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百八十首满江红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一百八十首满江红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一百八十首满江红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一百八十首满江红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满江红岳飞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岳飞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竖了起来。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满江红》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满江红》赏析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止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岳飞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满江红》写作背景
岳飞 (1103-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建炎三年(1129年)秋,兀术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今武昌)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词中有多处可以用来证明这一观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历来是考证《满江红》作者问题最为关键的内容,但几乎所有的解释都不够准确。
认为《满江红》是岳飞所作的,都把时间定于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这一观点其实是错误的,理由有五:
一是当时的岳飞无论就其阅历资历还是心境,根本不具备写出像《满江红》那样悲愤交加、气势磅礴的内涵与底气。那时的岳飞正仕途辉煌踌躇满志,怎么可能满腔悲愤“怒发冲冠”?怎么可能觉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何来气度“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二是岳飞当时对功名非常重视,并在其诗词中经常有所流露。如写于绍兴二、三年秋屯驻江州时的《题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为功名”,表明当时岳飞头发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绍兴十年大破金军前,岳飞在《寄浮图慧海》中依然表明“功业要刊燕石上”。这些同期及以后的诗词表明,当时的岳飞非常重视功名。
三是《满江红》一经问世即广泛流传,如此非同寻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飞三十岁青云直上之时所作,岂能就此湮没不见踪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与“八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研究此词的学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岁”,因此认定此词作于岳飞30岁出头。实际上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会的功名是从幼时求学开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飞自幼时*武读书到入狱前,正好30年上下,是个约数。“八千”也是个约数,只是表示征战路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是不理解“尘与土”与“云和月”的含义。前者是指一钱不值,因为岳飞到入狱时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历来非常重视的功名原来毫无价值。后者是指竹篮打水,岳飞十年征战,功毁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实一钱不值,一生漫长的征战最后前功尽弃。
由此可以大致框定:《满江红》应该诞生在岳飞于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奉诏被迫班师到入狱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 “怒发冲冠”和“仰天长啸”。此二句从未有人做过详细考证,却是界定《满江红》具体创作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字面看,显示岳飞的愤怒到了极致。在那段时间里,岳飞究竟何时最为愤怒?在班师途中,岳飞撕心裂肺悲愤交加:“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随后,岳飞又被剥夺了兵权,听命于可耻屈辱的和谈。但真正令岳飞“怒发冲冠”的,当是得知对自己的陷害之时。有位好心的部将设法通知正在庐山的岳飞关于王俊上告张宪“背叛” 的消息。岳飞立刻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不许胜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时的岳飞终于忍不住“怒发冲冠”而“仰天长啸”,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查张宪入狱应该是在绍兴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飞是十月上旬下庐山的。因此,《满江红》的诞生理当就在其间的二十多天里。 “潇潇雨歇”。此句亦从未有人考证,诗词是情景交融的,“潇雨”一词诗人总是用来形容秋天的冷雨,“歇”显然是指雨的断断续续。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绵绵时断时续。此句既点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创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闷和沉重。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们历来总是把“等闲”看作虚词,其实不然,它应该是岳飞当时真实处境的具体写照。在此前数年岳飞所作的词中,已有“白首为功名”,表明岳飞那时的头发已经斑白。在随后军事上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击,显然在催白岳飞的头发。因此,岳飞当然不甘心少年时就有的理想就此破灭。查岳飞一生征战,三十岁时正忙得不可开交,谈何“等闲”,唯独到快四十岁时却成为一个无职无权之人而被迫闲散在野,其内心之悲切和壮志之不已的激烈冲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证表明,《满江红》的内容完全符合岳飞入狱前的年龄、心情和处境。 岳飞创作《满江红》的具体地点是在庐山东林寺,解读的密码,就隐藏在词的字里行间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环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岳飞与庐山有不解之缘。绍兴六年,岳飞因母亡守丧,岳母坟就在庐山。绍兴七年,也因故回到庐山。岳飞与东林寺主持慧海关系非常密切,曾专门作诗《寄浮图慧海》。《满江红》中有三处“密码” 可以用来界定其诞生地点就在东林寺。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历来都公认《满江红》是登高而作,却不知岳飞的`具体所处,只得含糊解释成某处高楼,其实当时岳飞就在东林寺,因为《满江红》的开篇就隐藏着创作地点的秘密。 庐山东林寺有一则著名的典故。东林寺门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进东林寺就必须经小溪上的虎溪桥。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慧远与来访的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长吼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个文坛佳话,称为“虎溪三笑”,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护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桥畔有一头石虎怒目而视凭栏而踞。了解了虎溪桥畔的神虎和这则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飞看着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触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护国看家的神虎,眼看着赵构们“越界”而“仰天长啸”,这才有后面的“饥餐胡虏肉”和“渴饮匈奴血”之词。
