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过思想的古诗

关于爱过思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爱过思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爱过思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爱过思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36) 语录(27) 说说(103) 名言(22) 诗词(1k+) 祝福(3) 心语(613)

  • 思想的古诗句

  • 思想
  • 思想的古诗句

      1、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0、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11、逆胡未灭心未*,孤剑床头铿有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6、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8、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19、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2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3、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2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8、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2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0、有志者事竟成也!

      3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3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3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3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39、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4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4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4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4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4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4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阅读全文]...

2022-03-13 04:04:31
  • 体现爱国思想情感的诗句古诗精选

  • 思想,爱国,情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张为《渔阳将军》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鼓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阅读全文]...

2022-06-14 14:02:56
  • 表示爱国思想的古诗

  • 思想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阅读全文]...

2022-06-11 19:52:26
  • 古诗黄鹤楼的中心思想

  • 古诗黄鹤楼的中心思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黄鹤楼的中心思想,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中心思想: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表达了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写作背景: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整体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李白心里对这次离别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阅读全文]...

2022-02-25 18:47:39
  • 古诗嫦娥中心思想130句

  • 思想,经典
  • 嫦娥奔月课文主要内容

      神话中的嫦娥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嫦娥奔月课文主要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嫦娥奔月课文主要内容

      后羿射日成功后娶了嫦娥,王母给了他一包成仙的药,但后羿只想和嫦娥在人间长相厮守。后来因为降蒙心怀不轨,嫦娥被迫把这包药吃了,飞落到月亮上成了仙,从此两人分离。此后百姓们开始向嫦娥祈求吉祥*安。

      嫦娥奔月课文原文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武艺。有个叫逢蒙的,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他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他们在院子里摆上嫦娥*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扩展阅读:文献记载

      最早纪录嫦娥事迹的是商代的巫卜书

      秦代王家台秦简《归藏》,于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其中的《归妹》卦辞为: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西汉初期的《淮南子》(公元前139年成书)。其中使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典故引用:“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东汉高诱为《淮南子》作的注解中写道:“姮娥,羿妻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晋代干宝所著《*》中的记述并认为是引自《灵宪》。

      南朝齐国的刘勰在成书于公元501至502年的《文心雕龙·诸子》篇中记载:“《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姮娥奔月。”

      南朝梁国萧统在《文选》中选入了王僧达的《祭颜光禄文》,其中有“凉阴掩轩,娥月寝辉”的句子。

      南朝梁国刘昭编写的《后汉书·天文志上》补注引东汉张衡所著《灵宪》曰:“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唐朝的李善在注释时写道:“《周易》、《归藏》曰,昔日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同样提及《归藏》中嫦娥奔月的记录。

      唐代《初学记》引用古本的《淮南子》,其中的版本则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唐代李商隐在《常娥》一诗中“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间接提及嫦娥奔月。

    [阅读全文]...

2022-05-08 08:59:26
  • 江南春古诗的中心思想

  •   《江南春》是我们都熟悉的一首,那么关于它的中心思想又是怎样的呢?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诗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的写景、咏春.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家,*称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与杜牧即“小李杜”。

    [阅读全文]...

2021-12-27 04:26:23
  • 万山潭作古诗的翻译(万山潭作古诗的思想感情)

  • 思想,感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是孟浩然的一首干谒诗,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诗人说自己“欲济无舟楫”,含蓄地表达了有意仕进,希望得到引荐的意思。诗中对洞庭湖的描写,气象壮阔,一直为人所称道,后世的各种孟集或唐诗选本中都收有此诗,而问题也正出在这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是孟浩然的一首干谒诗,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诗人说自己“欲济无舟楫”,含蓄地表达了有意仕进,希望得到引荐的意思。诗中对洞庭湖的描写,气象壮阔,一直为人所称道,后世的各种孟集或唐诗选本中都收有此诗,而问题也正出在这里。

    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附图)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孟浩然诗集就是宋代蜀刻本,这个本子中的这首诗题作《岳阳楼》,第二联作“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唐代殷璠的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中后一句也作“波动岳阳城”。孟浩然的后辈、晚唐诗人皮日休在他的《郢州孟亭记》中引此句也作“动”。成书于北宋的《文苑英华》《西清诗话》,南宋的《唐诗纪事》,元代的《瀛奎律髓》也都作“动”,敦煌写本亦作“动”。也就是说,直到元代,人们读到的这句诗都是“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那么,“撼”字从何而来呢?

