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在古诗文中的美称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月亮在古诗文中的美称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月亮在古诗文中的美称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月亮在古诗文中的美称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文中古代年龄的代称
阅读古诗文,经常会遇到总角豆蔻而立古稀等称代年龄的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出处、称代的年龄及其含义,对增强我们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下是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古代年龄的代称。一起来看看吧!
一、幼年、童年:孩提、总角、垂髫、成童、束发
孩提指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赵岐(东汉经学家)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可抱也。也作孩抱。《后汉书·李善传》:续(李续)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
总角指童年。总,聚束;角,小髻。《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东汉经学家)注:总角,收发结之。也作总丱(guàn)总发(fà)。《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丱,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潘岳(西晋文学家)《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垂髫即小孩垂下来的头发,借指童年或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古时认为黄发是长寿的特征,因此指老人)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童古代一般称男子十五岁为成童。《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但成童究竟指多大,古代说法不一。《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东晋经学家)注:成童,八岁以上。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用束发指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二、青少年:豆蔻、及笄、弱冠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此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也称笄年。笄,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另外,《礼记·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因此,及笄也指女子已经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弱冠(guàn)弱,年少;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又《礼记·内则》:二十而冠,始学礼。《后汉书·胡广传》:终、贾扬声,亦在弱冠。终军(人名)年十八请缨(指投军报国),贾谊十八岁为博士,都未满二十岁。
三、青年、中年:而立、不惑、知命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而立不惑知命,分别指代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而立立,本指站立、成立,这里是自立的意思,即在人生追求上开始获得自我,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不惑指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遇事能明辨不疑,有自己的主见,不被外物所迷惑。
知命上文中天命并不是上天的旨意和命令及自然的`禀赋的意思,而是指人生应当履行的道义和职责,也即人生的价值。知天命,也就是说人到中年,已经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四、老年:花甲、耳顺、耆艾、古稀、耄耋、期颐
花甲指六十花甲子。在干支纪年法中,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错综参互,构成六十甲子,所以称为花甲。计有功(南宋文学家)《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挼(nuó,揉搓)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后世即称年满六十为花甲。
耳顺即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郑玄语)也就是对外界五花八门、相反相异的现象、言论,不迷惑,不动摇,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明白其旨趣、根源及产生的必然性,从而听之泰然。因为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耆艾古代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荀子》:耆艾而信,可以为师。也泛指老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出自杜甫《曲江》诗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ào﹒dié)耄,指八九十岁的年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加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西晋名将、学者)注:七十曰耋。耄耋,指高龄、高寿,如耄耋之年,寿登耄耋等。
期(jī)颐代指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意思是说,人活到百岁,饮食起居都需要别人照顾抚养了。
【拓展知识】
古代年龄的代称礼仪
古时候,人们总是以人的头发长短、发式及头发的颜色变化来称代人的年龄,例如:
总角:婴幼儿时代。古人不剃头。他们视毛发为父母精血所成,不能任意丢弃。因此,古时候的儿童不分男女,都把头发扎成抓髻,像两个羊角一样。如今不同了,但还有些小姑娘喜欢扎羊角辫子,又叫“翘翘辫”。
垂髫:少年时代。从婴幼儿到少年时代,人长高了,头发也长长了。把儿童与少年的长发扎成一束下垂的式样,称作“垂髫”。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 岁左右的少年,这时用发带把头发束扎起来。
及笄:又称“待年”。指女孩长到15 岁时,可以待嫁了。这时女子一般把头发用簪子盘于头顶。(笄:即簪子)。
弱冠:20 岁左右的男子,古代20
岁的男子要行“冠礼”。自此之后外出要戴帽子或系头巾。因为才行冠礼,表示刚刚成年,但还不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即而立之年,指30 岁,此说出自《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指人到了30 岁时应立身处世了。
不惑:即不惑之年,指40 岁。此说应见于《论语—为政》中的“四十不惑”。指人到了40
岁时各方面都有经验,性格稳定,办事精明能干,不易受外界的干扰了。
半百:即50 岁,百岁的一半。又称“知命之年”。因活到50 岁的人命运大致定局了,该认命知命了。
花甲:60 年为一甲子,且人到60 岁时头发也变得花白了。故称60 岁的老人为花甲老人。
古稀:即70 岁。取自杜甫《曲江》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那种劳动生活环境条件下有人活到70岁或以上者,实属少见。
耄耋:即指80,90 岁。《说文》里载有:“年八十曰耄”。“年九十曰耋”。
期颐:指一百岁。“期”指一个完整的时间单位。“颐”即颐养天年的意思。
皓首:指头上的头发全白了。用其特征来泛指“老年人”群体。
黄发:乏指高寿老人。有特别寿长的老人,白发有返黄复青的现象。
陶渊明在《桃花渊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的词句,词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是指老人与小孩子。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大全
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古诗,古文中经常出现的人的各种称谓意思往往不同,单个查找又十分费劲,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齐全的称谓文学常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敬称:
1、 对帝王:万岁、*、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驾”。
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在夜最静的时候,呼唤着月亮,欣赏着月亮的容颜,现在我离月亮最*,我听清了月亮在歌唱,洒在小镇,格外脱洒的笑颜,风吹拂,大自然的美貌也使我感叹,灯光照淡了午夜的黑暗,却照亮了月亮,然而,月亮却在哭泣。
《古朗月行》
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挂*江上待月有怀》
唐·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望月有怀》
唐·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雨后望月》
唐·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月》
唐·
天上秋期*,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初月》
唐·杜甫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 岑参
2、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的《清*乐》
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晚春》
4、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张孜的《雪诗》
