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寺的古诗二首

关于遗爱寺的古诗二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遗爱寺的古诗二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遗爱寺的古诗二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遗爱寺的古诗二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1) 语录(26k+) 说说(4) 名言(3k+) 诗词(367) 祝福(3k+) 心语(552)

  • 大林寺桃花古诗

  • 桃花
  •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阅读全文]...

2022-07-21 18:18:24
  • 人日寄杜二拾遗赏析及答案(人日寄杜二拾遗古诗原文)

  •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是高適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这首怀友思乡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高適和杜甫早在开元末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又同样落魄不偶。安史乱起,高適在玄宗、肃宗面前参预重要谋略,被赏识,境遇比杜甫好得多,曾任淮南节度使,*定永王璘的叛乱。由于“负气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权,留守东京。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离转徙,到达成都,高適写立即从彭州寄诗问讯,馈赠粮食。上元元年(760),高適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这时,高適年将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聚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適了这诗,寄到成都草堂。

    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换韵,开头是*声阳韵,中间是仄声御韵,末段是*声真韵。

    “人日题诗寄草堂”,起句便单刀直入点题。“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围绕这“怜”字生发展开。“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说,也是从杜甫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紧接着“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便是这思乡情绪的具体形容。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总是容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感情不能自己了。

    中间四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不*,有忧郁,又有如大海行舟、随波飘转、不能自主的渺茫与怅惘,感情是复杂的。换用仄声韵,正与内容十分协调。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预”是参预朝政之意。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適的文才武略,本应参预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尽管如此,诗人的爱国热忱却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自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当时,不仅安史叛军在中原还很猖獗,即就蜀中局势而言,也并不*静,此诗写后的两三个月,便发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杜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是很深刻地领会到高適这种复杂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这意思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哪能预料呢?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多少的哀痛!

    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又何尝事皆前定呢?这就自然地逗出了末段。“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哪会知道今天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呢?“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象这种“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可算是汉魏风骨的嗣响。

    [阅读全文]...

2022-01-28 20:31:04
  • 古寺雪的诗句古诗128句

  • 经典
  • 描写寺庙雪的诗句

      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描写寺庙雪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所学的知识。

      (第一首)

      闭门私造罪,准拟免灾殃。

      被他恶部童,抄得报阎王。

      纵不入汤镬,亦须卧铁床。

      不许雇人替,自作身自当。

      (第二首)

      以我栖迟处,幽深谁可论。

      无风萝自动,不雾竹长昏。

      涧水缘谁咽,山云忽自屯。

      午时庵内坐,始觉日头暾。

      (第三首)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第四首)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第五首)

      今日岩前坐,坐久烟云收。

      一道清溪冷,千寻碧嶂头。

      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

      身上无尘垢,心中那更忧。

      (第六首)

      我法妙难思,天龙尽回向。

      我今稽首礼,无上法中王。

      慈悲大喜舍,名称满十方。

      众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刚。

      (第七首)

      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

      从头仔细看将起,便是南柯一梦中。

      不信但看桃李树,花开能有几时红。

      直饶做到公卿相,死后还归泥土中。

      (第八首)

      绝句南宋僧人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九首)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

      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第十首)

      花非花,

      雾非雾,

      天明去来如春露,

      不多时,

      去似朝霞无觅处。

      (第十一首)

    [阅读全文]...

2022-05-04 21:16:56
  • 关于爱情遗憾的古诗词

  • 爱情,遗憾
  • 关于爱情遗憾的古诗词

      爱情的遗憾,并不是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而遗憾。爱情中最痛彻的遗恨,应该是遇见之后,不能拥有而失去。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关于爱情遗憾的古诗词,欢迎查看,仅供大家参考。

      一、《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赏析

      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离情别恨是人与生俱来的感情,与风花雪月无关。离别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因为一曲已经令人柔肠寸断。到此词人却宕开一笔:“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他和同伴相约,一定要在赏尽洛阳名花之后,才与春风一道毫无遗憾地离去。二句想象奇特,豪情纵横,寄寓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悲慨。此词引入对人世大背景理性的思索,感情深挚,不同凡响。于豪放中有沉著之致。深得后人激赏。为后来的豪放派词开了先河。

      二、《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赏析

      此诗是书中女主角杜采秋写给男主角韩荷生的。这首诗,依我看来,也是全书中最好的一首。而首二句,又是一诗之冠。一首诗,起二句太好,并非好事,试读古来的名句,有哪一句是一首诗的起句?起句起得太好了,后面的句子就成了狗尾续貂。象此诗,有了头两句,后面的几句读过便忘。其实这两句诗本是一对,也不适合作起句,何况这两句,已是意尽,再接些滥熟之句,反而多余。

      三、《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阅读全文]...

