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关于古诗象征与比喻的区别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象征与比喻的区别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象征与比喻的区别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象征与比喻的区别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57) 说说(97) 名言(6) 诗词(431) 祝福(2) 心语(1)

  •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

  • 写作,方法
  •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你们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的内容,欢迎阅读!

      象征

      【释义一】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释义二】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惯和一定的社会*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鸳鸯象征爱情等。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象征修辞来源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象征手法示例

      礁石

      艾青《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

      简单地说,这种寓意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有人说,象征,是变*凡为深刻的催化剂。

      “象征”手法有什么样的艺术性呢?可以说,象征,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构思方式。

      原来,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但又有深刻意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讲得清楚,有时则又是不便明说的。此时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

      白杨礼赞

      茅盾《白杨礼赞》片断: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凡的树。

      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普通而又*凡的白杨,其笔力集中在白杨的神采、姿态、精神、品格之上,其情感的基调是激情的讴歌,这让我们极为鲜明地感觉到作者是用白杨在象征着一种人,象征着一种精神。果然,作者又以不可压抑的激情告诉我们,他的目的'决不是只写树: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走过,看见*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一般来讲,象征的手法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像《礁石》那样,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意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像《白杨礼赞》那样,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之意。相比之下,前者更为含蓄蕴藉,意味隽永。我们可以《咏松》为题,试用第一种方法去进行构思。

      海燕

      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释义】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另: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你说象征“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意义比较明显。

      托物寓意

      【释义】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一般指借物表意、言外蕴旨的古文诗作的表达方法,往往令人读之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较之直抒胸臆者则别有一番韵致。这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自然界某些事物秉性特殊,容易触发诗人对某些意念的联想;二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不能直抒胸臆,故而用托物寓意之法。清代冯煦《剑州闻蝉》欧阳修的《画眉鸟》*《卜算子·咏梅》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

    [阅读全文]...

2021-12-05 23:51:03
  • 比喻和比拟修辞手法的区别

  • 语文
  • 比喻和比拟修辞手法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喻和比拟修辞手法的区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比喻和比拟修辞手法的区别

      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

      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

      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

    [阅读全文]...

2022-03-05 21:31:56
  • 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 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

      要牢记不能将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朵。”“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

      通过比较,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典型例题

      1.仿照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例: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小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1)美丽的彩虹像一座弯弯的长桥。

      ( ) ( ) ( )

      (2)黄澄澄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 ) ( ) ( )

      解析比喻的特点是用两个不同种类的而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1)句中有本体、比喻词,应补充上喻体:“绿色的海洋”。把小兴安岭连绵起伏的山上一望无际的树木连成片的样子比作“绿色的海洋”。(2)句中有比喻词、喻体,应补充上本体:“翠鸟头上的羽毛”,把翠鸟头上羽毛的样子、颜色比作橄榄色的头巾。

      强化训练

      1.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

      (1)一片片晚霞,倒映在小河里,好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 ( )

      (2)王宁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

      (3)太阳像个忠实的向导,在空中给你指点方向。 ( )

      (4)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 )

      (5)小草在大雨中剧烈地摇晃着,好像要折断腰似的。 ( )

      2.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 ) ( ) ( )

      (2)花叶上的水滴,在阳光映照下,好像晶莹的珍珠在闪闪发光。 ( ) ( ) ( )

      (3)火红的枫叶如同天边飘落下来的红霞。 ( ) ( ) ( )

      (4)叶子密密麻麻的,仿佛一顶巨大的绿色帐篷。 ( ) ( ) ( )

      (5)白浪翻滚,好像一道高大的城墙。 ( ) ( ) ( )

      3.用下面的词语写出四个比喻句。

      (1)……好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像……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 (3) √ 4)√

      2.本体比喻词喻体

      (1)一棵棵榕树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2)花叶上的水滴好像晶莹的闪光的珍珠

      (3)火红的枫叶如同天边飘落下来的红霞

      (4)密密麻麻的叶子仿佛一顶巨大的绿色帐篷

      (5)白浪翻滚好像一道高大的城墙

      3.(1)小鸭子的两只脚好像小扇子一样,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

      (2)天空中飘满了降落伞,像一朵朵五彩的鲜花。

      (3)小兴安岭物产丰富,仿佛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4)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

    [阅读全文]...

