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情郎的古诗

关于送情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送情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送情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送情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6) 语录(1) 说说(11) 名言(1k+) 诗词(201) 祝福(26) 心语(1k+)

  • 痴情郎诗句

  • 痴情
  • 痴情郎诗句

      学会忘记,懂得放弃。你那么的不小心,我又何必痴情。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马上离魂衣上泪。——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3.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4.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5.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6.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7.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8.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姜夔《疏影》)

      9.无情对面是山河。——辛弃疾《定风波·*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10.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楚。——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13.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4.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乐》)

      15.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16.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1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8.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19.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20.泪粉偷将红袖印。——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21.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22.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23.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24.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5.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26.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27.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谢灵运《七里濑》

      28.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29.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30.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31.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晏几道《点绛唇·花信来时》

      32.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33.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34.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李白《大堤曲》

      35.髻子伤春慵更梳。——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36.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37.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韩愈《听颖师弹琴》

      38.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39.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40.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41.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42.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萧子显《春别诗四首·其三》

      43.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44.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史达祖《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

      45.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6.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47.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48.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张籍《没蕃故人》

      49.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阅读全文]...

2021-12-08 11:11:07
  • 痴情郎诗句

  • 痴情
  •   学会忘记,懂得放弃。你那么的不小心,我又何必痴情。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马上离魂衣上泪。——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3.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4.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5.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6.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7.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8.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姜夔《疏影》)

      9.无情对面是山河。——辛弃疾《定风波·*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10.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楚。——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13.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4.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乐》)

      15.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16.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1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8.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19.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20.泪粉偷将红袖印。——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21.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22.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23.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24.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5.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26.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27.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谢灵运《七里濑》

      28.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29.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30.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31.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晏几道《点绛唇·花信来时》

      32.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33.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34.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李白《大堤曲》

      35.髻子伤春慵更梳。——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36.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37.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韩愈《听颖师弹琴》

      38.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39.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40.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41.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42.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萧子显《春别诗四首·其三》

      43.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44.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史达祖《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

      45.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6.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47.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48.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张籍《没蕃故人》

      49.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50.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阅读全文]...

2022-06-11 02:45:20
  • 送情郎岳云鹏好妹妹乐队mp3歌词

  • 妹妹,经典
  •   《送情郎》从曲风到歌词都非常考究,抛弃了相声作品中的戏谑成分,放大了词中浓郁的相思情愫,将爱恋中的似水柔情逐一呈现。好妹妹的张小厚也在微博上撰写了长微博回忆和岳云鹏一起创作这首歌曲的始末,让粉丝都大呼感动。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送情郎岳云鹏好妹妹乐队mp3百度云下载以及送情郎岳云鹏歌词,一起来听听吧!

      送情郎岳云鹏好妹妹乐队mp3百度云下载

      作曲 : 秦昊/佚名

      作词 : 秦昊/佚名

      制作人:刘胡轶

      乐器监制:刘胡轶

      录音监制:刘胡轶 田汨

      吉他:劳国贤

      打击乐:祁大为

      三弦:王玉

      弦乐组:上海交响乐团

      木管组:上海交响乐团

      人声录音棚:有沐音乐(YUM music studio)

      录音师:李天野

      弦乐/木管 录音棚:

      上海广播大厦录音棚

      录音师:莫家伟

      吉他/打击乐/三弦 录音棚:

      Tweak tone labs studio

      录音师:李卓

      混音/母带工作室:OKmastering Studio

      混音/母带工程师:全相彦

      一不叫你忧来呀二不叫你愁

      三不叫你穿错了小妹妹的花兜兜

      我从来不敢相信命运

      直到我遇见了你

      于是云也散了花也开了

      天空也放晴

      能在这最美好的年纪

      和你在人海相遇

      这是多幸运的事情

      让我如何不害怕失去

      你是一个自由的人啊

      你有一颗漂泊的心

      我知道你会去遥远地方

      去你梦中的天堂

      但我还有许多的话呀

      想要说给你听

      如果时间还来得及

      能否听我为你唱起

      小妹妹送我的郎呀 送到了大门东啊

      偏赶上这个老天爷 下雨又刮风啊

      刮风不如下点小雨好啊

      下小雨留我的郎多呆上几分钟啊

      小妹妹送我的郎呀 送到了大门南啊

      顺腰中我就掏出来两块大银圆

      这一元给我的郎买上一张火车票啊

      这一元给我的郎买上一根中华烟

      我知道你也会想起

      那些难忘的往昔

      你也会遇见另一个人

    [阅读全文]...

