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周测教案

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周测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四年级上册语文周测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四年级上册语文周测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四年级上册语文周测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教案,教学文档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

      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5、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6、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 ) 奇异( 3-4自然段)

      三、 再读,感悟全文。

      a) 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 *均深:2268米 6009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b)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c)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d) 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e) 指导朗读:

      f)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

      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阅读全文]...

2022-11-09 19:22:20
  •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教案

  • 语文,教案,教学反思
  •   :admin这次联教课,我们组选了第五单元世界遗产专题的课文《长城》。这一单元的文章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将课文的学*和综合性学*活动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等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长城》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长城长、高大坚固及气魄雄伟的特点,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因此,我确定了以下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词。

      2、学*由远及*,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了解长城长、高大坚固及气魄雄伟的特点,感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课文共四段,按人的观察和思维发展方式进行的:远看长城──*看长城──联想古代劳动人民──赞美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于是我设置的步骤是:图文对照,逐段学*。

      长城远看像长龙,*看高大坚固。了解了它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读感受它雄伟壮观的气势。品味语言,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由这承上启下的句子,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联想教学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叩问文本,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比如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个重点句,我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没有……没有……”(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条件艰苦)。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在充分的读书后发挥想象,“你站在长城上,想说什么?”以想象促说、促读,充分感悟中心句,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对文本的拓展,我选取了一首诗歌让学生吟诵,旨在让学生的激情再一次砰发。但是没来得及,使整节课不是很完整。

      通过这次联教课,通过黄校长和老师们的评课、议课,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多读,多说,多思,多写。学生读书后我应创设各种机会放手让学生完整地讲出自己的感悟,在学生理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后我再适时指导,不能害怕学生讲不出而浪费时间。也就是说这种能力的培养既要有方法上的点拨,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实践,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在下水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本领”。如果我们教师不多给学生机会,久而久之就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乐于不善于思考问题而只会坐等教师讲现成答案。这也许就是古人所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吧。

      另外语文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教育,应多把语文和我们情感认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语文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里。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都认识到了有形的长城的作用是抵御外强,保卫国家*。课文中长城的知识点学生也许能掌握得很好了,但长城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万里长城,更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象征,我们**中就有这个新的长城,但是我没有利用这个契机,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更与时俱进的爱国情感教育,从而进一步挖掘、引申出文章的更深层次主题──在我们心里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保捍卫、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样才能将课堂提了一个高度,学生胸中回荡的熊熊爱国豪情才根深蒂固,长城的精神才会世代传唱,永放光芒。

    [阅读全文]...

2022-10-26 00:00:00
  •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5篇

  • 教案,语文
  •   第一课时

      学*要点:

      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写字板、阅读欣赏

      教学程序:

      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一字多音。

      1.学生读一读各组词,注意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

      2.查找工具书,了解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积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读一读与“勇气与正义”有关的成语。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三、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四、阅读欣赏:《儿童和*条约》。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难字词的意思。

      3.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4.写一写自己最深的感触。

      5.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第二课时

      学*要点:

      语文生活(关注世界儿童)

      学*程序:

      一、提前布置。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反映世界儿童生活和命运的文字、视听资料。

      二、主题班会或出板报。

      1.分组推选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学生,完成任务。

      2.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展开互动。

      三、活动小结,布置*作。

      第三课时

      学*要点:

      语文生活(*作写信)

      学*程序:

      一、明确*作要求:

      1.回顾活动过程。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把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生*作。

      教师巡视学生*作情况,随时评价,并及时指导困难生的*作。

      第四课时

      学*要点:

      语文生活(讲评*作)

      学*程序: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阅读全文]...

2022-07-04 19:29:27
  •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3篇

  • 语文,教案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3、祁黄羊

      2、提问:你对祁黄羊了解多少?可以介绍有关他的故事。

      (引导学生回忆叙述)

      二、初读指导

      1、结合课后生字表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2、理清文章层次,结合学*生字词。

      ⑴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从那儿写到那儿?

      ⑵他第一次举荐谁?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3—7自然段)

      学*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⑶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八自然段)

      学*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召慎重避

      ⑷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再抄写。

      兴亡举荐慎重人选推荐合适

      3、课后流利地读课文。

      4、祁黄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3、体会祁黄羊的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一、复旧引新

      讨论:通过上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

      二、精读训练

      1.细读课文,领会思想内容。

      (1)默读第一段,讲解时代背景。

      ①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如秦国(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晋国、鲁国(今山东)等。

      征伐: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②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祁黄羊辞职)

    [阅读全文]...

