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甘泉县的古诗

关于描写甘泉县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甘泉县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甘泉县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甘泉县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 语录(1) 说说(5k+) 名言(487) 诗词(22) 祝福(1k+) 心语(53)

  • 甘泉宫的介绍遗址在哪里

  • 教育,历史
  • 甘泉宫的介绍遗址在哪里

      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本秦林光宫(或说云阳宫),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改建为甘泉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甘泉宫的介绍遗址在哪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甘泉宫的介绍

      地理位置

      汉代也有甘泉宫位于关中的北部山系中。汉武帝经秦林光宫改建而成,林光宫秦二世造。

      建筑特色

      甘泉宫为汉武帝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重要活动场所,它不只是作为统治阶级的避暑胜地,而且许多重大政治活动都安排在这里进行。甘泉山,位于淳化县北约25公里处,出甘泉。甘泉山南凉武帝、城前头、董家等村附*,历年来曾出土不少秦汉建筑遗物,且瓦砾遍地,秦林光宫、汉甘泉宫就在这一带。为了进一步确定林光宫和甘泉宫的位置,我们于1978年至1979年内作了数次勘查。

      甘泉宫遗址位于咸阳城北75公里处的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距咸阳市100公里。秦汉建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泉宫的宫墙遗迹

      在城前头村、凉武帝村、董家村附*,宫城城墙夯土残迹,历历在目,断续暴露在地面上,高1一5米不等。城前头村的有的居户就筑在南墙中。根据地面上暴露的城墙夯土残迹追踪,加之局部的钻探,大致已摸清宫城城墙的范围。虽有小部分埋于地下的城基未能完全摸清,并不妨碍对整个宫城城墙分布的认识。现将情况分述如下:

      西城墙

      根据调查所得,西城墙因地势关系被分为南北两段,南段西城墙,长610米。因北受小沟所阻,折东而行,为北墙西段。北城墙东行至城前头沟中断。该沟宽约250米。沟东的北城墙与沟西的北城墙并非处于一*行线上,而是向北错了280米,这段距离我们认为应当是西城墙的北段,惜己无迹可寻。原因大约是城前头沟是后期形成的,湮灭了西城墙北段。从而可见,西城墙的总长度应是610米+280米=890米。西城墙为什么自西南角北行610米后便向东折行呢?而沟东的北墙与沟西的北墙又为什么北错280米呢?这要从地形上观察才能得到答案。很明显,西墙北行610米后,即遇小沟。迫使它非向东折不可。东行超出小沟范围后,又折向北行280米,再东行。形成北墙。610米的这段西城墙,现在保存情况是:地面上全部有迹可寻,残高1415、城基残宽7米。夯土非常坚实,层次分明,每层厚7一12厘米不等,有直径约7厘米左右的夯窝。为了给将来正式发掘积累经验,我们试寻了一处西城墙的城门洞。在离城墙西南角向北260米处的墙外,我们探寻到有东西定向的夯土一段,长36、宽18、高1米,夯层厚812厘米。紧挨此段夯土的北面,离现地面深达2,8米处,有一段东西向的南北9.5米宽的路土,向东直通城墙内。路土北面,又是一段东西向的.夯土,情况同前。我们初步认为,通向城内的南北9.5米宽的这段路土,很可能便是一个城门洞。因未做更多工作,详情有待于今后探查。

      北城墙

      北城墙在城前头沟西的一段有600米,残墙全部暴露在地面上,残高25米不等。夯层夯窝情况同西城墙。沟东的一段北城墙,在凉武帝村北,即自城前头沟东沿起向东,伸延长约500米的一段夯土。从此再向东,直至武家山沟西沿约600米的一段,地面无存,因地下砖瓦残块太多,无法查探。西段北城墙与东段北城墙南北相距280米,其形成原因前已述及。据上所述,北城墙的总长度应当是:600米十沟宽250米+1100米=1950米。

      东城墙

      由于两大建筑台基北面的一段北墙不易探查,我们便越过武家山沟北面的一条小沟,再探寻城墙东北角,以便确定东城墙的走向。结果在小沟的东南角沟沿上觅得了残存的城墙东北角。与小沟南的东城墙*行。从城墙东北角被小沟割断的现象可知,小沟是后期形成的。在离二号建筑台基东约200米处;向北有一段120米左右的东城墙残迹。残高约一米,夯层厚610厘米不等。由此向南有600米的一段,地面上已无残迹可寻,地下情况尚未查清。过这600米,地面上又有100米左右的一段东墙,其南端断处刚好与南墙相连。从此看来,东城墙的总长度应是120米+60米(包括小沟宽及北面的一小段东墙长度)+600米+100米=880米。