2022-07-07 06:30:39
  • 有关古诗与词的区别

  • 文学
  • 有关古诗与词的区别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体诗和*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诗与词的区别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前两首为古诗,后一首为词,对于古诗来说,学生们都很熟悉,词是他们第一次接触, “古诗”和“词”的区别是: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拓展知识:诗与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形式不同。诗句式整齐,而词不整齐。格律诗只用*声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2、语言风格不同。诗显得庄重,词显得妩媚。“诗言志”,诗多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因为“词言情”,词则多写男女爱情、相思离别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3、题目方面不同。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而词必须有词牌名。我们看到的“忆江南”其实是词的词牌名,常见的词牌名还有“渔歌子”、“满江红”、“水调歌头”等。词牌名就相当于今天歌曲的曲谱,不同词牌有不同的曲调,诗人拿到谱曲然后填词就是作词的过程。不同的词牌也有不同的感情基调。比如“忆江南”就是婉约的感情。

      4、和音乐的关系方面不同。*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的最基本特征,是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

    [阅读全文]...

2022-06-08 02:12:45
  • 比喻论证的概念是什么与类比论证的区别

  • 中考,教育,初中
  • 比喻论证的概念是什么与类比论证的区别

      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比喻论证的概念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比喻论证的概念

      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由于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运用时要注意所用的比喻必须恰当·一般说,比喻论证不宜作为一篇文章论证的主要方法,因此要适量·

      比喻论证的举例

      例如《哨子》用生活中的实物——“哨子”来比喻许多人所追求的、对其价值作出错误估价的事物,人们为了“哨子”而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从而论证了论点。这样通过比喻论证使所论述的道理浅显透彻,形象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又如《论求知》的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好比修剪移栽”这一组比喻来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

      又如《劝学》第四段,“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

      何谓比喻论证?就是通过打比方,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证明思想的论证方法。又如统编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全唐文》中的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开篇设喻,表明主旨。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铺垫”“陋室";用“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比附“德馨”。

      我们知道,比喻是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它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通俗易懂的事理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和事理的。然而我们还知道,议论主要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来阐述事理、证明观点立场,从而反驳谬误或者伸张正义,而不是借助形象思维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正是因为为了把抽象的事理变得容易让人接受,故完全有必要把比喻这种修辞格引入一个议论过程中,使抽象的议论因之生色,把事理难知的变为易知的,深奥的变为浅显的,隐晦的变为鲜明的,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何谓类比论证呢?就是从已知的一种事物(或事理)推论相类似的另一种事物(或事理)的论证方法。它是根据两个(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进而推出它们在其属性上也可能相同的逻辑思维形式。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的结尾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用诸葛亮的茅庐和杨子云的小亭与其陋室相类比,唤起读者对德才出众的历史名人的联想,以便有力地证实“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观点。再如鲁迅先生的《对左冀作家联盟的意见》一文,在论述“要在文化上有成绩,则非韧不可"的观点时,曾用“敲门砖"这个传统比喻,把前清文人做八股类比推出新文化运动中的某些文人作诗歌和小说,一旦功成名遂,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借文学以营私的行径,进行揭露和批判,从而指出了当时文坛建树不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类比的双方是人所共知的客观实在,作者只将他们的*似点稍加类比,那些在文化运动中的退伍者的庐山面目就暴露无遗了。由是看来,类比论证的妙处就在于善于启迪人们的思路充分利用逻辑思维的力量,使人举一反三,广求甚解,触类旁通。