2022-05-07 04:03:23
  •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 教案,语文
  •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一类生字,认识14个二类生字。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本课所运用的比喻和联想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3.通过学*本课,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

      教学准备:

      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有关长城的'图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时数:三课时

      基础知识:

      1.生字:

      (1)茫:mng

      辽阔,久远,模糊不清。

      (茫茫苍茫迷茫茫无头绪)

      (2)砖:zhuān

      用土坯烧制而成的长方形或方形建筑材料。(砖头金砖瓷砖冰砖)

      (3)戍:sh

      “戈”部军队防守(某一地方)。(戍边戍守卫戍)

      (4)邦:bāng

      国。(故国安邦邻邦邦交)

      (5)凭:png

      (身体)靠着。(凭栏凭借文凭任凭空口无凭凭空捏造)

      (6)膀:bǎng

      胳膊上部靠肩的部分。(肩膀臂膀翅膀)

      (7)陡:dǒu

      坡度很大接*于垂直。(陡峭陡坡陡然陡直)

      (8)峭:qio

      山势高而陡。(陡峭料峭峭拔峭立峻峭)

      (9)智:zh

      见识;才识。(智慧智能智商智育智谋智勇双全)

      (10)慧:hu

      聪明。(智慧聪慧慧眼)

      (11)焕:hun

      光明;光亮。(容颜焕发青春焕发焕然一新)

      (12)敞:chǎng

      张开,打开。(敞开敞亮宽敞)

      2.正音字:

      嘉峪(y)关崇(chng)山峻岭蜿(wān)蜒(yn)瞭(lio)望屯(tn)兵金戈(gē)铁马五六匹(pǐ)马

      3.多音字:

      旋xun(盘旋)

      xun(旋风)

      供gōng(供求)

      gng(供品)

      单dān(孤单)

      shn(姓单)

      chn(单于)

      膀bǎng(肩膀)bng(吊膀子)pāng(膀肿)png(膀胱)

      4.区别字:

      茫()砖()邦()膀()陡()

      芒()转()帮()傍()徒()

      峭()捎()戊()智()焕()

    [阅读全文]...

2021-12-10 08:43:58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篇

  • 语文教案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通过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接触简单的提纲,并根据提纲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4、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会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班班通、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奔腾的江河,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说起*,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你们想不想目睹它们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吧,一睹它们的风采。(教师随机播放*风景的图片,并简单解说。最后一幅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2、由上面的图片解说,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采吧!

      二、检查预*,整体感知

      1、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等)

      2、你觉得文中那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快速读文,找出这个词。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神奇壮丽)

      三、指导列提纲

      师: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神奇的呢?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写提纲。(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提纲)

      ① 可以只针对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写提纲。例如本文可以只写第2——5自然段的提纲。

      ② 提纲应简洁、明确,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请同学们再默读2——5自然段,勾画内容,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⑴顶端景象⑵传说⑶特点(长度、宽度和相对高度)⑷自然博物馆

      四、精读细品,感悟其“奇”

      师:作者又是怎样从这几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的呢?让我们去真切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所在!

      (一)、学*第2自然段

      1、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想象雅鲁藏布大峡谷顶端的壮丽景色。

      2、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有关句子。谁能美美地读一下你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4、齐读,读出喜爱之情。

      (二)、学*第3自然段

      师: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相机出示大拐弯的图片)这真令人惊叹不已。

      1、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谁能绘声绘色地讲述?

      2、学生讲述。其他人评价。

      3、教师小结:讲得真好。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生答)那么,如果文章中去掉这个传说,直接说它的形成,行不行,为什么?(引用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更能体现出人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喜爱之情。)

      (三)、学*第4自然段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1、指名读。

      2、有什么特点呢?(长、深、窄)

      3、你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出示这句话和去掉数字的句子,让学生比较着读。体会数字更真实准确,更有说服力。同时说明: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叫列数字。

      4、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这段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通过举例,你发现了什么?全班齐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秘境”。

      (四)、学*第5自然段

      师:这块秘境的神奇还表现在哪里呢? 1、学生默读。

      2、你觉得神奇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有关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4、看了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太美了、真壮丽等)

    [阅读全文]...