      南城墙

      南城墙东段,在董家村北400米、凉武帝村南约300米处,断断续续暴露于地面,约长816米;残墙最高达1.5米,。城基宽约8米。此段东西两边约有234米尚未查清。城前头沟西的南墙西段,长598米,全部暴露于地面。夯层厚4一10厘米不等,夯窝清晰可辨,直径7厘米。加上城前头沟宽约300米,南墙总长度应是:816米十234米十沟宽300米十598米=1948米。

      角楼建筑

      我们在城墙西南角、西北角墙外,发现紧挨转角处各有圆形夯土台基一个;残高分别为2米和4米。这样的夯土台基,我们在东北角和东南角未见明显遗迹,但在断崖中尚暴露有大量砖瓦,恐仍是角楼建筑的遗存。

      从以上探查可知,宫城城墙的总周长是5668米,合5.7公里。这和前引《括地志》所载林光宫和甘泉宫的范围十分*似。加之我们在南墙的夯土层内发现有汉代砖瓦残块,可以断定城墙乃是甘泉宫的宫城城墙。

    [阅读全文]...

2022-07-08 03:01:51
  • 关于甘泉的诗句

  • 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韦应物《长安道》

    晨霞出没弄丹阙,春雨依微自甘泉。——韦应物《长安道》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李白《塞下曲六首》

    家人欲酿重阳酒,香麴甘泉家自有。——苏辙《酿重阳酒·家人欲酿重阳酒》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李白《上之回》

    先生行矣扈甘泉,请自此心扶大议。——陈傅良《送杨似之提举湖南》

    愿以太*颂,题向甘泉春。——皮日休《七爱诗·李太尉》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高适《李云南征蛮诗》

    庙堂无计可*戎,坐使甘泉照夕峰。——陈与义《伤春》

    翩翩幕下来,拜赐甘泉宫。——高适《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清时得路每投閒,垂上甘泉玉笋班。——韩元吉《故运使直阁少聊刘公挽词》

    后来报国收战功,捷书夜奏甘泉宫。——陆友《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

    虚惭珥笔亲文物,实有《甘泉赋》未陈。——于慎行《冬至南郊扈从纪述和陈玉垒太史韵六首·圣后乘乾奉帝禋》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王勃《临高台》

    紫皇坐朝甘泉宫,四明不隔天九重,慨怀豹尾旧持橐,长安日远身孤蓬。——程公许《东川节度歌》

    由来东海传高阁,复见甘泉载后车。——曾协《代人上*江徐郎五首·汉朝法从让严徐》

    甘泉犹望幸,早晚冠呼韩。——李商隐《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

    烽火夜照甘泉宫,旌竿昼蔽长安陌。——皇甫汸《乐府十二首(嘉靖丙寅作)》

    拟赋甘泉才恨拙,敢言*有文章。——卢宁《斋居夜坐次堂翁梦山尚书韵三首·其二》

    松拂盘陀石,甘泉涌凄凄。——拾得《诗》

    甘泉多竹花,明年待君食。——皎然《酬元主簿子球别赠》

    侍从甘泉与未央,移舟偏要*垂杨。——徐铉《柳枝词十首》

    长白山前号黑风,桔槔火照甘泉红。——杨慎《青海引》

    君恩不尽念未已,甘泉殿里令写真。——白居易《李夫人-鉴嬖惑也》

    甘泉简介

    甘泉,汉语词汇。拼音:gān quán释义:1.甜美的泉水。2.指美好的水泉。3.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4.宫名。5.赋名。6.汉粮仓名。

    [阅读全文]...