      如果把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稍加比较的话,其区别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采用的方式极不相同。比喻论证即是运用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论证,而类比论证则是运用参同类比较的类比推演进行论证的。其次是要求不同。类比论证的要求是用来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或两种事理在其本质上相同或者相同属性较多。比喻论证则是与它们所要论述的事理的性质往往很不一致,其属性与本体有的甚至截然不同,只是在某一点上是相似的'(大多是含义上的相似),比喻论证的材料还可以是虚假的,象“揠苗助长"等。再其次是效果不同。类比论证是通过已知推出未知,逻辑力量强。因为相类比的对象所具有的共同属性越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愈大;相同属性与类推属性的关系愈密切,则结论可靠程度愈大;相同属性类推属性的关系愈密切,则结论可靠程度愈大。比喻论证以“喻体"去证明“本体",主要是起着说明的作用,目的是让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其理,它在论证过程中往往只是辅助性的,究竟不是事实上的证明,不能代替对论点本身的辩证的分析研究。

      区别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比喻论证是运用打比方的方式开展论证,而类比论证是运用同类比较的类比推演开展论证的。类比论证是根据已知推出未知,逻辑力量强。比喻论证以“喻体”去证明“本体”。

      比喻论证是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办法。在两事物之间,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它是一种特殊的论证办法。比喻论证便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

      类比论证是一种根据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开展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办法。这种论证办法根据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类比论证是用两个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开展比较。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易懂的详细事物证明人们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的一种论证办法。类比论证的基础是类比推理,应从事实出发,又要回到事实,并受事实的检验。比喻论证的基础是比喻辞格,不一定是实有其事的,能够合理地想象、虚构出某种状况或形象。类比论证着在说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比喻论证却侧重在说理的形象和详细化。

      好了,关于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这个问题学好网老A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若还有更多疑问,可以点击右下角咨询哦!学*,就要有灵魂,有精神和有热情,它们支持着你的全部!灵魂,认识到自我存在,认识到你该做的是什么;精神,让你不倒下,让你坚强,让你不畏困难强敌;热情,就是时刻提醒你,终点就在不远方,只要努力便会成功的声音,他是灵魂与精神的养料,它是力量的源泉。

    [阅读全文]...

2022-07-10 02:38:49
  • 关于象征最美爱情的古诗句

  • 爱情,最美
  •   形容爱情的诗句

      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2、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调之二》

      3、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王维《西施咏》

      4、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5、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史清《溪佚题》

      6、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9、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白头吟》

      10、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11、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12、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1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4、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15、旧相思、偏供闲昼。——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16、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17、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春恨》

      19、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20、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2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2、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2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24、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25、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26、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27、人如风*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28、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29、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3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3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佚名《关雎》

      32、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33、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3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35、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36、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37、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吴文英《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38、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李益《江南曲》

      39、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40、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41、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42、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4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4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45、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4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佚名《留别妻》

      48、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49、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高鹗《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5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阅读全文]...

2022-05-23 21:59:36
  • 象的寓意及象征

  • 生活
  • 象的寓意及象征

      象的寓意及象征,现在大厦大门放大象的也十分普遍,一般有石象,铜象,木象。当然大象也是有着不一样的寓意的呢,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象的寓意及象征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象的寓意及象征

      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的“象”,在*传统文化里与“祥”字谐音,故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更吉祥与力量的象征。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大象的皮层很厚,但皮层褶皱间的皮肤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虫叮咬。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大象的祖先在几千万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大象家族曾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目前已发现400余种化石。但由于历史上气候和人为原因,导致这个族群的种类越来越少。目前地球上大象仅剩下2属3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且它们也正受到严重的威胁。

      扩展资料:

      生活*性

      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有上百只大象的大群。

      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交流,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般能传播11千米,如果遇上气流导致的介质不均匀,只能传播4千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交流,那象群会一起跺脚,产生强大的“轰轰”声,这种方法最远可传播32千米。其实大象用骨骼传导,当声波传到时,声波会沿着脚掌通过骨骼传到内耳,而大象脸上的脂肪可以用来扩音,动物学家把这种脂肪称为扩音脂肪,许多海底动物也有这种脂肪。

      无论身处非洲还是亚洲,大象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感性动物。它们会帮助陷入泥坑的大象宝宝、用鼻子把受伤或垂死的其他大象拉到安全地带,甚至可以用鼻子给对方温柔触摸,以此安慰其他身处痛苦的个体。