《满江红》的词韵隐藏着其诞生地点的第二个秘密。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东林寺时有一首诗,名为《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冥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绝断出没。李白写诗是抒怀,岳飞作词也是抒怀,而且《满江红》正是步了《庐山东林寺夜怀》的韵,特别是“阙”、“月”和“歇”这三个押韵的字都是来自李白的诗。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满江红》中有 “壮怀”与“壮志”。按理说,同一首诗词中用两个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较少见。但李白的诗却有“天香”与“天乐”。两个“壮”对两个“天”,显然绝非巧合。而且,还能明显看出《满江红》的“天阙”也应该是受到了李白两个“天”的影响。 李白在东林寺还写过另一首诗,名为《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满江红》中也可以看出追随这首诗的痕迹。“凭栏处”正是“送客处”的模仿,“长啸”无疑是“猿啼”的翻版。《满江红》中的神虎精神更是与李白“过虎溪” 的畏惧形成鲜明比照。 “朝天(金)阙”。此句隐藏着解读《满江红》诞生地点的第三个秘密。此句自《满江红》现世以来从未见有人作出过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不了解其中也隐藏着一个东林寺的典故。 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相传慧远初到庐山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由此而来。 有了这则典故和前述的铺垫,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实很简单,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来朝拜东林寺的“神运宝殿”,因为神是天神,“神运宝殿”就象征着天上的宫阙。岳飞自比神虎,理当朝拜天阙。 还要解释一下,此句为何历来有“天”与“金”二说。很可能岳飞在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满江红》之际,于最后收笔时有了点犹豫。他先用了“金”字,当然决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銮宝殿,而是朝拜金碧辉煌的神运宝殿。岳飞在诗词中把佛像称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中的“陪僧僚谒金仙”。毕竟是身在佛寺,理当朝拜佛祖金身。但岳飞继而又改为“天”字,一来以避深恶痛绝的“胡虏”之“金”,二来受李白的影响以映衬东林寺神运宝殿的典故,三来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于“天”与“金”在词中的基本含义相通,就不能排除岳飞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于原词照录的可能。由于后来者在誊抄或刻录时只能二选其一,于是有了“朝天阙”与“朝金阙”两种版本。
《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 多少年来,人们研究《满江红》,为寻找岳飞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费尽周折而不得。对《满江红》的上述破解,终于使人看到了岳飞真实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韵,后片十句五*韵。
以下整理八首《满江红》,与君共赏。
满江红·暮雨初收
宋代: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代: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满江红·万恨千愁
宋代:柳永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
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
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
满江红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出自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释】
⑴赤壁矶:即黄州赤壁。
⑵周郎:指赤壁大战吴蜀联军的统帅周瑜。
⑶区宇:即寰(huán)宇,宇宙。
⑷万骑:借指孙刘联军。
⑸貅(xiū)虎:猛兽,指军队,勇士。
⑹列炬(jù):猛烈的火炬。列,同烈,火势猛。
⑺鱼龙怒:潜蛰在深水中的鱼龙类水族因受到战火威胁而怒。这是侧面写战争场面的惊心动魄。
⑻卷长波: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
⑼曹瞒(mán):指曹操,曹操小名叫阿瞒。
⑽今如许:如今又怎么样呢
⑾形胜地: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
⑿兴亡处: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
⒀傍:同旁。
⒁春:春色,此用如动词。
⒂金缕(lǚ):指嫩*的柳条。化用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参考译文】
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想当年,周瑜意气风发,一心吞并环宇。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为受到战火的影响都变得怒不可遏。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在鼓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现在又怎样呢?
江上渡口,江边小路,全是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是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今天我在此凭吊古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胜过读历史书籍。东风吹,光景移,已经改朝换代无数次了,历史的往事随江潮而i折。问道旁的杨柳年年为谁而春,为谁摇动金黄的枝条。
【创作背景】
《满江红·赤壁怀古》写于1219年左右(宋宁宗嘉定十二年),作者这时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城州外有赤壁矾,又名赤鼻矾,传说是三国战场,词人过此,也难免不发思古之念,故写了这篇赤壁怀古。
【赏析】
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淡之中见奇伟。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上片开头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复古词显得起势*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复古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复古词则用浓墨重采,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貔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鱼龙”指潜蛰江中的水族动物,杜甫《秋兴》诗有“鱼龙寂寞秋江冷”之句,在千艘列炬的大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它们因为受到战火的威胁而感到怒不可当了。“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
下片“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数句,写赤壁矶附*的山川形胜,迫怀赤壁之战的遗迹。词人认为建安十三年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战斗,是两军决定存亡的一次战斗。如今看到这些遗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真胜过读历史书籍。下面又将话题一转,抒写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东风吹,光景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这是历史的规律。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下片的结穴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这与杜甫的《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以及姜夔《扬州慢》结穴处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同一种手法,都是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
当然,苏轼是宋代一代词坛巨匠,*再写《赤壁怀古》,要想获得读者的赞许,的确有些困难,戴复古写这阕词,也难免有望洋生叹的感觉。
满江红的诗句
《满江红.暮春》原文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悉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芜碧。
《满江红.暮春》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满江红.暮春》赏析
词写闺中怀人。光阴荏苒,岁月如流,这位年轻的妇女于暮春时节看到:风雨无情,落红狼藉,艳红的花瓣随水流去,渐渐地浓阴匝地了。"又过了、清明寒食",一个"又"字暗示离别时间之久。寒食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周礼"司烜氏》:"中(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二月禁火为周的旧制。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寒食,禁火三日,选饧大麦粥"。又,相传晋文帝(重耳)为悼念介之推抱木焚死,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连用两个"一番",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因此而有下二句春光逐渐远去的描写。再用美丽的刺桐花每年都在这"寒无力"的时节落尽而示春残。"年年",应"又"字,正见年复一年,景色、闲愁,无不一如过去的暮春。总之韶光易逝,青春难驻,那么人何以堪呢?看似纯写景,实际"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王夫之《古诗选评》卷九)。只是字面上并未说破,而可于风雨送春,狼藉残红,刺桐花尽等一片撩乱的.景物中见之。
下片径直抒情。"庭院静"四个三字句直倾衷愫:落寞的庭院里一片寂静,我枉自陷入苦苦的忆念;相思之情向谁倾诉,闲愁万种也无人理会。虽愁云惨雾,哀怨无穷,但顿挫有力,诵之则金声玉振,这正是辛弃疾写情的不同处。于是再进一层:"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既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心事。这是经过一番心理活动后而产生的畏惧("怕"),那么她曾经想过一些什么呢?含蓄蕴藉,令人寻味无穷。如此,只能把刻骨的相思深埋心底了。但人的心绪难以宁静,不由地又生出:"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尺素",指书信。古乐。
《满江红·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满江红·书怀》古诗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参考!