2022-05-09 04:21:32
  • 七月清凉赴甘泉

  • 七月
  • 谷口

      

      这是我的城

      一座小小的城

      白云横在山上

      青水躺在谷底

      安安静静

      安安静静

      只有一阵凉风

      长安搁浅于来途之中

      

      黑松林

      

      在黑松林*静的水面

      我从深深的梦中醒来

      浆果殷红,山鸟将至

      野花芬芳,群蜂涌动

      湖水亲吻沟壑

      丛林拥抱山峦

      暮色中我变成一棵松树,静静地守护

      路过你的世人都会爱你

      

      咸旬高速

      

      夜幕中,踏上咸旬高速

      告别城市的灯火

      一条直线渐渐拔高

      带我回沟壑纵横的渭北

      

      头顶浩渺的夜空,又繁星点点

      酷热随高速渐渐抛在身后

      那年的友人已在四方

      我们终会再相遇

      

      我是一颗小行星

      绕着淳化,在秦直道起点

      急速前行

      

      甘泉

      

      最后的荒原

      只是残缺的历史一角

      奔腾的汗血马不远

      洁白的荞麦花不远

      爱情不远

      

      我只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下水摸鱼

      或者下地捡瓦片,鸟语向晚

      比如建一所房子,或者一个窑洞

      用泥土、砖块、木头、宽恕和晶莹的露珠

      当雨落入干裂的土地,我的伞撑起

      编辑点评:

    [阅读全文]...

2022-06-02 00:01:10
  • 诗名含有泉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泉字的诗词

  • 神泉八景为饶鉴赋其四赠之 其四 神泉漱玉神泉漱玉神泉漱玉

    陈献章〔明代〕

    焦明亦是凤,萤焰只疑灯。安得石上泉,为洗世中肓。

    惠泉泉之良也惠泉酿酒酒家之重台也漫吟一绝以为惠泉解嘲

    全祖望〔清代〕

    是谁招曲氏,重为此泉羞。出山原已浊,何况过糟邱。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杜甫〔唐代〕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洞仙歌(访泉於期师,得周氏泉,为赋)

    辛弃疾〔宋代〕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生弄泉手。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离*泉马上作(一作离东都*泉)

    李德裕〔唐代〕

    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文帝宠深陪雉尾,

    武皇恩厚宴龙津。黑山永破和亲虏,乌领全阬跋扈臣。

    自是功高临尽处,祸来名灭不由人。

    峡石西泉(一作寒泉)

    韩愈〔唐代〕

    居然鳞介不能容,石眼环环水一钟。

    闻说旱时求得雨,只疑科斗是蛟龙。

    一公新泉(一作题灵一上人院新泉)

    严维〔唐代〕

    山下新泉出,泠泠北去源。落池才有响,喷石未成痕。

    独映孤松色,殊分众鸟喧。唯当清夜月,观此启禅门。

    游潓泉示泉上学者

    元结〔唐代〕

    顾吾漫浪久,不欲有所拘。每到潓泉上,情性可安舒。

    草堂在山曲,澄澜涵阶除。松竹阴幽径,清源涌坐隅。

    筑塘列圃畦,引流灌时蔬。复在郊郭外,正堪静者居。

    惬心则自适,喜尚人或殊。此中若可安,不服铜虎符。

    春暮思*泉杂咏二十首。瀑泉亭

    李德裕〔唐代〕

    向老多悲恨,凄然念一丘。岩泉终古在,风月几年游。

    菌阁饶佳树,菱潭有钓舟。不如羊叔子,名与岘山留。

    叹*泉(一作伤*泉庄)

    罗邺〔唐代〕

    生前几到此亭台,寻叹投荒去不回。

    若遣春风会人意,花枝尽合向南开。

    [阅读全文]...

2022-03-05 21:02:39
  • 含有泉字的古诗词 带泉字的诗词名句

  •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菜根谭·概论》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白居易《李白墓》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苏轼《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湘驿女子《题玉泉溪》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李商隐《隋宫》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已知泉路*,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荀子·荣辱》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九节》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易传·象传上·蒙》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白居易《遗爱寺》

    眉睫才交,梦里便不能张主;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小窗幽记·集醒篇》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佳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新唐书·列传·卷八十五》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猛虎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元稹《离思五首》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长相思三首》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李益《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 盐州过饮马泉》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长相思·其二》

    [阅读全文]...