2022-04-06 19:21:49
  • 柏林寺南望翻译古诗(柏林寺南望古诗朗读)

  •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编者叹: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之说。或许古人是因为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项目,所以只能在诗词歌赋这些传统文学上谋求个业余爱好,除了为官还能做的一手好诗,清史留名,也算是难得的了。这首诗不甚新奇,却也小巧,起承转合自然潇洒,毫无凝滞,一气呵成,并且意境提升很快,仿佛在迪士尼体验“飞跃地*线”,一瞬之间,便看到云霄雨霁,一跃而飞上峰顶。如今的虚拟现实技术,让过去笔下的精美自然,一一呈现在眼前,但是却没有那么多的诗词歌赋,来铭记了。

    [阅读全文]...

2022-03-27 16:31:10
  • 夜宿山寺古诗(夜宿山寺这首诗的全解)

  • 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阅读全文]...

2022-03-05 01:00:21
  • 有关二月二的古诗

  • 写作,文学
  • 有关二月二的古诗

      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有关二月二的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二月二日即事(方岳)

      春潮昨夜没*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黄滔)

      帝尧城里日衔杯,每倚嵇康到玉颓。

      桂苑五更听榜后,蓬山二月看花开。

      垂名入甲成龙去,列姓如丁作鹤来。

      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

      (二)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三)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宋)魏了翁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撑腰糕》

      (清)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二月二日*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

    [阅读全文]...

2022-02-11 08:43:06
  • 二月二的古诗词

  • 二月二的古诗词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相传这一天是天上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逐渐增多,预示着这一年会有好的收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古诗。

      二月二日寄友 (明·韩奕)

      频年方节两匆匆,往事闲思半梦中。

      江郭春寒连夕雨,海棠花信几番风。

      萋萋远浦迷芳草,历历青天没断鸿。

      怅望思君无限意,扁舟一醉故人同。

      霓裳中序第一 丙午二月二日,苦雨凄风,饶有春意 (清·王闓运)

      题注: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二月二日日记云:“苦雨凄风,饶有春意,宜饮酒作伎,不宜他事。乡中岑寂,以闲写代冶游耳,且作一词。”

      凄凄半月雨。

      做尽春愁无处诉。

      帘外泼寒处处。只柳眼啼烟,杏腮笼雾。

      寒鸦报曙。 听几声,萧瑟如许。

      谁知我、酒边诗里,别有咏花句。

      芳树。 艳阳潜度。

      且(早)引起、玉钩金缕。

      花朝刚是小雪,尽放春来,莫教天妒。

      眼前骢马路。 怕他日、天涯又去。

      还分付、暖香眠鸭,好在绣帏护。

      小重山 二月二日同冯笠尉江皋村行 (清·谭献)

      陌上依然草色薰。 柳棉犹未卸,雨如尘。

      相望珠箔一年春。 江城畔,无地展芳尊。

      桃蕊两三分。 竹篱茅舍外,乍含颦。

      少年何处醉红裙。 风光好,留与白头人。

      贺新凉 岳州大捷,上以二月二日宣凯,是日大雪 (清·徐釚)

      雉尾霞如绮。

      恰天边、巴陵露布,随风偕至。

      铁骑蹴云开辇道,下界欢声鼎沸。

      应不数、棘门儿戏。

      熊耳山高齐积甲,笑从今、白占升*世。

      花六出,真祥瑞。

      歌传黄竹君王喜。

      看重重、水晶宫殿,璇铺珠缀。

      更向瑶台高处望,疑布江边鱼丽。

      想空壁、三千如是。

      舞罢玉龙纷綵伏,晃银鲜、片片遥空坠。

      铙竞唱,催征骑。

      贺新凉 二月二日,宣岳州捷是日大雪和其年 (清·曹贞吉)

      铁骑连营下。

      羡奇谋、真同六出,锋销荆野。

      试问洞庭深几许,春水才堪饮马。

      露布到、甘泉宫也。

      殿上云迷三素色,正仙人、玉戏飘鸳瓦。

      帘影动,冷光射。

      方圭圆璧浑无价。

      *蓬莱、天颜喜气,玲珑欲化。

      白虎幢前霜戟拥,荼作军容岂借。

      积三尺、瑶华不夜。

      遥想琼楼歌舞处,延邹生、枚叟珠玑泻。

      恩波淼,入清灞。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阅读全文]...