2022-01-21 12:57:29
  • 又呈吴郎古诗

  • 又呈吴郎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又呈吴郎,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文及注释】

      我任由西面的邻居在草堂前打枣,她是一个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只因为怕她恐惧,对她的态度上更要显得亲善。妇人立即防着你这个远客即使属多事,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了。贫困的妇人已经对我诉说了因为赋税征求,贫穷到骨。我正由此联想到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泪流满面。

      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

      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小,在此作者却用了*辈之间的“呈”让人更易接收。郎是对人的爱称。

      3、扑:打。

      4、任:放任,不拘束。

      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6、不为:要不是因为。

      7、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

      8、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9、只缘:正因为。

      10 、恐惧:害怕。

      11、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12、即:立即,马上。

      13、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

      14、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15、便:就。

      16、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

      17、甚:太

      18、征求:指赋税征敛。

      19、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20、戎马:指战乱。

      【赏析】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是提防,心存戒备,其主语是寡妇。“远客”,指吴郎。“多事”,就是多心,或者说过虑。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是说:“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好像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读者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阅读全文]...

2021-11-29 13:51:11
  • 《送魏二》《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古诗的阅读答案

  • 阅读,语文
  • 《送魏二》《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古诗的阅读答案

      在学*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魏二》《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古诗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4分)

      (2)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4分)

      赏析:

      《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全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有朦胧之美,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赏析

      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不都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对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

    [阅读全文]...

2022-03-09 13:16:49
  • 用来表达思念情郎的句子 表达爱情的诗句唯美古诗词

  • 思念,爱情,唯美
  • 1、 后来海上月捞不起,眼前人不可提,看客心伤不起,局中人不可及。

    2、 荆棘以慰其根,风露以畅其神,素心不形喜怒,众草亦沾余春。

    3、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5、 往后余生,风雪是你,*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

    6、 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像你。

    7、 每当想起伤心的事,梅花便落满南山。

    8、 三月桃花两人,一马明日天涯。

    9、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任是少年。

    10、 你是深山的游客,边走边爱,四海为家,生性多情,我是集市里的养猫,者不看路人,不换爱人。

    11、 桃花灼灼,清风渺渺芳华漫 ,轻纱掩面浅笑盈盈,所谓一眼万年。

    12、 你本是无意穿堂风,偏偏孤倨引山洪。

    13、 后海有树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时此刻的云,二十来岁的你。

    14、 一房两人三餐四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也同。

    15、 我多想拥抱你,可惜时光之里山南水北,可惜你我之间人来人往。

    [阅读全文]...

2021-12-29 05:31:34
  • 阮郎归古诗翻译及赏析

  • 阮郎归古诗翻译及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阮郎归古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前言】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是北宋秦观词作。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上阕写寒夜梦醒,只感觉庭院深深,听到城楼门头传来阵阵边地乐曲,漫长的清夜又过去了。反映了羁居贬所的凄凉困境。下阕就梦断写异乡飘泊的孤独幽怨。除夕时节还没有见亲人来信,正是引发梦中相思及梦断悲苦的原因。词尾真实地写出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寂难耐的况味。

      【注释】

      ①湘天:指湘江流域一带。

      ②丽谯:城门更楼。《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郭象注:“丽谯,高楼也。”陆德明释文:“谯,本亦作蠛。”.成玄英疏:。言其华丽瞧蛲也。”小单于:乐曲名。李益‘听晓角》诗:“无限寒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乐府诗集》:“按唐大角曲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③迢迢;漫长沉寂。清夜:清静之夜。徂(音cú):往,过去。