满江红·书怀
史达祖
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
还也费、区区造物,许多心力。
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
有当时黄卷满前头,多惭德。
思往事,嗟儿剧;怜牛后,怀鸡肋。
奈稜虎豹,九重九隔。
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值贫相逼。
对黄花常待不吟诗,诗成癖。
史达祖词作鉴赏
史达祖的《满江红》,尽情抒发了自己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感情:其中包括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寄人篱下的辛酸苦难:“欲归不能”的苦闷:“误入歧途”的懊恨,还有身不由己的难言之隐,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代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想法,那就是痛恨朝政暗无天日,小人当道,因而想过一种“采菊东篱下”的世外桃源生活,然而,以上两种想法都不能成为现实,那他就只能凭借艺术(文学)去减轻自己的烦恼。清楼敬思说:“史达祖,南渡名士,不得进士出身。以彼文采,岂无论荐,乃甘作权相堂吏,至被弹章,不亦屈志辱身之至耶?读其‘书怀’《满江红》词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值贫相逼‘,亦自怨自艾者矣。”(张宗橚《词林纪事》引)这就说明,它是一首“怨艾词”,一首“牢骚词”。一首愤世嫉俗之词。这首词中所表露出来的思想状态,是一种由多层心理所组合成的矛盾、复杂的心态。
“学而优则仕”,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一般都把中进士视为光宗耀祖的幸事和进入仕途的“康庄大道”。然而,史达祖尽管熟读诗书却与功名无缘,只能屈志辱身地去担任堂吏的微职,这就不能不引起他对自身“命运”的嗟叹和对科举制度埋没人材的愤慨。所以此词开篇就是两句激烈的“牢骚语”:“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此两句意含两层。一云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到头来却只换得了一领“青衫”可穿,这个“好”字(实为不好)就含有辛辣的自嘲自讽和愤世嫉俗之意在内;二云:就是这领可怜的青衫,却竟也非由“诗书”(即科举考试)中获得,“全不向”三字就清楚地表明了他对科举制度和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两句中,既含“自怨”(怨命运之不济),又含“愤世”(愤世道之不公),怨愤交集。但仅靠这两句还不足以完全渲泄其满腹牢骚。故又延伸出下两句:“还也费、区区造物,许多心力”。这一个低微的贱职,却也得来非易,它是“造物者”为我化了许多心力才获取的!“造物”本是神通广大的,而作者偏冠以“区区”(小而微也)二字,意亦在于自嘲并兼愤世。谚曰:“各人头上一方天”。在别人头上的这方“天”,或许是魔法无边的;而唯独自己所赖以庇身的命运之神,却微不足道——故而它要花费偌大气力,才为我争得了这样一个职微而责重的地位。言外之意,更有一腔牢骚与愤懑在。
以上是上阕中的第一层意思:抒发身世悲惨,经历坎坷的辛酸与愤慨命运之不公。接着就转入第二层:既然不满于这领非由科举而得的“青衫”,那么,为什么不辞官退隐山庄呢?于是,作者又向人们展示了他内心的苦衷:“未暇买田青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
这就更深一层地交代了自己的矛盾和苦闷的心理。这里,“未暇”二字只是表面文章,而“买田”二字才是实质性问题。须知在现实环境中,要想学古代巢父、许由之类的“高士”,谈何容易!若无“求田问舍”的钱,那是无法办到的;而自己只是一介寒士,还得靠向权贵“索米”过活,则又何“暇”来“买田”隐居呢?读到这两句,不禁使读者联想起杜甫困居长安十载时“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遭遇,以及顾况对白居易所说的“米价方贵,居大不易”的话语。在这第二层的两句中,词人那种因贫而仕、无可奈何的心理,便表露得十分清楚了。
但是,虽然词人因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屈身为吏,其实他的内心却始终是无法真正*静的;一旦被外物所激,它就会掀起阵阵感情的涟漪。正如李商隐《无题》诗:“莫*弹棋局,中心最不*”(弹棋,古代游戏名。棋局以石为之,中间高而四周*,故能引起诗人“中心最不*”的联想)所说的那样,词人旧日曾熟读诗书,一当瞥见往昔读过的旧书时,心中就难免会油然生起一缕辛酸痛楚的愧疚之情,故接言道:“有当时黄卷满前头,多惭德。”“惭德”者,因以前之行事有缺点、疏忽而内愧于心也。词人在这里所言的“惭德”,表面上是讲愧对“黄卷”,因为读了这么多年书,却竟未能得中功名;故实际还是愤慨世道不公的反语,不过比之前面所说的“好领青衫”等话来,更多地带有懊丧悔恨的情味。总观上阕八句,其感情的脉络依着先是怨愤、后是窘迫、再是懊恼的次序展开,而词笔也由“开”而“合”、由“昂”而“抑”;词笔蜿蜒起伏、依次有序地表达了作者那矛盾复杂和激荡难*的思想感情。
