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友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陈友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陈友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陈友谅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格言联璧·处事类》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佚名《鄘风·柏舟》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柳宗元《郊居岁暮》
彼此谅衷素,值兹孟夏初。——边定《送王时敏之京》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柳宗元《巽公院五咏》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佚名《战城南》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宋玉《九辩》
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朱熹《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屈原《离骚》
配大中以为偶兮,谅天命之谓何!——柳宗元《惩咎赋》
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谅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欧阳修《憎苍蝇赋》
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柳宗元《吊屈原文》
今天子谅闇之际,领太傅主簿,府主诛,除名为民。——潘岳《闲居赋》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一》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李绅《寒松赋》
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潘岳《秋兴赋》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陶渊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岩险与襟带?——张衡《东京赋》
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全祖望《梅花岭记》
嗜酒者曰:谅第二三十里耳。——佚名《酒徒遇啬鬼》
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李朝威《柳毅传》
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陶渊明《闲情赋》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刘向《九叹》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宋玉《九辩》
谅无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宋玉《九辩》
心怦怦兮谅直。——宋玉《九辩》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屈原《九章》
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曾几《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庾信《小园赋》
越安陵而无讥,谅惠声之寂寞。——潘安《西征赋》
吊戾园于湖邑,谅遭世之巫蛊。——潘安《西征赋》
天子寝于谅闇,百官听于冢宰。——潘安《西征赋》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张衡《归田赋》
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班昭《东征赋》
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班彪《北征赋》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韩愈《南山诗》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张巡《守睢阳作》
不谅人只!——佚名《国风·鄘风·柏舟》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柳宗元《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尔斯。——佚名《何人斯》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柳宗元《夏夜苦热登西楼》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柳宗元《界围岩水帘》
樽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柳宗元《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送陈章甫古诗词
《送陈章甫》
作者: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注解】:
1、饮:使喝。
2、津口:管渡口的小吏。
3、故林:犹故乡。
【韵译】:
四月好风光,南风和暖麦儿黄,
枣子的花还未落,桐叶已长满。
故乡一座座青山,早晚都相见,
马儿出门嘶声叫,催人思故乡。
陈章甫光明磊落,胸怀真荡然,
脑门宽阔虎眉虬须,气派非凡。
胸怀万卷书,满腹经纶有才干,
这等人才,怎能低头埋没草莽。
想起洛阳东门买酒,宴饮我们,
胸怀豁达,万事视如鸿毛一般。
醉了就睡,那管睡到日落天黑,
偶尔仰望,长空孤云游浮飘然。
黄河水涨,风大浪高浪头凶恶,
管渡口的'小吏,叫人停止开船。
你这郑国游子,不能及时回家,
我这洛阳客人,徒然为你感叹。
听说你在故乡,至交旧友很多,
昨日你已罢官,如今待你如何?
【评析】: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写人物著称。此诗的开头四句写送别,轻快舒坦,情怀旷达。中间八句,写陈章甫志节操守,说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这八句是诗魂所在 (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后四名写他形迹脱略,不与世俗同流,借酒隐德,自持清高)。最后六句,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然而诗人却不以为芥蒂,泰然处之。
笔调轻松,风格豪爽,别具一格。
送陈章甫李颀古诗词
《送陈章甫》是唐代诗人李颀写给友人陈章甫的赠别之作。全诗用语轻松,格调豪放,虽为送别之作,但绝无儿女沾巾之态,别具一格。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送陈章甫李颀古诗词,欢迎阅读。
【原文】:
《送陈章甫》作者: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注解】:
1、饮:使喝。
2、津口:管渡口的.小吏。
3、故林:犹故乡。
【韵译】:
四月好风光,南风和暖麦儿黄,枣子的花还未落,桐叶已长满。
故乡一座座青山,早晚都相见,马儿出门嘶声叫,催人思故乡。
陈章甫光明磊落,胸怀真荡然,脑门宽阔虎眉虬须,气派非凡。
胸怀万卷书,满腹经纶有才干,这等人才,怎能低头埋没草莽。
想起洛阳东门买酒,宴饮我们,胸怀豁达,万事视如鸿毛一般。
醉了就睡,那管睡到日落天黑,偶尔仰望,长空孤云游浮飘然。
黄河水涨,风大浪高浪头凶恶,管渡口的小吏,叫人停止开船。
你这郑国游子,不能及时回家,我这洛阳客人,徒然为你感叹。
听说你在故乡,至交旧友很多,昨日你已罢官,如今待你如何?