      ④峥嵘:比喻岁月艰难,极不寻常。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莫愁。除:逝去。

      ⑤衡阳,古衡州治所。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鸿雁南飞望此而止。《舆地记胜》:“回雁峰在州城南。或日雁不过衡阳,或日峰势如雁之回。”陆佃《埤雅》:“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雁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⑥郴阳: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阳之南。王水照先生《元佑党人贬谪心态的缩影——论秦观(千秋岁)及苏轼等和韵词》云: “从郴州至横州,当时必须先北上至衡州,然后循湘水,入广西境,至桂州兴安,由灵渠顺漓水下梧州,复由浔江、郁水西至横州。”由此可证,郴州在衡阳之南,道路险阻,书信难传。和雁无,连雁也无。《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谓“和”“犹‘连’也”,并引此句释云:“言连传书之雁亦无有也。”

      【翻译】

      湘南的天气多风多雨,风雨正在送走寒气。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虚。在彩绘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

      思乡的梦断断续续在公馆中感到特别孤独,那种清凉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描述;何况这正是人们欢乐团聚的除夕。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这郴阳比衡阳还远,连鸿雁也只影皆无。

      【赏析1】

      词的上阕写除夕夜间长夜难眠的苦闷。起首二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了一个寂静幽深的环境。满天风雨冲破了南方的严寒,似乎呼唤着春天的到来。然而词人枯寂的心房,却毫无复苏的希望。环顾所居庭院的四周,深沉而又空虚,人世间除旧岁、迎新年的气象一点也看不到。寥寥十二字,不仅点明了时间——破寒之初,点明了地点——湘南的庭院;而且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既写了湖南南部辽阔的天空,也写了蜗居一室狭小的贬所。更堪注意的是,在凄凉孤寂的氛围中,隐然寓有他人的欢娱。因为除夕是*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围炉守岁,乐叙天伦,个中意味,不言自明。由此可见,词人此处用了隐寓的手法,让读者以经验和想像来补充他所描写的环境。这就是词学家们所常说的“含蓄得妙”。

      “丽谯”二句是写词人数尽更筹,等待着天明。从字面上看,秦观的构思似乎受到《庄子》和李益诗的影响,但所写的感情,完全是词人独特的感受。除夕之夜,人们是阉家守岁,而此刻的词人却深居孤馆,耳中听到的只是风声、雨声,以及凄楚的从城门楼上传来的画角声。这种声音,仿佛是乱箭,不断刺激着词人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好容易度过“一夜长如岁”的除夕。“迢迢”二字,极言岁之长;着一“清”字,则突出了夜之静谧,心之凄凉。而一个“徂”字,则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很慢,很慢。可以看出,词人的用字,是极为精审而又准确的。

      整个上阕,情调是低沉的,节奏是缓慢的。然而到了换头的地方,词人却以快速的节奏发出“乡梦断,旅魂孤”的咏叹。自从贬谪以来,离开家乡已经三年了,这个“乡”字当是广义的.,包括京都和家乡。词人日日夜夜盼望回乡,可是如今却像游魂一样,孑然一身,漂泊在外。当此风雨之夕,即使他想在梦中回乡,也因角声盈耳,进不了梦境。“乡梦断,旅魂孤”这六个字,凝聚着多么深挚的感情啊!至“峥嵘岁又除”一句,词人始正面点除夕。峥嵘,不寻常、不*凡之谓也,中寓艰难之义,杜甫诗云: “旅食岁峥嵘”,词意同此。然而着一“又”字,却表明了其中蕴有多少次点燃了复又熄灭的希望之火,一个又一个除夕的到来了,接着又一个一个地消逝了,词人依旧流徙外地。痛楚之情,溢于言外。

      词的结尾,写离乡日远,音讯久疏,连用二事,贴切而又自然。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汉书·苏武传》。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鸿雁至此而北返。这两个故实,用得不着痕迹,表现词人音讯全无的失望心情。

