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草的行书

关于古诗草的行书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草的行书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草的行书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草的行书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2) 语录(1) 说说(2) 名言(18k+) 诗词(492) 祝福(1k+) 心语(92)

  • 古诗草

  •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阅读全文]...

2022-06-16 04:09:21
  • 古诗草的解释

  • 解释
  •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阅读全文]...

2022-07-30 06:07:39
  • 王义之的行书古诗52句

  • 经典
  •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但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它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

      文章从兰亭*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而正是这些自然风光引起与会者饮酒取乐、临流赋诗的雅兴,下文就自然转入叙写雅事,叙写与会者“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段末以“乐”字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

      第二段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迁的情况。不管是“晤言一室之内”的静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的躁者,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这些眼前的美景和人世的欢乐,“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乐极而悲生,他们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老之将至”、“终期于尽”,人生苦短。至此,作者自然提出“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本段末以“痛”字反诘作结,不仅为呼应上段的“乐”,更为引起读者深思“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

      第三段作者抓住死生问题,进一层表明自己的生死观。作者首先借古立论,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死生问题,自己也不能例外。接着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而这正是作者编辑《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文章前面两段分别以“乐”、“痛”作结,最后一段以“感”字作结,表明作者坚信后世读者会从斯文(这篇序文)中产生同感:认识死生问题的重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深远立意。同样是写了宴游情景,但石崇的《金谷诗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文章,抒发的却是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立意显然不及作者的《兰亭集序》深远。作者生活在东晋时代,当时统治集团偏安江东,不思进取。士大夫崇尚玄学,清谈之风很盛,而作者却公开批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颇想有所作为。从作者给中军将军殷浩、会稽王司马昱、太傅谢安等人的信中,可以看出作者忧国忧民,渴望救国家“倒悬之急”的大志和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作者不可能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人生态度,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春,即作者写完《兰亭集序》后两年,作者因深感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又因与扬州刺史王述的矛盾恩怨,愤而称病去官,且到父母墓前立誓永不再仕。此后便“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去寻求“当以乐死”的境界,反映了作者晚年思想渐趋消极虚无。这是我们在全面评价作者一生思想时应该注意的。

      《兰亭集序》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立意深远,而且因为其文笔清新流畅,朴素自然。魏晋时期出现了骈文的*,骈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这种文体讲究对偶、辞藻、音律、典故,极不利表情达意。在这种骈文风行的时代,作者能不拘成格,用洒脱流畅、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的个人风格。特别是文中用了“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林”、“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若合一契”等词语写兰亭山水之优美,叙时人宴游之雅致,抒盛事不常之感慨,议死生意义之重大,而这些词语从此便被*当作成语使用,极大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从而也奠定了《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问、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土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几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优,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了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祖”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土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荡”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阅读全文]...

2022-03-26 11:47:48
  • 古诗草白居易诗意

  • 诗意
  • 古诗草白居易诗意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诗人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古诗草白居易诗意,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第一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非常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非常快蔓延原野。诗人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诗人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假设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然而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诗人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而且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而且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阅读全文]...

2022-03-20 19:48:00
  • 古诗草白居易评课

  • 古诗草白居易评课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草白居易评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草原文

      (唐)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又名《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二、古诗《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那是1200多年以前的一个春天,在古都长安城郊,年仅16岁的白居易送他的一位友人到一个边远的地方。到了城外,只见杨柳依依,青草茵茵。就在揖手作别之际,这位朋友想到了孤身一人要到一个如此偏远的地方,不禁流露出悲观的情绪。此时,白居易指着满山遍野的青草说:“去年秋冬时节我们经过这里时,只见一场野火过后,满目灰烬。可是你看,春风吹来,小草萌生,到处又都是绿油油的一片了。贤弟呀,小草的生命力尚能如此顽强,又何况人呢?!这正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啊!”他的这位朋友听了白居易的这首诗后,心情愉快地上路了。这位友人为什么先前心情不好,听了白居易的这首诗后马上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了呢?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深深的打动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学*。

      (自由读)

      (教师对本课的生字“枯”、“荣”进行正音)

      (指名学生读)

      (教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按诗歌的音步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逐句地进行学*和理解。以下着重提示教者是如何引导学生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析词的,一些教学过程略。)

      离离原上草——

      “离离”与下面的“萋萋”意同,都是表示草茂盛之貌,而用在“送别”和“离别”这一特定的情境里,又使人不禁产生“离别了,离别了”的声声送别和告别的情境之中。“离”的现代义与表示草茂盛的古义相去甚远,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从字的音义上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识记:

      师:“离离”读音lí lí,下面老师念几个表示颜色的字,你们听听哪个字词的读音最接*“离离”。“离离——红红”(学生摇头),“离离——蓝蓝”(学生摇头),“离离——紫紫”(学生摇头),“离离——绿绿”(学生点头)。是啊,读到“离离”就可以联想到*音词“绿绿”。

      (教师板画茂盛的草叶)

      师:我们先看这葱绿浓密的草叶,然后再看“离”的字形。“离”字的笔画很多,而且很不规整,一些笔画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看到这样的笔画又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指示板画的茂盛的草叶图)——

      生:(有所感悟地)仿佛看到茂盛的小草枝叶相互交错在一起。

      师:读到“离离”的读音就联想到——

      生:小草“绿绿”的颜色。

      师:看到“离”字很多笔画交叉的字形就联想到——

      生:小草茂密的叶子。

      师:所以,“离离原上草”就是指原野上的草长得——

      生:绿绿的,又多又密。

      师: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小草长得——

      生:非常茂盛。

      一岁一枯荣——

      枯——形声字,木形古声,原指树木枝叶的枯萎,所以用“木”表义。本课引申指草叶的干枯、枯萎。一些学生灵活识记为“古”老的树“木”容易干枯,教师认可他们独特和富有创造性的记忆方法。

      荣——古文字的“艹”写如“艸”,像两棵草形;“冖”古文字如“⌒”形,像隆起的山岭形;“木”的古文字就像枝条伸展的树木形。把“荣”的几个部件分别析解后,再引导学生把它们组合起来想象其形义:春天来了,山坡(“⌒”)上小草(“艹”)萌发了,树“木”也抽枝发芽,逐渐地枝繁叶茂了。“荣”在课文里是特指小草长得很茂盛。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荣”“枯”的词义,教师让同学们做“荣枯”汉字操,教师发令——“荣”,只见同学们高扬双手,作小草茂盛生长的样子,一声—— “枯”,只见同学们双手下垂,东倒西歪,作小草枯萎的情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小草从荣到枯、由盛及衰的变化过程,教师又作了如是口述:“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拂,小草慢慢地长出地面来了。长啊,长啊,阳春三月,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茂密。夏天来了,小草长得更茂盛了!秋天来了,一行行大雁往南飞,一片片树叶落下地面,小草也慢慢地变黄了。冬天来了,北风吹,雪花飘,小草也干枯倒伏下去了。”学生以手为小草,伴随着教师描述的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作由“荣”到“枯”的形态演变。)

      野火烧不尽——

      野——古文字上林下土,表示郊外。教者依据现字形引导学生灵活析解:“野”中的“里”拆分为“田、土”,有田有土的地方会是哪呢?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其野外的意思,“野火”也就是野外自然引燃或人们用火不慎引起的火。

      尽——“尽”的繁体为“盡”,原义为坛罐(皿)里的食物吃完了,手(彐)持涮把正在清洗坛罐。现“尽”为简化字,教师先把字上下颠倒(),想象就像一个敞开口子的大筐(画简笔画),上面的两点(゛)就像果子之类的东西往里装;而后把该字再倒置为“尽”(画简笔画),筐里面的东西会怎样呢?自然就会撒掉完了。所以,“尽”就是完全、全部的意思。“野火烧不尽”就是野火烧不完的意思了。

      (教师画出火烧地面枯草的简笔画)

      师:大火烧啊,烧啊,不就把地面上的草都烧尽了吗,为什么又说烧不尽?

      生:地下还有小草的根呢!

      春风吹又生——

      生——“生”是象形字,为了使学生形象识记,教师用纸张挡住“生”字的上部露出下面的“土”,然后在“土”上画出上部的古文字形体“屮”(一棵草形),分解这两个部件后,学生就会自己把它们组合为:小草(屮)从泥“土”中生长出来了的意思。

      师:是啊,野火是烧不尽的,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指示“屮”)就从泥土(指示“土”)里 ——

      生齐: 生长出来了!

      师:从这个“生”字的字形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小草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样子。

      (让学生熟读全诗,有感情地重点诵读这两句诗。)

      熟读诗句

      1.自由熟读。

      2.背诵读(教师擦去板书的诗句,学生看版画背诵,而后再擦去版画背诵)。

    [阅读全文]...