【评析】: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写人物著称。此诗的开头四句写送别,轻快舒坦,情怀旷达。中间八句,写陈章甫志节操守,说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这八句是诗魂所在(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后四名写他形迹脱略,不与世俗同流,借酒隐德,自持清高)。最后六句,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然而诗人却不以为芥蒂,泰然处之。
笔调轻松,风格豪爽,别具一格。
观雨陈与义古诗赏析翻译
《观雨》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七言律诗。诗首联点明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态行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雨陈与义古诗赏析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观雨字词解释:
⑴山客:隐士。晋葛洪《抱朴子·正郭》:“若不能结踪山客,离群独往,则当掩景渊洿,韬鳞括囊。”
⑵龙钟: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者。
⑶不解耕:这里指不熟悉农事。
⑷开轩:开窗。
⑸危坐: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
⑹云气:云雾,雾气。
⑺万壑(hè)千林:形容众多的山谷和林子。壑,坑谷,深沟。
⑻海:这里指暴雨。
⑼山角:山的转角向外突出处。
⑽晦(huì):昏暗不明。
⑾乾(gān):“干”字的异体字,干燥。
⑿甲兵:盔甲和兵器。
观雨翻译:
老态龙钟的隐士不熟悉农事耕作,却大开窗户正身坐于屋中,看窗外阴晴变化。
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c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水域吹来的风压得竹枝伏了又起,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我不嫌弃居所破败漏雨,正好借此风雨洗刷军队的兵甲刀枪。
观雨背景:
《观雨》作于1130夏。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在东南战线攻破临安(今杭州)、越州,继而从海上追击宋朝皇帝,高宗从明州逃至温州。在两湖(湖南湖北)一线,金兵于1130年春天进逼湖南长沙。当年二月长沙守帅向子湮积极组织军民顽强抵抗,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卞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一场夏雨翩然而降,诗人的思绪也随着雨丝在纷飞。该诗虽然写的是雨景,但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注,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了。
观雨赏析:
作为南北宋之交的杰出诗人,陈与义在诗歌创作方面推崇并学*杜甫。所作着眼现实,关注国运民生;用典较少,词句明净,不像其前辈诗人黄庭坚等那样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观雨》一诗虽然也有用典故之处,但*易晓昶;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等辞格,使得此作境界辽阔,意蕴丰富。
首联“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点明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态行为。“山客”是诗人自谓,“客”点明处境,“龙钟”写诗人精神状态;“不解耕”表明诗人不会(懂)农桑。这里,与其说作者在介绍自己,不如说他在述说那个不幸的时代。寓居异乡,是因为国破家亡;精神疲惫,是因为颠沛流离;不事农桑,是由于在这战乱扰攘的年代无法进行和*生产。首联的出句,写出了诗人对这个特定时代的鲜明态度,是因,是“客”;对句才是果,是“主”,“危坐”表现了诗人郑重的神态及沉重的心情。“阴晴”是运用双关,既是天气的变化,也是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这又与前面的“不解耕”自然衔接,“观雨”与“时局”二者圆和无迹。
颔联写景,景象壮阔,气势雄浑。江壑林岭,风起云涌,雨声阵阵。诗人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也表现了他此刻浩茫深沉的思绪:广大地域的风云翻涌、大雨滂沱,就是整个国家颠覆播迁的写照。这里不单写雨景,也是在写时局,最高统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致使金兵势如破竹,这里的“云”“雨”又是两层含义巧妙的融会在一起。
尽管云雨的猛烈遮蔽万物,雨中的万物并没有全然屈服,时局也并非黑暗一片。乌云密雨中也有不屈不挠的抵抗,摇摇欲坠的危局中也有一丝生机(这里主要是指当时的长沙守帅向子湮的积极抗金举动)。颈联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对局势的企望。竹枝顽强地挺立着,高高的山角上、大风吹掀处露出了光明。这里诗人对雨势变化观察的细致入微,表明他对现实的高度关注。
尾联用典,出句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对句也是老杜的“尽洗甲兵长不用”诗句的`化用,在此均为反其意而用之。作者由雨又想到了一个典故:武王伐殷时,天降大雨,姜太公说:“这是上天在为我们洗刷兵甲,助我伐纣!”我大宋王朝如果兴兵伐金,也可以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果真如此,我个人的屋子漏雨又何妨!“当然这里的“雨”所指是有助于抗金的好的事物。比如积极的抵抗政策、行之有效的作战措施、戮力同心的上下配合、催人奋进的舆论氛围等等,与上面所指的晦暗的压迫势力、飘摇欲坠的危势等等是不同的(这也是广义的“双关”)。这是作为意象的多义性决定的,更是诗人关心时局、希望政局好转的本意决定的。
当然,全诗还运用了拟人、对仗等辞格,使得气韵雄沉;但关键还是双关的应用,把眼前的自然现象、把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感与对现实的焦灼而深刻的思虑天衣无缝般地有机融为一炉,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内涵,气足神完,极具审美意义,是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传·傅常郑甘陈段传》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後波。——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后汉书·列传·荀韩钟陈列传》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
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后汉书·列传·陈王列传》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李商隐《北齐二首》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李贺《赠陈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
舍*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者,逸而有终。——《后汉书·列传·吴盖陈臧列传》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李颀《送陈章甫》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将进酒》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李颀《送陈章甫》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李颀《送陈章甫》
不 爱其亲,岂能及物?——《陈书·列传·卷十三》
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孙子兵法·行军篇》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隋宫》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李白《古风·大雅久不作》