      大象吊坠寓意是什么

      寓意一、大象力大无穷,却性情温和,憨态可掬,又诚实忠厚,且能负重远行,被视作吉祥、力量的象征,也被人们称为兽中之德者。而在神话传说中,大象则为摇光之星生成,能兆灵瑞,古佛就是乘象从天而降,还有一说,大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相传能预兆灵瑞。

      寓意二、在*传统文化里,因为“象”与“祥”字谐音,所以,大象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并据此设计出了很多吉祥物,诸如太*有象,吉祥如意,万象更新等等。

      寓意三、大象善用鼻子吸水,而风水中有水主财之说,故大象被赋予了吸财、招财的寓意。而且,相比于其他瑞兽,大象本身的化煞作用相对较弱,更多的则是,吉祥寓意较为突出,大象吊坠可保吉祥、如意、*安。

      寓意四、大象因其诚实忠厚的形象成为全世界的吉祥物,而在*传统文化里,“象”与“祥”字谐音,故象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古人云:“太*有象”,寓意“吉祥如意”和“出将入相”。一只卷握如意,寓意吉祥如意万事吉,一只卷顶宝珠,寓意*安吉祥富贵长。

      寓意五、大象自古便有“象神”、“吉象送财”等美称。其体态肥硕,步伐稳健,预示着吉祥物拥有者事业根基稳固、可有序发展之意。大象之禀性驯良善于吸财,有助于吸纳四面八方之财同时对开拓事业可帮助减少阻力扫除道路上的一切阻挡,登上成功顶峰。

    [阅读全文]...

2022-07-20 06:40:22
  • 关于古诗词鉴赏中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 文学
  • 关于古诗词鉴赏中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简单来说,就是这首古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古诗词鉴赏中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篇介绍一下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三个术语———“对比”、“衬托”和“烘托”。

      诗歌中的“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比如1999年高考试题选取了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其中“船尾跳鱼拨剌鸣”一句就用了反衬。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此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愿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收获美好的未来吧!

    [阅读全文]...

2022-01-25 08:20:09
  • 古诗中的比喻句精选

  • 学*,知识,语文
  • 古诗中的比喻句精选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中的比喻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4、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5、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8、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1、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1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1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4、蝉 以蝉象征品行高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 水边送别之地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喻离恨。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0、梧桐 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1、梅花 寄托高洁的品格。

      12、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另外,菊花象征高洁,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 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常与悲苦之事联系

      14、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5、蟋蟀 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

      16、猿啼 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17、关山 关塞山河。

      18、羌笛 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19、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20、水 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21、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22、螟蛉 养子的代称。

      23、鸿雁 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24、神器 指帝位、*。

      25、月老 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火神,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29、连理枝、比翼鸟 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阅读全文]...

2022-06-29 22:08:50
  • 象征梅花的诗句

  • 梅花
  • 象征梅花的诗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象征梅花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

      2、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梅》

      3、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梅花绝句》

      4、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杨柳枝词》

      5、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早梅》

      6、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

      7、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江梅》

      8、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杂咏》

      9、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画梅》

      10、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早梅》

      11、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题画梅》

      12、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雨中元墓》

      13、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落梅》

      14、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访妙玉乞》

      15、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咏红梅花》

      16、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咏红梅花》

      17、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咏红梅花》

      18、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

      19、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20、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

      21、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墨梅》

      22、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梅。——《应诏赋得除夜》

      23、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

      2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

      25、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临江仙》

      2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

      27、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虞美人》

      28、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岭梅》

      29、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踏莎行》

      30、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贺新郎》

      3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3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3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34、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35、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古戍》

      36、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瓶梅》

      37、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红梅》

      38、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早梅》

      39、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新栽梅》

      40、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梅花》

      41、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42、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忆梅》

      43、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题画墨梅》

      44、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春晚杂兴》

      45、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画梅》

      46、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梅花落》

      47、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早梅》

      48、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山中雪后》

      49、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题梅花》

    [阅读全文]...

2022-03-22 12:20:06
古诗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 句子
古诗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 语录
古诗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 说说
古诗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 名言
古诗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 诗词
古诗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 祝福
古诗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