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语文书里的四首古诗

关于2上语文书里的四首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2上语文书里的四首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2上语文书里的四首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2上语文书里的四首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58) 语录(2) 说说(6) 名言(1) 诗词(965) 祝福(202k+) 心语(21k+)

  • 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10首古诗

  • 语文,教育,初三
  • 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10首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10首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族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是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月夜 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3、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6、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通假字)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7、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旁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0、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而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翻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古诗填空

      1.《沁园春》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阅读全文]...

2022-05-01 01:40:23
  •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课课文

  • 语文,四年级,幼儿
  •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课课文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课课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林山水》课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复*资料|课文精要

      一、风景特点篇

      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

      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

      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4、大海——波澜壮阔

      5、西湖——水*如镜

      6、泰山——峰峦雄伟

      7、香山——红叶似火

      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

      10、乡下风景——独特迷人、优美恬静

      11、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甲:第一)

      1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二、人物特点篇

      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

      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

      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

      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

      6、一个*孩子——热爱和*、憎恨战争

      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

      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

      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5、飞卫——堪称名师

      16、扁鹊——医术高超

      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

      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

      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

      三、单元心得体会

      1、学*了第1单元,我感受到了祖国的风景是那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2、学*了第2单元,我懂得了做人要做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

      3、学*了第3单元,我感受到了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4、学*了第4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和*、维护和*、制止战争。

      5、学*了第5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6、学*了第6单元,我体会到了乡村的风光是如此的独特迷人、自然和谐啊!

      7、学*了第7单元,我体会到了无论学*、做事,都应该认准目标,执著追求。

    [阅读全文]...

2022-03-17 19:05:15
  •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课

  • 语文,四年级,幼儿
  •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课

      四年级语文第二需要学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课,以供大家学*。

      一、风景特点篇

      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

      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

      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4、大海——波澜壮阔

      5、西湖——水*如镜

      6、泰山——峰峦雄伟

      7、香山——红叶似火

      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

      10、乡下风景——独特迷人、优美恬静

      11、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甲:第一)

      1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二、人物特点篇

      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

      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

      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

      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

      6、一个*孩子——热爱和*、憎恨战争

      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

      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

      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5、飞卫——堪称名师

      16、扁鹊——医术高超

      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

      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

      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

      三、单元心得体会

      1、学*了第1单元,我感受到了祖国的风景是那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2、学*了第2单元,我懂得了做人要做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

      3、学*了第3单元,我感受到了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4、学*了第4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和*、维护和*、制止战争。

      5、学*了第5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6、学*了第6单元,我体会到了乡村的风光是如此的独特迷人、自然和谐啊!

      7、学*了第7单元,我体会到了无论学*、做事,都应该认准目标,执著追求。

      8、学*了第8单元,我从这些故事当中体会到了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故事是多么的引人入胜啊!

      四、课文心得体会

      1、学*了《桂林山水》,我感受到了桂林的山是多么的奇秀险,桂林的水是多么的静清绿啊!

      2、学*了《记金华双龙洞》,我感受到了双龙洞是多么雄伟、惊险、神奇啊!

      3、学*了《七月的天山》,我感受到了七月的天山是多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啊!

      4、《中彩那天》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阅读全文]...

2022-01-23 05:56:17
  •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

  • 二年级,语文
  •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

      不知道大家对于小学的语文还有多少印象呢?为了方便大家记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北师版【1】

      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不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他。

      有一天早晨,大家都把自己的手工课作业交给了老师。老师从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木制品中,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孩子们都笑起来了,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爱因斯坦站了起来,小声说:“有的。”

      同学们惊奇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课本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老师看他这样努力,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北师版—上天的蚂蚁【2】

      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只有一位常常坐在树下的白胡子爷爷知道。

      “这是一棵通天树。”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身材魁伟的巨人,“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连连告退,终于跑掉了。

      “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你在哪儿?”

      “您往地上瞧,我是一只蚂蚁。”

      白胡子爷爷往地上一瞧,他的脚边果然有一只很小很小的蚂蚁。老爷爷眼睛一亮,俯下身子问:“你能行吗?”

      “我能行!”

      小蚂蚁说着,就开始爬树。他边爬边对老爷爷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北师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孔繁森【3】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1992年,*市附*发生了地震。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已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扶养他们。

      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深情地唱道:

      太阳和月亮

      有同一个母亲,

      她的名字叫光明。

      汉族和藏族

      有同一个母亲,

      她的名字叫*。

      生字:孔优秀市尼血营费助汉

    [阅读全文]...

2022-05-28 06:14:28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书

  • 四年级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书

      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英语,有对话和短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积月累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日积月累二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日积月累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日积月累四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突然袭击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日积月累五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

      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

      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日积月累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独处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日积月累七

      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恒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无坚不摧知难而退碌碌无为

      一曝十寒寸进尺退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日积月累八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 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zhēn】)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阅读全文]...

