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的古诗朗诵配乐

关于赠汪伦的古诗朗诵配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赠汪伦的古诗朗诵配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赠汪伦的古诗朗诵配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赠汪伦的古诗朗诵配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9) 说说(27) 名言(813) 诗词(884) 祝福(4) 心语(252)

  • 《中华少年》配乐诗朗诵

  • 少年,诗歌
  • 《中华少年》配乐诗朗诵

      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少年》配乐诗朗诵,希望大家喜欢。

      设计:陈继荣

      音乐:《*少年先队队歌》、《二胡独奏曲》……

      参加演出:六年级49名学生

      角色安排:领读4人(男女同学各两名:男:万成、李宁;女:金彬霞、宋晚晴)

      舞台设计:分成五队排列,排成梯形。

      第一排:领读4人(万成、宋晚晴、李宁、金彬霞)

      第二排:8名女生、第三排:10名男生

      第四排:12名女生;第五排:15名男生

      【音乐:二胡独奏曲、小提琴曲循环播放】

      【第一节】

      (音乐:二胡独奏曲、小提琴曲循环播放)

      金彬霞(诵):配乐诗朗诵《中华少年》

      甲(万成):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风雪莲;

      乙(宋晚晴):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丙(李宁):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翔的雏鹰;

      丁(金彬霞):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合(全班):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我们是中华少年!

      【第二节】

      齐(第二排):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齐(第三排):莽莽昆仑使我学会顶地立天,

      齐(第四排):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齐(第五排):教我热烈的是南国的红棉。

      合(男):龙的故乡,民族的摇篮,

      合(女):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第三节】

      第五排:到刚劲端庄的方块字里,感受“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

      第四排:到如歌画的唐诗宋词中,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第三排: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女娲、大禹的故事萦绕耳畔pan;

      第一二排:在爷爷的臂弯下蹒跚学步,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男:炎黄子孙,女:中华少年,

      男女(合):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第四节】

      甲(万成):五月端阳,心随友舟把诗魂追赶,

      乙(宋晚清):八月中秋,借皎洁的圆月遥寄思念。

      丙(李宁):敖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

      丁(金彬霞):手捧哈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

      合(第二、三排):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合(第四、五排):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的心田。

      【第五节】

      合(女):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合(男):黄河纤夫拉不直的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李宁:啊!七月的星火,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金彬霞: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的冰土,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

      合(男女):“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第六节】

      齐(男生):今天,历史和未来将我们焊接,

      齐(女生):时代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领(宋晚晴):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响亮回答:

      合(男女生):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阅读全文]...

2022-01-22 13:04:41
  • 配乐古诗朗诵欣赏经典

  • 经典,欣赏,随笔
  • 配乐古诗朗诵欣赏经典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配乐古诗朗诵欣赏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全文]...

2022-05-20 17:05:13
  • 关于配乐诗朗诵稿

  • 关于配乐诗朗诵稿

      豺狼比尔

      蔡志忠

      豺狼比尔很热爱他的工作,

      他忘寝费食地捕杀鸟兽。

      地球说:“我的孩子啊!

      你一天只需要三斤肉,

      何苦这么认真工作?”

      豺狼比尔说:“我工作不是为了享受,

      而是为了积累成就。”

      地球说:“这些满坑谷吃不完发臭的兽肉,

      就是你的成就?”

      豺狼比尔说:“这是我的财富也是我的

      功名利禄,

      没有人能破我一生杀三万只鸟兽的

      金氏世界纪录。”

      地球说:“我的孩子啊!

      你错了,

      你应该向印第安狼学*。”

      豺狼比尔说:“这只原住狼层次低又是文盲,

      他知道什么?”

      地球说:“他工作只是为了满足起码的生活,

      只要够吃他决不要多余的食物。”

      豺狼比尔说:“难道我热爱我的工作也有错?”

      地球说:“是的!如果每个孩子都为了成就自己

      而吸取他根本不需要的奶水,

      那么不但我供应不起,

      还会使我老的早、死的快,

      永远不能抚育你们。”

      五颗星的美丽天空

      严 阵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

      我面前都有一片

      五颗星的美丽天空

      不能忘记

      那些布满蒺藜的道路

      我们曾经赤着脚从上面走过

      不能忘记

      我们用草鞋走过的那些

      炮火的`漩涡

      你们有什么 那是你们的

      因为我有我的祖国

      我喜欢那些飘动着红旗的风

      喜欢我们那些夏日的荷塘

      我生命的底色来自黄河之水

      来自那些红色的土壤

      我喜欢那些静悄无声的雨

      喜欢我们那些青青的柳浪

      我脉搏跳动的频率来自长江

      来自泰山之巅的烟云浩荡

      尽管你说

    [阅读全文]...

2022-06-18 08:36:38
  • 李白的古诗《赠汪伦》

  • 李白
  • 李白的古诗《赠汪伦》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的古诗《赠汪伦》,欢迎阅览。

      《赠汪伦》

      作者:李白【唐代】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赠汪伦》意思: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写作背景: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实,更显得情真意切。《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赠汪伦》鉴赏: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阅读全文]...

2021-12-26 11:23:54
  • 古诗《赠汪伦》的诗意

  • 诗意,阅读
  • 古诗《赠汪伦》的诗意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赠汪伦》的诗意,欢迎阅览。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阅读全文]...

2021-12-17 14:56:30
  • 赠汪伦古诗_赠汪伦李白

  • 李白
  •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踏歌:一种民间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为节打拍。后来也指“行吟”,即漫步而歌。

      2、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3、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诗意: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阅读全文]...