上阕以“多惭德”的“合句”告结,换头则重以“思往事”三字拓开词情,振起下文。不过作者对于“往事”并不作正面和详尽的回顾,而只一语带过,简括以“嗟儿剧”(表面是悔恨往日作事有如儿戏,轻率投身于公门之内,实际还是讽刺“造物”无眼、埋没良材)三字,立即把“镜头”拉回现实:“怜牛后,怀鸡肋。奈稜稜虎豹,九重九隔”。此四句意分三小层,活生生地勾画出词人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态。
“怜牛后”是第一小层。《史记。苏秦传》引谚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张守节《正义》释曰:“鸡口虽小,犹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也”。作者自怜身为堂吏,须视权贵的颜色行事,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故用“牛后”的典故,实含寄人篱下的痛楚之情在内。“怀鸡肋”则是第二小层。“鸡肋”,以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物。这里指自己的这领“青衫”:丢掉它吧,生计实在没有什么保障;穿上它吧,又要摧眉折腰地去服侍人家。真是矛盾重重,苦衷难言!
但是,在没有足够勇气跳出豪门羁縻之前,自己仍只能战战兢兢地为“主人”小心做好“奉行文字”的工作。因此“奈稜稜虎豹,九重九隔”便写足了他“身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的畏惧心理。“九重”,借指君门:“九隔”,汲古阁本一作“先隔”。意谓:君门遥远,欲叩而先被威严可怖的虎豹所阻断。这里所言的“虎豹”究竟指谁,现已很难判定。若说就指韩侂胄,则从史载韩氏对史的“倚重”情况来看,似又不太象;若说另指其他权贵,则又缺乏足够的证据。所以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泛指”。屈原《离骚》云:“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宋玉《九辩》云:“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又宋玉《招魂》云:“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这些作品中所表达的“虎豹当道、君门阻隔”之叹,就正是史词之所本。故而在这两句词中,又深藏着词人对于朝政昏暗、小人当道、贤臣被压的感慨,也曲折地反映了他的政治怀抱:思欲扫清奸佞,有所作为。以上是下阕中的第一层次。
然而,理想是理想,现实却又是现实。作者毕竟只是一位寄人篱下、身不由己的小小幕僚,因此他就很快跌入到现实环境中来。“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值贫相逼”,两句用典。“三径就荒”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成句,却续之以”秋自好“三字,意谓田园正待我归去隐居,秋光正待我前去欣赏,然却不能归也(一个”自“字即表明此意):”一钱不值“用《史记。魏其武安侯传》成句(”生*毁程不识不值一钱“),用以补足”不能归“的原因在于自身所处地位之卑微和贫困之所迫。这就重又回复到上阕所言过的老矛盾上来了:”未暇买田青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不过这里并非仅仅在作”同义反复“,而又在”反复“的基础上萌生了新意:第一,它描摹出了眼前秋光正好的真实情景,使人更加激起归隐的欲望,而”秋自好“三句的”自“(空自)字又加剧了欲归不能的.矛盾感;第二,它以”一钱不值“和”贫相逼“形象真切地写出了无钱”买田“的窘迫相,使人如睹其寒伧贫困的模样而在目前;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它又为下文的第三层作了铺垫。
第三层次的“对黄花常待不吟诗,诗成癖”即明显承上而来:因为“贫相逼”,所以无心吟诗去附庸风雅;但秋光正好,却又不能不激起自己的创作欲望。这两句更是在一种矛盾的心理中展开其词情的。它至少说明了以下这样两层意思:第一,作者因生计窘迫、心情不佳,故而无甚兴致去吟诗作词,这实在是加言其“贫相逼”也;第二,作者面对秋光黄花,却又无法抑制自己的创作冲动,甚至进而说爱诗已成了自己的终身“癖好”,在这个“诗成癖”中我们便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他深心的深深苦闷。——文学本是“苦闷的象征”(厨川白村语),史达祖之所以本不欲吟诗(词)而最后却吟诗(词)成癖,欲拔不能,这岂不表明他有一腔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解脱的苦闷情绪现今要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宣泄吗?词人在韩侂胄的相府中,只是一个走卒堂吏,现今在孤高瘦傲的“黄花”诗(词)中,才一度重视了自己的“自由之身”,才曲折而畅快地舒展了自己的*生抱负,这又岂非快事一桩!