2022-06-11 03:17:28
  • 描写诗草的诗句

  • 描写诗草的诗句

      各位同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草的诗句,大家一起阅读,请看:

      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汉·无名氏《古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 南朝宋·刘俣《诗一首》

      3.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北朝·北周·庚信《春赋》

      4.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

      5.深庭秋草绿。南朝梁·柳恽《捣衣诗》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7.叶舒春夏绿,花吐浅深红。唐·李峤《萱》

      8.雨中草色绿堪染。唐·王维《辋川别业》

      9.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唐·李白《日出入行》

      10.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唐·杜甫《旅夜书怀》

      1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12.草色遥看*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游城南晚春》

      14.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唐·张继《洛阳作》

      1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

      1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1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8.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唐·白居易《天津桥》

      19.春尽杂芳歇,夏初芳草深。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0.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唐·白居易《酬梦得以萱草见赠》

      21.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唐·徐夤《草》

      22.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唐·曹邺《庭草》

      23.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唐·戴叔伦《苏溪亭》

      24.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25.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

      27.劲草不随风偃去。宋·范仲淹《欧伯起相访》

      28.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宋·欧阳修《秋声赋》

      29.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宋·欧阳修《再至西都》

      30.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梅尧臣《苏幕遮》

      31.花易凋零草易生。宋·苏舜钦《题花山春壁》

      32.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宋·晏殊《踏莎行》

      33.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宋·林逋《点绛唇》

      34.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宋·秦观《八六子》

      3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36.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宋·曾巩《城南》

      37.独倚栏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如剪。宋·谢逸《蝶恋花》

      38.微质已知烦雨露,寸心终欲报春晖。宋·李纲《咏草》

      40.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41.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宋·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42.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宋·李彭《春日怀秦髯》

      43.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明·杨基《春草》

      44.劲草不倚于疾风,零霜则变;青葵善迎于白日,宇暧斯迷。清·王夫之《连珠》

      45.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清·袁枚《偶作五绝句》

    [阅读全文]...

2022-02-05 00:54:32
  • 申请恢复强制执行书

  • 申请恢复强制执行书

      强制执行申请书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对方拒不履行裁判确定的义务的情况下,根据已经发生效力的法律文书,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责令对方履行义务时使用的文书。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申请书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申请书是我们提出请求时使用的一种文书。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申请恢复强制执行书(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尊敬的人民法院:

      贵院受理申请执行人______与执行人______公司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一案,在执行过程中查封了被执行人的房产,贵院以无法处置为由于______年12月24日作出温龙执民字第121号执行裁定书,终结执行。

      申请执行人现已查明被执行人将贵院查封的房产出租,用于开办幼儿园。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特此申请贵院立即恢复执行,切实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申请人:______公司,住址:______开发区______路______号

      法定代表人:______

      被申请人:______,女,______岁,汉族,个体业主,住______县______小区7号楼______单元______室

      请求事项:

      1、请求强制被申请人支付水泥款及违约金______元及逾期利息。

      2、由被申请人承担案件受理费______元和执行费用。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经县人民法院审理,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作出初字第102号民事判决,现已发生法律效力。被申请人拒不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申请人于______年申请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因种种原因,该案被中止执行。为此,特申请贵院予以恢复强制执行。

      申请人:______,男,______年6月10日出生,汉族,农民。

      被申请执行人:______公司。

      申请事项:

      恢复北民二初字第122号民事判决书的强制执行。被申请人应付款项为______元及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两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

      事实和理由:

      20______年10月10日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签订了内部承包协议书,协议签订后,申请人如约履行了合同,但被申请人欠______元一直未付,此款本系10余人农民工工资。无奈申请人于20______年8月7日诉至贵院,贵院主持调解,于20______年9月21日作出北民二初字第122号民事调解书。该判决书生效以后,被申请人一直未能主动履行。后贵院无奈作出了终止执行的裁定。至此使我负债累累。10余人农民工兄弟工资至今未付清。今据网上查询得知。宏胜公司这几年一直正常运行,对外承揽工程中标金额达几千万,法定利润应足以履行判决书之款项。故有如上所请,望人民法院能尽快依法强制执行为盼。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月20日生,汉族,住______。

      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月18日生,汉族,住______。

      申请事项:

      一、强制被申请人立即向申请人偿还借款及利息人民币______元,并加倍支付该债务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

      二、强制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垫付的本案诉讼费人民币______元。

      三、由被申请人承担本案申请执行费。

      申请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由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受理,于______年3月10审理完结,该院依法对本案作出______第______号民事判决:判令被申请人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申请人偿还借款及利息人民币______元,并向申请人支付垫付的案件受理费人民币______。

      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被申请人拒不遵照生效判决向申请人履行,申请人于当年向你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在你院的执行下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了人民币______元,此后,被申请人再未遵照生效判决向申请人继续履行且一直下落不明,现申请人发现被申请人重新出现,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4条之规定,特申请你院依法对被申请人继续给予强制执行。