2021-11-28 00:11:09
  •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两首乞巧

  • 语文,三年级,文学
  •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两首乞巧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乞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乞巧

      林杰〔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了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了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了日子。古代,七夕了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了意思。乞巧最普遍了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了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了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了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了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了青天。开头两句叙述了就是牛郎织女了民间故事。一年一度了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了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了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了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了心灵,唤起人们美好了愿望和丰富了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了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了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了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了喜悦之情。

      林杰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俗唐宋最盛。

      乞巧内涵

      乞巧,*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乞巧,是七夕节最普遍的*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汉朝,妇女把一种小型蜘蛛(古称果子)放在一个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到唐朝时,则将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占拙巧。细长则巧,散则拙。

      如今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乞巧节民间*俗

      一、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过“七夕节”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三、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演变,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四、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五、种生求子

      旧时民间*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六、晒书晒衣

      据记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拜织女

      “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过“七夕节”的大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即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阅读全文]...

2022-07-01 20:20:44
  • 小学语文书荷花诗句

  • 荷花
  • 小学语文书荷花诗句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1、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2、绿荷相倚满池塘。——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3、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4、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沈约《咏新荷应诏》

      5、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6、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7、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高观国《祝英台*·荷花》

      8、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9、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李白《湖边采莲妇》

      10、莲子已成荷叶老。——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11、绿萍涨断莲舟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12、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13、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14、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15、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徐陵《侍宴》

      16、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李白《古风·其十九》

      1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18、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高观国《祝英台*·荷花》

      19、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20、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萧纲《采莲曲》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2、守得莲开结伴游。——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23、却是池荷跳雨。——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24、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项鸿祚《清*乐·池上纳凉》

      25、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26、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27、艳妆临水最相宜。——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28、手捻香笺忆小莲。——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29、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其十九》

      30、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31、笑艳秋莲生绿浦。——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32、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33、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34、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潘希白《大有·九日》

      35、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36、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37、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38、池塘一夜风雨,开起万朵红玉;怜君自来高格,爱莲谁若敦颐。——《咏莲》

      39、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40、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41、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42、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终是莲台大士慈。——高鹗《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43、萧瑟秋风百花亡,枯枝落叶随波荡,暂谢铅华养生机,一朝春雨碧满塘。——《残莲》

      44、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45、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6、如何?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孙光宪《思帝乡》

      47、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刘孝威《采莲曲》

      48、友人致电来,邀我游苑址。斜风雨数点,新月柳几枝。行到*春园,立观荷花池。莲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痴。——《访莲》

      49、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芜,藕花菱蔓满重湖。——薛昭蕴《浣溪沙》

    [阅读全文]...

2022-05-28 08:54:57
  • 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词

  • 语文,阅读,文学
  • 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词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为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四的必背古诗词,一起来看看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阅读全文]...

2022-01-05 15:46:15
  •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借助注释,读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轻松。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背了很多古诗,我们来玩个古诗对接的游戏,好吗?

      我说上句,你接下句。看谁举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快又好,果然名不虚传啊!

      同桌玩一玩。

      二、导入

      1、刚才我们抢答的是哪两位诗人的诗呀?

      (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又是一对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与他俩有关的一首古诗。大家齐读。

      3、诗的题目中有三个生字,给你1分钟能记住吗?赶快打开书本100页。

      记住了吗?来,跟老师一起来写。

      hè鹤:注意左边稍微写窄一点。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较长。

      líng陵:左窄右宽,后鼻音。

      三、读题获信息

      1、一起来读读:

      来,随着我的手势再读一遍,注意节奏。你看,注意了节奏,读得好听多了。

      2、读了几遍课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3、说得真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

      李白,在何处/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晰的送别画面。

      同学们真会读书,读了几遍诗题,就获取了这么多信息。

      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

      四、读准确、读流利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读好了?请你读给同桌听听,让他说说你读得怎样。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还有想读的吗?

      4、其他同学能读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读。

      五、读诗知画面

      1、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身读读诗,边读边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把你想到的画面说给同桌听听。

      3、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依次出现了哪些画面?

      (一生自由说。)

      情况一:

      (同学说前两行或全部。)

      1、说得真好。你能把西辞说得更清楚些吗?

    [阅读全文]...

2022-05-27 01:03:57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突出“远、*、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俗。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庐山的挂图。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第二单元的学*。指导学*第二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单元主题是:在观察中学会思考。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的观察先锋队,在宋代诗人苏轼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的庐山参观。

      认识苏轼,擅长写祖国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二、学诗文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苏轼最爱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一千年前,苏轼游览了庐山,他很认真的观察了庐山,发现庐山险峻和柔丽,它的雄奇秀险令苏轼感触很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题西林壁》。

      (解诗题)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请个别同学朗读诗歌。自有朗读,理解诗句中的字词。

      学生对字词质疑,学*小伙伴互相解决,或者由老师解决。

      (抓字眼)

      出示庐山图。请观察庐山,你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我站在远处看,庐山 ;

      我站在*处看,庐山 ;

      我站在高处看,庐山 ;

      我站在低处看,庐山 。

      (怎么看都看不清庐山的真面)。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交流对这句诗句的看法。

      反复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节奏,和快慢。

      三、回忆总结刚才学*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悟诗情,多诵读。

      四、作业

      默写全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借助注释,读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阅读全文]...

2022-07-24 08:35:01
2上语文书里的四首古诗 - 句子
2上语文书里的四首古诗 - 语录
2上语文书里的四首古诗 - 说说
2上语文书里的四首古诗 - 名言
2上语文书里的四首古诗 - 诗词
2上语文书里的四首古诗 - 祝福
2上语文书里的四首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