2022-07-05 21:00:39
  • 周杰伦歌词个性签名_赠汪伦古诗

  • 周杰伦
  • 句子大全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周杰伦歌词个性签名。

    1、教室的那一间我怎么看不见《晴天》

    2、如果再重来会不会稍显狼狈――《最长的电影》

    3、对你心跳的感应还是如此温热亲*-《夜曲》

    4、别管那是非只要我们感觉对《暗号》

    5、想看你看的世界想在你梦的画面《回到过去》

    6、我感到很疲倦《爱在西元前》

    7、我原谅不了我,就请你当作我已不在《搁浅》

    8、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菊花台》

    9、终于看开爱回不来我们面前太多阻碍《倒带》

    10、你的一切都想要《迷迭香》

    11、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稻香》

    12、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发如雪》

    13、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安静》

    14、望着你慢慢忘记你《最长的电影》

    15、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东风破》

    16、海鸟和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珊瑚海》

    17、你的眼中只有我《甜甜的》

    18、缺氧过后的爱情,粗心的眼泪事多余《退后》

    19、手在键盘敲很轻我给的思念太小心《夜曲》

    20、心里的雨倾盆的下,也沾不湿她的发《心雨》

    21、我受够了等待《倒带》

    22、再说我爱你可能雨也不会停《黑色毛衣》

    23、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发如雪》

    24、被伤透的心能不能够继续爱我《枫》

    25、这样也好开始没人注意到我《分裂》

    26、在月光下一直找寻那想念的身影《轨迹》

    27、心里的雨倾盆的下也沾不湿她的发《心雨》

    28、没人帮着你走才快乐《分裂》

    29、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发如雪》

    30、爱是不是不开口才珍贵《最长的电影》

    31、终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蜗牛》

    32、雨点从两旁划过,割开两种精神的我《分裂》

    33、时间把镜头带走不假思索回忆不放手《瓦解》

    34、终于看开爱回不来而你总是太晚明白《枫》

    35、我顶着大太阳,只想为你撑伞《园游会》

    36、也许颓废也是另一种美《世界末日》

    37、就让回忆永远停在那里《黑色毛衣》

    38、我掉进爱情悬崖跌太深爬不出来《爱情悬崖》

    39、考不上好的学校可以不微笑就走《分裂》

    40、哭过却无法掩埋歉疚《搁浅》

    41、应该开心的地带你给的全是空白《倒带》

    42、开心的被黏手,我满嘴都是糖果《麦芽糖》

    43、不管到哪里都是晴天《星晴》

    44、离开你以后并没有更自由《退后》

    45、我们的感情蔓延珍藏拥吻着飞扬《浪漫手机》

    46、我留着陪你强忍着泪滴有些事真的来不及回不去《最后的战役》

    47、我开始使用第一人称,记录眼前所有的发生《半兽人》

    48、那些爱过的感觉都太深刻我都还记得《说好的幸福呢》

    49、我把爱烧成了落叶却换不回熟悉的那张脸《枫》

    [阅读全文]...

2022-05-13 01:40:00
  • 清明古诗朗诵

  • 清明,写作
  • 清明古诗朗诵

      导语: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清明古诗朗诵,一起看看吧!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阅读全文]...

2022-04-05 00:22:18
  • 儿童古诗朗诵大全

  • 儿童,文学
  • 儿童古诗朗诵大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古诗朗诵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5、《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6、《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7、《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1、《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2、《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23、《清*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4、《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25、《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8、《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9、《观游鱼》【唐】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30、《寒食》王禹偁——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阅读全文]...

2022-03-14 08:13:01
  • 儿童咏鹅古诗朗诵

  • 儿童
  •   《咏鹅》这首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学*这首诗歌,可以依循鹅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的思路来理解:

      形象生动

      诗歌一开始就以“鹅,鹅,鹅”的连续反复,突出了描写对象。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声音嘹亮

      如上所述,鹅儿弯曲起长长的颈项,大概憋足了内劲吧,突然爆发出来--“向天歌”,向着高高的天空鸣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鹅儿自己知道,但这鸣声激越嘹亮,发散四方,使我们如同直接听到,而且仿佛回荡在耳际,经久不歇……

      色彩分明

      色彩分明,美丽和谐,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白毛”和“绿水”映衬分明,“红掌”和“清波”相映尽致,鹅儿的白毛使绿水更绿,而一潭绿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样,鹅儿的红掌与绿水的清波互相映现,多么美妙。如果诵读诗篇,体味色彩,你就会感到“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不仅色彩分明,而且和谐统一,让人觉得很美很美呢。

      动态逼真

      这首诗歌固然把鹅儿的形态描绘得非常生动,而形态与动态又紧密关联,“曲项”是在绘形,何尝不是写动?鹅儿长长的颈项弯曲起来了,为的是爆发出嘹亮的鸣声。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拨”两个动词,更是写足了鹅儿的动态了--绿水悠悠,鹅儿浮游其中,多么自由自在啊!鹅儿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悠悠绿水,激荡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躯体不断前行,又多么快乐!“浮”含游,“拨”含行,二者连成一体,再加上“向天歌”,简直逼真如画了。

      诵读这首诗歌,我们不难从中体味到童趣。在儿童眼里,鹅鸭嬉戏,猫狗相斗,乃至蚂蚁搭桥等等,无不充满情趣,妙在诗人仔细观察,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以诗的语言画出“鹅儿戏水图”,因而更加富有感染力了。

    [阅读全文]...

2022-05-02 01:49:17
赠汪伦的古诗朗诵配乐 - 句子
赠汪伦的古诗朗诵配乐 - 语录
赠汪伦的古诗朗诵配乐 - 说说
赠汪伦的古诗朗诵配乐 - 名言
赠汪伦的古诗朗诵配乐 - 诗词
赠汪伦的古诗朗诵配乐 - 祝福
赠汪伦的古诗朗诵配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