      此致

    ______人民法院

      申请执行人:姓名______,性别______,民族______,住所地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联系电话______。

      被申请执行人:姓名______,性别______,民族______,住所地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联系电话______。

      申请事项:

      请求恢复执行贵院(______)______号民事判决书。

      申请理由:

      申请执行人______与被申请执行人______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经长沙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终结,并下达了(________)________号民事判决书,判令被申请执行人______偿付申请执行人借款本金______元及其人民银行同期利息(自 年 月 日开始计算至全部借款本息还清之日止),

      判决生效后,被申请执行人未履行判决义务,申请执行人依法向贵院申请执行。执行______元案款后,贵院以被申请执行人暂无财产可供执行为由,中止了本案的执行。

      现经申请执行人调查发现,被申请执行人尚有财产可供继续执行,故申请执行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2条,特向贵院申请恢复执行。

      此致

    ______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

      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申请事项:

      请求恢复执行______分庭(______)______号仲裁裁决书。

      申请理由:

      申请人______与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劳动争议纠纷一案,贵院以(______)东法执字第______号民事裁定书,裁定驳回申请人执行______分庭(______)______号仲裁裁决申请。理由是被申请人已就该项仲裁裁决向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书尚未发生法律效力。

      现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以(______)东中法劳仲审字第______号民事裁定书,裁定驳回被申请人撤销______分庭(______)533号仲裁裁决的申请,该民事裁定为终审裁定。______分庭(______)533号仲裁裁决已发生法律效力。故申请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特向贵院申请恢复执行。

    [阅读全文]...

2022-07-25 11:29:06
  • 古诗草描写秋天枯萎的句子

  • 秋天,四季,优美
  • 描写秋天花草树木都枯萎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描写秋天小草的句子1、田野里、泥路上、小路边,不管是什么绿的植物基本上都要枯萎了。

    尤其是小草,它正在等待着春天的来临,再给世界添加一份绿色。

    2、草滩里的枯草像小孩儿的黄头发,软不啦叽地伏着。

    3、小草在雨露中成长,伸展了臂膀。

    而鲜花也更加美丽,并且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它们共同感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气息。

    时间也是这样的过着。

    4、有的小草浑身都是淡绿色的,有的小草嘴角上带有嫩嫩的*。

    春姑娘呼的一吹,这片草地把大地妈妈染绿了,铺盖在大地妈妈身上,这是小草给大地妈妈一件漂亮的绿纱衣,可爱极了。

    5、一到春天,小草们就睁开朦胧的双眼,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与人们一同分享春姑娘所带来的喜悦与温暖。

    它们散满大地,为这块抚养它们的“母土”铺上了绿地毯……这千千万万的小草组合起来,才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

    6、我家门前的马路边,有一排绿油油的小草,并不那么起眼。

    它们正享受着雨露的轻吻,微风的轻拂。

    在这个草地王国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如此的清静、安宁,一株株小草在这个温暖的早晨睡着了。

    7、沙岗上长满了茂密的茅草,已是初秋时节,草势少了锋芒,开始枯衰冷黄,在风中更显得柔软无力。

    8、秋天,野草被风吹得渐渐变黄,草地变成了金色的海洋。

    9、秋天,小草从那枯黄、死去的母体旁站了出来,嫩绿嫩绿的,又短又细,像是几根很短的绿丝线簇成,仿佛那么弱不禁风,一口气都会吹倒一样。

    10、无意在墙角的石块中发现了一抹淡淡的新绿色,起初,我还以为是苔藓,但走*一看;啊

    一株娇小的叶子从石缝中伸了出来;叶子虽小,但却嫩油油的。

    这里很少晒到阳光,又缺少雨水的浇灌,更没有可供它扎根的泥土,它是怎没生长出来的啊

    它也许可以不发芽,做一粒种子安全的呆在石块中,可它又是花费了怎样的努力才冲破这坚硬的石块,在没有阳光,雨露和泥土时候。

    11、小草在绚丽的鲜花面前显得很单调,在参天的大树脚下又显得很弱小。

    然而,飓风虽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将鲜花刮得粉碎,却奈何不了扎根大地的小草。

    12、小草从松软的泥土里偷偷摸摸的探出了小脑袋,它们尽情而快乐的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13、秋天,小草脱落一身衣服,毫不吝惜地献给大地,使大地更有力地养育万物。

    秋风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 曹丕歌行》萧瑟秋风百花亡,枯叶随波荡。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残莲》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长歌行》