    有学者认为,这是明代人的改写,因为明代以后的孟集才开始出现“波撼岳阳城”的写法。一个“撼”字,洞庭湖那种波涛壮阔、摇撼天地的气势喷薄而出,相比之下,“动”字就太普通了。正是因此,改写后的版本流布更广,不少人还以“撼”字为例,分析孟浩然炼字的妙处。如果这个字真是明人所改,孟浩然先生应该感谢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异代知音。

    孟诗人忘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不倦地探讨宇宙人生的’奥秘,在一花一鸟,一丘一壑中发现了无限,襄阳是美丽的,使人眷恋的,“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登望楚山最高顶》)诗人居住的地方周围环境特别幽静、秀丽,有时是静谧中显出安逸,“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万山谭作》)有时候是喧闹中见得飘逸,“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涛。”(《和张明府等鹿山》)有时候是深邃中透出活力,“山谷未停午,到家日已重,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有时候幽静中见神秘,“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廖,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当昔襄阳雄胜时,山公常醉*家池。”(《高阳池送朱二》)“闲坐太公钓,兴发子猷船……停杯问山简,何时*池边。”(《冬至后过吴张二子别》)

    明人陆时雍说,浩然诗“语气清凉,诵之如泉流而上,风来松下之音。”清人翁方纲也赞美:“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李白称浩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他在孟浩然诗中提到“清芬”后来,白居易过襄阳,也曾感叹道:“清风无继人,日暮空襄阳。”“清”确实是浩然诗中最鲜明的美感特点。如《夏日南亭怀辛大》云:“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选择了“山光”、“池月”、“荷风”、“香气”、“竹露”、“清响”这些自然景物,已经使人感到清幽雅淡,再加上作者的描述:山光西落,正是黄昏时节,这时池月东上,有了一些光辉,但是不是那么明亮,多少带一些朦胧。这种环境,不能不使人感到清幽,诗人散发乘凉,心情恬淡。这时他又闻到一股微风吹来的荷花香气,听到竹叶上露水下滴的响声。荷花的香气是清淡的,但是可以嗅到;竹叶上露珠的下滴声是细微的,却可以听到。

    孟浩然以朴素自然之笔,写出了那些淡泊的生活,普通的景物,使之达到生动逼真的地步,从而复现出日常生活境界。他以朴实打动人,使人在他的诗歌艺术天地中,感受到真切的日常气息,唤起真正的生活体验,渐渐进入崇高的艺术境界,这就是孟浩然诗歌特有的“淡”。他的《万山潭作》诗云:“垂钓坐磬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腾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诗人坐在磬石之上,心情是悠闲的,而水之清更可以影响到心情的恬淡与悠闲,鱼游于潭水之中,猿挂于岛藤之上鱼与猿的心情似乎也是悠闲的。然后又不禁想起了郑交浦遇仙解佩的传说,但仙家的传说是求之不得的外界景物也是清淡的,两者是那么和谐,无怪闻一多先生认为这首诗“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唐诗杂论孟浩然》)这就是说孟浩然的诗风是“淡”的,他的为人也是“淡”的,正是诗如其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这是孟浩然奉献给我们的最为清新动人的诗篇。只有在一个生命力爆棚的诗人笔下,才会喷涌出如此的童趣诗心。一个人也只有把自己修炼到心无杂念的境界,才能达到如此纯朴自然的高度。诗人将花开花落,鸟鸣风雨与*静随和的情感融为一体,让焕然一新万物化合出生意盎然的意境,并由此引爆出大自然生机勃勃的诗意。

    [阅读全文]...

2022-02-01 15:37:43
  • 表达爱国思想的诗句

  • 思想
  • 1、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

    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6、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就义诗》

    7、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8、有谁知?鬓残,心未死。——陆游《夜游宫》

    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10、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11、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12、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13、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14、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李白《西施》

    15、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16、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苏曼殊

    1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8、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19、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

    20、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2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

    2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3、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汪遵《息国》

    24、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25、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2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三国.魏.曹植

    27、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2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2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30、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3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32、国既不国,家何能存?——《**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33、中心愿,*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4、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35、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

    3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37、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38、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39、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4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泊秦淮》唐.杜牧

    41、相对向、斜阳凄怨。——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42、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43、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4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45、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46、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47、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48、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元好问《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49、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0、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5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阅读全文]...

2022-03-04 15:48:12
  • 体现了爱国思想的诗句

  • 思想
  • 体现了爱国思想的诗句

      1、生*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2、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6、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7、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8、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9、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0、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11、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2、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1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15、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1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7、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18、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19、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20、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21、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2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24、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25、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2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27、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28、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29、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30、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3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32、*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33、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34、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3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3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8、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9、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40、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41、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42、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43、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44、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周邦彦《六丑·落花》

      45、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46、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47、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48、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0、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阅读全文]...

2022-04-21 13:07:42
爱过思想的古诗 - 句子
爱过思想的古诗 - 语录
爱过思想的古诗 - 说说
爱过思想的古诗 - 名言
爱过思想的古诗 - 诗词
爱过思想的古诗 - 祝福
爱过思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