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信者人之干也,义者行之节也。——《列女传·贞顺传·陈寡孝妇》
酒陈味道醇,人老见识广。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佚名《卿云歌》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李颀《送陈章甫》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陈书·列传·卷二十四》
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陈书·列传·卷二十五》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登岳阳楼陈与义其一古诗翻译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岳阳楼陈与义其一古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其一字词解释:
①〔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③〔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④〔徙倚〕徘徊。
⑤〔三年多难〕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⑥〔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⑦〔吊古〕凭吊往事。
登岳阳楼其一翻译: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楼阁上的旌旗静止,夕阳黄昏缓缓下降。
我登临的地方,是岳阳楼(吴国和蜀国的分界地)。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登岳阳楼其一创作背景:无
登岳阳楼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从“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作者首先铺垫了了一个凄凉的基调。 颔联中,“ 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甫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赏析大自然的各种景致,表现在诗人的作品中时,往往随着诗人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同是春雨,杜甫和许多诗人感到“喜”,而陈与义却感到“惊”。前两联用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意,而不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意境,所以,一场春雨过后,看不到杜甫“花重锦官城”的美景,而看到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落花无数”,和自己眼前的“雨湿高城”。听不到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而听到杜甫“恨别鸟惊心”。一个“孤”字,把为避兵乱的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传出,似乎有秦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砌成此恨无重数”的意境。而“蛛丝”又和辛弃疾“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非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只是陈与义写得更含蓄些.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颈联终于以*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前言】
《燕昭王》,是陈子昂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时所作。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注释】
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
黄金台:位于碣石坂附*。相传燕昭王于此台置于金以招贤纳士而得名。
燕昭王.即燕昭氏(前311一前279在位),是古代有名的贤明君上,善于纳士。
【翻译】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赏析】
《燕昭王》是一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宫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起伏不*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
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屑一顾的地位,从而更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如此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已矣”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月,在中国历史上走过了千年,每个中国人都可以随口吟出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中国人特别是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我们对月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追溯到咏月诗的源头,大约就是诗经《陈风》中的《月出》:
月出皎(jiăo)兮。
佼(jiǎo)人僚(liǎo)兮。
舒窈纠(jiǎo)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hào)兮。
佼人懰(liǔ)兮。
舒忧(yŏu)受兮。
劳心慅(căo)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liáo)兮。
舒夭绍(shào)兮。
劳心惨(căo)兮。
《月出》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均以月色起兴,“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反复描写了月光照耀下美人的容貌与身姿体态之美,抒发思而不得、因思念美人而心生烦忧之苦。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皎:月光洁白明亮。佼: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僚:同“嫽”,娇美。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劳心:忧心。悄:忧愁状。
月亮升起来呦,那么皎洁明亮,
月下的美人啊,容颜多亮丽,
体态窈窕步履轻盈,
让我思念心生烦忧。
月光皎洁,惹人情思,她面如满月,身材窈窕,娴雅美好,顾盼生姿,怎不叫人思念呢?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
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白,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
二、三章重章复唱,语意递进: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懰(liǔ):音柳,妩媚。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燎:明也。一说姣美。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约。惨:当为“懆(cǎo)”,优也,焦躁貌。
月亮升起来呦,那么洁白明晰,
月下的美人啊,容颜多漂亮,
身姿窈窕举止婀娜,
让我思念心生忧愁。
月亮升起来呦,光芒照四方,
月下的美人啊,容颜多美丽,
身姿窈窕姿态优美,
让我思念心生烦躁。
诗人运用了大量使用叠韵词,细致刻画了少女优美的神姿和诗人的忧伤,如“窈纠”、“忧受”、“夭绍”,缠绵婉约,这些又都是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之美,曹植《洛神赋》中有“婉若游龙”的比喻,即是此意。
抬头望月,低头思人。月光如水,思念亦如水。
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徘徊,难道她也在思念着谁吗?