      明人沈际飞评此词曰“伤心”,确是表现了此篇感情的特点。从词的内容到词的音调,无不充满了凄苦哀伤的色彩。在宋代词坛上,以抒写凄婉情感见长的词人,独推淮海、小山。在淮海词中,情调最为凄婉的,此阕也是其中之一。细读全篇,浅语淡语之 

      【赏析2】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除夕,作者由谪徙郴州时,为淮海词中情调最为凄婉的之一。全词于浅语、淡语中蕴有深远意味,抒写了无比哀伤的情感,寄托了沉重的身世感慨。

      起首二句,词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了一个寂静幽深的环境。满天风雨冲破了南方的严寒,似乎呼唤着春天的到来。然而词人枯寂的心房,却毫无复苏的希望。环顾所居的庭院,深沉而又空虚,人世间除旧岁、迎新年的节日气象一点也看不到。自湘天至庭院虚,寥寥十二个字,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从寥廓的湖南南部的天空,到蜗居一室的狭小的贬所尽包其中。而凄凉孤寂的氛围中,隐然寓有他人的欢娱,因为除夕是*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围炉守岁,个中意味,耐人琢磨。

      丽谯二句是写词人数尽更筹,等待着天明。丽谯,指城门楼,语出《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小单于》是唐代大角曲名,诗人李益有《听晓角》诗云:无数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除夕之夜,人们是阖家守岁,而此时此地的词人却独居与世隔绝的深沉庭院之中,耳中听到的只是风声、雨声,以及凄楚的从城门楼上传过来的画角声。这种种声音,仿佛是利箭,是乱石,不断地刺激着、敲打着词人的心灵。这种情况下,词人是怎样熬过一夜长如岁的除夕,可以想见。

      迢迢二字,极言夜之长;加一清字,则突出了夜之静谧,心之凄凉。而一个徂字,则把时间的流逝写得很慢,很慢。然而到了过片,词人却以快速的节奏发出乡梦断,旅魂孤的咏叹。自从贬谪以来,离开家乡已经四年了,这个乡字当是广义,包括京都和家乡。词人日日夜夜盼望着回乡,可是如今却象游魂一样,孑然一身,远谪南州。当此风雨之夕,即使他想梦中回到家乡,也因角声盈耳,进不了梦境。乡梦断,旅魂孤,这六个字凝聚着无比深沉的感情。至峥嵘岁又除一句,词人始正面点除夕。峥嵘,喻不寻常,此言岁月之艰难。然而着一又字,却表明了其中蕴有多少次点燃了复又熄灭的希望之火。言外之意是:一个又一个除夕到来了,接着又消逝了,词人依旧流徙外。

      词的结尾意思是说,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而自己贬衡阳以南几百里的郴阳,连雁也看不到了,何能带来书信呢?写离乡日远,音讯久疏,连用二事,贴切而又自然。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汉书。苏武传》,本来是汉朝使臣诈骗匈奴单于的话,后人却把它当事实引用。据说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见陆佃《埤雅》)。

    [阅读全文]...

2022-04-23 00:51:08
  • 贺新郎·吴江古诗词

  • 贺新郎·吴江古诗词

      古诗原文

      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鼓双楫,浩歌去。

      译文翻译

      垂虹亭浪潮涌起,想当年蓬莱山顶上海风直吹,摇摇欲坠。天帝派遣江神守护,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烟吐雨,好不威风气派。昨晚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只把垂虹桥留了下来,只留下一座横跨的垂虹。

      太湖中有客舟靠岸,群仙若真的到此,宏大的队伍如何在此驻足。我焦急地手拍栏杆,想派善飞的白鹭前去送信,制止群仙前来,然而白鹭也因昨夜的重大变故远遁沙渚。眼见星月满天,宇宙茫茫,什么地方是安全的避难所?暂且摇动双橹,高吟浩歌,四海流浪吧。