5、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作者: 祖咏
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的《塞下曲·其三》
7、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的《踏莎行》
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的《春雪》
9、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的《塞下曲·其一》
10、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白居易 《风雪中作》
11、岁嘉*,初旬日四,雪中归自崇唐。山林湖海,一气接苍茫。踏尽玉龙千丈,更一望、龙尾天长。须臾上,高峰四顾,迤逦过前冈。 ——程必 《满庭芳》
12、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作者: 吴融
1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
14、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黄庚 《雪》
15、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霭空迷昼景,临宇借寒光。 ——李景 《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
1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的《雪梅》
17、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作者: 罗隐
18、江天暝色伤心目。冻鹊争投林下竹。四垂云幕一襟寒,片片飞花轻镂玉。——曾觌 《玉楼春》
19、忽然太行雪,昨夜飞入来。崚嶒堕庭中,严白何皑皑。——孟郊 《雪》
20、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洪升 《雪望》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大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1、 对帝王:万岁、*、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驾”。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1、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2、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3、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
4、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5、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7、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8、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
9、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10、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11、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1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3、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14、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1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16、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17、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18、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19、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20、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2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2、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23、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5、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26、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7、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8、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0、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初中古诗文中互文举隅的诗句
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讲不通意思。例4由“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两部分组成,前者省“汉”和“关”,后者省“秦”和“明月”,可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三)、偶句互文 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例如:
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例5这两句互文,不能说成“在东西呼叫,在南北骚扰”。应作:在东西南北叫扰乱,在南北东西骚扰呼叫来理解。这里的“叫嚣”和“隳突”,“东西”和“南北”是互相渗透,相互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例6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的浓缩形式。例7应理解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四)、多句互文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例如: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可理解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表现出木兰征战前的紧张忙碌。
下边就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本古诗文中的互文修辞,举隅如下。
七年级: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译: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译: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6、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译: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民。
8、男有分,女有归。(《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译:男女都应有职业,及时婚配,即都应成家立业。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译:由于战乱,感慨时政和离别亲人,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惊心。
10、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在上边雕刻有唐代和现在名人的诗和赋。
11、朝辉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
12、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4、前者呼,后者应。(欧阳修《醉翁亭记》)
译:前后的人彼此呼应。
1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译:背东西的和赶路的都在路旁树下休息、唱歌。
1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奇异的山水,为天下独一无二。
17、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角弓,都觉得铁衣太冷,难以穿上身。
九年级:
18、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译:北国的风光,在千万里辽阔的疆土上,都是冰封雪飘。
19、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译: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
关于古诗文中的天文知识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诗文中的天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斗牛”是二十八宿之中的两宿。“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王勃这句诗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2、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王勃这句诗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3、唐代卫象《古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卫象这一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4、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5、唐代张说《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得林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张说这一诗句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6、《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7、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