这猜想更让诗人心乱如麻,末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更是直抒其情,道出了自己的忧思与惆怅。
诗人巧妙恰当地以月来喻心中思念的美人,营造出的意境迷离徜恍,蕴含着无尽的朦胧之感,极具诗情画意,今日读之仍令人如痴如醉。
月出,月落,谁又逃得过月夜的思念?
月,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孤独……一个意象,牵系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心灵世界。
在三千年的诗词世界里,月意象不仅仅是美的象征,还代表着离别与相思、故园与思乡、永恒与惜时。
此诗一出,便开创了“见月怀人”诗的先河,这一轮明月,不管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人们都可以对着它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
作诗描写月亮最多、成就最高的是诗仙李白,给*留下了众多咏月佳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等等;
而在所有描写月色的古典诗歌中,最负盛誉的是唐代张若虚,他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满江红赣州*上呈陈季陵太守古诗鉴赏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赣州*上呈陈季陵太守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赣州*上呈陈季陵太守
宋代: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译文
暮色苍茫,风*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还记得快乐的往事,如同水光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你遭到沉重打击,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佳人离你而去。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特地,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不要愁得头发都苍白了。笑你太多情,连青衫都湿透了。
鉴赏
此词除感情真挚,写景尤为突出。作者所写之景,有眼前的苍茫落日,合碧暮云,也有记忆中的水光山色,但不论是哪一类景物,都能写得形象鲜明,情含景中。尤其是对水光山色的描写,以“眉来眼去”四字状之。把无生命的山水,写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真是奇妙之至,也生动之至。加之作者在叙事时,又使用了抒情手法,有时甚至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便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别离。开头两句写景:暮色苍茫,风*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这些景色,给离宴涂上了一层凄苦色彩,烘托出一派离别气氛。“还记得”二句回忆往事,写双方有道一段相处的美好时光。“眉来眼去,水光山色”,真令人回味不已。这段看似快乐的往事,而今已不能再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是以乐景写哀,更增加离人的悲哀而已。“倦客”二句写离别。倦客,当指陈季陵,称之为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因其遭到沉重打击,神志颓丧,已“不知身*远”了;“佳人已卜归消息”。也是一种婉转的说法,其实是恰在此时,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陈季陵痛苦不堪。末二句写后会无期。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一个假设句,说明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词的下片主要劝勉与激励。“些个事”四句,劝陈季陵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是说那些小事儿有谁能事先知道,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二句。是说佳人虽然归去,楚天还是有情的么!“暮云凝碧”四字,再写暮色,以照应开头;“日幕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里虽只提到暮云凝碧,从语境上说也应包含“佳人殊未来”在内,和上片“佳人已卜归消息”迢相呼应,且重申了“佳人难再得”之意。“过眼”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白头”呢!煞拍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陈季陵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陈季陵振作起来,其用心之良苦,可想而知。
在古代,除了爱情之外,亲情友情也同样重要,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怀人的情感不独出现在情人之间,朋友之间离别的黄昏之思也成为诗歌中的特有内容。如《满江红·赣州*上呈陈季陵太守》,清·李渔《窥词管见》说:“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的情出,写的景明,即是好词。”此词写景尤为突出,开头“暮色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悲伤的气氛。“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译文
暮色苍茫,风*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还记得快乐的.往事,如同水光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你遭到沉重打击,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佳人离你而去。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特地,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不要愁得头发都苍白了。笑你太多情,连青衫都湿透了。