在了解史达祖的人看来,史达祖似乎往往是以两种身份和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一方面,他以堂吏的身份侍奉权贵韩侂胄,似乎是个忠诚地委身于封建权贵的幕僚之人。另一方面,他以婉约词人的面目活跃在当日的词坛上,看来又是位只知道吟风弄月的文人骚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史达祖的内心也郁积着深刻的苦闷,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婉媚轻柔之外的另一种风雅的存在。这首词就是一个明证。
从词的艺术风格言,此词在全部《梅溪词》中堪称“别调”。第一,它所选用的词汇与*昔所用,可谓经过了一番“换班”:再不见“钿车”、“梨花”、“红楼”、“画栏”之类词藻,而代之以“鸡肋”、“牛后”、“三径就荒”、“一钱不值”的“生硬”字面;第二,它的笔调也一改往日“妥帖轻圆”、“清新闲婉”之风,而变得老气横秋、激昂排宕。这些,都是因着抒情言志的需要而发生变化的。简言之,那就是:由于“中心最不*”的复杂意绪,便生发出了这种用典使事、拉杂斑驳的词风。不过,又由于作者巧妙地嵌入了某些色彩鲜明的形象性字句(如“青衫”愧对“黄卷”,“清颍”之志暂时寄寓于“黄花”之诗等),因此就多少冲淡了“掉书袋”的沉闷气息,增加了词的欣赏性。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和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解析: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每天一首诗词
《满江红》赏析
《满江红》这首词是岳飞最为经典的作品,代表了他「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岳飞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下面是由语文迷的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满江红》赏析,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二、注释
⑴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⑵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⑶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⑷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⑸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⑹等闲:轻易,随便。
⑺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⑻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⑼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三、译文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俄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四、参考赏析
1.创作背景
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2.参考解读
岳飞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五、作品争议
《满江红·怒发冲冠》自明代发现以来至二十世纪初,世人一直认为是岳飞的作品。明代弘治年间,浙江镇守太监麦秀命人将这首《满江红》词刻于杭州岳飞庙碑之上,并由赵宽书写,显然认为此词系岳飞所作。明人徐阶所编《岳集》持相同观点。此后数百年间,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然而,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先后有余嘉锡、夏承焘、徐著新等学者对将《满江红·怒发冲冠》定为岳飞所作的观点提出质疑。其理由主要是,岳珂所编《金佗稡编》《鄂王家谱》没有收录这首《满江红》词,而且弘治十五年(1502)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之前,从未见到过此词在世间流行。另外的依据是岳飞遇害后的历史背景。迫于秦桧及同党淫威,岳飞来往文稿多被损毁灭迹,而且此时岳飞一家已被定性为朝廷忤逆,眷属被远戍遣散,时人唯恐避之不及,和岳飞关联的史迹皆被毁匿。还有人对词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语句提出质疑,指出贺兰山与黄龙府方向相对、相距甚远,而且是岳飞没有经历过的地方,不可能在词作中使用。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这首《满江红》词是后人伪托岳飞所作,伪托者疑为明人。有人认为是为此词刻碑的相关人士,即麦秀、扬子器、赵宽、李桢等;有人疑为明弘治年间时人反抗西北鞑靼人欺扰期间,王越或幕府手下人等为鼓舞人心而作;有人疑作者是明朝大臣于谦,认为这是作者由“土木之变”联想到“靖康之变”,借岳飞抗金事迹抒发胸中愤慨激烈心情写成的,这首《满江红》词和于谦的《石灰吟》等作品意境风格一致,在文笔上“等闲”一词也许是诗人于谦的*惯。
很多学者对这种质疑提出反驳,认为《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是岳飞不可动摇。邓广铭、王瑞来等提出若干条理由。一、这首《满江红》词表述的思想感情和那种慷慨激昂的风格,和岳飞被《金佗稡编》收录的若干题记、诗词中的情感风格基本一致,说岳飞写不出这样的词作是站不住脚的。二、从汤阴岳飞庙发现王熙天顺二年(1458)所书《满江红》词碑,早于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四十四年,可见有人说赵宽所书此词之前未曾见过此词出现的说法错误。王越生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他先后在西夏地区与敌军交战的年代最早是成化八年(1472),最迟是成化十七年(1481),而王熙所书《满江红》词是天顺二年(1458),早于王越作战之时。三、元人杂剧的《岳飞破虏东窗记》第三折中有《女冠子》一词:“怒发冲冠,丹心贯日,仰天怀抱激烈。功成汗马,枕戈眠月。杀金酋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言愁绝,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与这首《满江红》词相比,有的句子全同,有的句子相似,有明显的演变痕迹,这也是明代之前就有这首《满江红》词流传的证据。
满江红