8、《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9、《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10、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高中古诗知识点归纳
一.诗歌分类
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碳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主要写法:
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注意】
1.读诗时要"想诗"。诗中的道理,如盐溶于水——“体匿味存,现相无相”,要细细品味。
2.诗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 ②引申而来,其理趣要用辩证观点分析诗句,“思而得之”。
3.一般诗歌也常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有的诗还把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如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怎样鉴赏诗歌
(一)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地位和创作风格,更好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诗序和诗歌后注释)
如李纲《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赞颂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 “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作者李纲是跨越两宋的抗战派领袖,为相时颇有政绩。因为被投降派所排斥,屡次被谪。《病牛》便是他罢相后在鄂州所作诗歌。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风格补充】
1.三曹——苍凉雄健。
2. 陶渊明——田园诗之大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表现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反抗精神。讴歌田园风光,把美丽朴素的田园风光与黑暗污浊的仕途生活加以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佳途的虚伪。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咏荆何》、《读山海经》中,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的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3.陈子昂——其诗开一代诗风,其中《登幽州台》最为出名,抒写不遇之悲怆,蕴含自信自负,情怀壮伟,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之伟大孤独。
4.张若需——《春江花月夜》,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
5. 王昌龄——诗歌具深厚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诗风雄健浑厚。
6.高适、岑参——诗风雄浑奇拔。岑参写边塞风物雄奇瑰丽,写人物豪情奔放。
7.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表现山水田园之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和心境。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其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又有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更多见的是融诗情画于一体而清逸雅致、表现物即我、我即物的庄禅境界的山水诗。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8. 李白——飘逸洒脱,豪迈奔放,其诗抨击时政,愤世嫉俗,表达怀才不遇、希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诗歌具浪漫主义色彩,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想象瑰丽而变幻莫测;乐府和歌行写得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其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有时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是他追求个人自由**的天地。
9. 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诗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以诗写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诗人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
10.李贺——灵心善感,诗风的忧郁激愤。诗歌充满青春乐趣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意象色彩斑斓且组合密集。
11. 白居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抨击黑暗,针砭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是中唐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诗风*白清新。
12. 杜牧——咏史诗的大手笔,历史与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诗风含蓄绰约。
13. 李商隐——诗风清丽俊逸,开拓朦胧、幽约之美丽、令人回味无穷的境界。
14. 贾岛—— 其诗以清奇幽峭见称,诗风萧瑟悲愁。
15. 张九龄——委婉蕴藉。
16. 韦应物——清新典雅。
17. 韩愈——诗风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初中古诗文必背
进入“大语文”时代的初中生,应该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语文在所有学科中分值比例最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古诗文必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鱼我所欲也》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曹刿论战》 左 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桃花源记》 陶 潜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马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shè),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miù)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长书以为贽(zhuàn),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 陶 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古诗文中关于天文的文学常识
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 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 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 公元纪年法。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
1894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894年除以10,余数为4, 对表“4”为“甲”;地支计算时,用1894年除以12,余数为10,对表“10”为“午”,那么1894年为“甲午”年,故“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
1911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1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1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1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 纪时法。
日出5-7
食时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时15-17
日入17-19
黄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鸡鸣1-3
*旦3-5
月亮在古诗文中的美称
古诗文中月亮的美称知多少
信在古诗文中的美称
古诗文中月亮的别称有
月亮在古诗文中的雅称
古诗文中月亮的别称
古诗文中对月亮的称呼
古诗中的月亮美称
月亮在中国古诗文中的别称
中秋节在古诗文中的美称
月亮的美称与古诗
月亮的古诗美称
有月亮美称的古诗
月亮的美称古诗
古诗词中月亮的美称
月亮的美称诗句
月亮的诗句美称
月亮的美称和古诗
与月亮有关的美称的古诗
关于月亮美称的古诗
月亮在古诗中有趣的美称
月亮在古诗中的美称与雅号
对月亮的美称及诗句
古诗中有描述月亮的美称
月亮在古诗文的别称
古诗文月亮的别称
月亮的美称及其诗句
关于月亮美称的诗句
古代古诗文中月亮的叫法
古诗文中描写月亮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