2022-06-03 10:09:36
  • 过香积寺王维古诗(王维诗过香积寺原文)

  • 《菜根谭》有云:“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静,是一种态度,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素心如水,寂静相安,心若*静,岁月生香。

    心静的人,自有一片天地。

    如果你觉得烦躁,就读读王维这首《过香积寺》,能让你的心静下来。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山水田园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的陶渊明和谢灵运是这一流派的开山鼻祖,到了唐朝,王维和孟浩然将其推向了顶峰。

    王孟之后,虽然也涌现不少诗人,例如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南宋的杨万里、范成大,清朝的袁枚,但是无论是成就还是影响力都难以与王孟相提并论。

    尤其是王维,他在山水诗中注入了禅的质素,创造出了一种空灵静寂的禅境。

    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又精通音律,所以他的山水诗通常兼具画意美、音律美、禅意美。

    读他的诗,仿佛在欣赏一幅画,又好似进入了一个澄澈宁静的琉璃世界。

    这首《过香积寺》便是如此,营造了一种极其幽深静寂的氛围,烦躁时读一读,能让你的心静下来。

    诗题中的“香积寺”位于终南山子午谷正北,神禾原西畔,是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

    王维应是第一次游览香积寺,所以首联才会说“不知”。

    诗人“不知”而又要去访,用现在的话讲,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中可见独属于盛唐诗人的那种洒脱不羁。

    而第二句“数里入云峰”,是对香积寺地理位置的正面描写。

    古人很喜欢用“云”这个意象来做参照物,一来是为了凸显地势的高峻,二来云雾缥缈,多了几分神秘感,三来“云”象征纯洁,自由,空灵,这样的境界正是很多隐者的追求。

    王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对“云”有着一种特殊的偏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所以这里的“云”既突出了香积寺的幽远,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接着的颔联和颈联四句,是对香积寺周围的环境描写,也是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颔联两句视觉和听觉双管齐下,将山林那种幽深、荒僻、宁静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杳无人迹的丛林里,随处可见参天古木;诗人在幽深的树林里漫无目的地走着,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钟声。

    这里的“何处”二字用得最好,与上文的“不知”、“无人”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深山藏古寺”的画面。

    再来看颈联,诗人并没有寻着钟声,一下子便找到了寺庙,而是先听到山泉在嶙峋的岩石中穿行,发出幽咽之声;又看到日暮下的松林,虽然涂抹上了夕阳的余晖,却泛着点点寒意。

    这里的“咽”、“冷”是炼字的典范,一直为后世所称道。

    深山中的泉水声,历来是“寂静”的象征,着一“咽”,不仅深山的幽静可想,山石耸立的画面亦复可知。

    而“冷”字,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将日暮山中幽冷的意境活活画出,同时也烘托出了诗人清冷寂静的内心世界。

    最后的尾联,诗人终于到达了香积寺,他看到了什么呢?

    只见寺庙前是一湾空寂的潭水,诗人回想着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内心一片宁静,最后坐在水潭边安静地打坐。

    这里的“空”并不是单纯指空旷无人,更多的是表现了一种“空寂宁静”的境界,这在王维的诗中是很常见的,例如“空山新雨后”、“空翠湿人衣”、“夜静春山空”……

    而“安禅制毒龙”,原本是佛教的故事,传说西方的水潭中,曾藏着一条屡屡危害人间的毒龙,后来被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

    诗人这里运用这个典故,一来与“香积寺”相契合,更重要的是借此阐明了“心静即是禅”的大道理。

    所谓“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心不动,则身不动,不动则不伤”,大概便是如此。

    山水明净,白云悠悠,绿竹青松,他是遁世的隐者,亦是红尘的雅客,将暮鼓晨钟里的禅,将空山幽潭的静,化作浪漫的诗意。

    心静如水清见底,意闲似风淡无痕,

    七月盛夏,将纷扰的时光,在风轻云淡中释放,让寂静的人生,在云水禅心里生香。

    静不下来时,读读王维这首诗,时光荏苒有清欢,人生难得是心静。

    [阅读全文]...

2022-07-21 05:51:27
  • 二月二的古诗大全

  •   二月二龙抬头古诗有

      1、七绝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雨后天晴,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

      2、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

      3、二月二日*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春来大地,花草树木,万物更新。趁着暖暖春意,不如就此闲谈赋诗,把酒言欢,共话风流。

      4、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烟霭笼罩的山村,黄鹂唧唧喳喳的鸣叫,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如此田园之乐,实乃人生一大乐趣。

      5、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阅读全文]...

2022-03-12 22:07:27
遗爱寺的古诗二首 - 句子
遗爱寺的古诗二首 - 语录
遗爱寺的古诗二首 - 说说
遗爱寺的古诗二首 - 名言
遗爱寺的古诗二首 - 诗词
遗爱寺的古诗二首 - 祝福
遗爱寺的古诗二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