宋·岳 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一首*唱出的千古绝音。词起首大气磅礴,两个倒装句,把作者凭栏远望的身影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怒”一“抬”,作者的内心世界昭然若彰:面对骤雨初歇后无垠的天空,破碎的国土,作者心中郁闷难解,引出下面两句,直陈胸臆。“仰”与“抬”呼应,“啸”声为雕塑般的身影增添了生命,似要越纸喷薄而出,就在这要说未说之际,作者又垫上四字一抑,写出心中狂潮般的活动。用词表现力极强,富于感染力,象滚滚的长江大河,欲一泻千里而后快,但实际上却是关闭感情闸门,如气极而生乐,乐极而生悲,似痛苦中受煎熬的人长长地嘘出一口气,再把自己的心绪慢慢地倾吐。这一扬一抑,把对祖国江河无限热爱的儿女情长和身为战士,却无力保卫国土的英雄气短,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的境界莫过于此。八千里转战疆场的云和月可以证明,三十年一事无成,这就完成了作者心绪的全面勾勒,点明了前文中之所以难以*静的原因。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向别人,也向自己,敲响了警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个“空”字,孕含了作者反思后痛定思痛的深切感受,也显现了作者对*难继、心似火焚的忧虑,因此,作者的笔触自然地伸到下片。
异族入侵,国土沦丧,徽钦二帝被掳,汉民族的奇耻大辱何时才能得到昭雪。前六个字,震聋发聩,让人刻骨铭心。泱泱大国,无力抗击外侮;身为人臣,却没有保住家园,护卫君主。两个问句,作者心中啼血,说出口切齿咬牙。兵书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作者也正是用这句话来编排文章,把一生中最大的耻辱记在心头,把人世间最大的悲剧展现给国人看。以此来激励自己,激励一切爱国的有识之士奋起。面对这种一般人无法排解的心中痛苦,作者真的无法安宁吗?作为一军主帅,作者首先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踏破”一词表现了作者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气概,要直捣黄龙。此时,作者的感情已达到*,充满了对战争胜利的信心。接下两句是对这种自信心的具体写照。几十年的疆场征战,风餐露宿,艰苦卓绝,但作为一名战士,杀敌卫国可以产生无限的自豪。“饥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切齿的仇恨;“笑谈”却显示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当年三国周郎能在谈笑间,破曹操百万雄兵,作为一代英豪的作者难道就不能以地为*,以天为屋,以敌人为我俎上之肉,以鲜血作为欢庆胜利的美酒吗?这二句,虚写征战的艰苦,实则表现了作者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自豪感的言外之旨。感情之深沉溢于言表。行文到此,可以表达自己最美好的意愿了。一个“待”字,承前文而启希望。“收拾”一词更于*淡之处见精神。胜利的曙光已在东方升起,那就让我们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这个词用来很随便,但却为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最后三个字“朝天阙”,落地有声,这是作者自己的愿望。有什么能够比将军敲响得胜鼓,齐唱凯歌还更让人心满意足的呢?“朝”字让人想起了阳光,是在那阳光明媚中迎来了最后的胜利。收尾有力而轻松,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大将风度。
全词感情贯通,一气呵成;选词炼句严谨而高妙,洋溢着必胜的信念。词中多用倒装句,一扬一抑,虚实相间,跌宕起伏,可谓波澜壮阔。作者选用仄声韵,读来铿锵有声,不绝于耳,强烈表现了一个爱国将军的丰富感情和豪迈气概。
《满江红·暮雨初收》
作者:柳永
原文: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释:
1、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又名富春江。
2、严陵滩:在桐江畔。
3、底事:何事。
4、云泉约:谓归隐山林。
5、归去来:谓去官归耕,语出陶渊明《归去来辞》。
6、“一曲”二句: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初依荆州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侍中,从曹操西征张鲁,作《从军诗》五首,主要抒发行役之苦和思妇之情。
赏析:
词人初仕睦州推官,心中充满抑塞无聊之感。他仕途蹭蹬,已届五十,及第已老,游宦已倦,自然产生了归隐思想。这首词就是归隐思想的流露。这种思想在柳永词中是不多见的,且中国词史上《满江红》的调名也自此词始。
词一开始,“暮雨”三句,雨歇川静,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气氛笼罩全篇。“临岛屿”二句,写船傍岛而停,岸上蓼苇,清烟疏淡,秋风瑟瑟。景色的凄凉与词人心境的凄凉是同一的,含有无限哀情。至“几许”以下,词人笔调突然一扬,写渔人飞艇,灯火归林,一幅动态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日暮归家,温暖、动人的生机腾然而起,但同时又从反面引出“遣行客”、“伤漂泊”二句,渔人双桨如飞,回家团聚,而自己却远行在外,单栖独宿,怎不触动归思?于是前几句之情,与这几句之景,妙合无垠,构成了浑成的意境。
换头再以景起,上片是夜泊,下片是早行。“桐江好”六句,一气呵成,先写江山之美。美好的河山扫尽了昨夜的忧愁,桐江上空,晨雾浓密,碧波似染,峰峦如削,白鹭飞翔,鱼虾跳跃,生动美丽的景色使词人心情欢娱。从感情线索上看,这里又是一扬。但因为词人情绪总的基调是愁苦的,欢娱极为短暂,又很快进入低谷,“严陵滩”三字已埋下伏笔,这里以乐景写哀,江山美好,鱼鸟自由,渔人团聚,而自己一年到头忙些什么?四海为家,宦游成羁旅,于是“游宦区区成底事”之叹自然从肺腑流出,词人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得,不如及早归隐,享受大自然和家庭的天伦之乐。“云泉约”三字收缴上文,同时也启发下文,具有开合之力,所以结语痛快地说“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用王粲《从军乐》曲意,表明自己再不想忍受行役之苦了。
本词表现了柳永想要弃官归隐的思想,写景抒情上下贯之,因景生情,情景交融,于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感和悲壮的情怀。这首词当时就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
这首词中,柳永首创《满江红》调名,此调全用仄韵,宜抒悲壮情怀。柳永这首词写的就是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悲愤之情。