      注释解释

      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

      吴江:即吴淞江。

      孤亭:即垂虹亭。

      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

      帝:天帝。

      八柱骄龙缠尾:指亭中八根柱子上雕饰蛟龙缠绕。

      斗:争着。

      坤轴:地轴、地心。

      雕翚:指亭上雕饰的飞檐。翚(huī),雉鸟名。

      绛(jiàng)虹:赤色的彩虹,此处特指虹桥。

      五湖:指太湖。客:作者自指;舣(yǐ):船靠岸。

      翠旌(jīng):皇帝的仪仗、此处指群仙。

      奈:奈何,无奈。沙渚:江中沙洲。

      浩歌:放声高歌。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作者漂泊东南时期。在元军的铁蹄践踏到临安城下的时候,蒋捷流寓到江苏吴江。兵荒马乱之际,作者放舟吴淞江,心潮翻滚,写下了这首词,借这里的风景来抒发亡国之痛。

      诗文赏析

      词上片“浪涌孤亭起”,就起得突兀奇谲,显出了垂虹亭的气势。翻滚江涛,孤亭屹立,巨浪腾空涌起。这样有气势的建筑,在词人眼里,“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蓬莱山是海上三神山之一,当年秦皇、汉武都曾派臣前往寻访仙人,可惜都未能找到,但却有亭子飘落到了人间。可见重虹亭来历非同寻常。仙山上飘来的亭子,还有谁能来护持它。“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烟吐雨,显示出亭子外观极为壮丽。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但来自仙山神力的亭子也遭劫难,昨夜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只把垂虹桥留了下来。这个巨鲸实指人间的巨怪,这里是指蒙元贵族。元兵于德祐元年(1275年)攻宋,*江府通判王矩之、都统制王邦杰迎降于常州,元丞相伯颜进入*江府。垂虹桥是必经之路。说重虹亭毁于此时,也非无根之果也不至纯属垂虹亭的'被毁,象征着国家灭亡。

      下片“五湖有客扁舟舣”,转写词人吴江之行。从太湖里驾着小舟停靠在垂虹桥边,目睹亭子残破,作者都积于心中多时的愤懑,便喷发出来。“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垂虹亭本来是蓬莱山上群仙的聚会之所,但飘坠到这里,仙人们如果重来,目睹亭子被毁,恐怕他们无法留驻。借群仙的难驻,表明了山河改易使神仙也不再留恋人间。这里安排得匠心独具,不直抒感慨,比直接抒发感慨要委婉得多,深刻得多。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词人想借白鹭为群仙报信,但白鹭也被惊飞。此处思维之奇,亦难以片言卒说。把沙洲飞鹭等拉进了神奇境界。“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词写至此,真情流露出来。“万重乌云遮蔽”,四海茫茫,何处是容身之地。词人的亡国之痛,从这两句里集中地表现出来。词人在入元之后,始终不肯出仕,终老竹山。是其一贯思想使然。词中在易代之后,俯仰身世,无所寄寓,与古代诗人契合。结语“鼓双楫,浩歌去”,展现了词人遗世独立的风貌,读来让人意犹未尽。

      这首词语言凝炼,意境奇幻,是一首极具特色的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5-18 09:33:11
  • 流夜郎题葵叶古诗词

  • 流夜郎题葵叶古诗词

      古诗原文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

      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译文翻译

      你能卫足让我惭愧,感叹我被移根迁往远方。

      *如能光顾,我定要返回我的家乡。

      注释解释

      ⑴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葵叶:葵,蔬类植物,不是向日葵,其叶可食,古人用以制作酸菜。

      ⑵卫足:古人以葵之嫩叶为菜,不待其老便掐食,而不伤其根,令葵再长嫩叶,所以称葵能“卫足”。《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

      ⑶白日:比喻朝廷。

      ⑷故园:泛指故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白长流夜郎途中,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诗人在流放途中见到葵叶,触景生惰,遂写下此诗。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五绝形式的咏物寓慨诗。前面两句,以对比出之:“惭君”写葵,“叹我”自谓,寓意相辅相成。作者为自己当时无力雪冤自保、终至被迫流放夜郎的艰险处境发出无可奈何的低吟。对葵叶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葵菜,一说是向日葵,两说都通。根据杜预注《左传》,以为葵指向日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此诗由“卫足”联想到“白日”,当时受到杜注影响。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护卫着它的根,李白由此产生惭愧的心理,从而叹息自己却移根走他乡为异客。

