风催过云。

    [阅读全文]...

2022-03-14 23:39:16
当前热门
有趣的渔歌子全部古诗 - 句子
有趣的渔歌子全部古诗 - 语录
有趣的渔歌子全部古诗 - 说说
有趣的渔歌子全部古诗 - 名言
有趣的渔歌子全部古诗 - 诗词
有趣的渔歌子全部古诗 - 祝福
有趣的渔歌子全部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