2022-01-10 01:27:23
  • 韩偓唐诗《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

  • 唐诗,过后
  •   韩偓《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这首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军阀的罪恶行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末动乱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 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 不见人烟空见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亡后不久后梁开*四年(910)。诗题中的沙县、龙溪县、泉州均在今福建境内。诗中所描写的“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景象,就是作者从沙县到龙溪县的沿途所见。

      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的是安史之乱时国家残破的景象。这首诗的立意与此相仿,不过他写的不是“国破”,而是“村破”,写的是泉州军洗劫农村造*烟绝灭的荒凉萧条景象。

      过去有人评注杜甫上述两句诗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认为诗的可贵之处,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象杜诗这样只说 “有”什么,不说“无”什么,确实使诗含蓄蕴藉,艺术手腕确实高明。而韩偓这首诗同时写“有”又写“无”,以“有”衬“无”,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有”什么呢?“有鸣鸦”;“无”什么呢?“无鸡犬”。能“见”到的是什么呢?是“花”;“不见”的又是什么呢?是“人烟”。这样,一 “有”,一“无”,一“见”,一“不见”,就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破败的惨象,绘制成一幅具体形象的艺术画面,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衬托是个很好的艺术手法。以丑衬美,美者更美;以动衬静,静者更静;同样,以“有”衬“无”,也可以使“无”更显得一无所有,如果说,我们从杜诗可以看出含蓄之美,那么,我们从韩诗则可以看出衬托之妙。

      古代不少诗人爱用“自”、“空”二字,常把这两个字用在同一联的上下句形成对仗,例如“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何逊《行经孙氏陵》),“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许浑《旅夜怀远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等等。韩诗也用了这两个字,可是用法别致,另具一种韵味。他似乎觉得用一个“自”字份量还不够,所以在首句一连用了两个“自”字。他又并不把“自”与“空”对仗,他不是在第二句,而是在末句才用了个“空” 字。“水自潺湲日自斜”这两个“自”字,和“不见人烟空见花”的“空”字,遥相呼应,表现出当时农村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空空荡荡,一派荒凉。这样,既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蓄不露地表达了出来。薛雪在《一瓢诗话》中称赞杜甫善用“自” 字,他在列举了杜诗“村村自花柳”等一连串运用“自”字的之后说:“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我们读韩偓这首诗中的 “自”字、“空”字,也是能感受到诗人的“感时伤事之情”的,尽管它寓情于景,思想倾向含蓄不露。

      韩偓爱花成癖,在他现存的诗集中,专门以花为题的如《梅花》、《惜花》、《哭花》等就有十多首。但是,他在写上面这首诗时,却全然没有赏花的情致。因为花同人比起来,总还是人更能引起诗人的关注。“不见人烟”了,哪还有心思赏花呢?“空见花”的“空”字,就明显地流露了他对“不见人烟”的怅惘、感伤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1-13 23:20:45
  • 含有甘字的古诗词 带甘字的诗词名句

  •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外篇·山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传·傅常郑甘陈段传》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

    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矣。——《菜根谭·概论》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菜根谭·概论》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围炉夜话·第十则》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围炉夜话·第一二五则》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甘井*竭,招木*伐——《墨子·01章 亲士》

    啜苦咽甘,茶也。——《茶经·五之煮》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吕氏春秋·纪·孟春纪》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小窗幽记·集醒篇》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宁向牡丹花下死,风流作鬼也甘心。——《雷峰塔奇传·第八回》

    分明久旱逢甘雨,赛过他乡遇故知。——《醒世恒言·卷二十》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枕中云气千峰*,床底松声万壑哀。——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朱子家训·全文》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老子·道经·第三十二章》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黄庭坚《清明》

    当厄之施甘于时雨,伤心之语毒于阴冰。——《格言联璧·悖凶类》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孟郊《苦寒吟》

    甘言夺志,糖食坏齿。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辛弃疾《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阅读全文]...

2022-02-01 09:49:26
  • 苏轼古诗浣溪沙的意思(千古名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赏析)

  • 苏轼,千古
  • 前面有读者反馈说:诗词之前的引入有的内容太长了,没必要介绍,在这里,十二作一点解释。孟子曾经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思是说:我们吟咏一个人写的诗,读一个人著的书,却不知道这个人,行吗?(显然是不行的)因此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

    历史上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是某个特定时间下的产物,我们要想理解透彻,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创作的背景。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不会想当然去解读某一首诗词,也才真正理解了这首诗词。

    而且很多诗词间是有因果关联的,例如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看似是两首毫不相关的诗词,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苏轼在黄州的经历后,就会知道,其实这两首词是有前后因果关联在的。具体什么关联呢?我们先来讲个故事:

    《东坡志林》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翻译一下就是: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苏轼想在那里买几亩田,于是去实地考察,(途中遇到下雨,淋完雨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毕竟苏轼是年*五十的人了,淋了雨于是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病好之后,苏轼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笔之处,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于是苏轼触景生情作了一首歌。