      后面两句,则是表明作者的希望。李白期待着白日能够分一点光来照耀他,使他能够返回故乡守护故园。李白由“葵”联想到“日”,盼望朝廷赦免他,这与《上崔相百忧章》“覆盆傥举,应照寒灰”两句寓意正同。只是在《上崔相百忧章》里,作者在希望得到昭雪的同时,多少还表达了愿为朝廷效力的`心意;而《流夜郎题葵叶》的最后两句,只是希望归隐故园,了此残生,情绪更加低沉了。不过后来他尽管遇赦了,一点点白日之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还归守故园”。

      李白“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李阳冰《草堂集序》)。这一特点在此诗中表现很突出。由葵叶之“卫足”反衬自己之“移根”,愧叹自己的“无能”自解冤狱。又借“白日”的“分照”,比喻“皇恩浩荡”,盼望朝廷宽宥,放自己回故园和亲人团聚。

      此诗纯用寻常语,词意*易浅*,不像李白长篇歌行那样,表现出睥睨一切的浪漫主义情调。通过浅言淡语挥斥幽愤,透露出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朝廷给予自己不公正待遇的控诉,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十分感人地传达出诗人南流夜郎途中的真实思想情绪。

    [阅读全文]...

2022-07-03 17:46:28
  • 贺新郎古诗词鉴赏

  • 贺新郎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贺新郎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词作鉴赏

      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据岳珂《桯史卷三》记:辛弃疾每逢宴客,“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足见辛弃疾对自己这二联是很自负的。

      结句“知我者,二三子。”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依我个人看法,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原文

      作者:陈亮

      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卧百尺、高楼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赏析

      上片抒写别后相思之情。起句“话杀浑闲说!”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盖隐应辛弃疾答词中“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一语,谓去年相叙虽得极论天下大事,然于此“岌岌然以北方为可畏,以南方为可忧,一日不和,则君臣上下朝不能以谋夕”(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之时,虽有壮怀长策,亦无从施展,说得再多都只是闲说一场罢了。“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紧承前语,补明“话杀浑闲说”的原因。意谓伊尹、诸葛亮那样的事业,只有在位者才能去做,*民百姓是无法去做的,所以说尽了等于没说。此言亦对辛弃疾寄词中称许陈亮“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一语而发。其时陈亮尚为*民百姓,辛弃疾则久被罢黜,故有此慨叹。恢复之事既不得施行,英雄之人却日趋衰老,思念及此,更增忧惧,故接下乃云:“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著了、几茎华发。”此言复应辛弃疾答词中“老大那堪说”及“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数语,其中蕴含着深厚而复杂的感情:既有去年风雪中抵掌谈论的欢欣,也有眼前关山阻隔互相思念的痛苦,还有同遭谗沮而早生白发的悲愤。“百世”句用《庄子·齐物论》“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及《战国策·齐策三》“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语意,极言相知之难。夫万世遇之尚如旦暮,则百世遇之自如接踵,而知己之人,岂是接踵可得?是以见其难也。

      此语言简意赅,复多曲折,然无板滞晦涩之病,表现出运用典故的高超技巧。“三人月”一语则用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极言相念之苦。相知如二人者既甚难得,则会少离多自更难堪。此时孤独之感既不能排遣,忧愤之情又无可倾诉,真是度日如年了。“写旧恨,向谁瑟”即表现此种不胜惆怅的心情。“瑟”字名词动化,“向谁瑟”即向谁弹,向谁诉。