    1、秋草萋已绿2、将随秋草萎 3、西宫南内多秋草唐白居易 4、草露滴秋根唐杜甫5、秋尽江南草未凋唐杜牧 6、回廊远砌生秋草唐冯延巳7、大漠穷秋塞草衰唐高适 8、石畔秋草瘦唐李贺 9、秋草窗前宋晏几道 10、年年陌上生秋草宋晏几道 11、看蓬门秋草清郑燮 《沁园春·花亦无知》12、秋草独寻人去后唐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13、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宋晏几道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14、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宋晏殊 《清*乐·春花秋草》15、伤心剧秋草唐李白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16、秋草萋更碧唐杜甫 《遣兴五首》17、秋草遍山长唐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18、所居秋草净唐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19、花门楼前见秋草唐岑参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20、大漠穷秋塞草腓唐高适 《燕歌行》21、春花秋草宋晏殊 清*乐·春花秋草》22、草际虫吟秋露结宋欧阳修 《蝶恋花·梨叶初红婵韵歇》23、年年陌上生秋草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24、别来人事如秋草宋周邦彦 《玉楼春》25、秋生草际蛩宋李弥逊 《菩萨蛮·凉飙轻散馀霞绮》26、塞垣秋草宋辛弃疾 《千秋岁·塞垣秋草》27、不道难禁草树秋宋韩淲 《鹧鸪天·只唱离歌一叠休》28、有连天秋草宋陈人杰 《沁园春·此去长安》29、悲秋秦塞草唐贾岛 《即事》30、回廊远砌生秋草唐冯延巳 《菩萨蛮·金波远逐行云去》31、秋草墙头萤火烂元欧阳玄 《渔家傲·八月都城新过雁》32、草虫切切话秋容元姬翼《鹧鸪天·金菊疏篱擅化工》33、风髻抛残秋草生清纳兰性德 《浣溪沙》34、剡曲高秋一草亭宋陆游 《秋雨》35、草露秋已白宋陆游 《夜意》36、养草秋亦衰宋陆游 《杂兴》37、秋草真娘墓清朱彝尊 《点绛唇·万里将行》38、秋草木兰驰道静清黄遵宪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39、庭空秋*露沾草宋陆游 《夜意》40、遍地生秋草宋宋太宗 《缘识》望采纳

    菊韵〕--李师广--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秋声〕--风子--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菊城吟〕--王如亭--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忆菊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

    [阅读全文]...

2022-07-29 03:40:11
  • 诗集陇南诗草

  • 诗集陇南诗草

      登鸡峰山

      峰若鸡冠有美名,携徒具酒喜登临。

      连天白雾障青眼,遍地黄花散绿丛。

      夏麦已收新酿足,秋实在望稻粱丰。

      归来但羡农家好,人道陶公传到今。

      谒成县杜公祠

      飞龙峡口笼轻烟,青瓦留霜秋气寒。

      丹柿重重高树上,碧溪隐隐乱石间。

      漫寻旧字识残碑,且把清醪祭圣贤。

      同谷七歌犹在耳,诗翁白发意萧然。

      观书展

      七尺锦宣气势雄,龙蛇漫卷走晴空。

      惊风才自紫毫起,骤雨又从浓墨生。

      书有性灵方入眼,诗成老瘦始通神。

      颠张狂素有成法,任尔挥发不了情。

      感怀

      滚滚红尘心自安,四时美景等闲观。

      春鸣号角山花放,冬竖降旗冰雪残。

      愁去围棋无妙手,客来沽酒有余钱。

      穷达贵贱少牵挂,饿了加餐困了眠。

      谒杜公祠兼怀诗圣

      神州久太*,战乱遽然起。烽火遍天下,黎民灾难至。

      老瘦一诗翁,白发秋风里。避乱同谷县,终日食橡子。

      食橡尚不饱,破衣难蔽体。途穷且不顾,心怀天下事。

      垂泪忧黔首,七歌复历历。往事越千年,残碑犹在此。

      我今来此地,感叹复嘘唏。且将酒一樽,遥祭寄怀耳。

      游官鹅沟

      正逢气爽秋高天,人到官鹅意兴阑。

      夹岸激流龙豹吟,连峰薄雾暮烟旋。

      九叠飞瀑舞银练,十里长峡倚碧山。

      到此尘心尽洗却,世人何必羡桃源?

    [阅读全文]...

2022-05-14 00:41:35
古诗草的行书 - 句子
古诗草的行书 - 语录
古诗草的行书 - 说说
古诗草的行书 - 名言
古诗草的行书 - 诗词
古诗草的行书 - 祝福
古诗草的行书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