注释
陈季陵:陈天麟字季陵,宣城人,绍兴进士。曾知赣州:茶商军进犯赣州、吉安,陈季陵协助辛稼轩将其*定。
倦客:疲惫之游客。苏轼《书普慈长老壁》诗:“倦客再*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些个:一些,一点儿。如言这些个,那些个。宋代俗语。
赏析/鉴赏
此词除感情真挚,写景尤为突出。作者所写之景,有眼前的苍茫落日,合碧暮云,也有记忆中的水光山色,但不论是哪一类景物,都能写得形象鲜明,情含景中。尤其是对水光山色的描写,以“眉来眼去”四字状之。把无生命的山水,写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真是奇妙之至,也生动之至。加之作者在叙事时,又使用了抒情手法,有时甚至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便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别离。开头两句写景:暮色苍茫,风*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这些景色,给离宴涂上了一层凄苦色彩,烘托出一派离别气氛。“还记得”二句回忆往事,写双方有道一段相处的美好时光。“眉来眼去,水光山色”,真令人回味不已。这段看似快乐的往事,而今已不能再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是以乐景写哀,更增加离人的悲哀而已。“倦客”二句写离别。倦客,当指陈季陵,称之为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因其遭到沉重打击,神志颓丧,已“不知身*远”了;“佳人已卜归消息”。也是一种婉转的说法,其实是恰在此时,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陈季陵痛苦不堪。末二句写后会无期。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一个假设句,说明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词的下片主要劝勉与激励。“些个事”四句,劝陈季陵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是说那些小事儿有谁能事先知道,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二句。是说佳人虽然归去,楚天还是有情的么!“暮云凝碧”四字,再写暮色,以照应开头;“日幕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里虽只提到暮云凝碧,从语境上说也应包含“佳人殊未来”在内,和上片“佳人已卜归消息”迢相呼应,且重申了“佳人难再得”之意。“过眼”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白头”呢!煞拍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陈季陵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陈季陵振作起来,其用心之良苦,可想而知。
在古代,除了爱情之外,亲情友情也同样重要,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怀人的情感不独出现在情人之间,朋友之间离别的黄昏之思也成为诗歌中的特有内容。如《满江红·赣州*上呈陈季陵太守》,清·李渔《窥词管见》说:“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的情出,写的景明,即是好词。”此词写景尤为突出,开头“暮色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悲伤的气氛。“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满江红·赣州*上呈陈季陵太守》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江西提点刑狱司设在赣州,即今江西赣州市。
此词是赠给赣州太守陈季陵。陈天麟字季陵,历知饶州、襄阳、赣州,并有惠绩,未几罢。陈季陵因何罢职,史无明言,但不会因为在镇压茶商军中有失职行为,因为辛弃疾在上给朝廷的奏章中是把镇压茶商军的成功归功于陈季陵。辛弃疾在词中说“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根。休重亿。”因为那些小事儿,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才在宴*上赋词慰之。
陈友谅的古诗
朋友谅解的古诗词
关于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古诗
原谅朋友的句子
求男友原谅的句子
朋友理解体谅的古诗词
和朋友不能互相体谅的古诗
与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关的古诗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古诗意思
谅山的古诗
求女友原谅的句子
求得女朋友原谅的古诗词
原谅男朋友的句子
原谅男朋友的说说
求女朋友原谅的情话
请求女友原谅的句子
请求朋友原谅的句子
求女朋友原谅的说说
求原谅的古诗
求原谅用的古诗
谅开头的古诗
让女朋友原谅我的说说
关于陈陈的古诗
谅解或原谅别人的古诗
有陈的古诗
请求女朋友原谅的句子
你体谅别人谁体谅你的古诗
带谅字的古诗大全
请求男朋友原谅的句子
请求女朋友原谅的说说
早上新鲜空气的说说
面对现实说说
你不珍惜我就放弃说说
别人议论我的说说
告白的说说
休息睡了一天的说说
友情说说大全女生版
心在一起的说说
独自走在街上的说说
不要抱太大希望说说
表示自己很能吃的说说
qq说说带图片男生酷炫
毫无睡意的说说
在一起99天秀恩爱说说
家庭压力大的说说
2017社会姐霸气说说
看透说说大全
做恋人不如做朋友说说
关于晚睡早起的说说
关于爱情的说说幸福的英文
想念舍友的说说
我需要私人空间的说说
只怪自己活该的说说
对母亲失望的说说
运动累的说说心情
情已逝的说说
想吃甘蔗的说说
发个关于女朋友的说说
陪儿子写作业的说说
给你依靠的肩膀说说
关于抱枕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