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

关于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65) 说说(201) 名言(5) 诗词(14k+) 祝福(64) 心语(2)

  • 描写儿童的诗句古诗_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

  • 儿童,春天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描写儿童的诗句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1、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

    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3、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范成大《卖痴呆词》

    4、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衣。刘商《赠头陀师》

    5、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6、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7、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8、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10、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11、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

    12、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1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15、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徐文长《风鸢图十首》

    16、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殷尧藩《同州端午》

    17、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18、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杨万里《稚子弄冰》

    19、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0、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21、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2、旧国迷江树,他乡*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23、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元稹《织妇词》

    24、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2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居易《池上二绝》

    26、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刘因《山家》

    27、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

    28、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毛铉《幼女词》

    29、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30、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3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32、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33、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卢肇《牧童》

    34、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35、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元好问《倪庄中秋》

    36、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37、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38、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3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40、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李涉《牧童词》

    41、龙头舴艋吴儿竞。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2、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萧衍《东飞伯劳歌》

    43、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44、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4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46、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47、雨余溪水掠堤*,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8、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49、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50、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李涉《牧童词》

    [阅读全文]...

2022-05-13 12:05:01
  • 描写儿童的诗句古诗_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

  • 儿童,春天,优美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描写儿童的诗句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1、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

    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3、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范成大《卖痴呆词》

    4、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衣。刘商《赠头陀师》

    5、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6、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7、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8、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10、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11、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

    12、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1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15、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徐文长《风鸢图十首》

    16、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殷尧藩《同州端午》

    17、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18、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杨万里《稚子弄冰》

    19、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0、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21、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2、旧国迷江树,他乡*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23、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元稹《织妇词》

    24、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2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居易《池上二绝》

    26、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刘因《山家》

    27、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

    28、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毛铉《*词》

    29、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30、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3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32、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33、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卢肇《牧童》

    34、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35、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元好问《倪庄中秋》

    36、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37、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38、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3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40、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李涉《牧童词》

    41、龙头舴艋吴儿竞。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2、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萧衍《东飞伯劳歌》

    43、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44、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4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46、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47、雨余溪水掠堤*,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8、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49、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50、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李涉《牧童词》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09:45
  • 古诗夜书所见的诗句

  • 古诗夜书所见的诗句

      《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古诗夜书所见的诗句吧。

      yè shū suǒ 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 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人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的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①诗人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写作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子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4-15 08:06:02
  • 描写不远千里的经典句子_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

  • 经典,春天
  • 句子大全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描写不远千里的经典句子。

    大堂的咖啡店,

    闻卿翩翩白衣飘,不远千里,踏月留香,不胜心向往之。而,你未许人,我未婚配。自小名师教导,泡妞不仅脸皮需厚,更需死缠烂打也。 ----鸿爵公子《自有天使替我爱你》

    我不远千里奔赴你,不希望最后是我自己踉跄而归才好

    月敛霜华 夜幕墨色如画

    有的人,对面相逢不相识;有的人,不远千里来相逢。有些情,上天早就注定好了。 ----铭荨《重生之舐血魔妃》

    我只要想找我说的那种千金小姐,不仅如此,她还必须很能吃,爱吃肉,爱喝石榴汁,可以为了爱情不远千里,也可以为了爱情豁出命去,你行吗?”

    不远千里而来,只为赴你一面之约

    最美好的就是你爱慕的人不远千里来到你身边,陪伴你,尽管你只是她很重要的朋友,是的,朋友。。。但至少她还在乎你

    “少主和你的族人都让我感受到温暖,这里的环境有种原始的、不曾开发过的热忱。或许可以让我们坦诚相见,达成长久的合作。”

    请允许我,独上兰舟不远千里。 ----《诗经 国风》

    我总是不远千里去找你。

    我还是喜欢你,像傲立寒梅冬雨飘香,不远千里。

    直言不路开,则四方众贤不远千里汉书 ----民谚

    我也曾经为了你不远千里。

    跋山涉水看一处风景,就像不远千里追寻一段感情,认真看风景吧 ----顾漫《骄阳似我》

    和驴友游凤凰城

    风扇有气无力的转着

    梦里相逢笑颜欢,贪晌惊觉人已还。

    原谅我面对迢迢岁月,不远千里而来,难得有一瞬让我甘愿为你而开。人生如此匆匆,我自愿匀出我有限的人生,弥补曾与你失之交臂的遗憾,不管明天世界如何万紫千红,我唯钟情于你这一朵

    一封思念的信就能让一个人不远千里赶来,一句话就能让两人心心相印,情之所钟,一往情深。 ----方憷《让我摘下你的面具来》

    不远千里,奔波而至。

    “我有时候会想起你,你应该是在北方。”

    五岁,他帮我从别人手中抢回了棒棒糖,他鼻青脸肿,我破涕为笑。

    豆汁由来已久。《今古奇观》的《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故事即由金玉奴以豆汁救活饥寒交迫的书生莫稽开始,后改编成杂剧,就取名《豆汁记》,京剧的《鸿鸾禧》或《金玉奴》即由此而来。现在,北京人喝豆汁的*惯没落了。不过,这次不远千里而来,潜意识里就想喝碗这种逐渐消逝的“京味儿”。 ----逯耀东《肚大能容》