2022-03-27 17:55:46
  •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缝纫鸟》教案

  • 教案,语文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纫、殊、韧、纬、梭、艰、唐、辛、杰、碌”10个生字,认读5个字;个多音字的读音;会读和理解“缝纫、特殊、韧性、顾名思义”等词语;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2、结合课文学*和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3、通过质疑解疑、合作学*、展开想像等方式,提高自主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缝纫鸟高超的筑巢本领及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要带你们认识两位新朋友,第一位(出示课件图片)就是这位和蔼可亲的名叫玛拉沁夫的蒙古族作家,他的小说在国内多次获奖,作品也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传海内外。有一次,他去位于非洲南部的坦桑尼亚首都访问,住在远离市区的一个幽静的饭店里。这个饭店正好坐落在印度洋海岸上,没多久,有一种鸟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板书:“我”),因此他也为我们带来了第二位朋友(板书:缝纫鸟)它是谁?(生:看板书读名字,多读一遍,掌握“缝纫”的读音)

      2、看到名字,你知道了什么?(了解“缝纫”的意思)

      3、(出示课件图片及文字,理解“顾名思义”)缝纫鸟顾名思义就是有缝纫技能的鸟,你现在最想了解它什么?

      4、(板书:怎样筑巢?巢穴样子?)那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进一步地去了解这位朋(教学意图: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之一,因此,前面对作者的介绍和了解,以及抓住“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这句话,为下面体会写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认读表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再拿不准的问老师,读不好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检查词语读音、帮助理解部分词语。出示课件:(蓝色字再体会词义)

      2、指名读词,理解部分词语。

      3、(一句一句出示句子)谁来读读,注意红字的读音。不是用泥糊成的。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风雨交加,海潮猛涨。没有散解或变形。

      4、缝纫鸟引起作者的极大兴趣,于是他多次去观察缝纫鸟(板书:关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通过多次观察,分别目睹了哪些情景?(出示课件:填空练*)特殊韧性穿梭艰巨唐突辛勤杰作忙碌不可思议相依而居经纬交织前功尽弃晴空如洗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说一说。

      (教学意图:字词教学,抓住难读、容易读错,以及不容易理解的去学*、去考察,突出了重点,有些词语可结合教学目的在下面的学*环节中体会。整体感知使学生知道,因为感兴趣,所以关注,所以去多次观察,看到了不同的情景,加深对作者善于观察的体会。)

      三、细读课文,深入学*

      (一)结合黑板的问题解疑,了解缝纫鸟编织巢穴的过程和巢穴的样子。

      1、(师指板书)先让我们帮助提出问题的同学找到答案,请你默读课文,先用()画下来,再读再体会。

      2、小组内交流自己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3、学*筑巢过程。

      (1)出示课件:它们从印度洋南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

      (2)谁来读一读?

      (3)缝纫鸟的“针”是什么?(嘴)

      (4)同桌之间按照“先—再—然后”的顺序说说缝纫鸟是怎样用嘴编织的?(衔草—打圈—穿梭)

      (5)全班交流。

      (6)从缝纫鸟的编织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缝纫鸟的灵巧)

      (7)出示课件: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替作者夸夸它吗?把同桌当成缝纫鸟再夸夸它。(同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4、了解巢穴的精致、结实。

      (1)出示课件: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这种鸟的巢穴,是由它们自己用一根根韧性很强的嫩草,巧妙得不可思议地编织而成的。文章通过作者的多次观察,目睹了缝纫鸟(的情景。

      (2)读一读,想想缝纫鸟编织出来的巢穴是什么样子的呢?(精致、结实)

      (3)(出示巢穴tu片)看图片再体会体会到什么?

      (4)出示课件:学到这儿,你觉得缝纫鸟是怎样的鸟?(板书:本领高超)(教学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质疑解疑,自己找答案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等方式提高了自身自主学*的能力;同时通过夸夸缝纫鸟,把同桌当成缝纫鸟夸一夸,把老师当成缝纫鸟夸一夸这种转换角色的方式,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也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二)结合语句体会作者的惋惜之情。

      有的同学说缝纫鸟聪明,但它的智力还远没有发达到能够把它的杰作牢固地编结在树枝上。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过后,那些精致的巢穴被无情地打落在地,你是什么心情?(指作者的心情如何?还从哪看出作者认为是极为可惜的?结合“前功尽弃”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三)结合语句体会缝纫鸟不会放弃。

      1、缝纫鸟的劳动是前功尽弃了,但是它真的会放弃吗?