“暮雨初收”几句写的是,天将暮时,又下起雨来了,雨一歇,夜幕就已降临,船泊江边,江水是那样澄静,对面岛屿上,水蓼疏淡如烟,阵阵苇风,带来凉意。“长川”即桐江,今浙江中部,是钱塘江自建德梅城至桐庐一段的别称。水蓼和芦苇都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萧索”是风吹芦苇之声。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
至“几许渔人飞短艇”始,词境由静态变为动态,写的是天更加黑下来,渔人们驾着小舟,匆匆回到村落中去;那舟上的点点灯火,闪耀夜空里,映照江水中,黑暗中向前飞行。“几许”犹云多少。黑暗中,一切都看不见,惟见灯火闪烁,才知道这是渔舟,“尽载灯火”四字,点出渔舟夜归之神。这里的动,反衬出整个环境的静寂,因为只有静寂黑暗中,飞动的灯火才显得特别鲜明。渔人带着一天的劳动果实回到家中,心情是喜悦的,“飞短艇”的“飞”字,就表现出他们的喜悦心情,这又更加反衬出外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三句。“回程”指由原路回去。渔人的家庭生活的欢乐,使作者更加感到自己的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行役生活,回去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下片几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从烟、波、山着笔,语简意丰,最是传神。写的是词人一早醒来,见船沿桐江再向前行,美丽景色使忧愁一扫而光:桐江上空,腾起一阵广漠浓密的晨雾,江中碧波似染,岸边峰峦如削;船过严子陵滩,只见白鹭船尾飞翔,鱼虾船旁跳跃。“鹭飞鱼跃”,亦写江上环境之清幽和生物的自适情趣,从而引发作者对于游宦生活的厌倦情绪。“游宦”二句,情绪一抑,兴起哀叹。“区区”有跋涉辛苦之义:“成底事”就是一事无成。游宦生涯既是如此,自然便兴起归隐于云山泉石之间的意念,况是早有此愿。(m.ju.51tietu.net)看到这桐江的美丽景色,缅怀古代的严光,这种想法变得更加强烈,所以末尾即以渴望归隐的感叹作结。“归去来”之“来”是语助词,加强感叹的语气,无义。
“从军乐”,即指王粲《从军行》一诗,因为*仄、要求,故改“行”为“乐”,用以代指作者对飘泊生活的怨恨和怀乡思归的心情。柳永一生,政治上极不得意,只做过余杭县令、盐场大使、屯田员外郎一类小官,死后由别人出钱埋葬,景况极为凄凉。这“归去来”的悲叹声中,实饱含着无限辛酸。整个下片是回叙白天旅途中之所见并抒发由此而生的感慨。
柳永的这首词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可见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满江红赣州*上呈陈季陵太守古诗鉴赏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赣州*上呈陈季陵太守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赣州*上呈陈季陵太守
宋代: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译文
暮色苍茫,风*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还记得快乐的往事,如同水光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你遭到沉重打击,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佳人离你而去。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特地,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不要愁得头发都苍白了。笑你太多情,连青衫都湿透了。
鉴赏
此词除感情真挚,写景尤为突出。作者所写之景,有眼前的苍茫落日,合碧暮云,也有记忆中的水光山色,但不论是哪一类景物,都能写得形象鲜明,情含景中。尤其是对水光山色的描写,以“眉来眼去”四字状之。把无生命的山水,写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真是奇妙之至,也生动之至。加之作者在叙事时,又使用了抒情手法,有时甚至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便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别离。开头两句写景:暮色苍茫,风*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这些景色,给离宴涂上了一层凄苦色彩,烘托出一派离别气氛。“还记得”二句回忆往事,写双方有道一段相处的美好时光。“眉来眼去,水光山色”,真令人回味不已。这段看似快乐的往事,而今已不能再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是以乐景写哀,更增加离人的悲哀而已。“倦客”二句写离别。倦客,当指陈季陵,称之为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因其遭到沉重打击,神志颓丧,已“不知身*远”了;“佳人已卜归消息”。也是一种婉转的说法,其实是恰在此时,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陈季陵痛苦不堪。末二句写后会无期。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一个假设句,说明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词的下片主要劝勉与激励。“些个事”四句,劝陈季陵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是说那些小事儿有谁能事先知道,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二句。是说佳人虽然归去,楚天还是有情的么!“暮云凝碧”四字,再写暮色,以照应开头;“日幕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里虽只提到暮云凝碧,从语境上说也应包含“佳人殊未来”在内,和上片“佳人已卜归消息”迢相呼应,且重申了“佳人难再得”之意。“过眼”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白头”呢!煞拍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陈季陵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陈季陵振作起来,其用心之良苦,可想而知。