    暮年之际,他心怀夙愿,不远千里来到墨脱寺庙,只为求佛祖应愿。方丈说“施主血腥味太重进不得寺庙,佛祖亦不会如愿,待施主洗净冤孽再来”。他默然,为洗净尘埃着素衣,从长白徒步一跪一拜,染尽风雪发间。他跪天地,愿忘川黄泉那人忘执念。他拜鬼神,愿来世红尘免那人漂泊人间。

    今宵短,今宵长,把酒言欢,亲友聚圆堂;

    当白目的记者问你:“请问这回来台寻找儿子,有何感想?”你诚挚地说:“我很欣慰,自己孩子的最后,是在台湾的山区结束。”

    听说

    你可以慷慨的不远千里假装偶遇我,却吝啬的丝毫情绪也不分享我。

    相关阅读

    千里迢迢[qiān lǐ tio tio]

    【解释】: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分句;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义词】:不远千里、天南海北

    【反义词】:一墙之隔、朝发夕至

    千里迢迢造句:

    1、为了求学,我千里迢迢来到北京。

    2、小明千里迢迢地从昆明赶到北京,就是为了看一看伟大的*。

    3、孔子年轻时就已名扬天下,可他仍千里迢迢地到洛阳向老子求学。

    4、他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到美国,却没见到他的朋友。

    5、旭日阳刚为了圆心中的梦想,从老家千里迢迢来到梦想剧场。

    6、他毕业后还千里迢迢去看望老师,老师很感动。

    7、他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就是为找到他的救命恩人。

    8、李明看到弟弟千里迢迢从美国回来,真是喜出望外。

    9、一位现为师职干部的他们的老下级,千里迢迢专程来看望他们。

    10、这是纪念周上对学生说的话,自己在教职员*里傍听得腻了,用不到千里迢迢去搬来。

    1、他为了寻找失散的妈妈,不惜千里迢迢到处询访。

    2、参加这次品尝会的不仅是东京周边地区的同修,还有专程从大阪名古屋静网岩手新泻山形等地的同修前来赴会,真可谓千里迢迢!

    3、想到二千年前,那三个天文学家千里迢迢跟随著他们认为是显示基督降生的星。

    [阅读全文]...

2022-06-27 17:59:35
  • 夜书所见古诗

  • 夜书所见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书所见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阅读全文]...

2022-05-28 08:56:41
  • 舟夜书所见古诗句

  • 古诗文
  • 舟夜书所见古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舟夜书所见古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注释

      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②簇:拥起。

      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与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诗中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与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诗中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诗中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诗中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阅读全文]...

2022-07-16 21:12:18
  • 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 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夜书所见古诗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夜书所见》,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夜书所见》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夜书所见》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作者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作者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夜书所见》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作者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作者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夜书所见》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作者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阅读全文]...

2022-04-19 11:37:59
  • 舟夜书所见古诗拼音版(舟夜书所见古诗翻译 )

  • 世纪恒通在线温馨提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诵读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炼字达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教材在课内及“日积月累”部分选编了113篇古诗词,既有理解运用的要求,也有诵读品析的期望。我们将按年级顺序逐一鉴赏品读,以飨读者。

    【注 释】

    ①查 (zhā)慎行 (1650~ 1727),清代诗人 (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的先祖 ),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市)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烟波钓徒。由于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他是 “清初六家 ”之一,著有《他山诗钞》。 ②月黑:没有月光的黑夜。③见:同“现”,出现。 ④孤光:指渔灯的光。 ⑤萤:萤火虫。 ⑥簇:拥起。

    【译 文】

    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只看到渔船上的灯光,

    孤单的灯光在夜色里像萤火虫的一点光芒。

    微风吹过河面,河水泛起层层波浪,

    渔船上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变成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烁。

    【赏 析】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船上过夜时,远观渔船后见景而作。全诗淡泊隽永,仿佛是一幅速写画。诗的前两句为静态,写出茫茫黑夜中的一点渔灯,如同图画的背景。后两句则写动态,一阵风吹过后,布满波浪的河水反射灯光,就像一河的星星似的。“风簇浪”使得画面忽然不再枯燥,转而灵动起来。在这一静一动之中,展现出一幅奇异而美妙的画面。

    [阅读全文]...

2022-01-17 06:28:36
  •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舟夜书所见古诗原文赏析)

  • 月(yuè)黑(hēi)见(jiàn)渔(yú)灯(dēnɡ),

    孤(ɡū)光(ɡuānɡ)一(yì)点(diǎn)萤(yínɡ)。

    微(wēi)微(wēi)风(fēnɡ)簇(cù)浪(lànɡ),

    散(sàn)作(zuò)满(mǎn)河(hé)星(xīnɡ)。

    译文:

    漆黑的夜晚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好像无数星星洒落在河面上。

    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舟夜书所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的河上夜景。虽然此诗只有二十字,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

    前两句写黑夜舟中见渔灯,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月黑见渔灯”,“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写孤灯倒影的瞬间美景。“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散作满河星”,“散”字是此诗的诗眼。“散”字写出了月光和渔灯倒影在水上,微风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给人一种画面感。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全诗中心是渔灯,背景是黑夜。诗人描写了河上渔灯倒影随浪散开的情状,语言精练,比喻生动形象。

    拓展资料:

    查慎行(1650—1727年),清朝诗人,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现浙江海宁县)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其诗学苏轼、陆游,意境清新,擅长白描,自成一家。著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夜泊河上,在舟中过夜时,诗人感其所见而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

    [阅读全文]...

2022-03-01 16:40:38
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 - 句子
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 - 语录
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 - 说说
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 - 名言
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 - 诗词
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 - 祝福
所见古诗里描写春天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