      换头从离别的愁苦中挣脱出来,转作雄豪豁达之语:“男儿何用伤离别?”异军特起,换出新意。接下又推进一层:“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壮声英概,跃然纸上。“风从云合”语出《易·乾·九五》:“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本喻同类相从,借喻群英共事。意谓古来英雄豪杰皆建功立业,志在四方,故不须以离别为念。上二语亦隐应辛弃疾寄词中“佳人重约还轻别”至“此地行人销骨”诸句,用豪言壮语来安尉朋友,更见情深而意切。“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二句则隐应辛弃疾寄词中“正目断、关河路绝”一语,谓友人虽远隔千里,而情分亲厚,便即如终日晤对,于我之本心能善于体察,且抉入深微。“次骨”即至骨。“卧百尺高楼斗绝”一句插入陈登故事,盛赞故人豪气。“斗绝”即“陡绝”,高下悬殊之意。此句亦应辛弃疾寄词中“似而今、元龙臭味”一语。《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往见陈登(元龙),陈登“无主客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许汜怀忿在心,后来向刘备言及此事,还说陈登无礼。刘备却反驳他:“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陈亮重提此事,既是对故人的嘉许,也是对此辈的痛斥。“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家铁”二句暗承前语,影射求田问舍事,故作消沉以写其忧愤。意谓如今天下太*,人人安适,自己也打算耕田送老,学《汉书·龚遂传》中的渤海郡人,把刀剑卖了,换买锄犁一类*民之家使用的铁器。所谓“天下适安”,实是“天下苟安”。陈亮早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即曾指出:“臣以为通和者,所以成上下之苟安,而为妄庸两售之地。”后在《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中又说:“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矣。”可见此二句感慨极深。卒章“壮士泪,肺肝裂!”总写满腔悲恨,声情更加激越。陈亮是一个忠肝义胆的人,他在《答吕祖谦书》中说到往常念及国事时“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拊常大笑”,真乃*乎“狂怪”,故知此语乃其心潮澎湃之实灵。

      刘熙载《艺概》云:“陈同父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辛、陈之词皆有雄深悲壮的特色。但辛词多“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故别见沉郁顿挫;陈词多“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龙·明诗》),故别见激烈恣肆。此词则慷慨中有幽郁之致,苍劲中含凄惋之情,风调更与辛词接*。所以如此,盖因当时处境、心绪皆同,又“长歌互答”,深受辛词影响,故于伤离恨别之中,自然融入忧国哀时之感,而情生辞发,意到笔随,写同遭谗摈之愤(开篇二句)则慷慨悲凉,写共趋衰老之哀(“樽酒”三句)则幽暗沉重,写两地相思之苦(“百世”二句)则缠绵悱恻,写寂寞忧愁之郁(上片歇拍)则凄迷欲绝,写建功立业之志(换头二句)则奔放雄豪,写肝胆相照之情(“千里”二句)则深厚刻挚,写鄙薄求田问舍(“卧百尺”句)则激越高昂,写憎恶苟且偷安(“天下”二句)则情辞冷峻,写报国无门之恨(下片歇拍)则声泪俱下。如此淋淋漓漓,周而复始,“一转一深,一深一妙”(《艺概》),真似“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陈亮《甲辰与朱元晦书》),乃愈觉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其文辞又典丽宏富,*易自然,“本之以方言俚语,杂之以街谈巷歌,抟搦义理,劫剥经传,而卒归之曲子之律。”(陈亮《与郑景元提干书》)如“话杀”、“新著了”、“不成教”、“也解”用民间口语,“百世寻人”用《庄子》、《战国策》,“三人月”用李白诗,“风从云合”用《易》,“卧百尺高楼”用《三国志》,“买犁卖剑”用《汉书》等等,皆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复多作疑问、感叹语气,益增曲折摇曳之致,故兼具精警奇肆与蕴藉含蓄之美,极富艺术感染。

    [阅读全文]...

2021-11-23 22:13:04
当前热门
送情郎的古诗 - 句子
送情郎的古诗 - 语录
送情郎的古诗 - 说说
送情郎的古诗 - 名言
送情郎的古诗 - 诗词
送情郎的古诗 - 祝福
送情郎的古诗 - 心语