      2、(出示课件)对比读我相信(想)缝纫鸟是不会就此罢休的。它们一定(会)再去衔草,重新编织可爱的窝—依然那样精致,那样结实。

      3、哪些词更能体现缝纫鸟的不放弃?有语气地读出好的那一句。(教学意图: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把“编织巢穴”和“修补巢穴”巧妙地连接起来,并暗示着缝纫鸟那种不罢休的精神,以此句为线索展开,再体会缝纫鸟工作的艰巨以及不停歇,继续修补,缝纫鸟的精神就会凸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得更加深刻。)

      (四)学*缝纫鸟劳动的“艰巨”,体会不罢休的精神。

      1、作者为什么如此坚信缝纫鸟不会罢休?让我们随同作者再去看看缝纫鸟编巢的过程。它特别像我们小时候用秫秸皮编织的蝈蝈笼子。经纬交织,左右相连,十分结实,即使从大树上掉了下来,也一点都没有散解或变形。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吗?(带领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找到的答案,(出示课件)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他们那只尖嘴。

      3、抓住重点词体会劳作的艰巨,从“艰巨、惟一”中体会它的不罢休。

      4、还从哪看出是艰巨的?(出示课件)(抓住“两三天”“不停歇”“才能”,再出示巢穴tu片,抓住“经纬交织”体会编织的复杂和不易。)

    [阅读全文]...

2022-10-26 00:00:00
  • 四年级语文上册《母鸡》教案3篇

  • 教案,语文
  •   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猫是十分*凡的动物,但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的笔下,它如同一个既淘气又可爱的孩子。他笔下的母鸡又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齐读。)

      2、你对母鸡的印象如何?(指名回答)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又是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读课文时注意读准生字新词,有困难的词语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读后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新词:如怨如诉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

      师: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谁愿意来挑战一下?(指名读)还有谁想来试试?(指名读)随机正音,理解词语。重点:如怨如诉、欺侮、凄惨。(评价:嗯,掌握得不错!)

      三、把握整体结构,深入领会课文

      (一)感知母鸡特点,明白讨厌原因。

      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如何?(指名回答)(一开始讨厌,后来不敢讨厌)根据回答板书:讨厌不敢讨厌

      1、作者讨厌母鸡,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这部分内容?(1—3)请你默读课文的1-3段,找一找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2、读后交流:找到了吗?把你找到的读一读。

      第一小节:抓住“没完没了,没什么理由,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如怨如诉”这些词语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讨厌。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对母鸡的讨厌表现出来吗?试一试。(随机指导朗读)

      师:作者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板书:无病**)

      第二小节:抓住“不反抗,欺侮,趁其不备,狠狠”这些词语来体会。随机指导朗读,这会你看到的又是怎样的一只母鸡?你讨厌它吗?试着读一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欺软怕硬)

      第三小节:抓住“差不多,恨不能,就是……也……”来体会,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用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爱炫耀,表达了自己讨厌母鸡的情绪。你能把这种讨厌的情绪表达出来吗?随机指导朗读。作者讨厌母鸡,还因为它——(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爱炫耀)

      (二)体会作者对母鸡尊敬之情。

      1、过渡:正因为这只母鸡无病**、欺软怕硬、爱炫耀,所以作者对它心生讨厌。让人如此讨厌的母鸡,等到它有了鸡雏之后,作者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它了?

      2、课文中有一段话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了,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指名说。(第9段)

      出示第9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齐读第9段。读后思考:作者用哪些词来评价母鸡?把这些词语圈出来,读一读。(交流后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小结:是啊!这是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

      4、请你从课文5至8自然段中,重点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细细地品读,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母鸡的这些特点?待会儿咱们一起交流。

      5、指名学生交流:你选择了哪个自然段?你找到了哪些词语?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是呀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所以——学生接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7、老舍先生不敢再讨厌母鸡的背后,正是对这只鸡母亲的敬重。因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四、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学会感恩。

      是啊,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永远不会枯竭,它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1、在*时的生活中,妈妈是怎么关心、照顾你的?你又是如何报答妈妈的?

      小结:这就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同学们,其实你们的母亲也都是英雄。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敬意一起读读这一段话吧!齐读第9段。

      应山小学 赵文燕

      课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我感觉很成功。

      (一)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篇课文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作者讨厌母鸡,二是作者不感再讨厌母鸡了。课文脉络十分清晰。让学生紧紧围绕课文中的这两句话,自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如在感受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时,学生找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的身边来。”感受到母鸡的负责。“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他自己却消瘦了许多。”感受到母鸡对鸡雏的关心。“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他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感受到母鸡很勇敢……这样的学*,谁能说学生不是在进行自主学*?