    这首歌便是《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和《定风波》一样,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都充分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随缘自适、旷达乐观的性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序: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我们不用再过多介绍,我们都知道经历了宋朝最大的*——“乌台诗案”后,苏轼经过王安石、司马光都能人求情,在入狱130天后被贬谪黄州。黄州可以说是苏轼人生的最低谷。但同时我们也知道,黄州也是苏轼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很多流传千古的佳作都是在这期间完成的,同时也对苏轼后来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这首词,便可略窥一二。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兰溪静谧幽雅的自然环境: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词的下片,词人开始抒怀,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只会感叹时光流逝。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白乐天在《醉歌》中有唱:“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长歌行》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劝谕年轻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李后主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但是此处苏轼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说的人老了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正如王勃《滕王阁序》中所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好一个苏东坡,一味消沉不是他的风格,即使贬谪黄州,即使年*半百,但始终而且是愈发乐观积极,全词读来毫无半点负面情绪,一派生气盎然。其境界令人叹服。

    这就是苏东坡,即使在人生的最低谷,也能唱出最积极、最乐观的歌。人生若觉不容易,请君细读苏东坡。

    [阅读全文]...

2022-07-12 12:50:17
  • 关于白云泉的诗词有哪些 相关的古诗词有哪些

  • 1.《白云泉》唐朝

    白居易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2.《与衍斯道赋天*白云泉》元朝

    大圭

    山君夜移东海水,分得灵泉白云底。老禅卓锡住泉头,坐看泉流与云起。湛湛寒光玉镜圆,波心照见苍龙眠。半峰秋色漾晴雪,五丈石影浮青莲。南岳枯湫何足数,惠山断浣侵草莽。…

    3.《游天*山白云泉》宋朝

    万俟绍之

    踏开松径几层阴,一勺寒泉洗客心。高处天风吹面泠,险边石磴警人深。祠尊范像香烟润,碑刻唐诗藓晕侵。鸟道更能幽绝处,恨无足力…

    4.《白云泉》元朝

    陈方

    泉在白云里,云深泉更深。岂无千尺绠,空立万松阴。

    5.《天*山白云泉》宋朝

    范仲淹

    灵泉在天半,狂波不能侵。神蛟穴其中,渴虎不敢临。隐照涵秋碧,泓然一勺深。游润腾云飞,散作三日霖。天造岂无意,神化安可寻。挹之如醍醐,尽得清凉心。闻之异丝竹,不含…

    6.《白云泉煮茶》元朝

    韩奕

    白云在天不作雨,石罅出泉如五乳。追寻能自远师来,题咏初因白公语。山中知味有高禅,采得新芽社雨前。欲试点茶三昧手,上山亲汲…

    7.《题白云泉亭子》明朝

    郑善夫

    白云在亭上,清泉在亭下。我本山中人,来结亭前树。云泉甘且冽,予心永终慕。尘机久未息,禅机当早晤。芬华随高秋,淹留岁云暮。

    8.《自一云至天*登白云泉亭晚兴》明朝

    皇甫涍

    钟声缅回策,秀色余西岑。微径不知处,白云长自深。松堂散花雨,溪牖摇峰阴。独夜泉亭月,寥寥期此心。

    9.《白云泉》宋朝

    范成大

    龙头高啄嗽飞流,玉醴甘浑乳气浮。扪腹煮泉烹斗胯,真成骑鹤上扬州。

    10.《天*山白云泉》宋朝

    钱藻

    白云岩静最深隈,泉溜泓溶石窦开。宿雾不生澄晓月,残风轻漾蛰寒雷。源从天汉星边落,流自鳌峰海上回。莫谓无心事奔注,曾随霖雨下山来。

    11.《白云泉》明朝

    杨基

    泠泠白云泉,流向白云边。泉水流不断,白云飞上天。

    [阅读全文]...

2022-07-22 23:15:04
  • 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

  • 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翻译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注释解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向:朝着,面对

      红旗:红色的旗帜。

      觉:睡醒。

      尚:还(hái),仍然。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创作背景

      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以及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诗文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阅读全文]...

2022-05-11 10:04:29
当前热门
描写甘泉县的古诗 - 句子
描写甘泉县的古诗 - 语录
描写甘泉县的古诗 - 说说
描写甘泉县的古诗 - 名言
描写甘泉县的古诗 - 诗词
描写甘泉县的古诗 - 祝福
描写甘泉县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