在古代,除了爱情之外,亲情友情也同样重要,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怀人的情感不独出现在情人之间,朋友之间离别的黄昏之思也成为诗歌中的特有内容。如《满江红·赣州*上呈陈季陵太守》,清·李渔《窥词管见》说:“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的情出,写的景明,即是好词。”此词写景尤为突出,开头“暮色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悲伤的气氛。“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译文
暮色苍茫,风*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还记得快乐的.往事,如同水光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你遭到沉重打击,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佳人离你而去。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特地,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不要愁得头发都苍白了。笑你太多情,连青衫都湿透了。
注释
陈季陵:陈天麟字季陵,宣城人,绍兴进士。曾知赣州:茶商军进犯赣州、吉安,陈季陵协助辛稼轩将其*定。
倦客:疲惫之游客。苏轼《书普慈长老壁》诗:“倦客再*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些个:一些,一点儿。如言这些个,那些个。宋代俗语。
赏析/鉴赏
此词除感情真挚,写景尤为突出。作者所写之景,有眼前的苍茫落日,合碧暮云,也有记忆中的水光山色,但不论是哪一类景物,都能写得形象鲜明,情含景中。尤其是对水光山色的描写,以“眉来眼去”四字状之。把无生命的山水,写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真是奇妙之至,也生动之至。加之作者在叙事时,又使用了抒情手法,有时甚至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便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别离。开头两句写景:暮色苍茫,风*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这些景色,给离宴涂上了一层凄苦色彩,烘托出一派离别气氛。“还记得”二句回忆往事,写双方有道一段相处的美好时光。“眉来眼去,水光山色”,真令人回味不已。这段看似快乐的往事,而今已不能再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是以乐景写哀,更增加离人的悲哀而已。“倦客”二句写离别。倦客,当指陈季陵,称之为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因其遭到沉重打击,神志颓丧,已“不知身*远”了;“佳人已卜归消息”。也是一种婉转的说法,其实是恰在此时,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陈季陵痛苦不堪。末二句写后会无期。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一个假设句,说明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词的下片主要劝勉与激励。“些个事”四句,劝陈季陵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是说那些小事儿有谁能事先知道,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二句。是说佳人虽然归去,楚天还是有情的么!“暮云凝碧”四字,再写暮色,以照应开头;“日幕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里虽只提到暮云凝碧,从语境上说也应包含“佳人殊未来”在内,和上片“佳人已卜归消息”迢相呼应,且重申了“佳人难再得”之意。“过眼”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白头”呢!煞拍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陈季陵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陈季陵振作起来,其用心之良苦,可想而知。
在古代,除了爱情之外,亲情友情也同样重要,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怀人的情感不独出现在情人之间,朋友之间离别的黄昏之思也成为诗歌中的特有内容。如《满江红·赣州*上呈陈季陵太守》,清·李渔《窥词管见》说:“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的情出,写的景明,即是好词。”此词写景尤为突出,开头“暮色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悲伤的气氛。“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满江红·赣州*上呈陈季陵太守》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江西提点刑狱司设在赣州,即今江西赣州市。
此词是赠给赣州太守陈季陵。陈天麟字季陵,历知饶州、襄阳、赣州,并有惠绩,未几罢。陈季陵因何罢职,史无明言,但不会因为在镇压茶商军中有失职行为,因为辛弃疾在上给朝廷的奏章中是把镇压茶商军的成功归功于陈季陵。辛弃疾在词中说“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根。休重亿。”因为那些小事儿,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才在宴*上赋词慰之。
一百八十首满江红的古诗
一百八十字的古诗文
满江红忆九一八的古诗
一百八十个字左右的古诗文
父满江红的古诗
满江红诗句
满江红的古诗图片
满江红古诗的诗
满江红古诗的景
满江红古诗假的
满江红的古诗听读
满江红里的古诗
满江红的诗词
满江红的诗句
满江红下阕的古诗
满江红古诗岳飞的
满江红古诗的理解
满江红吟诵的古诗
满江红名言
满江红秋天的古诗
杜甫的满江红古诗
满江红台词
满江红名句
满江红的名句
满江红有关的古诗
满江红的古诗诗意
满江红写怀名句
百度古诗满江红的陶笛伴奏
岳飞的《满江红》古诗
满江红怀子由的古诗
古代儿童的古诗大全
古诗中的童趣阅读
唐代孟郊的古诗
2岁前易背诵的古诗论语
古诗词月亮的
描写4月天气的古诗
适合做微信名字的古诗
关于炮竹灯笼的古诗
收集春天的古诗5首
我想知道描写春天的古诗
尊老爱幼的一个故事古诗
和四季有关的四言古诗
表现美好风景的古诗
从小学到初一李白的古诗
度春的古诗
上元节的古诗字最简单
赞美人的七字古诗词
故字开头的古诗20字
带年的祝福语古诗词
告诫吃苦的古诗
美好生活在古诗词中的体现
关于古诗联唱的串词
作业帮古诗秋浦歌的诗意
吟诵古诗中的重读的字
臻于至善的古诗
一到十的数学字的古诗
古诗贾生的考点
表示内心坚强的古诗词
有关梅花与鸟的古诗词
古诗词大赛中的ae模板
带酒字的古诗5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