      (二)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母爱教育。通过课文的学*,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3篇

  • 教案,语文
  •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第1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海外游客都会到这儿来观赏,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真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教师及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学生查字典,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查字典的*惯。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二、检查预*,反馈交流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阅读全文]...

2022-05-27 00:09:26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0篇

  • 教案,小学语文
  •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做批注笔记,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体悟人物高尚品质,在读中理解人物思想变化。

      3、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进行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文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直奔中心。

      1、孩子们,我们学过《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盲姑娘安静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要想使安静重见光明需要一样东西——眼角膜(出示),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的薄膜,相当于相机的镜头,捐赠眼角膜可以使盲人重见光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与“捐赠眼角膜”有关的课文——18、《永生的眼睛》课题前有一个“”,说明这是略读课文,我们将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它学完。

      2、齐读课题。什么的眼睛?读——;永生的是什么,读——

      3、质疑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课文是题目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评价:会提问说明你们会思考,我喜欢爱思考的孩子。那么你们觉得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呀?

      二、检查预*,整体感知。

      1、多读读课文内容,你一定有收获。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

      课文读完了,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吗?先来看看你能不能过“词语”这一关。谁敢读?

      捐赠盲人痛苦难忍给予与世长辞遵从热泪盈眶重见天日

      (个人读,处理多音字,齐读。)

      2、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都是有谁?(琳达、父亲、母亲和温迪)简单的说就是“琳达一家人”,他们做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琳达一家人捐赠眼角膜的事。)

      你们的确很棒,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一种概括文章的方法“要素归纳法”,即什么人做了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发现,就命名为“班要素归纳法”。

      会读词语了,也能概括课文内容,那么现在就来想一想“永生的眼睛”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1、这是你的看法,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但是要想深刻理解它的含义,还要细细读读课文,品味品味。2、不知道没关系,有我呢,老师出马,一个顶俩!)

      其实编书的叔叔阿姨们在单元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学*这篇课文的方法了,就是要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关键的词语来学*。那么这一课又怎么学呢?请看86页课前导读。

      三、紧扣“骄傲”,探究文本。

      1、请找出来文中含有“骄傲”的句子读一读。出示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骄傲”一词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自豪。那么“骄傲”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呢?请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2、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温迪为“我”和外公而骄傲,我们先想一想外公值得温迪骄傲吗?外公的那些言行值得骄傲,请画出描写相关语句。

      ⑴当天下午,一位*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

      “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引导:哪个地方让你骄傲?(痛快)

      师生对话。

      预设评价:你的回答毫不犹豫。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⑵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个人读。男生读。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而父亲则认为最珍贵的是“身体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是什么呀?为什么这些东西是最珍贵的?而父亲和母亲愿意死后捐赠这些最珍贵的东西,是因为他们认为(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同学们,我理解此刻你们的感动之情,但是此时的父亲并没有如此激情澎湃的说话,而是——*静地说。母亲去世了,此时的父亲伤心吗?伤心的父亲却又“*静的说”是因为他觉得(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⑶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你知道“美妙”的*义词吗?(神奇,美好,奇妙),盲童重见光明,美妙吗?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来感受吧。想象你就是一个盲童(配乐叙述)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你轻轻推开它,你就能看见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是一扇永远打不开的窗。你的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你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同学,看不到爸爸妈妈……如果这种痛苦延长到一天,一个月,一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此刻你最渴望什么?(光明)突然有一天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重建了光明,快来睁开眼睛看看这美丽的世界——(课件)

      ②重见光明后美妙吗?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美妙吧,读——如果一个盲童……

      帮助盲人重见光明自豪吗?让我们自豪地再读这句话——如果一个盲童……

      ③此时此刻,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在第四单元的学*中,我们认识了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安静、熟悉了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杏林子,那么,亲爱的孩子们,你除了感受到父亲这些可贵的品质外,你觉得父亲对生命又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这样的人值得温迪骄傲吗?难怪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3、外公让温迪感到骄傲,而“我”值得温迪骄傲吗?刚开始的“我”对捐赠眼角膜可是极力反对呀。

    [阅读全文]...

2022-04-09 07: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